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50字左右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2947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3.png)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的故事篇2孔子的弟子公孙赤,有一天出使齐国,冉求(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所以,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才是君子真正的态度。
孔子的故事篇3宰我问道孔子。
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是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
即使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仁,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性,可以利用,但绝不能上当。
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了自己也就是成全别人。
孔子的故事篇4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的故事篇5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不理学生是好是坏,他只想羧绾谓毯盟。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50字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d50f00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b.png)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50字
篇1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吧。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有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着城池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在这孩子摆的城池当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我想:“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孔子这些方面都做到了,我真是佩服他。
篇2
孔子曾先后请教过老子、郯子等人。
有一次,孔子去庙里烧香,不懂得那里的规矩,就虚心地请教他人。
这时,一个人看见孔子在问别人问题,就挪揄他:“难道孔圣人也有不懂得的问题,需要请教别人,这多么失礼啊。
”孔子却说:“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这才是真正的礼。
”那个人听了,哑口无言。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能够看出孔子不耻下问,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
孔子当时已经十分出名,他的地位不可为不高,如果他十分骄傲,可能就不会请教他人。
但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虚心请教他人,而不像现在的'一些人,自认为博学多才,不懂得问题从来不去请教他人。
在这点上,我们都应该好好向孔子学习,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不懂得问题要不耻下问,直到弄明白为止。
这样才能从各方面提高自己。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80773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6.png)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孔子的小故事篇一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1940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7.png)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在古代如果说一个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那么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令人敬佩的。
而我们的孔圣人就是这样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供大家参考。
孔子的故事1圣者情怀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
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
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
”孔子点头称赞。
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
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
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
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
但说无妨”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
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
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
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
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
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84bb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4.png)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5篇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小故事1艺通他心——故事取材于《韩诗外传》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
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
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
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
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
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
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
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
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
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
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
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
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
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
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孔子的小故事2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介绍孔子的小故事50字
![介绍孔子的小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34b3f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d.png)
介绍孔子的小故事50字介绍孔子的小故事50字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孔子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孔子故事50字篇一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器皿,守庙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孔子故事50字篇二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车夫回家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故事50字篇三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态度。
孔子故事50字篇四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关于孔子的故事50字
![关于孔子的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ac37d2e6edb6f1afe001f28.png)
关于孔子的故事50字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关于孔子的故事5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孔子的故事50字一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
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 1。
孔子的历史故事50字
![孔子的历史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3a7a92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2.png)
孔子的历史故事50字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如雷贯耳,那就是孔子。
孔子啊,他可不得了。
我仿佛能看到他穿着那一身朴素的衣裳,带着一群弟子,就像一群小跟班似的,到处讲学呢。
有一回,孔子去拜访老子。
那场面,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不过他们过的是思想的招。
孔子毕恭毕敬地向老子请教,老子呢,慢悠悠地说出那些充满智慧的话语。
孔子那眼睛啊,就像星星一样闪着光,他心里肯定在想:“哎呀,这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孔子有个弟子叫子路。
子路这人,性子直得就像一根竹竿。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先生,如果卫国的国君让您去治理国家,您最先做的是什么呢?”孔子就笑着说:“那肯定得先正名分呀。
”子路瞪大了眼睛,大声说:“先生啊,您这也太迂腐了吧。
名分有啥好正的呢?”孔子听了,可没生气,他心平气和地说:“子路啊,你可别小看名分。
就好比一个房子,名分就是大梁,大梁要是歪了,这房子能稳吗?”子路挠挠头,觉得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那日子可不好过。
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就像个流浪的人。
可是孔子呢,他从不抱怨。
他和弟子们坐在破旧的马车里,一路颠簸。
弟子们有时候也会灰心丧气。
孔子就鼓励他们:“咱们现在虽然苦,可就像打磨一块美玉一样,只有经过千辛万苦,这美玉才能光彩照人啊。
”有一次,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困住了。
粮食都快没了,大家饿得前胸贴后背。
有的弟子都开始唉声叹气,觉得没希望了。
孔子呢,他坐在那里,开始弹琴。
弟子们都很诧异,就问:“先生,咱们都快饿死了,您还有心思弹琴啊?”孔子说:“咱们现在虽然处境艰难,可就像凤凰落在鸡窝里,难道因为环境差就放弃自己的高贵了吗?”他的话就像一股暖流,让弟子们又振作起来。
还有个故事呢。
孔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孩,这小孩用泥土堆了个小城堡,就挡在路中间。
孔子的弟子让小孩让开,小孩却理直气壮地说:“自古以来,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孔子听了,大笑起来,他觉得这小孩可真聪明。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beb76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4c.png)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途中发生的小故事你知道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讲途中孔子与弟子间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周游途中故事故事一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故事二颜回输冠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2f863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d.png)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与他有关的故事可谓是多如牛毛。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欢迎阅读。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故事一:孔子改错诗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故事二:孔子被问倒《》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
