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元璋寻根简史

合集下载

明太祖世系源流

明太祖世系源流

明太祖世系源流●第⼀种说法,朱元璋是朱仲⼋后代,仲⼋以上不可考。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朱⽒世德碑记》记载:本宗朱⽒,出⾃⾦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

上世以来服勤农桑。

五世祖仲⼋公娶陈⽒,⽣男三⼈,长六⼆公,次⼗⼆公,其季百六公,是为⾼祖考。

娶胡⽒,⽣⼆⼦,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初⼀公,初⼆公,初五公,初⼗公凡四⼈。

初⼀公配王⽒为祖考妣,有⼦⼆⼈,长五⼀公,次即先考,讳世珍。

元初籍淘⾦户,⾦⾮⼟产,市于他市,先祖考初⼀公困于役,遂弃⽥庐,携⼆⼦,迁泗州盱眙县。

先伯考五⼀公⼗有⼆岁,先考才⼋岁。

先祖营家泗州,置⽥治产,及卒家⽇消。

由是五⼀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因⾄钟离居。

先伯考性淳良,务本积德,与⼈⽆疾⾔忤意,邻⾥称善⼈。

先伯娶刘⽒,⽣⼦四⼈:重⼀公、重⼆公、重三公⽣盱眙,重五公⽣钟离。

先考君娶妻陈⽒,泗州⼈,⽣⼦四:长重四公⽣盱眙,重六公、重七公⽣五河,某其季也,⽣迁盱眙后,戊⾠年。

先伯有孙六⼈,兵兴以来相继⽽殁。

先兄重四公有⼦⽈⽂正,今为⼤都督。

重六、重七皆绝嗣。

曩者⽗母,因某⾃幼多疾,舍⾝皇觉寺中。

甲申⽗、母、长兄俱丧,次兄守业,⼜次兄出赘刘⽒。

某托迹缁流,⾄正⼀⼗四年天下⼤乱,诸兄皆亡,淮兵⼤起,掠⼊⾏伍,乃召集义旅,兵⼒渐众,因取滁、和。

龙凤⼆年帅师渡江,驻兵太平。

常念先考君常⾔世为朱巷⼈,宗族俱有,平时每有乡⼟之念,即访朱故乡宗族之所,遂调兵取句容,明年克⾦陵,⽽朱巷距城四⼗⾥。

举族⽗兄昆弟四⼗余⼈⾄,始得与之叙长幼之礼,⾏亲睦之道。

但朱⽒世次⾃仲⼋以上不可复考,今⾃仲⼋公为⾼曾⽽下,皆起家江左,历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泗州,先考葬钟离,此我朱⽒之源流也。

●第⼆种说法,朱元璋是朱惟节后代。

朱廷隽⼦朱昭元,朱昭元有三⼦朱惟甫、朱惟赞、朱惟节。

【有些家谱记载,朱昭元妣冯⽒,,继配⾦⽒,⽣四⼦,惟则、惟甫、惟赞、惟节。

】朱惟甫⼀⽀仍居婺源,朱熹即为他的第六世孙。

朱惟节,官任北宋早期礼部员外郎,始⾃徽州婺源徙居江苏句容县北街巷,北街巷朱姓繁衍盛⼤,遂改北街巷为朱家巷。

看看朱元璋强大的遗传基因

看看朱元璋强大的遗传基因

看看朱元璋强大的遗传基因!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朱镕基
朱云来
朱燕来
朱镕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朱楩这一支。

朱镕基家族就是出自第八代岷僖靖王世子朱干跬的一个名叫朱小鲁的儿子。

这支家族后来从湖南武冈又向东北迁到湖南长沙安沙乡的棠坡,成为棠坡多福堂朱氏。

朱小鲁生子朱其美,朱其美生子朱雍松,朱雍松生子朱崇相,朱崇相生子朱理泰,朱理泰生子朱原善,朱原善生子谘桂,朱谘桂生子朱访绪,朱访绪就是朱镕基的祖父。

朱镕基应该是岷藩十七世孙。

明朝至今,将近700年的时空变迁,看看朱总理和他的儿子、女儿的长相,再看看洪武的画像,无须做DNA鉴定,真的非常惊叹朱家遗传基因的强大!。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个农村娃?其实你被骗了,他外公的身份你想不到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个农村娃?其实你被骗了,他外公的身份你想不到

