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复习纲要一
(完整版)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教学大纲Detection,Identif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学时:总学时723、学分:34、适用专业:土木工程5、考核方式:考试6、大纲执笔:(土木工程教研室伍宜胜)7、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8月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各种结构材料强度的主要检测方法,初步掌握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对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熟悉几种主要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检测的方法及判别检测结果的可信度;(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几种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并了解较为复杂的工程实例的分析思路;(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两、三种主要结构加固方法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并了解其他常用加固方法。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主要内容:1 绪论1.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必要性、原因及发展概况1.2 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工作程序和基本原则1.3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的学习方法2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2.1 概述2.2 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及裂缝和变形检测2.3 混凝土结构的损坏机理2.4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2.5 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3 砌体结构的检测3.1 砌体的损坏机理3.2 砌体结构检测的一般原则3.3 原位轴压法3.4 扁顶法3.5 原位单剪法及原位单砖双剪法3.6 推出法3.7 筒压法4 建筑地基基础的检测4.1 建筑地基基础检验与监测的一般要求4.2 地基承载力的检测4.3 桩基静载试验和动测技术4.4 深基坑工程监测5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5.1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的一般方法、程序及评定等级5.2 工业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5.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加固6.1 钢筋混凝土梁、板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及表现6.2 预应力加固法._6.3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6.4 增大截面加固法6.5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6.6 粘贴钢板加固法6.7 承载力加固的其他方法7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加固7.1 混凝土柱的破坏及原因分析7.2 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柱7.3 外包钢加固混凝土柱7.4 柱子的预应力加固法8 混凝土屋架的加固8.1 混凝土屋架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8.2 混凝土屋架的加固方法及工程实例9砌体结构加固9.1 检查10 钢结构的加固10.1 概述10.2 钢结构加固方法10.3 增加截面加固发的计算10.4 连接的加固11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11.1 概述11.2 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12 建筑物的纠偏技术12.1 建筑物倾斜原因及纠偏原则12.2 迫降纠偏法12.3 顶升纠偏法13 建筑物的迁移13.1 建筑物迁移技术的发展概况13.2 建筑物迁移的意义13.3 建筑物的迁移技术14 建筑物的抗震鉴定与加固14.1 概述14.2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14.3 现有建筑地基基础抗震加固的技术要点14.4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要点15 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新工艺简介15.1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及施工要点15.2 植筋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中的运用研究15.3 喷射混凝土及施工工艺15.4 膨胀混凝土15.5 防锈混凝土学时分配:五、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利用课下时间安排学生观摩部分试验仪器,若条件允许可到施工现场学习。
工程鉴定与加固复习资料.doc

1、简述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
在土木过程中,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和错误,往往导致工程质量低下而不能满足结构功能要求,造成工程质量隐患,严重的还会引起结构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原因如下:工程勘察失误、设计方案不当或计算错误施工质量低劣、结构使用或改建不当。
2、混凝土结构裂缝: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裂缝:主要措施是合理的分层、分块、分缝,采用低热水泥,在受压区埋置块石,加参合料,埋入冷却水管,欲冷水,加强养护等2)塑性收缩裂缝: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水灰比,采用合适的搅拌时间和浇筑措施,已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等。
3)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防止模板沉降。
在裂缝发生,塌落终止后,将表面从新抹面压光,可使裂缝闭合。
4)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合理减少水泥用量,降级水灰比,对结构合理分配,配劲不要过高等,加强潮湿养护尤为重要。
5)碱集料反应引起的裂缝:尽可能选择非活性骨料,控制水泥含碱量,掺用加气剂及某些混合料6)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于突然降温,要注意天气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对于高温,要采取隔热措施,或是合适的配筋及施加欲应力等。
对于长度大的墙式结构,则要与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一起考虑,设置温度干缩构造缝7)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根据地质条件及结构形式,合理采用构造措施,设置沉降缝等8)钢筋腐蚀引起的裂缝(9)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弯曲裂缝、轴心受拉裂缝、受扭裂缝、局部荷载下的裂缝。
3、砌体结构加固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1、增设圈梁加固2、增设梁垫加固3、砌体局部拆砌4、砌体裂缝修补4、湿式外包钢加固,在型钢与原构件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并在其间灌填乳胶水泥浆或环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使二者粘结为整体,协同工作。
第一章(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

引起建筑结构功能退化的原因很多,根据大量的工程经
验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设计有误 2. 施工质量差 3. 使用不当 4.长期在恶劣环境下使用,使材料的性能恶化 5. 结构使用要求的变化
结构的功能退化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能科学分析原因 ,减缓结构的退化速度,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和加固 ,就可以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了不断 深入研究,许多新的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涌现,以及一些新的检测技术 、检测手段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我国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体系得 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陆续颁布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GBJ 117-88)、《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44-90)、《建筑 抗 震 鉴 定 标 准 》(GB50023-95) 、 《 民 用 建 筑 可 靠 性 鉴 定 标 准 》 (GB50292-19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等重要标准。
