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系部简介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专业排名_优势重点专业推荐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专业排名_优势重点专业推荐

2018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专业排名_优势重点专业推荐护理学专业共有76人认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法学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3[满分5.0]。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法学思维,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知识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传统观念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会从事法官、检察官等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家长同学比较偏爱法学专业。

很多报考法学专业的同学也希望毕业后做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

其实,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法学专业共有55人认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2[满分5.0]。

专业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就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到外贸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营销工作,到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工商贸易公司或企业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优势专业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历届学长学姐实名推荐:1、护理学推荐指数: 4.7(98人推荐)2、法学推荐指数: 4.3(79人推荐)3、英语推荐指数: 4.4(71人推荐)4、药学推荐指数: 4.6(66人推荐)5、经济学推荐指数: 4.2(62人推荐)6、国际经济与贸易推荐指数: 4.2(58人推荐)7、会计学推荐指数: 4.7(51人推荐)8、财务管理推荐指数: 4.5(36人推荐)9、汉语言文学推荐指数: 4.3(36人推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专业排名_优势重点专业推荐】英语专业共有62人认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经济学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2[满分5.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系部简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系部简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一、系部简介外国语言文学系创办于2005年(下设大学英语教研室),目前在校生736人。

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应用、改革创新”的教学理念,培养英语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

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30%,来自中山大学等国内外重点大学毕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5%,担负全院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所有基础课、专业课及第二外语德、日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办学特色从系主任到每位青年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近年来,外语系坚持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探讨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鼓励学生在重视英语“听、说、写、读、译”等基础训练及应用能力提高的同时,多选修其他学科、专业开办的公共选修课,使自己博学多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外语系学生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成功举办了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辩论赛、电影原声配音大赛等大型学术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由学生自办的系报《Young Explorers》成为学生们展示风采、集思广益,促进学习交流的平台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统一考试的通过率,都远高于同类型院校英语专业的平均通过率。

三、就业情况全系历年平均就业率为96%。

整体就业质量相对较高,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中小学等单位,从事公共关系、国际商务、涉外管理、涉外事务以及英汉笔译和口译、教学培训等工作。

每届毕业生中均有多位同学升入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一步深造。

四、系主任简介系主任:林烈城,中山大学教授。

1982年至今长期从事高校外语教学工作,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英文翻译、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曾历任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爱考宝典】2020年中山大学文学院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分数线、参考书目、报录比

【爱考宝典】2020年中山大学文学院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分数线、参考书目、报录比

【爱考宝典】2020年中山大学文学院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分数线、参考书目、报录比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

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

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

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瀓江和广东坪石、梅县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

1946年,中山大学成立语言学系,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中文系与语言学系、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

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

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

中文系自建系以来,一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

先后在该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赵元任、罗常培、鲁迅、郭沫若、钟敬文、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季思、冼玉清等。

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27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拨尖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天骥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承学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彭玉平教授等人,是中文系教师的杰出代表。

新世纪以来,中文系发展迅猛,布局合理,影响日益扩大。

2000年中文系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概况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是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广东东宝集团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涵盖文、理、医、工、经、管、法、艺等学科的多科性独立学院(教发函〔2005〕68号)。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

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华美路与广汕一路交界处,规划占地面积385亩,教学设施齐备,交通十分方便,与中山大学校园网实现互联,共享中山大学丰富的信息资源。

东莞校区位于与广州市黄浦区一江之隔的东莞市麻涌镇,规划面积1800亩,其中教学用地1200亩,另有配套设施占地600亩,首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校区与广州市隔江相望,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和中山大学南校区约为40分钟车程,并与广州校区、中山大学南校区之间每天都有校车直达,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区三面环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学习深造的理想胜地。

学院现已招收八届学生,在校生9842人,现有15个系部:经济与贸易系、法律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设计学系、信息科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系、药学系、管理学系、财务与会计系、公共管理学系、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已有29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自然地理与资源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学、金融工程、审计学、软件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

学院已获得了学士学位授权资格,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并颁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毕业证书;根据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第26号令规定,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中山大学各学院、直属系英文译名