谈到历代帝王,唯独有一个皇帝出身最为卑贱,他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当过和尚讨过饭,简直惨的要命,对于朱元璋的身世,大家也都知道他出身卑贱,祖上十八代都是农民,可小编告诉您,朱元璋其实并不是农民的后代,您会信吗?他身上有一半的血统,竟来自明朝的将军。

如果您不信,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公元1279年,著名的崖山海战爆发,南宋最后的精锐之师对战蒙古的虎狼大军,在激战数月后,南宋不敌以失败告终。

丞相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的10余万百姓也向天悲哭,随后纷纷跳崖而死,自此大宋王朝正式灭亡。

可就当一切都已灰飞烟灭时,一个姓陈的年轻军官却被海浪翻卷到岸边,渐渐的苏醒过来,谁也想不到,就在天下大势已经定格的时候,这个人的存世,却再次改变了百年之后的天命所归。

此人是谁呢?他就是朱元璋的外祖父,也就是朱元璋母亲的父亲。

相传这位大明扬王(朱元璋所封),陈公陈老爷子活到了99岁,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将其封为大明扬王,可朱元璋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外公到底叫什么名字,只是从自己的母亲嘴里知道外公被人尊称为陈公。

这位陈老爷子在崖山海战后,被投靠元朝的老上司所救,随后辗转流落到民间。

为了逃脱元朝的追捕,他乔装打扮成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为人卜卦测算吉凶,也算是勉强糊口度日。

朱元璋的母亲就是陈老爷子的二女儿,陈老爷子对二女儿的教育很是重视,不但教她识文断字,还对她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时而痛斥元朝的残暴,时而对故国的离去唉声感叹。

正是在这种情怀的感召下,朱元璋的母亲也成为了一位见多识广知孝悌忠信的大家闺秀,只是由于当时的生活清苦,这才嫁给了后来老实巴交的朱五四,也就是朱元璋的父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如给岳飞刺“精忠报国”的岳母一样,这位母亲时常会给朱元璋讲述以前的故事,这让朱元璋从小就向往金戈铁马的生活,也激起了他对暴元的仇恨,想着有一天能够纵马驰骋恢复汉人河山。

朱元璋皇帝简介

朱元璋皇帝简介

朱元璋皇帝简介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苏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加入义军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

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朱元璋祖坟的传说故事都有哪些

朱元璋祖坟的传说故事都有哪些

朱元璋祖坟的传说故事都有哪些徐桢卿所著《翦胜野闻》记载,“ 帝朱元璋父母兄弟相继死,贫不能具棺,与仲兄谋草葬山中,途次便断,仲返计,留帝视尸。

忽风雨,天大晦,比明视之,则土裂尸陷,已成坟。

”意思是:“突然间风雨交加,雷轰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

约够一顿饭时,雨过天晴,到山坡下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坡土松,一阵山洪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

”这段记载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就是说朱元璋放下扁担的“土裂尸裂”地方,正好处于龙脉上。

因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结果“平地起坟”,朱家子孙有了帝王命,从此风流三百年。

公元1644年灭亡了,则是帝王之气不存,龙脉受伤之故。

明太祖朱元璋,原籍苏州,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世居苏州,业家为活,家里非常贫穷,后因饿荒迁徙至凤阳,自世人皆以朱元璋为凤阳人也。

说起这位皇帝,还有一段风水故事呢。

朱元璋之祖父,惯水性,经常潜入深潭捕鱼,浮沉自如,技术超人,故人呼之下得海。

一次,下至潭底捕鱼出来,正遇刘仙师觅龙至潭畔,见直龙结在潭底,因不谙水性,无法下潭猎龙,坐正潭畔,正在凝思,突见一人从潭中浮起,急呼之登岸,询以姓名;下得海则以绰号告,刘仙师闻之,欣喜万状,即与下得海商量,约定某日各携骸至此,共迁深潭龙穴。

