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第8章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精]
试析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
试析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摘要】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全面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本文首先从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入手,阐述其对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从实施路径、关键技术、推动因素和成果展示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结合当前环境和趋势,展望了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对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分析和论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该领域的理解,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概念、意义、实施路径、关键技术、推动因素、成果展示、发展趋势1. 引言1.1 试析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则是在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升。
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调动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试析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田、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同时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合理化,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化进程。
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意义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精准的监测、评估、规划和调控的过程。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1、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2、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4、耕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5、四荒6、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常见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7、国土资源部14个职能司(厅),6个负责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8、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
无偿取得:国家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给予土地使用者。
行政划拨。
依法承包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或个人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国有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9、土地价格的分类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0、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11、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12、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1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4、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全力推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
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工作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我省对落实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高度重视,工作之初厅党组就如何做好落实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以土地利用处为指导,以土地利用勘测中心为主体,各市(地)县土地利用科(股)为具体落实单位的省市县良性互动的组织模式;确定了试点先行、平行推进的工作模式;确定了健全制度、责任到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利用系统具体抓、相关业务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
基本做到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落实,有操作性的手段落实,有推进性的目标落实,确保了这项工作的确位、到位和升位。
截止2005年1月,我省各地累计上传土地出让计划、出让公告、出让结果公告、土地转让、土地租赁、土地抵押、土地储备等7项监测数据一万三千余条,占全国所有上传监测数据的四分之一,到2005年3月底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在各市县的覆盖面达到了100%,地价动态监测在已开展哈尔滨的基础上,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全省其他12个地(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现将我省的工作情况向大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省厅党组多次就如何落实这项工作专项研究,认为不能把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视为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来落实,而应以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全局高度来开展工作,经过认真研究,省厅提出了“七个结合”,即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与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把这项工作作为我省落实28号文件的十项重点工作(十项突破)之一;与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结合起来,作为一项治本之策来深入落实;与实现国土资源宏观调控职能到位结合起来,写入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目标考核体系;与公开操作源头防腐结合起来,写入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与协议出让土地最底价制度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监管手段;与土地收益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地价监测信息与拟供应土地信息考核土地收益是否合理;与建设用地管理结合起来,明确规定,这项工作不到位的市(县),将停止农用地转用审批;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结合起来,作为省人民政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土地资源管理学》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06中文名称:土地资源管理适用专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总学分:6一、课程简介:《土地资源管理学》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是研究和分析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科学,它既是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主要解决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矛盾。
二、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该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管理、用地管理、措施管理。
基础管理主要认识土地资源的属性,摸清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用地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控制和微观计划管理。
措施管理是管理实现的手段,包括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生态的手段和措施。
2、实验技能方面: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习、土地潜力分析实习、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实习、土地复垦实习及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实习,让学生增加动手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实践实验法等教学手段。
三、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地、土壤、土地资源、国土的概念甄别及其辨析;熟悉土地和土地资源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权籍属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土壤、土地资源、国土的概念甄别及其辨析;土地和土地资源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权籍属性。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作用
地面塌陷 崩塌
土地荒漠化
自然环境的演变: 如全 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植 被演替、自然灾害(地面 塌陷、荒漠化、崩塌、滑 坡、泥石流等)等造成土 地资源质量下降和数量减 少。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 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5. 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土地等级反映土地质量,土地 质量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也是价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监测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 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变更调 查及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变更调查是指对实地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加以调查、 记载和变更,更新、充实原有的相关资料,进而保持土 地资料的现势性。
变异融合影像
内业判读变化图
动态遥感监测图
土地整理 土地开发
违法占用耕地
人类的经济活动:如农 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 与复垦、土地交易、违法用 地等使土地利用的类型、权 属、利用结构等发生了变化 。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作用:
1. 保持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为社会提 供更新的使用的信息;
2. 形成系统的动态的信息,利于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历 史分析和趋势分析,不断改进土地利用;
变更地籍调查
更改界址的
变更地籍调查
