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八、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将水蓄冷与冰蓄冷进行比较,这二种蓄冷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度变化(显热变化)进行蓄冷,而冰蓄冷利用水的相态变化(相变所需的潜热)进行蓄冷。
因此,冰、水蓄冷系统在下列方面发生了变化。
(1)蓄冷系统制冷机的容量从冰蓄冷简介中知道:冰蓄冷制冷机组蓄冷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 f为0.6~0.65(制冰温度为-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低了0.4~0.35,也就是说冰蓄冷在希望利用蓄冷系统减少制冷机组容量的愿望很难实现。
而水蓄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蓄冷装置的蓄冷密度从冰蓄冷与水蓄冷的简介中知道: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 /m3),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7~11.6kW /m3)。
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占地问题。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说起水蓄冷,就有水池容积大,要占用大块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以为冰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潜热,而物态变化的热潜热是比较大的(往往人们对凝固热不太熟悉,又经常与汽化热来衡量),认为蓄冰槽内冰的容积比例可为1,因此,远远夸大了蓄冰槽蓄冷密度。
而实际上蓄冰槽的蓄冷密度仅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以目前使用最多的冰盘管为例,冰蓄冷槽需要安装在室内,并要求有一定的安装距离。
我们曾对某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如果将蓄冰槽安装的场地全部空间改为蓄冷水池,再加上该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二者的蓄冷能力近乎相当。
(3)蓄冷装置的兼容性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水池冬季可作为蓄热水池使用,这一点对于热泵运行的制冷系统是特别有用的。
而冰蓄冷系统蓄冰槽则没有此功能。
(4)蓄冷系统的建设投资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不高于常规空调系统,而冰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冰蓄冷的缺点:冰蓄冷的用电量高于常规空调20%左右,水蓄冷则可节省制冷用电10%左右。
水蓄冷技术概述1
水蓄冷罐的串联形式
数据中心应用中,水蓄冷罐串联接入一般是用于空调系统的容灾备份, 蓄冷罐内的冷水持续流动以保证随时保有备用蓄冷量供应,蓄冷罐通 常采用承பைடு நூலகம்闭式罐形式。
水蓄冷罐的并联形式
在并联接入中,蓄冷罐既作为冷机的负荷端 (蓄冷模式),也作为末端负荷的供冷源(放 冷模式),根据不同状况切换,如下三页所示。
水蓄冷系统 大 4~6℃ 较低 较低 可利用现有系统冷源 技术要求低,运行费用较低 较高 可结合消防水池等现有建筑空间一 并使用,冬天可以作为蓄热系统使用
水蓄冷相比冰蓄冷在数据中心运用中的优势
水蓄冷系统可与原空调系统“无缝”连接,无需再额外配置蓄冷冷源或对 原系统用冷水机组进行调整; 水蓄冷系统的冷水温度与原系统的空调冷水温度相近,可考虑直接使用, 不需设额外的设备对冷水温度进行调整; 水蓄冷系统控制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在出现紧急状况可及时投入使用,即可以考虑兼作容灾备份冷源使用。
实施水蓄冷的基本条件
水蓄冷和冰蓄冷的对比
项目 蓄冷槽容积 冷机冷冻水出水温度 冷机耗电 蓄冷系统初投资 蓄冷冷源 设计及运行 制冷性能系数COP 其他用途
冰蓄冷系统 小(仅为水蓄冷槽的10%~35%) 1~3℃ 较高 较高 需要能独立运行的制冰机组或双工况冷机 技术要求高,运行费用较高 低(比水蓄冷低10%~20%) 无
水蓄冷储水形式
迷宫式储水及其水路图
多水罐/水槽式储水
隔板法:类似自然分层式储水法, 在蓄水罐内部安装一个活动的柔性 膈膜或一个可移动的刚性隔板来实 现冷热水的分离,通常隔膜或隔板 为水平布置。这样的蓄水罐可以不 用散流器,但隔膜或隔板的初投资 和运行维护费用与散流器相比并不 占优势。
自然分层式储水法
冷形式介绍
1. 冷形式介绍蓄冷系统主要包括水蓄冷、冰蓄冷和共晶盐蓄冷等集中方式。
水蓄冷主要技术特点是:可以利用常规冷水机组即可进行蓄冷,但是由于是用于显热蓄冷方式,同样蓄冷规模的条件下其所需的蓄冷水池体积最大,通常在单位面积昂贵的商业建筑中较难找到相应的空间去放置蓄冷水池。
共晶盐蓄冷的技术特点是:其可以利用常规冷水机组即可进行蓄冷,此种方式通过利用高温相变材料完成蓄冷和供冷过程,同时,其所需要的蓄冷体积较水蓄冷小,较冰蓄冷大。
此种方式的释冷温度通常较高,适用于对除湿要求低以及改造项目。
目前国内应用案例相对较少。
冰蓄冷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蓄冷技术,由于其蓄冷体积相对最小,因此,在商业项目中应用比较普遍,本文将在随后主要研究冰蓄冷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2. 冰蓄冷系统介绍冰蓄冷系统主要是利用水、冰转变过程中的潜热迁移等特性,利用城市电网低谷电开机蓄冷,并于电网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以缓和电网峰段电力供需矛盾,达到“ 移峰填谷”的目的。