既至吉日,二人携骸至潭畔,刘仙师告以潭底某处为西犀牛下海形,某时某刻会开口,嘱其携骸下去,待其开口时,将骸投入牛口内,牛口即必合拢。

下得海因所携祖骸没有包好,临时见田中有青菜,乃取菜叶包之,携之下潭,果见潭底一巨石,西东方向,俨然石牛。

张口吐唇,牛固喜吃青草蔬菜,瞥见菜包,即抢令之,于是下得海之亲骸即被石牛吞入肚内。

石牛食到包后,口唇合拢,下得海无法把刘仙师之祖骸投入牛口。

遂上岸实告刘仙师,高仙师知道此情,但无可奈何,只好将骸分成二包,嘱咐分挂于石牛角上,下得海再入潭底,将骸骨分挂牛角上,返报刘仙师,刘仙师即祝曰:“左角为臣相,右角为臣相,牛口出和尚。

明朝朱元璋野史

明朝朱元璋野史

明朝朱元璋野史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 原名重八,[2] 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明朝朱元璋野史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明朝朱元璋野史朱元璋怜悯常遇春没有儿子,就赏给他两个宫女。

但是常遇春有个凶悍的妻子,所以根本不敢亲近这两个宫女。

有一天早上,两个宫女终于找到机会服侍常遇春洗脸,常遇春见到宫女的一双手又白又嫩,忍不住点了赞:“好白的手!”等常遇春下朝回家,妻子叫人送一个红盒子给他,结果打开一看,大惊失色:盒子里,血淋淋放着早上自己赞过的那双白手!常遇春受惊吓过度,以至上朝的时候神情恍惚,皇帝朱元璋起了疑心:“看你神色不对,是不是想谋反我啊!”常遇春赶紧说出实情,朱元璋听完一笑:“没事,我再赏你两个宫女就是,你先去喝酒解愁吧!”常遇春一离开,朱元璋立刻命令手下到常遇春府中,把常夫人大卸八块,做成肉酱分给群臣吃,说这叫做“悍妇之肉”,在座的常遇春也吃了。

常遇春回家后,找不到妻子,这才明白“悍妇之肉”竟是妻子,又吃惊又恐惧,就此得了癫痫的病根子(早逝之因)。

朱元璋人物评价总评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

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238]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27]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27]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为地主放牛。

17岁那年,因为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孤身一人的朱元璋选择进入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

那么一个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踏上帝王之路,最终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呢,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频发,这个时期的和尚远没有现在好当,不久后的饥荒逼得他必须外出化缘来寻求生路。

也是这次外出改变了朱元璋的平凡人生,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同时接触了一些反元思想,取得了思想上的进步。

研读佛经是每个和尚每日的必修课,朱元璋也不例外。

在寺内的时候,朱元璋开始跟随寺庙里的和尚读诵佛经,并且开始学习认字,朱元璋的记忆力本就很好,后来的研修佛经又锻炼了他的理解力,这就使得他拥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

同时朱元璋广交朋友,这就为日后成立自己的势力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并不止适用于现在。

元末政府的腐败和连年的天灾,让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

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

公元1352年,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

回乡不久的朱元璋经幼时玩伴汤和介绍也加入了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

在淮河地区做游方和尚期间,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使得朱元璋因此熟悉了军事生活,并且似乎在此期间他还当过一个时期的军人,让他有了一定的军事修养。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由于他的睿智果敢,屡建奇功,很快就取得了郭子兴的信赖,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

及至后来,朱元璋又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进一步获得郭子兴的信任,并且逐步培养了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简介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简介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简介草根皇帝朱元璋的历史简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但他建立的明朝,不见得有平民性,更别说多一点民主。

朱元璋不愿人们提他的出身。

据说,明代有个富人请名士祝枝山写一副对联。

这个富人出身贫寒,做过弹棉花的活。

祝枝山给他写的对联有点调侃:三尺冰弦弹夜月,一天飞絮舞春风。

字面很雅,传出来的形象是弹得一片飞絮,夜里也得开工。

这个富人并没有不高兴,说:我就是这样的出身。

但对朱元璋,是绝对开不得这样的玩笑的。

明朝皇帝简史

明朝皇帝简史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

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

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身体,同时也使他初步接触了一些反元的思想。

回到家乡后不久,由小时的玩伴汤和介绍,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取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

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打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这只队伍的控制权。

朱元璋并不满足以得的地盘,他要大占宏图就要有稳定的根据地,这样南京(集庆)就走入了他的视线。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

