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思考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问题、人才预测及对策思路
金 融从业 资质认证 项 目虽然 已广为业 界认可 , 获得资 但
质认证 的人数相对 较少 。以在全 球金融业 最具影 响力之
一
的国际金融从业认证 资质项 目C A 特许金融分析 师 ) F(
为例 , 0 7 , 2 0 年 上海持 证人数 为 65 ,占上海 金融从业 1名
人 员总数 的 0 %, . 香港 持证人数 约 2 0 名 ,占金融 从业 4 60
( ) 求 预 测 的 研 究思 路 一 需
目被列入前 5 。 0 在金融 人才培养 方面 , 上海高 校与 国
际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增强 , 办学水平需要继续提高。
( ) 策制 定 :有待进一步接轨 三 政 近年来 , 海不 断出台人 才政策 , 策环境 不断 上 政
为表 达清晰起 见 , 我们 将需求 预测的具体 思路用
教学 内容 、 与金融业 界的联 系 、 新性 等方面 与国际 创
二 、 0 9 22 年上海金融业人才需 2 0 至 00 求预测
根据 《 推进 上海 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行动纲要 》 到 ,
2 2 年左 右 , 00 上海 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将基本建 成与我 国国际地位 、 民币的国际影响相 匹配的亚太地 区国 人 际金 融 中心之 一。届时 , 上海金融业 金融 市场规模 应 该达 到或者超过香 港和新加坡 的金 融业发展 水平 。 从
明确再 由企业返 还个人 , 以 , 所 这部分 个人所 得税 如
规 划 、 强 国际金 融人 才 集聚 、 进金 融人 才培 加 推
育国际化、 强政策创新、 加 深化人事制度 改革以
及优 化人 才公共服 务 。 文为课题 总报 告节 选。 本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 指标 及 差 距
新时代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思考
新时代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思考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城市之一,已成为全国经济、金融、贸易、科技中心。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全球城市层级调整、世界城市格局再塑,上海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地位,我们有必要构建上海大都市圈,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平衡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上海市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周边省市的联系密切,已形成以杭州、苏州、南京为主,以及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为主要建设范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因此,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是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基本前提。
二、完善大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大都市圈的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例如,需要通过加大投资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空港、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交通的发达程度。
此外,要完善各城市的供水、供电、燃气等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宽带等现代化通讯设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大都市圈整体的服务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实现高效便捷、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三、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是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环节。
在这方面,需要推进各城市间优势产业互补、高科技产业发展等。
此外,要推进跨界合作,使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相融合,促进产业的升级。
例如,杭州的电子商务、南京的生物医药、苏州的高端装备制造等,都是各城市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为互联互通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四、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大都市圈的建设,需要有完整的城市空间规划。
要加强长三角地区城市规划的整合,以及推进城市环境、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调建设。
同时应注意区域的特点,避免因功能单一而导致人口过度集中、土地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
总之,构建上海大都市圈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提高各城市之间协调发展的水平。
要以智慧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重点方向,推动上海大都市圈的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差距与对策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例
参考内容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
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节点,是全球资金、信息、人才和政策 的聚集地。它们通常形成于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伦敦、纽 约、东京等。这些城市通过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先进的金融市场 体系和金融服务,吸引了全球的资金和资源,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地 位。
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继续加 强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这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外资 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和合作。其次,要加强金融 监管和风险防范。在推动金融创新的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 风险的发生。最后,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强大的经济基础是 关键。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开放性程度决定了其能否吸引全球的金融机构和资 本。其次,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是重要因素。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建立完 善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先进的金 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服务也是必备条件。
香港拥有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这得 益于香港政府长期以来坚持开放政策,为境外资本流入境内提供了便利。此外, 香港还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确保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赢得了国际社 会的信任。
3、优秀的人才储备
香港拥有丰富的金融人才储备,这也是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支撑。香 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了多所知名高校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为香港培 养了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香港还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充实本地金融人才库, 不断提高本地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2、加强国际化建设
上海应积极借鉴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化建设。具体措 施包括:提高英语普及程度,为外籍人士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国际 金融机构入驻,提高上海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 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信息共享。
上海市金融业发展趋势
上海市金融业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升,上海市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本文将探讨上海市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上海市金融业的历史与现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悠久的金融历史。
早在19世纪末,上海就开始有外资银行入驻,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上海金融业开始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枢纽。
目前,上海市金融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金融机构方面,上海拥有众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重要的金融机构。
在金融市场方面,上海的股票交易量和市值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十分活跃。
同时,上海正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二、上海市金融业发展趋势1.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城市,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通过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入驻、推动境外企业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上海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
