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药学总结表汇总

合集下载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肝、胆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药物
性味
归经
功效
黄芩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
肾、膀胱、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
苦,寒
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
苦、涩,寒
肝、胆、大肠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仙鹤草
苦、涩,平
心、肝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紫珠
苦、涩,凉
肝、肺、胃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
苦、涩,平
肺、肝、大肠
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血余炭
苦,平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佛手
辛、苦,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
辛、微苦、酸,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玫瑰花
甘、微苦,温
肝、脾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
微酸、涩,平
肝、胃、肺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薤白
辛、苦,温
肺、胃、大肠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大腹皮
辛,微温
脾、胃、大肠、小肠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中药学总结表格

中药学总结表格
菊花
辛,甘,苦, 微寒,肺肝 苦辛,微寒, 肝胆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2-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 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 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 柴胡 经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4、用于 疟疾 甘辛凉,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3、用于 葛根 脾胃 止渴,升阳止泻 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 肝胃 痛,目昏多泪 升麻 辛、 微甘, 微寒,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 3、 肺脾胃大肠 升举阳气 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 淡 豆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 豉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 1. 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 2.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木贼 甘苦平,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翳障多泪。2.便血,痔血。 第二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辛、甘,大寒 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 石膏 肺胃 煅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苦、甘,寒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用 知母 肺胃肾 于阴虚消渴 4、用于骨蒸潮热 甘,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肺热呕吐 3、用于肺热咳嗽, 芦根 肺胃 除烦,止呕,利尿 肺痈咳吐脓血 4、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1、 用于热病口渴, 内热消渴 2、 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 肺胃 消肿排脓 用于痈肿疮疡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苦,寒,心肝肺胃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1、 用于热病烦闷 2、 用于湿热黄疸 3、 用于血热出血 4、 栀子 三焦 凉血解毒,凉血止血 用于热毒疮疡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2、用于瘰疬 消肿 瘿瘤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 肝肾大肠 肠燥便秘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 竹叶 甘、辛、淡,寒。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心胃小肠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息风止痉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3.水肿,热淋 谷精草 辛肝凉,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2.用于头痛齿痛。 密蒙花 甘微寒,肝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青葙子 苦微寒,肝 清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 2、用于肺热咳嗽 3、 黄芩 肺胃胆大肠 止血,安胎 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 于血热出血证 6、用于胎动不安

中药学功效总结(红色和黑色是重点药材,简答和论述题考)

中药学功效总结(红色和黑色是重点药材,简答和论述题考)
药性歌
中药学功效总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版)
更多总结资料 E-mail: sun0000shine@ 第 1页/共5页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辛发散行气血, 甘补和中缓急, 酸涩收敛固涩,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有泄燥之功,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咸能软坚泄下, 淡能渗湿利尿, 辛甘温热升浮,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和香 蟾酥
开窍醒神,止痛,活血通经,催产。 开窍醒神, 止痛清热。 开窍醒神, 止痛辟秽。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滑石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收湿敛疮。(不治血淋) 关木通 利尿通淋, 通经下乳。 通草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 利尿通淋。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利胆退黄,清利湿热。 金钱草 除湿退黄,消肿解毒,利尿通淋(。不治血淋)
虎杖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 (苦温)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 温经通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补散)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回温) 吴茱萸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散温助)
(肝寒气滞诸痛要药)
高良姜 小茴香 花椒 丁香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胃寒呕逆要药)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中药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应用以及炮制等多个方面。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中药的来源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最为常见。

了解中药的来源对于掌握其性质和功效至关重要。

中药的分类中药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草药又可细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位。

中药的性质中药的性质主要包括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些性质决定了中药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其治疗疾病的基础,包括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等。

了解每种中药的功效有助于合理配伍和应用。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

合理配伍可以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常见的配伍原则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

中药的炮制炮制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或增强中药的性质和功效,如炒、炙、蒸、煮等。

中药的剂量中药的剂量直接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了解不同中药的常用剂量和最大剂量,以及如何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是临床应用中药的关键。

中药的禁忌中药虽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禁忌。

了解中药的禁忌,如妊娠禁忌、食物禁忌等,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的现代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现代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中药。

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的临床应用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掌握不同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结束语:中药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考研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只是入门的第一步。

