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苏州博物馆建筑分析报告
苏州博物馆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有传统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崭新的风格
新馆坐落在苏州东北街上,是传统建筑的提炼版,是现代和传统的完美的结合。
中而新,苏而新,不大不高不突出。
粉墙黛瓦,据介绍,这是一种“中国黑”花岗岩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色的,太阳一照射就变成深灰色。
屋顶采用1:2坡顶,完全符合苏州民居屋顶的坡顶比例
石片屋顶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建筑的采光问题,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
屋顶看似简单,其实结构非常复杂。
从石材层往下数,还有金属板,木板,保温板,钢体结构,面板,吊顶。
而特别的是,博物馆屋面泄水不再全部依靠传统的瓦楞铺流排出,而是通过屋面将雨水渗透至金属板,借助金属板的泄水系统处理滞留积水。
北墙之下独创高低错落的石片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水幕墙和荷花池采用天然地基,用混凝土压浮
借鉴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
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在主庭院中,亭的设计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双层,亭顶为玻璃并覆盖木饰贴面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具。
池
中的八角凉亭,师古而不泥古,凉亭的八角形与中央大厅及西路两个主展厅大八角形相呼应。
(完整版)苏州博物馆分析
功能分析图
流线分析
楼梯 流线
车库
吴文化展厅 多功能厅
考古展厅
展厅
展厅会议
三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建筑造型分析
建筑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和谐统一,但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几何化
•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 • 三角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洁、抽象而不失力度,在不知不觉中 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T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看到的是一个富有动感几何线条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是空间构成形式的重要原因
主庭院
•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门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1/5,第一座在古典园林基础上 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空间界面处理
苏州博物馆
底面 (楼,地面)材料分析
大堂地面
走廊地面
侧面(墙面,隔断)材料分析
大堂墙面
展厅墙面
•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 • 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
顶面(平顶、顶棚)
大堂顶面
大堂顶面
展厅顶面
材料分析
玻璃与钢材
•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 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 的立面,不仅能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 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 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 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 了活力
• 平面布局上对传统园林的借鉴,直接导致空间的序列组合也与传统园林相近 • 新馆内部运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手法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色彩分析
博物馆的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正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所常用的传统色。相比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 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新馆采用颜色更为均匀飞深灰色石材做屋面以及其白色墙边的石材的边 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简洁大气。与古城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融合,在现代几何造型色彩,
建筑造型分析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 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外观呈几何形,简洁大方,极具现代特征,其中三角形和 平行四边形的运用尤为突出。这种潜在的苏州传统与西方三角立方体构成和极简主 义相互交织,自然转换。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 的坡顶蕴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 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和 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使建筑 看起来简洁、抽象而不失力度在 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中西文化的 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 既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又成为新建筑 的现代表皮纹样。
而且同时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 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 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 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 空间封闭而又通透,参观者尽管在 犹如在超级魔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 却仍然被东方园林强大的传统文明 牵引着,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 的主体性。
总结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在 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 特有的光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能与周围
融合,让大家喜闻乐见。
感 谢 观 看
2022/9/7
苏展 州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③.新材料、新技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 构造,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承 受了钢化构造,再用优质木材 为钢构造镶边、包装。
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 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 代青瓦。
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 虎天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 了屋顶中间部位,屋顶形成一 个折角,光影穿插,整个空间 布满祥和与大气。走廊由透过 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着,犹 如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传统 符号在光线中简洁地演绎着现 代的气息。
从建筑构造看,现代几何体构成 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根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 断的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 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 大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 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 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 形空间交错在一起,西中有东,东中 有西,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简洁、 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 的转换。
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爱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 王府毗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弥补了 古物无保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 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争论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 用作贮存,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苏 州 博 物 馆 模 型
五.具体解析
馆建筑总面积:15391平方米,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 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分 成三大块;中心局部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 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现代室内设计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大堂作为中央 枢纽连接入口、 主庭院和各展区, 北面落地玻璃把 主庭院的景色引 进室内。
