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需要记住的作者和诗歌:郭沫若:《凤凰涅檠》《炉中煤》《天狗》《天上的市街》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冰心:《春水》《繁星》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雪花的快乐》李金发:《弃妇》冯至:《我是一条小河》一、二十年代新诗概述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1. 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 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胡适1、胡适的理论:“作诗如作文”2、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由胡适创作,于1920年出版。
3、尝试集的内容:反封建、反军阀、倡自由、尚进取、人道主义4、尝试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
对打破旧体诗的束缚,创造成自由体白话新诗做出了积极贡献。
前期新月诗派新诗格律化主张(浪漫主义)名词解释: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流派特征:1. 追求均齐的诗的形式---建筑美如: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等2. 追求押韵方式的多样化----音乐美《死水》二、四押韵,每节换韵。
3. 注意诗的词藻色彩,从而创造出诗的画面---绘画美《死水》色彩绚丽,富于表现力,以美写丑,创造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意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五章 二十年代新诗
1928年11月6日
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著黑夜里加鞭;--- 向著黑夜里加鞭,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 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飘漾, 飘漾到无边的地方——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新诗
晨
兴
太阳的光 洗着我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 犹似我昨夜的残梦。
徐玉诺 :小诗
太阳落下去了, 山、树、石、河, 一切伟大的建筑 都埋在黑影里; 人类很有趣的点了他们的小灯: 喜悦他们所见到的; 希望找着他们所要的。
(四)冯至的抒情诗
“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 冯至,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现代 诗人。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1923 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 草社,出版《浅草季刊》。1925年又与人 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浅草和 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 体。
• 新月派任务:一是“在新诗和旧诗之间建立 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 “使新诗成为 诗”。 • 新月派的旗帜:“使诗的内容和形式双方表 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 • 美学原则: “理性节制情感” 。 • 美学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 • 新诗的三个美学标准:音乐美、绘画美、建 筑美。(闻一多) • 新月派提出的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和 谐”与“均齐”。
《人力车夫》 胡适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酸悲。 客问车夫:“你今年几岁?拉车 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 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大小,我不 坐你车。我坐你车,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 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 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 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 务部西!”
“呼---呼…… “牛吔,快犁快 犁。 你还要叹气, 我把鞭儿抽 你。”
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早期白话诗的特色
(1)主要用白描和“比喻”“象征” 等托物寄兴手法; (2)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 (3)明白而平凡,但缺乏艺术想象 力。
第四章 20年代的诗歌
概括
• 死水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3、往往略去感情酝酿发展的过程,直接从
感情的爆发点上起笔,腾飞想象的翅膀。
《发现》
4、唯美的倾向,刀斧之痕迹。
《李白之死》、《剑匣》。
二、诗歌的“三美”
1、建筑美
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2、绘画美
指“词藻”的运用能给人以视觉鲜明的色 彩感。
3、音乐美
主要指音节的整齐与和谐。
• 《死水》作于1926年4月 • 作品采用象征手法,对窒息 的社会现实作了高度的艺术
(《新文学大系· 诗集》)
一颗遭劫的星
北京《国民公报》响应新思潮最早,遭忌也最深。今年十一月被封,主笔孙 几伊君被捕。十二月四日判决,孙君定监禁十四个月的罪。我为这事做这诗。
•
热极了! 更没有一点风! 那又轻又细的马缨花须 动也不动一动! 好容易一颗大星出来; 我们知道夜凉将到了:—— 仍旧是热,仍旧没有风, 只是我们心里不烦躁了。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 《雪花的快乐》
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我有一个恋爱》
•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 《先生!先生!》
• 雪花的快乐 •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飞炀,飞炀,飞炀,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飞炀,飞炀,飞炀,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 香! •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 飞炀,飞炀,飞炀,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20年代新诗一、二
1922年 月赶美留学。1923年 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 1922年7月赶美留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 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 有唯美倾向。1925年 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 与创办《晨报·诗镌》 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1927年任武汉 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 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 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 月在《新月》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 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 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 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 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 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 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 教授。 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 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 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 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 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 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 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 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 次的讲演》 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第四章二十年代新诗
