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doc

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意象的分析是重点,也是难点。
[背景知识互动]知识积累一、写作背景《上邪》,亦“汉饶歌十八曲”之一。
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连用五件不可能有的事为誓,用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叙写五事,或用三言,或用四言,语句跌宕,毫不露排比的痕迹,生动而深刻地展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曲》。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上半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下半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
本诗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作家作品“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岀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 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 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解题上邪:犹言“天啊”。
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
本篇未涉及在长城下窟泉饮马之事,应是用原曲调填写的歌辞,内容是写妇女思念征夫。
汉乐府两首(粤教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遗wèi烹pēng鲤鱼(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妇女既是“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18 汉乐府两首 饮马长城窟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8 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2学情分析
1、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2、高一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在理解情感、分析形象、把握手法方面依然是教学的重难点;
3、高一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理性,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6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教案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坚定。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代民歌《桂枝儿》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
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分时分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民歌《上邪》,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子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识记生字词(一)正音上邪yé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二)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三)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有所思》。
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
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培养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有所思》的内容和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诗词的深层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教材:《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相关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背景知识、诗词解析、创作方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乐府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介绍汉乐府诗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长歌行》和《有所思》的创作背景。
朗读两首诗,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诗歌解析(20分钟)分析《长歌行》和《有所思》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汉乐府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深入学习(15分钟)深入分析《长歌行》和《有所思》的诗词意境和审美价值。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悟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和哲理。
三、欣赏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5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教案5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诗经》;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背诵这两首诗。
3.情感目标了解《诗经》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男女爱情的悲欢,感受人文之美。
走向高考⑴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学习细节描写,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⑵掌握重要实词,积累成语,了解文中文言句式,学习掌握“比”的表现手法和回忆与对比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重章复唱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⑴“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⑵“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⑶“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⑴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⑶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8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1)

《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梳理字音、诗意1、题解:“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2、梳理字音饮(yìn)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sù 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jué 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mèi ,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wèi我双鲤鱼。
呼儿烹pēng 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重点字词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夙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漂泊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4、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昨夜的梦里我见到了他。
第18课 汉乐府两首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18课汉乐府两首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第18课汉乐府两首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的关系,并对两诗进行比较阅读。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上邪2山无陵3夏雨雪4饮马5夙昔6媚7遗我双鲤鱼8烹鲤鱼答案1y2ln3y4yn5s6mi7wi8p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我欲与君相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命无绝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绵绵思远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夙昔梦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入门各自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结为知己2使,令3绵延不绝4文中指“早晚”,一说是昨夜5亲爱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上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展转不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同“耶”,感叹词,相当于“啊”2同“辗转”,文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长命无绝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生命,性命。
2绵绵思远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遥远的路程。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了解汉乐府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汉乐府两首》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了解汉乐府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把握《汉乐府两首》的深刻内涵;(2)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汉乐府;(2)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为学习《汉乐府两首》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作品韵律美;(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艺术欣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如形象、意境等;(2)指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汉乐府两首》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汉乐府两首》;3.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 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⑴基本解读《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共9 句,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指“天”;邪,通“耶”,感叹词。
“上邪”是指天发誓,等于说“老天啊”。
君,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您”,指女子的意中人。
相知,互相结为知己,等于说“相爱”。
命,“使”的意思。
绝衰,断绝衰退。
这几句的大意是:老天啊!我想同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
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
雨,这里也用作动词,“降下,落下”;天地合,天地合并在一起。
古人认为天地分开,才能开辟世界,“天地合”是指“世界毁灭”;乃,副词,才。
这几句的大意是:高山没有山峰变为了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这几句想象奇特,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⑵精华鉴赏这首诗言简意深。
全诗只有35 个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女主人公运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人读后心灵受到震撼。
⑶参考译文老天啊!我想同意中人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永不断绝衰退。
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2 .相关资料(1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教学设计】《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粤教版)

【教学设计】《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粤教版)《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饮马长城窟行》这篇文章源于粤教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鉴赏的第一篇文章中的汉乐府两首中的其中一首,作者想要通过对于文章中意象等的选用,来让同学们对汉乐府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一、导入二电视剧《青青河边草》主题曲里有这样一句歌词“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这句歌词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青草与相思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它们并列起来说呢?点拨:用了起兴的手法。
连绵不绝的青草延伸到远方,女子的相思也连绵不断地跟着青草延伸到远方,思念远方的亲人。
其实,这句歌词是琼瑶写的,但实际上它来源于一首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那么,在《饮马长城窟行》它的原句是怎样描绘的呢?描绘了哪些内容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二、基础知识1.生词饮(yìn)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作者及主旨《饮马长城窟行》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边塞诗。
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三、诗歌赏析1、“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了起兴的写法,位于全诗开头,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粤教版高一语文《汉乐府诗两首》

余下部分,从“与君绝”的角度落 墨,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
诗歌大意
❖ “苍天啊!我要与你相知相惜,使我长 存此心不退减。(除非)高山夷为平地, 滔滔江水枯竭,寒冬里响起雷声阵阵, 夏天下起白雪,天与地合在一起,(我) 才敢和你断绝(情谊)!”
❖ 写一个女子的誓词,她希望和意中人长 相厮守直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她对 爱情忠贞不渝,至死方休。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 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 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二层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 相为言?
知:感知,知道。 入门:各回自己家门 。 媚:亲爱。 言:问讯,告诉讯息。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 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 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长跪:古代坐姿,臀部离开脚跟而将腰身伸直,表
示恭敬。 加餐饭:增加饮食。指保重身体。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
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
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
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
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
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二)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 造上。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杂言体与五言体。杂言 体在当时尚未引起文人们的注意,但自建安后,它的影 响已日趋显著。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的《陌上桑》、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便都是杂言,至鲍照《行 路难》,尤其是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战 城南》等歌行更是极杂言之奇观,也莫不导源于汉乐府。 五言体的影响,比之杂言更早也更大。据现有文献,可以 肯定,文人拟作五言诗是从东汉初就开始了的。到汉末建 安,更出现了一个“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一 体遂取《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代之,一直成 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汉乐府两首2

汉乐府两首(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 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导语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
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
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
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查2、解释字〔三〕点击诗人谢眺 (464~499)南朝齐诗人。
字玄晖。
陈郡阳夏〔今某某太康〕人。
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
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
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
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
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
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
建武二年(495)出为某某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四〕补充注释:[注释]1、三山:山名,在今某某市西南。
还望:回头眺望。
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某某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
灞,水名,源出某某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
河阳:故城在今某某梦县西。
京县:指西晋都城某某。
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广东省始兴县风度中学高中语文《第18课 汉乐府诗两首》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广东省始兴县风度中学高中语文《第18课汉乐府诗两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坚定。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代民歌《桂枝儿》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
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分时分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民歌《上邪》,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子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识记生字词(一)正音上邪 yé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二)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三)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读音:
上邪ye2雨雪yu4饮yin4马夙su4夕
自媚mei4遗wei4烹peng1调
2)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语篇分析
1)上邪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艺术特点:
想象:神奇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饮马长城窟行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
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本诗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