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刘基

合集下载

刘基文化

刘基文化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谥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

故时人称他刘青田。

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受邀出山,施展抱负刘基出生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一个诗书世家里。

他虚心好学,才智出众,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年轻时就在家乡出了名。

大家都说他有魏徵、诸葛孔明之才。

公元1333年,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在家闲居三年后,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比感激元朝皇帝赐给自己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

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的全部才华和忠诚去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基却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

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

元朝末年,官府衙门受贿成风。

刘基清正廉洁反受同僚们的嫉恨和排挤。

尤其是刘基得罪了蒙古族官员,使他们对其更不能容,群起攻击,造谣毁谤。

刘基秉性耿直,决不随波逐流。

他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很难有所作为了,于是毅然投劾辞职,回归青田老家,闭门读书。

(廉正,自律)朱元璋只得派江南名士、处州路总管孙炎前往青田邀请。

看到元王朝的不可救药,体会到朱元璋的诚意及群雄中只有朱元璋成得了气候的事实,刘基终于决定应聘出山、辅佐朱元璋建立大业。

于是他打点行装,由青田赶往金陵。

刘基一到金陵,朱元璋马上亲自接见,接着以谦恭的态度向刘基请教灭元兴邦、统一宇内的策略。

刘基当即呈上早已构思拟就的时务十八策,详细分析形势,列叙各项谋略方策。

朱元璋听毕大喜过望,直恨相见太晚,立即命令有司建造礼贤馆,以上宾之礼奉待刘基,并将他安排在身边,参与机密要事的谋议。

最新-刘基简介 精品

最新-刘基简介 精品

刘基简介篇一:刘基解密千古人豪刘伯温一、刘基家世与生平一、源流与播迁1、彭城郡、中山郡、鄜延郡、永嘉郡。

2、从鄜延到临安,至丽水,至南田。

3、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

4、生平简历。

二、刘基的智商为什么这样高?(优生)三、刘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三不朽”间气伟人?(优育)。

四、元配富氏为什么不育?(刘基驳辨“七出”之条的现实体验)。

五、二夫人陈氏,何许人也?(刘基与陈宅)六、三夫人章氏所育二女适谁?七、刘基与方国珍的恩怨情仇一、方国珍起义的背景及其蜕变。

二、方国珍是“志在横行”土匪式的人物。

三、方国珍一再乞降招安,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派。

刘基不受贿赂,并因此受到朝廷处分。

四、方国珍是倭患的始作俑者,是汉奸。

五、刘基力荐朱亮祖讨伐方国珍是为民除害,不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朱亮祖封永嘉侯如同耿炳文守长兴有功封长兴侯)。

六、刘琏18岁平定山寇,刘基向朱元璋奏禀,以致刘琏招来杀身之祸。

二、刘基与罗贯中(罗贯中考)一、刘基一生最精彩的部分是鄱阳湖决战大破陈友谅。

灭汉歼吴,奠定了朱元璋反元与统一全国的基础。

二、鄱阳湖决战与赤壁之战极为相似,可以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原型,所以刘基传奇难以写好。

三、罗贯中为什么把“三国”写得这么好,远过他所有的历史小说。

四、刘基没有诸葛亮之后杜甫那样的“诗圣”与文学巨匠,为他描述与颂扬。

五、要提升刘基传奇创作质量,必须努力发掘鲜为人知、真实生动的乡土史料。

三、刘基的民本思想一、民族优秀传统(尤其是儒家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思想),良好的家世、家风、家训的薰陶。

二、《多能鄙事》是刘基原著,并非后人伪托。

是他关切民生(生产与生活)的一部好书,是刘基民本思想从细微处见精神的佳作,不能视之为粗浅与谫陋而不屑一顾。

三、保境安民,刘基与青田鱼灯。

要严肃维护这一民间文化遗产,不容轻率篡改。

四、建功立业与“官瘾”辨(兼及对刘基军事谋略否定的驳辨)。

四、《二鬼》诗考辨种种一、《二鬼》诗内容意义简介。

刘基论文

刘基论文

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班级:市场营销1202班学号:1210501237姓名:许春苗论古谈今讲‚三立‛————刘基论文说到‚三立‛,大家会疑惑的问:‚三立‛是什么啊?我们不知道啊!那就由我来给你们讲讲‚三立‛的由来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说出‚三立‛的伟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连蔡元培也称他:‚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甚至日本学者奥野纯评价他:‚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可见刘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已经被神话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何为‚三立‛。