中山大学各学院、直属系英文译名

附件3中山大学各学院、直属系英文译名中国语言文学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历史学系Department of Histroy哲学系Department of Philosophy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School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人文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通识教育部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Unit岭南学院Lingnan College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法学院School of Law知识产权学院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管理学院Business School创业学院Institute of Entrepreneurship马克思主义学院School of Marxism心理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ology传播与设计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资讯管理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gement数学学院School of Mathematics物理学院School of Physics—1—化学学院School of Chemistry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工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SYSU-CMU Join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微电子学院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School of Data and Computer Science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山医学院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药学院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护理学院School of Nursing逸仙学院Yat-sen Honor School体育部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auge and Literature (Zhuhai)—2—历史学系(珠海)Department of History (Zhuhai)哲学系(珠海)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Zhuhai)国际金融学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usiness & Finance国际翻译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旅游学院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数学学院(珠海)School of Mathematics (Zhuhai)物理与天文学院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大气科学学院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海洋科学学院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海洋工程学院School of Ocean Engineering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Sino-Frenc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基础医学院(深圳)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Shenzhen)临床医学院(深圳)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Shenzhen)药学院(深圳)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henzhen)—3—。

中大汉语言文学

中大汉语言文学

中大汉语言文学摘要:一、引言二、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三、专业课程设置四、师资力量五、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六、毕业生就业前景七、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山大学,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学术传统的顶级学府,其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是国内知名的专业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帮助大家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历程、学术实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二、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立于1924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文化、教育、宣传、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策划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全面而系统,包括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

此外,还设有丰富的选修课程,如诗词鉴赏、小说研究、戏剧研究等,让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四、师资力量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助力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人才。

五、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们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教材数十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

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文学创作、学术研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奖项。

六、毕业生就业前景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广泛的就业领域。

他们可以在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策划等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七、结语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凭借其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优质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特色:以本校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为主体,汉学院、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和比较文学研究所共同参与,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文学、语言和理论三大基础学科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全国中文学科面临困境、力求变革和创新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借力于学校外语优势,进行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西语言对比研究、中西文艺思想和文化交流的研究,这种学科建设的格局和特色在省内和西北地区独树一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方向的特色:(1)当代法国文学及中法文学比较研究。

该方向以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为基础,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为切入口,重点研究法国现当代各文学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理论根源,以此带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法国现当代小说、法国现当代文艺理论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户思社教授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突出,主持省教育厅“杜拉斯及其作品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等专著6部,主编《法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其成果分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在该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

(2)当代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比较研究。

该方向以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为切入口,重点研究现当代俄罗斯文学动态、作家与文学创作、中俄文学互译等。

学术骨干温玉霞教授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显著,目前主持有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布尔加科夫创作论》、陕西省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项目《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负责教育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子课题《索洛金作品叙事模式研究》、负责国家社科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俄罗斯卷之1999-2000的研究,在当代俄国文学研究界有较大影响。

(3)英美文学及中西诗学比较研究。

该方向以英美文学研究为基础,以中英、中美文学比较为重点,注重文学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的结合、中西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结合。