即尽可能利用低谷电力负荷,使制冷机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转,将空调全部或部分冷量以潜热形式储存,一旦出现高空调冷负荷,则令冰融化后以低温水形式提供空调所需冷量。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所需制冷设备的数量,降低使用高峰期的制冷用耗电量,并能保证在低谷期有效地利用电力资源。
冰蓄冷系统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源紧缺及缓解电网负荷分布不均匀时期的产物,系统的优势是利用了国家在能源紧缺时的用电政策,进而节约了运行成本。
也可促进地区电网负荷分布的合理性;同时,尽管蓄冰系统利用电价差节省了项目的运行费用,但其亦消耗了更多的电能。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八、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一. 水蓄冷与冰蓄冷比较将水蓄冷与冰蓄冷进行比较,这二种蓄冷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度变化(显热变化)进行蓄冷,而冰蓄冷利用水的相态变化(相变所需的潜热)进行蓄冷。
因此,冰、水蓄冷系统在下列方面发生了变化。
(1)蓄冷系统制冷机的容量从冰蓄冷简介中知道:冰蓄冷制冷机组蓄冷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 f为0.6~0.65(制冰温度为-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低了0.4~0.35,也就是说冰蓄冷在希望利用蓄冷系统减少制冷机组容量的愿望很难实现。
而水蓄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蓄冷装置的蓄冷密度从冰蓄冷与水蓄冷的简介中知道: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 /m3),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7~11.6kW /m3)。
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占地问题。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说起水蓄冷,就有水池容积大,要占用大块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以为冰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潜热,而物态变化的热潜热是比较大的(往往人们对凝固热不太熟悉,又经常与汽化热来衡量),认为蓄冰槽内冰的容积比例可为1,因此,远远夸大了蓄冰槽蓄冷密度。
而实际上蓄冰槽的蓄冷密度仅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以目前使用最多的冰盘管为例,冰蓄冷槽需要安装在室内,并要求有一定的安装距离。
我们曾对某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如果将蓄冰槽安装的场地全部空间改为蓄冷水池,再加上该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二者的蓄冷能力近乎相当。
(3)蓄冷装置的兼容性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水池冬季可作为蓄热水池使用,这一点对于热泵运行的制冷系统是特别有用的。
而冰蓄冷系统蓄冰槽则没有此功能。
(4)蓄冷系统的建设投资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不高于常规空调系统,而冰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冰蓄冷的缺点:冰蓄冷的用电量高于常规空调20%左右,水蓄冷则可节省制冷用电10%左右。
水蓄冷和冰蓄冷选型参考
水蓄冷和冰蓄冷选型参考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0-6-12 点击数: 826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
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
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qc=Q/(N1+CfN2)Qs=N2Cfqc,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结合具体的工程,就可得出应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与蓄冰槽容量。
2、空调系统部分夜间运行,而且所需的冷负荷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样一般以夜间所需的冷负荷为依据。
过渡季节采用水蓄冷或冰蓄冷的方案
过渡季节采用水蓄冷或冰蓄冷的
方案
解析冰蓄冷与水蓄冷及应用
蓄冷空调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空调所需的冷量以冰的方式储存起来,白天电网高峰时,进行融冰供冷的空调系统。
蓄能空调必要性: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空调使用的特点决定了空调用电负荷在不采用蓄能技术的前提下,必然存在较大的峰谷差。
蓄能空调系统技术,是转移高峰电力、开发低谷用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能效,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水的过冷特性:
水的冰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0℃,但温度降到0℃时并不立即结冰,而是低于0℃以下的某个温度点才开始结冰,低于0℃的差值就是过冷度。
过冷度的大小决定于水的初始条件和外界环境。
冰核传播原理—过冷水中一旦有局部地方生成冰晶,则冰晶将具有迅速向各个方向蔓延到整个过冷水域的强烈趋势。
