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1
初中语文情景导入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情景导入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ca5617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d.png)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情景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情景创设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情景发挥想象力,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情景。
三、情景表演1. 各小组轮流进行情景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四、课文学习1. 教师根据情景表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情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学生撰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情景导入的效果。
2. 评估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反思情景导入法的运用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备注:1. 教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情景表演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在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第一课课堂方案-走进语文
![初中语文第一课课堂方案-走进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fa26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d.png)
初中语文第一课课堂方案-走进语文时间:45分钟年级:初中一年级科目:语文课堂目标:1. 认识语文学科,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及目标。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学步骤:1. 热身:(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告诉他们我们将要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前导:(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语文作品,如诗歌、散文和小说片段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和魅力。
讨论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起对语文的兴趣。
3. 学习目标介绍:(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4. 活动一:课文朗读比赛(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评选出最佳组进行表彰。
通过这个比赛,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有趣和挑战,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活动二:语文游戏(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语文相关的游戏,如成语接龙、诗词填空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
6.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鼓励学生课后多读书、多写作文,提高语文水平。
拓展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邀请语文学科的教师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或分享,给学生带来更多关于语文的知识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名胜,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课堂评价:1.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2. 学生表现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理解了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并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如口头表达、写作、阅读理解等。
2. 通过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时间:45分钟年级:初中一年级科目:语文课堂目标:1. 认识语文学科,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及目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a0d3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d.png)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初中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初中课堂导入环节教案
![初中课堂导入环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862d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6.png)
初中课堂导入环节教案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课堂参与意识。
教学内容:1. 散文《背影》的主题和结构。
2. 父亲形象的分析。
3. 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2. 话题引导: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父亲了解吗?他有哪些让你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篇关于父爱的散文——《背影》。
3. 作者介绍:朱自清,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等。
4. 作品背景介绍:《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在一次回家探亲的途中,看到父亲为他送行的背影,深感人世间父爱的伟大,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5. 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父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分析文章主题:通过讲述父亲为“我”送行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体现了人世间父爱的伟大。
2.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背景,第二部分描述父亲送行的背影,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
3. 分析父亲形象:文章中的父亲关爱子女,无私奉献,同时又严于律己,勇于担当。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父爱的伟大。
三、课堂拓展(10分钟)1. 讨论:同学们认为父爱还有哪些表现形式?2. 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父爱故事。
3. 写作练习:以“父爱如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文章主题和父爱的重要性。
2. 强调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父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话题引导、作者和作品背景介绍等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对文章主题和父亲形象的剖析,使学生深刻理解父爱的伟大。
课堂拓展环节,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珍惜身边的父爱。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310cd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d.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初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导入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内容的关键。
下面我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一、讲故事导入法讲故事是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讲述背后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反向设计导入法反向设计法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的导入方法。
例如,当学习某个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从当今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经验来理解古代文学。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进入主题,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课程内容,还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三、观察导入法观察导入法产生于教育环节中难以引领学生的老师而来。
这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课程前做好观察,参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比如某个场景,让学生用观察和想象,预测下一步课程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在学习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先形成问题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深入探究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诗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个人物是这个样子等等。
这样,学生被激发了自己的探究热情,会积极思考,快速掌握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并从中获得启示。
总之,导入课程内容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以上几种导入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形态和学生群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出奇制胜。
初中语文教案新颖导入模板
![初中语文教案新颖导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c2b41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d.png)
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2. 掌握作者朱自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荷塘月色图片或视频3.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一、新颖导入1. 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进入课堂氛围。
2. 展示荷塘月色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荷塘美景。
3.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荷塘月色,你们想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们的感受。
二、新课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荷塘作为写作背景?2.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们认为荷塘具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美景?3.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深入学习1.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荷塘月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作品的美。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荷塘月色》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美景,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活跃。
2. 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深入学习和拓展延伸,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二年级语文课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导入设计教案初中
![语文导入设计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6045c31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c.png)
语文导入设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文《背影》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主题。
3. 培养学生对父爱如山的感觉,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背景的理解。
2. 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
2. 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背影》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春》、《荷塘月色》等课文,激发学生对朱自清的喜爱。