同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他在南京外围大败陈友亮,鄱阳湖血战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亮军团,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沈杀韩林儿,派徐达、常遇春北伐。

逐个消灭了各个势力,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将元顺帝赶出北京。

建国后,他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

同时他废除丞相,实行六部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实行卫所制,使武将与兵权分离,设立锦衣卫,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的屡兴大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洪武时期的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数几个外,其余全部被杀。

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

以至于到了靖难之役南京朝廷竟无将可派,可以说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杀功臣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

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71岁。

明朝的皇帝与皇室谱系

明朝的皇帝与皇室谱系

明朝的皇帝与皇室谱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创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存在时间跨越了近300年。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共有16位皇帝统治着中国,他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该朝朝代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明朝的皇帝与皇室谱系。

1. 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的建立者,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于1368年称帝,是明朝第一位皇帝。

他的政策为中国带来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相对稳定,对农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太祖朱元璋共有29个儿子,但仅有5位活到成年,其中皇长子朱标在其死后成为太祖立下的太子。

2. 皇帝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成祖是太祖朱元璋的四子,他在太祖去世后,与太子朱标展开权力竞争,最终成功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

他的统治被认为是明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他重视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的建设,成功地平定了一些叛乱和侵略行动。

成祖共有26个儿子,其中10人成年,成为后世明朝的皇帝。

3. 皇帝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宣宗是成祖的长子,在成祖去世后登基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积极进行政治改革,并致力于提高社会福利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宣宗有17个儿子,其中朱瑜成为他的太子继承皇位。

4. 皇帝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英宗是宣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致力于自身权威的巩固和政治体系的改革。

他重视科举制度的完善,并试图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英宗有12个儿子,其中朱见深成为他的太子继任明朝的皇位。

5. 皇帝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宪宗是英宗的儿子,也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主要致力于政治改革和加强农业生产。

不幸的是,他的统治时期也是明朝最后几十年的政治动荡期,许多内外因素导致了国家的衰弱。

宪宗有10个儿子,其中朱厚照成为他的太子继承皇位。

6. 皇帝宣宗朱厚熜(1470年-1505年)宣宗是宪宗的儿子,在位期间明朝政权进一步衰落。

尘埃落定--朱元璋祖籍“朱家巷”

尘埃落定--朱元璋祖籍“朱家巷”

尘埃落定--朱元璋祖籍“朱家巷”苏北睢宁惊现《朱氏家乘》今年九月,在一次活动中,我们联系上早年由郭庄镇庄里行政村朱巷村迁苏北睢宁的朱氏后人,朱先生随后发来《朱氏家乘》数页,经反复比对,家谱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家族背景有高度吻合。

本月初,朱先生风尘仆仆从北京携带存于电脑中的家谱资料来到句容,经反复论证,这套《朱氏家乘》完全可以确定是早期朱元璋家族的谱,历史上旷日已久、悬而未决的的朱皇帝祖籍“通德乡朱家巷”,终于真相大白,诸多历史迷团也有了新的答案。

朱巷村原先保存有两套家谱,一套在文革被没收;另一套村民家失火被焚。

这次发现睢宁县朱氏保存的家谱。

谱名:敦本堂《朱氏家乘》,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刻本。

总十八卷。

谱序显示:谱从元大德到清嘉庆朝共修了九次,分别是:1,始修:大德元年(1297年)丁酉春三月哉生明,朱良(百七)修。

2,二修:十三世朱董修,朱董字道良,号台垣,生于洪武六年(1373年),终于天顺元年(1457年)。

3,三修:正德二年(1507年),至十八世,句容著名人物戴仁作序。

4,四修:万历四十年序(1612年),二十世5,五修:顺治甲午年序(1654年),句容著名文人张芳(菊人)作序。

6,六修: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7,七修:乾隆乙亥年十九年/二十年序(1754年/1755年重修)8,八修:乾隆壬子年1792年禶修9,九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朱氏家乘》传承有绪,真实可靠。

族谱记载有徐州沛县朱氏在南宋初迁句容繁衍分布的内容。

为研究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家族史,增添了新的资料。

IMG_20141010_115354.JPG(74.89 KB, 下载次数: 198)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2014-11-25 10:58 上传解读《朱氏世德碑记》朱元璋祖籍地在句容,史料确凿,历来被史学界所公认,如《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中就有记载:“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尘埃落定--朱元璋祖籍“朱家巷”