”“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
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d354a6c55270722192ef7a9.png)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大家知道有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
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
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就是城池!”缰持了一会儿。
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
”孔子说。
“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
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
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
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
”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fb2f9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1.png)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孔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的小故事篇1孔丘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丘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丘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丘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丘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孔子的小故事篇2孔丘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丘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fa91921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孔子是古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他学术思想和智慧影响了后世无数智者,他的故事流传千古,教导了后人思考和生活。
一、孔子把乐器和乐谱传给后人宋朝孔子把乐谱和乐器传给了大家,有关这段传说来自宋朝《资治通鉴》的记载:“孔子把乐器和乐谱传给了后人,后人称赞孔子的智慧,以此纪念他的精神”。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拥有了“乐”一词,他用“乐”一词来指代文化、美、和谐等等,而他也把乐谱和乐器传给了后人,使“乐”成为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
二、孔子当仆人的故事据传,孔子曾经在一位政治家的家里当仆人,然而,他的智慧使他不久就被任命为这位政治家的助手。
他后来被封为山夷侯,并把一个克服世俗的智慧传给了后人,教导他们要向上努力、解除世俗的束缚,以求真正的智慧。
三、孔子把仪式传给后人在孔子的思想中,礼乐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表达礼貌,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孔子认为,礼乐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来表现,而且它不仅仅是表达礼貌,更是传承智慧的一种方式。
孔子把礼乐传给了后人,使它成为至今仍被重视的文化传承。
四、孔子让梦般的故事流传千古孔子还把一种梦般的故事传给了后人,其中有关“非攻之勇”的故事极其有名,据说有一位少年梦见自己一跃而起,他可以穿越大江河,行走深山,最后他学会了“非攻之勇”的道理,而这个故事提醒着后人对勇气的重视和智慧的高尚。
五、孔子的智慧今天仍在流传孔子以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影响了后世无数智者,他的智慧今天仍在流传,他的思想仍在启发着现代人,从他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来自深刻思想的灵感。
总之,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却是深入流传的,如今的世界依然充满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从中可以得出孔子的言论仍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431b0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c.png)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孔子,大家都知道吧!那么,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3cd45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7.png)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欢迎大家阅读!故事一: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故事二:颜回输冠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
孔子的故事简短概括
![孔子的故事简短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720a0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5.png)
孔子的故事简短概括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的故事很多,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概括:
1.孔子出生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已经去世,母亲颜征在只好带着他和哥哥孟皮回到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问。
17岁时,他的母亲因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心力交瘁而死。
2.孔子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为其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20岁时,孔子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
第二年当"乘田",管理畜牧。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
3.孔子鼓励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他非常欣赏子路的勇敢精神。
一次,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为了表示感谢,那人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
4.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孔子传故事概括
![孔子传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8628a0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a.png)
孔子传故事概括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张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被奉为经典,传颂至今。
下面将通过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孔子传故事,来概括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孔子弟子问礼节之事一天,孔子的弟子们向他请教礼节之事。
孔子问道:“你们吃过饭了吗?”弟子们回答:“还没有。
”孔子说:“那就先回去吃饭吧。
”他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礼节要从内心发出,而不是刻板拘泥于形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节应该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修养,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
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他强调学习应该着重于德行、理智和启发内在潜质,而非仅仅追求功利和实用性。
孔子经常强调要“学而时习之”,即学习后要及时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同时,他还提倡“不怠慢”的精神,鼓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自我完善。
孔子的政治理念在政治方面,孔子强调仁政为国之要。
他认为,一国的政策和措施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孔子反对专制统治和暴政,主张君子政治,即通过仁爱和礼仪来治理国家。
他倡导“以德治国”,认为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忠诚仁爱、宽厚和气,才能取信于民众,实现天下大同。
结语通过上述孔子传故事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道德伦理体系。
不论是在教育、政治还是日常生活中,孔子都主张以仁、义、礼为准则,倡导人们修身养性、顺应天命、和谐共处。
他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教义中得到启发,引导我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和社会。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2d0bc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a.png)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我们伟大的圣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1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
农人很生气,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
子贡知道后,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但任凭他好话说尽,低声下气,农人却理都不理。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猪、羊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
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见了农人便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农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来问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孔子笑道:“我若不让子贡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2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50字左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们为大家了孔子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
做人子
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宽则得众,苛则失人。
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
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
”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颜渊做人,大智若愚。
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
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人往往被小聪明限制住了视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总将目光投向他的事业,沉默着奋斗,而不在乎身边的一些小争执。
宰我问道孔子。
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
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
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
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
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