希望以上的总结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学总结表格

中药学总结表格

第一章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生姜辛,温,肺脾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4脾胃寒证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风寒感冒2、用于水肿脚气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藁本辛温,膀胱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白芷辛,温,肺胃大肠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通鼻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细辛辛温;有小毒,肺肾心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苍耳子辛苦温;有毒,(肺)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3风疹瘙痒☆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3疮痈肿毒阳解毒散结☆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用于风寒太阳头痛2、用于鼻塞鼻渊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牛蒡子辛,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散结,解毒消肿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蝉蜕甘,寒;肺肝发散风热,透疹,祛风止痉,明目退翳利咽开音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桑叶甘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抑肝阳凉血止血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4血热妄行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肿毒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发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3风湿痹痛柴胡苦辛,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4、用于疟疾升麻辛微甘,微,肺脾胃大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1、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降血压☆淡豆豉甘辛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考研《中药学》附快快背中药总结

考研《中药学》附快快背中药总结

脓散) 1.包煎 2.治鼻渊头痛、鼻塞的要药 1.有毒 2.可治风疹瘙痒,鼻渊要药 3.能通鼻窍,治疗鼻渊头痛的要药-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
二、发散风热药
蔓荆子 薄荷 镜子梳头, 不喝咽真 干。 2011-94、 2014-143 2001-85、 2006-31、 2011-94、 2012-31、 2014-143 196-83、 1997-88、 2002-30、 2003-27、 2004-99、 2011-93、 2012-31 1996-84、 2011-93、 2012-31 因其祛风止痛,可治风湿痛痹;治头痛常用。 1.产地江苏太仓 2.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可用于治疗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 腹胀痛,呕吐泄泻 3.宜后下 1.润肠通便 2.外散风热,内解热毒
龙胆专泻肝 胆火。 黄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除蒸。 1995-110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1993-33 2011-141
龙胆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2001-40
苦参
苦参清早撒 尿
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
1999-85
白鲜皮 秦皮 *椿皮
白先生找诗去读, 1992-29、 1997-35 秦皮匠手里带目, 清热燥湿,收湿止痢,止带明目。 椿皮同秦皮, 是血不是目。 2002-39 清热燥湿,收敛止泻,止带止血。 (收涩药)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生石膏 生石膏泻 清热泻火, 火, 除烦渴。 除烦止渴。 淡竹叶泻 火, 除烦尿。 1998-85 2008-32 1.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清泻肺热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可治消渴 3.打碎先煎,15-60g;煅石膏外用; 4.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白虎汤) 、肺胃实热证;

《中药学》总结适合考研

《中药学》总结适合考研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白鲜皮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枯燥根皮
苦、寒,脾、胃、膀胱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5-10g,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枯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1、风寒感冒2、鼻塞不通3、寒痰咳喘证4、疮痈肿毒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枯燥地上局部
辛,凉;
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3、麻疹不透,风疹搔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3~6g,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行气和中。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枯燥地上局部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
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长于祛风。
防风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2、风疹瘙痒3、风湿痹证4、破伤风证
白芷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根
辛,温,肺、胃、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带下证5、疮痈肿毒
3-9g,外用适量
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用
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或根茎

中药学总结表格.doc

中药学总结表格.doc
白芷
辛,温,肺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皮肤瘙痒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藁本
辛温,膀胱肝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胡荽
辛温,肺胃
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中医考研中药学总结文档