北面落地 玻璃把主庭 院的景色引 进室内。
大堂内部
四面通透,八方玲珑, 为八边形,小边开菱形景 窗,收缩升起采光顶糅合 传统与现代,现代感造型 透着明显的地域建筑的空 间精神。
光线----“让光线来 做设计”
设计理念: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 特点: 一 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 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 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建筑概况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 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于 2006年10月。新馆位于苏州古 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 园和惠王府相邻。由著名建筑 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占地面 积15000平方米。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 是入口处、大堂和中央庭院; 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 画廊、教育设施、行政办公等 功能区。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 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在苏州博物馆中,可以看见 贝聿铭其他作品的影子的。
扩 展 解 读
典型的贝聿铭式“几何结构”
伊斯兰博物馆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美秀美术馆
香港中银大厦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贝聿铭式 “几何结构”
中银大厦外部
园林式庭院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内部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用墙面规则的矩形凹 块,把清水自上而下阶 梯状地引入底楼池塘。
通往书画厅 的悬挑楼梯
博物馆的相当一部分 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 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 池上方的悬挑楼梯到达 地下室。
主庭院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卧虬堂 卧虬堂为忠王府东
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 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 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 子文征明、唐寅、祝允 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 节,藤飞花放,王献臣 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 “卧虬堂”。卧虬既因 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 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2、独有的地域文化
• 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 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
苏州博物馆总观
三、自然景观特色
通过內庭院將內外
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 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 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 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 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 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 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 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 的墙,“以壁为纸,以 石为绘”,高低错落排 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 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 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 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 “奇胜处,每凭栏,定 忘还。好山如画,水连 云萦,无计成闲。”
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
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 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 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 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 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 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 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 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 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 血脉。
形状:苏博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三角形和矩形。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 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 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 一。
3.渗透与层次
从苏博的剖面 图上可以看见, 设计师将苏博 从垂直面上分 为至少3个层次, 主建筑高于廊 道和次建筑。
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 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 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 深刻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扶梯的转弯:与平常的扶梯设计有所不同,博物馆里少有的扶梯的转变处加多了一个转折。这样既可以减轻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又能让扶梯加多了一个层次,体现出别致的设计感,丰富及有旋律。
展厅背景的空墙:展厅内由于光线不足,为了更好地展示文化物品,利用了苏州园林的借景取景手法,在厅内的正面墙上,空墙作背景透光,开了一个正方形的洞,洞内种有很多竹子。这样不仅解决了光线问题,还增多了一处自然美景,让游客的心灵又一次与自然接触。
八、总结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202X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苏州博物馆场地设计1
场地设计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赖鸿展0816010036 赖鸿展0816010036 蔡梓冬0816010003 蔡梓冬0816010003 潘睿0816010005 潘睿0816010005 文宗0899990003 文宗0899990003
苏 州 博 物 馆 场 地 设 计
苏州博物馆选址
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 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忠王府,男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 护单位忠王府,男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 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苏州博物馆交通流线分析
目录
1.项目背景; 2.用地划分; 3 地形地貌及气候的分析; 4. 建筑功能划分; 5.与城市及周围环境的关系; 6.场地交通体系分析(场地出入口、 人流及车流); 7.景观分析; 8 建筑方案分析; 9 结语
苏州博物馆与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关 系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 周边的环境关系,虽然采用的是现代 的建筑材料,但是从形式符号上沿袭 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由此 来统一与临近建筑空间之间的组合 关系.由于中国的民居以低层建筑居 多,因此"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贝 聿铭在确定、高度’体量及风格上都能温 和地融入到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中。 (如图) 贝聿铭的设计在选材的方面上比 较注重就地取材,它所涉及的日本 美秀博物馆就将建筑所在的山地取 材以一定的比例掺和到混凝土中, 使建筑更好的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也同样考虑到了 就地取材,这样的强调地域性的同 时也节约了经济成本。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苏州市中心地区,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从建筑特色、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非常突出。
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同时,建筑内部的环境设计也非常考究,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营造出了舒适、安静的参观氛围,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
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一次展览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主题新颖,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精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再次,苏州博物馆注重教育活动的开展。
