浅谈中医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医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它认为人体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

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分成五个系统,并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则是指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通过经络进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传变的途径。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中草药、针灸、推拿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可变性,指出人们需要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适应和改造自然。

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等方面,自然辩证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之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们都强调了整体观。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是指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存在密切的,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和相互作用。

其次,它们都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中医理论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来治疗疾病,自然辩证法则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最后,它们都主张了辩证思维。

中医理论采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疾病和治疗方案,自然辩证法则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可以相互佐证,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更多启示和支持。

首先,可以深入研究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哲学思想,探讨中医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其次,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医理论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为中医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哲学指导。

还可以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和经验融入到中医理论中,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总之,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虽然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和相互佐证。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度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结合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理论】自然辩证法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

【理论】自然辩证法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字】理论自然辩证法理论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而当今医药学领域的发展成果无疑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和自然辨证法理论的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讲述了医药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第二部分讲述了自然辨证法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科学技术,医药学一、医药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医药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与自然辨证法联系非常紧密。

要想知道医药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先得从科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系入手。

下面我们来看看科学与自然辨证法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结构问题。

对于一门实际的科学门类,研究内容实际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这有许多划分方法。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把一个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第二层是科学层次,第三层是技术层次,最后一层是具体的应用层次。

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

计算机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个事物,它的计算过程是类似人脑的,计算机能不能思维,是不是会有意识,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就是哲学层次的问题。

而自然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就是在科学层次和技术层次,主要是在比如图灵机原理这些问题。

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自然科学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自然科学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1998年图灵奖的获得者提出了计算机领域当前研究的12个重大问题,里面有一些科技问题,也有哲学层次也就是自然辩证法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中医的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中医的科学性

在中国的医学界,对于中医学的讨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现代西医产生并传入我国之后,中医是否科学成为很多人争论的话题。

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鲁迅先生就曾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即便是如今出现了中西医汇通,人们依旧对中医的科学性争论不休。

有学者将判定一门学科的科学性特征归纳为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

我也将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中医是否科学的看法。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探讨的是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揭示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目的是为了增进人体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由此表明中医是具体的。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以经验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而它所积累的经验,在数量上是非常巨大,非常丰富,非常全面的。

它不仅可以使我们能解决眼前疾病治疗的需要,(即使尚不能给出完全清楚的解释),甚至可以为以后的医学研究提供启示,提供课题。

中医理论的形成,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

中医的形成和发展是历朝历代的医家在临床观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各种命题,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指导原则,然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逐步接近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今天所倚重的经典理论,并据此作为本学科的检验标准。

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医是精确地。

中医学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经过几千年的考验从历史走向今天。

中医的使命是治病救人,重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也是中医学得以长久发展的根基所在。

中医的结论在可控条件下,可以接受重复的临床检验。

尽管中医无法完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解析,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其理论或学说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摘要:本文从作者的中医见闻出发,对现今的中西医之争进行解读,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解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医;西医;科学性;范式1.我所知道的中医在武汉求学这几年中,逛街时始终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自从我回家母亲让我去买几杯王老吉回家,我才醒悟,源是凉茶。

凉茶,很多人下意识的会想起电视上加多宝铺天盖地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在我们那里,王老吉可不是甜的,可是道地的中药熬成,苦得让人皱眉。

在两广地区,凉茶铺子随地可见,卖的凉茶五花八门,夏桑菊、金银花、清补凉等等,苦甜不一。

凉茶都是用中药熬制而成,说到中药,又不得不说中医。

我每次来武汉,母亲总会带我去老中医那里,开几副药来调理下肠胃,下下火。

与西药的快速见效不同,中药总是慢腾腾的,但是总会感受到身体一天天的好起来。

发烧、胃疼之类,我会吃一些西药来消除病症,但是之后会老中医把下脉,都是诸如肝火盛、体寒等症状,只需几副草药即可痊愈。

所以,我认为,西药治标,中药治本。

2.中医、西药之比较2.1.中医的特点○1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条件下,医生可以进行诊断治疗。

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虽然理论体系是一个,但基于不同的临证经验,而出现多种流派。

