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合集下载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知识点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学习指导】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因次分析法,并能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理解流体有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本知识点的重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

3.本知识点的难点因次分析法。

4.应完成的习题4-11 在一逆流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

两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85℃;T1=100℃、T2=70℃。

当冷流体流量增加一倍时,试求两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的变化情况。

假设两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不变,换热器热损失可忽略。

4-12 试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壁面和流体间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

已知α为下列变量的函数:4-13 一定流量的空气在蒸汽加热器中从20℃加热到80℃。

空气在换热器的管内湍流流动。

压强为180kPa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

现因生产要求空气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试问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并作出定量计算。

假设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

4-14 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m/s的平均速度在列管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mm,管束由37根ф19×2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4-15 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的流量流过直径为ф57×3.5mm、弯曲半径为0.6m的蛇管换热器而被冷却至30℃,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4-16 流量为720kg/h的常压饱和蒸汽在直立的列管换热器的列管外冷凝。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ф25×2.5mm,长为2m。

列管外壁面温度为94℃。

试按冷凝要求估算列管的根数(假设列管内侧可满足要求)。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

4-17 实验测定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蒸汽冷凝。

化工原理_上下册_修订版_(夏清__陈常贵_着)_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传热(新)

化工原理_上下册_修订版_(夏清__陈常贵_着)_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传热(新)
28
一、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
(一)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若以流体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为例,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以 表示为
式中
dQ:局部对流传热速率,W; dS: 微分传热面积,m2; T: 换热器的任一截面上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Tw:换热器的任一截面上与热流体相接触一侧的壁面温度,℃; α : 比例系数,又称局部对流传热系数,W/(m2· ℃)。
第四章 传

1
4.1 概述
传热:由温差引起的能量传递。 自发过程:热量从高温传递到低温。
一、化工生产的传热问题
化工生产需要大规模地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而 这些性质的变化都涉及热能的传递。 化学反应:向反应器提供热量或从反应器移走热量; 蒸发、蒸馏、干燥:按一定的速率向这些设备输入热量;
高温或低温设备:隔热保温,减少热损失;
空气自然 气体强制 对流 对流 5~25 20~100 水自然 对流 20~ 1000 水强制 对流 1000~ 15000 水蒸汽 冷凝 5000~ 15000 有机蒸 汽冷凝 500~ 2000 水沸腾 2500~ 25000
34
§4-3-3 保温层的临界厚度
t1 t f 总推动力 Q ln r0 r1 1 总热阻 2L 2Lr0
7
三、间壁式换热和间壁式换热器
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所隔开,分别在固体壁面两侧 流动。冷、热 流体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 1、套管式换热器
8
2、列管式换热器
9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
1—壳体 2—管束 3—挡板 4—隔板
10
牛顿冷却定律。

化工原理传热篇3

化工原理传热篇3
9
本节将采用白金汉(Buckingham)法来处理对 流传热问题。对于影响过程变量较多的情况,白 金汉法要比雷莱法简便。
10
一、流体无相变时的强制对流传热过程
量纲分析步骤 ①根据对问题的观察,找出影响对流传热过程
的因素; ②通过量纲分析确定相应的量纲为1数群(准
数); ③通过实验确定相应的经验关联式公式。
应用范围: Re 104,0.7 Pr 1700, L / di 60。 特性尺寸:管内径。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
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5
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层流 Nu 1.86(RePr di )1 3 ( )0.14 L W
应用范围:Re 2300,0.6 Pr 6700,di / L 100。 特性尺寸:管内径。
7
六、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传热面的形状(如管、板、环隙、翅片等)、 传热面方位和布置(如水平或垂直旋转,管束的 排列方式)及流道尺寸(如管径、管长、板高和进 口效应)等都直接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8
第4章 传 热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4.5.1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4.5.2 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
①定性温度。各准数中的流体物性应按什 么温度查取。
②特性尺寸。Nu、Re等准数中的l应如何确 定。
20
第4章 传 热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4.5.1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4.5.2 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 4.5.3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管内作强制湍流
23
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②高黏度流体应用西德尔(Sieder)和塔特 (Tate)关联式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4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测定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⒉ 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Nu=ARe m Pr 0.4形式,确定关联式中常数A 、m 的值。

⒊ 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采取的方式。

二、实验原理实验2-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⒈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im ii S t Q ⨯∆=α (4-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m t ∆—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度差,℃。

