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体育专业课件_04_血液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血液[内容提要] 本章简要介绍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运动训练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重点阐述血液的功能。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占全血量的45-50%,血浆占全血量的50-55%。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男性高于女性,幼儿高于成人,新生儿可达100ml??kg-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一)血浆1.水和电解质 2.血浆蛋白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4.不含氮有机物 5.气体和一些微量物质1.水和电解质:水: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2%。电解质:血浆中所含的无机物,大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电解质。其中正离子主要是Na+,负离子主要是Cl-。血浆水的功能:①水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②水的比热大,可以吸热、散热,有助于正常温的维持③水与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有关④维持体液平衡⑤参与维持渗透压等理化特性⑥实现血液与其它体液间的物质交换血浆电解质离子的主要功能:①维持血浆渗透压②酸碱度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2.血浆蛋白血浆中含有多种分子大小和结构功能不同的蛋白质白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血浆蛋白的功能: 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运载某些物质参与免疫反应促进血液凝固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等。这些化合物所含的氮叫非蛋白氮(NPN)4.不含氮有机物血脂:血糖:乳酸:随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血糖和血乳酸的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运动能降低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二)血细胞
1.红细胞
2.白细胞
3.血小板 1.红细胞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大多呈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其直径约为6-9μm,平均为7 .5μm。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比容为40-50%,女子为37-48%。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平均数约为5.0×1012L-1 女性平均约为
4.2×1012L-1 新生儿的红细胞数较多,可超过6.0×1012L-1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1,平均140g??L-1;我国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10-150g??L-1,平均为130g??L-1;长期居住高原,红细胞数及Hb增多;运动训练也会对红细胞数和Hb含量有一定的影响。2.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细胞根据细胞内有无嗜色颗粒分为大类:正常成人安静时血液中所含白细胞数为平均7.0×109L-1 白细胞总数在同一个体不同生理情况下经常波动运动时、饭后、月经期、分娩期及季节变化可
见白细胞数量增加。病理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也发生明显变化 3.血小板血小板无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μm。我国健康成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平均为156×109L-1。饭后、运动时、组织损伤、外科手术、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后,血小板数量增加,月经期间减少。血小板的功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粘度(二)血浆pH值(三)血浆渗透压(一)比重、粘度血液的比重正常人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 其值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由于液体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使血液有较大的粘度全血的粘度约为水的4-5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的粘度为水的1.6-2.4倍长时间剧烈运动,由于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红细胞比容相对增大,血液比重及粘度增大,外周阻力增加(二)血浆pH值血浆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正常pH值:7.35-7.45 血浆pH值相对恒定--血液中缓冲对--缓冲作用(三)血浆渗透压半透膜----红细胞----毛细血管水分将从溶质少的稀溶液向溶质多的浓溶液渗入,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现象中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称为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血浆中各种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称为晶体渗透压。自于血浆蛋白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第二节血液的功能1、氧的运输2、缓冲pH值功能3、防御和保护功能一、氧的运输O2在血液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一)氧合与氧离当血液流经肺部时,O2从肺泡扩散入血,Hb迅速与O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一过程称氧合。当血液流经组织时,因组织PO2低,则HbO2又解离为O2和脱氧血红蛋白,这一过程称氧离。氧分压高的肺部Hb+O2 HbO2 氧分压低的组织(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量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Hb与O2结合的程度血氧饱和度由氧分压所决定在高氧条件下,所有Hb都与O2结合,这时血氧饱和度达100% 当氧分压下降时,血氧饱和度下降血红蛋白氧容量:血氧饱和度达100%时,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量的最大量, 该值受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血红蛋白氧含量:正常人血液的血氧饱和度并不能达到100%,故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其值受氧分压的影响。(三)氧解离曲线反映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或氧解离曲线,呈S形。氧解离曲线曲线上段(PO260-100mmHg)比较平坦表明PO 2在这个范围内变化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即使吸入气或肺泡气PO2有所下降(如高原),血液仍可携带足够的O2。曲线中段(PO260-40mmHg)较陡表明此范围内PO2下降,引起血氧饱和度降低,HbO2释放出O2。该段曲线的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
细胞O2的供应。曲线下段PO2(40-15mmHg)坡度更陡表明PO2稍有降底,血氧饱和度就显著下降,大量的HbO2解离出O2。当组织活动加强时,氧需求增加,组织中PO 2可降至15mmHg,这时HbO2解离出更多的氧供组织利用。(四)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与解离除受到氧分压的影响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氧解离曲线偏移,改变Hb与O2的亲和力。1. PCO2和pH值的影响PCO2和血液中H+浓度增加,均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O2的亲和力减小;反之,则曲线左移。PCO2和pH值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PH值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当血液流经组织时,高PCO2和低pH值促使HbO2解离,有利于向组织供氧。当血液流经肺时,低PCO2和高pH值,促使Hb与O2结合,有利于血液的载氧。 2. 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O2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温度PH 值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3. 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红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磷化物, 特别是2,3-二磷酸甘油酸,能降低Hb与O2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代谢活动的加强,氧离曲线右移,加速了氧的离解,有利于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氧。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溶解于血浆(10%) 结合于Hb (20%) 形成碳酸氢盐(70%) CO2 + H2O ? H2CO3 ? H+ + HCO3- 二、缓冲pH值功能
血浆和红细胞都有强有力的缓冲物质,具有抗酸和抗碱的作用。血液中的缓冲对由一种弱酸与这种弱酸的盐所组成。血浆中的缓冲对有:NaHCO3/H2CO3Na―蛋白质/H―蛋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中的缓冲对有:KHb/HHb KHbO2/HHbO2KHCO3/H2CO3K2HPO4/KH2PO4碱贮备或碱贮血浆中以NaHCO3/H2CO3的缓冲效率最高,血浆pH值主要取决于NaHCO3/H2CO3的浓度比。当二者比值维持20∶1时,血浆pH值即可维持在7.4 ,如果该比值改变,血浆pH值就会发生变化。由于血浆中的NaHCO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称其为碱贮备或碱贮。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乳酸(HL)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NaHCO3起中和反应。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如下:HL+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