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225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225张PPT)

诗人分别从哪几个方位、角度观察了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书写,题写。 横看:从正面看。 侧:侧面。 各:都,分别。
诗意: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山岭,侧看则是陡峭的 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远处 近处 庐山呈现各种
高处 不同的景象。 低处
千姿百态
诗人为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原因: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融道理于景物中。 先写人们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再说明原因 是身在庐山之中。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 物也常如此。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9 古诗三首
诗中有画 景中融情
自然界里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在诗人 的笔下,更是美不胜收。一起去诗中感受 一下万物之美吧。
1. 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 写“暮、吟”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 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 景象。
一道残阳 / 铺水中, 半江瑟瑟 / 半江红。 可怜 /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 月似弓。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 所呈现的青绿色。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 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

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⑨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秦中 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 行》。


碧夕
绿阳
半江/瑟瑟/半江/红。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这庐山之中。
的斜
, 映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残阳:夕阳,这里指晚霞。 诗歌描写了( 半江/瑟瑟/半江/红。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啊!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启示人们 残阳:夕阳,这里指晚霞。
暮江吟暮:傍晚。源自吟:吟诵。时间 江:江边。 事情
地点
一读诗句
暮江吟 白居易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读诗意
借助工具书,勾勒诗词描 绘的画面。
柔傍
和晚
地时
铺分
在,
江一
水道
之西
一道残阳铺水中
上下 。的
残阳:夕阳,这里指晚霞。 夕
暮江吟 白居易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 落日
露伴 新月
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庐 山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 风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这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诗 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94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94张PPT)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 道 残 阳/铺 水 中 , 半 江 瑟 瑟/半 江 红 。 可 怜/九 月 初 三 夜 , 露 似 真 珠/月 似 弓 。
诗歌解读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 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 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 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 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颜色 瑟瑟

体现出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为什么不用“照”要用“铺”字?
“铺”字用得形象,也显得委婉、平缓, 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 安闲的感觉。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__似__真__珠__月__似__弓__。
诗意: ____九__月__初__三__这__个__夜__晚__是__多__么__可__爱__啊__,__ 岸__边__草__茎__、__树__叶__上__的__露__珠__像__珍__珠__一__样__晶__ 莹__剔__透__,__而__冉__冉__升__起__的__一__弯__新__月__像__一__张__ 精__巧__的__弯__弓___。
二、先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 句的意思。 1._不_识__庐__山__真__面__目__,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_____之__所__以__认__不__清_庐__山__的__本__来__面__目__,__是__ _因__为__自__己_身___在_这____峦__叠__翠__的__深__山__之__中____。
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 果是不同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课件

自学指导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九月初三】指农历进入深秋的季节。
妙解课文
暮江吟
题解: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妙解课文
展开,铺展,这里是 斜照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的前两句写傍晚江面的景色。夕阳 斜照,余晖铺在江面上,使得江水的颜色 发生了变化,夕阳照到的部分呈现红色, 照不到的部分呈现碧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 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太阳快要落山 了,阳光斜照在江 面上,江水一半呈 现红色,一半呈现 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的后两句写夜晚的美景。诗人联想 奇特,将晶莹的露珠比作明亮的珍珠,将 一弯新月比作弯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 夜的赞美之情。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结束语: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善
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简单的现象中发现不一样 的哲理。在学完古人的诗句后,请大家用自己的 语言描写一个你喜欢的事物。
新课导入
“处处留心皆学问”,自然界的美无处不 在,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一起来感受自然之 美吧。
江 山 梅
这些自然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扬,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各种美好的 事物留下了赞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
我会认


yuán
暮瑟 缘
xiáng
sāo
xùn
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 (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 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0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0张PPT)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
不及,比不上。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说句公道话,梅须逊让雪花三 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拟人
形容差得不多。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香
——白
雪梅
所见
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跳出局部
林 壁
所悟
不识庐山真面目
整体看待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通过题咏游庐山的感 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 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 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
[宋] 卢 钺
卢钺 又名卢梅坡,宋 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 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 多,以两首《雪梅》诗留名 千古。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 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梅雪争春未肯降, 服输。 诗人。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评议。这里指
同“搁”,放下。这里读ɡē。 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这句诗的意思是: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 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 一半是鲜红的。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似:好像。 真珠:即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 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 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庐山西林寺
西林寺壁
苏轼
• 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 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都是著名文学家, 三人世称“三苏”。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蕴含的道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 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 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 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 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 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 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 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 体。
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 使我一生受用。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 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 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 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 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246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246张PPT)

