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一、概述医疗机构是人们生病时必须到达的地方,这里的护理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的护理核心制度,方便大家了解和学习。
二、护理核心制度的定义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完整、有效接受治疗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制度。
它包括了医疗机构护理细则、流程、管理、技能、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医疗机构管理和护理水平的核心。
三、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1. 护理基本理念医疗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有:患者至上、全面关注、个性化、安全、科学技术、医学伦理等等。
2. 护理人员管理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晋升制度、“五常”(常规、常规、常规、常规、常规)职业规范的执行。
在这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作息时间、人员配置、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对于护士的培训和晋升也需要制定特别的制度,以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
3. 护理服务内容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内容需要全面覆盖患者治疗的完整过程。
它主要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护理,以及基本的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教育。
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流程,确保患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4. 护理设施和器材医疗机构的护理设施和器材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护理设备、器材,如病床、轮椅、输液器、呼吸机等。
这些设施和器材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制定各种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以确保设施和器材的安全有效使用。
5. 护理质量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工作质量检查、护理质量监测、质量提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
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患者投诉和处理系统,以确保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
四、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医疗机构的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和护理水平的核心,它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文书管理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室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规范。
护理核心制度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压疮的预防制度等。
以下是关于护理核心制度详细介绍: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拟定并对护理质量推行控制与管理。
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依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推行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弊端进行解析,拟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响,每个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病房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患者出入院管理、患者床号管理、患者资料管理等方面。
病房护士要严格执行患者出入院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及时更新患者资料,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病房管理制度还包括对病房环境、设施的管理,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三、抢救工作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石。
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要迅速、准确、协调地进行各项操作,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抢救措施。
抢救完毕后,及时补开医嘱,做好抢救记录。
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护理工作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级别,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的重要环节。
护士在交接班时要详细报告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等情况,确保接班人了解患者状况。
交接班要有书面记录,签字确认。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七、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八、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九、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十、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十一、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抢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
病房管理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文书管理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室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1. 引言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是指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患者权益和提升护理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和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患者信息管理患者信息管理是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患者信息采集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采集和记录的规范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要求。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集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必要信息,并妥善保存。
2.2 患者信息保密医疗机构要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和使用患者信息,未经患者同意不得擅自将患者信息外传。
2.3 患者信息共享在患者合法同意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共享患者信息,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工作。
共享患者信息时应注意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 护理操作规范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和科学性,医疗机构需要制定明确的护理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洗手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必须进行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医疗机构应制定洗手操作规范,明确洗手的时间、方法和要求。
3.2 注射操作规范注射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医疗机构需要制定注射操作规范,明确注射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3.3 体位翻转操作规范在患者适应条件下,医疗机构鼓励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患者体位翻转,以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按照体位翻转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伤害患者。
4. 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护理评估和计划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护理评估和计划制度。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医疗机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治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治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操纵与治理。
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操纵和治理。
病区护理质量操纵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操纵,及时发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显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科护理质量操纵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打算地或依照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操纵组,关于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护理部护理质量操纵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操纵项目有打算、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判,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觉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操纵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判,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连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往常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判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操纵与治理情形,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操纵与治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病房治理制度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治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护理核心制度1. 概述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系列规范、流程和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
该制度涉及到医疗护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评估、护理流程规范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内容。
2. 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医疗机构监控和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流程,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估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错误率、护理操作合格率等。
b. 护理质量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整合和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
3. 护理流程规范化制度护理流程规范化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以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护理操作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操作规范,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导尿护理等。
b. 护理文书规范:规范护理文书的格式和内容,包括护理记录、护理评估、护理计划等。
c. 护理培训与考核:建立护理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护理人员掌握规范操作流程。
4. 护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是医疗护理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管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巨大。
为此,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培训计划与评估: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进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评估机制,评估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