1.3.3 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如何对已有建筑进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服役性能,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 此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实用方法,如针对上部结构加固,就有 增大截面法、体外预应力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等,针对地基基础加固,有 桩托换、地基处理和加大基础面积法等,这些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大量使 用,也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第六章(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

2. 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和抗震鉴定方法
后续使用年限是指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 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 能。现有建筑应根据设计、建造年代和实际需要的不同,确定其后续使用年限: (1) 在20世纪70 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 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 年;在80 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 年或更长,且 不得少于30 年。 (2) 在90 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 用年限不宜少于40 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 (3) 在2001 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 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其抗震鉴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后续使 用年限30年的建筑(简称A 类建筑),应采用本章规定的A 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 ② 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应采用本章规定的B类建筑抗震 鉴定方法。③ 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简称C 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3.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范围
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现有建筑主要为: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 防要求提高的建筑;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需要 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一些新建建筑由于没有按设计图纸施工而达不到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要 求,则应按抗震规范的要求进行鉴定和加固,而不能按抗震鉴定标准的规 定进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或作为新建工程未执行设计规范的借口。
资料收集 现状调查及检测 结构体系 体系影响系数 结构整体性连接 局部易损部位 局部影响系数 承载力简化计算 材料实际强度 承载力规范方法计算 第一级鉴定 第二级鉴定 综 合 抗 震 能 力 评 价 通 维 加 过 修 固
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建筑构造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建筑构造的根本要求1.平衡保证构造和构造的任一局部不发生运动,力的平衡得到满足。
2.稳定构造或构造的任一局部作为刚体不允许发生危险运动。
3.承载能力构造或构造的任一局部在预计的荷载作用下平安可靠。
4.使用构造应当满足建筑物的使用目的,不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形、裂缝、局部损坏、震动。
5.经济构造造价通常占整体30%,应当是最经济的。
6.美观有时没学重要性大于承载能力和经济,象征性和纪念性建筑尤甚。
第三节建筑构造的分类一.按材料分类1.混凝土构造优点:省钢、就地取材、耐火耐久、可模性好、整体性好。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
2.砌体构造优点:就地取材、本钱低,耐久耐腐蚀性好。
缺点:材料强度低、自重大施工慢、现场作业量大,烧砖占用土地。
3.钢构造优点:质量均匀、强度高、构件截面小、重量轻,可焊性好,制造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施工。
缺点:易腐蚀耐火差价格高。
4.木构造优点:制作简单、自重轻、加工容易。
缺点:易燃易腐易受虫蛀。
5.〔补充〕钢-混凝土构造二.按受力和构造特点分1.混合构造楼屋盖一般用钢砼构造构件,墙体及根底采用砌体构造。
2.排架构造承重体系是屋面横梁和柱及根底,主要用于单层工业厂房,横梁与柱的顶端铰接,柱的下端与根底固接。
3.框架构造横梁和柱及根底组成主要承重体系,横梁与框架柱刚性连接形成整体钢架,底层柱脚与根底顶面固接。
4.剪力墙构造纵横布置成片钢砼墙体叫剪力墙,高从根底到屋顶,宽度是房屋全宽,与钢砼楼屋盖整体连接。
5.其他形式构造第四节建筑构造选型一、多层和高层房屋构造〔10层及10层以上高度大于28m〕1.混合构造体系2.框架构造体系3.剪力墙构造4.高层房屋构造的布置特点:见书本P9二、单层大跨度房屋构造1.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造○1排架构造○2刚架构造○3拱构造2.其他型式的构造○1薄壳构造○2网架构造○3悬索构造○4折板构造第二章建筑构造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第一节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一.设计基准期构造设计所采用的荷载统计参数、与实践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需要选定一个时间参数,即设计基准期。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教学大纲Detection,Identif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学时:总学时72 3、学分:3 4、适用专业:土木工程5、考核方式:考试6、大纲执笔:(土木工程教研室伍宜胜) 7、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8月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各种结构材料强度的主要检测方法,初步掌握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对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熟悉几种主要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检测的方法及判别检测结果的可信度;(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几种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并了解较为复杂的工程实例的分析思路;(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两、三种主要结构加固方法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并了解其他常用加固方法。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主要内容:1 绪论 1.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必要性、原因及发展概况1.2 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工作程序和基本原则 1.3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的学习方法 2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2.1 概述 2.2 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及裂缝和变形检测 2.3 混凝土结构的损坏机理 2.4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2.5 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 3 砌体结构的检测 3.1 砌体的损坏机理 3.2 砌体结构检测的一般原则 3.3 原位轴压法3.4 扁顶法 3.5 原位单剪法及原位单砖双剪法 3.6 推出法3.7 筒压法 4 建筑地基基础的检测 4.1 建筑地基基础检验与监测的一般要求 4.2 地基承载力的检测 4.3 桩基静载试验和动测技术 4.4 深基坑工程监测 5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 5.1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的一般方法、程序及评定等级5.2 工业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5.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加固 6.1 钢筋混凝土梁、板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及表现6.2 预应力加固法._ 6.3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6.4 增大截面加固法 6.5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 6.6 粘贴钢板加固法 6.7 承载力加固的其他方法7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加固7.1 混凝土柱的破坏及原因分析。
建筑构造复习提纲(精选5篇)