变 更
地籍调 查种类不更改界址的
变更地籍调查
宗地合并 宗地分割 边界调整
恢复界址点 精确测量界址点坐标
精确量算总地面积 宗地出让、转让、抵押、
出租时的复核性调查
第二节 准备阶段
98年TM原始影像
98年TM纠正影像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要点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要点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中,城市地价的动态监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城市地价的变化对于政府决策、房地产市场稳定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土地市场的各种数据,来获取和掌握城市土地价值的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成交价格、拍卖结果、出租价格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不断收集和整理,可以实时追踪和监测城市地价的变动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评估。
数据采集是指对土地市场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公开数据、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土地拍卖数据等方式获取。
数据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评估是指对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判断,确定土地的实际价值和变动趋势。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部门、房地产企业、投资者等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及时了解土地市场供需状况,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稳定发展。
房地产企业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土地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做出科学决策,优化资金配置。
综上所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评估,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城市地价的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市场参与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组织方式进行布局和组织。
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并能够帮助作者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本篇长文的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 14 牧草地
42 改良草地 43 人工草地
——
——
63 农村道路
其它 15 农用地
74 坑塘水面 ——
77 沟渠
87 田坎
——
50A 城市
51B 建制镇
20 城镇用地 52 农村居民点 53 独立工矿用地
54 盐田
55 特殊用地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新旧地类编码对照表
2001 过渡地类 编码 过渡地类名称 111 灌溉水田 112 望天田 113 水浇地 114 旱地 115 菜地 121 果园 122 桑园 123 茶园 124 橡胶园 125 其它园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133 疏林地 134 未成林造林地 135 迹地 136 苗圃 141 天然草地 142 改良草地 143 人工草地 151 畜禽饲养 152 农业设施 153 农村道路 154 坑塘水面 155 养殖水面 156 农田水利 157 田坎 158 晒谷场等 201 城市 202 建制镇 203 农村居民点 204 独立工矿 205 盐田 206 特殊用地 ——
园地
全国土地分类(2002):过渡期间使用
林地
林地
全国土地分类(2007):全国标准化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GB/T21010-2007)。为两级分类体系。其中 一级为12类,二级为56类。
类别 类别 类别
类别
含
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
04 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牧草的草地
043 其他草地 指树林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5
五、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实施技术流程
1、遥感数据获取 2、数据预处理 3、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 4、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5、外业调查与复核 6、变化信息后处理 7、提交成果与检查验收
26
五、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实施技术流程
1、遥感数据获取
(1)数据及资料来源连续、稳定; (2) 能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 (3) 价格适中、易于获取; (4) 目前采用的主要数据源有TM和SPOT数据
32
5、外业调查与复核
(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 (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
界线; (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
度; (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 (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
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 度评价提供依据。
特别是耕地资源状况的变化。
2、土地利用状况:主要是对土地的利用过程和效果进行
监测。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3、土地权属状况:主要是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动态变化进
行监测。
4、土地条件状况:土地利用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土
地条件的变化必然导致土地利用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
掌握土地条件的变化。 5、土地质量和等级状况:
8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1.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 3. 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 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9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的厂矿、机关、 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 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3.三级地类共有71个 是在原有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国土空间监测是指对国土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为国土资源管理、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是指在国土空间监测工作中,为了实现监测目标和任务,制定的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监测目标和任务。
国土空间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国土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情况,掌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国土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任务包括对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价。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国土资源利用状况监测,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对国土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分析。
2.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和专题调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掌握土地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3. 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监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情况,掌握用地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
4.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通过生态监测站点和遥感数据,监测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评估生态环境状况。
三、监测技术支持。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需要依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测站点和监测网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验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成果应用。
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空间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成果还可以用于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
五、监测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国土空间监测实施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构和团队,完善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和共享,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六、总结。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4.08.28•【文号】主席令第28号•【施行日期】2004.08.28•【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四章耕地保护第五章建设用地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基本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一、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含义:①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②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③其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基本特征:(1)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③动态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④可更新性: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连续使用而降低;⑤多功能性:可以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功能,土地的用途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能,即生成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⑥有限性: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土地的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A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和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C空间位置无法移动,常被称为不动产。
