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八、教学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教学流程
讨 论 分 析
联 系 运 用
总 结 巩 固
课题 2 氧气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 ( 氧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化学 结论。 培养学生的规范表
气) 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 ( 氮气 ) 组成。
符号。
、红磷、空
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
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
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 归纳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
( 小结 )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小,因而水倒流。
(讨论与思考 )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 1、不会,因为空气中含
分
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 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析
整个集气瓶吗 ?为什么 ?由 存在。
讨
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水面上升不满 1/5 的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
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 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 分析、探究,培养学生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 )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
大吗 ?
讨论、发言。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 ?
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 如何来证
明它是氧气 ?
观察、讨论、交流、发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空气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4. 课堂练习:巩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性质作用的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空气保护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措施等。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八、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途径的理解。
2. 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实施。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后果。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污染的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十、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燃烧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分析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布置与空气成分、污染物、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习题演练等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针对习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3.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污染物、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预习课本,自主探究空气成分、污染物等知识点。
3.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开展空气质量调查、参观空气质量监测站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空气成分、化学反应等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通过课堂讲解、习题演练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原理的掌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3)教师强调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 1课题课型新授空气编写集体商讨时间月日使用改正时间月日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认识知识与氧气、氮气和罕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技术2.认识混淆物与纯净物的看法,会划分常有的混淆物与纯净物3.认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由、危害及防治方法,认识绿色化学的含义。
教课目的过程与1.经过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研究,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
2.经过对空气污染的检查研究,使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方法简单的防治方法感情态度1.经过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简介,培育学生严肃仔细、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与价值观2.经过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养成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教课要点认识空气的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正确划分混淆物与纯净物教课难点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仪器广口瓶;水槽;药匙;焚烧匙;玻璃管;烧杯;止水夹;酒精灯教课用品药品红磷;水;其余火柴、课件、教案等环节教课识题问题 1:请大家猜个谜语:“巧妙奇情妙真巧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命离不了。
”打一种我景们身旁的物质。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导问题2:请大家做个深呼吸。
你对空气已经知道多少?你还想认识哪些入问题?知识点 1: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1空气是空的吗?你怎样证明?问题 2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空气成分的?⑴拉瓦锡利用定量的方法,经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整体积的1/5 的结论;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师提出问题 1 让学生竞猜,衬托氛围,创造优秀的教课氛围。
重申空气占有必定的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 2,播放一段身旁漂亮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清溪、绿树、阳光,引出人类活动离不开空气的看法。
板书籍节课题指引学生能举出一些实例,设计出一些实验,证明空气是的确存在的。
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成分的发现历史,培育学生严肃仔细、谨小慎微、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3.多元教学,突破难点:针对空气成分及其作用这一难点,采用图表、动画、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比例及作用。
4.合作学习,提升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成分及其体积比例的理解与记忆,特别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气体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如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气体分析等。
3.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案例,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c.分析生活中的一个空气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措施,并谈谈你的认识。
2.作业要求:
a.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要求字迹清楚,叙述准确。
b.实验作业需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
c.分析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作业提交与评价:
a.教师在收到作业后,应及时批改,给予评价,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
5.案例分析,学以致用:选取典型的空气污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空气污染源,了解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6.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拓展教学,如空气污染的源头、防治措施等;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部门人员进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空气质量,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在家中简单分离空气性质的理解。
-要求学生描述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步骤,注意安全事项,鼓励家长参与。
2.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浓度等,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和作用,如氧气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植物光合作用等;
3.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学会评价空气质量的优劣;
4.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特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改善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空气质量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问题的复杂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与记忆,特别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 空气(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淆物的观点,能划分一些常有的混淆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剖析空气的构成2、经过对常有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空气的构成,各成分的用途难点:怎样指导学生察看实验现象,指引学生剖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三、教课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相关器械四、教课过程一、课前复习(师问、生答 4 分钟)二、导入新课(问题式导课 3 分钟)[ 引入 ]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学生活动 : 依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三、新课教课(研究实验25 分钟)叙述:空气的构成[ 指引 ] 阅读课本认识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演示]实验 2-11、如图 2-3 连结好装置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许水,并作上记号,为何?学生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认识仪器议论操作原由,察看实验现象,议论口答1、瓶内放水是为了汲取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向焚烧匙中加入许多量的红磷,为何?(焚烧匙中放许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足耗费掉)4、点燃红磷,立刻伸入瓶中,并塞紧。
教师提示察看红磷焚烧现象,冷却后,翻开弹簧夹,察看水面状况红磷焚烧,黄色火焰,大批白烟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涨,大概占集气瓶节余体积的 1/5[ 发问 ] 假如实验后集气瓶内水面上涨,小于占集气瓶节余体积的1/5 ,为何?[概括]1、装置不严实2、红磷量少,不可以充足耗尽瓶内的氧气3、空气没有冷却[ 解说 ] 空气的成分板书氮气 78%氧气 21%罕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余气体和杂质0.03%教师依据空气引出物质的分类混淆物: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举例说明空气、可乐、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判断物质的分类四、知识稳固(课本 P331、 35 分钟)五、讲堂小结(2分钟)1、空气的构成2、物质的分类六、部署作业(1分钟)板书设计课题 1 空气一、空气的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罕有气其余气体和杂碳体质78%21%0.03%0.94%0.03%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混淆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 空气(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物理性质的观点,认识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察看图示,剖析议论,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南天门中学陈振东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测评其他同学,对易错题集中讲解。