建筑构造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建筑构造复习提纲1.“建筑”的词义•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造,营造或者施工• 建筑学专业的简称2.建筑物:人工建造的,供人们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环境、空间、房屋或场所。
一般指房屋建筑,如住宅、商店、教学楼、办公楼、厂房等;也包括纪念性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等。
3.构筑物:为某种工程目的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中活动的造物,比如水塔、路桥、涵洞、烟囱、栈桥、提坝、蓄水池、囤仓等。
我国现行基本建设程序• 项目前期阶段• 工程设计阶段• 施工建造阶段• 验收及交付使用工程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确定建筑空间的大小、数量以及质量要求,确定建筑物内外空间关系• • 和建筑形象。
初步设计——对方案作技术经济综合分析,论证方案的适用性、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出实施方案的技术措施。
(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工程可省)施工图设计——确定建筑物各种构配件、各专业设备的组成和结合方式,将初步设计提出的措施落实为具体的技术手段,形成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和图纸。
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总体环境设计、使用空间设计、建筑形象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等。
是方案阶段主要任务。
建筑构造设计:包括对构成建筑空间的构配件如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门窗的设计;构配件连接设计;构配件及其饰面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定等等。
是施工图阶段的主要任务。
4.5.建筑师从事的建筑专业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 •6.建筑物系统组成• 空间系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充满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和阳光,是基于自然环境并优于自然环境的人为空间• • 维护结构系统:构成和围合这个空间的实体,如墙、梁、板、柱以及屋顶、门窗等。
设备系统:让空间更舒适、更完善,使用更方便。
通常由水、电、风;通讯、消防、安保等系统组成。
建筑物空间组成λλλλλ 7.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室外空间结构设备占用空间8.等。
9.建筑的构配件系统(六大基本部分)基础建筑构件: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部件,通常起承重作用。
第1章绪论建筑结构检测加固技术

•三、新建工程结构质量事故的鉴定与处理 •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建工程结构的质量缺陷、事故难 •以避免,对新建房事故的处理也同样需要诊断和补强加固 •处理。 •四、积累对建筑病害诊治经验,提高设计施工水平 • 有些建筑病害的根源往往是在设计和建造中就埋下了的。 •例如,当前建筑结构设计往往侧重于强度设计,耐久性设计 •考虑不足。在施工质量的检验方面,耐久性的检验也比较欠 •缺。这正需要将旧建筑物诊治方面资料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 •,以便制定耐久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
•
•
•
•
•
•
•一、建筑结构检测检测 • 建筑结构检测的定义:为评定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 或鉴定既有建筑结构的性能等所实施的检测工作,简称检 测。 • 正如:西医看病需要对病人进行化验、透视;中医 看病需要“望闻问切”。对结构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数据不 但是评定新建钢结构工程质量等级的原始依据,也是鉴定 已有结构性能指标的依据。 • 我国《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规定,建筑结构的 检测内容和项目主要有:
•
•四、建筑物的改造 • (1)定义:因用途改变、或设备更新、或工艺流 程变革、或生产规模扩大、或城市规划要求等原因,需要 对已有建筑结构进行相应变化及处理,以适应新的使用功 能或规划要求。 • (2)建筑物改造的形式:加层改造、扩建改造、 增荷改造、托梁换柱改造、纠偏改造、基础托换改造、整 体平移改造、抗震改造、节能改造等。 • (3)改造与加固有所区别:尽管改造和加固都是 对已有建筑结构进行处理,但加固的原因是已有结构或构 件的可靠性不满足要求,而改造的原因是使用功能发生变 化,大多数改造需要结合加固处理,但有些改造可能不需 要加固处理。
•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它的抗拉强度较低,因而 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区通常都要配置抗拉强度较高的钢筋 。 混凝土结构的损坏包含:混凝土受压、受拉破坏和风化和 侵蚀,又包含了钢筋的锈蚀,在多数情况下,钢筋的锈蚀 更为突出。
建筑结构复习纲要

建筑结构复习纲要《建筑结构》复习纲要一、基本知识部分第六章1为什么受压构件宜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而钢筋的级别却不宜过高?答:受压构件截面受压面积一般较大,故宜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这样,可减小截面尺寸并节约钢材。
因为高强钢筋在与混凝土共同受压时,并不能发挥其高强作用2.受压构件中的纵筋起何作用?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有何要求?( 净距、中距的具体要求)答:作用:用来帮助混凝土承压,以减少截面尺寸;也可增加构件的延性以及抵抗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拉力。
对偏心较大,部分截面上产生拉力的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拉区的纵向受力钢筋则是用来承受拉力。
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灌质量,钢筋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水平浇筑的预制柱,要求同梁),为了保证受力钢筋能在截面内正常发挥作用,受力钢筋的间距也不能过大,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筋,以及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3.受压构件中箍筋起何作用?普通箍筋的间距有何构造要求?答:作用:在受压构件中配置箍筋的目的主要是约束受压纵筋,防止其受压后外凸;有些剪力较大的偏心受压构件也可能需要箍筋来抗剪;箍筋能与纵筋构成骨架;密排箍筋还有约束内部混凝土、提高其强度的作用。
要求:箍筋的间距s,不应大于15d,同时也不应大于400mm和构件的短边尺寸。
在柱内纵筋绑扎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加密至5d且不大于100mm(纵筋受拉时)或10d且不大于200mm(纵筋受压时)4.当截面具有内折角时,箍筋应如何处理?为什么不能采用带内折角的箍筋?答:处理:应把截面端部伸入柱中。
因为内折角处受拉箍筋的合力向外,会使该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崩裂。
箍筋不可采用带内折角的箍筋。
原因:内折角处受拉箍筋的合力向外,会使该处的砼保护层崩裂5.大偏心和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利用x与ξbhO的关系判别)答:大偏心(x≤ξb h O)和小偏心受压(x>ξb h O)6.什么叫对称配筋?为什么在工程中偏压构件一般采用对称配筋?对称配筋:构件压力近侧和远侧的纵向钢筋的级别、数量完全相同的一种配筋方式;可抵抗变号弯矩,施工和设计也较为简单第七章7.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过早出现,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设法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承受使用荷载前,通过施加外力,使得构件产生的拉应力减小,甚至处于压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
《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期末复习指导1、课程的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50%;平时出勤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
但三部分成绩都必须分别达到及格,只要有一项不及格,总成绩即为不及格。
2、期末考试的有关说明《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可分: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与计算题。
期末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其它说明:同学参加考试应带钢笔、铅笔、三角板或直尺、橡皮和计算器。
3、本课程的重点内容(1)掌握结构试验常用的加载方法和测试方法;(2)基本掌握结构静载和动载试验的试验方法;(3)掌握建筑结构无损检测的常用方法;(4)掌握混凝土结构常用加固方法及计算原理;(5)基本掌握常见工程事故的分析方法;4、题型及比例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25分)三、试验设计题(每题15分,共15分)5、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
