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篇一: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5.了解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定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可以度量的实体。
(2)要素:一般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3)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4)特点:①范围范围有大有小、等级等级有高有低、边界边界有显有隐②区域内要素表现一致性③区域间要素表现差异性差异性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2、区域差异: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1)方法: 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C.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呢?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差异呢?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2、划分依据: 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3、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要素自然区分界线范围气候植被土壤)(土壤)地形水文外力作用内部分异的课堂总结:“三山” :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横断山区以东季风气候森林、森林草原多人工植被多平原、丘陵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丰富流水沉积作用气温(随纬度变化) 3000 米等高线(“三山”) 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大部温带大陆气候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多高原、盆地多内流河、咸水湖,降水少风力作用显著干湿度(干湿度(随距海远近变化)青藏高原阿尔金山昆仑山高寒气候高寒荒漠、草甸、森林高原、冰川冰川广布,多河流发源地冰蚀作用显著水热组合(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祁连山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1、区域的定义、要素、划分依据及特点2、简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难点: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 关注指 ★★☆☆☆ ★★☆☆☆ 考向 理对策 数 一 、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命题 1、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视角 2、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 考向二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关注指 ★★★★☆ 题,危害及对策 数 1、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表 、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 命题 格数据等为载体。 视角 格数据等为载体。 2、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 。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 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 水平梯田 。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东莞市常平中学
黄心衠
学习目标:
• (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及整治措施。 危害及整治措施。 • (2)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采 取综合治理措施。 取综合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上面是我国邮票展示的三个地方民居,从不同民居来 看,不同地区民居各具特色,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的智慧。 尝试探究:前两种邮票中展示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具有哪些 特征? 提示:前两种民居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当地年降水量较 大,应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或西南地区的民居。
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_过__渡__的特性
(1)区域特点
内在联系:表现出④_相__对__一__致__的特性 范围:⑤_有__大__有__小__
等级:有高有低
(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
指标,也可以是⑥_综__合__性__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地荒漠化和盐渍
化
○30 气__温__低、空
气稀薄、风力
大、水分不足
和地势崎岖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1.教材P5“图1-1-1 中国三大自然区” 提示: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 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和青藏高寒区。本图就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读图 时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和 界线,二是三大自然区的范围。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 复杂的地质作用
三级阶梯状分布
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 太阳辐射强度从北递减Βιβλιοθήκη 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
气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
流
失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植
被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3.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教案3
3.2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程目标】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含义和分类,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
2.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含义、分类、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
2.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3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难点:1.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2.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意大利公司将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的材料,分析意大利公司要将有害废物“千里迢迢”地运往非洲的尼日利亚的原因。
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新课学习:一、污染物跨境转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污染物跨境转移含义的初步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技术、信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日趋频繁。
一些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不再只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辖范围内,而是逐渐演化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形式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
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
一、跨境环境污染的概念
指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会造成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当环境污染超出国界或边境,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环境 造成危害时,就成为跨境环境污染。
【知识回顾】环境问题
人类 过度排放
片面
环境问题→
追求 经济 增长
导
致
过度索取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课前导入】世界第八大陆
“第八大陆”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相当于两个得克萨斯州 ,是太平洋上一片由4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的漩涡。这里的塑料垃圾10% 来自 渔网,10% 是海上航行的货船丢弃的;其余80% 的塑料垃圾则来自陆地,它 们通过排水管道等途径进入海洋。