()()221i i w m t t T t +-=∆ (4-2)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 L d S π= (4-3)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12i i pi i i t t c W Q -= (4-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i i V W ρ=(4-5)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221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 i1,t i2, t w , V 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⒉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 i mii A Nu Pr Re =. (4-6)其中: i ii i d Nu λα=, i i i i i d u μρ=Re , ii pi i c λμ=Pr 物性数据λi 、c pi 、ρi 、μ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

《化工原理》第十三讲

《化工原理》第十三讲
沸腾过程中的暴沸现象:沸腾过程不平稳
容易在光滑表面形成。原因是需要较大的过热度,暴沸之 后过热度丧失,蒸发过程不平稳,暴沸对传热过程不利
(4)大容积饱和沸腾 曲线 ①自然对流阶段 ②泡状沸腾阶段
nucleate boiling
③膜状沸腾阶段film boiling
问: 1、沸腾曲线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工业生产中沸腾操作一般总是设法控制在什么阶段?为什么?
五、有相变的对流传热 特点:对流传热系数较无相变时大,为什么?
1、蒸汽冷凝
(1)蒸汽冷凝的特点 气相主体不存在温度差,没有热阻,蒸汽冷凝给热的热阻 几乎全部集中在冷凝液膜中
工业上使用饱和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的原因:
一是饱和蒸汽有恒定的温度
二是有较大的对流传热系数
(2)冷凝液在壁面上的流动方式
•膜状冷凝
•滴状冷凝
滴状冷凝系数比膜状冷凝系数可以高达几倍甚至十几 倍,为什么? 但工业上冷凝器的设计却又总是按膜状冷凝来处理, 为什么?
因为即使采用了促进滴状冷凝的措施也不能持久
(3)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不凝气体导致的附加热阻,蒸汽中有1%的不凝气体时,冷 凝给热系数将降低60% 蒸汽过热的影响,即壁温的影响,壁温与蒸汽的饱和温度比较 蒸汽的流速和流向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难点
流体无相变时管内强制湍流对对流传 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一、获得α的方法
1、解析法
对所考察的流场建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衡算方程和速率方 程,在少数简单的情况下可以联立求解流场的温度分布和壁面 热流密度,然后将所得结果改写成牛顿冷却定律得形式,获得 给热系数的理论计算式,如:管内强制层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求解

上4章传热7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1

上4章传热7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1
0.7
Re>10000
L/di<60,要乘以 [1 (d i / L)
] 进行校正。
⒉ 高 液体 西德尔-塔特式: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Nu 0.027 Re
0.8
Pr
1/ 3
( / w )

0.14
(4-71)
被加热1.05 被冷却0.95
液 气 1.0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①流体平均温度 用的最多,t = (t1+t2)/2
②壁面的平均温度 tw 需试差,极少用
③流体和壁面的平均温度(膜温)
有用 tm= (tw +t)/2 = [ tw +征尺寸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除w用tw,用t =(t1+t2)/2
15
(三)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做过渡流 2300<Re<10000 先用强制湍流的公式计算,然后乘以校正系数φ。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1 (6 10 ) /( Re ) (φ<1)(4-73)
5 1.8
(四)流体在弯管内做强制对流 弯管轴的弯曲半径使流体在弯 管内流动时,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
的 / 较大时,自然对流对强制滞流的影响可以忽 略,用西德-塔特式:
Nu 1.86 Re
特征尺寸
1/ 3
Pr
1/ 3
(d i / L) ( / w )
1/ 3
0.14
(4-72)
圆管内 di 10< di <40mm
应用范围
定性温度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
w
)0.14
适用范围:Re= 2×103~106
特征尺寸:当量直径de
(a)
de
4(t
2
4
d02
)
d0
(b)
de
4(
3 2
t
2
4
d02
)
d0
16
1.3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流速u根据流体流过的最大截面积A计算
A hD(1 d0 ) t
h——相邻挡板间的距离 D——壳体的内径
三、自然对流
Nu cGr Pr n
1.13( g 23
1
)4
Lt
适用范围:Re<2100
特征尺寸:垂直管或板的高度,m
定性温度:
取ts下的值,其余取 tm
1 2 (ts
tw)
19
1.4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Re deu
4A W bA
4W b
4M
M—冷凝负荷,kg/(m·s)
液膜为湍流(Re>2100)
0.0077
2 g3 2
浮升力:(1 2 )g [2 (1 t) 2 ]g 2gt 5. 传热面的形状、布置和大小
3
1.1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圆形直管
管内弯管
无相变强制对流管外非换横圆热向形器流管管过间
自然对流
有相变蒸液汽体冷沸凝腾
4
1.2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公式的建立
一、无相变强制对流的影响因素
f (l、、、、cp、u)
通过因次分析,得准数关系式:Nu f (Re、Pr )
二、无相变自然对流的影响因素
f (l、、、、cp、gt)
准数关系式:Nu (Gr、Pr )