尘埃落定--朱元璋祖籍“朱家巷”

尘埃落定--朱元璋祖籍“朱家巷”苏北睢宁惊现《朱氏家乘》今年九月,在一次活动中,我们联系上早年由郭庄镇庄里行政村朱巷村迁苏北睢宁的朱氏后人,朱先生随后发来《朱氏家乘》数页,经反复比对,家谱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家族背景有高度吻合。

本月初,朱先生风尘仆仆从北京携带存于电脑中的家谱资料来到句容,经反复论证,这套《朱氏家乘》完全可以确定是早期朱元璋家族的谱,历史上旷日已久、悬而未决的的朱皇帝祖籍“通德乡朱家巷”,终于真相大白,诸多历史迷团也有了新的答案。

朱巷村原先保存有两套家谱,一套在文革被没收;另一套村民家失火被焚。

这次发现睢宁县朱氏保存的家谱。

谱名:敦本堂《朱氏家乘》,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刻本。

总十八卷。

谱序显示:谱从元大德到清嘉庆朝共修了九次,分别是:1,始修:大德元年(1297年)丁酉春三月哉生明,朱良(百七)修。

2,二修:十三世朱董修,朱董字道良,号台垣,生于洪武六年(1373年),终于天顺元年(1457年)。

3,三修:正德二年(1507年),至十八世,句容著名人物戴仁作序。

4,四修:万历四十年序(1612年),二十世5,五修:顺治甲午年序(1654年),句容著名文人张芳(菊人)作序。

6,六修: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7,七修:乾隆乙亥年十九年/二十年序(1754年/1755年重修)8,八修:乾隆壬子年1792年禶修9,九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朱氏家乘》传承有绪,真实可靠。

族谱记载有徐州沛县朱氏在南宋初迁句容繁衍分布的内容。

为研究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家族史,增添了新的资料。

IMG_20141010_115354.JPG(74.89 KB, 下载次数: 198)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2014-11-25 10:58 上传解读《朱氏世德碑记》朱元璋祖籍地在句容,史料确凿,历来被史学界所公认,如《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中就有记载:“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明太祖朱元璋寻根句容

明太祖朱元璋寻根句容

明太祖朱元璋寻根句容(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曾名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祖籍句容通德乡朱家巷。

朱元璋亲撰《朱氏世德之碑》开门见山地写道:“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

”又道:“自仲一公及高祖而下,皆起家江左,历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泗州,先考君葬钟离,此朱之源流也。

”根据碑文记载,朱元璋五世祖朱仲八、高祖朱伯六、曾祖朱四九,三代生死都在句容,他们的墓也都在朱家巷。

朱元璋的祖先起源于沛县,北宋末年,金人南犯中原,世代居住在沛县的先祖南渡长江,迁徙到了金陵句容通德乡的朱家巷落户,以种田为生。

多年以后,子孙繁衍,朱家成为当地的大族。

朱元璋的曾祖父朱四九生四子: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三、朱初十。

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生两子:老大叫朱五一,老二叫朱五四。

朱五四又名朱世珍,即朱元璋的父亲。

明洪武五年(1372 年)夏,礼部尚书陶凯上奏“嘉瓜”一章曰:“同蒂之瓜产于句容。

句容,陛下祖乡也。

实为祯祥。

”明孝陵四方城,朱棣为父亲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内有一段文字:“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句容大族也。

”《明史》中亦有记载:太祖讳元璋,字国瑞,朱姓,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也写明:朱元璋祖籍句容朱家巷。

朱元璋的祖辈和大多数汉人家族一样迁徙频繁。

从朱仲八到朱初一,朱家一直居住在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

到了朱初一时,正值宋朝末年和元朝初年。

那时候,连年灾荒,兵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据朱元璋所述:朱家的日子本来就苦不堪言,到了元朝初年,又被籍(定)为淘金户,每年必须向官府交纳额定数目的金子。

“金非土产,市于他方”,本地没有金可采了,只好到别的地方去买,以供岁赋。

由于赔纳不起,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先祖初一丢弃了句容的房屋田产,带着12 岁的大儿子朱五一和8 岁的小儿子朱五四(朱元璋的父亲),迁到了泗州盱眙垦荒,置田置产。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族谱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族谱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族谱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子孙后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朱姓的代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他们的族谱也是相当庞大的,涵盖了数百年的时间。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族谱可追溯到他的儿子朱棣,即成为明成祖的皇帝。