医疗水平以治愈病人为准。

重师承。

诊断是否正确,以疗效为准。

○3经典方剂均经千百年临床验证,只要诊断正确,是有很好疗效的。

○4辨证施治,针对性强。

属于个性化治疗。

○5中医以整体病人为对象。

2.2.西医的特点○1对于疾病的认识深入。

解剖部位,病理变化,预后的好坏等比较清楚。

○2客观标准统一,治疗方法一致,一旦有新进展,全世界共享。

○3科研发展迅速,基本以5年为阶段2.3.基于整体归纳思维而形成的中医学○1基于‘功能系统’而形成的脏象学和经络学。

○2由‘四气’‘五味’而形成的中药学(本草)。

○3基于‘外感’六淫而形成的外感辨证,包括所有的传染病(伤寒与温病)。

○4基于四诊,八纲的诊断学。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基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观察和分析自然环境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中医师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从而实现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各个方面,以帮助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中医的基本原理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宇宙万物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

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来判断其阴阳平衡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恢复平衡。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各种现象归纳为五个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中医师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

3. 气血理论: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

气血的流动和平衡与人体的各种病理状况密切相关。

中医师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来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自然辩证法与中医实践1. 万物相生相克: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每个现象都与其他现象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中医师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洞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中医师可能会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和厚度,以了解其身体内部的状况。

2. 平衡与调节:自然辩证法强调维持平衡和调节的重要性。

中医师在治疗患者时,注重观察和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

他们可能会采用针灸、中药或其他疗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和健康。

3. 支持自然愈合力:自然辩证法鼓励支持和增强人体自身的愈合能力。

中医师通常会建议患者采取一些自然疗法,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健康和康复。

三、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 综合医学模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将中医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诊断和治疗中。

这种综合医学模式可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护理。

2. 科学研究支持: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的某些理论和疗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探讨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探讨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探讨引言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闻名于世。

其中,自然辩证法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反映了中医对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探索其背后的哲学观点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中医的根基与哲学观点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基础理论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

根据中医的观点,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构成,而人体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阴阳理论强调平衡,认为健康是阴阳平衡的体现,而疾病则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五行学说则将自然界的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的自然辩证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强调将人体与自然界联系在一起。

中医医生常常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四季交替、气候变化,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患者。

在寒冷的冬季,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相对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寒邪感冒。

这种观点强调了自然界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荣。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则自然辩证法在中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包含一些核心原则,帮助中医医生理解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1. 阴阳平衡阴阳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中医认为,健康是阴阳平衡的体现,而疾病往往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

中医治疗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这可以通过草药、针灸、饮食和其他治疗方法来实现。

2. 五行相生相克中医将自然界的五个元素与五脏相联系。

这种相互关系不仅帮助中医医生理解疾病的起因,还指导了治疗方法。

如果一个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中医医生可能会使用与木元素相关的草药或针灸点来恢复平衡。

3. 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辩证法鼓励个体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这包括遵循四季的变化、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4. 全面治疗中医不仅仅治疗症状,还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绪和生活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1.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摘要】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当时最先进的自然哲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其认识成果的唯一标准。

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彰显,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中医科学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西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1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科学”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英语写作“science”。

它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理论”被阐释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

深究方法论看待自然辨证法对医学研究意义论文

深究方法论看待自然辨证法对医学研究意义论文

深究方法论看待自然辨证法对医学研究意义论文深究方法论看待自然辨证法对医学研究意义论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疾病谱的改变,医学的目的不仅纠正和改善病人的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而且要求清除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随着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的深入,鉴于慢性病尤其癌症的难治愈和不易延长寿命的特点,生命质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性研究的热点,癌症等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生命质量研究的主流。

一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辩证法是医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医理和哲理的统一,是医学和哲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桥梁学科”。

它研究医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在总结医学科学的基础上,探讨医学发展和医学科学工作者理论思维活动以及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人体生命过程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诊治、预防疾病和维护人体健康的科学方法论;是把医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来认识的医学科学观。

医学辩证法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医学发展规律和有关哲学问题。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疾病的原因同样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通常指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素,如生物性、理化性和心理性因素等,外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因即机体的内在因素,一般指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功能等医学。

诊治疾病,根据“四诊合参”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及声息、气味、舌象、脉象等变化,以及局部肿块、全身形态改变等体征,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在辨证过程中重点收集病人各方面的功能性改变,以及病人所主述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也是通过证的变化来描述的。

中医辨证是一个观察和判断的动态过程,而辨证论治则是一个在动态监测生命质量变化的基础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的过程。

这些观点与生命质量有着相近或相同之处,其实质和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浅谈中医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浅谈中医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摘要作为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中医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

结合中医和科学的基本定义,中医在实践过程和研究的结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符合科学的。

而科学定义不清、民族自卑感的影响以及中医被歪曲利用等因素,成为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存在的原因。

中医应该看清现实,不必在科学性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如何继承、如何大力发展真正的中医才是当前要注重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医;科学性;争议中医是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带有浓厚的古代哲学色彩,所以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从未间断过。