传统静态盘管冰往往无法实现在负荷尖峰时段单独融冰供冷(即有冷放不出),因而不得不采用与双工况主机串联等系统设计方式来满足尖峰用冷时段的供冷问题,使得系统设计复杂,而且能耗水平高,运行经济性大打折扣。
动态冰蓄冷的高放冷速率使得任何时候均可实现融冰单独供冷模式,无须采用与主机串联等复杂和耗能的系统设计。
水蓄能空调与冰蓄能空调的对比
水蓄能空调与冰蓄能空调的对比
水蓄能空调
蓄能空调分为水蓄能和冰蓄能空调,实践证明水蓄能空调在实际运用中比冰蓄能空调更具优势。
根据各地不同峰谷点价差,以及蓄能空调采用蓄能量的不同,冰蓄能空调用户可节约空调运行电费10%-40%,水蓄能空调用户可节约空调运行电费30%-70%。
水蓄能空调与冰蓄能空调的对比
并采用两次蓄冷降温的方法,第一次从14℃降到7℃,第二次从7℃降4℃,这样第一次降温同常规水系统空调机效率相同甚至略高,第二次效率在同等工况下约下降到常规的88%左右,同等工况的两次平均效率是常规水系统空调的93%以上,整体系统效率考虑水蓄能空调蓄冷时都是在夜间工作,此时冷却水温度比白天要低,主机效率又会提高5%~10%,所以水蓄能空调系统效率基本上与常规水系统空调效率相当。
55%~65%,加上乙二醇溶液比水的换热效率要差,因此蓄冰空调即使考虑到夜间冷却水低温之后,整体还是要比常规水系统空调效率要低30%一35%。
投资回收期比
较Payback period of investment comparison 由于水蓄能空调投入较冰
蓄能空调少,效率也比冰
蓄能空调高30%
~35%,还能减少消防水
池的投入,所以水蓄能空
调比常规水系统空调多出
的投资要比冰蓄能空调回
收期要短,一般只需两年
左右即可回收多投入部
由于冰蓄能空调投入较水
蓄能空调多,效率也比水
蓄能空调低30%~35%,
同时蓄冰槽还要占据室内
空间,也不能减少消防水
池的投入,因此冰蓄能空
调比常规水系统空调多出
的投资要比水蓄能空调回
收期要长,一般只需四年
文章来源:。
浅谈水蓄冷空调的特点及应用
水蓄冷系统以空调用的冷水机组作为制冷设备,以保温槽作为蓄冷设备。
空调主机在用电低谷时间将4~7℃的冷水蓄存起来,空调运行时将蓄存的冷水抽出使用。
一、水蓄冷系统优点 (1)设备的选择性和可用性范围广。
机组也可以使用吸收式制冷机组。
常规的主机、泵、空调箱、配管等均能使用。
(2)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可以通过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增加供冷容量的目的。
用于旧系统改造也十分方便,只需要增设蓄冷槽,原有的设备仍然可用,所增加费用不多。
(3)蓄冷、放冷运行时冷冻水温度相近,冷水机组在这两种运行工况下均能维持额定容量和效率。
(4)可以利用消防水池、原有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容器来降低初投资。
(5)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功能。
水蓄冷系统更适宜于采用热泵系统的地区,可设计为冬季蓄热、夏季蓄冷,这对提高水槽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6)其设备及控制方式与常规空调系统相似,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无需特殊的技术培训。
与冰蓄冷空调系统相比,水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a.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因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差进行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空调系统匹配,而冰蓄冷系统不能直接与常规空调系统匹配。
b.水蓄冷系统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功能,而冰蓄冷系统只能蓄冷。
c.水蓄冷系统只能储存水的显热,不能储存潜热,因此需要较大体积的蓄冷槽,而冰蓄冷系统中的蓄冰设备的体积相对小些。
但水蓄冷系统中的蓄冷槽可以利用原有的消防水池、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
二、水蓄冷系统的不足 (1)水蓄冷密度低,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使用时受到空间条件的限制。
(2)蓄冷槽体积较大,表面散热损失也相应增加,需要增加保温层。
(3)蓄冷槽内不同温度的冷冻水容易混合,会影响蓄冷效率,使蓄存的冷冻水可用能量减少。
(4)开放式蓄冷槽内的水与空气接触易滋生菌藻,管路易锈蚀,需增加水处理费用。
三、水蓄冷系统结构与原理 在水蓄冷系统中,水蓄冷槽作为蓄冷设备很重要,它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
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的优缺点简单说明2001.12.25
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的优缺点简单说明:一、水蓄冷1.1、水蓄冷的优点1.1.1、能使用常规冷水机组,制冷效率高1.1.2、初投资低,可结合地下消防水池等作蓄冷器1.1.3、可用作蓄冷和蓄热双用途1.1.4、技术要求低,操作维修方便,适用于常规空调系统的扩容和改造1.1.5、自控简单1.1.6、压缩机型式可任选1.2、水蓄冷的缺点1.2.1、蓄冷密度低,蓄水池占地面积大,容积大、冷损大(10%-15%)1.2.2、开启式水池,易受污染,管道易腐蚀1.2.3、不易用于闭式水系统,输水能耗大二、冰蓄冷2.1、冰蓄冷的优点2.1.1、蓄冷槽容积小、,冷损小(2%-3%)2.1.2、水温低,可采用低温送风,节约水管、风管材料,水泵、风机能耗,降低噪声2.1.3、水温低,除湿能力强,提高空调的舒适性2.1.4、易实现闭式系统,水泵耗能小,不易污染2.1.5、易实现产品定型化工厂生产2.2、冰蓄冷的缺点2.2.1、制冷机COP下降20%-40%,冷量下降20%-38%左右2.2.2、运行控制要求高,投资较大2.2.3、保温要求高2.2.4、压缩机使用有限制,常用螺杆式、往复式三、共晶盐蓄冷3.1、共晶盐蓄冷的优点3.1.1、主机效率高,接近常规冷水机组的效率3.1.2、易用于现有的空调系统,尤适用于常规空调改造和扩容3.1.3、管线无冻结问题3.1.4、蓄冷能力在水与冰之间3.1.5、压缩机型式可任选3.1.6、运行和储冷可同时进行3.2、共晶盐蓄冷的缺点3.2.1、蓄冷材料价格高,寿命短3.2.2、系统复杂,控制要求高3.2.3、相变温度为8.3℃,冷冻水须进一步降温后才能使用。