一、20年代新诗
小诗创作 1923年,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以及
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的 关注与兴趣。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 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 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 情思。
在诗歌的形式上,李金发追求 新奇、怪异和突兀;在意象上 追求奇特意象组合的暗示的力 量;艺术上重视诗歌的表现; 情感上具有浓烈的颓废情绪。
《微雨》初版
一、20年代新诗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蒋光慈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
这一时期出版诗集《新梦》、《哀中国》其中大多 是政治抒情诗。他的诗具有雄强豪放的气势和强烈 的政治鼓动性。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一方面沿袭了胡适等早期 白话诗歌直露、平实特点和郭沫若自由诗直抒胸臆 的情感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以无产阶级解放主题、 集体主义主题取代了五四新诗个性解放主题,体现 了新诗的另一种发展走向。
二、郭沫若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 7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在日本组织成立创造社。 1923年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1928年流亡日本。 1937年7月从日本回国。
主要作品:诗集《女神》、诗文集《星空》、诗集 《前茅》、《恢复》,自叙传《我的童年》、《反 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诗集 《战声集》、《蜩螗集》 ;历史剧:《屈原》、 《棠棣之花》、《虎符》。
月诗派的形成。新月派诗人努力使新诗由五四以来 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规范化转换。规范化的举措是 “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 严”。与“情感的节制”原则相一致,他们提出了 新诗形式格律化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 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
第四章 20年代的新诗
• 三、相隔一层纸(刘半农 刘半农1917)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四、初期白话新诗一览
• 胡适:《尝试集》 • 刘半农:“白描派”,对新诗形式颇多关注,有 《扬鞭集》《瓦釜集》。 • 沈尹默:“象征派”,《三弦》《月夜》托物寓 意,或寓情于景。 • 周作人:《小河》,追求自然的节奏,具有深深 的忧惧情感。 • 俞平伯诗集《冬夜》、康白情诗集《草儿》、刘 大白诗集《旧梦》、朱自清抒情长诗《毁灭》
•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诗是人格创造的表 现”“生的颤动,灵的喊叫” • 抒情主人公 抒情主人公——“大我” 大我” 大我
– 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女神之再生》) – 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破!破!破!……我赞美我 自己(《梅花树下的醉歌》) – 我……我崇拜我。(《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 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湘累》) –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 便是我呀。(《天狗》)
新月派诗歌:徐志摩
• 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 抒唱爱与美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前期,追求自由与 光明,歌颂爱与美) • 受哈代诗影响(浪漫主义、世纪末情调) • 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 – – –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五、初期白话诗的总体特点
• 一、散文化
– 1.基本不用韵及平仄; – 2.虚词较多,采取白话散文的句式章法,以清晰的语 义逻辑联结诗的意象
• 二、注意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取与借鉴
– 1920年成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如周、刘、沈
• 三、以个性解放、关注平民为主要内容
第二节 自由体诗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概要-20年代
• B、小诗:冰心、宗白华 • C、自由体诗:郭沫若 • D、新格律诗:闻一多、徐志摩、朱湘 • E、象征诗: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
早期白话新诗
• 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 八首》,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 此后不久,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 陈衡哲、俞平伯、罗家伦、傅斯年、康 白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 《新青年》《新潮》《星期评论》《少 年中国》《学灯》《觉悟》上发表了一 批初期白话新诗,使新诗“在文学上的 正统地位以立”。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 胡适:“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 年来的诗,很像一位缠过脚后 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 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 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 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
相隔一层纸(刘半农)
• 1、对反抗、叛逆、创造精神的歌唱,以及对 理想世界的热切呼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凤凰涅槃》
• 2、充分表达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对自我 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天狗》《太阳礼 赞》
• 3、爱国情愫的热情表达。《炉中煤》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芬芳。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芬芳。
一的一切,和谐。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第二章20年代新诗
(二)《女神》
1、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
表现”“我便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 现”。 崇尚自我
2、《女神》主要思想内容