②产权特性: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产权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确认程序后才能生效。
③增值特性:一是,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二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因人们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断的增值。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的建立
2.扫描更新后的图件, 利用瑞得扫描矢量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3.利 用 瑞 得 土 地 利 用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建 立 土 地 利 用 数 据 库 ; 4.利 用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进 行 内 业 处 理 、面 积 量 算 和 汇 总 统 计 , 输 出 标准分幅图和台帐; 5.对 照 实 地 、有 关 原 始 资 料 及 遥 感 影 像 图 检 查 确 保 建 库 质 量 。
2.3 外业调查与补测的内容、方法、精度统计 2.3.1 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 ①行政界, 权属界调绘。 ②地类界调绘及宽度丈量。 ③线状地物调绘及宽度丈量。 ④实地丈量不够上图面积的图斑, 并在野外记载表上记载清楚。 ⑤新增地物的补测。 2.3.2 补测方法 ①对于变更图斑面积较大, 形状不规则的图斑, 采用 GPS、RTK 技 术定位, 再用钢尺丈量宽度。 ②对于变更图斑形状规则, 附近易找到明显地物点的, 采用距离 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 截距法等进行补测。补测时, 应尽量运用原地图 上已有的地物点, 以减少补测的点位误差。 ③无论用那种方法进行外业调查, 都将变更的图斑界线用铅笔标 在工作底图上, 填 写 《土 地 变 更 调 查 记 录 表 》并 绘 制 草 图 , 详 细 标 明 补 测地物的相关位置和量测数据。 2.3.3 外业调绘与补测的精度 ①对 于 明 显 地 物 界 线 , 图 上 位 移 小 于 等 于 0.3mm, 困 难 地 区 或 不 明显地物界线位移小于等于 1.0mm。 ②新增地物补测, 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中误差, 平 地、丘陵地小于等于图上 0.8mm, 山地小于等于 1.2mm。 ③图幅接边误差, 随机抽取 10 幅图, 其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等 于 0.5mm, 不明显地物接边误差, 小于等于图上 1.5mm。 ④线状地物量宽精确到 0.1m。线状地物宽度为 2~10m 时, 允许限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8章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
8.4.3国际LUCC研究进展
目前,LUCC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即,LUCC的状况 研究;LUCC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LUCC的效应与作 用机制研究;LUCC的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LUCC的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力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比较 丰富;随着研究重点的转移,LUCC的效应研究工作在近 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而在模型研究方面,一直有学 者在进行尝试,但少有突破性成果,这除了普适模型构建 和可持续性研究本身的难度外,还受制于前三方面的成效 与进展。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8章 土地资源利用 动态监测
8.1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8.1.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 8.1.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8.1.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8.1.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8.1.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能及时地掌握 土地利用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状况,有效地利用土地 资源,使其发挥最佳利用效益。目前我国开展的土 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是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 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和客观的定期监测,检 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重 点核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 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依据,对违法或涉嫌违法 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殊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 为违法用地查处和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 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LUCC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对土地利 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的认识;调查并考证现时土地利用 与土地覆盖的地理动力学特征;明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与多样性之间的联系;理解LUCC,生物地球化学与气 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LUCC的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是开 发更先进的方法设计和检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在从 事自然与社会科学的集成分析中,LUCC所体现的研究 宗旨是“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全球到区域”。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能够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GIS 能够将土地利用的各种信息,如土地类型、面积、位置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整合和处理,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GIS 在土地利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采集是进行动态监测的基础。
传统的土地利用数据采集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实地调查和测量,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 GIS 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RS)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土地利用的现状信息。
这些影像经过 GIS 软件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
同时,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为实地调查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确保采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精度。
此外,GIS 还可以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如土地登记资料、地籍图、规划文件等。
通过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标准化处理,将这些多源数据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为后续的分析和监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
二、GIS 在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及时准确地检测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GIS 技术为土地利用变化的检测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图像差值的变化检测。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计算像素值的差异,可以快速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区域。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分类后比较的变化检测。
首先对不同时期的影像分别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然后对比分类结果,确定土地利用的变化类型和面积。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领海....,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部资源条件。
【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综合体,范围比国土小】2、土地资源: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可变化)土地资产:作为财产的土地,即地产。
☆区别与联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和法律的意义。
3、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②土地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性:①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④土地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述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理解主体、客体、目标和任务、方法、职能和环境】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3、土地管理现阶段的任务:(1)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2)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3)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4)建立管理新体制、新机制;(5)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4、土地管理的原理:①现代管理学原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管理效益②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报酬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区位理论③土地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四大要素的运行体现...、价值流...、能量流④土地法学原理——土地法(e.g.《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etc)第三章、地籍管理1、地籍管理:国家为了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评价、登.....、经济状况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目标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目标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退化,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工作目标。