同时,上海还将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标准化,提高金融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金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上海市将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高金融业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上海将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例如,上海已经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支持和创新环境。
3.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
上海市将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
通过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上海将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未来展望上海市金融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高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未来几年,上海的金融业有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市金融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在国际金融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摘要】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在背景和重要性的引言中说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政策措施,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模式、特点、成功经验,并探讨了其启示和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对全国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对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分析、特点、成功经验、启示、借鉴、重要性、发展、全国金融创新、意义、展望。
1. 引言1.1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为探索创新改革而设立的自由贸易区。
作为全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备受关注。
上海自贸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域,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同时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
这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还在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模式,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在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正逐步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是一个融合了地区优势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时代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机遇。
1.2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上海自贸区通过金融创新,可以加快金融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金融创新可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
金融创新还可以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上海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上海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行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上海金融行业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现状 1. 金融业的规模和贡献上海金融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经济增长和资金流动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金融业占上海市GDP的比重超过20%,成为上海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2.金融业的结构上海的金融业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个细分领域。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金融机构进驻上海。
3.金融科技创新上海的金融科技创新也备受瞩目。
近年来,上海金融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无论是在线支付、互联网借贷还是个人理财,金融科技的发展都为上海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1. 监管风险金融行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监管变化不确定性大。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更加严格,上海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以防范潜在风险。
2.金融安全风险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上海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以确保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外部竞争压力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进驻。
然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上海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上海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体验,实现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双赢。
2.建设金融人才队伍上海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其发展。
因此,应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加强合作与开放上海金融行业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并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摘要】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城市之一,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上海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需要加强与各国的战略合作与交流。
要提升城市国际化治理水平,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推动创新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吸引国际人才和投资也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步骤。
未来,上海还需关注保护本土文化,实现国际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上海将在多方面努力,逐步实现成为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愿景。
【关键词】上海、全球国际化城市、国际交流、合作、城市治理、空间布局、规划、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人才、投资、未来展望、本土文化。
1. 引言1.1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性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城市,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承载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有利于提升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力,增强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国际化发展是顺应这一趋势的需要。
通过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上海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和人才,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还可以为上海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推动城市的创新和转型发展。
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对于上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举措。
1.2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现状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步伐已经逐渐加快。
在全球化进程中,上海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上海在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方面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和问题。
上海在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还有待提升。
虽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但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相对较低,尚不具备像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全球城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完善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思考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S C RE EARC GUI H DE
