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9、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辅佐中央管制地方 B.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约 B C.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D.便于中央各部对地方的管理
10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 中最突出的是: D
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B、 加 强 了 中 央 对 边 疆 的 有 效 管 辖 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其统治 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下,成为一个 密不可分的整体
(1)原因: 第三次大一统,幅员辽阔。
①除晋、冀、鲁外,地方设行中书省, (2)内容: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③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④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 央节制。
(3)意义: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 端。
4、宋太祖加强皇权:
(1)措施:
①设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后增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财权 。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北宋的二府和三司
4、宋太祖加强皇权:
(1)措施:
①设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后增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财权 (2)影响: 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
A.专制主义皇权的不断强化
B.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A
C.中央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2、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 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3、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来自百度文库
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 宋
元 1、实行行省制度; 朝 2、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通过官吏任免、监督、考核、分割地方权力、分级 3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管理,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C
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 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 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 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 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D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 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B
(2009江苏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C 。 A项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剥 夺"的表述上。C项是本质反映。D项 错在"弱化君权"的表述上。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 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 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刘邦大封同姓王, 以为依仗刘氏 “天下一家”的 格局,就能巩固 皇权,稳定天下, 他分封给同姓诸 侯王的土地面积 甚至超过了中央 直辖的土地面积。 结果他死后不过 18年,诸侯王就 发动了叛乱。
西汉前期形势图
“欲天下之治安,莫 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小则易使以义,国 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 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 指,莫不制从。诸侯之 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 进而归命于天子”。 ——《治安策》
王国
问题。
2、唐朝:(618年—907年) 措施: 唐中期,在地方上设节度使。 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经济上:控制着财权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 影响: 安史之乱,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削 弱中央集权。
边镇兵
49万
中央军
9万
唐后期的 藩镇割据
(755—907)
五代十国 分裂局面 的形成
(907—960)
5、元朝:新发展——一省二院
措施: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领六部,行 宰相职权。
②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③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省二院
皇帝
枢密院
(军事)
中书省
(行政)
宣政院
(宗教;辖西藏)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5、元朝:新发展——一省二院 措施: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本课小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央 地方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 隋唐 宋 元
中朝外朝
郡国并行
三省六 二府三司 中书省 部制 节度使 地方收权 行省 制度 权重 科举制 科举制
选官 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关于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⑴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⑵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增设 六部。
⑶唐朝时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 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决策)
尚书省
(执 行)
门下省
(审议)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工 部 部
2、魏晋南北朝(220—589):形成三省制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学 思 之 窗
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什 么问题?
①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 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 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②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 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 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汉至元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演变特点 西 1、郡国并行; 汉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趋势) 积极: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
唐 成,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 朝 形成藩镇割据。
如何评价中央集权制?
小结: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消极: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 北 1、收兵权,编禁军;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1、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前202年—220年) (1)背景:西汉初 郡国并存 ; 导致 (2)措施: 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 中央集权 得 (3)结果:解决了王国问题, 到加强,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军事: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充实禁 (2)措施: 军; 行政:削实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监督; 财政: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 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3)影响:
①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 权。 ②导致“三冗”局面的出现,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元代的行省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271年—1368年)
3、隋唐(581—618—907年):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门下 、 尚书 , (1)内容: ①唐朝三省为 中书 、 审议 、 执行 。 分别负责决 决策 、 户、 礼、 兵、 刑、 工 六部。 ②尚书省下设吏 、 (2)特点: 三省六部职权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评价:
①三省六部职权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 办事效率。 ②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选官制度发展规律: ①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 公开、公平。 ②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③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科举制 形成发展: ①隋文帝创立; ②隋炀帝形成; ③唐宋元继承并完善。 ④到1905年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积极影响: ①一大进步,打破„„。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追求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合理 性。) 消极影响: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自然科学,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君主专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的方式,即皇权至上、皇 帝独裁
1、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 (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汉武帝建立中朝
2、魏晋南北朝(220—589):形成三省制
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其目的是 A.确立“天下一家”的格局 B.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B C.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 D.效法西周,广建诸侯
对下图所含历史信息的提取和阐释,正确的有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王国是影响当时中央集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推恩令”实施的结果削弱了王国势力 ④王国的设置有效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三省体制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相权不 断削弱;
设二府三司
设一省两院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皇权不 断加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时间 先秦时期 制度 世官制 方法 依据 汉朝
世袭 血缘
察举制 自下而 上推荐 品行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评定授官 门第
分科考试
才学
保证了贵族 孝廉成为士 高官由世家 把读书、考试 与做官紧密地 特点 在政治上的 大夫做官的 大族把持 联系起来。 垄断和特权。 主要途径。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陈 桥 驿
宋太祖黄 袍加身处, 及系马的 老槐树。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 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960年—1127—1279年)
(1)背景: 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第 3 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目标: 1、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诗歌中的历史 安 得 猛 士 兮 守 四 方 ! 威 加 海 内 兮 归 故 乡 , 大 风 起 大 兮 风 云 歌 飞 扬 ,
汉高祖刘邦
刘邦建汉(前202年—8—220年)后,为巩固皇权, 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贾 谊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景帝平叛
汉景帝刘启
景帝决心平叛,命太尉周亚夫 和大将军窦婴率军,以轻兵断绝 叛军粮道,三个月后平定叛乱。
太尉 周亚夫
汉 武 帝 刘 彻
主 父 偃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 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 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②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③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影响: 元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 大,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 这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 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小结:君主专制的演进
阶段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调整、演变情况
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 尚书令、侍从参与军国大事
演变特点 (趋势)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 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 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 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 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