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初由北洋政府主导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从行政上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为了清除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张功耀等人发起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网上火爆传播,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到现在,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依旧站定自己的观点,随时都有可能再爆发新一轮决定中医走向的争论。

每当提到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必然不能避免地涉及到中医和科学的定义。

完整的说,中医应该称为中医学,它是产生在中国并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是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中医拥有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在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及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医学理论体系。

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的定义都是人们从某一个侧面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做出的论证和描述,其概念非常难以界定。

由于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久不变的定义几乎是做不到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也众说纷纭[1]。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

一、中医药的科学性
中医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先秦时代,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完整的文化系统。

其内容和理论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多学科领域,例如护理学、外科学、儿科学、内科学、中药学等。

与西方医学有较明显的区别,中医药的治疗和诊断依赖于患者体质自身的特性,其理念更贴近「自然」,比起大量运用西药抑制病痛,中医药更加注重保养机体壮阳,促进自身调节功能。

中医药在古老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中华文明多年的沉淀,使得这项古老学术得以历久弥新,在当今时代不断演绎出新的变化,可谓博大精深。

无论是针灸、拔罐疗法,还是草药、配伍技术,或是诊断技巧......对中医药的科学性都做出了大量的探索,显得比西医药更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中医药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治疗方式中,从而实现了西医与中医的有机结合,尊重了自然秩序与自然规律,兼顾了药物的功效性与安全性,依靠自身独特的精深理论体系,使得中医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很强的实证性。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联系和相似之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汲取营养,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能力和限度。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审视中医,从多个方面论述中医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中医注重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预防为主的生活方式,以及注重实践检验的思维方式。

这些都与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和精神相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医具有科学性,是值得研究和信赖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承载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岁月中与疾病不断抗争的生动见证。

它汇聚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智慧,为医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完善独特的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中医学是一门涵盖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领域的综合科学,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理论体系受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这一重要的医学文献,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难经》作为一部古典医籍,由秦越人撰写,成书于汉之前,内容涵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之处。

同样重要的是,张仲景在两汉时期写成了《伤寒论》,这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的第一部专书,为后世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后,还有一些流传后世的医学专著相继问世。

这些典籍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等。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近年来有许多人对中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有人写文章批判中医的科学性,有人在网上发起告别中医的征集签名。

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人没有真正弄清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老中医”、“祖传中医”的虚假口号,利用人们对中医了解不深的漏洞,使用中医行骗,这严重损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以致于歪曲了人们对中医的看法。

但给中医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是不合理的,因为中西医的哲学基础是异质性的,而且科学的评价标准理应是非绝对唯一性的。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医的探索角度和其在治疗疾病中所起到的医学价值。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如今很多人喜欢利用西医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医,当中医很多理论无法用西医学的观念去解释和理解时,他们便对中医产生质疑,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比如当前流行的观点认为脏腑理论不科学,因为脏腑找不到现实的实体结构作为对应。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则是按照一个个有形的实体单位来追溯它的功能,但是每一个实体结构单位真的能独立完成它所谓的功能吗,如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但仅靠胃能消化食物吗,当然不能,它必须依赖内分泌、神经等等其它机制的协助。

由此推而广之,其实人体任何功能的完成都不可能靠某一个独立的形体结构单位来实现,而是依赖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完成。

而中医脏腑理论中心、肝、脾、肺、肾实质上是人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它们超越了单一的形体结构单位,是多个形体结构单位相互协作的结果。

勿容置疑,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和科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事物即使是为同一目的服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事物,同样把一个事物的衡量标准用于去衡量另一事物也是不合理的。

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

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

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我认为,中医不是伪科学,但也并非完美的科学。

1.科学是什么?科学的首要主旨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一方面,它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

另一方面,科学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是一个反复、发展、运动的过程。

1999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学”条目称“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最近英国科学委员会为“科学”一词下了新定义,认为:“科学是以日常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在谈到新定义的意义时,英国哲学家AC·格雷琳说:“因为‘科学’涵盖的领域很广,所以对它的定义也应很宽泛,需要说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也要说到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用到‘系统’和‘现象’这样的词语2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这些都体现了中医的科学性。

3.中医并非完美的科学然而,中医理论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有不尽科学之处。

例如中医理论草创于秦汉,有浓厚的思辨与经验色彩,笼统模糊有余,而精细准确不足。

另外,有很多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极其复杂,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中医理论存在不完美,恰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人类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科学的历史,就是这种荒谬思想逐渐被排除的历史”(恩格斯语),是一个不断告别谬误、纠错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历史。

