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总论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
个性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个体差异的重视,中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中药的药效机制, 揭示中药作用机理和靶点, 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提供科学依据。
药材质量控制
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 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材 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临 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 显著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2
中药学的形成
秦汉时期中药学的形成
总结词
理论体系初步建立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随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出现,中药学开 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论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 发展课件
• 中药的起源 • 中药学的形成 • 中药学的发展 • 中药的应用 • 中药的未来展望
01
中药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中药起源
01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 某些植物和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 作用,这是中药的起源。
02
这一时期,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和 亲身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初步 的医疗经验,为中药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中药在美容养颜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如美白祛斑、滋润保湿等,通过内服 或外用中药达到美容效果。
05
中药的未来展望
中药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将逐渐实现现代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 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国际化
随着全球对中药的认知和需求的增加,中药将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个体差异的重视,中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中药的药效机制, 揭示中药作用机理和靶点, 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提供科学依据。
药材质量控制
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 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材 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临 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 显著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2
中药学的形成
秦汉时期中药学的形成
总结词
理论体系初步建立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随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出现,中药学开 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论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 发展课件
• 中药的起源 • 中药学的形成 • 中药学的发展 • 中药的应用 • 中药的未来展望
01
中药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中药起源
01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 某些植物和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 作用,这是中药的起源。
02
这一时期,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和 亲身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初步 的医疗经验,为中药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中药在美容养颜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如美白祛斑、滋润保湿等,通过内服 或外用中药达到美容效果。
05
中药的未来展望
中药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将逐渐实现现代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 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国际化
随着全球对中药的认知和需求的增加,中药将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学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
六至十八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还 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 分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清代其他重要本草著作
《本草备要》汪昂 《本草从新》吴仪洛 《本草求真》黄宫绣
7.民国时期 《中国药学大辞典》
作者:陈存仁
收录词目4300条,汇集古今有关论 述,资料繁博,方便查阅,虽有不少错 讹,仍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 的大型药学辞书。
二、各论:
每味中药的分类归属
各类中药的共性
掌握110味中药的分类、性能、功 效、应用、特殊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90多味中药的分类、功效、主 治病证、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0多味中药的分类、功效、特 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总论
在古代文献中,中药一直被称为 “药”或“毒药”。“中药”是近代 西方医药系统地传入我国以后,人们 相对于西药而对传统药物的总称。大 约在19世纪后期,才出现了“中医” 与“中药”的说法。
中药的含义
所谓中药,是在中医药 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 药物。
相关概念
1.草药:其名始于宋代,当时主要是相 对于国家药局专卖的“官药”而言的。 后世一般将那些主流本草尚无记载, 流传于民间,仅在某些地区习用的药 物称为草药。既有植物药,也包括动 物药和矿物药。与中药没有本质区别, 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发展的源泉。
8.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中华临床中药学》
复习思考题
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 目》、《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成书 年代、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各是什么?
2.简述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3.请论述中药分类方法的变迁过程。
清代其他重要本草著作
《本草备要》汪昂 《本草从新》吴仪洛 《本草求真》黄宫绣
7.民国时期 《中国药学大辞典》
作者:陈存仁
收录词目4300条,汇集古今有关论 述,资料繁博,方便查阅,虽有不少错 讹,仍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 的大型药学辞书。
二、各论:
每味中药的分类归属
各类中药的共性
掌握110味中药的分类、性能、功 效、应用、特殊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90多味中药的分类、功效、主 治病证、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0多味中药的分类、功效、特 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总论
在古代文献中,中药一直被称为 “药”或“毒药”。“中药”是近代 西方医药系统地传入我国以后,人们 相对于西药而对传统药物的总称。大 约在19世纪后期,才出现了“中医” 与“中药”的说法。
中药的含义
所谓中药,是在中医药 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 药物。
相关概念
1.草药:其名始于宋代,当时主要是相 对于国家药局专卖的“官药”而言的。 后世一般将那些主流本草尚无记载, 流传于民间,仅在某些地区习用的药 物称为草药。既有植物药,也包括动 物药和矿物药。与中药没有本质区别, 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发展的源泉。
8.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中华临床中药学》
复习思考题
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 目》、《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成书 年代、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各是什么?