b. 职称晋升与激励:建立科学的职称晋升制度,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c. 领导与沟通管理:建立良好的领导与沟通机制,保持与护理人员的密切联系,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5. 患者安全保障制度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感染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流程,包括洗手消毒、隔离措施和废弃物处理等,以预防和控制医疗相关感染。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引言概述:护理核心制度,也被称为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
它的目的是通过核对和验证的方式,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1.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以确保操作对象正确无误。
1.2 核对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之前,必须子细核对医嘱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用量、用法等,以避免因医嘱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1.3 记录核对结果: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的结果,以便其他医护人员参考和核对。
二、核对用药和输液2.1 核对药品标签:护士在给患者用药之前,需要核对药品的标签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2.2 核对药品配制:护士在给患者配制药物时,需要子细核对药品的配制方法和比例,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核对输液过程: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输液时,需要核对输液的速度、剂量等,以避免因输液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三、核对手术准备和操作3.1 核对手术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核对手术器械、药品、患者身份等,确保手术准备工作的完整和准确。
3.2 核对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核对手术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3 记录核对结果: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手术准备和操作的核对结果,以便术后总结和改进。
四、核对护理措施和交接班4.1 核对护理计划:护士在执行护理计划之前,需要核对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以确保护理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2 核对护理操作: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核对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交接班核对:护士在交接班时,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护理措施等,以确保交接班的准确和顺利进行。
总结: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确保医疗操作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制度。
最新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最新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照护质量、促进医疗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河南省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我省颁布了最新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本文将从医疗护理的重要性、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医疗护理的重要性医疗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良好的医疗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他们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从而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
同时,优质的医疗护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护理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1.护理目标和原则:明确医疗护理的目标是提供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护理原则包括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关爱患者的感受等。
2.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医疗护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包括护士护理师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等。
3.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规范医疗护理的流程和操作,包括不同病种的护理流程、操作规范和护理技术要求等。
4.护理质量评估和监控:建立医疗护理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包括定期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医疗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他们具备应对各类护理问题的能力。
三、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实施效果1.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规范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护理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2.增加患者满意度:优质的医疗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关爱患者的感受等方式,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疗机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医疗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护理是一项极其专业的工作,对于进行这项工作的护士来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制定一些护理制度,以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医疗机构的护理制度。
1. 院内感染制度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
为了防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医疗机构应该制订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如保持医疗区域清洁,消毒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防护措施等。
2. 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应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医疗队伍建设、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3. 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包括电子病历、医疗数据等管理。
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可以加强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4. 输血制度医疗机构必须制订严格的输血制度,管理全过程涉及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献血、采血、输血等方面的控制。
5. 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病人安全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核心之一。
为了保障病人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病人营养、病人护理及病人医疗安全方面。
6.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对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和处置能力。
针对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措施,建立应急处理制度。
7.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确保护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受任何伤害。
医疗废物处理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8. 隐私保护制度对于医疗机构内的患者隐私进行保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保障患者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9. 伦理道德规范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要必须具备专业的伦理道德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伦理规范,保护患者权益,以及规范和引导护理人员的行为。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包括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规范化、护理信息化、护理人员培训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
一、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核心制度中最基础的一项,它包括了护理质量评估、护理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改进等方面。
护理质量评估是指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以确保护理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护理质量控制是指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稳定。
护理质量改进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护理规范化护理规范化是指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护理规范化包括了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记录规范、护理流程规范等方面。
护理操作规范是指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护理记录规范是指对护理记录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护理流程规范是指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护理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三、护理信息化护理信息化是指将护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护理信息化包括了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护理信息共享、护理信息安全等方面。
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指建立护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护理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护理信息共享是指将护理信息进行共享,以提高护理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
护理信息安全是指对护理信息进行保护,以确保护理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四、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培训是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护理人员培训包括了护理技能培训、护理知识培训、护理素质培训等方面。
护理技能培训是指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和提高,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护理知识培训是指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进行培训和提高,以确保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护理素质培训是指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培训和提高,以确保护理工作的人文性和服务性。
河南省医疗核心制度
河南省医疗核心制度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医疗领域的核心制度对于保障居民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在医疗核心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从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介绍河南省医疗核心制度的特点和亮点。
一、医疗保障制度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河南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广,参保人员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
该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费用的保障,同时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高增长。
2.大病保险制度河南省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解决了患者就医期间费用垫付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和医疗保障水平。