什么是‚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它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范宣子与叔孙豹讨论不朽的问题。

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受封为贵族,历经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世代受封,延续千年以上,长盛不衰,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不朽了?叔孙豹回答,这不能算不朽,只能说是世禄。

他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故而‚三立‛也叫‚三不朽‛。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刘基1

刘基1

坚持正义 倡导诚信
• 刘基一生不求名利、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直言不讳,得罪了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 权贵,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于是刘基 主动请求告老回乡,退出政治舞台。 • 刘基一生不仅功绩显赫,其精神风范为世 人之楷模。无论是待人处世,治国安邦, 还是赋诗作文、人格品质,他无一不践行 “诚意、正心”无愧于“诚意伯”之封爵。
政治寓言——《郁离子》
• 郁离子是什么呢?离在八卦中称之为火,是光明的象征, 将其用于文章之中,则更显文采,成为治乱世,建盛世的 光焰,因此称之为《郁离子》。这本书总共十卷,十八章 包括一百九十篇。每篇多则千字,少则百字。讲述了修身 正己、防微杜渐、建议法制、遵法守纪、崇尚诚实、审势 时事。任用贤才、治理天下等,这些本来就是仁义道德的 主旨,使人们对于吉凶祸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书中审视 古往今来成败得失的教训,概括分析了元朝的腐败,其中 多为有感而发,冲破旧的框框,博采了众家所长,洞悉解 释了当时万众的疑问,其中论证雄辩奇异诡妙,比喻形容 应用的更是恰如其分,同时又不失其本意。
帝师刘基
刘基故居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温州文 成县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县)人。明 朝开国元勋,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文学家,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建立明 朝功绩显赫,驰名天下。 明朝正德皇帝对刘基的评价:“学本帝师, 才为王佐”,“文臣第一,策士无双”。
• 壮志未酬
•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 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 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 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 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 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 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 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 师。

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1946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下设文成县,以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即历史上有名的“刘伯温”)的谥号“文成”命名。

朱元璋给刘伯温的最后一封诏书,竟流露出了那么一点温情

朱元璋给刘伯温的最后一封诏书,竟流露出了那么一点温情

朱元璋给刘伯温的最后一封诏书,竟流露出了那么一点温情刘基刘伯温被朱元璋称为“吾子房”,明武宗更是称他是“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

而作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的开国功臣,刘基在明朝建国后并不得志。

为何会如此境遇呢?明洪武八年,朱元璋的“一道诏书”——《御赐归老青田诏》,能让我们看出两人的君臣关系到底如何。

仕元是朱元璋和刘基都解不开的心结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刘基是早熟的天才,“少有英名,海内闻之”(《御赐归老青田诏》,以下出处以《诏》代替)。

他12岁中秀才,14岁“既领《春秋》大义”,22岁中进士。

他从至元二年(1336年)出仕江西高安县丞,期间四仕四辞,历仕元朝20多年。

刘基虽有经济天下之心,但在元朝是郁郁不得志的,想做忠臣而不得,在他身上或多或少是有“遗民”思想的。

刘基不仅在元朝做过官,他还和朱元璋对抗过。

“朕亲帅六军下双溪而有浙左,独尔栝苍未附,惟知名耳”(《诏》)。

至正十八年十月,朱元璋因胡大海围攻婺州不克,亲率十万大军由应天府南下,亲自指挥攻克了婺州。

而此时的刘基正在处州守将石抹宜孙幕下,参与谋划守处州。

从朱元璋攻打金华始,处州的元军就投入了对朱元璋部队的作战。

此时朱元璋已经招揽了浙东的宋濂等一批人才,对于“海内闻之”的刘基竟然组织军队抵抗的做法,自是大为恼火,谓之为“白面书生,不知时务”(《诏》)。

对刘基的“不识抬举”,朱元璋一直耿耿于怀。

“不久而栝苍附,朕已还京”(《诏》)。

朱元璋回应天后,孙炎任处州总制,刘基归隐在家。

孙炎多次邀请刘基出山,刘基屡辞不就,其最主要原因是他“自以仕元,耻为他人用”。

仕元,一直是刘基的政治包袱,也是他一直没解开的心结。

而作为雄猜之主的朱元璋,对这样一个有历史问题的当朝重臣,自是放心不下。

北方尚未荡平,朱元璋就下令“凡北方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明实录.太祖实录》)。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marnmarnyan 发表明朝流传下来一部著名的预言之作《烧饼歌》,就是明太祖时期的国师刘基,又称刘伯温。

