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CH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 41页)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 41页)
•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 成者
• 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 性贡献
• 提出比较优势学说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 2×2×1模型 • 机会成本不变 • 没有运输费用 • 劳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 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 比较优势的含义及衡量方法 – 比较优势的含义 •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 一国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 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另一国或相对劳动 生产率高于另一国
绝对优势理论的图形分 析
Y B国进口50X
100
B国出口50Y
50
C A国出口50X
B
IB
I
25
A
IA
A国进口50Y
O
40 50
80 100
X
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 斯密的贡献
– 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首次提出了贸易 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益
• 理论假设前提不符合国际贸易实际
– 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 贸易
• 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字例证
–2×2×1模型
• A、B两国;X、Y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 由于生产技术不同,同样的劳动人数,可能的产出 是不同的
–如果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X或者都用来生产Y, 我们可以给出两国每年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假设
X
Y
A国
• 绝对优势的含义
– 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同 类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拥有这一商品生 产上的绝对优势
ax bx
a y by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ppt [修复的]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ppt [修复的]

支付A,同时A的草坪还未得到清理。第三种情况,A与B自己干自己
的,两小时后A,B的草坪得到清理,A得到0元,B得到30元。从三 种情况看来,A可以雇佣B,价格为30元。B不会雇佣A,因为B会吃 亏,A的结果也不理想。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 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 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 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 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
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
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 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 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 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 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 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 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 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 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即英国用1吨生铁交换法国的1吨小麦。这种交换是公平的,
因为分工生产后的1吨生铁和1吨小麦都是花费50天的劳动,
价值相等。这种交换对两国都有利,因为此前在英国国内
1吨生铁只能交换0.5吨小麦,在法国国内1吨小麦只能交
换0.5吨生铁。英法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后,英国得2吨生铁 和1吨小麦,比分工前多得1吨生铁。法国得2吨小麦和1吨 生铁,比分工前多得1吨小麦。可见,在进行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后,英法两国的产品产量和消费水平都提高了。
两人家中都有草坪,需要清理。 问: 1、清理草坪上,谁有绝对优势,谁有比较优势? 2、要使两人收益最大化:
A需要雇佣B清理草坪吗?雇佣价格?
B需要雇佣A清理草坪吗?雇佣价格?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1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Adam Smith
绝对优势理论,又 称绝对成本说,是最早 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2
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 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 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 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 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 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 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 继而进行换,那么双方都 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 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 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6
分工前
呢绒

分工后
呢绒

英国的劳动投入
葡萄牙的劳动投 入
总产量
100 90 2单位
120 80 2单位
100+120=220
80+90=170
2.2单位
2.125单位
虽然英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投入都高于葡萄牙(都处 于绝对劣势),但其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高一些。也可 以说,英国在生产呢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生 产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分 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的产量都高于分工以前。
3
分工前
分工后
小麦

小麦

法国的劳动投入
100
100
100+100+150=200
总产量
2单位
2单位
2单位
4单位
法国在小麦的生产方面比英国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方
面比法国有绝对优势。如果两国按照绝对优势分工,法国将原来生
产布的100单位劳动转移到小麦的生产上,共可生产2单位小麦;英
7
即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58张)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58张)
产品A的机会成本 (相对于产品B) 减少的B产品产量(Δ Qb) 增加的A产品产量(Δ Qa)
比较优势的理论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 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 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 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 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 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 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A国 B国 F商品 1 3 C商品 2 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 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 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 “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 的尴尬境地。
比较优势的基本概念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 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 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 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 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 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 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 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 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 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课件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课件

小麦

劳动投入 产出量 相对生产 劳动投入 产出量 相对生产
量L1
Q1
成本
量L2
Q2
成本
美国
10
20
0.25
10
100
0.5
中国
40
120
4
20
100
2
25
从表中可看出,中国无论在布和小麦上 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布上劣势稍微 小些,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相对于布具 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两 国的分工就是中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 麦。
劳动力投入L2 产出量Q2
英国
15
120
5
100
美国
5
120
15
100
合计
20
240
20
200
9
从表可以看出生产120单位的小麦和100 单位的布,英国和美国投入的劳动力量 不同,即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 从图中可看出英国生产布有绝对优势, 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 势理论,英国应当将20单位的劳动力投 入到布的生产中,美国应当投入到小麦 的生产中。
39
10
分工后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
? 表2
小麦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英国
0020源自400美国20480
0
0
11
从表二可以看出国际分工后,两种产品 总产量都增加了,说明分工使两国资源 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假定英国用200单位 的布与美国240单位的小麦进行交换,交 换的结果如表三。
12
表3
小麦的消费量 布的消费量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1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10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 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地跨国公司的产业 内贸易大发展显示不相符。 ➢ 要素禀赋理论把各国的相对优势看作 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上技术革新、技 术进步可以改变要素成本和比例,从而 改变比较成本。
11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 比较利益说认为世界各国为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
都会自觉地实行自由贸易,但从世界贸易的历史直
至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从未实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实行保护贸易。
7
8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不同是指世
界各国在拥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 方面非常不一致。 ❖ 要素密集和要素比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 内的产品,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类型多样化,既有资本密集型 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新技术产品, 也有标准化产品。
➢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 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似或相似 的生产要素投入。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国贸CH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

