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千米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通过测量、实验、推想、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路程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千米1.回忆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已经学过厘米,米,分米、毫米。
教师随机粘贴制作好的长度单位卡片。
师: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一下吗?先写在你的草稿本上。
(教师逡巡指导)同学们的小手都已经举得高高的了,谁愿意到讲台上来给它们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台排序)师:你们的答案与他相同吗?生:相同。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吗?生:mm,cm……(师板书)师:1 毫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指甲盖的厚度)师:1 厘米呢?(大拇指的宽度)1 分米呢?(一柞)1 米呢?(双臂打开的长度)师:那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千米)同学们真棒,都有预习的好习惯。
2.引入千米师:那它应该排在这一排的哪个位置上呢?请哪位小朋友来给它排排队。
(生贴)师:你真聪明,我们掌声送给他。
3、生活中的千米师:千米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发现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带领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校园也隐藏了一个 1 千米,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学校操场课件)生:操场师:那你知道我们的操场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生:250 米师:那么跑几圈就是 1 千米呢?生:4 圈师:上体育课跑过 1 千米吗?什么感觉?生:很累师:你能用你的身体尺来描述1千米吗?(学生摇头)(二)、感知 1 千米有多长1.体验 10 米的长度师: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要体验它的长度,我们先来看看十米的长度。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 认识千米
【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米,并能 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 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的情形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呢?
情境导入 眼镜片的厚度 ( 毫米 ) 窗户的宽度(分米)
橡皮的长度 ( 厘米 )
床的长度( 米 )
郑州到北京的距 离( ? )
计量路程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
1 下面三幅图中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意思?
探究新知
表表示示轿此车处的到最杭高宁行高驶速速路度口不距得离超为过16每千小米时。120千米。 表表 表表表表示示 示示示示从该货此大此铁路车处客处路段的到车到起的最杭的杭点最高新最徽到低行景高高标行驶高行速志驶速速驶路处速度路速口的度不口度距距不得距不离离得超离得为是低过为超351于每过5千820每小千每米千小时米小。米时9时。。06千100千米0千米。米。。
二
千米和吨
第1课时 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
●1 . 在 具 体 情 境 中 感 知 和 了 解 长 度 单 位 千 米 , 初 步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
学习目标
掌握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 . 感 知 1 千 米 的 实 际 长 度 , 感 受 千 米 在 日 常 生 活 中的广泛应用。
4
(1)太原到青岛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北京
4
(2)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
太原
长300千米,估一估南京到
济南 532 km
青岛
393 km
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 大约各长多少千米。
南京到济南的铁路
把南京到上海的 长大约是2份多一些
南京 铁路长看成1份 上海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1教案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力目标: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 情感目标: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1.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分米、1米。
2. 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橡皮长4()学校跑道一圈长250()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问:为什么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3.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 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1. 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2)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3)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4)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 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米,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吗?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深化“千米”的知识1. 想想做做1,多媒体出示(1)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第2单元的第1课时,认识千米。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千米的概念,并学会用千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用千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用千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千米尺、地图、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地图,并指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距离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千米的基本概念,并解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例讲解:我会用千米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用千米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基本概念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作为单位,测量你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2. 请用千米作为单位,测量你房间的长度和宽度。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千米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环境,用千米来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地图作为引入工具,这是因为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千米概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的图⽚,引导学⽣初步感受千⽶在⽇常⽣活中的应⽤,进⽽产⽣认识千⽶的⼼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向学⽣介绍千⽶。
这⾥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千⽶是⼀个长度单位,⽽且是⼀个较⼤的长度单位;第⼆,指明了它的应⽤范围,作为⼀个较⼤的长度单位,千⽶通常被⽤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法。
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思考“1千⽶有多长”这个核⼼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步明确:10个100⽶是1000⽶,就是1千⽶。
即:1千⽶=1000⽶。
这样教学,有利于学⽣充分利⽤已有的知识和⽇常⽣活经验,在掌握千⽶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最后,再要求学⽣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约⼏圈是1千⽶”,帮助他们从不同⾓度丰富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标: 1、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1千⽶的长度观念,能进⾏千⽶和⽶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些有关千⽶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的应⽤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
教学难点:建⽴1千⽶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的长度单位? 学⽣互相⽐划并说说1⽶、1分⽶、1厘⽶、1毫⽶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米》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认识千米》这一部分,我们将会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我们要知道千米是什么意思。
千米就是一千米,也就是一公里。
我们可以用千米来表示很长的距离,比如城市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千米的相关知识,并且会有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千米这个单位。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需要大家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比如绳子,用来表示不同的距离。
下面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下板书设计。
我会把千米这个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写在黑板上,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千米这个单位,并且能够用千米来表示一些实际的距离。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教学。
这就是今天的教案,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千米这个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千米是一千米,也就是一公里。
我们需要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用千米来表示实际的距离。
如何用千米来表示实际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千米来表示一些实际的距离。
对于这两个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进行讲解和引导。
我会用一幅图来向大家介绍千米这个单位。
我会画一条很长的线段,然后告诉大家,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一千米,也就是一条千米长的道路。
通过这个图示,大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千米的长度。
接着,我会给大家讲解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会告诉大家,一千米等于一千米,也就是说,千米和米是等价的。
这个换算关系是大家需要记住的重点。
然后,我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家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千米这个单位。
1.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
2.学会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能够利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
2.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千米”这个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和含义。
2. 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1.教师出示“千米”这个词,并解释其中的“千”和“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通过千米与米的比较,向学生介绍千米的长度单位和大小。
3. 学习千米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测量方法,即使用尺子或直尺对千米进行测量。
2.教师展示千米的标准尺寸,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
4. 练习千米的测量1.教师出示多种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使用千米单位进行测量。
2.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测量,教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5.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向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6. 总结回顾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3.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
2.学生能灵活使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收集拍摄千米的照片,并在班内展示。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千米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千米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难点:1. 千米的实际应用和换算。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米尺或卷尺。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千米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一千米,即1000米。
2. 解释千米的意义:千米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间的距离、国家间的距离等。
3. 示范如何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操场的周长等。
三、实践与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践活动:每组学生用米尺或卷尺测量一段距离,如教室的长度,然后将其换算成千米。
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尝试用千米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如书本、桌子等,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与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长度数据,让学生将其换算成千米,如100米、500米等。