汉语言文学@中山大学-高考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中山大学-高考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
课程:现代汉语,20世纪文学史,文学概论,古典文献学,旧体诗词写作等等.
适合人群:文学爱好者,(最好家庭没有沉重经济负担或对你有特殊经济要求)
你知道,文学不能当饭吃.真的.
出路:编辑(报社),公务员,文员,策划人员,也有坐上艺术之路的,干什么的都有!
专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课程不紧张,有许多时间阅读、思考.足够的自由度.本人的学校中文系比较出名,有优势.师资属华南第一(但1,2年在珠海校区,资源无法与北京上海甚至广州本校相比),各类型的老师会开拓你的阅读面(尽管我的还是很窄).每2个人有一个专门的导师.第一年写100篇不限体裁题材的文章(这点你也可以看作是劣势),有人指导进步会更快.
劣势:自由有时候也是一种束缚.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容易滑落游戏,网络,购物,恋爱的虚度时间的深渊.(例如我,虽没有深深滑入其中一个深渊,却无所事事地耗费时间,结果更惨烈)1,2年在珠海校区,位置偏僻,资源匮乏,比较悲剧,但是学风不错,适合治学.报考前自己一定要想清楚!珠海与广州的资源是没办法比的!!!没办法!!!珠海校区各种坑爹!!!
还有,劣势还没完.中文就是那种你学了感觉好像没学过的东西,一定要抱有心理准备.还有,不要以为中文系是出作家的地方.中文系的课程就是各种扼杀作家创作能力的框条.不要奢望你的导师真的能一直指导你,只能看运气,看你分到哪个老师手上.本人的导师人倒是很好,可是一年只见过2次,而且一直没有给我的百篇打评语.平时在世界各地开会讲学,从来没有能找到她的时候...
唉,还有的就要自己摸索了.姐我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本人特色的发展道路来.。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中国语言文学是指以汉语言和中国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专业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民族语学与历史语言学、对外汉语等方向,是我国文学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

本文将从专业特点、就业前景及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进行介绍。

一、专业特点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个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学的综合能力。

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学理论框架;同时还要掌握汉语的语言学知识,包括声韵律、形声字、方言等,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批评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如写作创作、翻译实践等,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前景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教育机构、文化传媒、出版社、翻译公司等。

在教育机构方面,毕业生可以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大学汉语老师等职务,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文化传媒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编辑、记者、节目制作等工作,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出版社和翻译公司方面,毕业生可以从事编辑、校对、翻译等工作,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翻译工作服务。

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不断加深,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就职于国际组织、外企或华文学校等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翻译等工作。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不仅涉及到文化领域,还涉及到教育、传媒、翻译等多个领域。

三、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个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主要研究中文语言、文学、文化及其相关现象。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广泛的文化视野,为他们在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一般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1. 汉语言文学:这是该专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主要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作品及其发展历史。

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能力。

2. 汉语言:这个方向主要研究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

3. 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对外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包括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知识。

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这个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及其文化背景,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此外,还有一些特设专业,如应用语言学、秘书学等,这些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同时,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个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本简介主要内容为中山大学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及地图、中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四个校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四个校区的联系方式和针对2010届毕业生在本学期所举办的招聘会的时间地点安排表。

方便用人单位了解中山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单位招聘需求来校招聘学生。

感谢所有用人单位对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热烈欢迎各单位来校招才纳贤!一、中山大学概况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八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中大学子谨记先生教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以建筑人类伟业的博大胸怀,孜孜不倦,薪火相传。

建国以后,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学校。

1935年,中山大学与清华、北大一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三所国立大学被载入史册。

中山大学现已跻身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学术传统,30年代已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七个学院。

1952年,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2001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

这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使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实力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

学校现设有36所学院(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位授权领域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

研究生方面,学校有博硕士授权一级学科54个,博士点180个,硕士点251个,有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个,广东省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4个。

本科方面,全校有9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探索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探索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探索作者:蒋晓晨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5期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面对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沟通协调不畅等不足,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方案,逐步通过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交流,拓宽师资来源,组建教学小组等方式,促进团队发展,取得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05年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成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

专业开设初期,主要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年轻教师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学上,无暇顾及科研工作。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有教学团队,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学团队存在的一些不足(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

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

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系系部简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系系部简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系一、系部简介信息科学系成立于2005年,是学院最早成立的学系之一。

下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三个专业。

附设计算机基础教研部,负责全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信息科学系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4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大多数来自中山大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年青的专职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不少人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本系目前有11所实验室,占地约1600平方米,投资约570万元,涵盖重要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满足教师和学生科研与专业竞赛的需要。

本系在校学生392人,4届毕业生406人,平均就业率达95%,每年均有学生考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二、办学特色本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明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支持学生组织科技活动小组和各种专业学会,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学院级和省级的科技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这些措施使学生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近几年,我系学生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大部分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