据说刘基深明数理,而且民间传说他是神仙下凡,来辅佐太祖成就功业的。

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里,他常常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并且呼风唤雨,神通十分广大,“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刘基的父亲叫刘爚,传说他的父母心肠非常好。

一日,一位化作癞头乞丐的白鹤仙师来家乞讨,他们不仅不嫌弃,给他饭吃,而且还上山采来草药,为其医治烂头脓疮。

白鹤仙师感念他们的善良,就告诉他们将先人的尸骨埋在家后面的五峰山脚下,日后必出将相之才。

在仙人的帮助下,刘爚将祖先的尸骨埋在了山脚下。

三年后,刘爚的妻子生下了刘基。

刚出生的刘基也不发声,好像是个哑巴。

刘爚夫妇正在发愁的时候,白鹤仙师再次出现了。

他对刘爚说:“这孩子眉清目秀,天仓饱满,地库方圆,日后必能成为王候将相。

”说完,他伸手往孩子的喉管一摸,又拍了拍胸膛,刘基一下张口发出了声音。

白鹤仙师随即驾着祥云飞走了。

小时候的刘基,非常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书看几遍,就能背下来,所以深得老师的赞赏。

刘基二十二岁时就进士及第,但他为人刚正耿直,廉洁奉公,后因揭发监察御使失职,受排挤回家隐居。

刘基在隐居期间,寻访隐士仙道,据说还遇上了仙人黄石公。

他最终具有了未卜先知、洞察今古的能力。

关于刘基遇到仙人黄石公,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在刘基从白猿洞中得到无字天书后的一天清晨,刘基拿着一本书,在山上石门洞飞瀑左侧数十丈的崖壁下诵读。

突然,一声巨响,崖壁徐徐分开。

刘基走着走着,来到一座石室,只见石室正中后壁洁白如莹玉,壁上刻着两个神仙,相向而立,四手同持一金牌,金牌云“卯金刀、持石敲。

” 刘基天赋超人,自然领悟了。

立刻拿起一大石,连敲石壁。

许久,石壁自开,露出一石匣。

石匣中藏着四卷兵书。

刘基非常高兴,拿着兵书四卷,回头就走。

刘伯温的故事

刘伯温的故事

刘伯温的故事1、一代名相刘伯温刘基,世称刘伯温,是明太祖的开国谋臣、明初的一代奇人。

《明史》称其“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

预言之作《烧饼歌》就是他所写。

刘伯温在《烧饼歌》中预言了久远的未来,当然也看到元朝气数已尽,明朝将兴。

所以他才能顺乎天意,成为一代名相。

刘基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其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明史》),其《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后人对是否伯温所作尚有争议),天文历数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据《明史·艺文志》,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

颇为奇特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儒雅潇洒的形象不同,刘伯温身着布衣,威猛刚烈,“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

”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刘基二十二岁时進士及第。

但他为人刚正耿直,廉洁奉公。

后因揭发监察御使失职,受排挤回家隐居。

朱元璋起兵后,刘基出山投靠。

自从刘基前来投靠之后,朱元璋常常前来征求刘基的意见。

刘基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对朱元璋说,主公现在据有金陵,形势险要,虎踞龙盘,地理位置很好。

但东南的张士诚,西北的陈友谅,他们常常侵扰犯境,与您作对,这就成了您北定中原的后顾之忧,因此必须把这两个人除掉。

朱元璋说,这两个人势力很大,该怎么对付他们呢?于是,刘基便为朱元璋规划了实现帝业的宏伟蓝图。

刘基指出:“张士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块地盘,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此不值得忧虑,可以暂时不去管他。

