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远古世系表的设计(第二版)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精心整理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 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 辛(纣)西周世系表武王(发)燮)—孝王东周世系表平王(宜臼)王(壬臣)东周世系表元王(仁)威烈王(午)嵬)—桓公(惠公(秦世系表(始皇帝(政)西汉世系表高帝(太祖,彻)—昭帝()—孺子(东汉世系表光武帝(恭宗,祜)王,辩)三国世系表(一)魏国(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 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 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东晋十六国简表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世祖,焘)元宏))—安定王(五代世系表十国简表后梁(公元灭)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北宋世系表(公元960--1127年,赵姓)太祖(匡胤)-太宗(光义)-真宗(恒)-仁宗(祯)-英宗(曙)-神宗(顼)-哲宗(煦)-徽宗(佶)-钦宗(桓),(徽、钦均为金人所俘)西辽世系表(公元1131--1211年,契丹族,耶律姓)德宗(大石)-感天后(塔不烟)-仁宗(夷列)-承天后(普速完)-末主(直鲁古,亡于蒙古族乃蛮部)西夏世系表(公元1038--1227年,党项族,赵姓)景宗(元昊)-毅宗(谅祚)-惠帝(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桓宗(纯估)-襄宗(安全)-神宗(遵顼)-献宗(德旺)-末主(为成吉思汗所灭)金世系表(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完颜姓)北逃沙漠)附表: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
二李氏源流(一) 李姓由来姓氏:李祖籍:陇西祖宗:利贞郡望:陇西郡堂号:陇西堂分类:以官为氏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íng)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
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
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及<<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
生同,为赵大将军。
生兑,为赵相。
生跻,为赵阳安君。
二子:曰云、曰恪。
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
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
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
葬柏人西。
生四子:崇、辨、昭、玑。
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
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
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內。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2035)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中国历代纪元简表中国历史朝代表我历代纪元表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历史朝代表朝代时间原始社会 170 万年前—前 2070 年奴隶社会夏前 2070 年—前 1500 年商前 1500 年—前 1046 年周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东周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封建社会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前 221 年—前 207 年汉西汉(新)前 202—8 年( 8—23 年)东汉 25 —220 年三国魏220 —265年蜀221 —263年吴222— 280 年西晋 265 —316 年十六国东晋 317 —420 年十六国 304 —439 年南北朝南朝宋420 —479年齐479 —502年梁502 —557年陈557 —589年北朝北魏 386 —534 年东魏 534 —550 年北齐 550 —577 年西魏 535 —557 年北周 557 —581 年隋581 —618年唐618 —907年五代后梁 907 —923 年后唐 923 —936 年后晋 936 —946 年后汉 947 —950 年后周 951--960 年十国 902 —979 年辽916 —1125 年北宋 960 —1127 年南宋 1127 —1279 年西夏 1038 —1227 年金1115 —1234年元1271 —1368年明1368 —1644年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 1840 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1841 — 1912 年中华民国 1912 — 1949 年社会主义社会夏约前 21 世纪——前 16后汉947—— 950世纪十约前 16 世纪——前 11 世商国后周951—— 960纪西周前 11 世纪——前 771 十国④902—— 979周东周前 700——前 256宋南宋960—— 1127 春秋时代前 770——前 476 北宋1127—— 1279战国时代①前 475——前 221 辽907—— 1125 秦前 221——前 206 西夏1032—— 1227西汉②前 202——公元 23 金1115—— 1234汉东汉25—— 220元1279—— 1368三魏220—— 265蜀221—— 263国吴229—— 280西晋265—— 316东晋东晋317—— 420十六十六国③304—— 439国宋420—— 479南齐479—— 502朝梁502—— 577南陈577—— 589北北魏386—— 534朝北东魏534—— 550北齐550—— 577朝西魏535—— 557北周557—— 581隋581—— 618唐618—— 907后粱907—— 923后唐923—— 936五代后晋936—— 946明1368—— 1644清1644—— 1911 中华民国1912—— 1949附注: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②包括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中国古代史各章表格
三、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1.井田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井田制分封制基本情况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因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而得名。
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并要向周正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正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保卫王室。
周初分封制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城二者关系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比较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不同点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身份商为古老的部落周为商朝的属国相同点原因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暴虐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奴隶制国家暴政的正义斗争意义符合人民愿望,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春秋诸侯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原因相同点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势力强大。
各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不同点周边少数民族的兴起三家分晋、田氏伐齐,形成七雄争霸格局时间前770—前476年前475—前221年参加者春秋五霸齐、楚、秦、燕、赵、魏、韩基本进程①齐桓公首霸;②晋楚争霸中原:(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③楚庄王问鼎中原;④春秋晚期,吴越争霸①齐魏交战中原(围魏救赵、马陵之战);②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③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新兴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带有封建统一战争的性质对历史发展的影相同点①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