2.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阅读《背影》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字词,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三、课堂导入(15分钟)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在生活中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父爱如山,伟大而深沉。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父亲的形象,提问: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他的行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慈爱、无私的父亲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父爱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3. 教师总结:父爱如山,有时候我们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但正是这些行为构成了父爱的伟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父爱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课文《背影》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父爱的感悟,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
初中语文教案导入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教案导入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c18ff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a.png)
课题:《背影》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2. 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和情感。
2. 学会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背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父子深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比如父母在车站送你们上学,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他们不舍的眼神?3.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4. 介绍课文背景:本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发表于1925年。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送他上学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二、新课导入1.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3)你对父亲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认识?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 教师总结:(1)文章主要讲述了父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2)作者通过描绘车站的景物、父亲的外貌、动作等细节,生动地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3)父亲的形象是一位慈祥、关爱子女的好父亲。
三、课堂小结1. 本文通过描绘父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2. 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关爱父母,尊敬长辈。
四、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故事的作文。
2. 预习下一课《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导入、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开学必备: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开学必备: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872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f.png)
开学必备: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 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3. 进行课文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提供相关讨论和思考。
4.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段有趣的语文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学习方法引导:讲解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课文阅读、词语理解和写作技巧等。
4. 课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5. 讨论与思考:针对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6. 写作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题目,引导他们进行写作练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反馈。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资源1. 课本:根据教材提供相关的课文和练习题。
2. 辅助资源:投影仪、黑板、笔记本电脑等。
六、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开篇课教案
![初中语文开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3514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2.png)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开篇课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
3. 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3.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的激发。
2.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优秀学习成绩学生的经验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了解程度。
2. 提问:你们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什么期待?对语文学科有什么看法?二、正文(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师介绍优秀学习成绩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向学生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积累词汇等。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
2. 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等。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优秀学习成绩学生的经验,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等,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整体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还有待提高。
开学必备: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开学必备: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89fc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8.png)
开学必备: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1. 课程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 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 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文,如古诗、现代文等。
- 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笔记和总结。
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讲解课文-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实践练习- 安排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和练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ca2365ae0029bd64783e2cf8.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导入就是开门的环节,导入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成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通常会将导入环节作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成效较为明显的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是个递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一下子产生大的跳跃。
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
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做到“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如在讲授鲁迅的《孔乙己》一课时,可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故乡》《社戏》等,简单的回忆可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风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不但重温旧的知识,而且还有助于理解新课文,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
二、情感共鸣导入法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
教师的感情,犹如一切艺术家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对学生、教材了如指掌时,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激活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最佳。
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调、语速和口气叙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能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情怀,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就能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的深切情怀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一些饱含对父亲的爱的深情话语导入课文,学生快速产生了情感共鸣。
情感语言是教师语言表达功力的体现,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情境导入法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7篇
![中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cb3b0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f.png)
中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初中语文课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简练概括并较详细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2、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领会人物个性化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情节的巧妙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生活2、理解贾里“伟人计划”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概括并复述文章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的梦想”畅谈“我”心中的梦想——年少不妨轻狂些二、认识贾里——了解内容1、、读“贾里日记”——思想(自信心很高一心想当伟人)2、看“贾里故事”——行为(化敌为友、健美风波、打工失败领书成名)复述、概括故事课本剧表演明确概述要求:(1)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述: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贾里做这几件事的意图分别是什么?)、简单经过、结果。
(2)语言要流畅,简练生动,能正确表达语气。
提示:要将文章叙述的故事改编为课本剧,需要将叙述改为人物的对话。
三、剖析贾里——领悟主题1、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
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请用这样的语气:贾里,__________________!2、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到底有没有“伟人细胞”?3、贾里前三次想出名没有成功,第四次没想出名却意外扬名,这是为什么?你从其中明白了什么道理?4、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5、做伟人做小事四、课外链接:《男生贾里》是当代女作家秦文君的力作。
小说描述了当代中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塑造了如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一批可爱、鲜活的人物。
万能教案导入语文模板初中
