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中两国现代化之路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rison of Modernization Road between UK and China
TIAN Fu-sheng, WU Jiang-yan
(Institute Of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world's pioneer on the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t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roduced widespread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UK, China also began to step on the road of modernization.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show signif源自文库cant differences, both of them are the roads which will bring people to modernization of civilization. Key words: United Kingdom; China modernization; comparison 罗荣渠先生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实质 上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法的普遍扩散化过 程。 ” 所以现代化是以工业的发展为核心内容的。18 世纪 晚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现代化的速 度明显加快。 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 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 不仅是欧美的广大国家, 就是地处东半球的中华帝国也不可 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尝试。本文旨在 对英国的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比较分析, 从 中找到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 “内源型”与“外源型” 罗荣渠先生认为,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般来说可以 分为两种形式。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 。 这种现代化的形式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 新,是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的道路。其外来的影响居于 次 要地 位, 所以 这种 道路 被称 内源 性变 迁( endogenous change) 。 另一类是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 (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 。这一类型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
第 32 卷第 6 期 Vol. 32 No. 6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2010 年 11 月 Nov. 2010
英中两国现代化之路比较
田福生,吴江艳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摘 071000)
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化和最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它的发展与进步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
。因此,
当时中国自身是无法迅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的, 至少是不能

田福生,等:英中两国现代化之路比较
主义政策和圈地运动以及在海外的殖民掠夺, 虽然也对现代 化进程的演进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但这些主要是间接意 义上的。而在工业革命之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广 泛流传, 使得英国的现代化长期以来都是在自由放任的条件 下进行的。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之下,英国政府 开始插手经济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 后,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之后。 在中国,自现代化开始之时,国家和政府就发挥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这在经济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先有清政府发 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后有南京国民政府四 大家族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即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的发展也是在国家政策的计划当中 的,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一直到改革开放 以后,国家才逐渐减少了对经济的管理,市场在国家经济的 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了。 3. 现代化结构的不同 英国的现代化始于经济领域,先是 13、14 世纪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 后有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的思想上 的准备, 然后出现代政治上的变革。 而后这些因素相互配合、 相互推进, 因而其现代化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持续的 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虽然也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但它的这 一经济条件不是自身具备的,而是外来经济的一种嫁接,她 自身的资本主义经济从来都没有获得较为充分的发展。所 以,随后而来的政治上的变革,也不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 需要,而是外部刺激的结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方 面的真正革命化发生在政治变革出现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时 期。所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工业化,而思想上和政治 上的变革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现代化的各个结构之间没有 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这对于处于现代化道路初期的中国的 相当不利的。 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和英国的现代化,在演进结构上是 循着两种不同的道路前进的。 三、殊途同归的现代化道路 虽然中国与英国走的是两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在现代 化的类型、进程、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有一 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两者走的都是代表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 之路。不管是英国的先快后慢,还是中国的先慢后快,走的 都是现代化的进步之路。而这一现代化道路的最终的归宿, 必然是人类社会的整体的进步。
当然,英国得以成为第一个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并 不是完全出于其内部因素, 一些外部因素也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在国际上,列国争雄和优胜劣汰使得英国在残酷而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广占殖民地和市场, 为其现代化的迅速推进找 到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从殖民地 掠夺的黄金大量注入英国,成为英国现代化的启动资本。 而当时中国的现代化是典型的外源型或称为外诱型的。 一般来说,中国史学界把鸦片战争(1840-1842)即第一次 中英战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这实质上就是中国走现 代化之路的最初起点。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一个半世纪,中国 发生的巨变就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转折,梁启超在 20 世纪初曾称此为中国的“过渡时代” 。在中国的现代化 道路上,外部因素的作用是大于内部因素的,就中国的现代 化的一些重要方面而言,西方的进展是贡献颇多的
[1]