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10报乙 9
11报丙 10
12报丁 11
13示壬 12
15示癸 13
15成汤 14 15
2 大丁 2外丙 3仲壬
3 4太甲
4 5沃丁 6太庚
5 7小甲
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 13祖乙
14祖辛
16祖丁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17南庚
祖己 23祖庚 24祖甲
25廩辛 26康丁
子发
子产
20郑共公
4强鸠夷 5余桥疑吾6柯卢
7周繇
8屈羽
9夷吾
10禽处
11转
12颇高
13句卑
14去齐
15寿梦
姒姓。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非民族之称,乃东南扬州之地名也。会稽之耻,勾践 立了东越国。长子玉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越国。 夏代越侯 1无余 2丕诚 3宗元 4绍圣 5毅正 6子诚 7娄玉 商代越侯 8俶 9枋 10菪 11潜 12扃 13厉 14皓 15僮 浑淳 16仲庚 17太辛 18咸享 19寀 20浤 周代越国 22诃 23加佑 24子升 25纲 26汝稷 27洽 28杞 29少连 30骝 31逸 32鲤 33必高 34越侯无壬 35越侯无瞫 37越王允常 38越王勾践 39越王鹿郢 40越王不寿 41越王朱勾 42越王翳 43越王诸咎44越王错枝 45越王无余 46越王无颛 57越王无疆 闽越国 1玉 2尊 3亲 4恒 5朝 6睦 7无诸 8獏 9? 10甲 11郢 繇王丑 繇王居股 东越武帝 东越国 1蹄 2伟 3鸿业 4海宇 5伯历 6安朱 7摇 8昭襄 9建 10贞复 11望 芈姓熊氏。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初根据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为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 楚国 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迁徙路线:河南新郑(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阳(今淅川县)—湖北荆山。大启群蛮,城濮之战,问鼎中原,向戌 1 灭楚。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鬻熊 ②楚熊丽 ③楚熊狂 1楚熊绎 2楚熊艾 3楚熊黵 4楚熊胜 5楚熊杨 6楚熊渠 7楚熊挚 8楚熊延 9楚熊勇 10楚熊严 11楚熊霜 12楚熊徇 13楚熊咢 14楚若敖 15楚霄敖 16楚厉王 17楚武王 18楚文王 19楚堵敖 20楚成王 21楚穆王 越国
世系表
世系表石器时代(大致):少典——黄帝(蚩尤)(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启——{太康{扃——胤甲{仲康(有穷后羿氏)——相(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孔甲——皋——敬——桀夏朝14世17帝,历史400余年(前2070——前1600),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国家商:汤——{太丁——太甲——{沃丁——{小甲{仲丁——祖已(中宗)——{沃甲——南庚{外丙{雍己{外壬{仲壬{太庚——{太戊——{河壇甲{祖辛——祖丁——小{孝己乙——武丁(高宗——{祖庚{廪辛{祖甲——{康丁——武乙——文丁——帝已——帝辛(纣)商朝历经400年,是奴隶时代的发展时期,青铜器发达,社会制度比较完善。
周:西周体系东周上动荡和变革在一起的唯一时代,后来的乱世与变化都没有逃出都没有逃出这一时期的成就秦汉西汉后来的中原大汉民族的政权。
新不怎么受到好评,反倒是以叛变者的状态出现在历史中。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大秦但没有继续对外扩张,只能做到守成,但是宦戚的内外之争造成国内的动荡与不平。
三国魏没有真正完成统一,只能作为分裂者之一。
蜀吴皇封,但是做到这一种的实力与他们前三代的奋斗分不开。
晋朝西晋靡的状态,西北的少数民族在这一时期兴起,对以后民族融合有借鉴作用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十六国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闽南唐吴越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北汉楚宋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蒙古)明清(后金)附表一历年大事记附表二中有一部分主要诸侯国的兴亡。
中国历代纪元世系表
中国历代纪元世系表前少帝刘恭:前188-前184,惠帝刘盈之子 后少帝刘弘:前184-前180,惠帝刘盈之子废帝昌邑王(海昏侯)刘贺:前74,武帝之孙、刘髆之子 少帝孺子婴:孝宣帝刘询玄孙、刘显之子 少帝北卿侯刘懿:孝章帝刘炟之孙、刘寿之子慕容瑶(冲子)唐朝世系表927年杨溥称帝,尊杨行密为太祖,杨渥为烈祖,杨隆演为高祖咸康(1)乙酉925王建在唐末因战功占据蜀地,被封蜀王,907年唐亡,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同蜀王。
934年趁后唐内部皇位争夺之机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国号“大蜀”周,刘崇随即亦在太原登帝位,建立北汉,改名刘旻,即位后沿用后汉“乾祐”年号李姓,自称是唐宗室后代忠懿王(-弘俶)-(31)戊申948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王延政因与王曦有矛盾,943年农历二月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年号为天德,944年王曦被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南平政权地狭国小,偏居一隅,为求生存一直向中原王朝称臣,故都沿用中原王朝年号宋朝世系表元朝世系表(孛儿只斤氏)(1206-1368)自成吉思汗1206统一蒙古到1368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1271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整个元朝经历15帝、19传,共163(顺帝北走塞外后仍然称元,史称北元)。
若自1279消灭南宋算起,整个元朝则经历②1241-1245,乃马真皇后实际执政5年,但未称帝③1249-1251,海迷失皇后听政称制3年,但未称帝④1954迁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上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
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明朝世系表1368正月,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起大明帝国。
若不算后面在局部地区延续的若从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算起,清代经历了276年。
胡氏世系
胡氏世系简表(江西吉安)一、远古世系1、《史记》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蟜牛,蟜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帝颛顼父曰昌意。
”而昌意是黄帝正妃嫘祖所生的次子。
这样,舜的祖先就是黄帝了。
那么,胡氏的远古世系则为:轩辕(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
2、汉代刘沈《吕梁碑》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
”那么,胡氏的远古世系则为:幕-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幕就是句芒,又称句幕即虞幕,以编织牛羊毛帐幕为穷庐而得名。
《礼记:月令》释:“孟春之月,其帝太昊,其神句芒。
”《姓纂》记载:“伏義时期有句(古代句与勾通)芒氏。
”孟子说幕的后人“舜,东夷之人也。
”这就可以说明,幕是独立于黄帝有熊氏族之外而又早于有熊氏族的有虞氏族,故句幕即虞幕)。
二、中古世系舜帝(因舜娶尧帝二女,居于妫汭,就得妫姓。
故《辞海》称舜为帝妫。
)商均(商均被封于虞(河南虞城),后改封于商(陕西商县),留虞思后裔在虞单独发展。
)。
三、夏商周世系虞思(思的后裔生息藩衍到三十二世,其三十二世孙曷(同阏)父为周陶正)。
虞遂(遂是箕伯(商均异母弟)之后。
周武王克商,封遂之后于遂国,今三山东宁阳)。
虞阏父(阏父为周陶正)四、胡公满以下世系【一世】胡公满,虞舜第三十五世裔孙,阏父之子,派分妫汭,阏父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妻之,周武王克商后,约公元前1066年被周王封爵于陈(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阳市侧),封地的国号为“陈”。
谥胡公。
生子犀候,皋羊(《左传》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
以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这就是胡公满封于陈国的由来。
《左传》又载:“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
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
”这里提及的赐姓,是赐姓曰胡。
满公称为周朝胡氏始祖。
中国远古神话体系整理(完整版):从神话时代到英雄时代