01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D 5.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域最可能发现畸形鱼的是( ) A.马来西亚 西部海域 B.加拿大西部海域
【活动】观察分析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
【课堂活动】阅读课本85页内容,归纳
一、环境安全
1、环境安全的概念
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 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既包括一个 国家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包含国家为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所确定的目标,以及 为此采取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2、跨境环境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影响范围广,威胁国家或地区环境安全。 (2)对人类共有的领域产生危害,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3)可能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争端。
种质资我些源国主在 要保处 措理 施护松 ?区花江污染事件中采取了哪
(1)全力解决污染问题,保障沿岸居民 用水。 (2)及时向俄罗斯和有关国际组织通报 情况,争取谅解,化解危机。 (3)主动向俄罗斯提供防污设备,争取 使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4)主动承担责任,商讨赔偿事宜。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学案:第3章-第3、4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字地球-【含解析】
第三、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字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的定义。
2.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流程并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四类问题。
(重点)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分别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重点)4.掌握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和应用前景。
(难点)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①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简称GIS。
②功能③工作流程信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①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查询“地点”和“状况”;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位置。
②趋势分析通过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其发展趋势。
③模式问题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④模拟问题利用已掌握的规律建立起一定模型,模拟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①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②城市规划: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市貌,分析城市现状,有效管理城市地下管网。
③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提供多种类型的查询及时发布交通信息④城市救灾防灾⎩⎨⎧跟踪灾难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⑤城市环境管理:主要包括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等。
(1)数字地球①含义:对真实地球及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
②应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
③核心思想a.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
b.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④基础a.全球网络要求信息网络嵌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b.分布式存储信息分开存储到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中。
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及其传输速度,是建立数字地球的重要基础。
⑤最大特征与依据——虚拟现实技术。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国家能源集团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最有可能位于()1.(2)“煤制油”项目的实施可以促使煤炭生产基地()①优化产业结构②降低煤炭运输成本③减轻环境污染④改变资源分布格局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中东是我国油气资源进口的主要地区之一图中箭头最可能表示来自中东的是()2.(2)我国是一个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十分不合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我国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②减少能源进口量努力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③大力开发风能、核能等新能源④增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快西气东输速度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1)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及箭头方向可以判断①为俄罗斯进口方向②为中亚地区进口方向③为中东地区进口方向④为澳大利亚、美洲进口方向故选C【答案】C【解析】(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是煤炭的消费比重高煤炭作为能源污染较严重为了减轻环境污染需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水能、风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减少能源进口量”并不能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不能起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故选C3.(1)挠力河流域()3.(2)修建龙头桥水库的最初目的是()3.(3)龙头桥水库开始放水、为蓄洪留出库容的月份最可能是()A. 含沙量较大B. 中下游地区水流湍急C. 有凌汛现象D. 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答案】C【解析】(1)挠力河水系上游有条块森林和次生林中下游为农作物及草甸子植被较好含沙量较小 A错误河流上游流经山丘区坡度较陡中下游流经三江平原腹地水流平缓 B错误河流所处纬度较高从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有凌汛现象 C正确挠力河为雨雪混合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出现一年中有两次汛期 4-5月为春汛期 9-11月为秋汛期 D错误故选C【答案】A【解析】(2)挠力河中下游流经三江平原腹地流域区内河流均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雨季常发生内涝现象因此修建龙头桥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为调节径流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及保障流域内农耕区用水故选A【答案】A【解析】(3)一般来说水库在流域枯水期时开闸放水补充河流径流量挠力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雨雪混合补给的河流春季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5月为春汛期 9-11月为秋汛期因此水库最有可能在2月份开始放水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春汛同时也为之后的农业活动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故选A4.(1)1994一2009年广东省()4.(2)造成广东省粮食供需现状的原因不可能是()A. 粮食产量持续下降B. 粮食产需差量增大C. 粮食需求量不断下降D. 粮食供需逐渐平衡【答案】B【解析】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广东省在1994-2009年之间粮食产量波动下降粮食产需差量呈现增大的趋势【答案】D【解析】广东省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提高粮食单产不断增加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5.(1)图示①②③分别代表东北商品粮基地的()5.(2)图示①②③商品粮基地的分布突出显示的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是()5.(3)图示④地区重点发展方向是()A. 小麦产区、玉米产区、稻谷产区B. 