(化工原理)第五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化工原理)第五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Nu=0.26Re0.6Pr0.33
应用范围 Re>3000
特错列征管尺距寸最狭管处外的径距do,离流应速在取(流x1-体do通)和过2每(排t2-管d0 子)中二最者狭之窄中通取小道者处。的速度。 管束排数应为10,若不是10,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应乘以下表的系数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12
流体有相变时的传热系数-12
二、液体的沸腾
大容积沸腾 管内沸腾
流体有相变时的传热系数-13
1.液体沸腾曲线
气化核心 泡核沸腾 或泡状沸腾 临界点 膜状沸腾
流体有相变时的传热系数-14
2.沸腾传热系数的计算
泡核沸腾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α=1.163Z(Δt)2.33 (Eq. Mostinki) 式中 Δt——壁面过热度,℃。
上式应用条件为: pc>3O00KPa, R = 0.01~0.9,q<qc 式中 Z——与操作压强及临界压强有关的参数,W/(m2•℃),其计
算式为:
流体有相变时的传热系数-16
3.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
(1)液体性质 (2)温度差Δt (3)操作压强 (4)加热壁面
4-5-5 壁温的估算
2.流体在换热器的管间流动
换热器内装有圆缺形挡板时,壳方流体的对流 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如下:
应用范围 Re =2×1O3~10×105 特征尺寸 当量直径de 定口性温温度度的算除术μ平w均取值壁。温外,均取为液体进、出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13
管子为正方形排列 :
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 :
(2)高粘度的液体
应用范围 Re>10000,0.7<Pr<16700,L/d>60 特征尺寸 取为管内径di 定性温度 除μw取壁温外,均取为液体进、出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资料-重要公式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资料-重要公式总结

目录第1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第一节流体静力学·····················································第二节流体动力学····················································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第四节流体流动阻力··················································第五节管路计算······················································第六节流速与流量的测量··············································第七节流体输送设备··················································第2章传热······························································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热传导···························································第三节对流传热·························································第四节传热计算·························································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第六节辐射传热························································第七节换热器··························································第4章非均相物系分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颗粒沉降·······················································第三节过滤····························································第四节过程强化与展望·················································第5章干燥······························································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第四节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第五节干燥器···························································第六节过程强化与展望···················································第1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时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流传热系数也愈大。
2)粘度
流体的粘度愈大,对流传热系数愈低。 3)比热和密度
2018/6/3
ρcp: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热容量。
ρcp 值愈大,流体携带热量的能力愈强,对流传热的强 度愈强。 (4)体积膨胀系数 体积膨胀系数β值愈大,密度差愈大,有利于自然对流 。对强制对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3、流体的温度 4、流体流动状态
定性温度: 除μw取壁温以外,其余均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 算术平均值。 2)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
当管径较小,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较小,自然对流对
强制滞流的传热的影响可以忽略时
2018/6/3
1 1 1 d i 3 N u 1.86 Re 3 Pr 3
L w
6、传热面的性状、大小和位置
2018/6/3
二、因次分析法在对流传热中的应用
•列出影响该过程的物理量,并用一般函数关系表示:
f (l,,,c p,,u, g t )
•确定无因次准数π的数目
i n m 84 4
2018/6/3
准数的符号和意义 准数名称 努塞尔特准数 (Nusselt) 雷诺准数 (Reynolds) 普兰特准数 (Prandtl) 符号 Nu 准数式 意义 表示对流传热的系数 确定流动状态的准数
N u 0.027 Re Pr
u w
2018/6/3
0.8
0.23
0.14
u w
0.14
为考虑热流体方向的校正项。
应用范围: Re 1000, 0.7 Pr 16700 , 定性尺寸: 取为管内径di。
L 60 di
应用范围:

对流传热关系式

对流传热关系式
1
1.1
流态判定
流动入口段长度l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x的变化
1.2
1)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关联式:
气体 ℃,水 ℃,油 ℃
式中取流体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取管子内径d为特征尺度;取截面的平均流速作特征速度。
2)温差超过推荐的幅度值
当温差超过推荐的幅度值后,流体热物性将发生变化,从而对换热产生影响。
2)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适用范围 ,定性温度取
特征长度取板长x和l,特征流速取来流速度
3
1)流动的特征
流体横向绕流单管时的流动除了具有边界层的特征外,还要发生绕流脱体,而产生回流、漩涡和涡束。
2)换热的特征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定了外掠圆管换热的特征。低雷诺数时,回升点反映了绕流脱体的起点。高雷诺数时,第一次回升是层流转变成湍流的原因,第二次回升约在
则是由于脱体的缘故。
对于液体:主要是粘性随温度而变化。
对气体:除了粘性,还有密度和导热系数等。
3)非圆形截面通道
对于方形、椭圆形、环形等形状的截面情况,可以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从而应用以上的准则方程。 。式中:Ac对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为润湿周长。
4)对于短管(考虑入口效应)
对于较短的管子及常见的尖角入口,推荐以下的修正系数:
考虑温度和短管修正后的迪图斯-贝尔特关联式:
5)对于弯管的修正
由于管道弯曲改变了流体的流动方向,离心力的作用会在流体内产生如图所示的二次环流,结果增加了扰动,使对流换热得到强化。
1.3
1)齐德—泰勒(Sieder-Tate)关联式
适用的参数范围:管子处于均匀壁温
2)层流充分发展换热的Nu数
2
1)局部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化工原理 传热3

化工原理 传热3
代入数据得 = 66.3 (W/m2℃) (二)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 1/ 3 1/ 3 d i 1/ 3 0.14 Nu 1.86 Re Pr ( ) ( ) L w 应用范围:Re<2300,0.6<Pr<6700;(RePrdi / L>100 。 特征尺寸:管内径di。定性温度:除w取壁温外,均取流 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13
7
f (l, , , c p , , gt )
式中包括7个物理量,涉及4个基本因次,故自然对流的 准数关系可表示为:
1 ( 2 , 3 )
与前述同样的方法可得 l 1 Nu
cp 2 Pr l 3 2 gt 3 Gr 2
Nu 0.023Re0.8 Prn

diu 0.8 c p n 0.023 ( ) ( ) di
式中n值随热流方向而异,当流体被加热时,n=0.4;当流 体被冷却时,n=0.3。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20;管长与管径比 L/di>60 。
10
若 L/di<60时,可将上式计算得到的结果的α乘以短 管修正系数 [1+ (di / L)0.7]予以修正。 特征尺寸:管内径di。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高粘度流体
T0 P 273 200 0 1.293 2.379kg / m3 T P0 273 20 101.3
空气的质量流量G=u =8.49×2.379=20.2 kg/(m2s)
12
所以,雷诺数 Re = dG/ = 0.05×20.2/1.96×10-5 = 51530 且 L/di = 3/0.05 >=60 所以 0.8 n 0.023 Re Pr di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知识点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学习指导】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因次分析法,并能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理解流体有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本知识点的重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

3.本知识点的难点因次分析法。

4.应完成的习题4-11 在一逆流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

两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85℃;T1=100℃、T2=70℃。

当冷流体流量增加一倍时,试求两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的变化情况。

假设两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不变,换热器热损失可忽略。

4-12 试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壁面和流体间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

已知α为下列变量的函数:4-13 一定流量的空气在蒸汽加热器中从20℃加热到80℃。

空气在换热器的管内湍流流动。

压强为180kPa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

现因生产要求空气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试问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并作出定量计算。

假设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

4-14 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m/s的平均速度在列管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mm,管束由37根ф19×2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4-15 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的流量流过直径为ф57×3.5mm、弯曲半径为0.6m的蛇管换热器而被冷却至30℃,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4-16 流量为720kg/h的常压饱和蒸汽在直立的列管换热器的列管外冷凝。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ф25×2.5mm,长为2m。

列管外壁面温度为94℃。

试按冷凝要求估算列管的根数(假设列管内侧可满足要求)。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

4-17 实验测定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蒸汽冷凝。

实验报告二:对流传热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二:对流传热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1.前言研究说明,参加到换热器换热管中的扰流子添加物可以使换热管内流动的液体产生明显的螺旋运动。

换句话说,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参加扰流子添加物,就相当于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参加空隙率ε≥95%的多孔体,当换热器换热管中流动的液体流经这些扰流子添加物以后,流道内将产生明显的弥散流动效应,在低雷诺数下〔Re≥300〕,由于弥散流动的促进,使换热器换热管中的液体转变为湍流。

湍流状态的流动液体其总热阻是所有流态液体中最小的,由于换热器换热管中湍流状态的流动液体热阻非常小,所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将大大增加。

在高的传热系数〔K〕值状态下,换热器中扰流子强化传热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当然换热器中的扰流子对流经换热管的不同介质,其强化传热的效果是有区别的。