中国远古神话体系整理(完整版):从神话时代到英雄时代神话是研究远古时期⼈类艺术⽂化⽣活的重要资料,也是后期⼈类信仰与⽂艺创作的⼀⼤源泉,⽬前流传度较⼴并且⾃成体系的五⼤神话:古希腊神话、古印度神话、神话、北欧神话、古罗马神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形成体系的神话,如玛雅神话、波斯神话、凯尔特神话等等。
其实中国古代神话也是可以⾃成体系的。
⾸先声明:我⼀向对封神体系和道教神话不感兴趣,我认同的中国古代神话是以道教昌盛以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及少量吸收后世神话作为补充的洪荒体系。
⾸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于各种笔记、诗⽂、散⽂以及个⼈著述等等的⽚段,包括《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墨⼦》、《》、《》、《淮南⼦》、《史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种的说法,且相互⽭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团乱⿇了,我要是在这⾥分门别类讲⼀遍,别说我⾃⼰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呼⽤户体验太差。
因此在这⾥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相⽭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多数⼈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
下⾯开始正⽂——古希腊神话有和,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
腹⿊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
下⾯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个神祗,后⼈称之为盘古⽒,盘古⽒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蛇⾝,嘘为风⾬,吹为雷电,开⽬为昼,闭⽬为夜。
”注:盘古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兵书的《六韬·⼤明》中,后经三国⽂⼈徐整的《》发扬。
龙⾸蛇⾝,也就是没有⽖的龙的样⼦,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盘古死掉了,⾝躯化为⼤地,双⽬化为⽇⽉,⾎液化为江河,肌⾁化为⽥地,⽪肤化为草⽊。
中国各朝世系表
[转贴]中国主要朝代君主世系表ruirui,2007-07-15 13:04:38夏(前2069——前1598)禹(前2069——前2024)启(前2023——前2014)禹子太康(前2013——前1985)启子仲康(前1984——前1972)相(前1971——前1944)仲康子后羿(前1943——前1936)寒浞(前1935——前1904)少康(前1903——前1883)相子杼(前1882——前1866)少康子槐(前1865——前1840)杼子芒(前1939——前1822)槐子泄(前1821——前1806)芒子不降(前1805——前1747)泄子扃(前1746——前1726)不降弟廑(前1725——前1705)扃子孔甲(前1704——前1674)不降子皋(前1673——前1663)孔甲子发(前1662——前1652)皋子桀(前1651——前1598)发子商(前1598——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前1598—前1587)哀王外丙子胜(前1586—前1585)汤子懿王仲壬子庸(前1584—前1581)外丙弟太宗文王太甲子至(前1580—前1569)汤子太丁子昭王沃丁子绚(前1568—前1550)太甲子宣王太庚子辨(前1549—前1525)沃丁弟敬王小甲子高(前1524—前1508)太庚子元王雍己子伷(前1507—前1496)小甲弟中宗景王大戊子密(前1495—前1421)雍己弟孝成王仲丁子庄(前1420—前1410)大戊子思王外壬子发(前1409—前1395)仲丁弟平王河亶甲子整(前1394—前1386)外壬弟穆王祖乙子滕(前1385—前1367)仲丁子桓王祖辛子旦(前1366—前1353)祖乙子僖王沃甲子踰(前1352—前1348)祖辛弟庄王祖丁子新(前1347—前1339)祖辛子顷王南庚子更(前1338—前1314)沃甲子悼王阳甲子和(前1313—前1310)祖丁子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前1309—前1282)阳甲弟 *前1298年迁都于殷章王小辛子颂(前1281—前1261)盘庚弟惠王小乙子敛(前1260—前1251)小辛弟高宗襄王武丁子昭(前1250—前1192)小乙子平王祖庚子曜(前1191—前1185)武丁子世宗定王祖甲子载(前1184—前1152)祖庚弟甲宗共王廪辛子先(前1051—前1148)祖甲子康祖安王康丁子嚣(前1148)廪辛弟武祖烈王武乙子瞿(前1147—前1113)康丁子匡王文丁子托(前1112—前1102)武乙子德王帝乙子羡(前1101—前1076)文丁子纣王帝辛子受(前1075—前1046)帝乙子西周(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文王姬昌子成王姬诵(前1042—前1021)武王子康王姬钊(前1020—前996)成王子昭王姬瑕(前995—前977)康王子穆王姬满(前976—前922)昭王子共王姬繄扈(前922—前900)穆王子懿王姬囏(前899—前892)共王子孝王姬辟方(前891—前886)共王弟夷王姬燮(前885—前878)懿王子厉王姬胡(前877—前841)夷王子共和行政(前841—前828)宣王姬静(前827—前782)厉王子幽王姬宫涅(前781—前771)宣王子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平王姬宜臼(前770—前720)幽王子桓王姬林(前719—前697)平王子姬泄父子庄王姬佗(前696—前682)桓王子釐王姬胡齐(前681—前677)庄王子惠王姬阆(前676—前652)釐王子废王姬颓(前675—前673)惠王弟(复立)惠王姬阆(前673—前652)釐王子襄王姬郑(前651—前619)惠王子倾王姬壬臣(前618—前613)襄王子匡王姬班(前612—前607)倾王子定王姬瑜(前606—前586)匡王弟简王姬夷(前585—前572)定王子灵王姬泄心(前571—前545)简王子景王姬贵(前544—前520)灵王子悼王姬猛(前520)景王子敬王姬匄(前519—前476)悼王弟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元王姬仁(前475—前469)敬王子贞定王姬介(前468—前441)元王子哀王姬去疾(前441)贞定王子思王姬叔(前441)哀王弟考王姬嵬(前440—前426)思王弟威烈王姬午(前425—前402)考王子安王姬骄(前401—前376)威烈王子烈王姬喜(前375—前369)安王子显王姬扁(前368—前321)烈王弟慎靓王姬定(前320—前315)显王子赧王姬延(前314—前256)慎靓王子秦灭各国时期(前256—前221)秦(前221——前206)一、谥号:始皇帝帝名:嬴政辈份:第一代在位:前247——前221(秦王,26年)前221——前210(皇帝,11年)生卒:前259——前210(49岁)皇考:秦庄襄王嬴异人子(一说为吕不韦)生母:赵氏陵墓:骊山(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五公里处)二、谥号:二世皇帝帝名:嬴胡亥辈份:第二代在位:前210——前207(3年)生卒:前230——前207(23岁)皇考:始皇少子生母:胡姬陵墓:宜春苑(今陕西省长安县南)三、谥号:无帝名:嬴婴(嬴子婴)辈份:第三代在位:前207——前206(46天)* 生卒:待考皇考:始皇长子嬴扶苏子西汉(前206——8)一、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帝名:刘邦(小名刘季)辈份:第一代在位:前206——前195(11年)生卒:前256——前195(61岁)皇考:刘执嘉子生母:王含始年号:高帝(前206——前195)陵墓: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二、谥号:孝惠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盈辈份:第二代在位:前195——前188(7年)生卒:前210——前188(22岁)皇考:高帝嫡长子生母:吕雉年号:惠帝(前194——前188)陵墓: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三、谥号:前少帝庙号:无帝名:刘恭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88——前184(4年)生卒:?——前184 皇考:惠帝子年号:前少帝(前188——前184)四、谥号:后少帝庙号:无帝名:刘义(刘弘、刘山)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84——前180(4年)生卒:?