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载波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电力线载波技术在配用电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

电力线载波技术在配用电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

把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一般扩频码序列采用伪随机 ( ) P 序列。 N 由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较简单, 容易实 现,国内自 行开发的 应用于低压抄表系统的 扩频载波通 信芯片, 主要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L11 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如晓程的P20。 如P20, L11 它采用 伪码长 1 位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度 5 信号中心载频为 l kz 带宽 1 H , 2 H, 0 5 z 并采用了三相相移键控 k 调制,数据传输速率50p,发射功率05, 0bs . W () 跳频扩频 F S Feuny pn ped crm ( S, qec Hpi Sra Setu) 2 H r o g p 跳频扩频是通过一定的伪码序列进行有选择的 多频率频移键控, 使载波工 作的中 心频率不断跳 跃改变,只要发、收端载波频率同步跳变, 信号就能被正确接收。由 于噪音和干扰信号的 频谱是固 定的,合理选择跳频频率,可以 排除噪音和干扰信号。跳频信号具有时变、 伪随机的载频,所有可
24 4
f f , } 和 频率点的信号传输质量互相独立,即 这两个频率点的窄带干扰强 度和信号衰减都 互相独立。 扩频型 FK的 S 解调原理是两个载频的传输是彼此独立的, 在接收端输入信号分别在两个 通道上进行 解调, 产生两个解调信号 d和 d 码元判决单元对 d d , 2 。 和 : 进行比 较判决,当d与 d 质量有明 } } 的 显 差别时, 判决单元将质量较好的解调信号与门限 信号比 较, 判决数据。 1 而忽略质量差的 或 , 通道; 当两个解调信号平均接收 质量相近时, d 2 较, 与d 比 判决出 解调信号 ( d d 则判为。 反之判 若 iz >, ,
感藕合方式和电容祸合方式两种。
26 4
电 感祸合方式适用于电缆线路,电 感祸合器是一种变压器式祸合设备,它安装于无电 位的电 力 电 缆的屏蔽层或接地母线的接地回路中。 它的优点是安 装方便、价格低廉、信号衰减小、 干扰小, 但它要求电缆的屏蔽层良 好。 电容 祸合方式适用于中 压架空线。 安装方式与高压电力网 相同, 有相 一相祸合方式、相 一地祸 合方式。 相一相祸合方式的优点是线路对信号的衰耗较小, 在单相接地故障时信号不 会中断,因而 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高, 缺点是成本高,多用一个高压电 容器。相一地祸合较简单, 只用一个高压 电容器,但该相接地故障时信号会被中断。 3 .配电 线载波信号传输的要求 为了限制信号传输设各之间的千扰、 信号传输设备和其它设备之间的干扰以 及信号传输设备对 灵敏的电子设备的干扰,国际电工委员会 I 制定出相应标准规定了中 E C 压、低压电网载波设备的要 求,包括频带、 输出电平、乱真输出 等.我国制订的电 力行业标准 D/ 7 .1 01等同 LZ 3- 0 9 2 0 采用该 标准,以 指导我国配电线载波通信的 工作。由于我国中、 低压配电网 络的分支多,线路负载重, 载 波信号的衰减严重,同时中、低压配电网 络上的干扰和噪音电 平高, 所以为了 保证通信质量,目 前 载波设备的 载波信号输出电平和带外干扰电 平都比 上述标准规定的值高。 随着扩频及OD 调制技术 F M 的发展, 配电 线载波通信抗干扰水平的提高,配电 线载波信号 传输的要求将会满足标准要求。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1. 引言配电自动化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传输距离远、信号传输可靠、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概述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通过将信息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

它利用现有的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作为传输介质,不需要额外的通信线路,极大地节约了通信系统的建设成本。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信号发射与接收、调制解调、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它可以实现对配电网各个节点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3.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时,首先需要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特点。

然后,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模块划分。

常见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远程监测、故障检测和诊断、设备状态监控等功能模块。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设计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并进行系统的集成与测试。

4. 硬件设计与实现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硬件设备是实现各种功能的关键。

主要包括传感器、终端设备、中央控制器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电网各个节点的数据,例如电流、电压、功率等。

终端设备负责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以及与电网的连接。

中央控制器则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决策,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5. 软件设计与实现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软件程序负责控制和管理硬件设备,以及实现各种功能。

一般来说,软件设计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和后端算法设计。

前端界面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监测,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界面的友好性。

后端算法设计则包括数据处理、故障检测和网络通信等方面。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以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

载波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

载波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

载波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发布时间:2023-02-15T08:26:34.315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19期作者:董惠娟[导读] 本文主要对电力行业中的载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董惠娟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516003摘要:本文主要对电力行业中的载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在国内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对载波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可以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载波技术;窄带调制;数据遥测1载波技术在国内的应用1.1ST7536的应用ST7536和ST7537是FSK的一种半双工FSK调制解调器。