• 爱国主义是《女神》诗魂。 – 《炉中煤》是《女神》中爱国主义思想表现 得令人耳目一新的诗篇。 • 它是用情歌、恋歌的方式来表现眷恋祖 国的情绪。 • 煤的意象新鲜、生动、恰切。
----胡适
(四)象征诗派
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派文学
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戏剧、 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派诗歌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发展
• 象征诗派是指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微雨》 为起点,活跃于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 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 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 频等,都是有影响的诗人。
• 《相隔一层纸》
不足:
• 诗意不强,诗情不深,情感和 想象力均显不足,缺少回味和 余香。
• 只注重白话与文言的区别,难 免使诗的语言失去应有的韵律 美和节奏美。
(二)小诗
“小诗流行的时代” 《繁星》《春水》 冰心的小诗集中体现了童
心、母爱、自然三个母题。
• 宗白华于1923年12 月出版《流云小诗》。
象征诗派艺术上的特点
• 运用一种象征性的意象来表现微妙 复杂的内心世界。
• 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法。 • 运用新奇的比喻和暗示手法。
(四)象征诗派
李金发 (1900-1976) 广东梅县人 “诗怪”
《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新诗概说
二、胡适诗歌理论与创作
1、理论主张:
“推翻词牌曲谱的种种束 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 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 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 就怎么做”。
2、意义
彻底打破中国古典诗 歌的形式规范,创立 不同于古典诗歌的自 由体白话诗,在体式 上与中国古典诗歌进 行彻底的断裂。 以诗歌平民化助成启 蒙运动
不足:
1、过于平实,情感和想象力均显不足,缺 少回味和余香 2、诗的语言有散文化的倾向。 只注重新诗语言与旧诗语言的区别,亦即 白话与文言的区别,而不注重诗体语言与 其他文学体裁语言的区别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少‚诗味‛、想象、激 情等展开批判,开始构建新诗。 2、理论主张: 郭沫若: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诗=(直觉+想象+情调)+(适当的文字)
3、 《尝试集》
1920年3月,《尝试 集》出版,收1916- 1920年间创作的诗歌 75首。 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
《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1916、8
《一念》(胡适· 1918年)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 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 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 不会永远团圆; 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 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 轨道线; 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公 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 心头的一念!
如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 青春期的特色: ‚赞颂的又只是清新,美丽的自然,而非 神秘,伟大的自然;所咏歌的又只是质直, 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屈的恋爱。‛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十年代新诗
第二节 徐志摩
徐志摩是我国二 十年代诗坛上十 分活跃的一位诗 人 , 也是一个思 想敏锐而又才华 横溢的诗人。 横溢的诗人。
一、 创作情况及其发展历程
(一)四部诗集 1《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1925年 》: 年 2、《悲冷翠的一夜》: 、《悲冷翠的一夜》: 、《悲冷翠的一夜 1927年 年 3、《猛虎集》: 、《猛虎集》:1931年 、《猛虎集》: 年 4、《云游》: 1932年 、《云游》: 、《云游 年
(1)对爱情的执着追 ) 求。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 诗人的代表作 把雪花喻为爱情, 把雪花喻为爱情,象征着爱情的纯洁无 邪,美丽温柔。雪花富有灵性,诗也富 美丽温柔。雪花富有灵性, 有灵性,给人明丽而又飘逸的感觉。 有灵性,给人明丽而又飘逸的感觉。
(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我有一个恋爱》,以“明星”为意象, 我有一个恋爱》,以 明星”为意象, 》, 在灵魂与明星的互相感应中, 在灵魂与明星的互相感应中,表现对理 想的追求。 想的追求。 (3)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先生!先生!》 先生!先生!
(一)中国象征诗派兴起的原因
1、 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过渡 、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过渡 之中, 之中 , 有些知识青年觉醒了之后无路 可走,陷入了感伤、颓废的泥沼中。 可走,陷入了感伤、颓废的泥沼中。 2、 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等外国文学与社 、 会思潮的影响。 会思潮的影响。 3、 针对 “ 五四 ” 新诗创作的 “ 流弊 ” , 、 针对“ 五四” 新诗创作的“ 流弊” 一些诗人起而纠偏, 一些诗人起而纠偏 , 并探索理想的中 国新诗的艺术与形式。 国新诗的艺术与形式。
(二)早期新诗运动
1 、 刘半 农 , 江 苏江 阴人。 相隔一层纸》 《相隔一层纸》 揭露了贫富悬殊的 现象 学徒苦》 《学徒苦》 反映学徒难言的辛 酸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十年代新诗
白话新诗(尝试期) 自由诗——小诗运动——格律诗——象征诗
(成熟期)
一、“五四”新诗运动——诗体大解放
梁启超与黄遵宪的“诗界革命” 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 旧风格、新意境加上一两个新名词。 “诗界革命”最终停留在模仿宋诗的地步。
二、早期白话诗(尝试派诗群)概貌
代表诗人 代表诗作
大海 呵,/那一颗星没有光?/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想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童真 婴儿,/在他颤动的啼声中/有无限神秘的 言语,/从最初的灵魂带来/要告诉世界。
母爱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 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 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 里。
《尝试集》留有“‘缠脚时代’的血腥气” 拓荒作用
2.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他?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月光恋爱着海洋,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海洋恋爱着月光。
教我如何不想他?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枯树在冷风里摇。
歌谣体白话诗
周作人 《小河》
“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欧
1921年俞平伯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化第一个诗歌社团——中国新
诗社,出版《诗》月刊。
1.胡适,“第一白话诗人” 诗歌理论——《谈新诗》P76
体现两个要求:1打破诗的格律,“自由体” 2白话写诗。
实践——《尝试集》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讲课稿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20年代新诗一、新诗的出现:新诗的初期: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之后到郭沫若诗歌出现之前三四年间的诗歌创作。