而陈友谅就不同,他杀主篡位,野心大,阴谋多,是个危险的对手。

刘基庙-话说温州-五年级

刘基庙-话说温州-五年级

刘基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自是行人行不得,莫教空恨鹧鸪啼。 人情旦暮有翻复,平地倏忽成山谿。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文成县南 田镇武阳村,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和文学家。出身官僚世家。受家庭熏陶,从 小聪颖过人,十四岁进处州(今浙江丽水)郡学, 习《春秋》,“人未尝见其执经读诵,而默识无 遗”。十七岁,拜名儒郑复初为师,攻读宋儒周 敦颐、二程开创的“濂溪学”、“洛学”。他看 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窥,而 “尤精象纬之学”。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 仅二十二岁的刘基就考中了进士,初露锋芒,时 人对他都很器重。老师郑复初曾对他父亲说: “此子必高公之门矣!”秘书监揭曼硕对人说: “此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 也。”“有进贤老人邓祥甫者,一见诧异曰: ‘吾尝语人王佐之学,率不省,子善自爱。’尽
元末明初,刘伯温隐居于青田的山中。由于他能言善谋,许多村民都向他请教棘 手的问题。 刘伯温的圆通一天,一位村民慌张地跑来,脸上露出胆怯:“先生,我姓孟,住 在李家庄,以卖菜为生。今天来了几个恶霸,他们要我每天交保护费,否则就收 拾我,我该怎么办呢?”刘伯温沉思了一下,说:“待他们再来时,你挥刀向他 们冲去,保证他们再也不敢来骚扰。” 不一会儿,又有一位村民怒气冲冲地走来,眼神中难掩气愤:“先生,我姓王, 住在王家庄。我卖肉都十几年了,今天却有恶霸找我收保护费。我当时就想教训 他们,但被我老婆拦住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刘伯温想一想,说:“待他们 再来时,你请他们好好吃一顿。记住,吃饭时多叫上族人。” 村民走后,一旁的书童不解地问:“同样的问题,先生为什么却给出两种不同的 办法呢?”刘伯温笑着说:“孟姓是小姓,第一个人身单力薄,就算交了保护费 也难免不再被欺负,只有反击才能根绝后患。而王姓是大姓,在吃饭时展示了家 族的实力,恶霸们才不敢轻举妄动。” 情况果真如刘伯温所料,十几天后,两位村民都高兴地前来道谢。 对于处世的智慧,刘伯温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弱者不可示弱,要立之以刚强;强 者不可逞强,要辅之以圆通。

论刘基乐府“沉郁顿挫”的风格

论刘基乐府“沉郁顿挫”的风格

论刘基乐府“沉郁顿挫”的风格刘基文武兼备,旷世奇才,被后世誉为“帝师”、“王佐”。

品读他的诗歌,能感受强烈忧国济民之心,感人至深。

本文截取刘基古乐府有代表性诗歌,对其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进行剖析。

标签:刘基;乐府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刘基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1]。

刘基躬逢元明鼎革之际,社会板荡,干戈扰攘,盗贼纷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方今寇盗窃发,武夫环堵如林”[2]刘基蒿目时艰,诗歌创作体现其积极入世、忧时言志的特征。

这种现实主义特点具体具体表现为沉郁顿挫的风格,以下略作剖析。

一、语言质朴自然白描直陈其事双燕营巢时,双飞复双语。

轻盈柳陌风,振迅芹塘雨。

巢成近绣帏,双宿更双飞。

为蒙主人爱,不信有暌违。

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蕊。

拾虫还哺雏,出入无停嘴。

五月教雏飞,绕巢舞乌衣。

侧避蛛丝过,斜萦柳线归。

六月雏翼老,分飞各相保。

脉脉傍珠帘,依依集兰橑。

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

昆明延劫火,甲第化歊烟。

带睡惊飞出,风沙两相失。

死生不得知,嬿婉从兹毕。

回看旧主人,粉黛成灰尘。

天高云渺渺,海阔波鳞鳞。

荏苒朝还暮,茕茕向何处。

毛凋半夜霜,泪滴三春露。

露寒霜又浓,憔悴不成容。

同心谅难隔,魂魄终相从。

[3]刘基的古乐府情感真挚,关心民瘼,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非常同情。

这首《双燕离》很好揭示这个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语言质朴自然,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直陈其事,通俗易懂。