蓄冷技术
蓄冷技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气调节作为控制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因为耗电量大,且基本处于用电负荷峰值期,这就为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一、蓄冷技术的定义蓄冷技术是一门关于低于环境温度热量的储存和应用技术,是制冷技术的补充和调节。
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通常称作冷量。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在许多时候要用到冷量,但是,有些场合缺乏制冷设备,有些时段不能使用制冷设备就需要借助蓄冷技术解决用冷需要。
简言之,即冷量的贮存。
二、蓄冷的方法有显热蓄冷和相变潜热蓄冷两大类。
如在蓄冷空调中的水蓄冷空调是显热蓄冷,冰蓄冷空调和优态盐水合物(PCM)是相变潜热蓄冷。
三、冰蓄冷系统技术冰蓄冷是指用水作为蓄冷介质,利用其相变潜热来贮存冷量。
冰蓄冷系统技术类型主要有冰盘管式、完全冻结式、冰球式、滑落式、优态盐式、冰晶式。
1.冰盘管式蓄冷系统冰盘管式蓄冷系统也称直接蒸发式蓄冷系统,其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放入蓄冷槽内,冰结在蒸发器盘管上。
融冰过程中,冰由外向内融化,温度较高的冷冻水回水与冰直接接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出大量的低温冷冻水,出水温度与要求的融冰时间长短有关。
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短时间内要求冷量大、温度低的场所,如一些工业加工过程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使用。
2.完全冻结式蓄冷系统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
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进入蓄冰槽,流过塑料或金属盘管内,将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的温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使用。
这种蓄冰槽是内融冰式,盘管外可以均匀冻结和融冰,无冻坏的危险。
这种方式的制冰率最高,可达IPF=90%以上(指槽中水90%以上冻结成冰)。
生产这种蓄冰设备的厂家较多。
3.冰球式蓄冷系统此种类型目前有多种形式,即冰球,冰板和蕊心褶囊冰球。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蓄冷技术,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通过介质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高峰电力的矛盾。
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二种,即水蓄冷、冰蓄冷。
正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
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
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qc=Q/(N1+CfN2) Qs=N2Cfqc,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水蓄冷技术概述
板式换热器的使用
由上一页的计算公式可推算得知,当蓄冷罐一定时,蓄冷量与放冷回水温度与蓄冷进水温度间的温差成正比关系,而采用板式换热器需要一、二次侧保证一定的温差用于换热,假设换热器需要温差1℃,那在蓄冷罐温差普遍只有6~7℃的现状下,蓄冷量将减少约14%; 使用板式换热器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保证水质,但开式蓄冷罐的水质也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因此,建议无需为了水质问题在蓄冷系统配置板式换热器; 至于如果采用地下水池式冷槽必须使用板式换热器的,或者北方使用了免费冷源的机房已经使用了板式换热器的,则无需讨论。
水蓄冷和冰蓄冷的对比
项目
冰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
蓄冷槽容积
小(仅为水蓄冷槽的10%~35%)
大
冷机冷冻水出水温度
1~3℃
4~6℃
冷机耗电
较高
较低
蓄冷系统初投资
较高
较低
蓄冷冷源
需要能独立运行的制冰机组或双工况冷机
可利用现有系统冷源
设计及运行
技术要求高,运行费用较高
技术要求低,运行Βιβλιοθήκη 用较低制冷性能系数COP开式蓄冷罐的水质保障措施
开式蓄冷水罐虽然与大气接触,但只通过一透气口,与罐外空气接触面很小,冷冻水中的含氧量变化很小,加上水罐水体量相对于原空调系统的水量来讲大得多,只要保证初始补水水质合格,以后的水质更容易保持; 即使担心开式蓄冷水罐的水质保持问题,还可以采用氮气密封系统,这种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用于隔离罐内物质免受大气氧气作用,而且普遍都是持压罐体,所以应用在我们这种微正压的蓄冷水罐是可行的。
低(比水蓄冷低10%~20%)
较高
其他用途
无
可结合消防水池等现有建筑空间一并使用,冬天可以作为蓄热系统使用
