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免疫调节微课-国赛一等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免疫调节微课-国赛一等奖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之一,但不同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免疫系统可以对付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出现衰老的、受损伤的和异常的细胞,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需要维持稳态,后面学习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也需要维持稳态,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③概述免疫的类型;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三、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学习过免疫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就接种过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简单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

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好学会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不用多媒体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如下:1.复习提问内环境的概念意义等内容,目的是巩固旧知。

2.探究新知导入上课伊始,课件投影一名虚拟学生李桢的医院血检报告单,怎么解读报告单如何看待李桢同学3项指标超标以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与前面所学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构成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免疫调节在本章中的重要性。

它是在学生学习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后,对内环境的稳态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机制,并为进一步学习人类治疗疾病的机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表达交流能力。

通过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从而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深刻了解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又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等知识的,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而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为体液调节和细胞调节的过程,由于高中生对免疫机理不熟悉,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在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时有一定的难度,故确立为本节的教学难点4、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方法1、教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问题串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通过问题讨论、分析与综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建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分析比较。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课题第4节免疫调节学科生物版本人教版年级高二开课教师所属学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分析,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比较、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

(2)学会构建概念图(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和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因此可以通过对生物现象的认识逐步推导结论,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免疫的作用机制,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⑴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⑵讲解第三道防线。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⑴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抗体,故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设置相关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⑵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回答:免疫调节。

承上启下,快速进入主题。

并且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主体知识的呈现过程教师: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重点(1)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教学难点: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感冒一般有哪些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吗?激素能直接消灭它们吗?机体靠什么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以一种常见病为例,让学生明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体温升高等)。

既以此引出免疫调节,又突出了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边画图边讲解。

2.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回答:(1)回忆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2)回忆细胞的生命历程,B淋巴细胞接如果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抗体还能对它们起作用吗?1.结合课本及PPT课件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材P37图2—17),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自主学习:3.请学生完成细胞免疫的概念图:1.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思考讨论作答:(1)在细胞免疫的最后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被释放的抗原,最终要如何被消灭?(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什么相似点?。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三免疫调节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三免疫调节微课教案

授课班级:高二6班一、背景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内容。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调节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式还有免疫调节,从而使学生认同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二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已学过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知道人体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的健康,但对于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尚且缺乏认识。

再加上这部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使得学生对这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作为新课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学习免疫知识的渴望。

二、案例描述考虑到本章节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前后文顺序做了如下调整:第一课时处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几个知识点,既是对免疫知识的介绍和普及,又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和铺垫。

第二课时集中精力处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这一重难知识点。

把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学习,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开始前,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提前在班上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和自制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建立对免疫调节过程的直观印象,启发学生对免疫调节全过程的思考。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逐渐形成对免疫调节过程的自我认知,也逐步建立对抽象过程形象化理解的认识,同时对课堂学习也充满了期待。

第二节课上,针对教材P37页图2-15的体液免疫示意图,我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①淋巴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分别通过哪些途径?②淋巴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③抗原在哪里以及被什么物质消灭的?④记忆细胞是怎么出现的?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教材和识图析图,通过思考与讨论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

在学习细胞免疫的知识时,同学习体液免疫一样,我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思考:①效应T细胞是如何出现的?有什么作用?②效应T细胞能否直接消灭抗原?③出现在哪里的抗原能激起机体进行细胞免疫?④抗原最后在哪里被什么物质消灭?在对细胞免疫的学习结束后,我还与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程理念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通过落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课前自学微课程,并思考整理疑难问题。

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编排小品,在笑声中理解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关注高考题型,及时训练,并分析总结。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艾滋病,关注艾滋病。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免疫的部分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会很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作用。

4、教学思路:(1)通过微课自学,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

(2)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在落实“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难点内容时,涉及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有一定难度的概念,尝试通过小品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学案引导,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堂交流讨论,动手画出过程图解来突破重难点;(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活动探究:通过问题质疑、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物《免疫调节》教案设计

生物《免疫调节》教案设计

生物《免疫调节》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必要的计划与安排。

其中《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免疫调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免疫调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二、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三、实验探究教师出示温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五、教学过程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

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

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

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

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假设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