3.医疗救助制度河南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针对具有特殊困难的人群提供医疗救助金和医疗救助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
二、医疗服务体系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河南省注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点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在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高水平医疗机构,提升高水平医疗服务能力。
2.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河南省积极推进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协作体系,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解决了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和医疗服务不均衡的问题。
3.社区医疗服务河南省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居民就近就医,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三、医疗管理体制1.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河南省坚持按照职责定位和医疗服务能力,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管理,落实医疗机构的安全、质量和效益管理责任,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2.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河南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招采合一和药品流通监管等改革,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3.医疗质量管理河南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监测和应急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河南省医疗机构_护理核心制度
河南省医疗机构_护理核心制度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施控制与管理。
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并落实。
理。
上一级质控组。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河南省医疗机构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保障病患的合法权益,河南省医疗机构特别制定了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质量保证。
一、医疗护理工作目标医疗护理工作的目标是为病患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病患的康复和健康发展。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人性关怀原则:以人为本,关心病患的身心健康,提供温暖、关怀的护理服务。
2. 安全原则:确保医疗护理环境的安全,规避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病患的身体安全。
3. 科学原则:根据病患的病情、需求和医疗计划,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和护理措施。
4. 效率原则: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合理分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
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医疗机构通过以下措施保障医疗护理质量:1. 护理质量评估:定期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2. 护理培训: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
3. 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三、医疗护理信息管理医疗护理信息管理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河南省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信息化数据采集:通过电子化系统对病患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护理过程记录等进行采集和管理。
2. 信息化数据共享:医疗护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
3. 信息化数据分析:通过对医疗护理信息的分析,发现护理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
四、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河南省医疗机构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医疗护理安全:1. 输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范,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感染控制管理:加强医疗护理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流程。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十三、医疗护理资源整合与共享
13.1整合医疗护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建立医疗护理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区域内医疗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医疗护理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13.2推动医疗护理信息化共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患者隐私和医疗数据安全。
(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八、医疗护理科研与教学
8.1积极开展医疗护理科研工作,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1)设立医疗护理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创新。
(2)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医疗护理科研成果转化。
(2)树立护理榜样,传播护理正能量,提升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9.2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1)开展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廉洁自律意识。
(2)建立健全护理职业道德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十、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0.1建立健全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符合规范。
(1)打造特色护理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积极宣传医疗护理服务成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5.2培育护理服务文化,提升护理团队的品牌意识。
(1)开展护理服务文化培训,强化护理团队的品牌观念。
(2)鼓励护理团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2医嘱执行制度
(1)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医疗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十四、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 级):由2—3 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H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皿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 30 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病房管理制度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二、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
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五、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
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
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六、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七、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八、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九、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十、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十一、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抢救工作制度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
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原则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具备一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2、具备一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具备一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4、具备一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二、分级护理要点1、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3、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4、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 2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5、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 3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6、护士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护理交接班制度一、病房护士实行 24 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行各班职责护理患者。
二、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超过15 分钟。
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
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
三、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患者、手术后患者、待产妇、分娩后、小儿患者以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
四、对规定交接班的毒、麻、剧、限药及医疗器械、被服等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
五、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
接班者应提前10—15 分钟到科室,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
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
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六、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
七、交班内容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当天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等及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
八、交班方法1、文字交接:每班书写护理记录单,进行交班。
2、床头交接:与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重点交接危重及大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小儿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
3、口头交接:一般患者采取口头交接。
查对制度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
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
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 6 小时)。
四、输血: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
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 12—24 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五、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六、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
七、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六查: (1) 到病房接患者时查 (2) 患者入手术间时查 (3) 麻醉前查 (4) 消毒皮肤前查(5) 开刀时查(6) 关闭体腔前后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