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桥边老人》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课题:整体感知,读懂《桥边的老人》
崔巍嵩
教学时间:2017年12月20日 教学时数:1课时(总第89课时)
作者介绍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 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 说家之一。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夺得诺 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 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 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 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 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 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 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 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 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从 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 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 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 读者来决定。
《桥边的老人》
13.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 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 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人物形象
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 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4分,每点2分) 小说主题
《桥边的老人》
1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 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 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 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 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那边我没有熟人”,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 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桥边的老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 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①交待故事的结局;②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 进);③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 布);④以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 运)。(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桥边的老人》
15.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 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 ‘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6分) 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 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 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情节:叙述视角 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 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情节(小)与主题(大) ③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 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 语言(简)与内涵(丰)
你能从这几句唠叨中读出些什么?
《桥边的老人》
从老人的这几句唠叨中我们可以读出: ①读出了老人的生活现状: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 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 离开他的家园,离开这些小动物,连最后一点温情也 要抹去。 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伤痛。 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 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 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 逃离家园。 ⑤读出老人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助。他顾 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但又不得不离开。
《桥边的老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 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微笑: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 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 回忆。 最后一个离开: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 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内心何其苦涩和悲哀!
《桥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 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 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 “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 车了。
作者介绍
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 负过伤;在和平年代也不安分:斗牛、狩猎、捕鱼、 驾驶巡逻艇和飞机。他年少的时候就因为痴迷拳击而 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 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 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 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 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 章里也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生动地概括了海 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
《桥边的老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 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 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 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 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
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 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桥边的老人》
12.具体分析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4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 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不再 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 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 “只 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暗含 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4分,每点2分)
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课题:整体感知,读懂《桥边的老人》
崔巍嵩
教学时间:2017年12月20日 教学时数:1课时(总第89课时)
作者介绍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 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 说家之一。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夺得诺 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 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 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 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 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 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 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 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 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从 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 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 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 读者来决定。
《桥边的老人》
13.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 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 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人物形象
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 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4分,每点2分) 小说主题
《桥边的老人》
1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 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 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 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 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那边我没有熟人”,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 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桥边的老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 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①交待故事的结局;②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 进);③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 布);④以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 运)。(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桥边的老人》
15.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 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 ‘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6分) 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 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 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情节:叙述视角 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 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情节(小)与主题(大) ③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 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 语言(简)与内涵(丰)
你能从这几句唠叨中读出些什么?
《桥边的老人》
从老人的这几句唠叨中我们可以读出: ①读出了老人的生活现状: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 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 离开他的家园,离开这些小动物,连最后一点温情也 要抹去。 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伤痛。 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 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 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 逃离家园。 ⑤读出老人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助。他顾 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但又不得不离开。
《桥边的老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 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微笑: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 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 回忆。 最后一个离开: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 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内心何其苦涩和悲哀!
《桥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 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 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 “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 车了。
作者介绍
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 负过伤;在和平年代也不安分:斗牛、狩猎、捕鱼、 驾驶巡逻艇和飞机。他年少的时候就因为痴迷拳击而 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 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 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 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 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 章里也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生动地概括了海 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
《桥边的老人》
一、品读下面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 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 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 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 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
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 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桥边的老人》
12.具体分析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4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 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不再 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 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 “只 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暗含 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4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