——前180 皇考:惠帝子年号:后少帝(前184——前180)五、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帝名:刘恒辈份:第二代在位:前180——前157(23年)生卒:前202——前157(45岁)皇考:高帝第五子生母:薄氏年号:前元(前179——前164)后元(前163——前157)陵墓:霸陵(今陕西省长安县)六、谥号:孝景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启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57——前141(16年)生卒:前188——前141(47岁)皇考:文帝第四子生母:窦氏年号:前元(前156——前150)中元(前149——前144)后元(前143——前141)陵墓: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七、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帝名:刘彻辈份:第四代在位:前141——前87(54年)生卒:前156——前87(69岁)皇考:景帝第九子生母:王氏年号:建元(前140——前135)元光(前134——前129)元朔(前128——前123)元狩(前122——前117)元鼎(前116——前111)元封(前110——前105)太初(前104——前101)天汉(前100——前97)太始(前96——前93)征和(前92——前89)后元(前88——前87)陵墓: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八、谥号:孝昭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弗陵辈份:第五代在位:前87——前74(13年)生卒:前94——前74(20岁)皇考:武帝少子生母:赵氏年号:始元(前86——前80)元凤(前80——前75)元平(前74)陵墓: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九、谥号:昌邑王庙号:无帝名:刘贺辈份:第六代在位:前74(27天)皇考:武帝孙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帝名:刘询辈份:第七代在位:前74——前49(25年)生卒:前91——前49(42岁)皇考:武帝子戾太子刘据子史皇孙刘进子生母:王翁须年号:本始(前73——前70)地节(前69——前66)元康(前65——前61)神爵(前61——前58)五凤(前57——前54)甘露(前53——前50)黄龙(前49)陵墓: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十一、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帝名:刘奭辈份:第八代在位:前49——前33(16年)生卒:前75——前33(42岁)皇考:宣帝长子生母:许平君年号:初元(前48——前44)永光(前43——前39)建昭(前38——前34)竟宁(前33)陵墓: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十二、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帝名:刘骜辈份:第九代在位:前33——前7(26年)生卒:前51——前7(44岁)皇考:元帝长子生母:王政君(王莽姑母)年号:建始(前32——前28)河平(前28——前25)阳朔(前24——前21)鸿嘉(前20——前17)永始(前16——前13)元延(前12——前9)绥和(前8——前7)陵墓: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十三、谥号:孝哀皇帝庙号:无帝名:刘欣辈份:第十代在位:前7——前1(6年)生卒:前26——前1(25岁)皇考:元帝子定陶恭王刘康子生母:丁氏年号:建平(前6——前3)太初元将(前5)元寿(前2——前1)陵墓: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十四、谥号:孝平皇帝庙号:元宗帝名:刘衎辈份:第十代在位:前1——5(5年)生卒:前9——5(13岁)皇考:元帝子中山王刘兴子生母:卫氏年号:元始(1——5)陵墓: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十五、谥号:孺子庙号:无帝名:刘婴辈份:第十一代在位:6——8(2年)生卒:5——25(20岁)皇考:宣帝子楚孝王刘嚣子广戚侯刘勋子广戚侯刘显子年号:居摄(6——8)初始(8)新(8——23)谥号:建兴皇帝帝名:王莽在位:8——23(15年)生卒:前45——23(67岁)皇考:王曼子年号:始建国(9——13)天凤(14——19)地皇(20——23)更始(23——25)谥号:更始皇帝帝名:刘玄在位:23——25(2年)皇考:刘子张子生母:何氏年号:更始(23——25)汉(25——27)谥号:赵王郎中帝名:刘盆子在位:25——27(2年)生卒:10——?年号:建世(25——27)东汉(25——220)十六、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帝名:刘秀辈份:第十代在位:25——57(32年)生卒:前6——57(62岁)皇考:刘钦子生母:樊娴都年号:建武(25——56)中元(56——57)陵墓: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十七、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帝名:刘庄辈份:第十一代在位:57——75(18年)生卒:28——75(47岁)皇考:光武帝第四子生母:阴丽华年号:永平(58——75)陵墓: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十八、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帝名:刘炟辈份:第十二代在位:75——88(13年)生卒:58——88(30岁)皇考:明帝第五子生母:贾氏年号:建初(76——84)元和(84——87)章和(87——88)陵墓: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十九、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帝名:刘肇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105(17年)生卒:79——105(26岁)皇考:章帝第四子生母:梁氏年号:永元(89——105)元兴(105)陵墓: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谥号:殇皇帝庙号:无帝名:刘隆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05——106(1年)生卒:105——106(1岁)皇考:和帝子年号:延平(106)陵墓:康陵(在慎陵中)二十一、谥号:孝安皇帝庙号:恭宗帝名:刘祜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06——125(19年)生卒:94——125(31岁)皇考:章帝子清河王刘庆子生母:左小娥年号:永初(107——113)元初(114——120)永宁(120——121)建光(121——122)延光(122——125)陵墓: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二、谥号:北乡侯庙号:无帝名:刘懿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25(7个月)皇考:章帝子济北惠王刘寿子生卒:?——125二十三、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帝名:刘保辈份:第十五代在位:125——144(19年)生卒:115——144(29岁)皇考:安帝子生母:李氏年号:永建(126——132)阳嘉(132——135)永和(136——141)汉安(142——144)建康(144)陵墓: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二十四、谥号:孝冲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炳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44——145(1年)生卒:143——145(2岁)皇考:顺帝子生母:虞氏年号:永嘉(145)陵墓: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二十五、谥号:孝质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缵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45——146(1年)生卒:138——146(8岁)皇考:章帝子千乘贞王刘抗子乐安夷王刘宠子渤海王刘鸿子生母:陈氏年号:本初(146)陵墓: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二十六、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帝名:刘志辈份:第十五代在位:146——167(21年)生卒:132——167(35岁)皇考:章帝子河间孝王刘开子蠡吾刘翼子生母:匽明年号:建和(147——149)和平(150)元嘉(151——153)永兴(153——154)永寿(155——158)延熹(158——167)永康(167)陵墓: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二十七、谥号:孝灵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宏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68——189(21年)生卒:156——189(33岁)皇考:章帝孙解渎亭侯刘淑子解渎亭侯刘苌子生母:董氏年号:建宁(168——172)熹平(172——178)光和(178——184)中平(184——189陵墓: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二十八、谥号:少帝(弘农王)庙号:无帝名:刘辩辈份:第十七代在位:189(5个月)生卒:176——190(14岁)皇考:灵帝子生母:何氏年号:光熹(189)昭宁(189)二十九、谥号:孝献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协辈份:第十七代在位:189——220(31年)生卒:181——234(53岁)皇考:灵帝子生母:王氏陵墓: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年号:永汉(189)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建安(196——220)延康(220)魏(220——265)一、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帝名:曹丕辈份:第一代在位:220——226(6年)生卒:187——226(39岁)皇考:武帝曹操次子生母:卞氏年号:黄初(220——226