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实践--以“三圈环流”(第一课时)为例
“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实践--以“三
圈环流”(第一课时)为例
王珊瑜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中国有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句话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不能仅仅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怎么学习。
正如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教不是为了教”。
而“以导引学,以练促学”的教学新模式就是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导学。
【总页数】2页(P218-218,219)
【作者】王珊瑜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国光第亊中学福建南安 3623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地理课堂“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初探——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一课时)》为例
2.试论"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改革r——以"旅游英语"课程考核为例
3.五环节导学评价促学困生有效学练
4.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
赛促教——工科大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5.以导引学,以练促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述,简要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地理;应用中国分类号:G633.51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导学”教学和“互动”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系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地理课堂形式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由“导学”和“互动”两部分组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集合了互动探究和引导教学两种教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正确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导学互动、学思结合、以导促学、变教为导。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互动作为教学的手段,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导学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进行改革,响应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号召,将以“教”为主的课堂转变成以“学”为主的课堂。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一)较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应用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的转变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能突显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课程安排,经常会使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了“观众”的尴尬局面。
互动导学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中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教师以引导为主,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学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主。
这种“导学”与“互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脑的学习习惯。
(二)丰富初中地理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需要教师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应用多种授课方法,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地理导学式教学法论文
地理导学式教学法初探【摘要】导学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教学理念,本文中笔者从“导趣,导学,导练,导结”这四方面,以新课标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为例,对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
【关键词】地理导学式教学法导趣导学导练导结前言所谓导学式教学法,是指以学案式或案例式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大问题小型化,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达到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学法,贵在“导”,即老师的指导。
“导趣,导学,导练,导结”侧重启发,促进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核心。
用此方法在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导趣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材料,并提问:我国的水资源极为紧张,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是今天我们要接着学习的内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用具体的事实材料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知识的兴趣。
(二)导学第一步:学生预习课文1、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2、师问生答: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第一个途径是什么?第二个途径呢?还有吗?3、尽快记住这几个途径的内容,然后闭目想出来。
第二步:具体讲述每一个途径1、第一途径:兴修水利工程(1)兴修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稍加议论后抽学生回答)(2)读图3.20再读课文找出:全国已建成了哪些大型水利枢纽?(3)我们家乡有水利工程吗(有)?有哪些水利工程呢?同学们可以用假期时间去看看。
2、讲第二个途径:跨流域调水。
(1)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什么分配不均呢?(2)结合课文和图3.21找一“跨流域调水”的水利工程.(同桌的同学一起看书和读图)。
(3)在大屏幕上指出“跨流域调水”的工程。
(4)教师指大屏幕上的空白图提问,学生回答(单个或集体)。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问题导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标准,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三大核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活学生思维和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明确肯定了教师的“导”,教师通过“导”确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1.“导”为主线,“学”为标准“学”是“导”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导”的出发点是使“学”更加高效,脱离了“学”的“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一方面,要以“学”促“导”。
“学”为“导”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必需的反响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提出地理问题之后,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神情,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适时追问并鼓励学生质疑;另一方面,要以“导”促“学”。
“导”主要是指教师的同伴引导、辅导和督导。
教师既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也是问题探究的引导者。
教师应通过“导”,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地理问题并且掌握深入学习的经历。
2.“导”与“学”的有效联结纽带课堂“问题导学法”中,“导”与“学”联结的纽带无疑就是“问题”。
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问话或闲谈,它还包括情境创设、对话设计、提问与问题解决、教学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过程。
1.“问题导学”的适用内容“问题导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掌握较为系统的地理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更强调根本原理、规律、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一章涉及的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本原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根本规律)、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根本过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教学启发式教学(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启发式教学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启发式教学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有责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探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启发式教学理论概述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导入、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等。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课前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预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事例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方言地图”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依据和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实验、调查等活动。
