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一科学教案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溶解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有关溶液的知识,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

2. 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2. 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看老师演示实验,区别可溶物与不可溶物溶于水的现象;

2. 进行一次简单的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处理手段】

图文结合分析,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内容

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手段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溶液及成分

不可溶的物质

可溶的物质

溶液

例:盐 + 水 盐溶液 溶质 + 溶剂 溶液 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蔗糖块 热水 搅拌

蔗糖屑 冷水 不搅拌 固体颗粒大小 温度 是否搅拌 三、水以外的溶剂:酒精,汽油等

四、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于水

形成

教学反思

作为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浓的,而我联系生活,将同学们常喝的糖水和奶茶引入课堂,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溶解。但是,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都不太了解,而这一方面又是现在教学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多加培养。

8.2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溶液可以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 知道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知道两种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出现的变化;

4. 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

1. 学会基本的分类方法;

2. 学会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许多操作问题。

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 溶液可以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

教学反思

在讲解溶液分类时,由于都是身边的物质,学生很感兴趣,学起来较为轻松。在做石蕊

和酚酞的演示实验时,石蕊的变色不太明显,学生兴趣不够浓厚,而酚酞变色明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因此下次可以考虑将酚酞的实验放在前面。接下来学生实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有许多错误,需要老师一一指正,因此对于普遍性错误,老师应事先进行讲解强调。若能尽可能多增加学生实验,则学生实验技能会更熟练。

8.3 pH试纸的使用及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pH值的意义;

2. 了解pH计的用法及用途。

3. 知道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

1. 描述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2. 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养成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习惯。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教学难点】

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教学手段

实验演示,学生实验。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 pH试纸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度;

2.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实验课,虽然在前一天已经提醒学生可以从家里带一些溶液过来测pH,但真正带来的学生也很少,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他们对于身边溶液的pH值很有兴趣,很想测更多的溶液,但也使得课堂纪律较差,课堂吵闹,因此以后的实验课堂需要更加注重纪律。

8.4 酸、碱溶液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酸雨;

2. 能描述酸雨的成因以及危害;

3. 根据酸雨的形成过程,推论出一些有关的预防措施。

4. 了解生活中酸碱溶液混合的运用。

【能力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实例了解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明白运用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改良环境;

2. 通过认识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1. 了解一些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酸雨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酸雨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实验演示,班级实验,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2.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教学反思

本次课主要是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后实验,演示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不准确,因此测出来的值出现偏差,这就很考验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偏差,防止学生错误记忆。对于课后实验,学生很感兴趣,但也要防止学生将烧杯和试剂瓶打碎,课堂上要着重强调注意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