中医考研中药学总结文档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结笔记1、用于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风中经络,口眼斜3、用于风热头痛、目中药知识点分类总结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特殊疗效1. 目珠疼痛——夏枯草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黄疸——茵陈蒿油腻肉积——山楂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回乳——麦芽(消胀)通乳——穿山甲、木通精品梅毒——土茯苓肺胃出血——白芨便血、痔血——地榆、槐花蛔厥——乌梅脾瘅——佩兰夜盲症——苍术引火(血)下行——牛膝引火归源——肉桂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膏淋——萆薢石淋——金钱草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亡阳证(回阳救逆)——附2.安胎行气安胎——紫苏、砂仁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经安胎——艾叶固经安胎——杜仲止血安胎——断续养血安胎——桑寄生益气安胎——白术(健脾)3.开窍祛痰开窍——皂荚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解郁清心——郁金宁心、祛痰开窍——远志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4.明目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平肝明目——桑叶、菊花5.利咽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6.升阳(适应症不同)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中气下陷——黄芩升阳止泻——葛根7.头痛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阳明(前额)——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8.胸痹通阳散结——薤白、枳实宽胸散结(结胸)——瓜蒌9.痈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15.肺痨咳嗽——百部16.寒热往来——柴胡17.平肝疏肝——刺蒺藜18.补肺脾肾——山药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4.大戟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5.五加皮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野菊花——清热解毒药名相近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补气养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敛肺止汗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雄黄——解毒、杀虫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用量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硫黄——入丸散,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人参——挽救虚脱15-30g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槟榔——单用杀虫60-120g用法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4.泡服番泻叶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8.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9.不宜久煎——钩藤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11.烊化兑服——阿胶12.制霜内服——巴豆13.醋制——甘遂14.焗服——肉桂使用注意1.朱砂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2.使君子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3.关木通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别名辛夷——木笔花、春花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茜草——茹虑、虑茹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僵蚕——天虫、姜虫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射干——乌扇(原名)淫羊霍——仙灵脾补骨脂——破故纸山茱萸——枣皮、山萸肉海螵蛸——乌贼骨蒲公英——黄花地丁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薏苡仁——米仁、苡仁牛黄——丑宝、西黄、犀黄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麝香——元寸香、当门子槟榔——大腹子、花槟榔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诃子——诃黎勒、煨诃子庶虫——地鳖虫、土鳖虫川楝子——金铃子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黄药子——黄药脂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玉竹——葳蕤(原名)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古称今称通草——木通通脱木——通草药用部位天花粉——栝蒌的块五倍子——虫瘿桑螵蛸——卵鞘海螵蛸——乌贼内壳五灵脂——粪便海金沙——孢子鹤草芽——冬芽蒲黄——花粉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熊胆——干燥胆汁桑寄生——带叶茎枝茯苓、猪苓——菌核(雷丸)穿山甲——鳞片附子——子根薤白、百合、贝母——鳞茎竹茹——茎的中间层琥珀——化石样物质乳香、没药、血竭——树脂龙骨——化石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牛黄——胆结石禹白附、黄药子——块茎鹿茸——雄鹿的幼角石决明、牡蛎——贝壳紫河车——胎盘瓜蒌——栝蒌的果实药学综合归整主治归纳系用其主治某一病症来归纳常用药物:h 槨怇婏佊(1)主治麻疹药:薄荷、蝉蜕、牛蒡子、胡荽、升麻、柽柳、葛根、樱桃核、淡竹叶。

(完整)《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推荐文档

(完整)《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推荐文档

《中药学》
-2-
1、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目赤昏花 3、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4、疔疮中毒
1、外感风热,头晕头痛 2、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1、少阳证,外感发热 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 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1、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2、麻疹透发不畅 3、热病烦渴,内热 消渴 4、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1.外感表证,2.热病烦闷,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外感风寒表证 2、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2、风寒湿痹
白芷 辛,温,肺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1、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2、鼻渊 3、疮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疡肿毒 4、寒湿带下
细辛 辛温;有小毒,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 1、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2、头痛,痹痛,牙痛等痛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 麻疹透发不畅,2.风寒湿痹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风寒头痛鼻塞 2、鼻渊头痛。纱布包煎。
鹅不食 辛,温;肺肝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 2、湿疮肿毒,蛇伤肿痛。

解毒
3、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 1、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消肿排脓
疮疡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
利尿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药基础知识1.中药名称、组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中药名称:也叫药材名称,是人们对使用中药材所叫的名称,大多数取其植物、动物、矿物等的名称,如天麻、熊胆、硫黄等。

组成:中药材一般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包括有效成分和其他成分。

有效成分是中药材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如天麻中的赣效酒、白前中的白前素等;其他成分是形成中药材外观和药理性状的成分。

如产的木本地中药材如黄连、半夏、当归、三七等,它们是来自于各自的根茎等地下部位,根茎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和其他成分使得它们“化为”同样的成品,易于泄租才降的成品。

性味归经:中药材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材的药性特点,是根据中医生理、病理学和中医药治疗经验,对中药的性、味、归经作出总结性的区Terrf。

性味归经是中药选择、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的重要依据。

如:中药材物性有温、凉、热、寒、温热、平六大类;味有辛、辣、苦、酸、甘、涩、咸、淡八大类;归经指的是他是否有主归经指的是人体的脏腑系统。

这三类因素(性味归经)对人体方羦适,对药物治疗作用,对掌握中药方剂的选取与配合作用,对判断中药可能应用时的禁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主治:中药材产生的药效是具体的药物治疗作用,主要功能与主治功能是个最基本研究化妆成科研的内容,是中医用药物时重要的依据。