本系统针对低压输电线路的特性,实现了低压线路载波传输的技术难点。

ST7536是一种单片28针组件;半双工,有收、发两种工作模式;本系统采用了与时钟信号相关联的同步方式。

ST7536产生一个内部的时钟信号.(1)发送模式:TxD在时钟的上升边被采样,然后再输入到FSK调制器。

调制电路的工作频率通过时间基准和控制逻辑来设置。

通常,多路开关向信号的滤波电容器提供FSK调制信息。

该技术是一个可转换的电容型带滤波器。

同时基的控制逻辑通过AFC来把这个滤波器设置在同样涉及选择信道的传送率上。

经滤波后,待传输的信号被送入自动分级控制,该方案能有效地解决传输线的阻抗改变。

因为线路自身的特点,它的阻抗变化很难预知。

这种自动等阶控制系统利用由供电线路接口提供的反馈信息调节上一个发送/输出信号。

(2)一种接收方法:一种将信号输入到一个接受一模一针(RAL)的晶圆中。

在一个接收频段滤波器中,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过滤。

接收滤波器是一个可调整的电容,就像发送滤波器。

FM通常是用来设定合适的频率。

信号经过放大,变换,然后用带滤波器过滤。

这样处理后的信息被传送至FSK解调仪。

FSK解调输入与FSK滤波输出使用一个外部电容相连,该外部电容能够去除最后的偏压。

时钟恢复电路在FSK解调器RxDEM(RxDEM)中提取一个接收时钟。

浅谈宽带载波技术在供电所采集及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宽带载波技术在供电所采集及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宽带载波技术在供电所采集及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3-23T08:36:17.43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23期作者:张华羽[导读] 为了更好地提升营销计量、抄表及收费规范化建设张华羽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营销计量、抄表及收费规范化建设,将需要切实树立系统范围内电力用户“全覆盖、全采集及全费控”的系统建设目标,而后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其充分应用到供电所采集及线损管理工作中,以此更好地确保数据采集流程的专业性。

本文提出了基于宽带载波的无损台区识别方案,以此提升供电所采集及线损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智能性。

关键词:宽带载波技术;供电所采集;线损管理1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实时、全面地管理和应用,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具体的工作中,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供电所采集系统,以此全面掌握用户用电情况,更好地确保电费核算、抄表计费等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还需要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功能,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电企业对用电信息采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本文提出了基于宽带载波技术的无损台区识别方案,可在提高供电企业对用电信息采集数据质量及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宽带载波技术在供电所采集及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2.1 宽带载波技术覆盖面积广且适用性宽带载波技术可应用于所有需要采集、传输数据的场合,其覆盖范围广且适用性强,能够满足多种业务和工作要求。

与传统有线载波技术相比,宽带载波具有明显优势。

一方面,在传统有线载波网中,数据传输需要使用有线电缆作为连接媒介,而在使用传统电力线载波时无需使用电缆或其他的传输媒介,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线路损耗。

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领域,宽带载波具有一定优势特征。

宽带载波信号不需要接收方与发送方的高频线连接或通过大功率设备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配电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配电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配电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微电网是一种包含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负荷的接入配网,在现代城市供电当中十分常见。

在微电网的应用之下,可以使原有配网变成有源网络,同时介于其所使用的新能源,可以体现环保、节能。

将主要分析微电网接入配网之后所产生的变化,同时提出配网自动化方案。

关键词:配电载波技术;配网自动化;应用引言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工程与系统建设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构建,从而保障了配电网供电运行效率及可靠性。

配网运行故障情况下,可利用配网自动化系统第一时间实现故障定位、故障报警及故障隔离等,从而有效控制事故,为配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1、电力载波技术其中电力载波技术在居民集抄中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这种技术还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决。

主要有:(1)信道不稳定,这造成抄收的准确度不高,不能在根源上提升工作人员在抄表工作中的效率和准确率。

(2)低压的节能变频装置因为工作产生很多的谐波,这对电网危害很大,同时想要对数量很多的变频设备进行波段控制是很难的,而且也会耗费很多的投入,既不经济也不容易实现。

所以基于这个问题的考虑可见,其在未来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不客观,同时也存在风险。

(3)通讯效率不高,不能对用电现场做到实时的监控,无法使控制室掌握日常的损耗。

(4)信道带宽不足,对于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有限的带宽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5)在进行通讯时,载波信号常常会出现违背规律的现象,例如不可掌控地越过变压器设备,导致相邻之间的变压器相互影响、干扰。

所以同一区域的变压器一定要进行分时段工作,避免同时工作从而造成对线损的估计失误。

(6)低高压之间的转变和耦合在电力载波通讯时非常常见,这会对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安全造成威胁。

(7)具体的安装和调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现场的调试、试运行。

电力载波通信在10kv智能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载波通信在10kv智能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载波通信在10kv智能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摘要: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对数字配电进行管理,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