2.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公园的距离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千米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运用千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商品的价格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千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此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理解千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表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千米的相关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教学学具:千米尺、米尺、实际场景图片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让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场景图片,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操场的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
同时,教师介绍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千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可能对千米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知道1千米大约等于步行10分钟的路程。
但如何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体会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灵活进行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尺、米尺、课件、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自行车赛、马拉松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米、厘米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千米长的图片,如操场、公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米的长度。
–提问:你们觉得1千米长什么样?–学生回答:很长的样子。
–教师总结:1千米就是很长很长的一条线段。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学生尺,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长度,如教室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的基本概念,掌握它和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1.千米的认识和换算。
2.实际生活中使用千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1.认识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3.2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和举例等方式,详细说明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四、教学流程4.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千米尺子、课件等。
2.教师准备小组活动材料:图纸、计量器具等。
4.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片或课件展示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并询问学生这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及其问题。
2.认识千米(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黑板上的图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3.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30分钟)教师通过彩色粉笔的演示,详细讲解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练习完成对应的计算题。
4.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距离的计量和比较大小。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纸,使用千米尺子测量图纸中的建筑物和道路的距离,并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4.3 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总结重点,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及成果。
2.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和书本上的作业表现。
3.学生的笔记和课堂表现。
六、板书设计内容方法千米的认识介绍、举例千米和其他单位的换算彩色粉笔演示运用千米进行比较小组活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加深,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2.1《认识千米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的单位,1千米等于1000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
2. 千米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然后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 讲解千米的概念(1)教师讲解千米的概念,1千米等于1000米。
(2)通过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城市的距离、计算车辆的行驶速度等。
3. 千米的单位换算(1)教师讲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等于1000米、100000厘米等。
(2)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千米单位换算的理解。
4. 千米的实际应用(1)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运用千米解决问题的经验。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2. 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提高教学效果。
4.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千米的实际应用”。
这是因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像米、分米、厘米那样直观,因此,如何将千米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米》苏教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掌握千米的符号和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和符号2. 千米的换算关系3. 千米的测量和计算4.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的测量和计算,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
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千米的测量和计算。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千米的概念和符号:讲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符号“km”表示。
3. 讲解千米的换算关系: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4. 千米的测量和计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5.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的周长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以及千米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千米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讲解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千米与米的关系;2.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3.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演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入新课,询问学生对千米的认识;2.引导学生想一想,身边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千米来计算;3.展示图片,介绍在地球上,人类从一开始就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然而,当时的人们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很难将测量结果互相比较。
观看视频观看有关长度单位“千米”的视频,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1.展示千米、米的物体,让学生简单地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1千米 = 1000米;3.让学生举例说明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千米=1000米,3千米=3000米等。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2.给每个小组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或“你的家乡到上海有多少千米?”;3.让小组成员合作,计算出答案,并口头上报。
演示法1.用班里的一个同学作为演示对象,示范如何计算千米与米的换算;2.特别是在转换中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如忘记一些转换基本公式和将数字顺序弄反等。
总结回顾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印象。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2.自行寻找其他与千米与米换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是三年级数学中较为基础的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需要复杂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了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信心。
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还运用了演示法和观看相应视频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千米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km,1千米等于1000米。
2. 千米的换算: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
3. 千米的实际应用:测量较远的距离,如城市间的距离、马拉松比赛的长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千米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2.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千米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一些较远的距离,如城市间的距离、马拉松比赛的长度等,引出千米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千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千米测量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等。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旅行、运动等。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对千米知识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认识千米》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观察生活中的千米现象,与家人分享并讨论。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认识千米2. 板书内容:- 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km,1千米等于1000米。
- 千米的换算: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千米》苏教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千米的概念。
2.认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小数和整数进行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2.能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1.3 情感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美妙和应用性。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千米单位的认识和使用。
2.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2 教学难点1.整数和小数之间的换算。
2.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介绍千米的概念,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关系,并在白板上用图示方式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3.2 学习新知识3.2.1 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1.教师出示一些例题,引导学生将千米转化为其他长度单位。
例如:4千米等于几米?16千米等于几米?2.5千米等于几米?或将其他长度单位转化为千米。
例如:3400米是多少千米?800米是多少千米?2.请学生根据换算公式自己计算结果,发现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3.2.2 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河流的长度是多少千米?我们从学校到公园要走多长的路程?全国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并让学生计算答案。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3 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既包括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题目,也有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目。
2.课外继续巩固学习新知识。
4. 教学反思4.1 教学亮点1.教学过程中,运用具有启发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教学为本”的原则,设计了一些生活类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了解千米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 了解千米1教案 苏教版 教案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并能初步运用,同时生活中也时常接触到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这些都构成了学生学习的经历资料。
预习设计:
1. 在跑道上走一走,数数一百米走了多少步,看看大约用了多少分钟?