2.简述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3.请论述中药分类方法的变迁过程。
最新有关概念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及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
▪ 病因
▪ 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 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 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
▪ 其次是腺源性感染 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 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 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 感染者已少见
▪ 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 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种选育、微生物、组织培养、化学分析、药剂学、炮 制学、传统本草考证→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纳米技 术等。
13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述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 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 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 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 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 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 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 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 口底。
2.其他 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 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学著作。 ②《本草备 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 门性著作。 ③《本草求真》—黄宫绣编,为较 有社会影响的中医临证参考用药物著作。 ④ 《本草从新》—吴仪洛编,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新增药物达275种,内有许多常用品。
▪ 诊断 ▪ 1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局部解剖知
识 ▪ (1).局部片状红、肿、热、痛;
(2).区域性淋巴结肿痛; (3).有不同程度开口困难或吞咽困难; (4).重者全身症状严重,吞咽障碍,并可有呼 吸困难; ▪ 2 .血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 多,可有核左移或细胞中毒颗粒 ▪ 3 .穿刺抽脓等方法可以作出正确诊断一般化脓性 感染抽出的脓液呈色稠脓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 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 4 .X线片有助于诊断检查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是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
引产外禁忌或慎重使用的药物。 1.禁用药
剧毒药或药性峻猛的药物及堕胎作用较强 的药物。 2.慎用药
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和温里药中 的部分药物。
三、服药食忌(食忌、忌口)
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一、用药剂量
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 内服一日用量。
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一、中药的功效 即中药的治疗作用,亦称为中药的“功
能”。
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 物治疗作用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 二、中药功效的确定依据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 药反应,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 出来的。
三、中药的主治 即中药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
(3)包煎:易漂浮水面或易粘锅糊化以及含绒毛 类的药物。
(4)另煎:如贵重药。 (5)烊化:如胶类药。 (6)冲服:一般为入水即化的药或汁液性的药。 (7)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第一节 四气
一、含义 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四气的阴阳属性 寒凉——阴
温热——阳
三、四气的确定依据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四、四气与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 象与具体的关系。 (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 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 非所有方面。 五、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政府先后数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 进行了大规模调查。
4.中药的现代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 得了瞩目成就 。
5.中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李绩、 苏敬 《 新修本草 》 唐本草 ) ——是中 李绩 、 苏敬《 新修本草》 ( 唐本草) —— 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 最早一部药典学著 作 。 全书卷帙浩博, 收载药物共 844种 , 书中 全书卷帙浩博 , 收载药物共844 种 还增加药物图谱, 并附文字说明 。 还增加药物图谱 , 并附文字说明。 开创了世界 药学著作的先例。 药学著作的先例。 陈藏器· 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 陈藏器·《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 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 即宣、 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 , 即宣 、 能 、 补 、 泻 、 轻 、 重 、 滑 、 涩 、 燥 、 湿十种, 湿十种 , 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 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 张鼎· 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 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 养学和食治经验。 养学和食治经验。 《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 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 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
清——民国——现代 ——民国——现代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遣》——共十卷,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共十卷,补充了马 尾连、 金钱草 、 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 。 尾连 、 金钱草、 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药学辞典工具书 。 陈存仁· —— 药学辞典工具书。 陈存仁 ·《 中国药学大辞 典 》 , 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 是近代 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 , 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当代—— 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 当代 ——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 。 中医药 学纳入了正规化高等教育行列。 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 、 采集、 —— 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 采集 、 性能、 功效 、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 性能 、 功效、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自古 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之为“ 本草 ” 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之为 “ 本草” 。 故 “ 本草 学”又称为“中药学”。 又称为“中药学” 一、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 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 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 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 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 发酵(酒)“百药之长” 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