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电力终端用户的监测数据,自动优化和调整配电参数。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改善配电网供电系统的运行效果,有效控制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终端用户的用电体验满意度。

配电网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合理地建设和规划配电自动化系统。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发展;应用;研究1电力线载波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近年来,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

然而,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时变性和定频传输特性给具体配电网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所谓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就是利用专业的调制解调器对信号进行调制,然后,再将信号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的通信技术。

20世纪20年代,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已应用于10kV配电网线路的信息传输,在中高压配电网中实现了语音传输和控制命令传输,并制定了相应的国际运行标准。

适用于低压配电网。

目前,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多种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低压配电网中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促进了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常见的问题2.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问题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规划对配电网自动化功能的整体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工作之一。

目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在它的转换,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各方面的功能,这也使得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应用价值可以体现。

2.2开关设备的选型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开关设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特别是开关设备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远程控制、数据信息传输、运行控制、还起到了故障维修和维修快速检测的作用。

载波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载波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载波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摘要:载波通信具有无需布线,覆盖范围广泛,链接方便等显著的特点,在目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简述低压载波通信技术,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最后笔者将浅谈低压载波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方向。

关键词:载波通信;电力系统;应用;前景Abstract: The carrier communication without wiring covers a wide range of links and convenient features,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curren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uthor will be brief introduct the low-voltage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o further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in social life, at the last the author will be talking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the low-voltage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carrier communication; power system; application; prospects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通过低压配电线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对数据或者语音等进行传输的一种特殊的通信方式。

由于这种低压载波通信方式能够沿着电力线将数据和信息传输给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但又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线路,因而目前已经被有效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

1、低压载波通信的优缺点低压载波通信具有线路覆盖范围广泛,便捷经济,利用电力载波就能够实现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换,在目前得到广泛的青睐。

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姜㊀涛摘㊀要:电力载波通信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以载波的形式ꎬ通过电力线路这一传输通道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ꎮ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广泛的运用于10kV配电网的自动化中ꎬ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ꎬ使得现代通信技术迈上新的台阶ꎮ因此ꎬ文章对其进行了探讨ꎬ以供参考ꎮ关键词:10kV配电网自动化ꎻ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ꎻ应用一㊁10kV电力线总体信道特点(一)信道上两地之间的负荷特性和负荷大小的不同将直接导致信道上相同的两点之间的双线频率特性产生差异ꎮ(二)在40~500kHz范围内ꎬ频率特性会出现局部带通特性ꎬ带宽从几千赫兹至几十千赫兹不等ꎬ这种频率特性的局部带通特性会随着信号接收点选择的关系而出现随机分布的情况ꎮ(三)中压线路中输入阻抗㊁多径效应㊁噪声和信道衰落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ꎬ例如时间㊁频率㊁位置㊁分支等ꎮ因此ꎬ在设计中压PLC系统时ꎬ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克服噪声和衰减的影响ꎬ结合具体的电路类型和特性ꎬ并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以确保可靠性和有效性ꎬ如采用先进的信号传输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的循环前缀的优点是减弱多径效应对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影响ꎻ采用先进的纠错编码技术和映射调制技术ꎬ进一步改进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设备ꎬ抵御背景噪声ꎬ突发噪声等ꎮ二㊁10kV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一)耦合技术对于载波信号在中压电网线路中的正常传输来说ꎬ耦合技术是非常重要的ꎮ10kV的电网线路结构极为复杂ꎬT接点分支也相对较多ꎬ如果也像输电线路那样配上阻波器ꎬ需要极大的项目投资ꎮ要想在不使用阻波器的情况下实现电力线上的阻抗匹配ꎬ其难度较大ꎬ且可能会对电力线载波通信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ꎬ影响载波信号传输的稳定性ꎮ文章选择以一个架空线路作为例ꎬ说明耦合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ꎮ由于电网中存在变电站㊁变压器和无阻波器的影响ꎬ选择利用电脑仿真软件来搭建模拟耦合模型ꎬ利用模型来进行仿真试验ꎮ实测信号源的内阻值Ri设定为10Ωꎬ架空线路的阻抗值Z1设定为310Ωꎬ耦合电容值CC设定为3000pFꎬ信号频段设定为180~400kHzꎬ电感值设定为390μHꎬ高频变压器的变压比设定为0.155ꎮ具体的耦合元件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ꎮ图1㊀耦合元件电路结构图参照图A电路进行耦合电路的电脑模拟仿真试验ꎮ信号在频段内的具体的功率损失情况如图2ꎬ频段范围为180~400kHzꎮ具体由图B可知ꎬ在180~400kHz频段范围之内ꎬ经过耦合装置之后ꎬ信号的功率损失数值都在1dB以内ꎮ从这一结果来看ꎬ这一耦合装置基本上能够满足对于工频为50Hz的信号的拦截和隔离作用ꎻ此外ꎬ在10~490kHz的频段范围内ꎬ可以满足高频的载波信号在传输频带上的工作衰减不会超过10dBꎬ同时ꎬ也很好地满足了中压电力线的测阻抗和信号源内阻的匹配等方面的传输需求ꎮ图2㊀信号在频段内的功率损失情况曲线(二)通信技术算法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信道特性ꎬ针对此种信道的调制技术必须具备有能够对抗比较严重的信道频率衰落的功能特性ꎮ而通常使用的固定的载波频率调制技术是不能够很好的起到对抗信道频率衰落的功能的ꎮ而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调制技术ꎬ就必须要能够具备多个载波频率ꎬ且能够实现数据传输速率的自适应调整以及在多个载波频率上的自适应动态分配ꎮ跳频技术虽然可以实现载波频率的自适应切换ꎬ但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相对比较低ꎬ根本无法适应较高水平的电力载波通信的系统要求ꎮ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多载波调制技术ꎬ在实际的应用中ꎬ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ꎬ该技术手段能够非常有效的对抗来自多径效应等原因所引发的窄带干扰或频率选择性衰落等现象ꎮ与传统的常规的调制手段相比ꎬ其还具有频谱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的优势ꎮ在10kV的配电网的电力载波通信中ꎬ若是选择使用OFDM技术ꎬ就有希望能够很好地克服掉在电力线路上出现的频率衰落的现象ꎬ进而获得较好的电力通信质量ꎮ三㊁结语由于10kV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ꎬ从而使得电力线载波信号不能在输电线中正常的传输ꎮ10kV电力线具有投资成本低㊁见效快且可靠性较高的特性ꎬ所以实现电力线载波信号在10kV配电网上的正常传输ꎬ意义重大ꎮ参考文献:[1]张婧.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J].科技传播ꎬ2018ꎬ10(16):144-145.[2]王林信ꎬ罗世刚ꎬ杨鹏ꎬ余向前ꎬ张勇红.基于双向工频载波通信技术的分散小批量远程抄表系统[J].农村电气化ꎬ2018(8):49-52.作者简介:姜涛ꎬ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兴化市供电分公司ꎮ20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引言: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力线路的通信方式,通过利用电力线路传输数据和信息,为电力系统的监控、控制、通信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不仅可以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效率,还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