他的儿子朱棣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了明成祖。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他的子孙后代在明朝的历史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朱棣的儿子朱棣的儿子朱允炆在位期间,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靖难之役”,这是一场明朝历史上重要的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朱允炆的儿子被杀害,他本人也被迫退位。

朱允炆的统治结束后,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朱允炆的子孙后代也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重要的记载。

朱允炆的长子朱棣的长子朱祁镇在位期间,明朝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

他的统治期间,国家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

朱祁镇的子孙后代也在明朝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朱祁镇的儿子朱棣的儿子朱棣的儿子朱祁钰在位期间,明朝经历了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靖难之役”,这是一场明朝历史上重要的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朱祁钰的儿子被杀害,他本人也被迫退位。

朱祁钰的统治结束后,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朱祁钰的子孙后代也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重要的记载。

朱祁钰的长子朱棣的长子朱棣的长子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

他的统治期间,国家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

朱棣的子孙后代也在明朝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朱棣的儿子朱棣的儿子朱棣的儿子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经历了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靖难之役”,这是一场明朝历史上重要的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朱棣的儿子被杀害,他本人也被迫退位。

朱棣的统治结束后,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朱棣的子孙后代也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重要的记载。

朱棣的长子朱棣的长子朱棣的长子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_传说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_传说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关于他的民间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流传百年,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篇一近年来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中,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地之争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值得解剖分析的典型。

近三十年来,朱元璋出生地之争主要经历了“嘉山说”“盱眙说”“明光说”到回归“凤阳说”4个阶段,在学术考证的自我修订和更新之外,更交织着历史变迁、人们心态变化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诉求等复杂因素……关于“朱元璋出生地”的话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先是源于安徽滁州,后变成地方政府争夺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热点话题。

20xx年10月底,在安徽省凤阳县召开的“朱元璋暨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约有10位专家撰写了论文,从学术角度对朱元璋出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众口一词:朱元璋的出生地就在今天的凤阳县。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思祥开启了“嘉山说”,后在史学界广为流传。

上世纪90年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首歌谣在全国流传甚久甚广,人们认为朱元璋出生在凤阳。

其实,朱元璋出生在盱眙。

其一: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先世家沛,徙泗州,父迁盱眙县太平乡二郎庙。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是句容的淘金户,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压榨,举家迁徙到淮河边盱眙太平乡二郎庙附近。

朱初一死后就葬在了盱眙杨家墩,也就是现今的盱眙明祖陵。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死后,其母陈氏在盱眙太平乡生下了朱元璋。

因此,朱元璋是盱眙人。

其二:《帝乡纪略》记载:“仁祖年五十始及,淳皇后迁居盱眙太平乡以元天历之年十月十八日未时笃生我。

”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中记载:“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生迁盱眙后,某其季也。

”朱元璋的陈氏是泗州人,生四子,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后迁盱眙生朱元璋。

洪武帝朱元璋的皇权建立野史

洪武帝朱元璋的皇权建立野史

洪武帝朱元璋的皇权建立野史在中国历史上,洪武帝朱元璋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雄心勃勃、有着坎坷经历的人。

本文将回顾洪武帝朱元璋的统治时期以及他建立皇权的过程。

一、朱元璋的起步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生活十分艰难。

他曾经历过数次的战乱,深受苦难折磨。

在这个困境中,朱元璋懂得了生存的艰辛,也积累了对权力的渴望。

二、农民起义与南京建都朱元璋以其聪明才智和出众的领导能力,带领农民起义军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随后,他将南京作为自己的首都,开始了自己的皇权建立之路。

三、洪武改革洪武帝朱元璋上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洪武改革”。

他进行了土地整顿,减轻赋税负担,废除了一些旧制度,推行新政策,以推动国家的发展。

四、平定韩林儿之乱洪武帝朱元璋在统治初期,面临着重重困难。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韩林儿之乱。

韩林儿是明朝建立初期的一位军阀,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统治。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洪武帝成功平定了韩林儿之乱,巩固了皇权地位。