并且,换热管内扰流元件的形状和在传热面上的安装方法,对传热和流阻都有影响,一般可通过实验确定其最正确形式。

例如试验说明:在管道的全长填满螺旋形金属丝与连续设置螺旋圈相比,后者在传热性能不变时可减小流阻。

关于扰流子强化传热的原理,还有许多其它见解,有的专家认为扰流子强化传热是基于加大了传热面积和粗糙度,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试验说明,即使不紧贴壁面安装,则轴向固定在流道中心的扰流子也能使α值加大,有人解释为填充物能产生持续不断的涡流,并沿流向产生一个中心旋转流,在离心力的影响下使管中心的流体与壁面边界层流体充分混合。

从而减薄了边界层,强化了传热。

总的看,有关扰流子强化传热的理论还不完备和一致,一些数据仅来自实验,有待于更多的科研人员开发和利用。

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大增强了换热管内侧的换热系数。

试验说明,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换热管内侧换热系数可比光管提高3.5倍以上。

扰流子强化传热除了减少金属消耗,它还可以提高工厂热能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目前,一些设计追求高热强度,而管壳式换热器由于传热效率低,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选择提高对数平均温差,这要导致能耗的大幅度增加。

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传热计算分为两种:设计计算——据任务给定热负荷,确定换热器面积;校核计算——对已有换热器,计算其热负荷、或流体流量、或流体出口温度。

计算基础:热量衡算(即能量衡算)传热速率方程(多用无壁温的总方程)4-4-1能量衡算与推导柏式的能量衡算相比较,在换热器中,①器内无“外功”加入;②位能较小(∵换热器多横置,竖置时△Zmax≤6m),动能变化也较小(∵只有管程流体在分配头处才有些变化),∴一般忽略;③∵流阻转换的热量与热负荷相比很小,∴忽略。

换热器的能量衡算只考虑间壁两侧流体的“焓衡算”。

设换热器绝热,Q L=0;则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W h(H h1-H h2)=W c(H c2-H c1)=Q(4-30)或(W△H)h=(W△H)c=Q其中的△H不外有下列三种基本形式:①无相变,c p=常数;△H h=c ph(t2-t1)或△H c=c pc(T1-T2)②有相变:△H=r③相变加温变:△H=r+c p△T(/△t)根据实际情况可能组合出许多热量衡算公式。

4-2-2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和总传热系数一、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稳定的间壁传热,流体的对流传热速率Q=间壁的导热速率Q。

∴计算时可任取某侧流体或间壁作为计算对象。

但是,计算式中都涉及壁温,它既难侧又难求取(试差)仿多层平壁,将同一横截面上的两侧流体分别“绝热混合”,它们的差值做为截面传热的中推力,即:式也可以写成:dQ=k(T-t)dS=k△tdS(3-34)对应不同的传热面有:dQ=K i(T-t)dS i=K m(T-t)dS m=K o(T-t)dS o注意①K与α相同处:“局部中传热系数”,计算时取均值②K与dS--对应。

Ki~Km~Ko:二、总传热系数K由和(3--34):基于不同的传热面:即:换热器在实际进行中,∵流体中结晶等的沉淀、结垢、结焦、聚合或冷却水中的藻类、细菌或流体对管才的腐蚀等原因,都会在管壁上形成污垢层。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知识点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学习指导】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因次分析法,并能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理解流体有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本知识点的重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

3.本知识点的难点因次分析法。

4.应完成的习题4-11 在一逆流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

两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85℃;T1=100℃、T2=70℃。

当冷流体流量增加一倍时,试求两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的变化情况。

假设两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不变,换热器热损失可忽略。

4-12 试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壁面和流体间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

已知α为下列变量的函数:4-13 一定流量的空气在蒸汽加热器中从20℃加热到80℃。

空气在换热器的管内湍流流动。

压强为180kPa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

现因生产要求空气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试问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并作出定量计算。

假设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

4-14 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m/s的平均速度在列管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mm,管束由37根ф19×2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4-15 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的流量流过直径为ф57×3.5mm、弯曲半径为0.6m的蛇管换热器而被冷却至30℃,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4-16 流量为720kg/h的常压饱和蒸汽在直立的列管换热器的列管外冷凝。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ф25×2.5mm,长为2m。

列管外壁面温度为94℃。

试按冷凝要求估算列管的根数(假设列管内侧可满足要求)。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

4-17 实验测定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蒸汽冷凝。

化工原理:5_4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化工原理:5_4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3.流动形态 层流、湍流
湍 > 层
4. 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形状:如管、板、管束等; •大小:如管径和管长等; •位置:如管子的排列方式(管束有正四方形和三角 形排列);管或板是垂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
5. 是否发生相变 蒸汽冷凝、液体沸腾
3
相变 > 无相变
返回
5-14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的建立
(2.585
)0.8 (6.04)0.3
1320w /
m2
?C