本文将探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一、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原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利用电力线路作为传输介质,通过在电力线上叠加或注入高频(20kHz-500kHz)的载波信号来实现通信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是将数据和信息转换为模拟载波信号,通过电力线路传输到目标位置,再解调得到原始数据和信息。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在不干扰电力供电的同时,实现电力系统内部各个终端之间的通信。

二、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监控中的应用1. 数据采集与监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电力系统中各种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为电力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电能表等设备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故障检测与定位: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如短路、过载等,并通过传输的载波信号进行定位。

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快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负荷控制与管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负荷进行控制和管理。

通过传输载波信号,可以实现分布式电力控制,对负荷进行精确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

此外,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进行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三、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1. 电力系统间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电力系统之间的通信。

例如,通过在输电线路上注入载波信号,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之间的远程通信。

浅谈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山西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山西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山西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摘要:阐述了智能配电网在电力系统发展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对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山西省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结构(主站层、采集设备层),对系统的功能组成进行了划分,最后总结了目前该技术在山西省的应用运行情况。

关键词:智能电网载波通信信息采集智能配电网(SDG,Smart Distributing Grid)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传统配电网发展而来,智能配电网通过潮流优化、电压控制和增加传感器节点与自动化装置来实现能源与用户的有效连接,通过高效的智能输电网络完成信息交换。

因此,在广义上将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统称为智能电网[1],智能配电网能够与用户实现良好的互动,并通过其分布式储能装置与分布式电源,增强配电网的大容量供蓄能力,为国家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技术上保证。

早在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对此,山西省从最初在侯马市成功运行的全国首个“准智能”配电网开始,加强探索与实践,利用电力线载波技术,不断深化山西配电网的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逐步完成了在山西省全境的智能配电网改造工程。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高效地利用绿色能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配电网络面前必须克服的难题。

目前,我国全国平均线损率8.48%,线损电能高达367.75亿kw·h[2]。

在能源利用率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的平台;在电力能源分配方面,也急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力能源进行合理的支配和管理,智能配电网工程能够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

1 电力线载波模块智能配电网中涉及的计量设施、停电检测、电容控制、电压控制、配电站SCADA、停电管理系统等技术[3],要求一个高速、稳定、实时的通信手段,因此,使用的通讯技术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关键环节。

电力线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106

电力线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106

电力线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摘要:建立配网自动化数字通信网络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前提。

采用光纤通信与载波通信相结合的方式,在主干网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在分支处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既满足配网自动化系统对通信性能的要求,又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成本。