No 1 20 .6。 09 Se ilNo.4 r体 系 的 思 考
徐 炳 胜
(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 海 20 2 ) 上 上 0 0 0
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 —
二、 完善 金 融 市 场体 系有 利 于促 进 国 际金 融 中
心的形成
金融市场按其融资的地域不 同 , 以分为 国内金融市场 可
和 同际 金 融市 场 。 谓 冈 际金 融 市 场 是 相 对 罔 内 金融 市 场 而 所
收 稿 日期 :0 9 0 一 l 2 0 — 3 O
股票市场 。 截至 2 0 0 7年底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
票数 9 4只 , 中 ,5 0 其 80只 A股和 5 4只 B股 ; 票市价 总值 股
达 2 98 88 亿元 , 占全 国的 8 %, 6 3 .7 约 3 位居亚洲第二位 、 世界
的核 心 内 容 和关 键 步 骤 。
三 、 海金 融市 场体 系发展 现状 上
上海 是中国金融市场最集中的地区 , 国银行 间同业拆 全 借、 债券交易 、 外汇交易 、 黄金 交易市场均设 在上海 , 由同业
拆借市场 、 银行 间债 券市场 和票据市场 等组 成的货 币市 场 , 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组成的资本市场 以及外汇市场 、 黄 金市场 、 期货 市场 、 保险市场等均 已经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 ,
移。 饶余庆( 9 7认 为, 19 ) 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高度集 中, 各类
金 融 市 场 时 常 能够 白南生 存 和发 展 , 融 活 动 与 交 易 能 有 效 金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上海,作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代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
在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发达城市之一,上海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议以推动其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
首先,上海应该重视城市形象的打造。
其次,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环境,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和发展,减少城市拥堵和交通的不便。
第四,加强城市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将上海的文化和历史融入到城市的建设和形象当中,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和投资者。
第五,应推广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发达城市之一,上海还需加强其对国际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国际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加强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上海的全球化进程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遇。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化发展的监测和分析,优化城市的国际化建设策略和重点领域,以保持其在全球城市化中的领先地位。
最后,上海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代表之一,应该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市场机制的引导和优化,加强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和投资环境的提升,积极推动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
综上所述,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代表之一,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议以推动其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
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城市形象和文化建设,加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以实现全球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之都探讨
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之都探讨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枢纽,近年来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金融之都。
本文将探讨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之都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上海的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基础设施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之一。
此外,上海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先进的通讯网络,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开放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上海一直秉持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设立。
中国政府对外资的开放政策也给予了上海许多税收和市场准入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人才储备上海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包括中国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
这些机构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吸引了大量的金融人才聚集于此。
上海的金融人才储备庞大,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之都的影响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随着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上海逐渐成为国际金融业务的重要中心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此设立办事机构或参与投资,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国际化进程。
地区金融中心的崛起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其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金融中心的崛起。
例如,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设立,使其逐渐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的发展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整体经济和金融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互补效应。
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劣势及对策研究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劣势及对策研究摘要:金融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邓小平,1991),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
从历史的角度看,上海拥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资质,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就是远东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从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上海GDP历年增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快、质量高,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是国内最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
目前,上海金融体系已基本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已呈现出国际化的大趋势。
但从上海当前的各项经济指标与世界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上海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速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凸显其他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条件,而且是强势相对条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终目标模式应该选择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要服务全国和面向世界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要充分体现在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方面的单位和人士的服务上,提供的服务越好,上海的地位就越强。