如:人参和大黄等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药源药质如何应用。

这在于它们的适应症分别是哪些;使用它们参与在什么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它们去何种功名功能发挥作用;它们在上药的时,应该怎么配伍,及表查格进等用法用量:即中药材的药用方法、治疗剂量。

如:黄连的煎服、冲服、捣成泥状外敷的方法;大黄冲服的方法,以及单味大黄用量的形成和复方大黄剂量计算的规定等,这都是用法用量的内容。

2.药材的品质鉴别与贮藏3.中药材的炮制加工4.应用药用动、湿、蒸、煎、炖、煨、蜜、绵等方法进行炮制加工5.中成药知识例如八珍丸、感冒灵颗粒等的方剂药名、功效、用法及剂量二、中药药理学1.中药药理学基础知识中药药效和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作用、用法和毒副作用的科学,是中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学表格归纳

中药学表格归纳

中药学表格归纳一、解表药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

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荆芥轻透力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二.清热药(五)清虚热药三.泻下药大黄与芒硝二药,均能泻热通便,但大黄长于攻下,芒硝长于软坚润燥,二药常相须为用,以增通腑泻热之功,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证;二药外用均能清热消肿,可治痈疮肿毒。

大黄清热泻火力强,并能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可用于温病热毒、血热出血、瘀血证、湿热黄疸与淋证等;芒硝长于润燥软坚,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以及常外用于咽喉肿痛、疮疡、目赤等证。

四.祛风湿药羌活与独活二药,均能祛风胜湿止痛、发汗解表,常用治风寒湿痹和外感风寒湿表证。

但羌活气味较浓,发散解表力强,并善治上部风寒湿痹痛;独活气味较淡,性较和缓,长于治下部风寒湿痹痛,其解表之力不及羌活,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若一身尽痛,则二药常相须为用。

苍术与厚朴二药,均可燥湿,常用于湿阻中焦证。

但苍术为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以及夜盲等证;厚朴燥湿之力不及苍术,但又能行气消积、化痰平喘,可治食积气滞、痰多咳喘等证。

砂仁与白豆蔻二药,均能化湿,行气,温中,常用治湿阻中焦、脾胃虚寒、脾胃气滞证。

《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

《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
1、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阴虚消渴4、骨蒸潮热5肠燥便秘6~12g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热病烦渴,2.丹毒,烫伤。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2、胃热呕3、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或燥咳3、内热消渴,4痈肿疮疡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表实证2.咳喘实证3。风水水肿
2~9g,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1、外感风寒表证2、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3、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痈疽疔毒,发背恶疮,瘰疬痰核。化痰.3~9g。
白花蛇舌草
苦甘寒,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2、肠痈腹痛3、热淋.15~60g
败酱草
辛、苦,微寒,肝胃大肠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肠痈,肺痈,疮痈2、产后瘀阻腹痛。6~15g
地锦草
辛平,肝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大青叶
苦,大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考点总结完全版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考点总结完全版

《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是方剂学的基础理论。

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的医书。

东汉时期《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伤寒杂病论》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简、便、廉、效是《肘后备急方》的显著特点;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淤之先河;《刘涓子鬼遗方》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为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力作。

实为综合类医学巨著,既全面总结前人经验,又不乏作者创新之剂。

《外台秘要》是继孙二书之后,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

作者王焘。

宋元时期:既有官修的《普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集大成巨著,又有众多各具特色的个人著述。

北宋医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

北宋政府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金人成无己之《伤寒明理论》是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自己伍关系,开创讨论之先河,拓方剂学的学术领域。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普济方》,着意于释方训义,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一一吴昆的《医方考》;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其收方之广,向为医界所称道;张介宾《景岳全书》,尤其是其中"新方八略"所创制的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柯韵伯《伤寒论翼》所附"制方大法对《伤寒论》方的辨证立法和制方的深入讨论;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关于方剂的六篇论文对方剂理论的发挥;《医方集解》清初汪昂著,作者出于诸家方书但言某方治某病,该书收录之方,组成不繁,凡药过二十昧以上者,概不选录,大多切于实用,疗效肯定。