给出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案,并针对中压载波技术速率低、频带受限等问题提出了两级载波结构与增加规约转换板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线载波;配电网;自动化引言电力线载波(PLC)是电力系统特有的、基本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

电力线载波可用来传输电话、电报、远动的数据和保护信号,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时复用远动信号等特点,是唯一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

所以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在电网的扩大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电力线载波的几项新技术通信系统的建设是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关键,配网自动化系统要借助可靠的通信手段,将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下发到各执行机构或远方终端,同时将各远方监控单元(RTU)所采集的各种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因此,通信系统的好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动化系统的优劣。

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取决于配电网的规模和希望实现的通信水平,总体上应综合考虑如下几点:①通信的可靠性;②通信技术的先进性;③可行性和使用维护的方便性;④配电通信的实时性;⑤通信系统的可扩充性。

1.1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可以在同一电力线不同带宽的信道上传输数据。

其原理是把有效的频谱分成许多小的信道,它们相互重叠,并且在空间上彼此正交。

重叠越大,分成的信道数也就越多,每个信道提供一个低的数据速率,所有信道加在一起就可获得较高的数据速率和更有效的频谱利用率。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力的传输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配电网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息传输不畅、数据采集困难等。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在电力系统中进行通信的一种技术。

它是通过在配电线路上嵌入载波通信模块,将信息通过电力线传输,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控制。

相比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廉、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中。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配电自动化。

首先,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通过在电力线路上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电流、电压等数据,将这些数据通过电力线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这对于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故障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监控。

通过在配电线路中安装载波终端设备,可以将配电线路的实时状态传输到远程监控终端,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样,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配电自动化。

通过在配电线路中设置控制器,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调节。

例如,在配电线路中设置智能断路器,可以根据电网负载情况自动调节断路器的状态,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对于灵活调节电力供应、提高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提高供电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其次,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配线费用和运维成本,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0kV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10kV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通信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19【关键词】电力线载波通信 10kV 配电网 正交频分复用1 引言电力线载波通信是一种传播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通信方法。

信号传输方法是载波方法,传输路径是电力线。

本文选用10kV 电力线作为电力线通信通信线路,因为它具有线路资源丰富,成本节约,可靠性高的优点。

如果能够实现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10kV 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则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是通信领域的一次飞跃。

对于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在10kV 配电网中应用,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提高电力线的通信速率:另一方面是频带1MHz 以上的高速PLC 如何普及应用到家庭宽带中。

当然,除此之外电力载波技术在10kV 电力线的应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由于配电线路模型不统一,电力线噪声特性、频率特性以及线路阻抗变化无规律种种原因都会导致信号减弱甚至是耦合失败的情况;另外调制解调技术的不完善,也严重限制了电力载波技术在10kV 电力线的大范围普及应用。

就上述问题,本文就10kV 输电线路特点、耦合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进行讨论。

2 10kV电力线总体信道特点10kV 电力线属于中压线路,中压线路作为电力载波通信的传输线路时由于其信道距离长、结构复杂、衰减大,会出现很大的多径效应和噪声的影响。

中压电力线上的噪声和衰减特性随着传输距离、不同分支、不同类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因此,将电力载波通信应用到10kV 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文/刘晓璇10kV 电力线上必须克服上述不利因素。

对此,将10kV 电力线传输的特点进行总结如下:(1)信道上两地之间的负荷特性和负荷大小的不同将直接导致信道上相同的两点之间的双线频率特性产生差异;(2)在40-500KHz 范围内,频率特性会出现局部带通特性,带宽从几千赫兹至几十千赫兹不等,这种频率特性的局部带通特性会随着信号接收点选择的关系而出现随机分布的情况;(3)中压线路中输入阻抗、多径效应、噪声和信道衰落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例如时间、频率、位置、分支等等。

浅谈电力系统中载波通信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电力系统中载波通信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电力系统中载波通信的作用和意义干燥剂/【摘要】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是电力系统特有的、基本的通信方式。

对于低压配电网来说,许多新兴的数字技术,大大提高和改善了低压配电网电力载波通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使得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具有更加诱人的应用前景。

利用低压电力线来传输用户用电数据,实现及时有效收集和统计,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一个最佳方案。

【关键词】电力系统;载波通信一、载波技术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

在此阶段,电能表以机械电能表为主,采样方式主要采用脉冲采样和机械采样,存在一定误差,系统所采集的电能数据准确度较低,系统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到2001年,此阶段采集器向上传送的信道以电力线载波和无线微功率方式为主,电力线载波传输抗干扰问题仍是本阶段的技术难点,无线微功率受传输距离、建筑物阻挡、无线干扰等原因影响,抄表成功率也较低。

白2003年开始,随着电力线载波通信物理层调制/解调与纠错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半导体集成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用复杂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超大规模电力线载波通信集成电路所能达到的抗干扰能力与其前几代产品相比,有了极大提高。