本文立足上海金融发展目标现实基础,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就提升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对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劣势;对策The disadvantag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centerAbstract: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Deng Xiaoping says, "China first has to rely on Shanghai to acquire internal standing" (Deng Xiaoping 1991). Making Shanghai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China"s economicdevelopment.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Shanghai possessed the qualities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s early as in the 1920s to the 1930s, Shanghai was the bigges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Far Ea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rement speed of GDP of Shanghai is faster than national average increment speed over the year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hanghai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a faster speed, more favorable tenden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igher quality, 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Shanghai into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hanghai is a city that has the most potential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system is initially built. Banking, securities, insurance, etc. have more and more the tendency of being internationalized.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economic indexes of Shanghai and that of oth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To build Shanghai into a new financial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standing, we have to speed up to enhance the status of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highlight its favorable conditions, its absolute superiority. The ultimate target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s basing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system design should make Shanghai a function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that serves China and faces the world.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hould serve China as well as units and individuals in the world. With better service, Shanghai will have a higher standing.Basing upon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the target of Shanghai, and considering the restrictions in building Shanghai into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this thesis researches on how to enhance Shanghai"s status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Key Word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disadvantage ;countermeasure ;前言在拥有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磁悬浮列车之后,上海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更宏大的目标: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
金 融 中心 的 建 设 进 度 缓 慢 。 上 海 和 实际 效 果 .笔 者觉 得 以下几 个
展模式。
政 府 主 导 型 模 式 决 定 了地 方 保 护 主 义 在 金 融 中 心 建 设 中 起 着
如何 利 用发展优 势 ,即利 用经 济
全 球 化 战 略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又 好
的内在要 求 。从 上个世 ̄.0 7 年代 全 球 对话 与合作 ,并 以此加 快上 于 中国这样 的 欠发达 国家 ,在 国 9
初 以 来 开 始 构 建 的 上 海 国 际 金 融 海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建 设 。这 是 上 海 际 金 融 中 心 体 系 已 经 形 成 ,金 融
全一致 .经营风险的相关性相对较低 .金融控股经营 可以平熨各金融行业 周期性波动 .降低行业政策的系统
性影响 .分散金融行业风 险 :其次 ,在本地金融机构 因行业或 自身 的经营原 因而 出现危机时 ,金融控股 公司 可 以积极调动系统 内的财务 、人力资源等 .对 其进行 有利支持 .提升其市场资信和风险抵御的能力 .从而在
维普资讯
金融改革
— — -
■
I I ’
口 张泽 慧
国
国内金融 服 务效率 的一 个标 尺 ,
也 是一 国经济 实 力的外 在表 现 , 是 适 应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金 融 自 由化
理 委 员 会 、 中 国 证 券 监 督 管 理 委
银 监 会 刘 明康 主席 总结 金 融 中心建 设 的四个 基本 要 素 :国 际
进 的速 度和 关 注领 域 密切 相关 。
2 0 年 以后 加快 发展 是 中国金融 01 发 展 的 内生需 求所 致 。上海金 融 中心建 设 的国 际化 步伐 不能 仅仅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之一。
2 1 年 ,上 海主要金 融市场 总成 交额 达3 62 万亿 元 , 00 8 .3 i2 0 年增 长1 .倍 , “ ; 05 P  ̄ O1 十一 五 ”时 期年均 增长6 .% ( 18 图 1)。部分金融市场 的国际地位不断提 高。如上海证券 市场股 票 交易额位 居全 球第三 :上海 期货 交易所 期货合 约数量位 居 全 球商 品期货和 期权 交易所第 二 ,在 全球衍 生品 交易所 交易 量排 名第 1 位 ;上 海黄金 交易所黄 金现货 交易量 全球排名 第 1
短 期 融 资券 、人 民币 外 汇期 货 掉 期 、黄 金 期 货 、螺 纹 钢 期
货 、线材期 货等 金融 产品和 金融业 务陆续 推 出外 ,2 0 年 银 07 行间 同业 拆借 市场拆放利率 ( hb r S io )正式运行 ,已逐步成 为
货 币市场 、票据 市场 、债 券市 场和衍 生 品市场 的定价 基础 。
五”时期提高 1 .个百分点 ,位居第三产业各行业前列 。 4 1
完善 ,集 聚效 应逐步 显现 ,已发展成 为我 国具 有重 要影 Ⅱ 的资 向 金和 资产 管理 中心 ,对 外辐射和 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
2 1 年 末 ,上海拥 有各 类金融业 单位 9 0 ,1 2 0 年 00 1家 : 0 5 L
末增 ) 3 3 J 8 家。从新增 金融机构 的类型 看 ,中国金融期 货交易 B
4 个百 分点 。 其 中股票 累计 筹 资额 19 万 亿元 ,增 长57 .4 .倍。 2 1 年 ,上 海金 融市场 融资 总额在 全国 融资 总额 中所 占 比重 00
达 2 .% 。 24
金融 市场 改 革创新 步伐加 快 ,金融产 品 不断 丰富 ,市场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已成为全球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重要枢纽。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打造全球国际化城市的形象。
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国际化城市,上海还需要在许多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创新。
本文将围绕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进行探讨。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成为全球国际化城市,首先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上海应该积极吸引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和外国人才的到来,打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环境。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的会议、展览和活动,促进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人才进驻上海。
加强与国际友城的合作,开展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促进上海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
二、建设国际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需要着力打造国际化的城市空间。
上海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融合国际元素,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景观和地标建筑。
可以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国际商务区,建设高档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和企业进驻。
要注重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绿化等方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三、优化国际化商业环境要成为全球国际化城市,还需要优化国际化商业环境。
上海应当大力发展国际化金融业、商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可以加大对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和优惠的营商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便利化,促进城市内外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
四、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更需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上海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平台。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化人才交流会、建立国际化人才招聘中心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到上海工作和生活。