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 路。在这种类型的变革中内部创新居于次要地位,所以又称 为外诱性变迁(exogenous change) 。列维首先将现代化国家 依据起始时间的先后分为“内源发展者” ( indigenous developers)和“后来者” (latecomers)[2,p16]。 显然,英国的现代化道路属于第一种情况,即内源型的 现代化。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内部因素占据首要地位。首先, 因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 在它之前从 未有一个国家在这一方面进行过尝试, 所以英国是在无任何 经验可寻的情况下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其次,英国在开始现 代化时,自身具备了现代化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政治上, 英国于 1640 年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 使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行有了政治上的保证;经济上,在 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下, 英国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获得了 相当程度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这就为以工业化为核 心的现代化提供了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 思想上, 宗教改革、 以实验和数学为基础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是现代化得以
[4,p78] [3]
。当
时的中国经济,虽然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产生,但仍是弱小 而零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由 于高度的自我封闭和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使中国的商 品经济极不发达。中国具有远洋航行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但 却缺乏开拓海外市场和推动原始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中国 并不一般地反对商业和贸易) 在这种经济条件之下,它自 身是不具备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前提的。政治上,清王朝 的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腐朽而落后,已成为国家现 代化的一种抑制因素。国内频发的人民起义和暴动,同样对 现代化的开始和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文化上,儒学不能成 为当时现代化的思想武器, 并表现出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阻 碍作用,特别是它对人们精神的压抑和对人才的摧残。传统 的儒家精神和中国的社会、 政治制度妨碍了朝廷与官员们认 识到中国实行现代化,赶上西方国家的必要性 在短时期内走上现代化道路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 古老的清王朝遭到了来自于万里之遥 的现代英国的侵略。英国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 门,也让中国人对西方的先进大开眼界。中国人从此走上了 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样来看,中国的现代化的开始 更多的是外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二、差异明显的现代化之路 由于中英两国现代化类型、 国内外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不 同,两国的现代化道路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经济 的发展,还是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上,在这两个现代化的 先行者与后来者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 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 英国的现代化起步领先于其他欧美国家。在第一次现 代化浪潮中,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英国工 业一枝独秀,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最盛时的 1850 年,工 -76[2,p749-754] [4,p132] [5]
────────── 收稿日期:2010-09-26 作者简介:田福生(1978-)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75-
第 32 卷第 6 期
顺利进行的思想先导。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年 11 月
业生产占世界总数的 39%,号称世界工厂。此后,英国工 业继续加速又维持了 20 年的时间。到 1870 年,从表面形 式上,看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减缓,技术上出现了停滞, 经济结构老化。1870-1913 年,工业年均增长仅 1.9%,比 前 20 年的 3.2%大大降低了,现代化的速度明显减缓。19 世纪后 30 年和 20 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的浪潮中,英国 为后起的美国和德国所超过。一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实力 再受打击,特别是海军绝对优势地位的丧失,使英国维持 了 250 多年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大量的海外资产被变卖, 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30 年代的大危机使其经济 更为萧条,总体来说,两战之间的英国处于衰落和不稳定 之中。二战中,英国再度被削弱,以至其在资本主义世界 中的工业地位继续下降,与美国的差距赿来越大。二战后, 英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越来越依赖美国。 此时, 英国的经济出现半死不活的状态, 被称为 “英国病” 。 此后,英国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光辉,而是逐渐沦落为世 界上的二流国家。所以,英国的现代化道路表现出长期领 先,中有沉沦,后劲不足的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鸦片战争,其中的过程十分艰辛。 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开始于清朝政府发起的自救运动。 但因此 运动所代表的生产能力的进步, 已不能为当时落后的生产关 系所容纳,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中国晚清政府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百日维新和清 末新政。除了清政府,当时中国弱小的资本主义经济所代表 的资产阶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的尝试活动。百日维 新及孙中山所领导的一系列的致力于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的 尝试,虽然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略有贡献,但都很快地被 打断。随后,中国的政局动荡,战乱频发,中国的现代化更 是举步维艰。 虽然之后蒋介石国民政府也致力于推进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但结果是使中国的现代化为政府和官僚所扼 制。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全力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 建设,但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和恶劣的国内外环境,使新政 府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屡屡出现失误。 真正的中国现代化征程 的开始,是在 1978 年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 国国内和平稳定,中国政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国内外环 境,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循着这条正确 之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大步前进。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现代化初见成效, 中国已崛起为世界上承担越来越多责任的 大国。总之,中国的现代化虽然起步艰难,中多磨难,但是 前途辉煌。 2. 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作用的不同 在中英两国的现代化道路上, 两国的政府所发挥的作用 也是大相径庭的。 英国的现代化基本上是自发进行的, 政府在其中发挥的 作用并不太大。在现代化的起步时期,英国政府推行的重商
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也是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虽然中国和英国在现 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两国走的都是最终将把人类带向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化文明之路。 关键词:英国工业化;中国现代化;现代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 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9115(2010)06-007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