例如,在学习“地形地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实际调查,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措施,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潜能论文: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潜能
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潜能论文: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潜能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各方面的潜能,如果发掘得好,对工作和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作为地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潜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动因。
受好奇心驱使的行为就是探索,探索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亟待发掘。
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要创设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
例如,在学习《地球》这章内容时,学生初次接触,兴趣极浓,尤其对地球仪十分好奇,还会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去探索: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吗?你知道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吗?你知道春夏秋冬是怎么形成的吗?这样既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后,许多学生对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竟达到如痴入迷的程度,自行设计制作了简易的地球仪,并标出经纬线和南北极,有的还在地球仪上标出我们祖国所在的位置。
大家都争相传看,情绪高涨。
二、运用地图,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
”直觉思维本身就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性质,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创造性想象是各种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高度结合。
创造性想象参与后,能够结合过去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新形象,提出新假设。
不论是直觉思维,还是创造性想象,产生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导学案”在区域地理教学论文
导学案”在区域地理教学论文:导学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导学案”是指学习的指导方案,是一种将学案、教案有机结合、师生共同使用的教学材料,一般由老师课前制订,供师生课堂使用。
它要求学生围绕情景、任务和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下面结合区域地理的教学实践,就导学案在中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谈几点实际感受和思考。
一、“导学案”的编写一份比较完整的导学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主体内容是把握知识和能力目标,以保证学习的目标性和方向性。
2.自主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分成读图识记和基础知识梳理两部分。
读图识记主要是区域定位的需要,如,让学生在图中画出主要的经纬线,在图中读出主要的山脉、城市、河流等。
基础知识梳理是“导学案”的主体内容之一,主要是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学生借助课本和地图册能够独立完成。
3.课内探究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若干问题,作为课内讨论和探究,可分成不同的层次,以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4.课堂检测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
测试题也可分为基础作业和提升练习。
5.课后总结反思针对学习目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做简单的回顾,包括本课知识内容提纲或知识框架。
二、“导学案”的使用根据我的实践,课堂导学案的使用大致有如下步骤:1.出示学案,互查基础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基础知识部分进行检查,可以采用“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一对一方式进行,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2.小组合作,课内探究主要围绕知识要点进行讨论。
问题的难度相对大些,通常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在此环节中,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知识尝试交流与探讨。
要求学习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公布在黑板上或面向全班同学说明解题的思维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学法指导论文概要:学好地理,要从学习方法指导做起,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学法指导,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优秀的学习成果。
如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渐的成为教师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相应的教学实例对如何做好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的实现展开分析论证。
一、合理利用文字系统展开教学1.分享地理知识学习记忆方法最为常见的方法是学生独立阅读课本,由此衍生的看书识记法。
这个方法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教案编撰,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以及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做好标记,根据课本知识点设计好学生自学思考题,学生通过课下的看书和查阅资料,回答相应的思考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加强学生对所要识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识记的目的。
例如,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地理课本的第四章,讲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识,回答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几个部分,每种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相应的储备量,这些自然资源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无疑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相应的目标性,让学生能够抓住读书的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思考解疑法。
这种方法给予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问题做出理解分析,并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加强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培训,注重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意见。
尽量做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相应的加以补充,而对于那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之后仍不能得到解答的重难点问题,教师要结合相应的知识加以精讲,引导学生开辟新的思考方式,换条思路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提问解决的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对于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着重强调,以提高学生重视程度,达到教学效果。
2.加强地理知识与技能训练(1)表解法。
该方法主张精简明了,用尽量直接、醒目的文字或者表达形式,把繁杂的文字或者图解精简化,突出其表达重点,方便学生学习理解。
初中地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发生较大改变,地理老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导”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基于此,本文对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广大老师的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导学案开始走入初中地理课堂,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依托于导学案,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的训练,力求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1]。
1.设计比赛试题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老师预先要划分合作小组、设定比赛规则、明确奖励方式。
在每次上课时,适当地发放比赛试题,五分钟后,选择几位代表在台前出示小组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地理老师带领全体学生共同批改,选出最终的胜出组,全班给予掌声鼓励,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老师要注意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比赛帮助学生自然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过渡。
例如:在讲居民与聚落中有关“人口与人种”知识的时候[2],设计习题如下:一是根据最新的统计,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人口?二是我国大多数人是什么种族?三是我国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比赛活动后,老师导入新课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人口与人种一课,学生自然投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