《雪梅》 梅和雪的共同特点是__白______,雪的
____白____胜过梅,而梅的___香_____胜过雪, 它们各有所长。
第四步:查资料 走近作者
①唐 ②白居易 ③宋 ④苏轼 ⑤卢钺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③ )代诗人( ④ ),《暮 江吟》的作者是( ① )代诗人( ② ),《雪梅》 的作者 是( ③ )代诗人( ⑤ )。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 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 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一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 一半呈现出红色。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滴滴清露就 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 √ 骚人(shāo sāo ) . √ 缘(yuán yán)
【残阳】 【可怜】 【瑟瑟】 【横看】 【骚人】 【评章】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 所呈现的青绿色。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可爱。 诗人。
评议,这里指梅与雪的高下。 从山的正面看。
第三步:知内容
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是___白__居__易____,诗中表现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远看
近看
低 头 俯 视
抬 头 仰 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 态的庐山风景。
想一想: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 看结果会怎样呢?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同为豪放派词人。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 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19张ppt)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视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 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 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 庐山风景。 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 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 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视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发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 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出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偏见。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降 sāo 骚 xùn 逊 shū 输 须 费
诱降 宁死不降
逊色 不逊 输入 认输 须知 必须 费心 费力
作者介绍
卢钺,生卒年月不详。
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 建福州)人。
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 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 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 (1267),迁著作郎。五年,棹 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 尚书。
代表作有《雪梅》等多首。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 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 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 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 段清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谁美?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 诗人是怎么说的。
诗人 gē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服输
同“搁”, 放下。
评议。这里 指评议梅与 雪的高下。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不知道如 何用文章来评判它们的高下。
多音字

xiáng
梅雪争春未肯降。
jiàng
降落伞、下降
我会写
xiáng gé fèi
降阁费
xū xùn shū
须逊输
生字归类
降阁 费须逊 输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半包围 结构
整体感知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 雪的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半江( 瑟瑟 )半江( 红 )。 ( 可怜 )九月初三夜,
露似( 真珠 )月似( 弓 )。
二、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 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
第二课时
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的 样子也是不同的。我们领略过李白 笔下庐山瀑布的壮观,今天我们再 来欣赏苏轼诗中描写的庐山。
3.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哪两句诗说明 了这个道理。并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句:___不__识__庐__山__真__面__目__,__只__缘__身__在__此__山__中__。_______ 意思是:__我__之__所__以__认__不__清__庐__山__真__正__的__面__目___,__是__因__为_ _我__人__身__处__在__庐__山__之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结构梳理
雪梅
起因——梅雪争春 各有所长
对比 梅——逊雪三分白 各有所短 雪——输梅一段香
主旨概括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 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 梅和雪,从而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堂练习 一、读一读,连一连。 mù sè sāo yuán xùn
写景
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 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处,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诗文解读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 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
也会不同。
横看
侧看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 察日记。
让我们透过文字,随诗人一起欣赏如画的自 然风光,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吧!
[]
暮 江 吟
唐 白 居 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 属山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叙事诗《琵琶行》 《长恨歌》等。
写作背景
《暮江吟》大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 年),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当 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 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
农历已进入 深秋季节,点出 了观赏江景的季 节是深秋。
珍珠
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骚暮逊
瑟缘
随堂练习 二、课内阅读。(1)将古诗补充完整。
暮江吟 一道__残__阳__铺__水__中__, 半江瑟瑟_半__江__红___。 __可__怜__九月初三夜, __露__似__真__珠__月__似__弓__。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 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跳出局部,从整体观 察,进行全面了解。
➢说一说:苏轼的感叹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理:要想真正认识某个事物,就要 从整体观察,对它进行全面了解。
➢读一读,读出苏轼心中的感慨。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象画面,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夜晚
➢ 这个夜晚可爱之处在哪里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
③ [可怜]可爱。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似真珠④月似弓。 比喻
④ [真珠]珍珠。
比喻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你觉得这么美的夜晚可爱吗?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明亮, 月亮像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 想象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 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 成了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 到的就不同,以前学过的课文就已经告 诉我们这个道理。
➢苏轼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都不一样, 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 珠一样晶莹明亮,月亮像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 你从“可怜”二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觉得江边夜晚美景十分可爱,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读一读,读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 学法迁移,小组学习《雪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精品课件
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
白居易(772 塘湖春行》《琵琶行》等。 年-846年)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 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 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 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 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初读感知·——
——·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 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 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雪 梅宋
——·合作探究·——
这首诗一共写了几组对比?分别是哪些?
这首诗一共写了3 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梅” 与“雪”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 “雪”颜色的对比,第三组是关于“梅”与“雪” 香味 的对比。
——·整体感知·——
《雪梅》全诗中,作者通过写梅、 雪、诗人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人各有 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要 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暮吟题侧峰庐缘 降阁费须逊输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字词练习·——
一、多音字组词。
pū ( 铺床 ) 铺 pù ( 店铺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暮( 日暮 ) 幕( 屏幕 )
jiàng ( 降落 ) 降 xiáng ( 投降 )
峰( 山峰 ) 锋( 锋利 )
——·走近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
卢 钺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 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 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
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
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 州出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重点)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重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 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 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 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课堂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
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 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 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
9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 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同为豪放派词人。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注释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
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
翻译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在江水之 上。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色的,一半 是红色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
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
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确像铺在
——·诗意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翻译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 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 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 态的庐山风景。作者的观察角度从横到侧, 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给读者以空间感,从 不同角度体现了庐山的美。
——·领悟诗情·——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 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 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夜 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积累拓展·——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
白居易(772 塘湖春行》《琵琶行》等。 年-846年)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 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 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 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 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初读感知·——
表现诗人对大 自然的喜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里运用了两个比
露似真珠月似弓。

