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结果2.科学方法:观察
教学反思
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回答,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展示韭菜、小麦、毛白杨的花、垂柳的花、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白头鹎的图片,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生物》 教学设计
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从活动中逐步掌握科学方法的能力。
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体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并通过阅读归纳,了解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为后面利用观察的方法,归纳概括生物的特征做好准备。
三、生物的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比较生石花、钟乳石和机器人的图片特征,尝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并推测生物的特征。
从生石花能开花的特征引出猜想生物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运用观察的方法,从植物、动物、细菌等不同的生物的生命现象中进行归纳。
从观察实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归纳总结的理性认识。
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从生长需要物质的积累,引出疑问这些物质的来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农作物、动物以及蘑菇和部分细菌真菌获取营养物质的形式,归纳总结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并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科学的分析归纳。
生物的基本特征。
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学习难点(教学难点)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
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展示微信启动画面中由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地球照片。感知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所生活的各种不同的环境。
《认识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4、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5、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优质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走进生物》中,深入学习第一节《认识生物》。
我们将详细探讨生物基本概念、生物特征、生物分类以及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生物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主要特征。
2. 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特征及生物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基本概念、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自然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生物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生物主要特征。
a. 生物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b. 生物分类: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观察,分组讨论生物特征和分类。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物特征和分类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概念2. 生物主要特征3. 生物分类4. 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物基本概念。
b. 列举生物主要特征。
c. 简述生物分类方法。
d. 谈谈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答案:a.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现象有机体。
b. 生物特征有:需要营养、能进行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c. 生物分类方法有: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d. 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食物、药物、环境保护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和特征有深入解,但在生物分类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1)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的第一节“认识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教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生物。
2. 基本概念: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
4.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5.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讲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7.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生物的基本特征3. 生物的分类4.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身边的生物,并按照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答案:例如,植物(如树木、花草)、动物(如猫、狗)、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2. 作业题目: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更多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章认识生物第1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学到的生物进行归类3、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主要特征,大家还记得生物的基本特征共有那几点吗?学生:一共8点。
课件展示生物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同学们在校园漫步的时候是否有留意过我们的学校里面都有哪些生物呢?学生:有植物、有动物。
教师: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爱生活的孩子呀。
我们语文课文当中曾经也学习过这样一篇描述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作家鲁迅的之手。
大家知道是哪篇文章吗?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非常棒。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
请学生阅读教材页“想一想,议一议”。
2、新课讲授教师:鲁迅的百草园里面都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哪位同学可以举手告诉我这个答案。
学生:植物:皂荚树、桑葚、菜、树、菜花、草。
动物:蝉、叫天子、油蛉、蟋蟀、黄蜂。
教师:这些动物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昆虫及其栖息环境蝉(树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蟑(泥墙根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叫天子(云雀)(草丛中)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课件展示。
教师:鸟类的生活环境是哪?昆虫的生活环境呢?昆虫吃什么呢?学生:鸟类属于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属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有食草昆虫,也有食肉昆虫。
教师:如果给鲁迅的百草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类呢?学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分类,也可以按照食性分类。
教师:非常棒。
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百草园中各种各样的生物,接下来我们来尝试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里都有哪些生物。
提问:要了解学校里面有哪些生物,需要采取科学方法。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科学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观察法。
教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
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探究一:什么是生物?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观察(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观察的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鸟捕食鱼牛在草地上吃草大熊猫吃竹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小鸟在呼吸鱼用鳃呼吸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含羞草警觉的兔子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菜豆的生长红狐的生长6.传和变异的特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初中认识生物教案
初中认识生物教案《认识生物》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学的基本特征等。
本章是整个生物学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建立生物学的基本观念和兴趣至关重要。
在前一节“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如何进行生物学研究,实际上是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知识点清晰,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对生物学有深入的理解和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2. 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物学探究。
3.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特征,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生物学基本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基本概念: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讲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研究的过程。
4. 基本特征:介绍生物学的基本特征,如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让学生对生物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5.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生物学实践,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探究生物的应激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的魅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基本特征。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图片、实物、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主要内容有生物的定义、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的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1.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个体。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区分。
3. 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等。
4.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定义,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特征,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生物特征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物特征、分类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定义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特征1) 生命现象2) 新陈代谢3) 生长、发育4) 遗传、变异5) 适应环境4. 生物的分类1) 植物2) 动物3) 微生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列举生物的五个特征。
2)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
3) 简述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答案:1) 生物的五个特征: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
2) 示例: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如石头、水、空气等。
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彩教案认识生物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彩教案——认识生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特征。
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视频3.学生实验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