从简到难,由此及彼的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便于老师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
2.列出自学提纲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可列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阅读的有效指导。
老师要对课本内容及学生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合理进行自学提纲及活动流程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导学案中的问题寻找学习重点,做好标注,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学会查看地图,展开问题分析与思考,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会对插图与内容的比较、转换等。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的学科。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课,那么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将会非常单薄,很难获得实际运用的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学是学生自主地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资料和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筛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料。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头脑风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率。
议论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过程。
通过议论,学生可以不仅了解知识,还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并且交流彼此的见解。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引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指导和引导。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
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对于一个新学科的学习,初期的学习难度往往比较大。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在学习初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指导和引导。
在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后,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理教学中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将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自学阶段的引导是教学的关键。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前的预热,如通过提出问题、展示相关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呈现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教材、参考其他资料,从而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策略和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总结关键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议论阶段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以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激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引导阶段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更好地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建立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课堂讨论或展示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效果。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互动,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
文章主要以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从应用导学案实现教学导入、教学导读、教学导议、教学导练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学案;教学导入;教学导读;教学导练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在应用导学案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从导入、导读、导议、导练四方面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地理素养。
1.应用导学案,实现教学导入良好的课程导入环节是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导入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走进知识的世界中,探索知识世界的奥秘,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关于“火山与地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典型的地震实例,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引出教学主题。
之后,教师可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感知,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应用导学案,实现教学导读导读作为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与分析图表的一种方式,也是导学案中的一个教学任务,能够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加以总结,然而有些学生对阅读缺少学习兴趣,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即使阅读某些内容,也会存在思路不清晰的情况,所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是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
教师可以要求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深入阅读,进而指引学生更好地将现有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保证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关于“比例尺”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北京市的区域大小不同,但实际面积却相同,这是为什么?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找到其中的重难点。
“导、学、展、练”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展、练”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4-11T14:50:09.48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3月1期作者:姚于兴[导读] 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关注学生主体,结合知识内容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思考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堂上还要对知识进行延伸,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初中地理讲述的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和简单的发展规律,需要学生结合生活、自然去内化和理解。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导、学、展、练四个层次去深入挖掘新时代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之路径。
姚于兴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723600摘要: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关注学生主体,结合知识内容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思考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堂上还要对知识进行延伸,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初中地理讲述的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和简单的发展规律,需要学生结合生活、自然去内化和理解。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导、学、展、练四个层次去深入挖掘新时代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之路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导学展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3-044-01新时代初中地理新课标重点提出,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地理问题,希望能够将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地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的中心的集教师讲解与学生参与活动于一体的地理活动课堂[1]。
设计这种了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光是地理科学知识的输入,还包括:人地协调、地理综合思维、区域理解等等。
地理核心素养的发挥必须要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自己尝试问题的突破,再结合教师的引导,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新课标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的情况分析,总结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开展导学展练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工作的前提[2]。
“引导―启发”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3页word文档