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1 本资料由“江南雨”整理总结 共1页冷蓄冷系统特点:1、电力移峰填谷、均衡电力负荷,社会效益显著;2、享受峰谷电价,与常规空调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3、降低电力设施投资(无电力增容费),冷机无需按峰值负荷造型,冷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4、充分利用设备,冰蓄冷空调制冷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冷机COP值和运行效率,冷机工作状态稳定,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寿命;5、投资比较,冰蓄冷空调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略高(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若计入配电设施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甚至可能投资降低。
效率比较:夜间冷机制冷工况进行时,由于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补偿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全负荷蓄冰空调系统运行电费最省,但由于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主机高峰期不运行),所需的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较大,与主机配套的冷却塔和电力设备也大,一次投资费用最多。
因此全负荷蓄冰空调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部分负荷蓄冰空调在日间电力高峰期,由储冰器和制冷主机联合供冷,设备的使用效率高,相对于全负荷蓄冰模式,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最多可减少至近一半,可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短的投资回收期。
但该模式的运行电费比全负荷蓄冰模式高。
新建项目的投资比较:水蓄冷空调增加了水蓄冷槽、蓄冷放冷泵,但减少了主机系统的配置容量,因此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基本相当,甚至低于常规空调系统。
冷蓄冷空调由于需增加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初投资明显高出常规空调系统。
系统效率比较:水蓄冷空调系统在蓄冷时比常规系统出水温度低3℃左右,主机的COP值降低有限,考虑到整个系统节能性(如蓄冷时夜间气温比较低,冷却效率高)水蓄冷系统基本不增加耗电量,多数系统甚至可节省电量,真正做到节钱又节能。
冷蓄冷空调系统在制冰时,其乙二醇溶液温度需降至‐6℃左右,比常规空调系统温度降低了13℃左右,因此冰蓄冷空调比常规空调的COP值下降了30%~35%。
水蓄冷
水蓄冷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显热实现冷量的储存,通常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
一个设计合理的蓄冷系统应通过维持尽可能大的蓄水温差并防止冷水与热水的混合来获得最大的蓄冷效率。
水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水蓄冷空调的优点(1)平衡电网峰谷荷,缓解电厂建设,实现终端节能。
(2)节省新装用户的空调系统初投资投资省(3)显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电费经济性好(4)综合改善空调品质(5)减少机器检修,延长使用寿命维修费少水蓄冷系统组成简单的水蓄冷制冷系统是由制冷机组、蓄冷水槽、蓄冷水泵、板式换热器和放冷水泵组成。
有的水蓄冷系统还可不配板式换热器。
水蓄冷系统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并联方式和串联方式;在串联连接方式中,可采用主机上游串联方式与主机下游串联方式。
水蓄冷与冰蓄冷系统比较成本: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建设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当,而冰蓄冷系统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节能:水蓄冷可节省制冷用电量10%以上,冰蓄冷的用电量则高于常规空调的30%左右;蓄冷蓄热两用:水蓄冷储槽可实施夏季蓄冷,冬季蓄热,而冰蓄冷不可能做到。
蓄冷槽位置:由于可以减少制冷机的容量或台数,制冷机房的面积小于常规空调;大温差水蓄冷槽可灵活地置于绿化带下,停车场下或空地上,以及利用消防水池等,冰蓄冷设备一般安装在室内,占用正常的机房面积。
缺点三种供冷方式:1)供冷机单独供冷:制冷机按照原有方式运行。
2)蓄冷槽单独供冷方式:利用夜间低谷电开启制冷机,制备冷冻水并储存在蓄冷槽中。
白天开启冷冻水泵即可完成供冷。
3)制冷机与蓄冷槽联合使用:在每年极端炎热的有限时间,空调负荷很大时使用,白天由制冷机提供部分冷量、蓄冷槽提供部分冷量。
蓄冷罐的形式蓄冷罐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
为实现这一目的,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多蓄水罐方法将冷水、热水分别储存在不同的罐中,以保证送至负荷侧的冷水温度维持不变,多个蓄水罐有不同的连接方式,一种是空罐方式,它保持蓄水罐系统中总有一个罐在蓄冷或放冷循环开始时是空的。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 . .八、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水蓄冷冰蓄冷冰蓄冷需要的双工况制冷机组价格高,装机容量同等蓄冷量的水蓄冷系统造价约为冰大,增加了配电装置的费用,且冰槽的价格高,使造价用有乙二醇数量多,价格贵,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蓄冷的一半或更低。
均较复杂,因此总造价高。