沉郁頓挫的风格与作者伤国忧民的情怀十分熨帖和谐。

江南的春天,煦风和畅,一对燕子比翼双飞,呢喃细语。

轻盈的翅膀掠过田野,池塘岸边,柳树新芽,微风徐徐,柳腰曼舞,生机勃勃。

燕子衔泥,迅捷地穿梭在斜风细雨里。

燕巢垒成,临近罗帏绣帐,承蒙主人厚爱,双宿双飞,卿卿我我,根本不相信有朝一日会分离。

四月,春风吹拂大地,石榴花吐露嫣红花蕊。

一对恩爱勤劳的燕子,新巢筑好,产卵孵化,风里来,雨里去,捕获虫子以哺育雏燕。

眼见一窝雏燕羽翼渐渐丰满,它们离开巢穴,舞动黑天鹅绒一般的翅膀,翩翩起舞,上下飞翔。

温州巨擘帝师刘基介绍

温州巨擘帝师刘基介绍

清末大儒
• (1848——1908),
浙江瑞安人,别号 籀庼。孙诒让是我 国近代著名的一代 经师,由于他的学 术研究极为朴实, 故又称朴学家,并 誉为“有清三百年 朴学之殿”。
孙诒让的重要贡献
• 主张普及教育,“初等小孩本应随地 广设”,并致力于浙南教育事业的发 展。比如:他创办的瑞安学计馆还是 中国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 • 主张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创办矿学、 水利、农学、工学、医学等各种现代 职业技术学校。
• 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 “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 “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 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 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 ‘﹢’,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 取教训,采取措施----季米特洛夫
状元郎王十朋
• (1112-1171), 字龟龄,号梅溪,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 和诗人,出生于乐 清市梅溪村。王十 朋以名节闻名于世, 刚直不阿,批评朝 政,直言不讳。
议一议
• 以下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 的理由?
• 观点一:文理科一样重要。理科突出的,
文科也要均衡发展。
• 观点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只要理科好,文科好不好无所谓。
语言链接 用 “数学语言”书写的人 生格言
• 王菊珍的百分数:“干下去还有50%成功 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 爱迪生的:“天才=1%的灵感+99%的汗 水。” • 华罗庚:“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 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 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王振鹏
• 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 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 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 弧云处士。 • 现存传世作品有:《金明池龙舟图》、 《阿房宫图》 、 《伯牙鼓琴图》等 。

刘基故里文成县

刘基故里文成县
刘基故里,地灵出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 富。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均批准为国 家级文保单位。刘基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 主要有刘基故居(因拍电视剧《刘伯温》,重修 了刘基故居,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 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 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 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 后),刘璟祠、刘琏祠等。
伯温观景台 石圃山顶端,有一石岩坦,约300平方米。相传刘基 曾在此观景:俯视石圃山分出的九支山脉。 观稼亭 在辞岭亭边上的天目山顶。石结构,单檐圆顶。亭 外古松盘曲拥秀。东面800余亩的淡暑湖犹如一面明镜。 淡暑湖边上的朱垄山西有一巨崖似龟,名叫鬼叠石。石 下有一洞名钟鼓洞。东有三石相叠成品字形的崖,叫仙 叠崖。仙叠崖高三丈、宽五丈,中有空洞,可容数十人。 传说有一厉鬼在朱垄作乱,祸害百姓,仙人吕洞宾过此, 与厉鬼比法叠石,故成鬼叠石与仙叠崖。其上有“气象 万千”、“光明磊落”石刻。仙叠崖近旁有一石洞叫石 磐洞,以石击洞壁,镀铝似悠悠磐声。 刘府旧宅 明洪武二十年,刘基次子刘璟携侄从武阳徙居南田 建此刘宅。宅外有换衣亭、栓马石、跑马场。宅旁是饮 马池和马棚。刘宅面阔七开间,重檐歇山式,往础全为 方形塔木,距今606年,现存五间正房。
刘基故居 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 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 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 史· 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 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 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 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品格的高尚。 天葬坟 位于武阳后山,为刘基祖父墓。墓主刘延槐, 字尚德,朱元璋追封其为永嘉郡公。相传刘基祖 父亡后未葬,有一衣衫褴楼者路过;大人梁氏怜 之。衣衫褴褛者嘱梁氏提金瓶缸随其后,走着走 着,他提过金瓶缸,口中念念有词,轻轻一掷, 有山崩坍,将刘基祖父尸骨罐入葬。该坟便称为 天葬坟。衣衫褴褛者行至村口石桥,化白鹤飞去, 村口石桥便名白鹤仙师桥。