国贸CH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
约·穆勒是李嘉图的学生,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书中,用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补充。
2.3.1 国际商品交换的比率范围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交换,其交换的比率 应当在各国在封闭时的交换比率之间。
品名 国别
英国 德国
毛呢(码) 麻布(码)
10
15
10
20
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0∶15;德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10∶20
分工生产并交换:英国生产毛呢并用其与德国麻布交换 (只有用10码毛呢换得15码以上的麻布时才进行),德国生 产麻布并用其与英国的毛呢交换(只有在换得10码毛呢所用 的麻布少于20码时才进行) 。
所以,两国进行交换的比率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即( 10∶15 — 10∶20 )
Y(毛呢) 英国不参加贸易的范围 K
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 个单位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 数量或价值。
在机会成本上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一个互 利性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 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 有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论。
2.1.1 绝对优势论的假设前提
1、2×2×1模型 2、边际产量固定和规模报酬不变 3、收入预算约束 4、没有运费等交易费用 5、贸易是平衡的 6、生产要素国际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能流动 7、自由竞争下生产和交换
2.2.2 比较优势论的内容
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 对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 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 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 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 不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 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 利益。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
30
3、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IT Press(1990) (1)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贸易双方交换同一行业的产品,即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同时进口同一行业的产品。 也就是,两个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交换 两种要素密集度相同或相似的产品。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 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 济学家 。他是17个孩子中的老三,14岁时被他 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 “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 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 40岁离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17
2、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发展斯密的贸易思想:论证强调自由贸 易的好处,从资源最有效配置角度论证贸 易与分工的好处。
“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 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外一个人强一些, 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 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 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 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
people would read it,
But Hume was wrong-
people have been
reading it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now.
.
6
.
7
◆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 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 个单位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 数量或价值。
在机会成本上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一个互 利性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 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 有比较优势。
第二章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学习目标:掌握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了解它们的优点与局限,初步学会运用该理论分析 贸易利益。
主要内容: 1.1 绝对优势理论 1.2 比较优势理论 1.3 相互需求理论 1.4 均衡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
重商主 义贸易 思想
传统贸易理论
界碑
新贸易理论
2.2.2 比较优势论的内容
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 对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 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 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 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 不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 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 利益。
约·穆勒是李嘉图的学生,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书中,用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补充。
2.3.1 国际商品交换的比率范围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交换,其交换的比率 应当在各国在封闭时的交换比率之间。
品名 国别
英国 德国
毛呢(码) 麻布(码)
10
15
10
20
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0∶15;德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10∶20
10∶15
互利贸易范围
L
10∶20
德国不参加贸易的范围
O
X(麻布)
2.3.2 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大小
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各国对各种产品的相对 需求强度。
Y(毛呢)
O
10∶15
K
10∶16 10∶18 10∶19
L
10∶20
X(麻布)
2.4 均衡贸易利益
2.4.1 一般均衡中的贸易获利
◆机会成本和贸易获利
2.1.2 绝对优势论的内容
★中心问题:经济自由主义是绝对优势论的中心。对经济采取 自由放任的政策。
★基本含义:
一国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 ;
若一国某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即 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
若一国某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国,即处于绝对劣势,则该 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产品,而是从另一国进口这种产品。
2.2单 位 2.375 单位
2.2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书 中提出了比较优势论。
2.2.1 比较优势论的假设前提
1. 2×2×1模型 2. 生产要素在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流动 3. 充分就业 4. 物物交换的自由竞争贸易 5. 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费和保险 6. 静态 7. 劳动决定价值而劳动同质 8. 贸易不影响收入分配
这样,各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从中 获得利益。
2.1.3 绝对优势论的例证
英国
分 毛 100人.年/单位 工呢 前 葡 120人.年/单位

分 毛 220人.年 工 呢 2.2单位 后葡

葡萄牙 110人.年/单位 80人.年/单位
190人.年 2.375单位
合计 2单位
2单位
分工生产并交换:英国生产毛呢并用其与德国麻布交换 (只有用10码毛呢换得15码以上的麻布时才进行),德国生 产麻布并用其与英国的毛呢交换(只有在换得10码毛呢所用 的麻布少于20码时才进行) 。
所以,两国进行交换的比率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即( 10∶15 — 10∶20 )
Y(毛呢) 英国不参加贸易的范围 K
C为出口利益
P
P1
H
GS
P0 a
bc E
D
O
Q1 Q0 Q2
Q
◆ 局部均衡中的进口贸易获利分析 (课堂练习:用图形分析进口贸易是如何获利的?)
c ab
a+b为进口利益
思考与练习
1、试述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比较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异同。 4、用图分析贸易利益。
举例:机会成本和贸易获利 Million roses Thousand Computers
U.S.A
-10
South America
+10
Total
0
+100 -30 +70
◆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 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迹。
X
生产可能性曲线
早期重商 主义
晚期重商 主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要素禀赋学说
里昂惕夫 之谜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论 产品周期理论 战略贸易理论 一体化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中心问题
1. 国际贸易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格局 3.国际贸易的条件 4. 国际贸易的利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论。
2.1.1 绝对优势论的假设前提
1、2×2×1模型 2、边际产量固定和规模报酬不变 3、收入预算约束 4、没有运费等交易费用 5、贸易是平衡的 6、生产要素国际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能流动 7、自由竞争下生产和交换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2.2.3 比较优势论的例证
英国
分 毛 100人.年/单位 工呢 前 葡 120人.年/单位

分 毛 220人.年 工 呢 2.2单位 后葡

葡萄牙
合计
90人.年/单位 2单位
80人.年/单位 2单位
2.2单位
170人.年 2.125单位
2.125单 位
2.3 相互需求理论
Y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 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无差异 曲线也叫效用等高线。
无差异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与国际贸易(见P31)
无贸易的无差异曲线
有贸易的无差异曲线
2.4.2 局部均衡中的贸易获利
◆ 局部均衡中的出口贸易获利分析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