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和水文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气候与水文部分)教学大纲
课内学时数:72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地理教育专业
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编制人:李勇
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气候与水文学部分是地理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气候学部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大气温、湿、压、风等主要要素的意义、表示方法。初步掌握上述主要气象要素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影响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学习气象学和气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步了解大型天气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三)初步掌握现代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类原则,气候的地理分布特征,气候变迁及原因,使学生对气候的形成、变化及分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适应中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水文学部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过程。
(二)了解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的概况、性质、运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利用情况。
(三)了解水资源的特性、评价、利用和管理。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课内教学7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建议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理论教学部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部分
第一章:引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②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③了解描述大气性状的物理量。
教学内容:
1.1 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1.2 气候系统概述
1.3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熟悉辐射的概念、基本定律;掌握太阳辐射的相关特征、在大气中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掌握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表示、特点、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③掌握大气的增温和冷却。包括气温的非绝热变化、气温的绝热变化、气温的个别变化和局地变化、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及其判别方法;
④熟悉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⑤熟悉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包括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以逆温为主)。
教学内容:
2.1 太阳辐射
2.2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2.3 大气的增温和冷却
2.4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5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熟悉水相变化的原理;
②掌握饱和水气压与温度、蒸发面性质、蒸发面形状的关系;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③掌握地表面、近地层和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重点是三大类云的形成和特点;
④掌握云滴的凝结增长和冲并增长理论。了解各类云的降水和人空降水原理。
教学内容:
3.1 蒸发和凝结
3.2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3.3 降水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要求学生熟悉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
②掌握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③掌握作用于空气的四种力的定义、方向和大小;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的形成、方向、大小;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④熟悉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平均经圈环流、纬圈环流、水平环流的特征;环流的变化。
4.1 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
4.2 气压场
4.3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4.4 大气环流
第五章:天气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熟悉气团的概念、形成、分类;掌握锋的特征、分类、天气;
②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流场及天气特征;
③掌握副高及热低天气系统。
教学内容:
5.1 气团和锋
5.2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
5.3 低纬底天气系统
5.4 对流性天气系统
第六章气候的形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掌握海气相互作用的方式,熟悉洋流分布,环流对热量、水分的输送;
②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熟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③熟悉地形对气温、降水、风的影响;
④熟悉冰雪覆盖对气温和水分的影响。
教学内容:
6.1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6.2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6.3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6.4 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
6.5 冰雪覆盖与气候
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掌握柯本气候分类法的划分原则、方法;
②掌握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划分原则、方法;
③掌握本教材的气候分类法;
④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
7.1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7.2 高、中、低纬度的气候
7.3 高中气候
第八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了解气候变化的史实和特点;
②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③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
8.1 气候变化的史实
8.2 气候变化的因素
8.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水文学部分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分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了解水分循环及其成因、水分循环的类型及其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