2.新课讲解(1)生物的特征①需要营养:生物需要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②能够进行呼吸:生物需要通过呼吸来获取氧气和能量。
③排泄废物: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废物,需要排出体外。
④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对光、声、温度等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
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案例分析(1)展示生物图片:动植物、微生物等。
(2)展示非生物图片:岩石、水、空气等。
(3)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视频:生物的生长、繁殖、呼吸等过程。
4.小组讨论(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2)生物的特征有哪些?(3)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5.实验探究(1)观察生物的呼吸:将一只小虫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观察其呼吸过程。
(2)观察生物的生长:将一颗种子种在土壤中,观察其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重难点补充:1.生物的特征师:同学们,生物的第一个特征是它需要营养,就像我们人类需要吃饭一样。
比如,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动物则需要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营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提出问题:
帮助分析。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9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教学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
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
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组织构成器官,利用自己身体说出系统的概念。
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细胞和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这节课学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描述植物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
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调查人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3、在进行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
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难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的归纳总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标本,常见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
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学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一、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独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生物。
3.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生物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前解析本课程是七年级生物的开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目标1.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识别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
2.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3.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重点1.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2.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工具。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物和非生物。
2.初步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视频,展示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景象,如森林、河流、动物、石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首先要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如花朵、小草、蝴蝶等生物,以及石头、沙子、水等非生物。
讲解生物的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非生物则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2.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是否具有生命活动,如呼吸、生长、繁殖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优秀19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优秀19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
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分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此过程叫细胞分化。
大屏幕展示肌肉组织的形成,然后将该组织放大展示肌细胞,再将肌细胞放大展示肌纤维。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分化的原因。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
脑、胃、心脏等是器官。
问:为何胃、脑、心脏均是由四种组织构成?皮肤也是一种器官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呢?评价并总结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
并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的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进一步理解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
小结并对同学们寄以希望:世界上有很多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内容包括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生物。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难点: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生物标本。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2)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关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记录。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的生物,对其进行分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1)略。
(2)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适应干旱的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对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的理解。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 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细胞模型、生态系统图示、植物种子、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内的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解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图,并进行遗传与变异的实例分析。
6. 植物生长发育: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阐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7. 动物生长发育: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分析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概念、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功能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运动、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简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的分类及适应策略。
难点:
1.理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2.掌握生物分类方法及代表性生物。
解决办法:
1.通过直观教具、实物展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生物特征。
3.生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特性和适应策略。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些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简短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生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详细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使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分类及其适应策略。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案例分析等。
强调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分类和适应策略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七上认识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七上认识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3.认识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1.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生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生物的分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
1.什么是生物?
2.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3.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4.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
3.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规律。
4.讨论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让学生体会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5.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对生物的了解和思考。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资源:
1.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2.相关实验和活动材料。
七、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评价学生的表现。
2.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
1.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
难点: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区别,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展示PPT,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4. 生物分类: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2. 生物分类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身边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培养生物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
3. 生物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活需要营养:生物需要摄取食物以获取能量和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能进行呼吸: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生物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2、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
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3、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结
本课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第一课,首要问题是解决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从而总结出生物的特征。
内容比较易懂,和学生每天的生命活动相关,学起来很容易。
在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的时候,对于能呼吸,能排泄这种每时每刻都进行的生命活动,更容易被忽略。
稍加提示就会想起。
对于应激性这种专业术语学生理解不太好,但是换种说法,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后,就易理解得多。
板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