![万能教案导入语文模板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e20481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3.png)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式。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提问:这段音乐/视频/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问题导入(1)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提问: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理解的?(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3. 游戏导入(1)教师组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提问:这个游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与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4. 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5. 图片导入(1)教师展示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提问: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期待?你想要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3.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c40f0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5e.png)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分析课题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度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
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能够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
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由作者到作品,顺理成章,引入自然。
如《社戏》一课能够这样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块星空里,有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
《社戏》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时代背景导入这是常用的导入法。
有的课文需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如讲《海燕》时,首先介绍高尔基在创作时,整个俄国都笼罩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白色恐怖中,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的隐晦方式,领会“海燕”的真正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样对于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设置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就是故弄悬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如《被压扁的沙子》这篇课文就能够采用此法导入。
“沙子已经够细了,为什么还要压扁呢?欲知原委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初中语文开学教案:第一课精讲
![初中语文开学教案:第一课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3069d2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9.png)
初中语文开学教案:第一课精讲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
教学内容1. 介绍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
2. 学习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
3. 学习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向学生解释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期望和目标。
步骤二:阅读课文1. 分发课文给学生,并让他们自主阅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步骤三:讨论和解读1. 针对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解读。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四:写作练习1. 提供一个写作主题或写作任务。
2.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收集素材和想法。
3. 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展开文章写作。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中。
教学资源- 课文材料:提前准备一篇适合初中生的优秀文章。
- 筆記紙、筆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学生参与度。
-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学生的写作作品。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自己带来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参考资料- 无---以上为初中语文开学教案:第一课精讲内容。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a4b9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f.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良好的导入方法能够为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生动活泼地“拉开序幕”。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知识性导入知识性导入是最为常用且较为传统的导入方式。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老师会通过引入相关的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等,让学生进入文化氛围,搜集相关知识。
但是纯知识性导入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格局。
因此,要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二、情境性导入情境性导入是一种把学习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老师运用图像、视频等新媒体技术键入题目,以此启发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兴趣。
这种方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体验园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和探究生命之根等现象。
或是从某些经典名著入手,构建类似于题目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感知、追问。
情境性导入的方法有下面这些:1、图片导入2、多媒体导入3、实操导入4、名言导入5、赛事/竞赛导入由于情境性导入需求与现实相联系,因此在导入步骤中就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筛选,每个场景应具有开放性,以便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实物性导入强调学习具象化,把教学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实物、场景、实验等方式了解事物,以此引出教材内容的重点,在学习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学习《诱饵》这一篇课文,可以配合相关的生动动画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可以把相关的字画及其制作过程带到课堂,配合相关文物进行演示等。
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四、互动性导入互动性导入的优点在于具有鲜明的运动成分,适合于适度体育化的开展,而学生在活动中才能深刻感受到知识内容的意义和作用。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26cdd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6.png)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下面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欢迎来参考!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进行预防灾害,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老师非常高兴。
此时相信大家在假期里过得非常愉快。
现在开学了,老师想要讲的然而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安全”。
新的学期,安全将时时伴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新闻回放:《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车祸》同学们看完这条新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发言)师:转瞬间,36条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葬身火海了,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此时我们又必须面对的然而安全,只有安全的警钟常常响起,只有把安全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那么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生讨论师总结)三、校园的安全隐患:(学生列举)1、学生在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校围墙存在的安全隐患。
3、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意外伤害的隐患。
师: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四、学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注意课间安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
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跳绳、踢毽。
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校园围墙的安全:不要攀爬围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不要过去玩耍,此时更不能向围墙外面乱扔垃圾、石子等危险物品。
3、交通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应该走路右边行走,在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
初中语文万能导入模板
![初中语文万能导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4e97f0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e.png)
初中语文万能导入模板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法理解“XX、XX、XX、”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XX的特点,想象XX的情趣。
4.初步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XX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2.课件。
教学过程:问好:各位考官老师下午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xxx,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开场: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a:复习导入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b:图片/情景/音频导入法: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组图片。
(讨论一个问题,听一首歌…)同学们,这些xx漂亮吗?大家喜欢这些xx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xxx (板书标题)就和xx有关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可省略)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生字的情况。
请第三组的同学开火车读,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响亮,不错。
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xx”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你认为可以体现文章重要内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
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围绕“xxx”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最后一排高个子的男同学,对xx。
还有吗?对,xx,(板书),恩,语言精练,概括完整,你找出xx全部的特点。
非常全面,课文围绕着“xxxx”写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研读课文,分析词句(注意引导方法的多样性,比如句子的对比、换词、近反义词等等)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该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
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or很是让人感动的、优美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圈点批注,认真感悟。
2024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2024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ae1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c.png)
2024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和拼音规则。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能力。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朗读和简单的口头作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基本汉字书写和拼音规则。