帝师刘基

帝师刘基

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 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 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他在 一家书屋看到一本天文书,便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此 书。第二天竟能从头至尾背诵如流。店主人知后十分惊奇, 要把这部天文书送给他 早年在元廷时的刘伯温,刘基说: “这部书已装在我胸中,书对我已经没有用了。” 刘基 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不仅使他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知 识,而且使他年轻时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 (唐)、诸葛孔明(三国· 蜀)之才。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 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 士 , 从 此 他 便 步 入坎 坷 曲折 、 跌 宕起伏 的 仕途生 涯 。
他们故作慌乱的样子,从大火中救出苟贴儿。苟贴 儿自知饮酒误事,所幸死里脱生,对刘家感激不 尽。青田县人对刘家不惜财产智救同胞的义举十 分钦佩。刘炝后来成为当时的名儒,当过遂昌县 (今属浙江)教谕(县学校长)。他40多岁时,生 子刘基,视之如掌上明珠。他把自己的 精力都用在对爱子的培养上,从而使刘基受到良好 的教育。
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 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 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 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 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 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 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 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 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 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 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 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卒于故里, 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 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 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 该 和 徐 达 等 开 国 功 臣 一 样 , 配 享 太 庙 。

刘伯温之《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中记载的原文

刘伯温之《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中记载的原文

刘伯温之《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中记载的原文摘要:1.概述《透天玄机》的背景和作者刘伯温2.介绍《透天玄机》的内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3.分析《透天玄机》中的三元之气数和周天之劫数4.阐述《透天玄机》在天文地理、阴阳顺逆等方面的应用5.总结《透天玄机》的实用性和价值正文:《透天玄机》是刘伯温所著的一部神秘古籍,以其独特的预测和推算能力在历史上备受推崇。

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是中国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在明朝建立初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赞誉为“帝师”。

《透天玄机》的内容主要包括二元推算、三元之气数、周天之劫数等方面。

其中,二元推算能够预测一万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数,精确地计算出天地的气运、治乱兴亡等现象,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三元之气数和周天之劫数则是刘伯温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总结出的有关气数、劫数的理论体系,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透天玄机》中,刘伯温还详细阐述了天文地理、阴阳顺逆等方面的知识。

他运用丰富的天文观测数据和地理考察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同时,他还强调了阴阳顺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把握命运,实现国家和个人的繁荣昌盛。

《透天玄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实用性与价值不言而喻。

对于政治家而言,它是一部指导国家治理、安定天下的宝典;对于军事家而言,它是一部揭示战争胜负、指导作战的战略指南;对于学者而言,它是一部研究天文地理、命理气数的学术著作。

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民间,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应对各种困境,实现和谐共生。

总之,《透天玄机》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实用性和可读性的古籍。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实用角度出发,它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学习与应用。

温州文化--刘基文化

温州文化--刘基文化

⑵、通过旅游活动宏扬民族优秀 文化,推动旅游经济。

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以刘基文化为底蕴,大力 发挥历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借刘基 文化,做旅游文章,对刘基的遗留古迹进行修 复和开发,把刘基故里的总体规划做好,然后 用3~5年的时间建设,使之形成有内容、有 特色、有份量的刘基文化旅游板块。同时,刘 基旅游线路(武义俞源星象太极村—丽水刘伯 温祠—青田石门洞—文成刘基故里)的研究和 开发,对温州旅游经济发展,也极具意义。
⑶、促进刘基故里古村落群建设。

刘基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刘基故居、刘基墓址、刘 基庙宇、书院、刘基读书路、刘基文化陈列室,刘伯温图书馆、 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 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刺史亭、刘貊 (刘基次子刘璟后)墓、刘璟祠、刘琏祠等。 “刘基故里风景旅 游精品开发建设”,下分刘基庙精品扩建区、九都古村落民俗风 情区、红沙滩生态观光区、荒野狩猎区、伯温公园、三滩避暑山 庄等工程,其中“刘基庙墓精品扩建区” 拟在刘基庙周边建刘基 生平展览馆、奎文阁、家膳坊、亭廊组合、回廊式碑林、刘基雕 像、帝师广场等;拟在刘基墓周边建阴阳水池、牌坊、甬道等; 伯温公园,拟以绿化为主体,结合自然景观增设千米游廊、天桥、 游亭等人文景观,使刘基进一步物化。
⑶、刘基超人的智谋文化。