蓄冷冰蓄冷工质的蒸发温度较低,制冷机组在蓄冰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 Cf 为 0.6 ~ 0.65 (制冰温度为水蓄冷的蒸发温度与常规空调相差不系统- 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下低大,且可采取并联供冷等方式使装机装机0.4 ~0.35 。
相同制冷量下,冰蓄冷的双工况制冷容量减小。
容量机组容量要大于常规空调工况机组。
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水蓄冷系统一冰蓄冷为降低造价,一般为 1/2 或1/3 削峰,节省移峰般设计为全削峰,节省电费大大多于电费少于水蓄冷系统。
量冰蓄冷系统。
用电属节能型空调,由于夜间蓄冷效率较属耗能型空调,制冰时效率下降达 30%,综合其夜量(系白天高,系统满负荷运行时间大幅增间制冷、满负荷运行时间大幅增加等因素后,其较统效加,扣除蓄冷损失等不利因素,较一一般常规空调多耗电20%左右。
率)般常规空调节电约 10%。
蓄冷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装置 7~11.6KW/M3。
由于冰蓄冷的有效容积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M3,约为水蓄冷的蓄较小,如果将安装蓄冰槽的房间用作的 4~5 倍,但因其有效容积小,实际二者蓄冷能力冷密蓄冷水池,加上消防水池,其蓄冷量近乎相当。
度与冰蓄冷基本一致。
相对较大,但因大温差蓄冷在一个蓄相对较小,但因蓄冷一般在多个蓄冷槽内实现,设蓄冷冷槽内完成全部蓄冷和放冷过程,占备间需留有检修通道及开盖距离,且冰槽内有乙二槽占用空间绝大部分是有效的蓄冷空间,醇及预留结冰时膨胀空间,故其有效空间只是实际用空部分具体已投运的项目表明,水蓄冷占用空间的一小部分。
间实际占用空间只略大于冰蓄冷。
蓄冷蓄冷水池冬季可兼作蓄热水池,对于装置热泵运行的系统特别有用,但此时不蓄冰槽没有此功能。
蓄冷技术
圆形冰球制冷
• 冷介质封装在球形(蕊芯冰球、冰板)小 容器内,将许许多多小球密集放置在密封 钢制罐或开式冰槽内。运行时,低温载冷 剂在球外空隙流动,带走热量,使球内冷 介质结冰。融冰时,来自空调系统的高温 载冷剂流过蓄冰罐中的蓄冰单元间隙进行 融冰取冷。 • 目前应用普遍的是圆形冰球(PE外壳)和 蕊芯冰球(金属外壳)式系统。
蓄冰装置的分类
• 1、 按是否使用载冷剂可分为制冷剂直接蒸发式 和载冷剂循环式。 • 2、 按结冰方式不同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 • 3、 按融冰方式不同分为内融冰、外融冰、内外 同时融冰。 • 4、 按制冷剂流程不同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 • 5、 按蓄冰形式不同分为不完全冰结式、完全冰 结式、制冰滑落式、封装容器式(包括冰球式) 、冰泥式。
水蓄冷优点
• • • • • 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技术要求低,维护费用少,还可实现大 温差送水和应急冷源,相对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大,调试复杂,推广难度较 大的情况来说,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 可以使用常规的冷水机组,也可以使用吸收式制冷机组。常规的主机、泵 、空调箱、配管等均能使用,设备的选择性和可用性范围广。 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可以通过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 增加供冷容量的目的。用于旧系统改造也十分方便,只需要曾设蓄冷槽, 原有的设备仍然可用,所增加费用不多。 蓄冷、放冷运行时冷媒水温度相近,冷水机组在这两种运行工况下均能维 持额定容量和效率。 可以利用消防水池、原有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槽,来降低 初投资。 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双重功能。水蓄冷系统更适宜于采用热泵系统的地区 ,可用于冬季蓄热、夏季蓄冷。这对提高蓄冷槽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经 济性。 其设备及控制方式与常规空调系统相似,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无需特 殊的技术培训。
蓄冷
1
第7章 载冷和蓄冷
17:15
2
7.3 蓄冷
7.3 蓄冷
1. 蓄冷目的:解决动力供应与用冷不同步矛盾;电费峰谷差价,减小装机容量 和运行费用;
2. 水蓄冷:显热蓄冷;利用5℃低温水蓄冷;蓄冷密度低,需庞大蓄冷水池,占 地大;水池防渗水和保温麻烦;使用中冷量损失大,泵功耗大;
3. 冰蓄冷:相变蓄冷,比水蓄冷储能密度16倍;静态制冰,蓄冷和释冷在同一 地点,随冰层增厚,制冰效率下降,需降低蒸发温度;动态制冰,剥离换热 器表面的冰,提高制冰换热器效率;
4. 气体水合物蓄冷:蓄能密度与冰蓄冷相当;相变温度5~13℃,蒸发温度较 高;可实现直接接触的蓄冷、释冷过程,消除了间壁式传热热阻;
17:15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蓄冷与冰蓄冷比较将水蓄冷与冰蓄冷进行比较,这二种蓄冷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度变化(显热变化)进行蓄冷,而冰蓄冷利用水的相态变化(相变所需的潜热)进行蓄冷。
因此,冰、水蓄冷系统在下列方面发生了变化。
(1)蓄冷系统制冷机的容量从冰蓄冷简介中知道:冰蓄冷制冷机组蓄冷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为0.60.65 (制冰温度为-6C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低了0.4〜0.35,也就是说冰蓄冷在希望利用蓄冷系统减少制冷机组容量的愿望很难实现。
