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
引例;1.人类离不开传播
☞语言能力来自传播还是遗传(100个婴儿死亡实验)
☞无传播环境对人智力的影响(博士生黑屋实验)
无传播状态→恐惧←传播消除恐惧
2.系统论:传播是社会系统的重要部分,系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受各部分影响,部分间是有联系的。
丹尼斯勒那:“传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助推器。”
1.传播的种种定义及其简评⑴
(1)共享说 :传播者与受者间信息的共享称为传。
①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②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a.理想型,规范化的定义:同一是共同追求目标,意向是行为前决定。
b.以理解接收,并产生共鸣为前提。信息的核心是意义,符号是承载形式。(2)影响说(劝服说):传播者试图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受者。
①应用型,功利色彩(尤体现在广告,政治性宣讲中)
②未能包含所有人类传播现象,只是其中某些现象的一种形式。
③自我传播也需要传播信息。
③前提:告知,信息对称,相互间的联系。
⑶联系说:将生命世界不相连的东西联系起来的过程叫传播。
缺点:认识空泛。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
二.传播的分类。
五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①自我传播:社会个体对信息于人体内部的自我传播。
②人际传播:以眼面相见的交流为基本形式,延伸而来是非当面交流亦有肢体表现。
空间距离体现人际关系。
③群体传播: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群体动力学。(陪审团效应)
④组织传播:有一定结构的群体,群体的角色认识。
⑤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
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
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非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传播人类传播群体传播
社会传播组织传播
社会传播
三.传播学的特点。
1.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传播的具体内容,接收储存
发布是其基本过程。
2.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现。沟通交流是基于一定的
社会关系,传播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建立与维持都依靠与传播。。关系是一种期望,角色意义,产生于相互作用。
3.最理想的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双向的交流。信息的流动是在传播者和受
传者间进行的。
4.传播发生的前提条件:传播者与受传者要有共通意义,空间(符号大致接近)大
体一致或接近的共同经验和文化背景,符合双方有交集利益兴趣。(有共同之处但不完全重合)
5.传播是分层次的,更高层的传播包含了较低层次的传播,最低层次的传播是基础。传播既是行为,又是过程(典型有将传播看成线性过程),亦是一个系统。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一)信号时代:类人猿到人猿时期。
靠动作、表情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狩猎活动。
(二)口语传播时代:九万年到四万年以前
优点:
★信息内容丰富
★环境对信息传播的限制被打破,具有把声音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的特征。
缺点:
★较多受到人的社会地位和所处地域的限制
★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影响信息的客观性
★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缺乏保证
★信息保存能力差
(二)文字传播时代:五千到三千年
人类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
具有将信息准确可靠固定的作用
使今后历史有了可靠记录,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宣告结束
(三)印刷传播时代:公元四百五十年
改变了文字传播的传统社会结构
打破了少数人通过文字垄断进而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进行垄断的状况
提供了面向全社会同时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可能
印刷术的使用和相同内容书籍的副本的增加为人类保存信息提供了可靠手段(四)电子传播时代:19世纪30年代后
传播速度进入了同步化时期
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化、通俗化、公开化
广播、电视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广播、电视等媒体特殊的传播形式使人类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五)网络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演变规律
(一)传播手段与媒介随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微加速度,另一种为叠加式发展。
(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节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
一、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80)美国政治学家主要贡献:
★战时的宣传研究
★5w
内容分析
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主要著作: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二、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7)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贡献:心理学的实际应用,群体动力学、场理论
战时食物习惯研究
提出“把关”(gate keeping)理论
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个性的动力理论》
《拓扑心理学原理》《社会科学中的场论》
三、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elix Lazarsfeld)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
主要贡献:
★首先开始了传媒效果的定量研究
★1940年伊里调查,提出几个重要的传播学概念:“舆论领袖”、“两级传播”,击破“魔弹论”。
★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
四、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主要贡献:★说服心理学研究、耶鲁计划
★二战期间军事教育影片的宣传效果研究
★一面说理还是两面说理,诉诸感情还是诉诸理性,明示结论还是寓观点于
事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