刘基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 夺三军之帅,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强调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他指出“凡战,所谓奇 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他认为,“凡用兵之 法,要在应变”等,主张以计为首、出奇制胜、灵活 用兵、应变制敌等,他以其超凡绝伦的智谋、卓尔不 群的人格,而为人们千秋传颂,在民众中具有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刘基在民间传说当中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物,伯温游 西湖,见异云起而预卜朱元璋兴于金陵;及朱氏下金华、 定括苍,伯温置酒指乾象谓天命有所攸归。虽有些神化, 但刘基确是一位智谋超群的“神秘人物”。他博通经 史,于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兵法术语无不通晓,形 成了独特的智谋文化。

刘伯温“4+3”的智慧人生

刘伯温“4+3”的智慧人生

刘伯温“4+3”的智慧人生公元1514年即明正德九年的十月,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下了一道名叫《赠谥太师文成诰》的诰令,说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故特赠刘基的谥号为“文成”。

在这篇诰令,间接道出了刘基的“四道”人生,一是为学,二是处世,三是为官,四是帝师。

做人要从学开始,所以我们先讲学。

为学之道——刘基从小好学,其启蒙教育离不开父亲刘爚及母亲富氏的教导,父亲刘爚是遂昌县教谕,主管一县之士子读书科举事宜,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局长,据说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刘爚还专门辞去了职位,刘基14岁入处州郡痒学习之前的主要教育任务还是由其父亲承担,同时也离不开的母亲富氏教育,富氏为人聪慧、贤淑,相传富氏家族是北宋名相富弼之后,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刘基背诵诗经《国风》,父母亲的影响给刘基的人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当然刘基的人格塑成除了后天的养成,也离不开其天性。

刘基从小就爱看书,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至今还流传着“外婆家,以书凑礼”的故事,说的是母亲富氏拿出腊肉、粉干,吩咐刘基放进篮子里。

刘基一边捧着书看,一边收拾拜年的礼物,到了外婆家,外婆掀开篮上的盖子,发现是一叠书。

泰定元年(1324)的春季,刘基14岁,父亲刘爚携子刘基走出了南田山,来到了处州路治括城(即今浙江丽水),在那个时候,能入郡学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事。

《大清一统志》载当时处州府学入学额数为25名,元时大致也不会超出此数。

刘基在处州群学读书的时间在泰定元年(1324)至泰定四年(1327),即14岁到17岁的时候,于泰定五年(1328)秋转学至青田石门洞的石门书院,攻读《春秋》,苦习举业达五年之久。

读书生涯是清苦的,非有志者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有一句诗说得很形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刘基苦读的艰辛难以用“十年”来形容。

元至顺四年(1333)刘基中进士,但刘基的学习生涯并没有在这里终止,可以说刘基是终生学习的化身,从26岁到48岁四次在元为官,四起四落,三次主动辞官,一次羁管绍兴,在元至正元年(1341)——元至正七年(1347)年这期间刘基经历了七年的宦游生涯,通过隐居力学、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不断的充实自我,。

王佐式军师

王佐式军师
学为帝师 ,才称王佐”。 《 四库全书总 目》云 : “ 基遭 逢兴运 ,参与帷幄 ,秘计深谋 ,多所裨赞”。 “ 基佐定
天下 ,料事如神” “ 计画立定 ,人莫能测 ( 明史 《 刘基 传 》 )”。刘基是 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
书立说 , “ 书言 志 ” ,把 自己救 时 之智 慧凝 聚在 著 《 郁离子 》中, 《 明史 》记载 “ 基遂弃官还青 田著郁
— —
R e- s us i di c s on H u J ’ i t y O Li iSH s or Pos t o a ii n nd E ̄ e t e
CH EN Sho — e H U u w n‘ Yun— e HONG i u g2 Ca — s h