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懂得国际规则和文化的人才,为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五、创新国际化城市治理模式要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还需要创新国际化城市治理模式。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先行者和国际化城市的代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上海在国际视野下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迁,不仅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也积极推动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面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上海在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对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需要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上海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城市,就必须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
这需要上海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上海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还应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到上海发展,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
上海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国际化城市体系。
国际化城市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城市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海还需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国际化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为国际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使上海成为人才和企业愿意选择的城市。
上海还需要加大对国际化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度。
国际化城市需要有国际化的人才和企业为支撑。
上海需要加大对国际化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度,推动上海构建更加优质的国际化人才和企业发展环境。
这包括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融入度和留下率,为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还需要加大对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促进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发展壮大。
上海还需要加强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建设。
国际化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的国际化,还需要有文化的国际化。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然而,在金融领域,上海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如何加强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了上海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思路和实践,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建设金融生态系统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
这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建设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和跨国公司来到上海,促进国际化进程。
2.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建立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增加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支持,保护安全感和信心。
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
加强监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上海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机构的监管能力。
2.强化金融安全防范:加强金融安全防范,防止金融诈骗和其他不法行为。
3.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中国,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这些新技术和服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
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利用科技优势和资金优势,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加速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推广。
2.集成区块链技术:集成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交易的快速、高效和便捷,打造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系统。
3.吸纳领先技术和人才:吸纳领先技术和人才,创造管控更高效的生态环境,培养更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加强国际合作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城市。
加强国际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案:1.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上海市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体系优势、国际交通优势等资源,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上海推进区域金融改革的思考
的市场改革精神 , 强大的地方金融改革合力对国家层 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具有很强 的促进力。 因此 , 在有效控制金融改革风险的情 况下 , 中央采取“ 先试点 、 再总结 、 后推广” 的模式 , 全方位 、
多层次地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从整体看 , 区域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出现 , 打破 了过去 自上
中西 部欠 发达 地 区。 1 . 上 海建 设 国际金融 中心是 国家 战略 。2 0 0 9年 , 国务 院批复 上 海建 设 国 际金 融 中心 。 以国
际金融 中心建 设 为 目标 的上海 区域 金融综 合 改 革立 足 于金 融 改 革 的国 际性 和综 合 性 , 目的是 希 望 通过 国际金 融 中心建 设提 高金融 资产 配置效 率 , 更 好地 维护 国家经 济金融 安全 , 并通 过 金融 改
金融创 新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0 0 5 — 1 3 0 9 ( 2 0 1 3 ) 1 0— 0 0 0 3 — 0 0 6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金融改革从未停止 , 基本遵循着逐步取消金融抑制 和行政管制 、 同步推
进金 融 市场化 改 革与 扩大 金融 开放 的方 向进 行 。2 0 0 9年 , 国务 院下 发关 于 推进 上 海 加快 发 展 现 代 服务 业和 先进 制造 业 、 建设 国 际金融 中心 和 国际航 运 中心 的意 见 , 这 是 国务 院第一 次 专 门批 复
最主要 的政 策 突破 , 也 是 目前改革 的焦 点和 难点 。 3 . 浙 江丽水 以农村 信用 体 系建 设 为 核 心试 点 农 村金 融 改 革 。2 0 1 2年 3月 , 中 国人 民银 行 、 浙江 省人 民政府 联合 发文 , 决定在 丽水 市 开展 农村 金 融 改革 试 点 工作 。丽 水 开展 的农 村 金 融改
对当前上海经济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标题:探讨上海经济稳增长对策建议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大环境下,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稳增长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消费等方面对当前上海经济稳增长的对策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1.1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之一。
监管层应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通过提高政府支出,增加基建投资等手段来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1.2 着力推进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适时性,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1.3 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提升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元化的渠道和工具。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2.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在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2.2 推动金融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提高金融业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提升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2.3 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推动上海的对外开放程度。
扩大外贸出口市场,推动上海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就业和消费3.1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就业稳定。