2、空气的污染: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篇子上一段小资料。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①⑦⑧⑨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②请同学们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③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例(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气其它体积分数注意: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例(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②、检查整个装置的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③、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并把瓶塞塞紧。
原因是;④、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 ;⑤、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
观察到的现象是;(注意)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⑴装置气密性要好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⑶可燃物要稍过量⑷操作要迅速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启思诱想,讲练结合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于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观察性作业:
a.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风、云、雾等,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b.拍摄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c.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观察成果,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5.反思性作业:
a.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报告,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空气成分: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成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掌握空气的组成。
3.空气污染与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c.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7.教学反思,持续改进: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关于空气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他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2.1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02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策略《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节不仅是学生接触化学世界的起点之一,也是理解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本内容从空气的宏观组成入手,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引导学生理解混合物的概念及测定其成分的方法。
同时,教材还巧妙融入了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和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并了解各成分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该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和结论,学生能够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科学探究】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四、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五、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晨公园里人们晨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自由呼吸,享受这清新的空气?”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空气这一课题的兴趣。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分类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等,为引入空气的成分做铺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6.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保护空气质量,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呼吁身边的人关注空气质量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2.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重点讲解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3.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过氧化氢分解,并解释制氧原理。
4.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空气组成和氧气性质的理解。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空气污染和氧气应用的事例,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4.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参与保护空气质量的行动,培养其热爱科学、关爱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及其各成分的作用和体积分数。
2.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其性质和用途。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理解和记忆。
2.空气污染物的识别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技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5.观察身边的空气质量,记录一周内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作业布置时,我要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空气成分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课堂练习
讨论结束后,我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空气的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一下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气体的分类、物质的组成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空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首先,我将详细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成分,并介绍它们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空气的组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最后,我会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澄清石灰水、红磷、铁架台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多样性。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4. 讨论空气质量:让学生谈论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提升:强调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课后作业:1. 复习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思考题:讨论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空气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树立及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十、章节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第二课时: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第三课时:讨论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及环保措施。
4. 第四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实验探究空气污染物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是: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原理。
8.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9.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1 空气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时出现了错误,可以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信息。
2.对于描述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的部分,及时指出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性质和作用,并提供补充信息。
5.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板书设计
①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及杂质。
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③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氮气的稳定性,氧气的氧化性,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影响。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例如,准备一张展示空气成分的饼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准备一段关于空气污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空气中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3.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一个实验活动,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一套实验装置(包括试管、导管、水槽等),实验室安全眼镜,实验室apron,以及实验室常规器材(如滴定管、移液管等)。确保所有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实验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6.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索和课后的拓展应用,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教材,主动寻找和分析相关信息,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课后作业
1.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请描述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课教课设计讲课班级课题教课目标要点难点教具准备教课方法初三年级XXX班讲课时间45 分钟课型新讲课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空气(第一课时)1.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淆物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察看、记录并初步学习剖析实验现象;(2)经过实验、察看、剖析等多种手段使学生获取依照和事实。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对待任何事物都一定有一个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念,充足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空气的构成1、研究空气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2、培育学生对实验的察看能力和剖析思想能力。
1、投影仪2、红磷、集气瓶、焚烧匙、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药匙、乳胶管、酒精灯等。
以学生察看、实验、概括为研究的主体,教师以穿针引线方式指引学生研究、议论,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空气(第一课时)一、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概是:氮气(N2)78%,氧气(O2)21%,罕有气体0.94%,板书设计二氧化碳( CO2) 0.03%,其余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淆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可用特意的化学符号表示)混淆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淆而成(没有特意化学符号表示)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引入】 1、猜谜语:“一物各处有,用棒赶不学生思虑并回答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味道,没它活不久。
”。