稻谷产区、小麦产区、玉米产区C. 玉米产区、小麦产区、稻谷产区D. 大豆产区、玉米产区、高粱产区【答案】A【解析】(1)图示①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是春小麦的主要产区代表小麦产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②代表玉米产区③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最好代表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稻谷产区故选A【答案】D【解析】(2)图示①②③商品粮基地的分布不同作物分区明显形成农业带突出显示的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是地区专业化分区不能显示产品商品化、高度机械化故选D【答案】A【解析】(3)根据省区轮廓图示④地区应该是长白山地区重点发展方向是保护天然林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山区不适宜增加耕地面积山麓地带保护天然林不适宜重点发展畜牧业彻底由原料型转变为产品加工型产业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故选A6.(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图中有云的一侧位于秦岭的()6.(2)出现图中现象的地理原理类似于()6.(3)航行中能多次拍摄到类似图片且更清晰的季节是()A. 东坡B. 南坡C. 西坡D. 北坡【答案】B【解析】(1)云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较为干燥无法提供足够的水汽形成云雾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则较为湿润水汽充足攀升至秦岭时遇冷凝结形成云层密布于秦岭南坡的奇观故选B【答案】C【解析】(2)由分析可知该地理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暖空气遇冷凝结与此类似的是冷暖气团相遇成云致雨形成锋面天气的情况 C正确根据山谷风、气旋的形成过程与图示现象的地理原理不符 AB错误形成锋面气旋至少需要有两个锋面且范围较大并出现低压中心图示地理现象只是在秦岭一侧形成单一的锋面并不满足锋面气旋的要求 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3)图示现象的成因是暖空气北上被秦岭阻挡从而在秦岭南坡的高山上遇冷凝结而成想要多次拍摄到类似且更清晰的照片则需要拥有更多更湿润的暖空气因此只有夏季符合要求故选B7.(1)图一为该灌溉工程某堰某时刻的景观图该图反映了当地水源存在的问题是()7.(2)当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7.(3)图三为36堰局部示意图该区域的堰位于图二的()7.(4)古人修建梯级超级群堰的功能除蓄水灌溉外还可以()①减轻洪涝②发展河运③水力加工④水力发电A. 不足B. 降水过多C. 过多D. 旱涝频发【答案】D【解析】(1)图一反映出该地此时水量较大该地堰坝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因此该图反映了当地水源存在的问题是旱涝频发故选D【答案】D【解析】(2)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且该气候具有不稳定性水热资源并不是充沛协调该地修建堰坝较多上下游落差大因此地形不以平原为主且耕地资源较缺乏该地河流多堆积作用明显土壤比较肥沃故选D【答案】D【解析】(3)根据图三可知白沙溪上游海拔在1200米以上大致自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注入金华江上下游水位落差达到168米再结合图二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高度和地势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堰位于丁处故选D【答案】C【解析】(4)古人修建梯级超级群堰首先能够减轻洪涝灾害此外可以利用水力机械发展水力加工群堰工程落差大不适宜发展河运古代没有水力发电技术故选C8.(1)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实际分界线()8.(2)长江中下游地区申请纳入供暖范围的主要理由是()8.(3)六盘水市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条件是()A. 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B. 与秦岭﹣淮河线完全重合C. 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D. 与秦岭﹣淮河线交错分布【答案】D【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相吻合以北气温低以南气温相对高但由于分界线具有过渡性所以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实际分界线与秦岭﹣淮河线交错分布并不是完全吻合故D正确 ABC错误【答案】C【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较低故冬季太阳高度角相对北方而言应较大故A选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网密布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所以当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易在当地形成阴雨天气(冷锋降水)故冬季晴天较少气温较低故B选项错误影响我国各地冬季气温最主要的因素是冬季风的强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的南下故受冬季风频繁南下的影响低温日期的持续时间也较长故C选项符合题意地形平坦地区冷空气移动速度也相对较快并不容易形成堆积故D选项错误【答案】A【解析】集中供暖的实施需要有大量的煤炭作为燃料而六盘水地区有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矿分布故A选项符合题意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与贵州地区冬季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并无关系(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州冬季多阴雨)故B选项错误技术水平和供暖成本及资金条件等只是集中供暖方案实施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基础条件故C、D选项与题意不符9.(1)该河流所在位置大致位于()9.(2)该河流6—8月流量减少是由于该地区()A. 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B. 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C. 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D. 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0.(1)我国南方坡耕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的主要成因是()10.(2)我国水稻机植水平明显低于机收水平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10.(3)利于提高我国南方坡耕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合理措施是()A. 坡耕地占土地比例较小B. 作物种类少且分布分散C. 机械化作业条件差D. 气候湿热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答案】C【解析】(1)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广布坡耕地占土地比例较大作物种类多但单种作物数量少且分布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丘陵山区耕地大多存在于山谷中田块小且分散机耕道窄或无机耕道田块坡度不均匀大大增加了机手操作难度机械化作业条件差湿热气候对机械化作业影响不大故选C【答案】B【解析】(2)水稻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生产规模较小且插秧机用途单一使用效率较低使用机器插秧的比例小故选B【答案】D【解析】(3)特大型机具不适合在丘陵山区使用农业种植种类和规模主要受市场影响不能硬性规定梯田是山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的举措不能改回坡地可以考虑在周边增设机耕道便于机具通往各个田块以达到整合土地的作用故选D11.(1)五龙河部分河段滚水坝的主要作用是()11.(2)“引潍入马”调水工程主要为了()A. 拦蓄河水B. 发展航运C. 降低流速D. 调节洪峰【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滚水坝是高度较低的拦水建筑物其主要原理是将水位抬高到一定位置多余的水可以向下游自由溢流可知其主要作用是拦蓄河水 A正确故选A【答案】C【解析】(2)“引潍入马”导致潍河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可能变差 A错误滚水坝是高度较低的拦水建筑物多余的水可以向下游自由溢流不利于发展养殖业 B错误“引潍入马”工程增加了五龙河水量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张 C正确该工程是针对农业用水而非工业缺水问题 D错误故选C12.(1)老虎沟12号冰川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12.(2)图2中的①~④曲线表示春季冰温剖面的是()12.(3)全球气候变暖对疏勒河流域的影响是()A. 北冰洋B. 太平洋C. 大西洋D. 印度洋【答案】C【解析】(1)由材料可知老虎沟12号冰川位于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水汽主要来自西部该地受西风带影响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故选C【答案】A【解析】(2)冰温最高出现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因此②曲线为夏季④曲线为冬季春季之前是冬季冰雪厚冰温低秋季之前是夏季冰雪厚度薄冰温较高所以冰温高于春季而低于夏季所以①曲线是春季③是秋季故A正确故选A【答案】B【解析】(3)全球气候变暖雪线海拔会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冰雪覆盖层减少河流溯源侵蚀会加剧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早期冰川融化量大河流径流量增加随着冰川规模的缩小和蒸发的加剧总体上径流量变小疏勒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基本无补给且冬季结冰不可能发生凌汛 B正确故选B13.