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结构静荷试验、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6、本课程的知识结构第1章绪论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分类,介绍了结构试验与检测的发展过程,其中试验与检测的定义和分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学习本章后应明确试验与检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提高对本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整理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要一、结构工程发展依靠结构试验、结构理论和数值计算三部分组成;结构试验是检验理论与计算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二、结构试验的任务就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上,使用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和风作用下,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温度、腐蚀等通过测量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强度、变形、挠度、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变形等实际破坏状态来判断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对象、荷载、参数、性能三、结构试验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为工程鉴定性试验,另一类为科学研究性试验;工程鉴定性试验:一般具有直接生产目的,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鉴定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作出正确的技术结论,如结构承载力是否足够,变性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生产性试验一般解决以下问题:1. 结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主要对一些重要建筑,在设计阶段要做一些试验来判断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如东方明珠电视塔、目前新建的国际金融大厦,都作了振动台试验,考察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些结构建成后,通过试验鉴定其质量的可靠度,如一些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刚建成的东海大桥,都在建成后经过实际车辆施压,验证其可靠性; 2. 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对旧有建筑进行改造加固,由于旧有建筑材料性能的变化、环境的影响、使用过程中受荷历史、基础的变化等因素,使的很难单凭理论计算确定其实际承载力,所以有的时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结构的实际能力;3. 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依据;只要指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发现有严重缺陷,包括新建建筑,都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来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遭受地震、火灾以及爆炸等受损的结构,为了估计其剩余承载力,为了加固改造作准备,也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结构的性能,如承载能力,结构动力特性等;4. 已建结构的可靠性鉴定、通过试验推断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主要是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结构逐步会出现老化现象,使用功能发生退化,为了保证建筑安全使用,有必要鉴定建筑的安全性,预测其剩余使用寿命;往往需要实际观察,测定建筑材料的实际强度以及破坏情况如构件裂缝、钢筋锈蚀情况、重要构件挠度、整体结构的垂直度等参数,结合计算分析对推断结构的剩余寿命; 5. 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主要针对构件厂或现场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按照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试验规程的要求,通过少量试验推断成批产品的质量;科学研究性试验: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定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一般解决的问题为: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为了计算方便,对结构构件的计算模式和本构关系做一些假定,而这些假定合理与否,一般通过试验来验证;如平截面假定,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计算假定、抗剪计算假定等;2. 为制定规范提供依据在实际观察,理论分析和试验等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了结构设计规范,也体现了最新可实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验提供可靠的基本资料和试验数据;如基本荷载的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等;3. 为发展和推广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由于一个新材料的应用、一个新结构的设计以及新工艺的施工,没有实际观察结果、没有合适的计算理论,所以需要多次的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积累资料,逐步改进设计计算理论,使设计更可靠合理和简便;四、建筑结构试验分类建筑结构试验除了按照试验目的分为生产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还经常以试验对象、荷载性质、试验场和、试验时间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1、按试验对象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者按照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实际结构一般用于生产性试验:如一些结构的整体非破坏性的承载力试验,一些建筑实测动力特性等;足尺复制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一般指一跟梁、柱、板等构件,进行静动力试验;整体结构的试验相对较少,不过随着抗震研究发展,一些足尺试验也在进行,如1979年同济大学进行的五层硅酸盐砌体房屋抗震破坏试验;日本完成七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足尺试验等;模型试验:由于真型试验投资大,周期长,在物质和技术上存在困难,大部分试验都采用模型试验;模型一般是仿照真实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复制成的试验代表物;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要比真实结构小;模型设计、荷载以及分析结果要求相似理论来确定;但在实际中,要做到严格相似如几何相似、材料相似和力学相似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采用部分相似,如采用真实结构所小比例的试验代表物,将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用以研究结构性能,验证设计假定和计算方法正确性,并把这些一般规律和计算理论推广到设计结构中去;2、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1. 静力试验:采用静力荷载完成的试验;由于大部分结构工作时承受的是静力荷载,所以静力试验是最基本的试验;加载过程一般是荷载从零一直增加直到结构破坏;➢特点是加载设备简单,荷载可以逐步施加,加载过程中可以停下来观察结构变形的情况,给明确清晰的破坏概念,所以一些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也采用静力方式模拟;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很多采用低周反复静力加载试验来研究;➢缺点是不能反应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不能反应结构的动力性能;2动力试验:在一些情况下,为了了解结构在动力下下的性能 ,如厂房在吊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吊车梁的疲劳强度和寿命,建筑物在风、地震以及爆炸作用下的性能,为了真实了解结构性能,通过动力加载设备在结构上直接施加动力荷载是最合适的;如模拟地震作用的振动台试验,模拟风荷载的风洞试验等;3、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尽管结构承受的静力荷载大都是长期作用的,但是由于试验条件、时间等限制,一般采用短期荷载进行试验,整个加载过程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即疲劳荷载也往往在几天内完成;这样试验与结构实际受力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在分析结果中要加以考虑;➢长期荷载试验研究结构在长期作用下的性能,如混凝土徐变,预应力钢筋松弛,混凝土腐蚀研究等,这样试验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获得有效的数据;4、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建筑结构和构件的试验可以有专门的设备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试验;➢不同之处是,试验室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测试仪器受环境影响小;而现场试验受场地条件以及环境影响,选用测试方法一定要结合现场的条件,结合实际工程来进行;第二章结构试验设计一、结构实验的试件设计1、试件形状:试件形状设计目的是造成与设计目的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对静定系统的单一构件,一般比较容易满足要求;对整体中取出部分,尤其是复杂超静定结构,必须注意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反应该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