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构成_影响与教育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同辈群体概述 (一)同辈群体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认为“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 并且年龄通常相仿的一群人。”①陆建华认为同辈群体又称同伴群体或 同龄群体,是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主要指在相同年龄层次 上,地位大体相似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其成员一般是在有某些 共同经历、共同情感、共同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的基础上而结合 起来的。我国学者鲁洁认为同辈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 系密切的群体,他们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等方面比较接 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大学里班级这个群体,有研究把它和同辈群体区分开来,但本 文认为,班级虽非成员主动构成,但其成员心理发展阶段相近、日常学 习活动一致,班级对学生社会化有着和同辈群体同样重要的影响,因 此,仍然把班级归入同辈群体的范围来探讨。 (二)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特点 作为一个群体, 大学生同辈群体拥有一般社会群体的普遍特征, 如:有明确成员关系,是由个人自由组成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成 员之间关系平等,心理认同感较高,在合作和竞争、矛盾、冲突中实现沟 通;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并遵循一些模糊的 或者明确规定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结构,群体成员各有分工,相互协 作;群体中也会有一个核心人物起领导作用,群体成员按一定的共同目 标达成行动。同学、朋友、老乡甚至恋人是大学生的主要社会交往圈,群 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交流、交往的内容、形式广泛,宿舍、社团、老乡会 等场所是他们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在各种聚会、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 实践中共同合作,完成既定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相应地, 大学生同辈群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学生 的交流对象多在家庭以外;市场经济观念也深入大学生之心;全球化浪 潮的袭击给他们带来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通讯方式的变化和互 联网的发达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模式甚至日后的工作方式都产生 了巨大影响,等等。 二、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不同构成及其影响 同辈群体广泛地存在于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个大学生 都或多或少地从属于不同的同辈群体之中,同辈群体的不同构成和运 行方式对其成员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根据我国 高等学校的现状,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同辈群体分为被动构成和主动构 成两大类,这两类又可以根据构成方式和构成动机的差异细分为不同 的类型。 (一)被动构成的同辈群体 在我国目前大学的运行与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有 一些常规的特点,例如,以班级为基本教学与管理单位,学生宿舍由学 校统一安排和划分,这样就形成了大学里最为普遍的同辈群体—— —班 级和宿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从属于这两个群体,都受到这两个群体的 深远影响。 1.班级及其影响 同一班级的学生,较多的时间在同样课堂、同样教师下学习;校园 里的教学活动、文体竞赛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校的各类主题教育活 动如班会、团日活动等多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入学后最初的基本 人际关系多在班级内建立,个体的归属感、、荣誉感主要寄托于班级。在 这个最初并非自愿构成、主要活动也并非自愿选择的群体中,各个成员 会由被动组成逐渐走向互相联系、主动交流,在群体目标与行为和个体 目标与行为的合作、冲突、调整等过程中,每个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群 体的影响,每个个体之间也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系相互影响。 团结向上、学风浓厚、宽容和谐的班级会增加成员的心理归属感、 自豪感,促进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目标和价值观,帮助成员学习协调个 人和群体的关系;相反,不思进取、不尚学习、松散淡漠的班级会导致多 数成员对群体的失落感、无意义感,对成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失范缺乏 有力的推崇和约束,也会产生对成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负面导向。
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构成、影响与教育对策分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姚进凤 李志德
[摘 要]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同辈群体有不同的构成,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大学生产生着不同的 影响。高校教育管理者应深入了解大学生中各种同辈群体的类型和性质,合理引导,发挥同辈群体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同辈群体 构成 影响
— 6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关系和谐的良好人格品质。同时也应该看到, 恋爱大学生表现出的高怀 疑性、低聪慧性和高紧张性对人格完善所起到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感情脆弱、易猜疑、嫉妒、任性、缺乏自控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 进取意识,依赖性增强等不良人格表现。③
4.网络同辈群体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遍使用,使他们得以在其中获得许多满足,如 通过网络游戏、聊天工具、BBS 和电子邮件等网络交往的新工具和新环 境实现经验、情感的分享,意见交流、生活、学习信息的获得,更可藉此 结交各式各样的网友。于是通过彼此间的互动,网络同辈群体逐渐形 成。 网络同辈群体存在着多方面的双重影响。在信息交流上,能够拓宽 信息沟通渠道、交流同龄人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丰富大学生人生阅历, 同时又会带来各种“垃圾信息”;在人际交往上,能够扩大交往对象满足 自由交往的需要,同时可能导致人际交往异化造成人格缺陷;在心理交 流上,使大学生得到心理释放与心灵依托,但同时可能导致与现实的疏 离感和孤独感;在自我评价上,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不同的自我认同,也 可能导致人格自我的分裂和认同危机。 三、促进不同大学生同辈群体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 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既要认识到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注意研 究它形成的规律,及时地了解大学生中各种同辈群体的类型和性质,合 理引导,发挥同辈群体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重视同辈群体的影响,改善管理,合理介入引导 改进大学生班级和宿舍的构成方式。对于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根 据性别、成绩、籍贯、个人志愿、能力特长等多种因素进行平衡互补,构 成性别比例、成绩分布、志愿与志趣都比较合理的班级,这样就可以为 班级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宿舍成员安排上,可以尝试改变现有的以 班级、专业为基础的划分模式,新生入校时建立包括学生兴趣爱好、学 习生活习惯等内容的综合信息库,以此为基础,重视专业互补、兴趣性 格相投、学习生活习惯相合等因素,尽量避免宿舍成员安排之初留下强 烈冲突的隐患。 对于承载着社会主流文化的群体,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发挥它 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对于中间型群体,要扬清去浊,促使其不断 向积极型群体转化;其中对以情感为纽带的群体,要引导其内部的感性 因素向理性因素不断上升,在消极性群体转化之前加强防范,做到未雨 绸缪。而对于那些传递反主流文化的破坏型群体,要加强教育、管理和 改造,削弱其群体力量,促使其成员实现正向转化。