从2005年开始,国内几家大的电表供应商开始了以网络神经元芯片为核心技术的第二代载波通信产品的研发。

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与信道编码技术,对通信频带做白适应选择的窄带调制/解调方式,芯片内部嵌入式微处理器来进行网络传输与信息安全控制等方式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的质量,应用效果有待现场的考验。

二、电网环境对电力线通信的影响根据国内将近二十年的现场探索与信道研究,制约低压载波通信覆盖率的主要原因是低压载波信道的信道衰减与干扰。

据国内学者现场的不完全测试,从配电变压器到电网末端,在500khz窄带载波范围内,最大信道衰减可以高达130db;最大干扰源的幅度也能够达到90db,甚至更高。

尤其严重的是信道的衰减与干扰是随机变化的,而且动态变化范围极大。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指在电力线路上通过载波信号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建设方便、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等优点,在现代化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电力线路上通过载波信号传输数据。

电力线路本身就是一根导线,其所搭载的电能具有高能量、低频率、低速度等特点,因此可以通过将调制后的高频载波信号“嫁接”到电力线路上,利用电力线路本身的传输特性实现数据的传输。

载波信号通常是在电网某个区域内发射,通过电缆线路、变电所、配电网等设备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地。

电力线路上的载波信号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频率分割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前者是将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分割,分别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实现数据的同时传输;后者是将不同信号在时间上进行分时,也能较好地实现数据的传输。

不同的传输方式选择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常用的方式是时分多路复用。

二、应用现状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自动化、智能电网、远程监测等领域。

其应用成本低廉、覆盖面广泛、传输速度较快,且适应于各种复杂环境的需要,因此在现代化电网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远程监测系统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包括对输配电设备的监控、远程抄表等。

通过远程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为电力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也为能源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智能电网系统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用电、分布式发电等诸多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

(三)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自动化系统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调控、设备控制、保护等各种功能。

通过传输控制信号,可以实现对电网设备的远程控制,提高电力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的稳定性。

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通信网络技术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分析杨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安供电公司,四川为全面优化配电网自动化运行体系的质量水平,要结合运行需求,建构完整的技术模型,发挥关键技术的优势作用,整合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要点,更好地维系配电自动化系统统一运行效率。

简要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概述了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要点,并讨论了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内容。

配电网自动化;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算法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DistributionNetwork AutomationYANG Lei(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 Guang’an Power Supply Company, Guang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optimize the quality level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operation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construct a complete technical model,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ous rol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tegrate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Telecom Power Technology术内容匹配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同时,发挥耦合技术优势和通信技术算法的处理作用,维持传输过程的实时性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平稳对于电网线路而言,为实现载波信号的合理性传递,需要结合技术要求建立完整的控制模式,而耦合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手段。

浅谈低压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运行及功能应用

浅谈低压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运行及功能应用

浅谈低压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运行及功能应用摘要: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通过采集终端信息、数据对小区用户电表进行集中抄表,远程控制用户电表的通断,实时监测、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实现小区用电的智能化管理。

集抄自动化系统最显著的效益体现在降损,该系统提供的表计异常报警、防窃电等功能,杜绝了技术方面的管理漏洞。

给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技术变革。

关健词: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多功能载波表功能应用低压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通过采集终端信息、数据对小区用户电表实行集中抄表,远程控制电能表的通断,实时监测、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实现小区用电的智能化管理。

利用载波表和RS485集抄表具有相互自动中继功能,集中抄表系统采用扩频方式进行电力线载波通迅,准确、可靠、抄读能力强、载波电能计量精确,误差稳定,线性好。

集抄自动化系统最显著的效益体现在降损,该系统提供的表计异常报警、防窃电,防止人为抄表错、估、代、漏等现象,杜绝了技术方面的管理漏洞。

实施载波集中抄表自动化系统综合线损降低3%左右。

给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技术变革。

初期,依靠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研发的集中抄表应用系统,实现台区电费的远距离集中抄录,监控对台区总电量、线损的统计、计算,有效缓解了抄收电费工作量大的问题。

但远程抄表的台区仍然需要人工送电费单、催费。

随后,依靠智能IC卡技术,研发的预付费管理系统,实现持卡充值后用电的管理模式。

解决电费收缴难问题,但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如电费核算周期内的线损计算、电量汇总等功能,不能实现“抄”、“核”环节的自动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有机的将上述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发出预付费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

运用低压载波通信技术、智能(CPU)IC卡技术、国际通行的3DES加密及密码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有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实现预付费电力管理的远距集中抄表、监控的功能。

为供电管理企业全面实现“抄”、“核”、“收”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载波通信在配网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