2、试件尺寸:3、试件数目二、结构试验的模型设计几何相似质量相似荷载相似物理相似时间相似边界条件相似初始条件相似三、试验结构荷载设计试验荷载图式试验荷载装置加载制度第三章结构试验的荷载设备一、静力实验重力加载法液压加载法液压千斤顶、液压试验机机械加载法四、动力实验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地震模拟振动台惯性力加载环境随机激振第四章结构实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1、结构试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1)测量仪器影不影响结构的工作(2)测量仪器应该有合适的灵敏度和量程(3)安装方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4)廉价耐用,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维修容易;(5)多功能,多用途2、电阻应变计的黏贴;(1)测点基地平整、清洁、干燥(2)黏贴剂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工艺性良好,蠕变小、黏贴强度高、温湿影响小(3)同一组应变计规格型号应相同;(4)黏贴牢固,方位准确,不含气泡;第五章结构单调加载静力实验1、预载的目的:1使结构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2可以检查实验组织工作人员和人员工作的情况,检查全部实验装置和荷载设备的可靠性;预载试验所用的荷载一般是分级荷载的1-2级;由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抗裂试验的结果离散型较大,因此预载加载值不宜超过改试件开裂荷载计算值的70%; 3通过预载检查现场试验装置、荷载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情况;2、荷载分级3、荷载间歇时间4、荷载恒载第六章结构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1、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是荷载作用反复、结构变性很大;主要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采用假定在第一振型条件下,给试验对象施加低周反复循环的力或位移;2、试验目的:(1)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确定结构构件的恢复力计算模型; (2)通过实验可以从强度、变形和能量等三个方面判别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3)通过试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为改进现行抗震设计方法和修改所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优缺点:优点:试验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可根据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不足之处是:加载历程是事先由试验者确定的,与地震记录不发生关系;由于荷载在是按照力或位移对称反复加载,与实际地震反应相差很远,另外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4、单向反复加载制度1控制位移加载等幅加载、变幅加载、变幅等幅混合加载2控制力加载3控制力和位移混合加载5、双向反复加载XY轴双向同步加载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第九章结构现场检测和鉴定1、安全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荷载或变形,偶然作用下也能保持整体的稳定性;2、适用性:指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如不能过大的变形和裂缝等;3、耐久性:指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材料性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能满足预定的功能;4、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5、致建筑物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原因6、1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发生老化;7、2遭受地震、火等灾害荷载受到损伤;8、3设计不周或有误;如对场地的了解不够、荷载计算有误、以及计算简图与实际不符等;9、4施工质量低劣;10、5使用不当或改造不合理,如随意加层或改造,以及增大使用荷载、拆除承重墙等;11、6使用环境恶化,如受高温、振动、化学腐蚀等;12、检测方法:(1)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法、回弹超声法(2)半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拔出法(3)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超声脉冲法;13、回弹法检测:(1)回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算混凝土强度;通过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时,并测得重锤反弹的距离,以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为回弹值,由它与混凝土强度的相互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2)测点布置:每一试件测区数目不少于10个;每一测区大小宜为200Cm2,相邻测区间距不大于2m,能容纳16个测点为宜;测点均匀布置,两点净距不小于2mm;选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侧面要平整;(3)回弹法适用条件:不适用表面或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对表面冻结或湿润的混凝土,应该解冻或风干在检测;14、超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回弹法的回弹值反应了混凝土表面的弹性性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混凝土的塑性性质,但他只能反应黁凝土表面约3cm左右厚度的状态;超声法反应了混凝土内部的材料性质;故综合法既能反应混凝土弹性,又能反应混凝土塑性,既能反应混凝土表层状态,又能反应混凝土内部构造,能够较好的反映混凝土强度;(2)测点布置:超声测点与回弹测定布置在同一测区内,先进行回弹检测,然后进行超声检测,声速探头不应与回弹击点重合;15、混凝土缺陷和裂缝检测混凝土裂缝检测对于开裂深度小于或等于500mm的裂缝:平测法和斜测法;裂缝中不允许有积水或泥浆;平测法: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将发射和接受换能器布置在裂缝两侧,测得其时间;将发射和接受换能器布置在完好的的混凝土表面测得其时间;斜测法:结构的裂缝部位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可测表面时;采用该方法测量时,裂缝要无积水和泥浆;当有钢筋穿过裂缝时,换能器的布置要使其轴线离开钢筋轴线或成一定的角度,要是钢筋太密无法避开,则不能采用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深度;:对于开裂深度大于500mm的裂缝,采用钻孔探测;钻孔探测:1两侧钻孔距离宜为2000mm.’(3)测试前向测控中注入清水;(4)将两换能器自上而下同步移动,读出数据;(5)测试无裂缝混凝土声学参数做对比;混凝土内部空洞缺陷检测结构具有两对相互平行测试面采用对测法;结构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采用斜测法;当测试距离较大时,可以在测区适当部位钻孔,直径为45-50mm,换能器布置见上图;16、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和钢筋锈蚀的监测(1)钢筋位置钢筋位置测试仪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检测;由于钢筋的存在,使的感应电流的相位与原来交流电的相位产生偏移,该变化值是钢筋与探头的距离和钢筋直径的函数;(2)钢筋锈蚀必要性:由于钢筋锈蚀,导致钢筋受力面积减小,混凝土保护层胀裂、剥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寿命,故对已建结构进行鉴定和可靠性鉴定时,需要进行钢筋锈蚀检测;产生锈蚀原因:混凝土为碱性材料,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周围产生一层钝化膜,在正常情况下对钢筋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但由于结构开裂,氧气、水分等侵入,产生电化学腐蚀现象,造成钢筋锈蚀;另外,混凝土碳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PH值,破坏了混凝土对钢筋的钝化状态,使之发生锈蚀;一般采用自然电位法;检测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来定性判断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的一种方法;当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时,钢筋表面会有腐蚀电流,钢筋表面和混凝土表面存在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和腐蚀程度有关,运用电位测量装置,可大致判断钢筋的锈蚀范围和其严重程度;17、已有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1)计算和验算的内容:(2) 1需要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有时要验算结构的倾覆和滑移;(3) 2对地震区结构,要进行结构抗震验算;(4) 3对使用上要求控制变形的结构构件,还应该进行变形验算;(5) 4有些直接承受疲劳荷载,需要进行疲劳验算;(6) 