吴仪洛兼取〈医方集解》和《医方考》二书之长,辑成《成方切用》,同样广为流传。

中药学完美打印版表格总结

中药学完美打印版表格总结
滑石
甘、淡,寒。归胃、膀胱 经。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木通
苦,寒。归心、小肠、膀 胱经。
通经下乳,泄热。
通草
甘、淡,微寒。归脾、胃 经。
通气卜乳。
冬葵子
甘,寒。归大肠、小肠、 膀胱经。
下乳,润肠通便。
扁畜
苦,微寒。归膀胱经。
杀虫止痒。
苦,寒。归心、小肠、膀 胱经。
破血通经。
地肤子
苦、辛,寒。归肾、膀胱 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 胱经。
发 汗 解 表
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
香蕾
辛,微温。归肺、胃、脾 经。
和中化湿。夏月之麻黄。
桂枝
辛、甘,温。归心、肺、 膀胱经。
活血助阳。
紫苏
辛,温。归肺、脾经。
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
辛,微温。归肺、脾经。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秦九
苦、辛,微寒。归胃、肝、 胆经。


湿
退虚热,利湿退黄。痹症通用。
防己
苦、辛,寒。归膀胱、肾、 脾经。
利水
汉防己、广防己属马兜铃科,有肾毒性。 木防己属防己科。
桑枝
苦,平。归肝经。
横走肢臂。
稀签草
苦、辛,寒。归肝、肾经。
降血压
清热解毒。
臭梧桐
辛、苦,凉。归肝经。
络右藤
苦,微寒。归心、肝经。
凉血消肿。
蔓荆子
辛、苦,微寒。归膀胱、 肝、胃经。
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淡豆豉
辛、甘、微苦,凉。归肺、 胃经。

考研-中药学总结表汇总

考研-中药学总结表汇总
痈肿,冻疮
巴豆
辛,热;有大毒, 胃大肠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1、寒积便秘,2、腹水鼓胀3、喉痹,喉风4痈肿脓成未溃, 疥疮恶疮,疣痔5、小儿乳食停积
第四章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独活
辛、苦,微温,肾 膀胱
祛风湿,止痛,解表
1、风寒湿痹,腰膝疼痛2、风寒挟湿表证3、少阴付风头痛4、 皮肤瘙痒
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癫狂惊痫
芒硝
咸苦,寒,胃大肠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1、积滞便秘,腹满腹胀2、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3、
乳痈,肠痈腹痛
第一节润下药
火麻仁甘平,脾大肠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苦,寒;有毒,肺 肾大肠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2、
辛苦微寒;膀胱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2、目赤肿痛,耳聋耳鸣。3、风湿痹 痛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1、表证发热,少阳证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4、

升举阳气,截疟
寒热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 斑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辛,温,肺胃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直通鼻窍,祛风止痒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带下证5、 疮疡肿毒6、皮肤风湿瘙痒