3.2 扩大消费市场容量,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通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完善消费环境和促进消费升级等措施,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3 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保待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
回顾总结上海经济稳增长的对策建议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消费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逆周期调节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消费市场容量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上海近代金融业发展 -回复
上海近代金融业发展-回复上海近代金融业发展是指自20世纪以来,上海金融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上海近代金融业发展的问题,从其起源、历史阶段、主要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上海近代金融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上海成为中国最早的工商业中心,欧美列强在这里先后设立了银行和保险机构。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金融业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壮大。
二、历史阶段1. 开埠初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上海开始与国际接轨,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相继进驻上海,为上海金融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2. 没落期:二战后至1949年,中国金融业进入困境,上海金融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企业自主创新努力促使金融业的逐渐恢复和发展。
3. 复兴期: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金融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恢复了当地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吸引了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
三、主要特点1. 综合金融服务:上海金融业以发展综合金融服务为特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
2. 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上海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之一,境内外金融机构可在此进行人民币跨境业务,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 金融创新试验区:上海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实行金融创新政策和制度,积极培育金融创新科技企业,并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4. 引领业务创新:上海金融业积极引进和推广国际先进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国内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四、未来发展趋势1. 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上海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2.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上海将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金融科技企业,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
3. 强化金融监管:为了应对金融风险,上海将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于功能和影响力视角
心 : 体经济 重 要生 产要 素 的价 格 发 现和 风 险配 置 巾心 以 在 不 拥有 生 产 设 备 产权 的情 况 下 。拥 有 生产 设 备 的使用 实
及货 币 当局实 施货 币政 策 的操作 中心 等 四大 中心 。
外汇 、 货 和其 他金 融 衍生 品 市场 , 期 进而 影响 到投 资 、 消费 二 、决 定现 有 国际金 融 中心 的国 际影响 力的 因素 目前 , 在全 球 范 围 内 已经 形 成 了一 个 层 级清 晰 、 分工
公认 的全 球性 国际金 融 中心 。法 兰 克福 、 士 和卢森堡 是 瑞 港、 新加 坡 和 巴林 是 比较有 知 名度 的金 融 中心 。其 他有 一 定 国 际影 响力 的金 融 中 心还 有 巴黎 、 兰 、 买等 这样 的 米 孟 国内 金融 中 心 以及 以如 开 曼 群 岛这 类 的记 账 薄型 离 岸金
虽然 足 同际金 融 叶 心 . 其 主要 金融业 务仍 然足 以服务 本 1 但
国 经 济 开 展 的 离 岸 金 融 较 为 成 功 的 市 场 , 在 围 政 府 往 所 往 视 金 融 业 为 本 国 或 地 区 的 支 柱 产 业 , 意 为 了 离 岸 金 融 愿
融 创 新 能 力 . 过 资 产 证 券 化 等 金 融 衍 生 品 来 满 足 实 体 经 市 场 的发 展住 一定 程度 上放 弃 白身货 币政策 的独立性 。 通 伦
为 同际金 融 t 的 地 位 一 度 出 现 下 滑 到 J 2 , 0世 纪 6 0年
一
建议一 : 上海 发展成 为仝 球性 的人 民币 中心市场 。 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思考叶耀明1 张云慧2 王 胜3(1、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092) (3.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200002)内容摘要: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运用金融国际化相关评价指标,衡量了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分析了制约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的原因,对于提升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提出了相关建议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金融国际化水平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9)11-0097-010收稿日期:2009-08-10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尤为关键,这是金融中心发展的方向与循迹的路径。
虽然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日渐完备,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机构和要素市场的集聚效应日显突出,金融生态环境位居全国前列,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人才纷至沓来,且近期已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海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并正在向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稳步前进,但是与国际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金融发展仍存在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因此,如何进一步理解金融发展国际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衡量评价上海金融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及究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对于有效提升上海金融发展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着重要的政策价值与实际意义。
一、关于金融国际化及相关评价指标的理解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国际化内涵都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虽然尚未形成共识但都已较好地梳理出各自脉络。
刘明志(2009)探讨了金融业三个国际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夏建伟、陈理飞(2004)认为金融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金融活动日益跨跃国界,与各国金融活动逐渐融合的过程;赵延河、齐兰(2006)从推力的角度认为金融国际化可概括为信用活动从内引和外推不同方向进行的国际性延展以及与之相伴的国际货币的跨境流动和货币兑换,表现为一国金融机构、业务、市场、监管和货币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张幼文(2008)指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是金融中心发展的方向,也是路径。
王益锋(2006)和何建文、敖雪(2008)等学者也就金融国际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界定概念。
既有研究表明,金融国际化可以概括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金融活动的日益繁盛,逐步将本国本地区内进行的金融业务活动拓展至他国,乃至全球的过程。
这当中具体包括货币、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人才、金融资金流动等多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具体可以理解为: 97(1)货币的国际化表现为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国际金融中心的母国货币应当占据一定的地位,其作为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手段、外汇储备手段和国际资本交易手段的作用应当不断扩大。
一个货币在其法定流通区域以外被接受的程度越高,其国际化程度就越高。
近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启动不仅对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2)金融业务国际化表现为将传统的国内金融业务逐步对外发展,同时引进国外金融业务以相互补充发展,在改变金融业务对象、性质、规模的同时,积极创新吸纳有利于国际投资的新型业务类型。
(3)金融市场国际化表现为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形成联动,提供跨境服务,为境内外参与者同时提供服务的过程。