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 (共27张PPT)

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 (共27张PPT)
这句诗的意思是: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 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 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看古诗,翻译诗句
暮江吟
残阳:夕阳。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瑟瑟:碧绿
可怜: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颜色。 露似真珠月似弓。
看注释,翻译诗句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歌朗读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想意境 悟诗情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 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 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 松畅快的心情。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吟 yín 残 cán 瑟 sè 露 lù 怜 lián
暮:傍晚。 吟:歌颂。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 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
可怜九月初三夜, 指碧绿色 。
露似真珠月似弓。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⑥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 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 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公开课精品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公开课精品课件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 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观察、认识 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 迷,旁观者清。”
朗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诗中有一个倒装句,请你找出来读一读,拼一拼,并说 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倒装句。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注释】 【题】题写,书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面目】面貌,诗中指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缘】因为。 【不识】不能辨别认识。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 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 在庐山之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课文解读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 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三苏”。
寄意深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 没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一 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 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 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9 古诗三首
横看——成岭
写景 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西


变幻莫测
明理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9 古诗三首
初读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
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我会读
平舌音
翘舌音
mù sè yuán sāo xùn shū
暮瑟 缘 骚逊 输
比一比 暮( 暮色 ) 输( 运输 ) 幕( 幕布 ) 偷( 偷偷 )
不要读成 sūn
读准字音

(xiáng)降服 投降 (jiàng)降落 降落
题西林壁
写景 明理
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 不识 只缘
成岭 成峰 不同 真面目 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寓意深远
赞美庐山奇景
雪梅
写景
雪梅争春 阁笔评章
难分高下
明理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雪与梅相得益彰
朗读古诗
朗读古诗,读好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诗句,想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诗意
大意: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
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爱好啊!那露珠像珍珠一 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题: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 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 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雪 梅宋
——·诗意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翻译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 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 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 态的庐山风景。作者的观察角度从横到侧, 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给读者以空间感,从 不同角度体现了庐山的美。
庐山
——·初读感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各/不 同 。 不 识/庐 山/真 面 目 , 只 缘/身 在/此 山 中 。
诗人抓住了庐山的不 同姿态来谈感受,赞美了 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的景象。朗读时,整体基 调是高昂的,“远近高低” 要读出起伏感“真”“只” 要读重音。
暮吟题侧峰庐缘 降阁费须逊输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字词练习·——
一、多音字组词。
pū ( 铺床 ) 铺 pù ( 店铺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暮( 日暮 ) 幕( 屏幕 )
jiàng ( 降落 ) 降 xiáng ( 投降 )
峰( 山峰 ) 锋( 锋利 )
——·走近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
表现诗人对大 自然的喜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里运用了两个比
露似真珠月似弓。
喻,试体会这两个 比喻的妙处。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 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 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 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 “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 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领悟诗情·——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 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 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夜 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积累拓展·——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诗意解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 层。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景色。 【只缘】只因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 层。
翻译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 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 讨论 ·——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 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哪一些描绘不同季节 景物的古诗呢?大家一起来做一个 古诗达人,一起来说一说你所知道 的相关古诗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教学目标·——
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
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诗意解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
注释 【可怜】可爱。 【似】好像。 【真珠】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月弯如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
翻译
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露水 像珍珠一样,月亮像一把弯弓。
注释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
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
翻译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在江水之 上。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色的,一半 是红色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
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
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确像铺在
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
白居易(772 塘湖春行》《琵琶行》等。 年-846年)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 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 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 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 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初读感知·——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理解 “瑟瑟、可怜、缘”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 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 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会认字·——
mù sè yuán xiáng sāo xùn shū
暮瑟缘降骚逊输
——·会写字·——
——·走近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并称
苏轼(1037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年—1101年) 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 时所作,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 江,游览庐山。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 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 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卢 钺

——·诗意解读·——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 章。
注释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价梅花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 章。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 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 道/残 阳/铺 水 中 , 半 江/瑟 瑟/半 江 红 。 可 怜/九 月/初 三/夜 , 露 似/真 珠/月 似/弓 。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 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风 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 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 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 朦胧夜色。
——·诗意解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