2024考研中医中药知识点大总结

2024考研中医中药知识点大总结

2024考研中医中药知识点大总结——含功效、歌诀目录01 解表药 (7)1.发散风寒药 (8)药名:麻黄、香薷、浮萍 (8)药名:紫苏、桂枝 (8)药名:生姜、葱白 (8)药名:荆芥、防风 (8)药名:羌活、藁本 (9)药名:细辛、白芷 (9)药名:辛夷、苍耳子 (9)2.发散风热药 (9)药名:蔓荆子、薄荷 (9)药名:牛蒡子、蝉蜕 (10)药名:桑叶、菊花 (10)药名:柴胡、升麻 (10)药名:葛根 (10)药名:淡豆豉 (11)02、03 清热药 (11)1.清热泻火药 (11)药名:竹叶、淡竹叶、芦根 (11)药名:生石膏、煅石膏、知母 (11)药名:栀子、天花粉 (11)药名:夏枯草、决明子 (12)药名:密蒙花 (12)2.清热燥湿药 (12)药名:黄连、黄芩、黄柏 (12)药名:龙胆、苦参、白鲜皮 (12)药名:秦皮、椿皮 (13)3.清热解毒药 (13)药名:金银花、连翘 (13)药名:穿心莲、板蓝根 (13)药名:大青叶、青黛 (13)药名: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13)药名:紫花地丁、野菊花 (14)药名:重楼、贯众 (14)药名:漏芦、土茯苓 (14)药名:鱼腥草、败酱草 (14)药名:大血藤 (14)药名:射干、山豆根、青果(了解) (15)药名:马勃 (15)药名:白头翁、鸦胆子 (15)药名:马齿苋 (15)药名:山慈菇、半边莲 (15)药名:熊胆粉 (16)4.清热凉血药 (16)药名:生地黄、玄参 (16)药名:牡丹皮、赤芍、紫草 (16)药名:水牛角、白薇 (16)5.清虚热药 (16)药名:青蒿、地骨皮 (17)药名:银柴胡、胡黄连 (17)04泻下药 (17)1.攻下药 (17)药名:大黄 (17)药名:芒硝、番泻叶、芦荟 (17)2.润下药 (18)药名:火麻仁、郁李仁 (18)3.峻下逐水药 (18)药名:京大戟、甘遂、芫花 (18)药名:商陆、牵牛子 (18)药名:巴豆霜 (18)05祛风湿药 (18)1.祛风寒湿药 (18)药名:独活、防己 (18)药名:威灵仙 (19)药名:川乌、草乌 (19)药名:乌梢蛇、蕲(qi)蛇 (19)药名:木瓜 (19)药名:海风藤 (19)药名:昆明山海棠 (20)2.祛风湿热药 (20)药名:秦艽、桑枝、豨莶草 (20)药名:臭梧桐、海桐皮 (20)药名:络石藤 (20)药名:雷公藤 (20)3.祛风湿强筋骨药 (21)药名:五加皮、香加皮 (21)药名:桑寄生、杜仲、续断 (21)药名:狗脊 (21)06化湿药 (21)药名:广藿香、佩兰 (21)药名:苍术、厚朴(po) (22)药名:砂仁 (22)药名:草豆蔻、白豆蔻 (22)药名:草果 (22)06利水滲湿药 (22)药名:茯苓、薏苡仁 (22)药名:猪苓、泽泻 (23)2.利尿通淋药 (23)药名:车前子、滑石 (23)药名:木通、通草 (23)药名:瞿麦、萹蓄 (23)药名:地肤子、海金沙 (23)药名:石韦、冬葵子 (24)药名:灯心草、萆薢 (24)3.利湿退黄药 (24)药名:茵陈、金钱草 (24)药名:虎杖 (24)药名:珍珠草 (25)07温里药 (25)药名:附子、肉桂 (25)药名:干姜、高良姜 (25)药名:吴茱萸、小茴香 (25)药名:丁香、花椒 (26)药名:胡椒、荜茇(Bì Bá)、荜澄茄 (26)07理气药 (26)药名:陈皮、青皮 (26)药名:枳实、枳壳 (26)药名:沉香、檀(tan)香、木香 (26)药名:川楝子、乌药 (27)药名:荔枝核、香附 (27)药名:佛手 (27)药名:香橼(yuán)、梅花 (27)药名:玫瑰花、薤白 (28)药名:大腹皮、甘松 (28)药名:刀豆、柿蒂 (28)08.消食药 (28)药名:山楂、六神曲 (28)药名:麦芽、稻芽 (29)药名:莱菔子、鸡内金 (29)08.驱虫药 (29)药名:南瓜子、鹤草芽、苦楝皮 (29)药名:使君子、雷丸、槟郎、榧子(fěi) (29)08止血药 (30)1.凉血止血药 (30)药名:凉血止血药都有哪些? (30)药名:小蓟、大蓟、地榆 (30)药名:槐花、侧柏叶 (30)药名:白茅根、苎麻根 (30)药名:三七、茜草、蒲黄 (30)药名:降香 (31)3.收敛止血药 (31)药名:白及、仙鹤草、紫珠叶 (31)药名:棕榈炭、血余炭 (31)4.温经止血药 (31)药名:艾叶、炮姜、灶心土 (31)09活血化瘀药 (32)1.