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指引】今日让我们用化学的视角来认识空气的成分仔细听讲【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引入课题 1 空气(第一课时)新课【发问】空气无色无味,不易察觉,你能用一思虑并回答下列问题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确存在吗?【过渡】下边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与我们息息有关的物质——空气。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设计企图以有关空气的故事导入,快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密感。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
题目空气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科学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2.通过资料展示和实验探究,培养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资料展示以及实验探究,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组成,难点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指导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看演示实验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用了月的资料、观看演示实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导入新课】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可是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相信大家都不是十分的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过渡】因为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最为出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出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片展示】介绍拉瓦锡的装置【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6页有关拉瓦锡的实验,思考分析:拉瓦锡是如何进行上述两个实验的呢?拉瓦锡最终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回顾历史】1、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我们周围的空气九年级上册 空气 教案
【思考】为什么磷常用来做军事中烟幕弹的原料?【思考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4.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1)装置漏气。
2)红磷的用量不足或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思考】1.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思考】2.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讨论交流】【观察体会、交流】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设疑:1.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2.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引导、讨论: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你同意哪些呢?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课堂讨论交流,既体现学生有思考、学习有能力,又调动课堂气氛,达成良好的教学实效。
说说赞成的理由并描述反应产生的现。
【阅读交流】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保护P27P30主题四:释疑解惑,归纳小结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保护多识一点:小结:谈谈收获和体会激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业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导入致命的生化武器----《芥子气》1822年,德斯普雷兹(Despretz)发现芥子气。
1886年,德国的迈尔(Meyer)首次人工合成纯净的芥子气;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对英法联军使用,并引起交战各方纷纷效仿。
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希特勒作为参战士兵曾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暂时失明。
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12000吨芥子气被消耗于战争用途;因毒气伤亡的人数达到130万,其中88.9%是因芥子气中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日军曾在中国东北地区秘密驻有负责毒气研究和试验的516部队、731部队;并在抗战初期的淞沪战场、徐州战场、衡阳保卫战等大规模战役中使用过大量芥子气,造成中国军民死亡近万人。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也使用过芥子气对付伊朗军队。
二、知识网络(一)、空气⒈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在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中,点燃红磷,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打开弹簧夹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瓶内空间的1/5。
涉及化学反应的文字表示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1)空气污染的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2)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放出热量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作保护气,还用于制取硝酸和化肥等*氮气的用途广泛,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由于其沸点较低,用液态的氮气汽化时吸热来提供低温环境,用作液氮冷冻麻醉剂,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剂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常用来作保护气,它们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用途扩展①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②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
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③用于激光技术。
④氦气可作冷却剂。
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6、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7、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实例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二)、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和固态时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物质现象碳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硫放出热量,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放出热量,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三)、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2)收集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或3、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试管里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加热。
先预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使试管炸裂⑥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⑦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⑧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⑨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⑩氧气要正放: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瓶口向上不易扩散3. 氧气的验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氧气的检验: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待测气体是氧气。
4、双氧水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2) 制取装置5、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三、专题讲解1. 联系生活实际,与人类生活环境有关。
例1、一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 A)A.CO2B.SO2C.COD.PM10、PM2.5变式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变式2:有五种物质: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并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思路解析: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有SO2、NO2、CO等气体,①②⑤排出的气体中分别含有上述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答案:A变式3.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
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B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例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分类分一分它们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空气, 氧气, 水蒸气,水泥,二氧化碳,自来水, 铁粉,氮气,海水。
纯净物分类混合物变式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A.蒸馏水B.雪碧饮料C.河水 D.洁净的空气变式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碘食盐B.矿泉水C.空气D.酒精思路解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故它是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矿物质;酒精是乙醇的俗名,其中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答案:D变式3、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是 1.2572 g,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是 1.2505 g。
经多次测定,两者质量相差仍然是0.0067 g。
可贵的是雷利没有忽视这种微小的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
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②雷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④雷利发现,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中含有没有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
思路解析:从第一句我们分析出19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发现了氩。
这说明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也说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不是纯净物。
从题中所给数据比较,说明氩气的密度比较大。
答案:①③④例3.燃烧与实验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 ,该气体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5)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二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燃烧时发黄光,冒白烟,(2)氧气消耗完了(3)水倒流至1刻度处(4)氮气;不支持(5) 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合理即可)变式1.两瓶氧气如图放置,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A、B两瓶中,发现小木条在两瓶中复燃,但在B瓶中比在A瓶中燃烧旺盛,由此推断氧气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密度比空气大;能支持燃烧.四、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2.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A.氧气能供给人类和动物呼吸B.氧气能够支持许多可燃物质的燃烧C.氧气可以用于炼钢D.氧气能够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4.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DA.红磷B.木炭C.硫D.铁丝6.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8.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时的最佳方法是 DA.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B.测量气体的溶解性C.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9.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过程,正确顺序是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