在历届省级和国家级各种专业竞赛中,我系学生均取得优越成绩,多次获得嘉奖。

2012年全国第三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9名,在全国复赛中,三等奖1 名,优秀奖1名。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获得广东赛区优秀组织单位奖和优胜学校奖。

三、就业情况近两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6%以上,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通过激烈的社会竞争进入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

如:中国石油化工、中国联通、民生银行、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以及各地供电局、广播电视台等级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质量较高。

四、系主任简介系主任:吕志民,中山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副主任,主持教学工作。

主持省、部委及横向科研项目五项,均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或投入生产;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四项,大多被评为优秀项目。

中大汉语言文学

中大汉语言文学

中大汉语言文学
(原创版)
目录
1.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2.专业课程设置与特点
3.专业优势与特点
4.就业前景与方向
5.总结
正文
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汉语言文化研究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美学、写作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首先,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质量;其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最后,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就业前景方面,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如教师、编辑、记者、文案策划等。

此外,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在国内
外高校从事汉语言文化研究工作。

总之,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无论是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术研究还是就业前景等方面来看,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吸引力。

中山大学特色专业有哪些

中山大学特色专业有哪些

中山大学特色专业有哪些中山大学,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山大学特色专业,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山大学特色专业1、医学不仅是中山大学的品牌学科,而且也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开创了中国西医学科的先河。

以它为首的一大批医学专业是目前国内外大量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几乎年年都是中山大学最高的。

2、岭南学院和管理学院是两个有很多共性的学院,整体实力都比较强,岭南学院的前身是岭南大学,位于美国的岭南基金会每年也会给岭南学院乃至中山大学大量学术科研上的资金支持,所以,假如你想学习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中山大学的岭南学院或是管理学院,绝对是不错的选择!3、哲学拥有中国最知名的胡塞尔研究专家刘小枫教授等知名专家们执教,名声远扬,保研率也是高达30%之多,而且还可以被保送到清华、北大、复旦等类似的名校。

人类学在全国来说那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法学在广东地区高校中实力也很强。

中山大学有哪些校区广州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院系设置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逸仙学院、体育部、艺术学院。

广州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院系设置有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

广州校区东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院系设置有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心理学系、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工学院、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

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院系设置有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一、系部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以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依托,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与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中文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包括本院的专职教师13人,主要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副教授16人。

目前在校生455人,已为社会培养四届毕业生。

二、办学特色
注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引入社会实践环节,教学成果主要表现在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物华录》,该书是我院学生习作的结集,作品大部分是从中文系学生所写的“我可爱的家乡”和“广东之‘名’”中挑选出来的。

该书出版后,得到了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黄伟宗、刘晓春、蒋明智、董上德、陈希等教授的高度赞扬,认为是一种高校新型写作训练教学模式的成功探索。

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中国文化知识竞赛”、“快乐学国学”、“中文系话剧节”、“限时抽题演讲比赛”等日益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并极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活动。

强调加强学生“三头”能力(口头、笔头、指头)。

2012年中文系话剧队创作的话剧《暗涌》、2010级近10位学生赴河源密溪小学调查留守儿童制作的DV、中文系微视频工作室创作的微视频《回家》,分别获得省级比赛优秀奖、三等奖和二等奖。

三、就业情况
全系历年平均就业率为93%,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三年,共有9位学生考上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07级翁健盈应聘汕头电视台主持人,07级王培源应聘南方都市报,07级郑雁虹应聘新快报,07级陈睿应聘湛江日报以及06级陈艾欣、07级吴丽、08级杜畅、王伟楠等20余位同学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均以优异成绩被录用。

四、系主任简介
系主任:李中生,中山大学教授。

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主管本科教学。

学术研究方面,在《文史》、《文献》、《孔子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

出版学术专著《<荀子>校诂丛稿》、《中国语言避讳习俗》(此书2000年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

五、开设专业
1、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文秘方向。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实践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3、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语基础、文学原理、文学评论与写作、古代汉语、秘书学、基础写作、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汉语表达与应用、100篇作文写作、60篇古文阅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民俗研究、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口语、办公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多媒体应用等。

4、就业领域
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高级文员,行政管理及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各种文化单位的文化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