(1)表中甲、乙、丙三大主粮分别是()13.(2)杂交水稻面积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最不可能是()13.(3)为了适应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需求当前培育杂交稻种的主攻方向是()①研究耐盐碱杂交水稻新品种②精耕细作培育营养价值高的品种③加强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④选育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的品种A. 小麦、稻谷、玉米B. 稻谷、小麦、玉米C. 玉米、稻谷、小麦D. 小麦、玉米、稻谷【答案】B【解析】(1)由表中数值可知主粮甲在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产量较高应该是稻谷主粮丙在东北三省产量较高推测是玉米故选B【答案】A【解析】(2)杂交水稻面积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是随着耕地减少、种植业结构调整导致的水稻生产面积减少杂交水稻种子成本高目前多数杂交水稻品种不适应直播、机插、机收需求导致农户放弃杂交水稻而改种常规稻农药、化肥价格上涨对其它种植业也有影响不是杂交水稻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选A【答案】D【解析】(3)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开展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可以降低制种成本从而降低种子价格选育生育期短、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有利于满足种植大户不断扩大的直播、机插、机收需求研究耐盐碱杂交水稻新品种有利于扩大盐碱地种植面积培育营养价值高的品种可以提高稻谷品质但这两点并不是当前种植大户的迫切要求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4.(1)与乙城相比甲城降水量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其成因14.(2)说出多瑙河在丙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4.(3)分析铁门附近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答案】(1)特点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成因位于沿海地区冬季西风带来了丰富水汽受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多地形雨夏季受副高控制多下沉气流降水少【解析】(1)由材料三可知甲城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而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答案】(2)逐渐变多原因冬季以降雪为主气温低流量小冬季至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增多降水量有所增加【解析】(2)丙地冬季气温较低以降雪为主河流流量小春季降水增加而且积雪融化积雪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加【答案】(3)河流水量大且稳定地处峡谷落差大易于建坝工程量小先进的技术作保障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解析】(3)水电站选址要求位于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集中地段在铁门建电站从自然条件来讲河流水量大而稳定地处峡谷落差大易于建坝工程量小从社会经济方面考虑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15.(1)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南阳市发展艾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15.(2)分析近年来南阳市艾草种植大面积增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15.(3)以艾草产业发展为例概括南阳市产业扶贫的经验【答案】(1)三面环山盆地向南开口多向阳坡地光照、热量丰富且利于排水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夏季风影响大加之山地抬升降水丰富北部地势较高受寒潮影响小利于艾草越冬和春季生长盆地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解析】(1)由材料可知艾草对环境适应性强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能够生长而南阳市地处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多向阳坡地光照、热量丰富且利于排水由图可知南阳市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夏季风影响大加之山地抬升降水丰富北部地势高阻挡了冬季寒潮利于艾草生长艾草喜肥沃的土壤该地为盆地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答案】(2)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提高艾草新品种质量好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利于艾草产品集散艾草种植既利于环保又利于脱贫致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经济收益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析】(2)近年来艾草种植大面积增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政策支持、经济收益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3)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农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解析】(3)在进行产业扶贫过程中应根据实地条件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益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16.(1)分析河池市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的优越性16.(2)简述浙江、江苏两省桑蚕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16.(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个问题计分①图示区域发展桑蚕业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说明理由②为河池地区循环经济生产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答案】缓解了当地饲料、肥料之争的矛盾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进行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了自然物质资源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蚕丝被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解析】河池市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种桑养蚕蚕沙养鱼塘泥肥田这种模式缓解了当地饲料、肥料之争的矛盾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进行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了自然物质资源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蚕丝被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答案】两省工业化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升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成本升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农民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解析】浙江、江苏两省相比中西部省份经济发达工业化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升高两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成本升高桑蚕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于中西部地区两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农民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种桑业衰落【答案】问题① 该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降水多人口增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② 加强基地的科研投入引进科技含量高、治污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加强基地与外地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等【解析】问题①发展桑蚕业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该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降水多人口增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②河池地区循环经济生产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主要从科技提高经济效益、拓展市场角度分析加强基地的科研投入引进科技含量高、治污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加强基地与外地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等17.(1)读材料一说出伏尔加格勒以下河段的流域特点并分析原因17.(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伏尔加河最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分析其原因17.(3)目前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水库800多座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课件:3.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优越的功能有( )
