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来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组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专注于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验证和运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时,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验证,自主探索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给庄家清除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根据这一规律请继续回答并写出算式。

5只青蛙几只腿?10只青蛙几条腿?20只青蛙几条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4=2010×4=4020×4=80追问: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数学课《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数学课《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数学课《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数学课《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三篇篇一: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4、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了乘法为前提,并且能够准确而熟练地计算。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四年级学生对于面积计算并不陌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很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

4.在探索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定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5.我的思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

以及如何将新知与旧知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推导出结果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例子来验证积的变化规律吗?”
-学生分组讨论,每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不受问题表面的干扰。
(二)教学设想
1.引入环节:
-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知识,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当我们把一个因数增大时,积也会增大吗?”
-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2.探索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家庭作业反馈: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这幅图片,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小朋友跳绳的次数增加,总次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目的: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积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3 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5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950382573014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生1:有什么规律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

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2=126×20=1206×200=1200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情感。

【说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说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1)6×2= (2)20×4=6×20= 10×4=6×200= 5×4=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

(1)第一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6,第二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4。

(2)第一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第二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

(3)当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时,积也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4、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1)观察第一组算式,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并验证。

(认真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积由12变成120。

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0,积由12变成1200。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出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究规律。

①继续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②同桌之间一个人按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用竖式验证。

2、在小组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完成51页“做一做”。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自信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尊重他人意见。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规律背后的数学原理,提升思维水平。
4.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积的变化规律。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反思总结,提升认知:
-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升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认知。
4.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章节内容以“积的变化规律”为主题,围绕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操练巩固: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提高计算速度。
2.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乘法计算中,有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出答案?”
3.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具体实例,如3×4=12,让学生观察当其中一个因数变化时,积如何变化。
2.讲解积的变化规律,如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2,积也乘以2。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学生回答)6╳2= 12(元)6╳40=240(元)6╳200=1200(元)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某2= 12(元)6某20=120(元)6某200=1200(元)(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小_【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能灵活的根据及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定向导学1、口算30X400= 26X100= 120X4=32X30= 60X200= 6X110=10X650= 60X700= 60X800=2、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歌曲中描述的是哪种小动物呢?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题做一个游戏一一对对子,老师说前半句,大家说后半句。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5只青蛙有多少条腿?10只青蛙呢?20只青蛙呢?这首儿歌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青蛙越来越多,它们的腿也越来越多。

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二、♦主学习教师课件出示一组数:5×4=6×200=10×4=6X20=20×4=6×2=1、独立思考:从上往下算,每组算式中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2、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操作,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例题、练习题和相关的生活情境。

2.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如计数器、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买两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两个例题,分别是:例题1:2 × 3 = 6例题2:4 × 5 = 20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如:5 × 4 = 206 ×7 = 423 × 8 = 24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相关推荐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

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

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25160=()404=() 2540=()204=() 2510=()(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积的变化规律的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的数学题目和案例。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2乘以3等于6,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将2扩大为4,3扩大为6,积会怎样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好奇心。

2. 探究:3. 讲解: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和原理。

解释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规律。

五、作业布置: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看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拓展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积的变化规律的题目,并与同学互相交换解答。

2.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P51》教学目标:1、经过探索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2、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写出有规律的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多**设备,速塑纸教学过程:如下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时间设计一、复习旧知、提出思考回顾总结一位、两位、三位数与一位、两位数的乘法都是:因数×因数=积。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改变了,那么它的积会改变吗?又是怎么变?跟随老师思路回忆、思考。

通过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和发现规律的能力2min二、探究得新知一、PPT展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几个算式的规律1、(1)6×2=(2)6×20=(3)6×200=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乘100)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

先口算,再让学生自主观察得到发现规律(下题同上)2、(1)20×4=(2)10×4=(3) 5×4=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就(除以4)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二、带领学生对今天的发现进行验证先用今天的规律填空,再列竖式验算。

(1)26×24= (2)17×6=26×12= 17×12=26×6= 17×24=跟随老师的思路,口算简单的算式,并认真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4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4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2.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2. 探索: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 验证: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计算,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4. 应用: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的能力。

3. 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积的变化规律的动画、图片等。

2. 实验材料:用于学生进行实验的材料,如纸张、尺子等。

3. 练习题:针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题。

4. 教学视频:关于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视频。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场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问小明买了多少斤苹果?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个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积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计算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如何在购物、计算面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这个周末想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姜子牙》,你能帮老师做下预算吗?(1)课件出示问题①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2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②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4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③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8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2)生口头列式并计算25x2=50(元)25x4=100(元)25x8=200(元)(3)导入新课师:速度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你们再次认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25。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师 :说得真好,看来积的变化和因数之间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规律1、探索规律一(1)引导学生任选两个算式比较。

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学关系,掌握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乘法运算,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4.模型思想:通过建立因数与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让学生运用模型解释现实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计算,如32×3和320×3,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理解规律。
2.教学难点
(1)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因数扩大(或缩小)与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关系。
(2)在具体问题中,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求解。
举例:
-难点一:当因数从3变为6(扩大2倍),积并非扩大2倍,而是扩大3倍。需要解释清楚因数与积的倍数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倍数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改变一个因数,观察积的变化,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