(一)原因或背景:1、近代诗界革命的影响及问题:影响:1899年梁启超在他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发出质疑与改造的声音,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注意;局限:“诗界革命”的主体梁启超等人士大夫的局限决定了“诗界革命”的局限,即不可能触动古典诗歌载道的根本要求,同时更无法超越格律形式的限制,他提出的“以新意境入旧风格”是他这一代人局限性的重要表现,也为五四新诗的变革留下了突破口。
2、胡适的开创性贡献:胡适在留美期间开始讨论文学变革问题,从“形式”入手是一大突破,新诗的变革由此展开。
同时,胡适最先进行新诗创作实践,他开始新诗实践的时候是大学教授,并且是《新青年》的编委,这样的身份对推进新诗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新青年》与《新潮》的呼应当与此有关。
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
3、同人响应:《新青年》社中的沈尹默,新潮社中的俞平伯、康白情、傅斯年等积极呼应。
(二)主要作品: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康白情等人都有新诗作品。
特别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具有历史性影响。
(三)评价:①初期新诗的象征意义大于自身的审美价值,它昭示中国诗歌新的时代即将到来;②由于新诗作者深受传统影响,他们的创作在形式、内容存在的局限也就成为必然;③重要的是新诗作者们面对历史与传统时突破与超越的勇气与精神。
二、新诗的发展:新诗在1919郭沫若的诗歌出现之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①新诗出现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关于新诗的理论不断丰富,对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②郭沫若的重要贡献:郭沫若《女神》从内容到形式,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对初期新诗的巨大突破,是一个质的变化,为新诗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思想、想象,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质的变化,新诗才开始被人们认同和接受;③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冰心的小诗、冯至等人的抒情诗,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新诗表现的形式、情感、想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
20年代新诗一、新诗的岀现:新诗的初期: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之后到郭沫若诗歌岀现之前三四年间的诗歌创作。
(一)原因或背景:1、近代诗界革命的影响及问题:影响:1899年梁启超在他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岀“诗界革命”口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发岀质疑与改造的声音,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注意;局限:“诗界革命”的主体梁启超等人士大夫的局限决定了“诗界革命”的局限,即不可能触动古典诗歌载道的根本要求,同时更无法超越格律形式的限制,他提岀的“以新意境入旧风格”是他这一代人局限性的重要表现,也为五四新诗的变革留下了突破口。
2、胡适的开创性贡献:胡适在留美期间开始讨论文学变革问题,从“形式”入手是一大突破,新诗的变革由此展开。
同时,胡适最先进行新诗创作实践,他开始新诗实践的时候是大学教授,并且是《新青年》的编委,这样的身份对推进新诗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新青年》与《新潮》的呼应当与此有关。
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
3、同人响应:《新青年》社中的沈尹默,新潮社中的俞平伯、康白情、傅斯年等积极呼应。
(二)主要作品: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康白情等人都有新诗作品。
特别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岀版)具有历史性影响。
(三)评价:①初期新诗的象征意义大于自身的审美价值,它昭示中国诗歌新的时代即将到来;②由于新诗作者深受传统影响,他们的创作在形式、内容存在的局限也就成为必然;③重要的是新诗作者们面对历史与传统时突破与超越的勇气与精神。
二、新诗的发展:新诗在1919郭沫若的诗歌岀现之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①新诗岀现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关于新诗的理论不断丰富, 对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②郭沫若的重要贡献:郭沫若《女神》从内容到形式,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对初期新诗的巨大突破,是一个质的变化,为新诗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思想、想象,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质的变化,新诗才开始被人们认同和接受;③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冰心的小诗、冯至等人的抒情诗,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新诗表现的形式、情感、想象。
第六章_20年代新诗
《昨日之歌》中的叙事诗:
1. 《吹箫人的故事》 2. 《帷幔》 3. 《蚕马》
从德国谣曲中直接 获取养分,同时取 材于中国古代传说, 刻画现代人的精神 世界。
《蚕马》节选
溪旁开遍了红花, 天边染上了春霞, 我的心里燃起火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曲化的新 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 现代诗几个阶段。
晚清“诗界革命”
1899年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实际上
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
五四新诗运动对“诗界革命”的继承和突 破
五四 我的朋友! 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
《春水》节选
一 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没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二十 山头独立 宇宙便一个人占有了么? 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六五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
蕙 的 风
汪 静 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伊 底 眼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代新诗一、新诗的出现:新诗的初期: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之后到郭沫若诗歌出现之前三四年间的诗歌创作。
(一)原因或背景:1、近代诗界革命的影响及问题:影响:1899年梁启超在他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发出质疑与改造的声音,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注意;局限:“诗界革命”的主体梁启超等人士大夫的局限决定了“诗界革命”的局限,即不可能触动古典诗歌载道的根本要求,同时更无法超越格律形式的限制,他提出的“以新意境入旧风格”是他这一代人局限性的重要表现,也为五四新诗的变革留下了突破口。
2、胡适的开创性贡献:胡适在留美期间开始讨论文学变革问题,从“形式”入手是一大突破,新诗的变革由此展开。
同时,胡适最先进行新诗创作实践,他开始新诗实践的时候是大学教授,并且是《新青年》的编委,这样的身份对推进新诗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新青年》与《新潮》的呼应当与此有关。
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
3、同人响应:《新青年》社中的沈尹默,新潮社中的俞平伯、康白情、傅斯年等积极呼应。
(二)主要作品: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康白情等人都有新诗作品。