(hjn dsy Tae oao aC lg, nhu hj n , 50 ;h ee aqatsn ol dWecegee o at ac) Z eag nut & r ctn l oee i I r d V i l Wezo , eag3 03 i sHedur riH ln ; nhnns dl iF ne Z i 2 C n e a S in r y
中图分类号 :K 4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15(0 1 0一040 6200 21 ) t08—6
Rul - ss i iiar Co er as itngM lt y uns l r a e o nd Rul r i t uc o t a eg s e -nsr t r S r t i t
Abs rac : L u J i o s e e sasr tg s, ih r f c sh sin t s e c n ti scc a a t rAsami tr o n eo , t t i i sc n i r d a ta e it wh c l t i ae e s n e a d i rn i h r c e . l a y c u s l r d ee n n i h ssa u n fe t so v o sy s e , o h sa c mp e e sv fe to u Y a z a g Li i a i h a d o t t g n i t t sa d e c b iu l e n wh a o r h n i e e c n Zh u n h n . u J sa l th n n sr e y a d i h g a i o o e s‘ tae y T ln ” r g r e s ar lra ssig mi t r o n eo n u e — sr c o t t g s a d i b e t e i sh n r d a ‘ r tg ae t , e a d d a u e - s it l ay c u s l ra d a r lri tu t rsr e it n sa l o d v s S n i n a e sr tg e t i o t e iswi n a c mma d tn n eem i et ev c o fav s r a R lri sr co n lra ssig m i tr o n eo r a h n t d d t r n h it r o a ta e . u e — t t ra d r e - s it l a y c u s lra e e a y n u u n i Li i i h y c i c z dt lsa e i e t . u J’ h g l r ii e t f r s ah S t ie t h d K e w or :Li i m i tr o n eo ; u e - s it r lri sr co ; t t g s; i h y ciiie t fe e t y ds u J; l a c u s l r r lra ss; e -n t t r sr e it h g l rt z d t l a r a h iy u u a c ie t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朱元璋仰慕刘基名声,盛情邀请他出山。 此时刘基已50岁,应邀前往金陵(南京)。朱 元璋请教对时局的见解,他力陈消灭群雄、谋 夺天下的《时务十八策》,大有诸葛亮未出茅 庐先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对策的气魄,刘基对时 局把握准确,分析透彻精辟,使朱元璋拨开迷 雾,看清了战略方向。朱元璋帝业的成功,正 是走了他所设计的这样一条道路。
资料中转站
帝师与名臣
• 朱元璋称赞他“学贯天下,资兼文武”, “吾子房(张良)也”; • 明武宗誉刘基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 文臣第一”; • 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 的称道。
帝师与名臣
• 学问渊博,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 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 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 《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百战奇略》、 《神机致理兵法心要》及论述军械火器的著作 《火龙神器阵法》等,《四库全书》有《诚意 伯文集》20卷。
“三不朽”---“立功”
• “立功” 刘基辅助朱元璋扫平群雄,不 到十年就摧毁了元政权,结束元末群雄 割据的局面,建立起全国大一统的大明 帝国,人民解于倒悬,不受离乱之苦, 生产力很快得以恢复,实现了其“以万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兼济愿 望。刘基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天心民意, 建立不世之功,并由此受到后人的景仰,
• 刘基是“三不朽”伟人
“三不朽”---- “立德”
• “立德” 就在于他的情操,他的人格魅力。 • 以万民福祉为依归,口不言功、身不及利,是 刘基立德的最大亮点。 • 他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初上仕途就敢于 同恶势力抗争,为民请命而得罪权贵,只得辞 官归隐。之后,刘基辅佐朱元璋统一全国。功 成之日,他急流勇退,只接受诚意伯封号,甘 愿退居26位功臣的末位。他淡泊自奉,生前木 屋数椽,死后土坟一座,不结党、不营私,朱 元璋赞叹:“满朝有党,唯独刘基不党。”
“三不朽”---“立言”
• 刘基的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 是“明清散文八大家”之一。清代沈德潜《说 诗啐语》说刘伯温的诗熔铸了杜甫、韩愈的特 征蓦涧注坡”,研究者认 为,刘基散文以其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沛然 文势和学识渊博、立意新颖、架构宏肆的特点, 超出当时文坛诸家,对晚明讽刺小品的兴起起 到了先导作用。
“三不朽”---“立言”
• 立言” 刘基著作等身,以文字为道德人格的 载体。在元未战乱连年的岁月里,刘基看透官 场黑暗,深谙民间疾苦,创作了大量诗歌。48 岁时隐居家乡,著肺6离子》。 • 他学问渊博,著作除《郁离子》外,还有《覆 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 明经》、《百战奇略》、《神机致理兵法心要》 及论述军械火器的著作《火龙神器阵法》等, 《四库全书》有《诚意伯文集》20卷。
刘基
• 刘基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谋略家、 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
帝师与名臣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 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少 时聪颖好学,过目成诵。23岁考中元朝 进士,任江西高安县丞,因秉公办事受 弃,愤然辞官,归隐家乡,写出了著名 的《郁离子》。
帝师与名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