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20
❖ 故《帝王世纪》有“伏羲氏……画八 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
❖ 《淮南子·休务训》有“神农乃教民播种五 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 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 芽的实践过程。
整理版课件
21
❖ 因此可以说,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故有“药食 同源”之说。
整理版课件
22
二、中药学的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六)明代 ❖ (七)清代 ❖ (八)民国时期
❖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整理版课件
整理版课件
5
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①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 产于中国。
❖ ②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 ③以天然原生药为主及少数人工合成的药物。 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 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整理版课件
6
❖ 2.草药的概念:
❖ ②掌握128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 功效、主治、配伍及某些特殊用法。
❖ 熟悉88余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 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 ③具备识别常用中药原植物(原动物、原 矿物)及药材饮片的一般知识。
整理版课件
11
2.学习方法:
❖ (1)打好基本功,弄通性味、归经、升降浮 沉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整理版课件
9
总01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
6
附:中华历史年表
五帝: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 黄帝、 颛顼(zhuanxu)、 帝喾(ku)、 尧、 舜;
-
7
夏:公元前2207年—公元前1766年 商:公元前1765年—公元前1122年
周-西周:公元前1121—公元前771年 周-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2—公元前221年
6~7岁时
18岁时
30岁时
-
50岁时
19
图:五十二病方
-
20
-
21
著作: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养生方》
内容: _1.1973年11月~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市郊的马 王堆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弥足珍贵的文物, 《五十二病方》是其中文字最多的医学方剂类文 献,载药247种,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
标题: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1
教学目的:
_.1.明确中药学的概念。 _.2.了解中药的起源 _.3.中药学的发展,熟悉历代代表著作的成书年 代、作者、载药数目、地位。
-
2
内容提要:
_中药的起源 _中药的发展
-
3
篇名:第一节.中药的起源 _药食同源和神程
_.通过口尝身受,逐渐积累了原始的药学知识。 _.原始社会多以植物充饥,最先发现植物药。 _.生产的进步如农耕、驯养、渔猎、开矿、冶炼 等,相继发现动物药和矿物药。 _.归纳总结,最终形成中药学理论,这些理论包 括包括阴阳、五行及《易经》等相关理论。
-
5
_2.人尊物卑与人体实验 _. “天地万物,莫贵于此”。
-
30
_2.著作举例
_.丸剂规格:大如羊屎、樱桃、梧实、弹丸等。 _.禁忌:“毋食彘_.(音痔)肉、鲜鱼” _.护理:“以傅之毋濯_.(shuo)”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89页PPT
确定味的依据
药物滋味 药物作用
42
四、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性和味是辨识药物功效的重要依据。显
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 物的共性——有内在联系。 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中) 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 2、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有同中 之异,异中有同。
3、本草:为中药学的古称,本草即来源 于草之意。是我国历史上记载中药的著 作通用的名称。
4、草药: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 院应 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 且加工炮制尚欠 规范的部分中药。
3
二、将历代本草发展划分为七期:
1、酝酿萌芽期 (先秦,公元前221年以前) 2、草创雏型期 (秦汉魏晋六朝,公元前221年——公
28
四、中药性能的认识和论定: 长期实践——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创造和
发展了中药基本理论。 五、中药性能与性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 纳出来的——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状——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 滋味、质地——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归经——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如:人参——归脾、肺经
43
第三节 升 降 浮 沉
44
一、升降浮沉: 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上、下、内、
外) 一般分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
45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
升
上行向外——解表、升阳、祛风、散寒、
涌吐、开窍等。
浮
沉
清热、泻下、利水、重
下行向内——镇安神、潜阳、降逆、
降
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炮炙论》 ●成书时间及作者:南朝雷敩所著。 ●主要内容: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可
以提高药效,减轻毒、烈之性。 ●学术价值: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炮制学方面的专
著,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7
四 隋唐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新修本草》 (《唐本草》 )
民间药物 (692种以上)。尤其是按药物功用特 点分列为宣、通、补、泻……等10类。 ●学术价值: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
9
五 宋金元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证类本草》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唐慎微著。 ●主要内容:以《嘉祐》《图经》为基础,广
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收药1558种 药后附列单方3000首。 ●学术价值:方药兼收,图文并茂 ,首开方药 相互印证的先例。因保存了大量早已亡佚的 文献资料,文献价值极大。
2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代 清代
3
一 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 而遇七十毒”。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 识萌芽的实践过程,古有“药食同源” 之说。