总之,我们不能笼统的断定中医是伪科学,也要认识到中医在科学上的不足之处。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张瑜摘要: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3时最先进的自然哲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其认识成果的唯一标准。

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彰显,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中医科学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两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l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于拉丁语。

scJentia”,意为“知识。

、“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t3学科——像中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科学理论”被阐释为:。

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

科学”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解释这些事物。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英语写作“science”。

它来源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光纤的衰耗理论极限可低达10一2~10—SdB/km,若真的实现光纤衰耗小于10—3riB/kin,中继距离可达三万多公里,那么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就会成为现实。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1. 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是指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医则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变化和规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

2. 中医理论与自然辩证法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密切相关。

自然辩证法强调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而中医则通过观察人体的变化和规律来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理论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目标。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正是基于对自然界变化和规律的观察而形成的。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之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这与自然界的白天与黑夜、寒与热等现象相吻合。

五行学说则将自然界的变化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这与中医对人体五脏六腑的分类和相互关系相对应。

3. 中医实践中的自然辩证法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这种观察方法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密切相关,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在治疗方面,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例如,在治疗感冒时,中医常常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以驱散寒邪。

这种治疗方法与自然界寒热变化的规律相符,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此外,中医还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与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变化相吻合,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4.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结合,不仅为中医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基础,也对现代医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结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摘要:当下的中国社会普遍对中医药不重视,甚至出现了鄙视中医的迹象,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其实从中华文明的发展来看,中医从诞生到现在,它一直为我们中华名族的繁衍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直都在不断地完善,它的理论都在不断地根据临床实践以及疾病的变化而得到丰富和充实。

从辩证的角度看,中医药存在它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这为我们在21世纪更好的开展中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科学科学价值现代化1 何为是中医、中药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

)中药:指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主要源于中国,除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园,介壳类,矿物类还有少数源于外国的中药,如西洋参,犀角等。

2 什么事科学、科学的特点和科学价值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科学价值是指科学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科学的价值,即科学的物质价值或有形价值,科学的精神价值或无形价值。

(2),科学与社会价值观的互动,即科学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规范,变革社会的价值观念,同时社会价值观念也作用于科学,促进或阻碍科学的进步。

(3),科学中的价值,即指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不仅在科学活动中脱离不开价值判断,而且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也或多或少渗透在客观知识体系之中。

3 中医的特点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中医的科学性学号:姓名:专业:微生物学院系:生工院二○一七年四月论中医的科学性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作为我国的国粹,中医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路走到今天。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由于中医理念与建立在生物化学基础上的西医不同,引发了人们针对“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甚至有人要把中医作为“伪科学”予以废除。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是否科学”,关系到中医能否健康完善与发展,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社会。

那么,问题来了,中医是不是科学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含义有三个方面: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是实证的,理性的;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中医学中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中医学中的辩证法

浅谈中医学中的辩证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概念,中医理论的辩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

自然辩证法与中医学有着一定的联系。

关键字:中医学,唯物观,辩证观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其中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辩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

《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系秦越人所著,成书于汉之前,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与《黄帝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了《伤寒论》,它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此后,在上述几部医学典籍的基础上,后人又写出了一些流传后世的医学专著。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还是在哲学的支配下。

”中医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总要受一定的世界观的支配和影响。

由于中医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又受着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因而在它的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观点。

中医的科学性之自然辩证法

中医的科学性之自然辩证法
主要内容
•中医的特点 •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含有的科学性 •中医的不足
第1页/共11页
中医的特点
中医采用“模型” 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的理想模 型——阴阳五行模型,基本上属于抽象的、综合的思 维方式,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感觉( 即 望、闻、 问、切 ) 去判断, 既拿不出什么数据,更拿不出化学 分子式。
是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 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探求病 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 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 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 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 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第8页/共11页
所以我们药化组一致认为 中医是具有科学性的,不 能因为它没有完善的理论 体系而否定它,中医只是 尚未完善的科学,对于中 医的发展与认识是在不断 深化和丰富的。
第9页/共11页
第10页/共11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等等之类,将近有200余种,现在我们很多人会服用这 些药材,中医根据中医理论和各种药材的药效对病人因 病施药,来对病人进行调理已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第7页/共11页
中医的不足
任何理论体系的发展到健全都是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的,中医的发展到现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例因如为中要医有中一不个能科像学西的医理那论般体解系释,病它理就到要微有观完世善界的,知 这识使构得架很,多但人是对中中医医的的五科百学年性发持展有历了史怀仍疑没态形度成科学 的理论体系
第5页/共11页
中医含有的科学性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人类通过科学活动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作为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中医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