0.02
(d2 de d1
)0.5 Re0.8
Pr1/ 3
0.02
0.128 0.013
( 0.051)(2.585 )0.8(6.04)1/3 0.038
1410w / m2 ºC
19
返回
P198 (5-21) 解:
tm
27
50 2
38.5ºC时,查得苯的物性为:
CP 1.77kJ / kg?ºC, .5 Pa • s, Wm•?C
ms1c p1 (T1
T2 )
ms2cp2 (t2
t1)⇒
ms2
2730
4195kg
/
h
Re = d2u
d2G
0.033
4195 / 0.785
3600
9
104
返回无相变有相变一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管内管外二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管束外换热器管间湍流层流reprnuprnugr三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四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返回三实验安排及结果整理以强制湍流为例
第四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5-13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5-14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的建立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合用专业:工艺类专业有化学工程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轻化工工程,非工艺专业有工份子材料、安全工程、生物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对非工艺类专业,带*部份不做要求,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下册中的气体吸收和塔设备等部分。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一、目的及任务学时数: 120/80 学时学分: 7.5/5 学分第一部份教学基本要求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三传’的基本概念;各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工艺尺寸计算、设备选型与校核和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分析和解决单元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受到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训练,提高学生的定量运算能力、实验技能、设计能力、单元操作的分析与调节能力。

二、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方法、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三、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绪论掌握的内容:1、掌握单位换算方法;2、掌握物、热衡算的原则以及衡算的方法和步骤。

熟悉的内容:1、熟悉单元操作的概念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地位。

了解的内容:1、了解化工原理的目的、任务、化学工程的发展简史;2、了解过程速率、平衡关系。

第一章流体流动掌握的内容:1、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及数据获取;2、压强的定义、表达方法、单位换算;3、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4、流体的流动类型及其判断、蕾诺准数的物理意义、计算;5、流体阻力产生的原因、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机械能损失计算;6、管路的分类、简单管路计算及输送能力核算;7、液柱式压差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安装要求和计算;8、因次分析的目的、意义、原理、方法、步骤;熟悉的内容:1、流体的连续性和压缩性,定常态流动与非定常态流动;2、层流与湍流的特征;3、圆管内流速分布公式及应用;4、Hagon-Poiseeuill方e程推导和应用;5、复杂管路计算的要点;6、正确使用各种数据图表;了解的内容:1、牛顿粘性定律,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2、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的发展、层流底层、边界层分离。

传热单元数法(又称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

传热单元数法(又称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
4-4-4 传热单元数法(又称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即 -NTU法)
一、传热效率
do
something
二. 传热单元数NTU
换热器的有效长度可以表示为: L=H•倍数 (H可称为单元长度)
在四条假设基础上:
即: L=Hh(NTU)h L=Hc(NTU)c
返回
有利于减薄液膜厚度的因素:
返回
液体沸腾
管内沸腾(如蒸发)
大容积沸腾(如精馏塔釜)
泡核沸腾
膜状沸腾
不稳定膜状沸腾
T
温度增加方向
返回
第五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1.流体的种类和物性 4.流体是否发生相变 2.流体的温度 5.流体流动的原因 3.流体的流动状态 6.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4-5-2对流传热过程的因次分析
一. 流体无相变时的强制对流过程
l -传热设备的特征尺寸
采用的因次分析方法:白金汉法
无因次准数的数目 i=n-m=7-4=3
直接写出三个准数 1 2 3
准数式为: 1 =(2 ,3 )
举例1
举例2
Nu: 努赛尔特准数Re: 雷诺准数 Pr: 普兰特准数
Gr: 格拉斯霍夫准数
继续
管外
返回
直列
正三角形错列
正方形错列
流动方向
返回
直列

流体在直列管束外流过
园缺挡板时,壳方流体:
返回
管外
继续
管外
1. 液膜两侧的温差⊿t 液膜层流时, 若⊿t减小, 冷凝速率减小, 液膜减薄; 2.流体物性 密度, 粘度, 导热系数, 冷凝潜热影响冷凝传热系数; 3.蒸气的流速和方向 与液流同向, ↑; 反向, ↓; 反向但速度 很大, 液膜被吹离壁面, 急剧增大; 4.蒸气中不凝气体的含量高, ↓; 5.冷凝壁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学习指导】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因次分析法,并能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理解流体有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本知识点的重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