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本。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或情境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汉字书写和拼音规则,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巩固练习:布置书写和拼音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提供简单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尝试理解和回答问题。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布置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安排朗读或口头作文任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课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维持良好的秩序,确保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使用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行为,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研究丰城市淘沙初级中学何其芬(一)课题研究背景一节课,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但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导入当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或者重视了该环节却仍然存在误区。
比如:重视“入”而忽视“导”,重视教材而忽视学生;导入过于应付,导语缺乏吸引力;有的方法陈旧单一,远离学生实际;有的方法冗长拖沓,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这些片面的方法自然难以引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还有些语文老师自己也很疑惑:有必要对导入这么重视吗,初中课堂一节课就是45分钟,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导入上,教学目标如何完成?如果需要重视课堂导入,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导入有效?针对本课题组成员平时的教学实际,我们对课堂导入情况进行归因分析:1. 意识上重视“入”而忽视“导”。
受到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尤其一些年龄较大的语文教师认为导入部分的时间是对整个教学的浪费,一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本节课知识重难点的讲解分析,而导入部分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无益。
所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会自动忽略教学中的导入环节,直接进入到知识点的讲解环节。
2.导入过于应付,导语缺乏吸引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环节提出很多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导入环节加入教学过程中,但由于深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导入环节,所以,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往往会出于应付的态度,组织导语时比较随意,语言贫瘠,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教师本身亦缺乏讲课的激情。
学生未能产生学习的冲动,注意力不能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3.导入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目前的家常课中,大多数教师常用直接导入的方式。
具体做法就是在教学的前几分钟内,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重难点。
很多教师认为,这种直接导入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备课的时间,也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一时间内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所了解,以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融入到课堂中。
但这种直接导入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点的积极性,相反,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不利于课程的进行。
4.导入环节过于繁琐,占据教学时间过多。
与以上问题相对的是,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时,运用了大量的时间。
若导入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整节课的进程,减少了课堂容量,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注意力转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提高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语文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
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题界定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方法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
课堂导入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一)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醒广大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培养教师对每节课进行合理导入的意识。
同时注意课堂导入的时间把握。
2.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及导入技巧性、艺术性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3. 立足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教学内容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导入策略,合理选用导入方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造各具特色的优秀的导入方案,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别开生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
(简而言之就是根据课的类型或者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1.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广泛涉猎有效教学相关文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导入理论学习研讨,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2.探索并总结各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类。
3.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我们计划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探索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三)课题具体研究的工作1.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
在日常研讨中,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论文和文献,教师树立导入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识,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导入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经过学习、探索并总结,课题组从两方面进行总结归纳语文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类是言语导入。
(1)创设情境,循序导入。
新课开始,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一幅画面或文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快速地、愉悦地走进语文课堂。
(2)巧设悬念,疑问导入。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置疑问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
初中生还处在探究认知的阶段,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设置悬念,勾起他们的解“悬”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听课注意力与学习有效性。
(3)引用诗词,激起导入。
古代的诗词、名句都是文人墨客经过千思百炼写出的,具有流传千古、意味深长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时、巧妙地把一些先贤的名句、诗词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名句、诗词的理解与想象,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涵。
通过运用经典诗词的导入,学生在把握文章内涵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诗词涵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4)巧妙审题,激趣导入。
大部分文章的标题与课文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依据相关内容的情况,从标题入手,巧妙审题,从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
巧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活动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课文的学习。
这样做充分地体现出以生为本的课程观。
(5 )利用故事,趣味导入。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只要讲到课外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以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6)对话讨论,激辩导入。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导入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
如果将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与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那么这样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有思想,更有效率。
对话、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激疑方式,师生可以就相关问题充分交流,在进行激烈的探讨、思想碰撞后比照课文内容,学习作家的风范和真知灼见。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把学生顺利引进课堂,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一类是通过音乐或者图物进行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同时图像类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视觉型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
它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
语文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课堂高效。
3.根据课的体裁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会使得课堂更有效,更有活力。
通过实践研究,我课题组从各种文体导语设计缘起、具体案例加以阐释,力求导语设计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进而实现教学优质高效。
(1)叙事类文体教学,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或情节作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层层深入,逐步挖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背影》一文,朱自清以背影为线索行文,表达了真挚的父子之情。
文章按照“点背影——写背影(望父买橘)——别背影(车站送别)——忆背影(北京思父)”来组织材料。
抓住背影的刻画来体会父子感情应是本文教学的切入点,本课的导语我们便这样设计:“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子情”,试问同学们,有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
回顾你的成长之路,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付出一生,何等伟大。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怎样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父爱的?(2)写景类文体教学应从描写层次、描写角度等方面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如:《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其最大特点就是抓住不同的事物多侧面地进行描绘,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福主要画面,赞美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实际教学时,我们采用分组分节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很重要。
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
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3)说明类文体教学应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来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如:《苏州园林》是介绍多景点的说明文,作者先从大处介绍了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四个方面之后,作者又从细处落笔,解说了园林的角落美、门窗图案美、油漆的色彩美,从而全面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