五、驻军辽东与北方边防为了巩固对北方的控制,洪武帝决定派遣军队进驻辽东。

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明朝在北方的政治影响力,同时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六、文化繁荣与官方编纂《明史》洪武帝的统治时期,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他的引导下,文化繁荣起来。

洪武帝还亲自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七、权力的集中与朱棣的威胁朱棣是洪武帝朱元璋的四子,他在洪武帝晚年时对朱元璋的权力产生了威胁。

朱棣率军发动靖难之役,试图夺取皇位。

然而,洪武帝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决心坚守皇权,最终战胜了朱棣,确保了明朝的稳定发展。

八、洪武帝的禅位与晚年生活洪武帝在位近三十年后,决定退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享受晚年生活。

然而,他很快因为疾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统治生涯。

洪武帝朱元璋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有争议的时期。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建立了强大的皇权,巩固了明朝的地位。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现在哪里人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现在哪里人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现在哪里人朱元璋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帝王,又名朱重八,明太祖,汉族人,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元末的时候起义,最终攻破皇城登上皇位,朱元璋的皇后就是著名的大脚马皇后。

朱元璋去世之后就被葬在了明皇陵。

那么朱元璋是哪里人呢根据古人留下来的相关资料以及文字记载,我们知道朱元璋是现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人。

凤阳县大家有可能不知道,但是小岗村大家一定非常清楚。

小岗村就是凤阳县的一个村子。

凤阳花鼓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据说这个凤阳花鼓就是元末凤阳县人民过得不好的时候沿街乞讨,然后女孩们就跳这种舞来博取同情,据说朱元璋见过之后很是悲伤。

后来朱元璋为了想让自己的家乡兴盛起来,想要把都城定在这里,大臣们极力阻拦这才作罢,但是护城河和有关的城池也建立了一半。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曾经当过一段时间和尚,那么他是在哪里出家的呢就是在他自己的家乡凤阳县的龙兴古刹,也是现在凤阳县的著名景点,同时也是国家级景点。

朱元璋的父母也是葬在凤阳县的,也就是现在的明皇陵。

在凤阳县至今流传着一首歌曲,开头就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就有九年丰。

从这里我们也得出朱元璋是哪里人的答案。

朱元璋朱由检关系朱元璋朱由检分别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的生活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为了能活下去,朱元璋甚至是剃度出家,可以说朱元璋是一位非常了解人民疾苦的皇帝,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走上皇位的人。

而朱由检出身皇家,一生之中没有受过朱元璋那样的疾苦。

朱元璋朱由检有着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

朱元璋朱由检的相同之处在于两个人都是大明王朝的皇帝,虽然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另一个是无力回天的亡国之君,但是两个人都是有所作为的皇帝,朱元璋创立了大明王朝,而朱由检则希望可以改变大明王朝的颓亡之势,两人都是想要有所作为,而且都积极的付诸了行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同的。

朱元璋朱由检不同之处要比相同之处更多一些,首先,两个人的经历上就存在着差异,而由于个人经历上的差异,使得两个人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为何寻根到句容
在句容盛传一首民谣:“句容蛮,句容蛮,提到句容就胆寒,小小的神仙张邋遢,大大的状元李春芳,阴间皇帝朱洪武,阳间皇帝张祠山。

”民谣提及的“朱洪武”即为朱元璋,该市文化部门根据长期民间和历史调查认为,朱元璋的祖籍就在句容。

为了证实此事,日前记者来到句容调查走访。

句容有个朱家巷
元、明、清时,句容通德乡朱家巷,是句容市华阳镇戴家边村附近的小自然村,据说这里就是朱元璋的祖籍所在地。

《二十五史》和吴晗的《朱元璋传》上都认为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南京阅江楼关于明代帝王介绍,也说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

有历史记载: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师驻兵太平,“为念先考君曾世为朱巷人,家族俱存,平日每有乡土之念,即访求故乡宗族之所”,于是调兵取句容。

1356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府(南京),句容朱家巷父兄昆弟40余人奔至应天,朱元璋才第一次与故乡朱氏族人叙长幼之礼,行亲睦之道。

1363年,朱元璋遵从旧典,到句容朱家巷“袛谒先垄,焚香告祭”,并立石句容,名《朱氏世德之碑》。

在其自撰的碑文中,朱元璋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

”根据碑文记载,朱元璋五世祖朱仲八、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3代,生死都在句容,他们的墓也都在朱家巷。