而水蓄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蓄冷装置的蓄冷密度从冰蓄冷与水蓄冷的简介中知道: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m3),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7〜11.6kW /m3)。
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占地问题。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说起水蓄冷,就有水池容积大,要占用大块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以为冰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潜热,而物态变化的热潜热是比较大的(往往人们对凝固热不太熟悉,又经常与汽化热来衡量),认为蓄冰槽内冰的容积比例可为1,因此,远远夸大了蓄冰槽蓄冷密度。
而实际上蓄冰槽的蓄冷密度仅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以目前使用最多的冰盘管为例,冰蓄冷槽需要安装在室内,并要求有一定的安装距离。
我们曾对某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如果将蓄冰槽安装的场地全部空间改为蓄冷水池,再加上该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二者的蓄冷能力近乎相当。
(3)蓄冷装置的兼容性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水池冬季可作为蓄热水池使用,这一点对于热泵运行的制冷系统是特别有用的。
而冰蓄冷系统蓄冰槽则没有此功能。
(4)蓄冷系统的建设投资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不高于常规空调系统, 而冰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冰蓄冷的缺点:冰蓄冷的用电量高于常规空调20%左右,水蓄冷则可节省制冷用电10%左右。
水蓄冷储槽可实施夏季蓄冷,冬季蓄热,做到蓄冷、蓄热3) 两用,而冰蓄冷不可能做到。
冰蓄冷的投资比水蓄冷大很多, 所以现在国内运行 的冰蓄冷系统基本上都采用约1/2削峰运行,否则,将大量增加工程造价,而我 公司开发的大温差水蓄冷一般采用全削峰运行。
冰蓄冷的优点:蓄冰槽占用的体积比蓄冷槽小,储蓄的冷量为水蓄冷的 80倍,因此水蓄冷系统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如绿化空地、停车坪、消防水池等)来 安置蓄水设施。
二、蓄冷技术简介蓄冷技术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 制冷,并通过介质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 从而缓解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矛盾。
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三种,即水蓄冷、 冰蓄冷、优态盐蓄冷。
2.1 水蓄冷以水作为蓄冷介质的水蓄冷系统是空调蓄冷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能源利用, 开源节流的形式之一。
水蓄冷可利用室内外蓄水池或消防水池, 用普通冷水机组 制冷,夜间制取2~5C 的冷水蓄存起来供白天使用。
为了提高蓄冷罐的蓄冷能力 并满足供冷负荷需求,应提高水蓄冷系统蓄冷效率,维持较大的蓄冷温差,并防 止储存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以减少能量损失。
通常水蓄冷系统贮槽结构设计有 四种方式:自然分层蓄冷、复合贮槽蓄冷、迷宫式蓄冷和隔膜式蓄冷。
其中自然 分层蓄冷系统简单,蓄冷效率较高、经济效益好,目前广为应用。
自然分层蓄冷利用水的物理特性(水的密度与温度相关,水温大于 4C 时,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在0~4C 范围内,温度升高密度增大,3.98 C 时水的密度最 大),使温度为4~6C 的冷水聚集在蓄冷罐下部,而10~18C 的热水自然地聚集在 蓄冷罐上部,从而实现冷热水自然分层。
概括地讲,水蓄冷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可使用常规的冷水机组,也可使用吸收式制冷机组,使其在经济状态下 运行。
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改造,无需增加制冷机组容量。
利用消防水池、既有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容器,可降低初投资。
4)可实现蓄热和蓄冷双重用途。
1) 2)5)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无需特殊技术培训。
6)水蓄冷方式是一种较为经济且储冷量较大的一种蓄冷方式。
蓄冷罐体积越大,单位蓄冷量投资越低。
蓄冷量大于7 OOOkW h或蓄冷容积大于760m3时,以水蓄冷为经济。
2.2冰蓄冷冷的制冰方式主要有两种[3] : 1.静态制冰方式。
即在冷却管外或盛冰容器内结冰,冰本身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类制冰方式包括冰盘管式、冰球式等多种形式;2.动态制冰方式。
该方式中有冰晶冰浆生成,且冰晶冰浆处于运动状态。
制冰系统简单,现是冰蓄冷系统的主流。
目前,动态制冰方式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冰盘管式、冰球式蓄冷系统,其他少用。
蓄冷分为内融冰式和外融冰式,内融冰式设备是由沉浸在充满水的贮槽中的盘管构成结冰载体的一种蓄冷装置。
充冷时,低温载冷剂在盘管内循环,将盘管外表面的水逐渐冷却至结冰。
释冷时,经空调负荷加热的高温载冷剂在盘管内循环,将盘管外表面的冰逐渐融化,使载冷剂降温,供用户需要。
外融冰式相反, 在管内结冰,载冷剂在管外流动。
沉浸在贮槽中的盘管形状通常有三种,即蛇形盘管、圆筒形盘管和U形立式盘管。
蛇形盘管蓄冷装置以美国BAC公司产品为代表,该装置一般使用25% (质量比)的乙烯乙二醇水溶液。
充冷时进液温度一般为-5~-6 C,释冷时出口温度为0~1°C。