3.本知识点的难点因次分析法。

4.应完成的习题4-11 在一逆流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

两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85℃;T1=100℃、T2=70℃。

当冷流体流量增加一倍时,试求两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的变化情况。

假设两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不变,换热器热损失可忽略。

4-12 试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壁面和流体间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

已知α为下列变量的函数:4-13 一定流量的空气在蒸汽加热器中从20℃加热到80℃。

空气在换热器的管内湍流流动。

压强为180kPa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

现因生产要求空气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试问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并作出定量计算。

假设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

4-14 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m/s的平均速度在列管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mm,管束由37根ф19×2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4-15 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的流量流过直径为ф57×3.5mm、弯曲半径为0.6m的蛇管换热器而被冷却至30℃,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4-16 流量为720kg/h的常压饱和蒸汽在直立的列管换热器的列管外冷凝。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ф25×2.5mm,长为2m。

列管外壁面温度为94℃。

试按冷凝要求估算列管的根数(假设列管内侧可满足要求)。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

4-17 实验测定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蒸汽冷凝。

列管由直径为ф25×2.5mm的钢管组成。

当水的流速为1m/s时,测得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为2115W/(m2.℃);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水的速度变为1.5m/s时,测得系数为2660 W/(m2.℃)。

试求蒸汽冷凝的传热系数。

假设污垢热阻可忽略。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虽然形式简单,实际是将对流传热的复杂性和计算上的困难转移到对流传热系数之中,因此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成为解决对流传热的关键。

求算对流传热系数的方法有两种:即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

前者是通过对各类对流传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描述对流传热现象的方程组,然后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求解。

由于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对流传热现象可以用数学方法求解。

后者是结合实验建立关联式,对于工程上遇到的对流传热问题仍依赖于实验方法。

一、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由对流传热的机理分析可知,对流传热系数决定于热边界层内的温度梯度。

而温度梯度或热边界层的厚度与流体的物性、温度、流动状况以及壁面几何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液体、气体和蒸汽的对流传热系数都不相同,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也有区别。

本书只限于讨论牛顿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流体有无相变化,对传热有不同的影响,后面将分别予以讨论。

2.流体的特性对α值影响较大的流体物性有导热系数、粘度、比热容、密度以及对自然对流影响较大的体积膨胀系数。

对于同一种流体,这些物性又是温度的函数,其中某些物性还与压强有关。

(1)导热系数λ通常,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由边界层的导热热阻构成,因为即使流体呈湍流状态,湍流主体和缓冲层的传热热阻较小,此时对流传热主要受滞流内层热阻控制。

当滞流内层的温度梯度一定时,流体的导热系数愈大,对流传热系数愈大。

(2)粘度μ由流体流动规律可知,当流体在管中流动时,若管径和流速一定,流体的粘度愈大,其雷诺数Re愈小,即湍流程度低,因此热边界层愈厚,于是对流传热系数就愈低。

(3)比热容和密度ρcp代表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热容量,也就是说ρcp值愈大,表示流携带热量的能力愈强,因此对流传热的强度愈强。

(4)体积膨胀系数β一般来说,体积膨胀系数愈大的流体,所产生的密度差别愈大,因此有利于自然对流。

由于绝大部分传热过程为非定温流动,因此即使在强制对流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附加的自然对流的影响,因此体积膨胀系数对强制对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3.流体的温度流体温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表现在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Δt、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程度以及附加自然对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因此在对流传热系数计算中必须修正温度对物性的影响。

此外由于流体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必然导致密度的差异,从而产生附加的自然对流,这种影响又与热流方向及管子安放情况等有关。

4.流体的流动状态滞流和湍流的传热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当流体呈滞流时,流体沿壁面分层流动,即流体在热流方向上没有混杂运动,传热基本上依靠分子扩散作用的热传导来进行。

当流体呈湍流时,湍流主体的传热为涡流作用引起的热对流,在壁面附近的滞流内层中仍为热传导。

涡流致使管子中心温度分布均匀,滞流内层的温度梯度增大。

由此可见,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远比滞流时大。

5.流体流动的原因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流动原因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流动和传热规律。

自然对流是由于两流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因而各部分的流体密度不同,引起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

设ρ1和ρ2分别代表温度为t1和t2两点流体密度,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为β,并以Δt代表温度差(t2-t1),则每单位体积的流体所产生的升力为(4-64)强制对流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例如泵、搅拌器等迫使流体流动。

通常,强制对流传热系数要比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大几倍至几十倍。

6.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传热面的形状(如管、板、环隙、翅片等)、传热面方位和布置(水平或垂直旋转,管束的排列方式)、及管道尺寸(如管径、管长、板高和进口效应)等都直接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这些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但都将反映在α的计算公式中。