特别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具有历史性影响。
(三)评价:①初期新诗的象征意义大于自身的审美价值,它昭示中国诗歌新的时代即将到来;②由于新诗作者深受传统影响,他们的创作在形式、内容存在的局限也就成为必然;③重要的是新诗作者们面对历史与传统时突破与超越的勇气与精神。
二、新诗的发展:新诗在1919郭沫若的诗歌出现之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①新诗出现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关于新诗的理论不断丰富,对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②郭沫若的重要贡献:郭沫若《女神》从内容到形式,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对初期新诗的巨大突破,是一个质的变化,为新诗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思想、想象,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质的变化,新诗才开始被人们认同和接受;③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冰心的小诗、冯至等人的抒情诗,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新诗表现的形式、情感、想象。
三、新诗的自觉规范:1、新诗规范化出现的原因:新诗发展受五四精神影响,追求自由。
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散文化倾向,模糊了诗与散文的界限,诗歌创作也就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对新诗创作过度自由化倾向规范化的要求,这就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提出的诗歌主张,出现了“新格律诗”。
2、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创作:闻一多:留美期间创作《红烛》(1923年),回国后创作的《死水》(1928年)徐志摩:《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
3、闻一多的理论贡献:三美诗歌主张:音乐美:指音节与韵脚的和谐;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用语要美,富有色彩,讲求视觉形象与直观性;建筑美:指诗歌整体上,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给人整齐感。
四、象征派诗歌:1926年前后,受法国等象征派诗歌影响,穆木天提出“纯诗”创作主张,强调诗歌创作的暗示、朦胧、象征、晦涩。
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食客与凶年》、《微雨》、《为幸福而歌》等。
五、早期无产阶级诗歌:蒋光慈:《新梦》、《哀中国》等。
1.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
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2.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①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
《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
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
《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
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
②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
《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
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
《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
3.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
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
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4.《屈原》分析屈原形象: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
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
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
他愤怒痛斥张仪。
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
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
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
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
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
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
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现实战斗意义: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
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
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
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5.分析评价胡适《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①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
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②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
平实、冲淡的意境。
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意境。
托物寄兴。
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终将获胜的信念。
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③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致。
冲破旧诗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
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
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
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
6.冯至《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作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对生命的沉思。
如《我是一条小河》。
从平凡的生活中窥见社会与人生的真貌。
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了不平之鸣,也表达了知识者的苦闷。
叙事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
如《帷幔》从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为浓烈。
冯至的叙事诗,融抒情于叙事,为新文学叙事诗的起步,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7.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1.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①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②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如《晨安》《光海》。
③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2.《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