一位多年研究明清历史的吴姓作家告诉记者,元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列为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方”,由于赔纳不起,索性丢弃了房屋田产,元至元26年(1289年)带着12岁的大儿子朱五一和8岁的小儿子朱五四(朱元璋的父亲),迁到了泗州盱眙垦荒,置田置产。

朱元璋句容寻祖坟
因为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曾祖父以上几代均安葬在句容朱家巷,所以在他的祖籍地石狮镇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石狮的周贤老人向记者介绍,朱元璋母亲活着的时候,就常对朱元璋说:“咱们家的祖籍在句容朱家巷。

”等他做皇帝后,就带着大臣来句容朱家巷寻找祖坟。

他们走到一个山岗上,只见一座坟又高又大,便行参拜之礼,随从当即就在山岗上立了座石碑,上刻“皇墓岗”,时间长了,人们把这个地方喊白了,就变成了“王墓岗”。

到现在为止,句容还有王墓岗的地名。

事实上,明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下令在盱眙杨家墩营建明祖陵,以祭德祖、懿祖,而句容碑墓俱停。

明洪武初年以前,句容因是朱元璋祖乡所在而颇受重视,但自从明祖陵建成后,句容便开始遭到冷落。

事隔约150年后,明嘉靖年间,句容作为明太祖祖籍一事被再次提起,受到重视。

记者翻阅了清乾隆《句容县志》,发现明嘉靖11年(1532年),时任江西巡抚都御史的句容人王袆上书嘉靖皇帝,说句容乃皇上祖籍,其事载于圣祖碑文中,希望能得到加封。

于是嘉靖皇帝便命南京礼部侍郎崔铣、巡抚都御史夏邦谟、巡按御史刘良卿、提学御史冯天御
前往句容实地考察。

考察人员到了句容通德乡,当时的朱家巷已是一片遗址,遍地荆棘,并无石碑。

于是4位官员向嘉靖皇帝汇报了勘察结果,嘉靖皇帝说道“既无实迹,且罢”。

虽然朱家巷从明中期开始就已是一片废墟,但句容的文物工作者还是找到了一些遗迹,3月8日,记者来到句容市博物馆,发现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早期的汉白玉石刻,上面雕有两条龙纹,用料精美,刻功细腻,确系明代皇家所有。

《嘉瓜赞》引来洋专家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明洪武5年(1372年)夏,句容张观兄弟将双实同蒂的两个西瓜献给朱元璋,礼部尚书陶凯等大臣认为句容是朱元璋的祖乡,出产并蒂之瓜说明朱元璋功德无量,是祥瑞之兆。

朱元璋看了张观兄弟所献“嘉瓜”,听到大臣的进言,却不以为然。

他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即使是吉祥之物,也是当地群众的福分。

他在给予赏赐的同时,还奉劝张观兄弟要踏实做人,并亲自撰写《嘉瓜赞》:“同蒂双产,出自句容,民心孝顺,朕有何能,拙数数句,表民来诚。

”从这件事看,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头脑还是清醒的。

美国明史专家施珊珊(中文名)博士研究中国明代史,偶尔看到这段记载,对登基后的朱元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朱元璋的祖籍句容产生了兴趣,多次通过信函和句容市政府取得了联系,并于2004年5月5日飞赴句容,在句容市博物馆翻阅了大量地情资料,并到实地探访了朱元璋的祖籍地朱家巷遗址。

朱家巷今天怎么样
2004年5月6日,记者一行4人曾陪同美国来的明史专家施珊珊博士来到了朱家巷遗址,那是一块地势较高的土墩,方圆约200米,有几棵杂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穿过绿油油的油菜地,大家开始寻找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六)朱巷》中记载的龙爪树和树下水井,然而已是物去人非,但在庄稼地里还是随处可见砖石瓦砾。

记者和在地头劳作的老农攀谈起朱家巷遗址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都说那里就是朱元璋的祖坟所在地,“文化大革命”前枯树和水井都在。

从朱家巷遗址回来,记者想了很多,这是朱元璋的祖籍地,却给人以满目荒凉之感,为什么不将这宝贵的资源好好保护利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