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活动小学活动方案小学支教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活动小学活动方案小学支教活动
小学活动方案小学支教活动
小学活动教案课题: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程小学活动第一章小学活动概述,课本第 1—27 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学活动的意义、特点、教育作用和活动原则;理解小学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了解小学设置活动课的意义及原则。
(2)过程与方法:掌握小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全面认识小学活动,理解小学活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了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并引发其思考。
教学重点:小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小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小学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教学难点:小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小学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的理论依据。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我们这门课也就应运而生了,《小学活动》这门课是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产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学活动。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要学习的是这本书的第一、三、四章的内容,分四次课讲完,希望同学们能耐心配合。
二:新授。
第一节、小学活动一、小学活动的定义(P3)小学活动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小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大家在分析定义的时候应该注意实施者、对象、如何实施、还有活动的性质等等,就是谁、对谁、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这几个方面。
在小学活动的定义中,我们要注意:(1)主体:学校;(2)对象:小学生;(3)内容:教学任务以外的活动;(4)性质: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活动;(5)目的:教育的目的。
这样我们就把一句话定义划分成若干个要点,在考试的时候只要抓住要点就可以了。
二、小学活动的特点(P9):【看教材】(1)自愿性和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活动。
(2)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其一定的指导。
(3)灵活性和多样性: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受教室的限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实地调查、游戏、报告会等等进
行。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活动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
(4)内容开放性:不受已有研究的限制,在活动中,可以探索新方法,总结新规律。
(5)竞争性和激励性:在课内知识学习中也会存在竞争性,我们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就会感觉自我价值的提升,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6)创造性:学生通过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各种可能性,能在探索中不断创造。
三、小学活动的意义:P3-9 (一)满足小学生活动的需要。
1、需要(1)马斯洛:说到需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1968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26 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1
哈洛的指导下,1934 年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
1935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 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 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9 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 >和>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2)理论: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
如果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安全需求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社交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
温暖、爱情的需要。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第一,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排列。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第二,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第三,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第四,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3)评价:但是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吧需要层次看成是一定的程序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抗战时期,比如江姐,秋瑾她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那种严刑拷打下也不屈服,这种现象,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无法解释的。
2、小学生发展特点:小学生对活动的需要是儿童身心发展固有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
(1)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好奇心,什么都不懂但是什么都要问,这就体现了小学生的人是需要;(2)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