活血止痛药 (32)药名:延胡索、川芎 (32)药名:姜黄、莪(é)术、三棱 (32)药名:郁金 (32)药名:乳香、没药 (32)药名:五灵脂、血竭、(降香) (33)2.活血调经药 (33)药名:丹参、红花 (33)药名:桃仁、月季花 (33)药名:益母草、泽兰 (33)药名:牛膝 (34)药名:鸡血藤、王不留行 (34)3.活血疗伤药 (34)药名:土鳖虫、自然铜 (34)药名:马钱子、苏木 (35)药名:骨碎补、(血竭) (35)药名:儿茶 (35)药名:刘寄奴 (35)4.破血消癥药 (35)药名:水蛭、虻虫(Ménɡ)、斑蝥 (36)10化痰止咳平喘药 (36)1.温化寒痰药 (36)药名:半夏、旋覆花 (36)药名:天南星、胆南星、白附子 (36)药名:芥子、皂荚 (36)药名:白前,前胡 (37)2.清化热痰药 (37)药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 (37)药名:竹茹、竹沥、天竺黄 (37)药名:桔梗、胖大海、(前胡) (38)药名:昆布、海藻 (38)药名: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 (38)药名:礞石 (38)3.止咳平喘药 (39)药名:苦杏仁、紫苏子 (39)药名:百部、紫菀、款冬花 (39)药名:马兜铃、枇杷叶 (39)药名:桑白皮、葶苈子 (39)药名:白果、洋金花 (40)11.安神药 (40)1.重镇安神药 (40)药名:朱砂、琥珀 (40)药名:龙骨、磁石 (40)2.养心安神药 (40)药名:酸枣仁、柏子仁 (40)药名:灵芝、首乌藤 (41)药名:合欢皮、远志 (41)11平肝熄风药 (41)1.平抑肝阳药 (41)药名:石决明、珍珠母 (41)药名:代赭石、牡蛎 (41)药名:刺蒺藜、罗布麻叶 (42)2.息风止痉药 (42)药名:羚羊角、钩藤、天麻 (42)药名:牛黄、珍珠 (42)药名:全蝎、蜈蚣 (43)药名:地龙、僵蚕 (43)11开窍药 (43)药名:麝香、石菖蒲 (43)药名:苏合香、冰片、蟾酥 (43)12、13补虚药 (43)1.补气药 (43)药名:人参 (44)药名: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44)药名:黄芪 (44)药名:白术、山药 (44)药名:白扁豆、甘草 (45)药名:大枣、刺五加 (45)药名:绞股蓝、红景天、沙棘 (45)2.补阳药 (46)药名:鹿茸、紫河车 (46)药名:巴戟天、淫羊藿、仙茅 (46)药名:肉苁蓉、锁阳、(杜仲)、(续断) (46)药名:补骨脂 (46)药名:益智仁 (47)药名:菟丝子、沙苑子 (47)药名:蛤蚧、核桃仁 (47)药名:冬虫夏草 (47)3.补血药 (48)药名:当归、熟地黄 (48)药名:白芍、阿胶 (48)药名:何首乌、龙眼肉 (48)4.补阴药 (48)药名:北沙参、南沙参 (48)药名:百合、麦冬 (49)药名:天冬、玉竹 (49)药名:石斛、黄精 (49)药名:墨旱莲、枸杞子、女贞子 (49)药名:桑葚 (50)药名:龟甲、鳖甲 (50)14收涩药 (50)1.固表止汗药 (50)药名:部分功效术语的简化 (50)药名:麻黄根 (50)2.敛肺涩肠药 (50)药名:五味子、乌梅 (50)药名:五倍子 (51)药名:罂粟壳、诃(he)子 (51)药名:石榴皮、肉豆蔻 (51)药名:赤石脂、禹余粮 (51)3.固精缩尿止带药 (52)药名: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piao xiao) (52)药名:金樱子、海螵蛸 (52)药名:芡实、莲子 (52)15..涌吐药 (52)药名:常山、胆矾 (52)药名:瓜蒂 (53)15.攻毒杀虫止痒药 (53)药名:雄黄、硫黄 (53)药名:白矾、蛇床子 (53)药名:土荆皮 (53)药名:大蒜 (53)15拔毒化腐生肌药 (54)药名:红粉、轻粉 (54)药名:砒石、铅丹 (54)药名:炉甘石、硼砂 (54)药名:砂仁,豆蔻 (55)药名:草豆蔻 (55)药名:银杏叶 (55)01 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药名:麻黄、香薷、浮萍功效: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