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爱滋病为例,进行分析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思考填空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成败:___________是否一致或相近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讲述〗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疫苗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生物制思考填空。

高中生物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模型和运用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免疫科学的模型,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构建特异性免疫的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手段
学案导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模型构建,前后黑板展示,小组竞争。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大致分为六个大的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点评小结反馈练习。

具体流程如下:。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4节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科组陈敬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同情艾滋病患者。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 5课时四、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

2.制作《免疫调节》的课件五、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本节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教学安排是两个半课时。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两道防线及其作用特点。

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二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二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

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

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界性免疫的整体性。

知识应用环节: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1教学流程大致如下:23七、板书设计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2、体液免疫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八、教后反思(1)整体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些偏多。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设计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免疫调节”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第四节,与第一章“内环境稳态”度所反映的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免疫调节》一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在这个节的引言部分,教材强调了免疫系统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将免疫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相关的问题许多,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材意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二、学情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实行描述):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中知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相关健康问题,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关于健康问题、社会问题等的报道都是学生学习这个章内容很好的切入点。

另有一些在初中教材中学过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水平,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水平②培养学生用生物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③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理解的创新思维水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②通过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关爱他人、注重社会重要问题的习惯,更加珍爱生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

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治疗措施一般包括:(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类抗体(IgE类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如下图)。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

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

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

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

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若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

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板书〗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学生阅读及板书〗四、免疫学的应用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讲述〗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疫苗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生物制品,它基本上是由微生物及其所含成分制成。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如小儿麻痹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

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会发生副作用,不是很令人满意。

(2)灭活的死疫苗。

这类疫苗已将病毒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比减毒活疫苗要差,而且要多次强化免疫,如钩端螺旋体疫苗即属此类。

(3)新型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它是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如现在我国应用的新型乙肝疫苗。

这种疫苗安全性很好,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但要多次强化才行。

因而,可以说传统使用的疫苗尚不足以满足人们提出的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高要求。

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研制和开发出了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和清除已被病毒感染细胞的两个方面产生防治效果。

基因疫苗不仅可用于防治病毒感染,还可用于防治肿瘤,其主要优点为可以诱导很有效的专一性T杀伤性细胞,后者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极高,不存在对人体的毒性,机体耐受性好。

因此,基因疫苗是未来疫苗研发的重点。

将疫苗基因转移到植物,如香蕉、马铃薯等,已经成功地生产出狂犬病疫苗等可食用的疫苗。

〖资料分析2及讨论〗1.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2.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3.不能。

例如,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旁栏思考题〗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

〖讲述〗骨髓移植需要骨髓提供者提供什么?为什么?骨髓移植需要骨髓提供者提供造血干细胞。

骨髓移植,是指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大量破坏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后,把健康人或自身已缓解的骨髓移植给患者,使其中造血干细胞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

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先进的方法。

骨髓移植可分为自体(身)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两大类,后者又分为同基因(同卵双胞胎)和同种异基因(同胞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子女等)两种。

骨髓移植的具体适用条件是:年龄为自体<55岁,异体<45岁;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无感染灶,无其他严重的疾病。

在做异体骨髓移植前,需做组织配型等有关实验,以选择供者。

〖科学、技术、社会及讨论〗(热门话题学生必懂)2.以下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可能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不接触含有HIV的体液:(1)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小结〗略〖作业〗练习基础题1.(1)×;(2)√;(3)×。

2. D。

3.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

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

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拓展题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

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

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

〖本章小结〗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

(2)脑干。

(3)异物。

(4)过敏;过敏原,灰尘。

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二、知识迁移1.D2.D三、技能应用提示:红色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剧烈。

四、思维拓展提示: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引导学生做发散性的思维。

电脑最基本的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最基本的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

人脑的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

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

人脑基本上是一个平行机,而现在的电脑大都是串行的。

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12个字节,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约为10后面跟8 432个零。

电脑经历了几代的变革,计算速度和存储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在它的工具功能上,人脑自愧不如,如人的脑神经传递信息是毫秒数量级,而计算机的为纳秒,比人快了100万倍。

但电脑仍存在很大弱点,那就是它本身没有思维能力,不具备人所具有的智力,它只能依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