“引导―启发”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法,重在引导,贵在启发,其目在于教会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挖掘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发挥学生最大潜能。
该教法主要由“导入、导读、导议、总结、训练”五大环节组成,在教学中,这五大环节既可以各自独立应用,又可以相互穿插,配合应用。
以下即以五大环节为线索,介绍一下“引导―启发”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
一、课堂艺术开始――导入“良好开始,是成功一半”,良好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把他们引入剖析知识奥秘境界,为后面各环节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导入方式有多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导入方式,常用方法有:联想导入、故事导入、教具导入、实验导入、提问导入等,其中联想导入又可分为复习导入与趣味导入。
例如: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时,可先让学生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河与高山。
”当学生猜出谜底是“地球仪”后,教师可提出问题:①地球仪是依据什么标准制作出来?②它有哪些基本点与线?③地理事物位置、形状与名称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出来?这样,就把地球仪及其有关知识课题导入了。
联想导入特点就是通过师生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所学过知识或日常现象而导入新课题。
教具导入是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太强,教师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水平,而教具应用,就是一种很好手段,且学生对直观教具非常感兴趣,一幅挂图,一张投影片,一个模型,一个标本,都能引起学生惊奇、感叹,且学生对标本、实物、录像等更是情有独钟,因此,利用教具导入,能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富有吸引力直观现象,从而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
二、提高自学能力关键――导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好学习方法,是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初中生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由于对课本内容缺乏剖析,综合,往往逻辑混乱,思路不清,记忆不牢,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是必要。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启发式学习实施及思考论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启发式学习的实施及思考【摘要】启发式学习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
地理启发式学习就是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按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运用启发式学习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启发式学习模拟演示一.启发式学习的内涵在启发式思想指导下,教师在讲授中,就会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抓住重点难点时而作栩栩如生、情趣横溢的描述,时而提出问题,布疑设障,制造悬念,时而据理推论,授业解惑,处处入扣,发人深思。
这样的讲授,使教材内在的知识因素、逻辑因素、智力因素、思想因素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掘,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求知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吸引到主动的认知活动中来,积极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这种讲授就是启发式的讲授。
现代启发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突出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它作为理性思潮的结晶,高扬人的主体性本质,克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受动性、依存性和模仿性的偏颇,它是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它的内容不断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其思想的科学性为教学实践和相关科学所证实,可以说,现代启发式学习是一种发展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观。
二.启发式学习的实施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体现出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分析地理问题、探究地理规律,从而解决地理问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分析,与其他学习者一共同协作探讨,亲历整个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既能积累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方法,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关注现实、关注世界发展的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引导技巧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引导技巧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地理课堂的引导技巧对于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一系列针对初中生的地理课堂引导技巧,以帮助教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
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或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雨量充沛,而有的地方则干旱缺水?”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气候因素的理解。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
例如,在讲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时,可以选择某个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案例,让学生探讨其利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环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城市规划、历史遗迹等,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感受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河流和峡谷,观察其形成过程和特点。
4.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地理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地理信息。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时,可以利用地图和动画展示我国领土的分布和地理位置特点。
5.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任务或项目。
例如,在讲解世界地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文化差异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 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课后作业、测试或课堂讨论,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让练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闪光
让练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闪光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对于地理学科特点来说。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总结、有指导的学习活动。
它不仅是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感情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它有着“反馈和调节”的作用。
课堂练习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学生的缺陷。
而课堂教学是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所以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练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内容,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
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课堂练习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
正确地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
练习的设计材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能形式化,不能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要强,重点要突出,加强难点,明确所学。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创设有利的条件。
如:在学习经纬线特点时,可设计这样的选择题:下列纬线最长圈的是:A.10 B.20 C.40 D.60这样将规律应用于实际,考查了应掌握的内容。
二、通过练习充分暴露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注意反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通过练习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学生认识上的不足,给教学带来及时矫正的时机,以此不断矫正教学过程,及时调节教学环节,巩固薄弱环节。
及时排除隐患,夯实基础,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如:在“经纬线”一节的教学中,在不同的经纬网地图(一般经纬网图、极地投影经纬网图等)中地理坐标的确定、方向的辨别、半球的确定等这样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
课堂通过这样的十分必要的练习,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实况,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调整和矫正教学。
三、课堂练习要设计灵活,形式要多样,富有情趣。