2.各类药物发现的历史背景:①最早的先民多 以植物充饥→发现植物药;②进入氏族社会,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人们较多地接触动物→ 逐渐了解动物药;③原始社会后期,采矿和 冶炼的兴起→发现了矿物药。
中药学
1
总论
中 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 来源、采制Leabharlann 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 门学科。
本 草——又称本草学,是我国传统药学的古 代称谓,我国相沿将药学称为本草。
10
六 明代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578年。李时珍著。 ●主要内容:全书52卷,分序例和各论两大部分。
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总结和发挥。载药1892种,按自然属性分为16 部60类。附方11000多首.并有附图1100多幅。 ●学术价值:该巨著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 大成,在训诂、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 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于公元659年,由苏敬、 李勣等主持编纂 。
●主要内容:全书共54卷,收药844种。分药图、 图经、本草三部分。
●学术价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采用 了图文照的撰写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 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药学成就,对后世的本草 具有深刻影响。
8
四 隋唐时期
●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 ●作者:陈藏器 ●主要内容:在《新修本草》基础上增补了大量
11
六 明代
《救荒本草》 朱橚著,记载可供灾荒时食用之物颇有特色
《滇南本草》 兰茂著,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本草原始》 李中立著,偏重于生药学研究
《炮炙大法》 缪希雍著,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炮制专著
1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4
二 秦汉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 ●成书时间:大约为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00年 ● 主要内容: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365种 ●学术价值: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学知识,是研究当 时医药情况的重要文献,该书对后世药学的发 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奉为四大经典之 一。许多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编写体例都是在 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经集注》 ●成书时间及作者:为南北朝梁时陶弘景所辑。 ●主要内容:该书主要由《本经》《别录》的内容
及作者的注释发挥而成。全书七卷, 分为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730种 ●学术价值: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 1.对药材本身进行了系统研究 2.对药物的应用及药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3.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炮炙论》 ●成书时间及作者:南朝雷敩所著。 ●主要内容: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可
以提高药效,减轻毒、烈之性。 ●学术价值: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炮制学方面的专
著,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7
四 隋唐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新修本草》 (《唐本草》 )
民间药物 (692种以上)。尤其是按药物功用特 点分列为宣、通、补、泻……等10类。 ●学术价值: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
9
五 宋金元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证类本草》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唐慎微著。 ●主要内容:以《嘉祐》《图经》为基础,广
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收药1558种 药后附列单方3000首。 ●学术价值:方药兼收,图文并茂 ,首开方药 相互印证的先例。因保存了大量早已亡佚的 文献资料,文献价值极大。
2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代 清代
3
一 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 而遇七十毒”。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 识萌芽的实践过程,古有“药食同源” 之说。
2.各类药物发现的历史背景:①最早的先民多 以植物充饥→发现植物药;②进入氏族社会,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人们较多地接触动物→ 逐渐了解动物药;③原始社会后期,采矿和 冶炼的兴起→发现了矿物药。
中药学
1
总论
中 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 来源、采制Leabharlann 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 门学科。
本 草——又称本草学,是我国传统药学的古 代称谓,我国相沿将药学称为本草。
10
六 明代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578年。李时珍著。 ●主要内容:全书52卷,分序例和各论两大部分。
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总结和发挥。载药1892种,按自然属性分为16 部60类。附方11000多首.并有附图1100多幅。 ●学术价值:该巨著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 大成,在训诂、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 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于公元659年,由苏敬、 李勣等主持编纂 。
●主要内容:全书共54卷,收药844种。分药图、 图经、本草三部分。
●学术价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采用 了图文照的撰写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 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药学成就,对后世的本草 具有深刻影响。
8
四 隋唐时期
●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 ●作者:陈藏器 ●主要内容:在《新修本草》基础上增补了大量
11
六 明代
《救荒本草》 朱橚著,记载可供灾荒时食用之物颇有特色
《滇南本草》 兰茂著,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本草原始》 李中立著,偏重于生药学研究
《炮炙大法》 缪希雍著,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炮制专著
1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4
二 秦汉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 ●成书时间:大约为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00年 ● 主要内容: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365种 ●学术价值: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学知识,是研究当 时医药情况的重要文献,该书对后世药学的发 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奉为四大经典之 一。许多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编写体例都是在 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经集注》 ●成书时间及作者:为南北朝梁时陶弘景所辑。 ●主要内容:该书主要由《本经》《别录》的内容
及作者的注释发挥而成。全书七卷, 分为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730种 ●学术价值: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 1.对药材本身进行了系统研究 2.对药物的应用及药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3.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