结合中医和科学的基本定义,中医在实践过程和研究的结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符合科学的。

而科学定义不清、民族自卑感的影响以及中医被歪曲利用等因素,成为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存在的原因。

中医应该看清现实,不必在科学性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如何继承、如何大力发展真正的中医才是当前要注重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医;科学性;争议
中医是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带有浓厚的古代哲学色彩,所以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从未间断过。

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初由北洋政府主导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从行政上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为了清除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张功耀等人发起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网上火爆传播,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到现在,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依旧站定自己的观点,随时都有可能再爆发新一轮决定中医走向的争论。

每当提到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必然不能避免地涉及到中医和科学的定义。

完整的说,中医应该称为中医学,它是产生在中国并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是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中医拥有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在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及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医学理论体系。

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的定义都是人们从某一个侧面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做出的论证和描述,其概念非常难以界定。

由于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久不变的定义几乎是做不到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也众说纷纭[1]。

1888年,达尔文曾提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这句话指出了科学事实与规律的内涵,即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2]。

《辞海》1999年版写到:“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而法国《百科全书》上则定义:“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

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明白中医研究的结论和结果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也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

从检验结果这一点来说,中医是具有科学的特质的,即来源于实践,符合科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从中医理论体系来说,中医学说包括藏象学说、体质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学说在内,以其独特视觉反映了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另外,中医
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未知到已知,再从已知到未知,在整理事实的过程中重复并发现条理规律。

从这一点来看,中医似乎是具有科学特性的。

然而,为什么在中医是科学的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现?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争论作为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具有普遍性的。

看待一个问题,应善于全面分析争论存在的合理性,辩证的看待争论。

从治病的结果来看,中医并不是万能的,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常会遭遇质疑和否定,但有时中医也会以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手段或技术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因此,中医科学性争论的存在,是能够被理解的。

第二,科学定义不清,概念模糊。

上文也提到过科学的定义是非常难以界定的,所以这对于中医是否科学这一问题的判断也造成了影响。

在科学一词的定义上可分广义和狭义,还有提出“科学体系”和“科学活动”两个概念加以区分的,但由于这些概念也缺乏明确的区分,人们在争论时常会用不同的标准,也就产生了分歧[3]。

第三,民族自卑感造成了对中医的质疑。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用炮火和文化的双重强攻重创了当时的清王朝,普通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开始怀疑曾为民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技艺。

认为“中医是旧文化”,认为中医药源于封建社会是封建落后的产物,是对医学发展趋势的无知,也是民族自卑感的体现,但直到现在都还有人会用这样的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

而民族自豪感的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

第四,中医本身存在问题引发争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就不得不提到与之截然相反的西医了。

中医理论本质上属于哲学范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致机体内无法找到某种物质与其对应,有些现象难以描述。

而西医的药学遵循的是反应定律,每种药在针对不同病症都能够从微观的分子作用在每一步反应上都给出合理解释。

在这种对比下,人们会觉得中医理论相对空洞,引起争议。

第五,中医被神化、被歪曲利用令人反感。

在一些医学难题面前,一些江湖骗子打着神医的幌子无限的扩大了中医药的效能,甚至无中生有,导致病急乱投医的患者深受其害,极大的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这也是广大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人反对中医最常见的缘由。

争论可以成就一件事物,也可以让它一败涂地。

长久以来,中医发展道路迂曲坎坷,但对中医本身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的提出自然有其特殊的价值,促使我们思考中医是否按照合乎科学的定义进行分类,是科学,伪科学,还是非科学,但是我们不可太执着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科学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更,新事物和新理论的出现最终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应该以动态的观念和开放的眼界来看待这个问题。

即便中医不符合现存的科学定义,我们也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接受和探讨它。

中医药是一个大宝库,具有很多原创的有价值的东西,国人抓不住它,就会被别人窃走,如何继承、如何大力发展真正的中医才是要注重的问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在不断地否定和肯定中,中医才能日臻完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琴, 王红英, 浅析中医是不是科学. 中国卫生产业, 2013(4): 176-176.
[2].刘娇, 中医科学性的辩证分析和发展方向问题研究, 2016, 渤海大学. 51-51.
[3].倪培民, 中医的科学性与两种科学概念. 哲学分析, 2010(4): 139-146.
[4].陶嘉磊, 张宗明, 汪受传, 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医学与哲学(A), 2015(08): 85-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