2. 课前到图书馆或书店或网上去查找55页的资料。
你们现在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终究从学校大门到哪里是1千米呢?大家按刚刚在跑道上走1千米的时间和速度或步数走一走,看能走到哪里。
【板块三】
指名汇报课前查获的资料。
集体交流、校对。
【板块四】
1. 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多关注学困生,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3. 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尝试做拓展练习,不要求全班做。
4. 师批改作业,与时反应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纠正。
三、全班交流“查查填填〞〔预设5分钟〕
1. 指名汇报交流。
2. 资料共享。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板块一】
谈话:同学们喜欢上室外课吗?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千米。
【板块二】
教师把学生带到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告诉学生两面彩旗之间的长度就是100米。
1.指导学生看一看,估一估。
谈话:如果让你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估一估大约要走多少步?
3.谈话:刚刚同学们都走了100米的路程,知道了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如果让你在100米的跑道上走,走几个来回就是l千米呢?
4.照这样的步子,算算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走l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
5.分组活动,进展验证。
谈话:你们计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对吗?想验证一下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千米。
2.能正确、熟练地念出千米的读音。
3.能估算和测量距离。
4.能够正确使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千米及其使用。
2.难点:如何准确估算和测量距离。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千米(1)引出话题小学生大部分都跑过长距离了。
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张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赛地点两侧的的道路标志牌,并询问他们对标志牌上的数字是否熟悉。
(2)千米的含义将“千米”两个字分开,写在黑板上,再请学生们拼读。
译成汉语“千米”是由“千”和“米”两个词组成的,意为“1000米”的长度单位。
(3)与平时生活联系与学生们一起谈谈平时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相当于千米。
2. 认识千米的读音(1)千米的读音让学生听读“千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并背诵单词。
(2)脑筋急转弯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千米是千只米虫爬的距离吗?”三、教学方法1.听众式教学法。
2.课堂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
3.示范指导和实践操作式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本课时为45分钟,安排如下:1.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5分钟)2.介绍千米的含义。
(10分钟)3.与平时生活联系。
(5分钟)4.认识千米的读音。
(10分钟)5.脑筋急转弯。
(5分钟)6.练习。
(10分钟)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教师展示一张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赛地点两侧的道路标志牌,并询问他们对标志牌上的数字是否熟悉。
2. 介绍千米的含义。
将“千米”两个字分开,写在黑板上,再请学生们拼读。
译成汉语“千米”是由“千”和“米”两个词组成的,意为“1000米”的长度单位。
3. 与平时生活联系。
与学生们一起谈谈平时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相当于千米。
4. 认识千米的读音。
让学生听读“千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并背诵单词。
5. 脑筋急转弯。
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千米是千只米虫爬的距离吗?”6. 练习。
1.学生们围成一圈,每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与千米有关的事情。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千米-苏教版
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三、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复习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2米=( )分米(5)、60厘米=( )分米活动2【导入】导入1、导入新课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2.1认识千米。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千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千米的换算方法,并能够将千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米换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出千米的概念。
2. 千米定义:千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一千米。
3. 千米换算:引导学生学习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方法,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4.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是500米,请问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500米是多少千米?1000米是多少千米?6.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测量公园的长度、计算跑步的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定义2. 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方法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千米等于_____米,1米等于_____厘米。
(2)计算题:学校到家的距离是300米,请问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应用题:请你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答案:(1)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
(2)学校到家的距离是300米,等于0.3千米。
(3)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测量操场的长度、计算骑自行车的距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千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力目标: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 情感目标:
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分米、1米。
2. 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
问:为什么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
3.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 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
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
1. 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2)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3)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
下。
2. 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米,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
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吗?
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深化“千米”的知识
1. 想想做做1,多媒体出示
(1)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2)交流从哪到哪是1千米,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2. 想想做做2,多媒体出示
(1)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2)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同桌互查预习作业。
3. 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
(2)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4. 想想做做4,多媒体出示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
5. 想想做做5
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
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
6. 想想做做6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交流想法。
四、拓展“千米”的知识
问:今天你又学到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
实践作业: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