载波通信在配网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58
浙 江 电 力
z EIN L C RC P WE H J G E E T I O R A
20 年第 6 07 期
载波通信在 配网 自动化 工程 中的应 用
Ap l a i n o r i r Co m u i a i n i s r b to t m a i n p i to f Ca re m c n c to n Dit i u i n Au o to
用 电和配 电管 理 的现代 化 ,最终 实 现 以大幅度 提 高供 电可靠性 、改善 电 能质量 为 目标 的对 配 电系统在线 的、准实 时 的闭环控 制 。
配 电 自动 化 一 般 由 三 层 组 成 :主 站 、子 站
和终 端 。主 站是 配 网的监 控 和管理 中心 层 ,子 站是 配 网监 控 的 中间 层 ,终端 是配 网监 控 的终
1 配 电 自动 化
配 电系统 自动化 建立 在信 息化 基础 上 ,利 用 现代 电子技术 、通信 技 术 、计算 机及 网络技 术 ,将配 电 网在线 数 据和 离线 数据 、配 电网数 据 和用户数 据 、电 网结 构 和地 理 图形进行 信息
集 成 ,构 成 完 整 的 自动 化 系 统 ,实 现 配 电 系 统 正 常 运 行 及 事 故 情 况 下 的监 测 、保 护 、控 制 、
杭 州 配 电 网 的 这 一 试 点 工 程 包 括 主站 、
端 层 。 主站完 成全 局性 的功能 ,子站完 成 局部 性 的 自动化 功 能 ,终 端 的功 能 主要 是数 据 采集 和 执行操 作命 令 ,主要 为馈 线 自动化 。 馈线 自动化 是配 电 自动 化 中最 重要 和 最基 本 的 功 能 ,一 般 来 说 馈 线 故 障 隔 离 有 两 种 方 式 :一 种是 利用馈 线 上 安装 的分 段 器 多次重 合 实 现 故 障 隔 离 ;另 一 种 是 线 路 保 护 动 作 后 用 通 信 方 式故 障 隔离 。通 过通 信方 式 故 障隔 离可 以 发 挥 配 电 自动 化整 体优 势 ,从 全 局实 现故 障的 判断 、隔离 和恢复供 电 ,以减 少 故 障引起 的损 失 ,减 少停 电 时 间 。例 如 :F A一10 0 0馈 线 自 动 化 系 统 设 备 由 真 空 负 荷 开 关 (V ) 故 障 搜 PS、 查 控 制 器 ( D ) 一 体 化 远 方 终 端 ( T ) 电 F R或 RU及 源 变 压 器 (P ) 成 。其 中 P S在 不 安装 通 信 SS 组 V 设 备 时候就 具有 利 用断 路 冲击 电流按 照整 定延 时分 段 多次 重合 隔离 故 障 的功 能 。加装 通信 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载波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展开和深入,用户供电可靠性和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日益重要,需要对各类配电一次设备,包括馈线、开关、用户变等实施有效监控;对各种电量电费进行及时(分段)统计;对设备、人员实现动态管理,并对整个配电网络拓扑优化和重构,这些均涉及单元间(单元监控节点间、节点和控制中心间)数据通信。

从国外成功的应用实例来看,利用配电线实现载波通信具有实用性,是一种很有竞争力和推广潜力的配电网通信方式。

配电线载波虽然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具有很好的竞争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配电线载波;配电网自动化;通信
1.配电线载波通信
电力线载波通信在电力系统中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和成熟的技术措施,但配电线载波通信(dlc)和电力系统原有的高压系统输电线载波通信(plc)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plc一般是两点之间通过阻波器和结合滤波器上送和下载高频信号,传输目标明确、结构简单,而dlc则是一对多的通信方式,不设阻波器,通信信号在10kv及380v配电网络中传输,其上装设的任何一个通信节点都可以作为信号源和接收器,而变压器(配变和变电站变压器)则是信号的天然壁垒。

在实际系统中,由于配电中压系统常采用环网供电,开环运行方式,存在通信通道的开断点(常开开关处),这时,可采用跨接
耦合设备的方式使通道对高频信号闭合。

利用同样的方法,中压配电网络的载波通信模式就相当于一个局域网。

在配变处加装信号集中器,汇总某一380v子系统的信息后,利用耦合设备跨接配变,可以和10kv系统构成通道,实现低压和中压系统的数据交换,这样,就可以形成完整的配电网通信网络。

2.dms/da采用dlc的技术难点讨论
2.1影响dlc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
2.1.1传输衰耗
类似于传统的载波通信,dlc传输衰耗和线路阻抗有关,尤其在一些支接较多的线路,阻抗较大,信号能量衰减较多。

dlc方式下,传输衰耗还表现为另一种形式,如在电缆线路上,信号有时加载在电缆屏蔽层上,而信号接受点接于某一相上,通过屏蔽层和电缆各相间的耦合关系,信号负载于该相上,但很大部分信号能量分散于其他各相,有些已通过接点注入大地。