在制定开放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鼓励国内资金进行海外投资,促使国内外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
(4)金融机构国际化表现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国或地区应当拥有相当数量的海外金融机构,同时本国本地区的金融机构也应当在海外广设分支结构,最终形成内外兼收的金融网络。
(5)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表现为在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使本国本地区在金融活动规范性方面同国际市场保持一致,以便于海外机构和投资者进行市场操作。
(6)金融人才的国际化主要包括金融人才的国际沟通能力、国际工作经验以及国内外金融人才流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7)金融资产流动的国际化是指一国或地区的金融资产在海外占其整个资产比重达到一定规模,成为一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衡量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国际化水平,可以运用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即经济基本面指标、金融活动指标和金融环境指标:表1国家(地区)金融国际化程度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经济基本面指标经济国际化程度货币国际化程度金融部门产值/GDP外商直接投资占GN P/GDP的比例国际投资比例经济自由度进出口贸易总额跨国投资总额外资利用率汇率制度国际化程度汇率水平国际化程度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外汇自由兑换程度本币的国际贸易结算比例国际外汇储备比例金融活动指标金融业务国际化程度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离岸金融业务成交额/成交量金融创新业务国际化程度B股种类及市场成交额/量B股成交额/量在市场中所占比重海外IPO融资额海外保险业务额国际债券发行交易额/量98续表2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金融活动指标金融资产国际化程度金融资产外资比例本国(地区)持有海外金融资产额国际资本流入量国际资本流出量金融环境指标金融监管国际化程度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金融人才国际化程度金融法规国际化程度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国际化程度金融监管流程国际化程度金融风险控制国际化程度跨国金融机构数量跨国金融机构占本国(地区)金融机构比例本国(地区)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外籍金融人士数量及占金融从业人员总数比例海外归国金融人士及占金融从业人员总数比例高学历金融人才及占金融从业人员总数比例作为基本面指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某国(地区)的经济基本状况的国际化程度进行衡量,其中经济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经济基本面及对外贸易状况;货币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母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程度。
作为金融活动指标,主要评估重心集中在金融领域,分别设立了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三个衡量国际化程度的二级指标。
金融业务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金融业务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务接轨程度,并重点关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状况;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金融市场运行中国际化程度发展状况,其中涉及B股的指标是作为衡量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特殊指标。
金融资产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某国(地区)金融资产中外资比例及流动情况。
作为金融环境指标,主要用以衡量某国(地区)金融发展软环境。
其中的金融监管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金融法规、监管流程上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如何;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某国(地区)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及发展海外分支金融机构的程度;金融人才国际化程度,主要衡量某国(地区)金融从业人员构成。
二、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衡量自1992年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至今,上海金融业已然经历了17年的飞跃式发展。
目前,上海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制和较为成熟的金融监管环境,并且成为全国经济自由度和金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一)基于经济基本面指标的金融国际化水平衡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 长三角 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1/10,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1/4。
1992年至2007年,上海经济已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8年上海实现生产总值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上海人均生产总值在1999年达到3000美元后,一连攀上5个 1000美元台阶 ,目前已超8700美元,这一水平已经相当于世界上中等国家的收入水平。
此外,上海经济增长带来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财政收入仅190亿元左右,2008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82.3亿元,同比增长13.3%。
虽然与2007年达到31.38%的增幅相比,2008年上海的 吸金 能力有所下99降,但是在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这一数据仍然说明上海的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在直接吸引外资方面,上海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已经从1990年的1.77亿美元、2000的31.6亿美元跃升至2007年的79.2亿美元。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100.84亿美元,增长27.3%。
2009年1-6月上海实际利用外资5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由去年的2/3上升到3/4。
这种级数增长的趋势说明上海在近20年间在引进外资方面成绩辉煌。
与此同时,外贸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的增长态势更是这一结果的有力证明。
1978年,上海外贸进出口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仅为19.1%,到1998年,上海用20年的时间将这个比例提升至68.3%。
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随着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2007年的上海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76.5%,也就是说上海目前的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是生产总值的近两倍,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2829.73亿美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一年多上海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增幅有所回落。
数据表明上海在经济基本面已经具备了金融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在货币国际化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给上海金融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已充分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向着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逐渐增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为期不远。
(二)基于金融活动指标的金融国际化水平的衡量离岸金融业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具体业务项目的服务要求需要达到的国际水准或者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对于金融业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2002年6月允许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以来,上海的离岸金融市场已经经历了7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 走出去 发展战略的实施,各中资离岸业务经办银行通过积极为海外发展的中资企业提供本地化的跨境离岸金融服务,其离岸金融业务规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06年,国家外管局批准注册在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离岸账户资金池试点,这表明上海离岸金融又向国际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截至2007年末,各中资离岸业务经办银行离岸业务总资产余额已达49.3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0%。
与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离岸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期望的区域意义上的、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对外具有较强辐射影响的离岸中心尚有较长的路程要走。
伴随着金融业务的国际化趋势,上海的金融市场也向着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向前进,这当中B 股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应是金融市场开放最直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