(封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2、43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在炎炎夏日,青岛的海水浴场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让游客在清洁舒适的沙滩上游玩,筛沙车每天都在忙碌着。

“ 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80平方米”根据图上的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筛沙车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你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么多的问题我可以用一个关系式解决,你知道运用哪一个关系式吗?(学生回答)对,就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筛沙车的工作时间=筛沙车的工作总量”现在我提一个问题“筛沙车的工作总量是怎样变化的呢?”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填表格(学生每人一张)学生独立完成表格2.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遇到小组观察统计表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计算的算式再观察发现。

80×5=40080×10=80080×30=240080×60=480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学情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

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1)基础练习:针对全体学生,设计基本的计算题,巩固运算方法。
(2)提高练习: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3)应用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拓展思维,解决问题
设想: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想:通过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分水果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探索规律
设想: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共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3.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设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积的变化规律,提高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评价,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归纳拓展:引导学生将积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巩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算。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36页的练习题4、5、6,此部分题目主要针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活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以下问题:
(1)小华家买了3箱苹果,每箱有20个苹果,小华想知道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请用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小华解答。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2、43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在炎炎夏日,青岛的海水浴场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让游客在清洁舒适的沙滩上游玩,筛沙车每天都在忙碌着。

“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80平方米”根据图上的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筛沙车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你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么多的问题我可以用一个关系式解决,你知道运用哪一个关系式吗?(学生回答)对,就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筛沙车的工作时间=筛沙车的工作总量”现在我提一个问题“筛沙车的工作总量是怎样变化的呢?”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填表格(学生每人一张)学生独立完成表格2.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遇到小组观察统计表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计算的算式再观察发现。

80×5=40080×10=80080×30=240080×60=4800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全班交流----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说一说筛沙车工作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填写的表格从左往右观察或列出的算式从上到下观察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欢愉!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
生:想
师:好,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

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师:1只青蛙生:4条腿。

师:2只青蛙生:8条腿。

师:( )只青蛙生:( )条腿。

师:你们脑子转得快,太棒了!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
生:42=8
师:8只青蛙呢?
生:48=32
师:20只青蛙呢?
生:420=80
师:大家都同意吗?(同意)好,真能干。

提问:谁能说说在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板书:因数因数积)
(评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首先从创设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健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胜利的体验。

)
二、探究活动,发现规律。

师:启发学生:观察这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呢?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

师:小组讨论好了。

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都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和积都例外。

生:都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变了,积变了。

生: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变了,越变越大,积越变越大。

师:好样的,观察得真仔细!
为了便当研究,我们先给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

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① 4 2 = 8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24)(84)
积也乘4。

② 4 8 = 32
师:③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 210)(810)
怎样变化的?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③ 4 20 = 80
10,积也乘10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了吗?
生: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板书)请同学们把这个规律读一读。

生:读规律。

师:积的变化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师:(课件出示)比一比谁能用规律来算,而且算得又对又快。

① 65=
② 625=
③ 650=
师:谁来说说怎么想的?
生:①式等于30;②式因数6不变,因数5乘5得25,积30也乘5得150;③式因数6不变,因数5乘10得50,积30也乘10得300。

师:(板书第二组算式):同学们再看一组题,它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⑴ 205=
⑵ 105=
⑶ 55=
师:你发现这组算式的特点了吗?
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生: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变了,越变越小,积越变越小。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板书)请同学们把这个规律读一读。

生:读规律。

师:(课件出示)用规律来完成,你一定行!
⑴ 1512 =180 ⑵ 15 6 = ⑶5 12 =
师:谁来说说怎么想的?
生:⑵式一个因数15不变,另一个因数是12除以2得的6,积180也除以2得90;⑶式一个因数12不变,另一个因数是15除以3得的5,积180也除以3得60。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并且运用它来完成了一些练习,谁想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数学讲究简短美,能说得再简单些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例外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1617=2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34= 1668=
1651= 1685=
师:1634的积是多少?
生:544
师:怎么算的?
生:以1617=272为标准,把1634与它作比较,一个因数1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等于544。

生:我发现每个算式的一个因数1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3、4、5,积也乘2、3、4、5。

师:观察能力很强,运用规律算得可真快!
师: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评析:让每个学生在尝试写算式的过程中再次运用规律、验证规律。

这个过程,手脑并用,使规律的探索落到实处。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我知道积的变化规律是同学们观察、比较发现的。

师:同学们用明朗的双眼,聪惠的大脑发现、运用了积的变化规律。

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惠才智把这道题填一填吗?①1830= ② 554=
(182)(302)= (59)(549)=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生:为什么每组算式的积是相同的?
生:两个因数变了,积却不变。

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师: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胜利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热情,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学习的喜悦。

教学的胜利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了概括总结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一连串能激起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情境,并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想。

教学时,我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算式及答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导入了新课。

问题的设计偏向于学困生,给他们胜利的体验。

激发了例外层次的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民主的、阻抑的、调和的课堂气氛,创设好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时刻填塞着兴趣。

把传统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做数学的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他们笑着去学习,使他们喜欢学习,在体验胜利的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