这样,接收点的信号能量相对较弱。

另外,dlc通信方式是一对多通信,接收点接收到的能量只是信号输入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能量分散到整个通信网中,对信号接收方而言,这也是一类衰耗,给通信带来不利影响。

2.1.2干扰
dlc通信的干扰源主要有三类:空间噪声,包括各类空间游移电磁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穿越不同介质或支接点所发生的回波干扰(信号反射和折射);配电网所接各类设备及用户电器操作或运用时产生的大量脉冲杂音干扰。

通道传输速率和误码率是衡量通信质量的两个主要参数。

对通信系统而言,传输速率和误码率与干扰、传输衰耗有密切的关系。

在通道质量较好、符合误码率要求的前提下,通信速率可以适当提高。

反之,只能以降低传输速率来保证传输的质量(降低误码率)。

在早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传送的主要是开关变位及开关控制信号,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误码率<10-5),对实时性要求不高,一般可选取较低的传输速率(5~10bit/s)。

现在要求对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电费量等用户信息的汇总上送,通信速率要求较高,一般要达到kbit/s数量级,加之各节点的信息并行传输,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能力要求更高,而电力线本身传输衰耗大、干扰多,采用dlc通信方式,制约了通信速率的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系统中,传输衰耗和干扰对dlc通信产生的影响不是一个恒定值,随着系统结线、运行方式和气候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国内很多配电网接线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三相负荷不平衡,系统噪声的影响更为明显,这就要求通信设备对通道有较强的适应性。

2.1.3系统故障
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时,各局部信息量较平衡,一旦出现故障,系统在进行故障隔离和负荷转移时,局部数据量会瞬时加大,大量信息的上送会造成局部数据“滞胀”,通信不畅,从而造成系统运行的整体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配电网系统的控制功能,事故扩大,这就是传输的“瓶颈效应”,这一情况在dlc通信方式
中尤其棘手。

因为dlc的传输介质为电力线,当线路故障时,直接影响通信通道。

当线路断路时,通道的物理介质开断,信号只能从其他途径传输,造成局部信号的进一步“拥阻”,如果线路接地,则大量的信号能量将被大地吸收,某些局部和其他部分的通信可能无法继续。

只有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dlc的实用性才能提高。

2.2改善dlc通信质量的措施
2.2.1就地控制方式
由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通道损坏或种种原因造成的通信局部中断不可避免,在dlc方式中更为明显,为保证其可靠性,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一般采用离散控制模式,就地控制、远方遥控(中心)和人工辅助控制相结合,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和各种控制方式的优越性来选择哪种方式为主,哪种为辅。

这样既可保证故障处理的时效性,优化故障处理效果,又可以减轻通信中断的影响。

2.2.2数字信号传输
采用数字信号作为传输量和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方式相比有本质的区别,特别在dlc等传输衰耗较大的情况下。

用模拟信号传输信息,只能用于传输应答或握手信号的场合,如果用于传输具体的数值量,则由于传输衰耗,接收点和发信点的信号值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除光纤等传输衰耗非常低的传输方式外,在dms/da 系统中很少采用模拟方式。

目前,数字式电力线载波机(dplc)的开发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2.3传输频率的选择
从国内外应用实例来看,载波频率一般选择范围下限为3~5khz,上限为20~30khz。

dlc传输衰耗和噪声干扰等是变数,为提高通信系统的兼容性,通信频率的选择可以采用变频(扩频)模式,但这给耦合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加装阻波器,成本提高,维护工作也将加大,不利于dlc的推广。

有些公司的产品采取多路信号并传的方式,在一个相对集中的频带内以不同的频率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互为补充,这样其实是牺牲总体传输速率来降低干扰影响。

3.dlc和配电网其他通信系统的对接
在实际的dms/da系统中,10kv和380v系统情况千差万别,完全采用dlc方式既不现实又没有必要,因地制宜在各局部采用某种通信方式,然后再加以互连,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各种通信通道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对各收发信装置而言,是“透明”的。

这样,某一单元监控设备只要和本地通信网以某一确定接口(包括硬件和软件规约)成功连接,就可以和任一节点进行通信。

在dms/da系统中设置地区中心,该中心可以实现各通信模式的互连。

在实际系统中,利用变电站相当此角色有其便利性。

首先,变电站本身就是一个输配电网络的节点,其作为区域中心符合系统逻辑;其次,变电站一般都有和调度相连的光纤环网,其通道资源主要提供给变电站自动化等系统使用,一般都有很大部分通道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可提供给dms/da系统传输数据;第三,在变电站实现局部数据的汇总处理,可以方便地综合电源和负荷信息,实现
负荷平衡,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10kv系统中的dlc信号可以经耦合设备后,通过串行口接入调度通信系统,反之,光纤传递的光信号也可以通过耦合设备进入dlc网络。

[科] 【参考文献】
[1]潘莹玉,董翔,高泽民.我国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和现状[j].电力情报,2009,(4):1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