二、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概念和意义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连续、动态的观测和分析,以获取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趋势和变化原因的一种工作方法。
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决策支撑: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于发现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损失和生态灾害。
3.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资源的供需状况,指导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社会稳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通过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社会稳定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资源争夺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工作目标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监测资源的数量变化:包括土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资源数量的监测,可以了解资源的增减情况,为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监测资源的质量变化: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资源质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资源污染和退化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1.遥感技术 2.土地调查与统计技术 3.土地信息系统(LIS)技术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8.2.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一)土地利用监测成果分析内容
1.地类变更分析 2.权属变更分析 3.耕地变化动态分析 4.进展
目前,LUCC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即,LUCC的状况 研究;LUCC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LUCC的效应与作 用机制研究;LUCC的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LUCC的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力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比较 丰富;随着研究重点的转移,LUCC的效应研究工作在近 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而在模型研究方面,一直有学 者在进行尝试,但少有突破性成果,这除了普适模型构建 和可持续性研究本身的难度外,还受制于前三方面的成效 与进展。
第8章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
8.1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8.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与成果分析 8.3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8.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介绍
8.1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8.1.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 8.1.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8.1.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8.1.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
究目标与内容(续)
2.主要研究内容
(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类型分析; (2)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过程研究; (3) 探讨人类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反应; (4) 建立综合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化模型,探讨不同 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动力学机制; (5) 开展有关土地表层、生物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方面的 数据库建设。
8.1.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能及时地掌握 土地利用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状况,有效地利用土地 资源,使其发挥最佳利用效益。目前我国开展的土 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是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 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和客观的定期监测,检 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重 点核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 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依据,对违法或涉嫌违法 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殊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 为违法用地查处和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代表国际研究发展进程与水平的主要是三个区域的研究, 即北美、欧洲和日本。对此,史培军等人进行了总结。
8.4.4我国LUCC研究进展
1. 在LUCC状况的研究中,研究数据的获取越来 越多地依赖于遥感影像
2. LUCC的驱动力及驱动机制的研究由单一走向 综合
3.LUCC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全 面和深入
8.1.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具有下列特点:
监测成果的多样性 监测体系的层次性 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8.1.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保持了土地利 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通 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 提供依据;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 及时反馈创造条件;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 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 提供目标和依据等。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 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LUCC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对土地利 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的认识;调查并考证现时土地利用 与土地覆盖的地理动力学特征;明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与多样性之间的联系;理解LUCC,生物地球化学与气 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LUCC的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是开 发更先进的方法设计和检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在从 事自然与社会科学的集成分析中,LUCC所体现的研究 宗旨是“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全球到区域”。
8.3.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1.数据准备 2.数据预处理 3.信息提取 4.外业调查 5.成果整理 6.精度评价 7.成果提交与验收
8.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介绍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目 标与内容 8.4.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关 键性领域 8.4.3国际LUCC研究进展 8.4.4我国LUCC研究进展
(二)土地利用监测的主要指标
1.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程度指标 2.土地管理政策措施的监测指标 3.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效益监测指标 4.土地环境和生产力监测指标 5.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
8.2.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续)
(三)土地利用监测分析方法
1.指标对比法 2.综合评分法 3.评价系数法 4.对应分析法 5.分布指数法
综观目前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其内容可以大致地归纳为三个核心即土地利用的动力机 制、土地覆盖的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
8.4.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 究的关键性领域
1.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 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与区域问题研究 3.区域或全球性空间统计模型研究 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8.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8.3.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总体技术路 线和方法 8.3.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8.3.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总体 技术路线和方法
1.采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 2.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变化信息 3.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结合运用 4.遥感监测与基础图件相结合 5.内业处理与外业调查相结合
4. LUCC模型日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