5根据裂缝控制等级的要求,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情况进行验算;(7)已有建筑物的鉴定方法: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步骤:1初步调查:包括调查建筑概况、建设规模、图纸资料、环境、结构形式和鉴定目标;2调查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结构尺寸、变形、裂缝、损伤、抗震能力等;3结构计算分析以及试验室进行模型试验;概率法: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结构设计与可靠性鉴定的不同:1设计基准期和目标使用期结构设计时考虑的设计基准期,而结构可靠性鉴定一般考虑下一个目标使用期;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及时间相关的材料性能的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目标使用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工艺更新,服役结构技术状况等综合确定;2设计荷载和验算荷载进行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设计荷载;根据规范取值;而验算荷载根据服役结构在使用期间内的实际荷载,并考虑荷载规范的基本原则确定的;3抗力计算依据4可靠性控制级别:设计时,以规范为依据,一般分为满足与不满足;而鉴定时,一般以某个等级指标给出的;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定安全性鉴定和使用性鉴定5鉴定评级层次和等级划分:安全性鉴定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鉴定;构件可以是一个单件,如一根梁或柱,也可以是一个组合件,如组合柱和桁架;也可以是一片墙或一段条形基础;构件的可靠性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单位;子单元是由构件组成,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是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维护结构系统分为三个子单元;鉴定单元由子单元组成,根据鉴定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可将该建筑物划分位一个或几个可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这样每个区段就是一个鉴定单元;使用性鉴定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分为三个等级可靠性鉴定: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四个等级进行鉴定;各层次可靠性鉴定评级,以该层次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评定结果为依据综合确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评级各层次分级标准如下:Ⅰ——可靠性符合标准要求,具有正常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可不采取措施;Ⅱ——可靠性略低于标准要求,尚不显着影响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有些构件需要在使用性上采取适当措施,有些需要在安全性上采取适当措施;Ⅲ——可靠性不符合标准要求,影响正常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应采取措施;Ⅳ——可靠性严重不符合要求,已危机安全,应停止使用,必须立即采取措施;9、构件鉴定构件安全性鉴定一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承载能力、构造、不适合继续承载的位移和裂缝四各检查项目;承载能力项目一般有抗弯与抗剪取最的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小表;构造检查项目按下表分别评定两个内容等级,然后取较低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构件使用性鉴定正常使用性鉴定应以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为基本依据;在下列情况下,还需要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验算:检测结果需要与计算值比较;检测只得到部分数据,还需要进行计算分析进行鉴定,为改变建筑用途、使用条件或使用要求而进行的鉴定;验算时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性能指标,可以根据鉴定确定的材料品种和强度等级,按现行规范采用;验算结果按现行规范限值进行评级;如验算合格,按照验算结果和实际完好程度评为a级或b级;如果不合格,就定为C级;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鉴定包括位移和裂缝两个检查项目;其中位移项目包括受弯构件挠度和柱顶水平位移;受弯构件挠度的评级为:检测值小计算值或现行设计规范限值为a级;若检测值大于计算值,但是小于现行规范限值为b ,当检测值大于现行设计规范限值时为 c级;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性评定为:检测值小计算值或现行设计规范限值为a级;若检测值大于计算值,但是小于现行规范限值为b当检测值大于现行设计规范限值时为 c 级;沿主筋方向出现的锈蚀裂缝,应直接评为 c 级;若一种构件出现两种裂缝应分别评级,取较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裂缝等级;18、子单元地基、上部承重结构鉴定、维护结构子单元安全性鉴定子单元适用性鉴定。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建筑工程行业的主要业务将从以新建建筑物为主转化为新建与维护、改造并重,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转变为以既有建筑维护加固为主。
为此,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既有建筑物检测、鉴定和加固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结构的鉴定和加固的知识,为毕业生从事相应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的损伤机理、结构鉴定、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三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三种常用结构类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建筑结构的鉴定和加固设计的原理和工程方法,了解结构损伤机理,了解结构加固施工工艺,对建筑结构鉴定和加固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2.教学思路:本课程以建筑结构的损伤—鉴定—加固设计—加固施工过程为主线,讲授既有结构的鉴定和加固基本理论和方法。
从结构不符合安全性要求或性能下降的原因、结构的安全性判定、结构安全性的改善方法的内在逻辑关系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知识、理论、软件和工程实现。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结构的损伤机理、建筑结构鉴定、建筑结构加固。
(1)建筑结构不符合可靠性要求的原因: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从建筑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国家标准对可靠性要求的提升的角度介绍既有建筑的可靠性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原因;从结构材料的损伤、老化、劣化和灾害的角度,介绍结构的损伤机理。
从而导出既有建筑物需要进行可靠性评价和加固的要求,进而介绍相关的程序和标准。
- 1 -(2)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讲授为主,以现行规范为主线,重点介绍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和建筑抗震鉴定的主要理论、规范规定和具体方法。
(3)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与施工:针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以现行规范为依据,介绍三种结构的加固方法,设计软件使用,设计成果要求及施工工艺。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房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检测部分 (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复习检测部分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考核要求:1、掌握几种主要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六种)及其计算。
2、掌握混凝土缺陷和裂缝的检测方法,并会计算垂直裂缝的深度。
3、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4、了解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及处理措施。
5、了解结构静载试验的思想,并掌握构件挠度和抗裂计算方法。
知识点:1.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即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一般为50年),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统称结构的可靠性。
2.安全性应包含两层含义:(1)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应能承受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荷载、外加变形、约束变形);(2)在偶然作用或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撞击)发生时和发生后,应能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不发生整体倒塌或连续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如u M M ≤)。
3.适用性:指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其变形、裂缝或振动等性能均能满足规定的限值(如挠度[]f f ≤)。
4.耐久性:结构在正常使用、正常维护情况下,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应有足够的耐久性。
