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D
No Image
• 【解析】 啮:咬。
D
No Image
• 【解析】 均解释为“像”。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 副词,仍然;动词,如同、好像;C名词,随从的人;介 词,自,从。
• 7.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D
• A.王谢:指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望族,他们的生活都 很豪华。《南史·侯景传》:“景请婚于王、谢,帝曰: ‘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后世因以代 指高门世族。
• 【解析】 鹿鸣宴应为“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 举子的宴会”。
•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文中,作者引用了唐沈既济《枕中记》中“黄粱一梦” 和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南柯一梦”的故事,喻指自 己历经艰难之后的寂寥时刻。
• B.在第三段结尾,作者以“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之 语,表达了对那些丧失节操、苟事新朝的“痴人”们的批判 与鄙视,显示出刚正不阿的气节。
• B.夜气:黎明前的清新之气。孟子认为,人在清明的夜 气中一觉醒来,思想未受外界感染,良心易于发现。因此 用以比喻人未受物欲影响时的纯洁心境。
• C.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 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 D.鹿鸣宴:宋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辖地秀才的宴会。 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作者是以喜写悲。作者难忘国破家亡之痛,觉得往事
• 4.作者自叹“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从中可以体会 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作者以前颇事豪华,却不思亡国之祸,今日遭受亡国 之痛,生活困苦,悔恨交加,认为正是以前的恶因造成的, 正如果报一般。
• 连用七个排比句大谈“因果报应”,节奏短促,一气呵成, 表达了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情感。
• 答:作者在生活中已对国破家亡这一现实十分明白,但在 翻卷与写作时却依然沉浸于回忆,十分执着,这句自叹带 有对这一矛盾的挖苦之意。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 文章起首,简述国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贫困生活。
次以简洁的句法,将早年的豪华生活与今日的敝败潦倒作 种种对比,认为这都是现世的因果报应。第三段用黄粱梦、 槐安国的典故,点明“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的主旨,自比 “痴人”,犹喜说梦。末段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 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 2.从“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这句话中可以体会 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从“罪案”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反省忏悔之意,这种 情感隐含在亡国之痛中,亦是一种代表。
• 3.如何看待作者翻看记忆往事之书而自喜?
• 译文:老熟人看见我,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 怕和我接近。
• B.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 译文: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像王导、谢安那样的家庭里, 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
• C.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
• 译文:用头戴草帽报应头颅,用穿草鞋报应脚,这是仇恨 过去的插簪穿履。
清初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县)人,侨寓杭州。出身于仕宦家 庭。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通晓音乐、戏剧等。 明亡以后,入山著书,不做清朝的官。他是明末清初的重 要作家,散文造诣很高,题材广泛,文字清新峭拔,所写 虽大多是个人经历的琐事,可是时时流露故国之情,有很 强的感染力。著有《陶庵梦忆》《两湖梦寻》《琅嬛文集》 《石匮书》等。
B
No Image
• 【解析】 A匮:kuì,C靡:mǐ,D摹:mó。
BC
No Image
• 【解析】 BC当“于是,就”讲,A因为,D沿袭。
BD
No Image
• 【解析】 BD军队临时驻扎,A排列,C旁边。
• 4.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C
• A.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 2.作者写西陵脚夫和中式寒士两个痴人的行为有何作用?
• 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寄寓在二人身上,既希望眼前的困境如 西陵脚夫的希望一样,是大梦一场;又希望以前的盛况如 寒士所期望的一样,不是梦。
• 3.第④段说“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第⑤段又说 “又是一番梦呓”,这是否显得杂乱?你怎么看?
• 不杂乱。“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强调了自己寻梦而 又惧梦的心理,“又是一番梦呓”是作者梦醒了,但仍旧难 舍“名根”,又祈求新梦。这两段以议论和剖白的方式,表 达了自己的矛盾心态和复杂意绪。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进入课堂
4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习目标
• 1.积累“次”“方”“意”“书”等词的用法。 • 2.理解作者痛苦消极的表层下深埋的强烈的好名之心。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 1.走近作者 • 张岱(1597~1697),字宗子,又字石公,别号陶庵,明末
• C.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与寒士赴鹿鸣宴而 “犹意非真”,分别讲的是生活中有“惟恐其非梦”与“惟恐其 是梦”的时候。
• D.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自 己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的一场大梦。这也体现了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本文是作者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 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 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 看成人生大梦一场。如此看来,写作本文,追忆往昔更像 是一种无奈的梦呓。
No Image
• 本文通过今昔对比,把今日的穷困潦倒归于对往日奢华的 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是人生的一场大梦,曲 折地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
(二)通读源自文库本,疏通字词
No Image
No Image
端方、正直
No 方位
方法、办法
Im将正要在 age
认为
心意,意图 情趣
No 意料 Im 写 ag 文字 e
书信 书籍
No Image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 1.作者为什么将今日的困苦生活看成是以前的果报?在 此大谈“因果报应”,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 2.了解背景
• 《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 序。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 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 前明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 “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但他坚 决不与清统治者合作,表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和傲骨。作 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 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 《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