圆筒形盘管蓄冷系统以美国calmac公司和Dun ham-bush公司产品为代表。
该装置载冷剂逆向流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传热效率,并使贮槽内温度均匀,在充冷末期贮槽内的水基本可全部冻结成冰,因此,又称为完全冻结式蓄冷装置。
U形盘管蓄冷装置以美国Fafco系列产品为代表。
上述盘管作为换热器分别与相应的不同种类贮槽组合为成套的各标准型号制冷设备。
同时,这些盘管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非标尺寸,以适于各种建筑物布置,组成非标蓄冷装置,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冰球式蓄冷属于封装冰式,蓄冰球的外壳一般由高密度聚合烯烃材料制成, 球内装有有机盐溶液,蓄冰时低温载冷剂使冰球内的盐溶液结冰,放冷时高温载冷剂与冰球内的冰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目的。
静态制冰有自身缺点:冰层厚度使热阻增大,导致冷冻机性能系数COP笔低。
一些静态系统中印冰块的相互粘连易导致水路堵塞。
所以,冰蓄冷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动态制冰技术, 动态制冰技术将成为冰蓄冷主要 形式。
2.3优态盐变相蓄冷其原理类似冰蓄冷,利用材料相变蓄存冷量,但一般都在高温下相变,故冷 机及系统类似于水蓄冷。
优态盐是由无机盐,即硫酸钠的水化合物为主要成份, 与水和添加剂调配而成的混合物。
将其充注在高密度聚乙烯板式容器内,其相变 温度应在空调适应的范围之内,通常以2~7C 为宜,冷机可采用普通冷水机组,运行效率高,但这种方式造价较高,且单位体积蓄冷量低,蓄冷槽体积大,是冰 槽的2~3倍,重量也大,是冰槽的3~4倍。
且该材料变相次数有限,一般在2 000〜 4000次,超过之后便失效。
优态盐以其理论上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相态变化的特点, 非常适合蓄冷式中央空调系统之应用。
但实际上常面临某些技术问题,再加上有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耐久性等要求时,适合空调应用的优态盐配方及设备并不多见。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温相变材料的蓄冷式中央空调系统也是值得重视的。
三、冰蓄冷与水蓄冷的比较(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在蓄冷原理上是不同的,冰蓄冷是利用水的 相变将水降温后冻结蓄存,在用电高峰时取出使用。
而水蓄冷不存在相变,是显 热式蓄冷,故蓄冷能力低。
冰蓄冷时蓄冷密度 DSTL (每立方米储存的能量)为: DSTL=Q1+Qsi(T3-Tst)+Qss X (Tst -Tm) (1)式中:约水蓄冷的发展。
但与冰蓄冷相比,水蓄冷无需增加制冷机组容量,如果有条件利用消防水池、 既有蓄水设施作为蓄冷容器,选择水蓄冷系统可以大大节约投资。
Q1 -蓄冷球的相变潜热; Qs1 -Qss -蓄冷球的液态显热; 蓄冷球的固态显热; T3Tst --放冷阶段蓄冷系统的出液温度,5C 蓄冷球的相变温度,0C ; Tm 蓄冷期结束时冷媒平均温度,取蓄冷末期温度范围上下限的平值。
水蓄冷时,去掉(1)式中涉及潜热和固体显热的部分。
因此,与水蓄冷相比,1m3冰的蓄冷能力相当于同体积水的17倍。
即在相同蓄冷量的情况下,水 蓄冷所需蓄冷槽的体积是冰的17倍,其占地面积不容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与水蓄冷相比,冰蓄冷的优点是:蓄冷密度高,蓄冷槽体积较小,温度稳定,便于控制,设计灵活性强。
故冰蓄冷的优势比较明显,它是目前空调蓄冷的主要方式,其发展空间较大。
(2)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水蓄冷与冰蓄冷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它的制冷效率高、蓄冷设备简单、易于改造、见效快。
其一,传统中央空调的制冷机、风机、水泵、空调箱、管路等主要部件不必更换,可直接使用;其二,以水作为蓄冷介质,它的获取方便,价格低廉;其三,不需降低制冷机的蒸发温度,制冷深度不变,可保持较高的制冷效率;其四,蓄冷设备比较简单,容易将传统中央空调系统改造为水蓄冷空间系统,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
它的主要缺欠是蓄冷介质的蓄冷密度低,蓄冷设备占地大和蓄冷效率低。
水的比热是4.1868kJ/ (kg • K) (1.0kcal/kg 「C),冰的相变温度是O C、相变潜热333.3kJ/kg ( 79.6kcal/kg )。
在水蓄冷方式中,通常的蓄冷温差在5C 左右,Im3水的蓄冷能力为20.9 x i03kJ,相当5.8kW・h。
在冰蓄冷方式中,Im3的冰(相当924kg)其蓄冷能力为308 x 103kJ,相当85.6kW- h。
理论上,在水和冰两种蓄冷介质同样体积下,冰蓄冷能力约为水蓄冷能力的15倍。
因此,在提供相同蓄冷量条件下,水蓄冷设备用占地要比冰蓄冷占地大得多,因而受场地条件约束大。
若能够与消费水池共用,不但可以节省占地,而且还可以减少投资。
水蓄冷的蓄冷槽内不同温度的冷冻水易于掺混,以及庞大蓄冷槽的水表面散热损失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它的蓄冷效率偏低。
(3)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蓄冷密度大,蓄冷能力强,蓄冷效率高,并可实现低温送水运风,水泵和风机容量较小。
其一,由于它蓄冷介质的蓄冷密度大,故蓄冷设备占地比水蓄冷设备占地小得多,这在大中城市高层楼宇设置蓄冷空调是一个相对有利的条件;其二,冰畜冷设备内的畜冷温度虽比水畜冷设备内的畜冷温度低,畜冷设备 内外温差但它的外表面积远小于水蓄冷设备的外表面积, 故而散热损失低,蓄冷效率 咼;其三,冰蓄冷可提供低温冷冻水和低温送风系统, 使得水泵和风机的容量减地减少了管路直径,有利于降低蓄冷空调的造价; 其四,冰蓄冷能力强,临时停电时,可以作为一个蓄冷库当做应急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