)陵墓:首阳陵(今河南省偃师西北之首阳山)二、谥号:明皇帝庙号:烈祖帝名:曹叡辈份:第二代在位:226——239(13年)生卒:205——239(34岁)皇考:文帝长子生母:甄氏陵墓:高平陵(今河南洛阳市南年号:太和(227——233)青龙(233——237)景初(237——239)三、谥号:邵陵厉公庙号:无帝名:曹芳辈份:第三代在位:239——254(15年)生卒:232——274(42岁)皇考:武帝曹操曾孙,明帝养子,父曹楷年号:正始(240——249)嘉平(249——254)四、谥号:高贵乡帝名:曹髦辈份:第三代在位:254——260(6年)生卒:242——260(18岁)皇考:文帝子东海定王曹霖子年号:正元(254——256)甘露(256——260)陵墓:今洛阳市西北五、谥号:元帝帝名:曹奂辈份:第二代在位:260——265(5年)生卒:246——302(56岁)皇考:武帝曹操子燕王曹宇子年号:景元(260——264)咸熙(264——265)蜀(221——263)一、谥号:昭烈皇帝帝名:刘备辈份:第一代在位:221——223(2年)生卒:161——223(62岁)皇考: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留胜后裔刘弘子年号:章武(221——223)陵墓:惠陵(今四川省双流县西南)二、谥号:孝怀皇帝(后主)帝名:刘禅辈份:第二代生母:甘氏在位:223——263(40年)生卒:207——271(64岁)皇考:昭烈帝子年号:建兴(223——237)延熙(238——257)景耀(258——263)炎兴(263)吴(222——280)一、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帝名:孙权辈份:第一代在位:222——252(30年)生卒:182——252(70岁)皇考:孙坚次子生母:吴氏年号:黄武(222——229)黄龙(229——231)嘉禾(232——238)赤乌(238——251)太元(251——252)神凤(252)陵墓:蒋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梅花山)二、谥号:会稽王帝名:孙亮辈份:第二代在位:252——258(6年)生卒:243——260(17岁)皇考:大帝少子生母:潘氏陵墓:定陵(今安徽省当涂县内)年号:建兴(252——253)五凤(254——256)太平(256——258)三、谥号:景帝帝名:孙休辈份:第二代在位:258——264(6年)生卒:235——264(29岁)皇考:大帝第六子生母:王氏年号:永安(258——264)陵墓: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旧城东)四、谥号:乌程侯帝名:孙皓辈份:第三代在位:264——280(16年)生卒:242——283(41岁)皇考:大帝子孙和子生母:何氏年号:元兴(264——265)甘露(265——266)宝鼎(266——269)建衡(269——271)凤凰(272——274)天册(275)天玺(276)天纪(277——280)陵墓:河南县界(今河南省洛阳市)西晋(265——316)一、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帝名:司马炎辈份:第一代在位:265——290(25年)生卒:236——290(54岁)皇考:文帝司马昭子生母:王元姬年号:泰始(265——274)咸宁(275——280)太康(280——289)太熙(290)陵墓:峻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二、谥号:孝惠皇帝帝名:司马衷辈份:第二代在位:290——306(16年)生卒:259——306(47岁)皇考:武帝第二子生母:杨艳年号:永熙(290)永平(291)元康(291——299)永康(300——301)永宁(301——302)太安(302——303)永安(304)建武(304)永兴(304——306)光熙(306)陵墓:太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三、谥号:孝怀皇帝帝名:司马炽辈份:第二代在位:306——313(7年)生卒:284——313(29岁)皇考:武帝第二十五子生母:王媛姬年号:永嘉(307——313)四、谥号:孝愍皇帝帝名:司马邺辈份:第三代在位:313——316(3年)生卒:300——317(17岁)没皇考:武帝子吴王司马晏子年号:建兴(313——316)东晋(317——420)五、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帝名:司马睿辈份:第二代在位:317——322(5年)生卒:276——322(46岁)皇考:宣帝司马懿子琅邪王司马伷子琅邪恭王司马觐子生母:夏侯光姬年号:建武(317——318)大兴(318——321)永昌(322)陵墓: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六、谥号:明皇帝庙号:肃宗帝名:司马绍辈份:第三代在位:322——325(3年)生卒:299——325(26岁)皇考:元帝长子生母:荀氏年号:永昌(323)太宁(323——325)陵墓:武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七、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帝名:司马衍辈份:第四代在位:325——342(17年)生卒:321——342(21岁)皇考:明帝长子陵墓: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年号:太宁(326)咸和(326——334)咸康(335——342)生母:庾文君八、谥号:康皇帝帝名:司马岳辈份:第四代在位:342——344(2年)生卒:322——344(22岁)皇考:明帝子生母:庾文君年号:建元(343——344)陵墓:崇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九、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帝名:司马聃辈份:第五代在位:344——361(17年)生卒:343——361(18岁)皇考:康帝子生母:禇蒜子年号:永和(345——356)升平(357——361)陵墓: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十、谥号:哀皇帝帝名:司马丕辈份:第五代在位:361——365(4年)生卒:341——365(24岁)皇考:成帝长子生母:周氏年号:隆和(362——363)兴宁(363——365)陵墓:安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十一、谥号:海西公帝名:司马奕辈份:第五代在位:365——371(6年)生卒:342——386(44岁)皇考:成帝第二子生母:周氏年号:太和(366——371)十二、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帝名:司马昱辈份:第三代在位:371——372(1年)生卒:320——372(52岁)皇考:元帝少子生母:郑阿春年号:咸安(371——372)陵墓:高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十三、谥号:孝武皇帝庙号:烈宗帝名:司马曜(司马昌明)辈份:第四代在位:372——396(24年)生卒:362——396(34岁)皇考:简文帝第三子生母:李陵容年号:宁康(373——375)太元(376——396)陵墓:隆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十四、谥号:安皇帝帝名:司马德宗辈份:第五代在位:396——418(22年)生卒:382——418(36岁)皇考:孝武帝长子生母:陈归女年号:隆安(397——401)元兴(402——404)义熙(405——418)陵墓:休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十五、谥号:恭皇帝帝名:司马德文辈份:第五代在位:418——420(2年)生卒:386——421(35岁)皇考:孝武帝子生母:陈归女年号:元熙(419——420)陵墓:冲天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汉(前赵)(304——329)(匈奴)一、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帝名:刘渊辈份:第一代在位:304——310(6年)生卒:?——310(?岁)皇考:南匈奴单于于扶罗子匈奴族左部帅刘豹子生母:呼延氏年号:元熙(304——308)永凤(308——309)河瑞(309——310)陵墓:永光陵二、谥号:梁王庙号:无帝名:刘和辈份:第二代在位:310(20余天)生卒:?——310(?岁)皇考:光文帝子生母:待考三、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帝名:刘聪辈份:第二代在位:310——318(8年)生卒:?——318(?岁)皇考:光文帝第四子生母:张氏年号:光兴(310——311)嘉平(311——315)建元(315——316)麟嘉(316——318)陵墓:宣光陵四、谥号:隐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粲辈份:第三代在位:318(3个月)生卒:?——318(?岁)皇考:昭武帝次子生母:待考年号:汉昌(318)陵墓:待考五、谥号:和武皇帝庙号:无帝名:靳准辈份:第二代在位:318生卒:?——318(?岁)注释:隐帝岳父生母:待考年号:汉昌(318)陵墓:待考六、谥号:秦王庙号:无帝名:刘曜辈份:第二代在位:318——329(11年)生卒:?——329(?岁)皇考:光文帝侄生母:待考年号:光初(318——329)陵墓:待考七、谥号:末帝庙号:无帝名:刘熙辈份:待考在位:329ruirui,2007-07-15 13:09:23成(汉)(304——347)(巴氐),338年改国号为汉一、谥号:景皇帝庙号:始祖帝名:李特辈份:第一代在位:303(1年)生卒:?——303(?