2.宿舍及其影响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个生活空间就是宿舍,一个宿舍自组合 之日起,其成员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同辈群体。宿舍,是他们个性最张 扬、行为最自由、思想最活跃的场所,同时宿舍同辈群体的交往也具有 同性别、近距离、少私密的特点。正是这样的群体生活,使宿舍成为大学 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到理想抱 负,从每个人的饮食起居到喜怒哀乐,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到性格习 惯,自觉不自觉地相互碰撞、相互感染和相互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 形成某种特质的宿舍文化,而在宿舍文化中每个成员都是该文化的主 演,同时也是该文化的直接观众。② 如果宿舍这个群体志趣相投、和谐向上,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共同 进取,则欢声笑语不断,各个成员在一起或促进学业进步,或发展兴趣 爱好,或共历心灵风雨,或收获深厚友谊。但是,宿舍里的性格冲突、人 际矛盾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发生焦虑、抑郁、自卑等等心理问题,甚至是 严重的安全事件;另外,宿舍里行无所忌,语言粗俗,甚至是酗酒、赌博、 打架斗殴,或者庸俗攀比,或者集体颓废,良好的学习气息、文化氛围和 精神风尚荡然无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群体能造就出 什么样的人可想而知。 (二)主动构成的同辈群体 在被动构成的同辈群体以外,大学生中也普遍地存在着大量的出 于共同兴趣爱好、共同目标、共同活动方式等因素而形成的群体。根据 构成的动机或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类: 1.志趣相投型同辈群体 志趣相投包括很多方面,大学校园里多数主动构成的同辈群体都 属于这种类型,这一类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文化的塑造都有 积极的意义。 有的是热爱学业,这类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一般 但好学上进的学生。他们对科学知识有好奇心,有探究的热情,在群体 里互帮互学,探求知识、争论问题,寻求真理。这类群体结构稳定,对大 学的学术风气、探索精神都有积极的影响。 有的是喜欢文艺体育。这类学生多数具有文体特长或强烈的文体 兴趣,维系这类群体的纽带,是群体成员对某一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爱 好,他们经常一起“玩”,或唱歌跳舞,或登山打球,这样的群体活动,或 陶冶情操,或强身健体,或提高技艺,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和形成富有 活力的校园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还有的是热爱公益活动。这类学生支持环保,关心社会问题,乐于 帮助弱势群体,愿意提供志愿服务。这样的群体经常开展义工活动,扶 贫帮困,支教支农,他们通过实际努力解决部分现实问题,更通过宣传 倡议引领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践行进步、科学、公益等有益于人类 的理念。 2.颓废越轨型同辈群体 在大学校园里,多数学生积极进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但也有少 数学生精神颓废,不思进取,有的纠集成伙,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 罪。这类群体的成员对学业毫无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或 者有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赌博,或者品行不端、行为不良,他们往往会 对抗校园的管理规定和主流文化,在群体内部讲究哥们义气和吃喝玩 乐。常常见到的集体旷课、集体夜不归宿、聚众滋事、打架斗殴的学生多 属于这类同辈群体。显而易见,这类群体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3.恋人同辈群体 大学生年龄多数在 18- 23 岁之间, 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 要求接近 异性, 希望拥有异性朋友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校园里男女学生上课、 吃饭、业余活动中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恋人们在 一起度过大量的时间,也进行深入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由此形成一个 相对稳定的小群体。由恋爱关系形成的同辈群体是大学生群体中规模 最小但联系可能是最紧密的一种。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必然对人格塑造形成一定的 影响。恋爱女生表现出高稳定性、低世故性及男生表现出的高兴奋性, 可使他们不断养成独立自尊、自爱爱人、接纳他人、悦纳自己、寻求人际
(二)重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识别和交往能力 家长、学校要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必要的同辈群体的 交流交往,并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各种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 友意识,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和敏锐的思考去分析和评价他们涉足其中 的伙伴关系特别是网络群体关系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以及它的发展方 向,使之意识到评价友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看对方能否从友谊关 系中得到进步与成长,促进大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交知己之友,交 知心之友,交志同之友,交德高之友,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江湖义气”、 “拔刀相助”等不健康关系与友谊的真正区别。 对恋爱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爱情,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正确处理 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讲究语言艺术,恋爱行为大 方,双方平等相待,相敬如宾; 善于控制情感,理智行事,培养爱的能力 与道德责任感;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力,促进在恋爱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重视同辈群体的影响,通过建设性介入,促进大学生同辈群体发挥 积极作用。学校与家庭对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规律、类型、性质与特 点等应有基本的了解,与学生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直接 或间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成员构成与活动内容及性质。建 设性介入的范围很广,例如,家庭可为子女同辈之间的交往提供场所、 沟通工具( 如电脑) 或一定的资金,教师可运用自己的认知与知识优势 使青少年的同辈交往活动更加丰富,更具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