课堂练习设计灵活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
设计形式要具多样性,说、写、画、评、游戏等有机融合,使练习富有趣味,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自然学习效果就显著。
活动引导在促进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中运用实践,教育理论范文.doc
活动引导在促进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中运用实践,教育理论-摘要: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遵循认识规律,按照学生逻辑发展需要,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活动,并以亲身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的学,达到教师教的目的,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主题词:活动引导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的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活动,让学生动起手来,把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展示或者是游戏,甚至比赛,从而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加他们对学习地理的热情。
我举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里一个大家可能都想得到的例子。
在《地球与地球仪》一节中,经纬网知识既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又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在通常教学中,只是从字面或者图上讲解,讲解后死记硬背,做许多题目,使得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理解消化,甚至有的学生初中毕业时还不能明确经纬度的分布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想到了设计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课前让学生每桌准备了一个廉价的乒乓球,课堂上在引入经纬线的定义后,让学生动手在自己的乒乓球上画出几条基本的经纬线。
然后我找了一些铁丝,模拟做了一个球,方便学生对于经纬线的学习。
(地球仪太小,上面线也很多,学生看不清楚,做个模型看,更直观)实际上这就很好的对概念进行了理解、运用,因为只有理解概念到位才能准确的画出经纬线。
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准确地画出经纬线,也有很多学生画的经纬线达不到标准:例如有的经线在南北两极不相交,有的经纬度出现偏差等,这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把自己出现问题的地方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课堂上的“演员”变成“导演”。
其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现象基本消除,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以导引学,以练促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
传统地理课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
这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
为了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自主学习热情低,课堂思想交锋少,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的现状,我校地理教研组决定本学期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导引学,以练促学”课堂新模式。
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力争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现在以人教版必修三“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一节为例介绍“以导引学,以练促学”课堂新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编制导案,展示目标”(约2分钟)
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二度消化教材与分析学
情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本校学生的学情,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案例、学案探究的问题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编写成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导学案。
导学案由备课组在学期初根据教学教学安排和教学进度,组织教师分工制定。
导学案可提前分发,便于学生做好预习。
本课导学案第一部分如下(已省去空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森林作用及雨林全球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引起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保护的措施。
3、结合案例理解和分析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并解决问题。
带问题预习新课:
问题一: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作用。
问题二:亚马孙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有哪些?
问题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问题四:热带雨林的生态优势及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优势:脆弱性:
二、“自主学习,巡视指导”(约1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自学时间要保证,通过自学分析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整个过程中教
师要巡视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学期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的交流中去,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注意只能“点拨”,不能“讲解”)。
通过选取与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共同特点的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做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达到学以致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培养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导学案第二部分如下(已省去空行):
课堂学习:
案例背景: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丰富宝贵的热带雨林是海南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支撑。
案例探究:
(比较海南省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重)
探究1:你能结合图1信息概括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
探究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海南热带雨林目前的开发方式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探究3:热带雨林既要开发又要保护,面对以下问题,你能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呢?
探究4:一起进入热带雨林,请发挥想像为雨林旅游开发设计出有创意的探险或娱乐项目!
三、“表达交流,精讲点拨”(约18分钟)
各小组推出代表上台展示或回答问题或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及遇到的困难。
教师对小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高效释疑,对于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要少讲甚至不讲;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必须讲;学生对所学内容生疏,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的,要多讲,通过点拨或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学生疑惑问题,或纠正学生错误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规律;最终形成知识、能力、情感系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四、“当堂训练提质提能”(约15分钟)
教师通过设置一些题目(基础题、提高题),在有较足够时间保障下,通过课堂训练,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在应用新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这种“当堂训练”,体现的是学生先在自主学习、表达交流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力争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深化和巩固,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提升学习能力的最高目标。
导学案第三部分为本课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略)
通过“以导引学,以练促学”课堂新模式实施转变了地理的课堂
教学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案例或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善于思考,张扬个性,激发情感,挖掘潜能,勇于创新,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1.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让所有学生的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2.在目前的升学模式下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公正的评价是一个难题;3.教师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将需要比原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等等。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1.《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蔡建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地理教学与学业评价》张哲江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