岁)皇考:待考生母:待考年号:建初(303)陵墓:待考二、谥号:秦文王庙号:无帝名:李流辈份:第一代在位:303(1年)生卒:248——303(55岁)皇考:景帝弟生母:待考年号:建兴(303)陵墓:待考三、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帝名:李雄辈份:第二代在位:304——334(30年)生卒:274——334(60岁)皇考:景帝第三子生母:罗氏年号:建兴(304——306)晏平(306——310)玉衡(311——334)陵墓:安都陵四、谥号:哀皇帝庙号:无帝名:李班辈份:第三代在位:334(4个月)生卒:288——334(46岁)皇考:景帝子李荡(太宗兄)子生母:待考年号:玉衡(334)陵墓:待考五、谥号:幽公庙号:无帝名:李期辈份:第三代在位:334——338(4年)生卒:314——338(24岁)皇考:武帝第四子生母:任氏年号:玉恒(335——338)陵墓:待考六、谥号:昭文皇帝庙号:中宗帝名:李寿辈份:第二代在位:338——343(5年)生卒:300——343(43岁)皇考:景帝弟李骧子生母:昝氏年号:汉兴(338——343)陵墓:安昌陵七、谥号:后主庙号:无帝名:李势辈份:第三代在位:343——347(4年)生卒:?——361(?岁)皇考:昭文帝长子生母:阎氏年号:太和(344——346)嘉宁(346——347)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09:40前凉(301——376)314年正式建国一、谥号:武王(武穆公)庙号:太祖王名:张轨辈份:第一代在位:301——314(13年)生卒:255——314(59岁)皇考:张温子生母:辛氏年号:无陵墓:建陵二、谥号:明王庙号:高祖王名:张寔辈份:第二代在位:314——320(6年)生卒:271——320(49岁)皇考:武王长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安(314——320)陵墓:宁陵三、谥号:成王庙号:太宗王名:张茂辈份:第二代在位:320——324(4年)生卒:277——324(47岁)皇考:武王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元(320——324)陵墓:待考四、谥号:文王庙号:世祖王名:张骏辈份:第三代在位:324——346(22年)生卒:307——346(39岁)皇考:明王子生母:马氏年号:太元(324——346)陵墓:大陵五、谥号:桓王庙号:世宗王名:张重华辈份:第四代在位:346——353(7年)生卒:327——353(26岁)皇考:文王第二子生母:严氏年号:永乐(346——353)陵墓:显陵六、谥号:哀公庙号:无王名:张耀灵辈份:第五代在位:353(20余日)生卒:344——353(9岁)皇考:桓王子生母:待考七、谥号:威王庙号:无王名:张祚辈份:第四代在位:353——355(2年)生卒:?——355(?岁)皇考:文王庶长子生母:待考年号:和平(354——355)陵墓:愍陵八、谥号:冲王庙号:无王名:张玄靓辈份:第五代在位:355——363(8年)生卒:350——363(13岁)皇考:桓王少子生母:郭氏年号:太始(355——361)升平(361——363)陵墓:平陵九、谥号:悼公庙号:无王名:张天锡辈份:第四代在位:363——376(13年)生卒:342——403(61岁)皇考:文王少子生母:刘氏年号:太清(363——376)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09:55后赵(319——351)一、谥号:明皇帝庙号:高祖帝名:石勒辈份:第一代在位:319——333(14年)330年称帝生卒:274——333(59岁)皇考:石周子生母:王氏年号:明帝(319——327)太和(328——330)建平(330——333)陵墓:高平陵(虚葬)二、谥号:海阳王庙号:无帝名:石弘辈份:第二代在位:333——334(1年)生卒:314——335(21岁)皇考:明帝第二子生母:程氏年号:延熙(334)陵墓:待考三、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帝名:石虎辈份:第二代在位:334——349(15年)生卒:295——349(54岁)皇考:明帝侄生母:待考年号:建武(335——348)太宁(349)陵墓:显原陵四、谥号:谯王庙号:无帝名:石世辈份:第三代在位:349(33天)生卒:339——349(10岁)皇考:武帝幼子生母:前赵帝刘曜幼女安定公主刘氏年号:无陵墓:待考五、谥号:彭城王庙号:无帝名:石遵辈份:第三代在位:349(183天)生卒:?——349(?岁)皇考:武帝第九子生母:郑樱桃年号:无陵墓:待考六、谥号:义阳王庙号:无帝名:石鉴辈份:第三代在位:349——350(103天)生卒:?——349(?岁)皇考:武帝第三子生母:待考年号:青龙(350)陵墓:待考七、谥号:新兴王庙号:无帝名:石祗辈份:第三代在位:350——351(1年)生卒:?——351(?岁)皇考:武帝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宁(350——351)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10:09前燕(337——370)(鲜卑)一、谥号:文明皇帝庙号:太祖帝名:慕容皝辈份:第一代在位:337——348(11年)生卒:297——348(51岁)皇考:西晋辽东襄公(高祖武宣帝)慕容廆(269年—333年)第三子生母:段氏年号:文明帝(337——348)陵墓:龙平陵二、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帝名:慕容儁(慕容俊)辈份:第二代在位:348——360(12年)生卒:319——360(41岁)皇考:文明帝第二子生母:段氏年号:景昭帝(349——351)元玺(352——357)光寿(357——360)陵墓:龙陵三、谥号:幽皇帝庙号:无帝名:慕容暐辈份:第三代在位:360——370(10年)生卒:336——370(34岁)皇考:景昭帝第三子生母:可足浑氏年号:建熙(360——370)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10:32前秦(350——394)(氐)一、谥号:明皇帝,后改景明皇帝庙号:世宗,后改高祖帝名:苻健辈份:第一代在位:350——355(5年)351年定国号大秦生卒:317——355(38岁)皇考:惠武皇帝苻洪(284年—350年)第二子生母:姜氏年号:皇始(351——355)陵墓:原陵二、谥号:厉王庙号:无帝名:苻生辈份:第二代在位:355——357(2年)生卒:335——357(22岁)皇考:景明帝第三子生母:强氏年号:寿光(355——357)陵墓:待考三、谥号:宣昭皇帝庙号:世祖帝名:苻坚辈份:第二代在位:357——385(28年)生卒:338——385(47岁)皇考:惠武皇帝苻洪(284年—350年)子苻雄(景明帝弟,追谥文桓皇帝)子生母:苟氏年号:永兴(357——359)甘露(359——364)建元(365——385)陵墓:待考四、谥号:代皇帝庙号:无帝名:苻宏辈份:第三代在位:385(1年)生卒:?——405(?岁)皇考:宣昭帝子生母:待考五、谥号:哀平皇帝庙号:无帝名:苻丕辈份:第三代在位:385——386(1年)生卒:?——386(?岁)皇考:宣昭帝庶长子生母:待考年号:太安(385——386)陵墓:待考六、谥号:高皇帝庙号:太宗帝名:苻登辈份:第四代在位:386——394(8年)生卒:343——394(51岁)皇考:宣昭帝族孙,苻敞子生母:待考年号:太初(386——394)陵墓:待考七、谥号:末主庙号:无帝名:苻崇辈份:第五代在位:394(3个月)生卒:?——394(?岁)皇考:高帝子生母:待考年号:延初(394)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10:44后秦(384——417)(羌)一、谥号: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帝名:姚苌辈份:第一代在位:384——393(9年)386年称帝生卒:330——393(63岁)皇考:景元帝姚弋仲(280——352)第二十四子,德阳帝姚襄(五哥)(321?——357)弟生母:待考年号:白雀(384——386)建初(386——394)陵墓:原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二、谥号:文桓皇帝庙号:高祖帝名:姚兴辈份:第二代在位:394——416(22年)生卒:366——416(50岁)皇考:武昭帝长子生母:待考年号:皇初(394——399)弘治(399——416)陵墓:偶陵三、谥号:后主庙号:无帝名:姚泓辈份:第三代在位:416——417(1年)生卒:388——417(29岁)皇考:文桓帝长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和(416——417)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11:00后燕(384——407)(鲜卑)一、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帝名:慕容垂辈份:第一代在位:384——396(12年)386年称帝生卒:326——396(70岁)皇考:前燕文明帝第五子生母:兰淑仪年号:燕元(384——386)建兴(386——396)陵墓:宣平陵二、谥号:惠愍皇帝庙号:烈宗帝名:慕容宝辈份:第二代在位:396——398(2年)生卒:355——398(43岁)皇考:成武帝第四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康(396——398)陵墓:待考三、谥号:开封公庙号:无帝名:慕容详在位:397(1年)生卒:?——397(?岁)年号:建始(397)四、谥号:赵王庙号:无帝名:慕容麟辈份:第二代在位:397(1年)生卒:?——398(?岁)皇考:成武帝子生母:待考年号:延平(397)陵墓:待考五、谥号:顿丘王庙号:无帝名:慕容兰汗在位:398(1年)年号:青龙(398)六、谥号:昭武皇帝庙号:中宗帝名:慕容盛辈份:第三代在位:398——401(3年)生卒:373——401(28岁)皇考:惠愍帝庶长子生母:丁氏年号:建平(398)长乐(399——401)陵墓:兴平陵七、谥号:昭文皇帝庙号:无帝名:慕容熙辈份:第二代在位:401——407(6年)生卒:385——407(22岁)皇考:成武帝少子生母:段氏年号:光始(401——407)建始(407)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11:15西秦(385——400)(409——431)(鲜卑)400年降后秦,亡国,409年复国一、谥号:宣烈王庙号:烈祖王名:乞伏国仁辈份:第一代在位:385——388(3年)生卒:?——388(?岁)皇考:前秦镇西将军乞伏司繁子生母:待考年号:建义(385——388)陵墓:待考二、谥号:武元王庙号:高祖王名:乞伏乾归辈份:第一代在位:388——400(12年)409——412(3年)生卒:?——412(?