从工程概念上讲,足够的耐久性就是指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能够正常使用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5.影响建筑物预定功能的因素有:设计不周或有误;施工质量低劣;使用或改造不当;使用环境恶化。
6.建筑结构检测分两类:在建工程的结构质量检测和已有建筑物结构性能检测(后者检测难度更大一些)。
7.结构检测按方法不同可分三类:a.非破损检测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的回弹法、超声波法以及超声回弹综合法等);b.半破损检测法(取芯法、拉拔法等);c.破损检测法。
8.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质量检测项目主要有混凝土强度、内部缺陷、构件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钢筋的配置等,首选的检测项目是混凝土的强度。
(完整版)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教学大纲Detection,Identif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学时:总学时723、学分:34、适用专业:土木工程5、考核方式:考试6、大纲执笔:(土木工程教研室伍宜胜)7、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8月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各种结构材料强度的主要检测方法,初步掌握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对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熟悉几种主要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检测的方法及判别检测结果的可信度;(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几种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并了解较为复杂的工程实例的分析思路;(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两、三种主要结构加固方法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并了解其他常用加固方法。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主要内容:1 绪论1.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必要性、原因及发展概况1.2 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工作程序和基本原则1.3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的学习方法2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2.1 概述2.2 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及裂缝和变形检测2.3 混凝土结构的损坏机理2.4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2.5 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3 砌体结构的检测3.1 砌体的损坏机理3.2 砌体结构检测的一般原则3.3 原位轴压法3.4 扁顶法3.5 原位单剪法及原位单砖双剪法3.6 推出法3.7 筒压法4 建筑地基基础的检测4.1 建筑地基基础检验与监测的一般要求4.2 地基承载力的检测4.3 桩基静载试验和动测技术4.4 深基坑工程监测5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5.1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的一般方法、程序及评定等级5.2 工业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5.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加固6.1 钢筋混凝土梁、板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及表现6.2 预应力加固法._6.3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6.4 增大截面加固法6.5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6.6 粘贴钢板加固法6.7 承载力加固的其他方法7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加固7.1 混凝土柱的破坏及原因分析7.2 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柱7.3 外包钢加固混凝土柱7.4 柱子的预应力加固法8 混凝土屋架的加固8.1 混凝土屋架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8.2 混凝土屋架的加固方法及工程实例9砌体结构加固9.1 检查10 钢结构的加固10.1 概述10.2 钢结构加固方法10.3 增加截面加固发的计算10.4 连接的加固11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11.1 概述11.2 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12 建筑物的纠偏技术12.1 建筑物倾斜原因及纠偏原则12.2 迫降纠偏法12.3 顶升纠偏法13 建筑物的迁移13.1 建筑物迁移技术的发展概况13.2 建筑物迁移的意义13.3 建筑物的迁移技术14 建筑物的抗震鉴定与加固14.1 概述14.2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14.3 现有建筑地基基础抗震加固的技术要点14.4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要点15 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新工艺简介15.1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及施工要点15.2 植筋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中的运用研究15.3 喷射混凝土及施工工艺15.4 膨胀混凝土15.5 防锈混凝土学时分配:五、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利用课下时间安排学生观摩部分试验仪器,若条件允许可到施工现场学习。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复习整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复习整理2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与程序;原则有:结构总体效应原则;材料的选用和取值原则;先鉴定后加固原则;加固方案的优化原则;尽量利用的原则;与抗震设防结合的原则;程序:结构检测---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3、建筑结构检测的内容;检测内容按属性分类:几何特征:结构尺寸、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地基沉降、结构变形、钢筋位置和数量等;物理特性:结构自振周期、材料强度、构件的承载力等;化学特性:钢筋锈蚀情况、混凝土碳化;检测类别按方法不同分类:非破损检测法:回弹法、超声波法、综合法;半破损检测法:取芯法、拉拔法;破损检测法(荷载试验):选取有代表性构件进行破坏性试验。
4、建筑结构裂缝种类、危害、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裂缝的检测包括:裂缝出现的部位(分布)、裂缝的走向、裂缝的长度和宽度。
对建筑结构有危害的裂缝主要有:受力裂缝、温度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这些裂缝属于观测的对象,对于粉刷层的龟裂引起的裂缝则不属观测对象,以免鱼目混珠。
观察裂缝分布和走向,并绘制裂缝分布图。
为便于研究分析,裂缝图应根据构件逐一绘制展开图,即将梁的侧面、底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上来绘制,柱子则将四个面展开,并在图上标明方位。
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可在构件有裂缝的表面画上方格,方格尺寸依据构件的大小以200~500mm为宜,在裂缝的一侧用毛笔或粉笔沿裂缝画线,然后依据同样的位置翻样到记录纸上,必要时可以拍照和摄像。
裂缝宽度用10~20倍裂缝读数放大镜读取。
裂缝长度可用钢尺测量。
裂缝深度可以用极薄的钢片插入裂缝,粗略地量测;也可以用超声波检测。
判断裂缝是否发展可以用粘贴石膏法,将厚10mm左右、宽约50~80mm的石膏饼牢固地粘贴在裂缝处,观察石膏是否裂开;也可以在裂缝的两侧粘贴纸条,并在纸条上注明粘贴时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纸条是否撕裂。
5、建筑结构变形检测的内容;梁板屋架等的挠度测量;屋架的倾斜变位测量;基础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量测量;6、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由于混凝土内的弱碱性使得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从而钢筋在混凝土中不会锈蚀。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B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B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复习纲要B一、单项选择题1. 对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项目进行评定等级时,承载能力、构造和连接、裂缝、变形四个子项的等级分别为b,a,c,c,那么该项目的评定等级应为()。
A. AB. BC. CD. D2. 下列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中,无需进行某种物理量与强度之间换算的方法是()。
A. 钻芯法B. 后装拔出法C. 回弹法。
.超声法3. 在潘立先生提出的钢筋实际应力的测试方法中,被测钢筋要进行削磨,请问削磨的位置是()。
A. 应变计的上方B. 应变计的下方C. 应变计的对侧D应变计同侧4. 用预应力法加固连续板时,预应力筋弯折点的位置宜设置在()附近。
这样预应力产生的向上托力较为显著,能够起到减小板跨的作用。