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亲子活
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上有着突出的
表现,而且在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能够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师:贝聿铭
建筑师
贝聿铭
设计背景(开始)
• 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 聿铭先生设计。
•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 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 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 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
馆外景(高潮)
设计中的庭院
• 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 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 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实际。按照“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总体布局中设计了若干个各具特色、布置精美的庭院。庭 院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特别是位于中央大 厅北部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 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 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 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 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 和神韵。
总平面图
剖面
各种透视
主入口
• 初展身姿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 拙政园保护区内,其东侧与太平王国忠王 府遗址紧邻,北侧为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 之冠 ———拙政园。南为东北街,西侧是 齐门路,总占地约11000余平方米。
主入口图
建筑构图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 地下两部分,共计建筑面积约17000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 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 坐北朝南,地上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 块:即中部为入口门廊前庭院,中央大厅和山水 庭主庭院;西部为院落式的主展区,东部为办公 、商店、休息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这种 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 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地下部分为 博物馆辅助功能用房(如修复、馆藏、多功能厅 等)。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 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 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 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它不仅可以调节 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展厅内部采光的示意图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展厅内部采光的示意图
三、总结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在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 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特有的光 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 能与周围融合,让大家喜闻乐见。
二、关于博物馆
1.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世 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占地面积 15000平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2019年始 建,2019年中秋节开馆,历经三年。它的建成弥补了苏 州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 不实风范现代感的建筑。
府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
求。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平面分析
●合院呼应
从总平面上看,苏州博物馆的空间组织是“回”字形的, 其中,有一段要靠园子里水上的桥来完成。 在东侧的 “紫藤园”、西北角 “宋画斋”这样露天天井的周围, 在西南角两个带着封闭中庭的周围围合着若干小尺度的 展室。
二、关于博物馆
2.博物馆场地地点
新馆的所在地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文 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 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 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Add the title here Add the title here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 南,被分成三大块:中 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 中、西三路布局,和东 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 衬,十分和谐。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二、总平面图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 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景:借景主要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
观赏视线之中,借以扩展有限场地内的空间感。借景方式可以分 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直接借景可分为近借、远借、仰借、俯 借和因时因地而借等多种方式。上图中树景就是借用了位于博物 馆旁边的拙政园的景致。
苏州博物馆造园手法:
漏景:在围墙及廊的侧墙上,开设许多造型各异的漏窗,来透视园内的景物,
使景物时隐时现,造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意
隔景:通过在展厅内的玻璃窗上加了一层类似纱窗的东西,部分阻断
了视线,使得人们从里往外看到的景色朦朦胧胧,更好地体现 了江南园林的特点。
障景:这种构景艺术意识来源于“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起
苏州博物馆新馆
? _______________ 贝聿铭
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 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 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 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立面分析
苏州传统建筑:
粉 墙 黛 瓦
深灰色石材屋面和墙体边饰, 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 屋面上一种被称为“中国黑” 的花岗石取代了传统的灰瓦。
以现代钢结构替代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 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 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
区位分析
齐门路
拙政园 太平天国忠王府
东北街
狮子园
总图分析
车 库 入 口
主入口
办公入口 出口
功能流线分析
辅助用房
西部展厅
中央庭院
现代艺术厅
大堂 入口庭院
行政办公
辅助用房 车库
展厅 休息厅
多功能厅 影视厅
储藏
研究
展厅 展厅
行政办公
构图分析
组团式的展厅布置方式
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 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 呼应
贝聿铭签名式的几何提炼
卢浮宫扩建
贝
聿
香 港 中
大 厦
的 几
何
提
炼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采光分析
走廊采光
大厅采光
走廊采光
回廊的玻璃顶和金属遮光条把光线理成 一丝丝撒在地面,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
展厅采光
展厅采光
玻璃顶配遮光条的采光方式 日本美秀美术馆
造园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 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 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 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 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 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 法体现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 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 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 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 妙地组合起来。一些造园手法在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里得到 了很好的体现。
“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