岁)皇考:前秦镇西将军乞伏司繁子,宣烈王弟生母:待考年号:太初(388——400)更始(409——412)陵墓:元平陵三、谥号:文昭王庙号:太祖王名:乞伏炽磐辈份:第二代在位: 412——428(16年)生卒:?——428(?岁)皇考:武元王长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康(412——419)建弘(420——428)陵墓:武平陵四、庙号:无王名:乞伏暮末辈份:第三代在位: 428——431(3年)生卒:?——431(?岁)皇考:文昭王第二子生母:待考年号:永弘(428——431)陵墓:待考后凉(386——403)(氐)一、谥号:懿武皇帝庙号:太祖帝名:吕光辈份:第一代在位:386——399(13年)生卒:338——399(61岁)皇考:前秦太尉吕婆楼子生母:待考年号:太安(386——389)麟嘉(389——396)龙飞(396——399)陵墓:高陵二、谥号:隐王庙号:无帝名:吕绍辈份:第二代在位:399(5天)生卒:?——399(?岁)皇考:懿武帝嫡子生母:石氏年号:承康(399)陵墓:待考三、谥号:灵皇帝庙号:无帝名:吕纂辈份:第二代在位:399——401(2年)生卒:?——401(?岁)皇考:懿武帝庶长子年号:咸宁(399——401)陵墓:白石陵四、谥号:建康公庙号:无帝名:吕隆辈份:第二代在位:401——403(2年)生卒:?——403(?岁)皇考:前秦太尉吕婆楼子吕宝(懿武帝弟)子生母:卫氏年号:神鼎(401——403)陵墓:待考ruirui,2007-07-15 13:11:41南凉(397——414)(鲜卑)一、谥号:武王庙号:烈祖王名:秃发乌孤辈份:第一代在位:397——399(2年)生卒:?——399(?岁)皇考:鲜卑族酋长秃发思复鞬子生母:待考年号:太初(397——399)陵墓:待考二、谥号:康王庙号:无王名:秃发利鹿孤辈份:第一代在位:399——402(3年)生卒:?——402(?岁)皇考:鲜卑族酋长秃发思复鞬子,武王弟生母:待考年号:建和(400——402)陵墓:西平陵。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中宗)小辛—小乙—武丁(高宗)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姬姓)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燮)—孝王(东周世系表(一平王(宜臼)阆)—襄王(郑)—顷王(壬臣)(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元王(仁))—考王(嵬)—威烈王(午))—赧王(延)—考王( 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年,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子婴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年,刘姓)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 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三国世系表(公元220---280年)(一)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武帝(世祖,炎)(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元帝(中宗,睿))—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安定王(朗)—孝武帝(修).)-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北齐世系表(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唐世系表(公元618--906年,李姓)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
姒姓。
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建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1、夏禹45年2、帝启2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6、少康21年7、帝杼17年;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
商: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
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
中国上古到秦朝世系表(盘古三皇起)
中国上古到秦朝世系表(盘古三皇起)前两天见到有人发表世系表,可惜不够全面,这个我也统计过,在空间里断断续续编写了三年,本来也就是编给自己看的,个人兴趣而已,现在也凑个热闹,发上来做个纪念,也让大家一起看看吧。
不完全是帝王的,内容也不丰富,统治者的名号而已……慢慢地分批发上来吧。
★上古·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五龙氏▲循蜚纪时代(22氏)· 钜灵氏· 黄神氏· 鬼隗氏· 空桑氏· 次民氏▲因提纪时代(13氏)· 辰放氏· 蜀山氏· 混沌氏· 有巢氏· 燧人氏· 庸成氏▲太昊伏羲时代· 共工氏· 昊英氏· 昆吾氏· 女娲氏·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皞英氏· 后有巢氏·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无怀氏· 庖牺氏▲三皇五帝时代· 炎帝神农氏一称烈山氏姓姜· 黄帝轩辕氏一称有熊氏姓公孙· 少昊金天氏一称青阳氏己姓,一说嬴姓,名挚· 颛顼高阳氏姓姬· 帝喾高辛氏姓姬· 帝挚高辛氏· 唐尧陶唐氏姓祁名放勋· 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夏姒姓▲先夏· 禹· 启· 太康· 相叛军· 后羿有穷氏· 寒浞伯明氏后夏·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桀)顺便说明一下,下面姓名前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某某帝某某王某某主某某公的就是谥号。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注:BC,指公元前五帝(约BC26世纪至BC22世纪)→ 黄帝→ 颛顼→○3帝喾→○4尧→○5舜(舜禅让帝位于禹)(五帝系原始社会的传说)夏(约BC21世纪至约BC16世纪)→○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履癸(桀)为商汤所灭夏朝十七王共约400余年商(后定都于殷(今安阳)约BC16世纪初至约BC11世纪)→○1汤(太乙)→○2太丁→○3外丙→○4仲壬→○5太甲→○6沃丁→○7太庚→○8小甲→○9雍己→○10太戊→○11仲丁→○12外壬→○13河亶甲→○14祖乙→○15祖辛→○16沃甲→○17祖丁→○18南庚→○19阳甲→○20盘庚(迁殷都,故商也称殷)→○21小辛→○22小乙→○23武丁→○24祖庚→○25祖甲→○26廪辛→○27康丁→○28武乙→○29文丁→○30帝乙→○31帝辛(商纣王)周武王伐纣灭商商朝三十一王约600年周(约BC11世纪-BC256)西周(约BC11世纪至BC771,都镐京(今西安)姬姓)→○1武王姬发→○2成王姬诵→○3康王姬钊→○4昭王姬瑕→○5穆王姬满→○6共王姬繄扈→○7懿王姬囏→○8孝王姬辟方→○9夷王姬燮→○10厉王姬胡→共和执政(周公,召公)(庚申BC841-癸酉BC828共14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11宣王姬静(甲戌BC827年-己未BC782,在位46年)→○12幽王姬宫涅(庚申BC781年-庚午BC771,在位11年)幽王烽火戏诸侯,死于骊山,太子姬宜臼东迁,史称东周西周十二王十三传约300余年东周(BC770-BC256都洛邑(今洛阳)姬姓)→○1平王姬宜臼(辛未BC770-辛酉BC720,在位51年)→○2桓王姬林(壬戌BC719-甲申BC697,在位23年)→○3庄王姬佗(乙酉BC696-己亥BC682,在位15年)→○4釐王姬胡齐(庚子BC681-甲辰BC677,在位5年)→○5惠王姬阆(乙巳BC676-己巳BC652,在位25年)→○6襄王姬郑(庚午BC651-壬寅BC619,在位33年)→○7顷王姬壬臣(癸卯BC618-戊申BC613,在位6年)→○8匡王姬班(己酉BC612-甲寅BC607,在位6年)→○9定王姬瑜(乙卯BC606-乙亥BC586,在位21年)→○10简王姬夷(丙子BC585-己丑BC572,在位14年)→○11灵王姬泄心(庚寅B从571-丙辰BC545,在位27年)→○12景王姬贵(丁巳BC544-辛巳BC520,在位25年)→○13悼王姬猛(辛巳BC520,在位数月)→○14敬王姬匄(壬午BC519-乙丑BC476,在位44年)周平王元年BC770起到周敬王4年的BC476期间,共295年为春秋时期,周朝历十四王→○15元王姬仁(丙寅BC475-壬申BC469,在位7年)→○16贞定王姬介(癸酉BC468-庚子BC441,在位28年)→○17哀王姬去疾(庚子BC441,在位数月)→○18思王姬叔(庚子BC441,在位数月)→○19考王姬嵬(辛丑BC440-乙卯BC426,考王在位15年,迁都河南(今洛阳西)自此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20威烈王姬午(丙辰BC425-己卯BC402,在位24年)→○21安王姬骄(庚辰BC401-乙巳BC376,在位26年)→○22烈王姬喜(丙午BC375-壬子BC369,在位7年)→○23显王姬扁(癸丑BC368-庚子BC321,在位48年)→○24慎靓王姬定(辛丑BC320-丙午BC315,在位6年)→○25赧王姬延(丁未BC314-乙巳BC256,在位59年)周元王姬仁元年BC475到赧王59年BC256,共220年为战国时期,周朝此间历十一王秦昭王51年BC256年派兵灭周东周二十五王共二十五传共515年周朝三十七王(悼王、哀王、思王在内)三十八传共800余年秦(嬴姓,都咸阳,庚辰BC221-乙未BC206)昭王嬴则(昭襄王嬴稷)(乙卯BC306-庚戌BC251,在位56年)→孝文王嬴柱(辛亥BC250,