《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
1、阴暑证2、水肿脚气。“夏月解表之药”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1、外感表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长于祛风。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2、风湿痹证3、风疹瘙痒4、用于破伤风
1、疮痈疔肿,乳痈肠痈2、用于毒蛇咬伤
野菊花
苦辛微寒,肝心
清热解毒
1、疮痈疔肿2、用于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漏芦
苦寒,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乳,舒筋通脉。
1.用于疮痈,乳痈。2.用于乳房胀痛,乳汁不下。3湿痹拘挛
土茯苓
甘淡,平,肝胃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梅毒2、热淋,带下,湿疹,痈肿疮毒.15~60g
甘寒,肺胃
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温病发热,风湿热痹,
连翘
苦,微寒,肺心小肠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大青叶
苦,大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疮痈丹毒,口疮,咽痛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1.用于咽痛肿痛,2.肝胃气痛。1.5~3g
马齿苋
酸寒,肝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1.热毒血痢,2.疮痈肿毒,3.崩漏便血,4.热淋9~15g
鸦胆子
苦寒,有小毒,大肠肝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1.热毒血痢,休息痢。2。疟疾,3.鸡眼赘疣。

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汇总

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汇总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断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耳子:发布散寒,通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布散寒,通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辛凉解表药:薄荷:分散风热,清利头领,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分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分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分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蔓荆子:分散风热,清利头领。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分散风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痢
连翘
苦,微寒,肺心小 肠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
1痈疽,乳痈,丹毒,瘰疬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3、热
淋涩痛
大青叶
苦,大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温病咼热神昏,温毒发斑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 咽
1温疫时毒,咽喉肿痛2、温毒发斑,丹毒,痄腮,丹毒, 痈肿,大头瘟疫,烂喉丹痧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消 肿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3、
乳痈肿痛4、热毒疮疡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肾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肠燥便秘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苓
苦寒,
肺胆脾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发散风寒,通鼻窍, 祛风湿,止痛
1、风寒感冒2、鼻渊3、风湿痹痛4、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i、—*.
辛,凉;
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胸闷
胁痛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解毒疔疮
1用于湿热带下,热淋涩痛2、湿热泻痢,黄疸尿赤3、脚
气痿躄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5、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龙胆草
苦寒,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2、用于肝火头痛,
目赤耳聋,胁痛口苦,强中。3、惊风抽搐
-M-* Q.苦参
苦寒,心肝胃大肠
膀胱
清热燥湿,杀虫,利 尿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3、鱼蟹中毒而致
腹痛吐泻者
生姜
辛,温,
肺脾胃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毒
1、风寒感冒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4、肺寒咳嗽5、半夏 南星及鱼蟹中毒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水肿脚气
1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2、用
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 安
黄连
苦寒,
心脾肝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湿热泻痢3、高热神昏,心 烦不寐,血热吐衄4、用于痈肿疔疮,目赤牙痛5、消渴6、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
苦寒,肾膀胱
疏散风热,亘肺祛痰, 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
瘙痒3、用于痈肿疮毒及痄腮,丹毒,喉痹
蝉蜕
甘,寒;
肺肝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透疹,熄风止痉,退 翳明目,镇静安神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咽痛喑哑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5、小儿夜哭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胃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
吐脓4、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4、疮疡肿毒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
二隹
八、、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 热毒疮疡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 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饮,平冲降逆
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蓄水证4、心悸
辛苦微寒;膀胱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2、目赤肿痛,耳聋耳鸣。3、风湿痹 痛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1、表证发热,少阳证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4、肺源自升举阳气,截疟寒热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 斑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
用于肝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花5、血热妄行
菊花
甘,苦,微寒,肺 肝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3、目赤昏
花4、疮疡肿毒
曼荆子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止血
1、用于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搔痒3、疮疡初起有表
证4、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 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1、外感表证2、风湿痹痛3、风疹瘙痒4、用于破伤风证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止痛
1、风寒感冒2、风寒湿痹(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
白芷
生用:清热泻火,除 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 湿,止血
1温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喘证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 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外伤出血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燥咳3、用于内热消渴4、用于骨蒸 潮热5、肠燥便秘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泻火,除烦,生 津止渴,利尿,止呕
1用于湿热之泻痢、便血,黄疸2、赤白带下,阴肿阴痒,
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廯麻风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白鲜皮
苦寒,脾胃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廯,疮癞2、
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第二节清热解
*毒药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
1痈肿疔疮,喉痹,丹青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
葛根
甘辛凉,脾胃肺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透疹,降 压,通经活络,解酒 毒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麻疹不透3、用于热病口渴,阴 虚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降血压6、中风偏瘫, 胸痹心痛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肺胃
辛,温,肺胃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直通鼻窍,祛风止痒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带下证5、 疮疡肿毒6、皮肤风湿瘙痒
细辛
辛温;,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1、风寒感冒2、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肺寒
咳喘
苍耳子
辛苦温;有毒,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