①不仅有平面信息,还有三维立体的信息
②有很便捷的检索功能和大容量的信息库
③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切换、缩放、补充、测算等,获得更新后的信
息
④不仅有空间数据信息,还有景观照片和动态的影像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GIS比地图具有的优点为图形化、可视化、更新及时、内容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12时37分21.11.1900:37November 1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 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12时37分7秒00:37:071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12时37分 7秒上午12时37分00:37:0721.11.19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了解 GIS 的系 统组成、系统分 工和基本工作原 理 2.结合实例,学会 分析地理信息系 统可以解决的四 类基本问题 3.会使用常见的 GIS 产品,能够说 明地理信息系统 在城市管理中的 应用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完整版】
0002页 0131页 0209页 0309页 0355页 0425页 0489页 0569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治理.
2020中图Biblioteka 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 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 动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 持续.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2章-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量指标,城 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城市文明 向广大农村地区
市化内涵 降到 20%以下;城镇总人口占 扩散
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60%
关 系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位于长江 、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 阶 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 平均水平。
保证
处,从而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
政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 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 增值
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拓展提升]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出现的 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
①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②
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
大量占
城镇规模要适度,要适合资
用地扩展过快;③盲目建设
图表 解读 悟技 巧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2000 年
2013 年
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 12.0∶51.7∶36.3 6.1∶49.2∶44.7
的比重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
44.84%
93.84%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42.7∶30.2∶27.1 20.1∶42.9∶37.0
江苏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1.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 对外开放 → 外资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3册全套PPT课件
青藏高寒区
比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还要微弱
土地利用方式以 畜牧业为主,少 数地区发展林业 和种植业
气温低、空气稀 薄、风力大、水 分不足、地形崎 岖,限制农业和 经济发展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交通
平原地区地形平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
(3)①青藏高寒区:土地利用方式以 畜牧业 数地区可适度发展林业 和 种植业 。
为主。少
②不利条件: 气温低 、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
足和地势崎岖。
2.交通
(1)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交通发达。
(2)西部地区交通不便,阻碍着 资源 的勘探开发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
3.经济和文化 (1)东部季风区 自然环境 适宜、 开发历史 久、经 济文化发达。 (2)西部地区 交通 不便,造成 信息 闭塞、经济落后, 影响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耕地
以 水田 为主。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南北方民居在 外在形态 上有明
显差异。
(3)对交通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由于河流 众多,内河运输
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
(5)资源差异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北方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储量大,因此重工业 发达;南方轻工业 相对比较发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3册全套PPT课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 (1)东部季风区:平原几乎全被开垦,是中国最主要的 农业区 。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草原和荒漠草原自古就是 牧场 。 ②有河水或地下水可供灌溉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如沙漠 中的 绿洲 农业。 ③主要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 盐碱化 问题。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件:1-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0张)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人类通过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实 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等方式,解决自 然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想一想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哪些?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若顺应自然规律, 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维持人地关系 协调发展;若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则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谷子
水稻
小麦
高粱
影响: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逐渐变差,作物收获的次数逐渐减少,种植的 作物也不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 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自然 资源是产业发 展的基础。
我国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铁 矿、有色金属和煤炭等自然资源, 因此形成了以石油、钢铁、有色 金属、机械、化工为主的工业部 门。
可燃冰
阅读 干热岩
矿产资源
干热岩属于哪一类自然资源?