在位1年)→庄襄王嬴子楚(壬子BC249-甲寅BC247,在位3年)→○1秦王(始皇帝)嬴政(乙卯BC246-庚辰BC221(称帝)-辛卯BC210,在位37年,称帝12年)→○2二世皇帝嬴胡亥(壬辰公元前209-甲午BC207,在位3年)→○3嬴子婴(甲午BC207年8月,在位46日,10月降汉)汉王刘邦甲午年十月入咸阳,子婴降秦朝二帝三传15年汉(西汉新朝更始和东汉,乙未BC206-庚子220)西汉(乙未BC206-乙酉25都长安(今西安)刘姓)→○1汉高祖刘邦(乙未BC206-丙午BC195,在位12年)→○2惠帝刘盈(丙午BC195年5月-癸丑BC188,在位7年)→高后吕雉(甲寅BC187-辛酉BC180执政8年)→○3文帝刘恒(辛酉BC180年闰9月-甲申BC157年,在位23年)→○4景帝刘启(甲申BC157年6月-庚子BC141年,在位16年)→○5武帝刘彻(庚子BC141年1月-甲午BC87年,在位54年)→中国历史上有年号始于武帝(年号共11次改,建元6年,元光6年,元朔6年,元狩6年,元鼎6年,元封6年,太初4年,天汉4年,太始4年,征和4年,后元2年)→○6昭帝刘弗陵(甲午BC年2月-丁未BC74,在位13年)→共3次改元,始元6年,元凤6年,元平1年→○7宣帝刘询(丁未BC74年7月-壬申BC49年,在位25年)→共7次改元,本始4年,地节4年,元康4年,神爵4年,五凤4年,甘露4年,黄龙1年→○8元帝刘奭(壬申BC49年12月-戊子BC33年,在位16年)→共4次改元,初元5年,永光5年,建昭5年,竟宁1年→○9成帝刘骜(戊子BC33年6月-甲寅BC7年,在位26年)→共7次改元,建始4年,河平4年,阳朔4年,鸿嘉4年,永始4年,元延4年,绥和2年→○10哀帝刘欣(甲寅BC7年4月-庚申BC1年,在位7年)→共3次改元。
请欣赏,老曹制作的表格,展现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脉络
请欣赏,老曹制作的表格,展现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脉络这是老曹制作的表格,请大家欣赏:把这个表格放在已有的《中国历代纪元表》的前面,就可以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完整脉络。
虽然还很简略,起码是聊胜于无吧。
当然,已有的《中国历代纪元表》,是官方修订的,也就是具有权威性的。
而这个表格,不是官方修订的,只是老曹的个人作品,所以,她就不具有权威性,仅仅是供大家欣赏而已。
这也算是抛砖引玉,促使大家都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见解,以供官方参考定夺吧。
下面,老曹就来说说,形成这个表格之内容的基础材料与逻辑推理。
一,三皇时代(约距今8200年—距今7000年)这个“三皇时代”的“三皇”,就是指中原地区的燧人氏(裴李岗文化族群);东北地区的庖牺氏(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族群);西北地区的女娲氏(大地湾文化族群)。
当然,在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并不是只有这三个文化族群。
这时,在中原地区还有磁山文化族群;在山东地区还有后李文化族群;在太湖流域还有跨湖桥文化族群;在湖南地区还有彭头山文化族群,等等。
但是,那些文化族群,都没有在史籍中留下她们的名号,所以,这里,就仅仅是以史籍里有记载的“三皇”为代表。
“三皇时代”所在的年代,是约距今8200年—距今7000年。
前面的约距今8200年,是兴隆洼文化兴起的年代;而后面的距今7000年,就是裴李岗文化消亡的年代。
这个时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
在这个孕育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兴隆洼文化分裂成了其原址上的赵宝沟文化,和湖南地区的高庙文化。
高庙文化显然是兴隆洼文化族群入侵中原失利,回不了老家,而逃到那里的一部分人创立的。
另外,大地湾文化转变为半坡文化,后李文化转变为北辛文化,磁山文化则在距今7100年消亡了,裴李岗文化也在距今7000年消亡了。
伴随着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的消亡,由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融合而成的仰韶文化,就兴起了。
这些现象都说明,这个时代,是一个族群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社会融合的程度十分深刻的时代。
中国历史世系表
中国历史世系表史前社会、黄帝、尧、舜、禹原始人群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古人”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猿人还懂得使用天然火,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猿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血缘家庭,若干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
由于猿人脱离动物不久,所以其婚姻还处于杂交状态。
古人的体质较猿人明显进步,已接近现代人。
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更为广泛,主要代表有大荔人、长阳人、丁村人及许家窑人等。
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术有所提高,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赖采集、狩猎。
在此阶段,婚姻状态有所进步,先由原始杂交过渡到同辈群婚,再过渡到一个家族的男子与另一个家族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会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
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晚期。
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早期。
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
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
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
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
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
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等。
此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磨制、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
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
中国的历史朝代、纪元、重要人物一览表格模板
中国历史朝代、纪元、重要人物一览表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常常记不住朝代、纪元、重要历史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记错、讲错、写错。
所以多年来,一直想做一张通过一定时空把上述三者关系逻辑起来的表,使自己能一目了然,进而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而这个想法却一直未能实现。
退休后空闲了,从去年10月底到今年3月中旬,围绕这张表我选读了20几本书,把自己认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遴选出来,做成这张表与有兴趣的网友分享。
朝代纪元五帝388年约前30世纪初~前21世纪初1、皇帝,中华民族始祖,传说的上古时代圣王。
司马迁《五帝本纪》说,皇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公元前4513年,黄帝轩辕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在位100年。
2、颛顼(zhuān xu)帝,在位78年。
3、帝喾(kù)帝,在位70年。
4、唐尧(yáo)帝,在位98年。
5、虞舜(yù shùn)帝,在位42年。
6、仓颉,先秦传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造汉字者为仓颉。
《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夏朝471年约前2070~前1600年1、启,建立夏朝。
尧帝时,命夏部落鲧(gŭn)治水,鲧用堵的方法治水九年而失败,遂被放逐。
舜帝继位后,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年终获成功,并继舜位成为中原部落盟主。
禹死后儿子启继位,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2、夏桀(jié),淫靡昏聩,夏末亡国之君。
商朝555年商前期前1600~前1300年(301)1、汤,又称武汤、成汤。
原为商部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
经11次出征并获胜利,成为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2、伊尹,名伊,尹是官名,商初政治家、大臣。
协助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
3、盘庚,汤九世孙。
盘庚继位后,为摆脱政治腐败、国势衰危等困境,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