二、对流传热过程的因次分析所谓因次分析方法,即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找出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然后通过因次分析的方法确定相应的无因次数群(准数),继而通过实验确定求算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以供设计计算使用。

常用的因次分析方法有雷莱法和伯金汉法(Buckingham Method)两种,前者适合于变量数目较少的场合,而当变量数目较多时,后者较为简便,由于对流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故本节采用伯金汉法。

(一)流体无相变时的强制对流传热过程1 .列出影响该过程的物理量根据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得知影响对流传热系数α的因素有传热设备的特性尺寸l、流体的密度r、粘度m、比热c p、导热系数λ及流速u等物理量,它们可用一般函数关系式来表达:(4-65)上述变量虽然有7个,但这些物理量涉及到的基本因次却只有四个,即长度L、质量M、时间q 和温度T,所有7个物理量的因次均可由上述四个基本因次导出。

2 .确定无因次数群p的数目。

按伯金汉p定理,无因次数群的数目i等于变量数j与基本因次数m之差,则。

若用、和表示这三个准数,则式4-65可表示为:(4-65a)3 .按下述步骤确定准数的形式。

(1)列出全部物理量的因次如表4-7所示表 4-7 物理量的因次(2)选取与基本因次数目相同的物理量(本例为4个)作为i个(本例为3个)无因次数群的核心物理量。

选取核心物理量是伯金汉法的关键,选取时应遵循下列原则:①不能选取待求的物理量。

例如本例中的α。

②不能同时选取因次相同的物理量。

③选取的核心物理量应包括该过程中的所有基本因次,且它们本身又不能组成无因次数群。

本例中可选取l、λ、m和u作为核心物理量,而若选取l、r、m和u则不恰当,这是因为它们的因次中不包括基本因次T。

(3)将余下的物理量α、r和c p分别与核心物理量组成无因次数群,即(4-66)(4-66a)(4-66b)将上述等式两端各物理量的因次代入,合并相同的因次,然后按等式两边因次相等的原则即可求得有关核心物理量的指数并最终得到相应的无因次数群,例如对p1而言,有:因上式中两边因次相等,则可得下述关系:对质量M对长度L对时间q对温度T联立上述方程组,解得。

于是则式4-65可表示为:(4-67)式4-67即为强制对流(无相变)传热时的准数关系式。

(二)自然对流传热过程前已述及,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在加热过程中密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流体流动。

引起流动的是作用在单位体积流体上的浮力Δρg=ρβΔt,其因次为ML-2θ-2。

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其它因素与强制对流是相同的。

描述自然对流传热的一般函数关系式为:(4-68)式4-68中同样包括7个物理量,涉及四个基本因次,故该式也可表示为如下形式的准数关系,即(4-68a)依据与前述类似的方法可得则自然对流传热时的准数关系式为(4-69)式4-67和式4-69中的各准数名称、符号和含义列于表4-8。

表 4-8 准数的名称、符号和含义各准数中物理量的意义为α———对流传热系数,W/(m2.℃);u———流速,m/s;r———流体的密度,kg/m3;l———传热面的特性尺寸,可以是管径(内径、外径或平均直径)或平板长度等,m;λ——流体的导热系数,W/(m2.℃);m———流体的粘度,;c P———流体的定压比热容,℃);———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b———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1/℃ 或1/K;g———重力加速度,m/s2。

式4-67和式4-69仅为Nu与Re、Pr或Gr、Pr的原则关系式,而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关系式则需通过实验确定。

(三)使用由实验数据整理得到的关联式应注意的问题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的具体函数关系由实验来决定。

在整理实验结果及使用关联式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应用范围关联式中Re、Pr等准数的数值范围等;(2)特性尺寸Nu、Re等准数中的l应如何确定;(3)定性温度各准数中的流体物性应按什么温度查取。

三、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1.流体在光滑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1)低粘度流体可应用迪特斯(Dittus)—贝尔特(Boelter)关联式:(4-70)或(4-70a)式中的n值视热流方向而定,当流体被加热时,n=0.4;当流体被冷却时,n=0.3。

应用范围:,0.7Pr120,(L为管长)。

若,需考虑传热进口段对α的影响,此时可将由式4-70a求得的α值乘以进行校正。

特性尺寸:管内径。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高粘度流体可应用西德尔(Sieder)—泰特(Tate)关联式:(4-71)或(4-71a)式中的也是考虑热流方向的校正项。

为壁面温度下流体的粘度。

应用范围:,0.7Pr1700,(L为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