干热岩和传统能源相比,有哪些 优点?
① 干热岩具有资源量巨大、 分布广;
② 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 化影响,利用率极高;
③ 安全性好、无污染,经济 实惠等优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2)人们对自然资源的 利用能力不断增加,利用 率越来越高。此外,人们 也将循环利用的思想付诸 现实,如建立生态工业园 区。
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
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小结
活动: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想一想 1.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对地理环境造 成的影响有哪些?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优质课件
青 藏 高 寒 区
(3) 区域具有一定特性(优势、特色和功能)
矿区
矿产资源优势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
景观特色
上海陆家嘴 商 业 和 服 务 功 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 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例:全球环境问题
生产全球化
区域的划分指标:
A、按政治、历史情况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
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 模糊。 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中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
黑河 按 人 文 指 标 划 分 的 人 文 区 域
腾冲
区域的划分指标:
A、按政治、历史情况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 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 模糊。 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 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 经济区、贸易区等
中图版高中必修三 地 理 全册优质课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 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和可量度的实体
东北
武汉市
西南
广东省
2、区域的分类: 按规模分: 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按性质分: 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 化区域等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项目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含解析】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重点)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1.东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①土地资源辽阔富饶⎩⎨⎧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布局的特点耕作农业区 畜牧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农业生产区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分布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③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5)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提示:(1)×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共71张PPT)
丰富的 煤炭资源
进口铁矿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水源丰富
化学工业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新技术的发展使耗煤量逐渐降低
每炼一吨钢铁需要的煤炭变化(单位t)
年份 煤炭 铁矿石
1800 4 2
1900 2 1.8
1985 0.75 1.3
世界能源消费结 构发生变化: 随着石油和天然 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能源地位 逐渐下降。
本区煤炭工 业成本上升
3、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产钢、 出口钢的国家增多)
❖ 20世纪70年代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受经济危机冲击和钢产品的替代品——铝合金和塑
钢广泛应用的影响),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 退的根本原因)
企业合并:形成规模效益。
❖ (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图2-4-8) ❖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图2-4-9)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1)
160 120
80 40
0
6 4 2 0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煤炭基地(个)
对
炼钢高炉(个)
传
统
工
业
1950年
进
1999年
行
煤炭就业人数(万)
改
钢铁就业人数(万)
1、工业部门:在煤炭炼资焦源基础上,发展炼 焦 材、电丰炭力富资的源、煤钢铁、煤煤化化工工、机械制造、建
电力工业
2、经济结构:重化工业为主
机械制造
3、主导产业:煤炭和钢铁工业 4、是德运矿国入石重铁要的能源钢、铁工钢业铁、重型机械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
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差异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地形:丘陵、平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 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分北、中、南三条线路。
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⑥北煤南运:对输出地的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域;引起地面塌陷,损坏地表建筑;对输入地的影响: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正面:植树造林;改良品种培育良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④劳动力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4、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5、转移中劳动力分布变化: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6、转移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型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8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荒漠化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2)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③合理用水④控制人口增长。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基本条件 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经 验启 示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概况 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特点:干旱脆弱生态环境 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 (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 治理 (3)下游:跨流域调水(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 (5)增强节水意识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⑴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 ⑵ 电力先行(水、火、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 (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梯级开发)⑶ 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⑴ 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 ⑵ 因地制宜地开发 ⑵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⑷ 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 ⑴ 中国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⑵ 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3、人口:1.2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5、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7、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