A. 反弯点B. 跨中C. 跨两侧各1/3D应力集中点5. 对受拉区加厚并加配筋的情况,验算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其所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值应乘以()的强度利用系数。
A. 0.85B. 0.90C. 0.95D. 0.806. 夕卜包角钢加固砖柱后,砖柱轴心受压,下列因素()不需要在计算加固后轴心受压砖柱承载力时考虑。
A. 原有砖砌体截面面积B. 角钢截面面积C. 角钢抗剪强度。
角钢对砖墙约束力7. 砌体结构水平通常的裂缝,可沿裂缝钻孔,做成销键,销键直径()mm。
A. 15B. 20C. 25D. 308. 提高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减小扰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B. 增加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C. 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加大截面宽度9. 某墙体裂缝数量较少,且裂缝开展已经稳定,裂缝宽度在0.5mm 左右,应该用下列()进行灌浆加固。
A. 水泥砂浆B. 水玻璃砂浆C稀浆D稠浆10. 混凝土扶壁柱法的工艺及构造做法错误的是()。
A. 当原墙厚度小于240 mm时,U形连接筋应穿透墙体,并加以弯折B. U形箍筋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40 mm,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 mmC. 销键连接法的销键的纵向间距不应大于1000 mm。
《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复习题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复习题2(答案仅做参考不一定全对)一、单项选择题1.改变结构布置及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固方法,称为()。
A.直接加固法B.改变荷载传递加固法C.外套结构加固法D.增大截面法正确答案:B2.下列选项中,()不是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
A.增大截面法B.置换法C.预加应力法D.内包钢法正确答案:D3.外加圈梁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方法优先选用()。
A.素混凝土圈梁B.型钢圈梁C.预制钢筋混凝土圈梁D.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正确答案:D4.()是工程中最常用的墙体加固方法。
A.增大截面法B.外包角钢法C.扶壁柱法D.增设钢筋网面层正确答案:C5.对受拉区加厚并加配筋的情况,验算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其新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的强度利用系数。
A.0.85B.0.90C.0.95D.0.80正确答案:B6.当墙体裂缝数量较少,开裂墙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
A.灌浆加固法B.拆除预应力板C.非预应力板D.预制空心板正确答案:A7、当砖柱承载力不足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采用侧面加固时,新旧柱的连接和接合非常重要B.双面加固应采用连通的箍筋C.单面加固应在原砖柱上打入混凝土钉或膨胀螺栓等物件,以加强两者的连结D.无论是单面加固还是双面加固,应将原砖柱的角砖每隔3皮打掉一块8.提高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减小扰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B.增加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C.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D.加大截面宽度正确答案:C9.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
A.可靠性B.适用性C.安全性D.耐久性正确答案:A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变荷载的是(A)。
A.结构构件的自重B.屋面积灰C.风荷载D.吊车荷载二、多项选择题1、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新设计的区别在于要着重于考虑(AB)。
A.构件的实际受力情况B.周围环境C.安全因素D.经济因素2、变形缝包括(A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9学期《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复习纲要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遵循用预应力法加固混凝土梁、板的要求的是()。
A、预应力筋的直径宜采用φ12-φ30的钢筋或钢绞线束
B、应采用粗钢筋
C、对外露加固筋进行防锈处理
D、连续板预应力筋的张拉宜采用两端张拉
2. 下列不属于非破损检测混凝土材料强度技术的是()。
A、回弹法
B、钻芯法
C、标准试块试验
D、拔出法
3. 非破损混凝土强度检测较常规破坏试验具有很多优点,下列不是非破损检测具有的优点
的项是()。
A、可大面积直接在结构混凝土上做全面检测
B、由于是直接检测,检测结果的精度比较高
C、可进行连续测试和重复测试
D、不影响构件或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且简便快捷
4. 加固梁体外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与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梁有差异,下列不属于加固预应力
筋预应力损失的是()。
A、锚固损失
B、折点摩擦损失
C、钢筋松弛损失
D、温差损失
5. 非破损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布置情况的方法有多种,下列不属于非破损检测方法
的是()。
A、电磁法
B、抽样检测法
C、雷达法
D、超声法
6. 下列对结构可靠性鉴定评级法鉴定评级标准说法错误的是()。
A、子项是建筑物可靠性鉴定评级的第一层次,每个子项是根据某项功能的极限状态评
定的
B、项目或组合项目是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评级的第二层次,按其构成又可分为基本项
目和组合项目两类
C、地基基础、结构和结构构件属于组合项目,承重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和支撑系统、围
护结构系统属于基本项目,所有项目均根据各子项的评定结果进行评定
D、单元是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评级的第三层次,指建筑结构的整体或局部,以及某些
特定的结构系统(如屋盖系统、承重墙体等)
7. 粘贴钢板加固法中,锚固粘结长度不需要考虑()。
A、加固钢板长度
B、加固钢板厚度
C、被粘混凝土抗剪强度
D、加固钢板抗拉强度
8. 关于砌体结构中圈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强结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B、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C、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D、增加房屋的高度
9. 下列()灌浆加固方法需要用压缩空气检查通道泄露程度。
A、水泥砂浆
B、水玻璃砂浆
C、水泥石灰浆
D、压力灌浆
10. 加固窗间墙时,当墙的宽厚比大于2.5时,为了有效地约束墙的中部,可以()。
A、窗间墙中部设扁铁并拉结
B、窗间墙两侧增设混凝土柱
C、外包角钢加固
D、增设扶壁柱
11. 某实心砖墙,用M2.5砂浆砌筑,施工完成后计算核查发现墙体的抗剪刚度和抗侧刚度
不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加固比较好。
A、砖扶壁柱加固
B、混凝土扶壁柱加固
C、外包角钢加固
D、增设钢筋网面层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加大截面加固法中的构造规定正确的是()。
A、加固板的受力钢筋直径宜用6~8mm
B、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C、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D、用单侧或双侧加固时,应设置U型箍筋2.安全性主要是指()的安全程度。
A、设备
B、材料
C、结构
D、构件
3. 在初步调查时,下列属于结构上的作用的是()。
A、结构自重
B、屋面活荷载
C、地震
D、建筑物附近深基坑开挖
三、判断题
1.预应力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固梁的强度,不可以减小挠度。
()
2. 钢筋的检测一般可以直接在混凝土构件上进行。
()
3. 试验研究表明,外加构造柱对墙体的抗剪强度提高有限,一般不大于30%。
()
4. 评定完损性等级主要是为构件和结构的加固提供依据,主要是以内力分析和截面验算为
主。
()
5. 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宜对结构整体进行加固。
()
6. 一般检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逐个检测法,一种是抽样检测。
抽样检
测主要用于对混凝土质量和强度有怀疑的独立结构、单独构件和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某些结构或构件。
()
7. 钢筋的冷弯性能指钢筋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
四.简答题
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
五.综合题
写出粘贴钢板加固法施工的基本流程。
201209学期《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复习纲要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加大截面加固法,增补钢筋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等。
五、综合题
混凝土构件表面、钢板粘贴前的处理,胶粘剂的配制,铺涂胶,钢板粘贴,固定加压,粉刷防护处理,拆除支撑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