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三、学生亲自动手拓印树叶。 三、动手操作,拓印树叶。
四、展示学生作品。 四、分组上台展示作品。
五、教师归纳小结。
实验结论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 实验小组组长签名
掌握了拓印的方法。
普定县城关镇中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三(班姓名
级别
实验时间2014年9月9日
实验课题
拓印树叶
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或药品
实验设想
1、了解拓印的方法。2、拓印树叶。 通过拓印树叶使学生了解拓印树的方法并认识树叶。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
一、教师展示已经拓印好的树叶。 一、欣赏教师拓印好的树叶。
随机分组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机分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旨在通过随机化分配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随机分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3.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100名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2. 实验分组: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3. 实验材料:实验组采用某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 实验过程:实验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
5. 实验指标: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测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下:实验组:语文:平均分85分,及格率90%;数学:平均分80分,及格率85%;英语:平均分78分,及格率80%。
对照组:语文:平均分80分,及格率80%;数学:平均分75分,及格率75%;英语:平均分70分,及格率70%。
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方面有显著效果,实验组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5分,及格率高出10%。
(2)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平均分仅比对照组高出5分,及格率高出10%。
(3)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平均分仅比对照组高出8分,及格率高出10%。
五、实验结论1. 随机分组实验可以有效地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方面有显著效果,但在数学和英语方面效果不明显。
四年级下册科学学校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教师评价:
教师:
2、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观察、检验、记录。
3、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
4、分析记录数据。学生分析自己的记录数据,把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组长:
教师评价:
教师:
学校学生分组实验报告(表十)
班级
四(3)班
第一组共8人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组长:
教师评价:
教师:
学校学生分组实验报告(表十)
班级
四(3)班
第一组共8人
时间
年月日第节
实验课题:蜡烛会熄灭吗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因素
所需仪器用品:蜡烛、杯子、棋子等
3、用左手握住瓶身,右手捏住橡胶皮膜向下拉,松开右手,瓶内气球恢复原状。
实验结论:向下拉气球,相当于人在吸气(隔膜下降,使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气体入肺),所以气球膨胀;松开手,相当于人在呼气(隔膜上升,胸腔容积变小,气压增大,气体排出肺),所以气球缩小。
组长
教师评价:
教师:
学校学生分组实验报告(表十)
所需药品:
实验步骤:1、形状、高度都相同的两个杯子,1号杯子无底,2号杯子有底。用两个杯子同时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现象。
2、3号杯子有底,杯子下垫1个棋子,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记录蜡烛的燃烧时间。
3、在3号杯口垫3号杯子有底,杯子下垫1个棋子,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记录蜡烛的燃烧时间。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分组实验报告单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飘荡的竹叶
目录
1、自制放大镜
2、做个简易显微镜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我们的地球模型
8、昼夜现象模拟实验
9、地球公转模拟实验
10、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11、斜面的作用
12、杠杆的秘密
13、电和磁
14、做一个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 )
评定等级
学校
班级
—年级—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P28-29)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找到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实验器材
土壤、放大镜、培养皿、筛子、实验盘、水、烧杯、玻璃棒、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初步观察土壤的组成。
2.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沉降物的分层情况。
4.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
我发现:初步观察土壤的主要组成泥土颗粒;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筛子上面有大块石子和大颗粒的沙,筛子下面漏下细颗粒的黏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到沙子沉到水底,黏土漂浮水中,其他细小轻质杂物漂浮水面;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放在阳光下过一会观察到塑料袋壁上有小水珠;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到从土壤里冒出小气泡。
班级
—年级—班
实验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的渗水性(P3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土壤类型其渗水性是不同的,渗水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湿巾纸、橡皮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实验步骤
L用矿泉水瓶做3个相同的漏斗。
2.往漏斗中装入等量的三种不同土壤,并做好标记。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实验器材
天平、皮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
L给皮球打足气。
学分组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植物的叶面微微泛红。
2、茎的横切面有一圈红点,纵切面的两侧有很多红色的线。(如果是月季的茎,茎的横切面内有很多红点,纵切面内有很多条红色的线。)
实验结论
植物茎内有导管,有输导(送)水分的作用。
教师评价
注意:1、不宜按教材插图中提示用芹菜做实验材料。
2、要根据实验材料的不同掌握浸泡时间,可以课前将植物先插入红墨水中,以便课堂上直接用。一般以植物的叶脉微微泛红即可,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实验原理:在植物的茎内有运输水分的管子,这种管子叫导管。它与根、叶相连,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由下而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3、3-5分钟后将冰块放在保鲜膜上。
实验现象:保鲜膜下方有水滴形成,水滴顺着烧杯壁流下来。
实验结论: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价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操作时要小心,在加热前把石棉网放在架上,实验完后,不要急于拿下石棉网,以免烫伤。
3、过一段时间看看液面是否降低,如果降低了,就说明根能吸水。
实验现象
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液面降低。
实验结论
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所以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师评价
实验原理:根非常多,而且具有根毛,因此表面积十分巨大,并且根成熟区液泡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能够吸水。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部的渗透压是根吸水的动力
实验器材
世界地形图、地球仪。
实验步骤
1、观察地图及地球仪,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色的表示高地、绿色的表示平原,地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引言学生分组实验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参与实验或项目,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是对学生分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实验目的学生分组实验报告的目的是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并能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实验准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或安排,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分组组建: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通常由3-5名学生组成,以保证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3. 实验进行: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或老师的要求,按照分组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4. 实验讨论:在实验完成后,学生将就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整体报告的形式,将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思考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5.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学生分组实验报告中,实验结果和讨论是最关键的部分。
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验的目的和背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数据表格、图表、文字说明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实验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探讨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可能的改进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实验总结与反思学生分组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实验的总结与反思。
学生需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回顾实验的目的和方法,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
金属活动性:所用主要仪器、材料试管、镁条、锌粒、铁钉、铜片、铜丝、铝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银溶液、2.金属的化学活泼性有强弱之分;上述五种金属中: Mg>Zn>Fe>Cu和Ag[问题]:铜和银都不与酸反应, 又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强弱呢?[分析探讨]:在上述反应中:铁能与稀酸反应,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是否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氢强(Fe>H );那么, 我们是否可用含有铜或银元素的可溶性的盐溶液来替代酸与金属反应:若铜能置换出银盐溶液中的银, 则Cu>Ag; 若不能, 则Cu<Ag。
[实验设计]:提出假设: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或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所用药品: 铜硝酸银溶液/ 或银硫酸铜溶液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另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验证]: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能置换出铜。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试管、药匙、烧杯、天平、砝码、氯化钠、水二、配制50g5%的食盐溶液: 1.计算: 氯化钠的质量为 g, 水的体积为 mL2.称量与量取: 天平调零、调平, 两端放等大的纸, 用镊子夹取2g砝码, 并用镊子将游码移至0.5g刻度处;在左盘用药匙加氯化钠粉末至天平平衡, 并把量好的粉末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注意细口瓶的瓶塞倒放于实验台上, 细口瓶口与量筒口紧挨, 倒至接近刻度线时停止(注意有抹口动作), 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把量好的水沿玻璃棒倒入量筒中3.溶解: 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不能碰烧杯壁及底部)4、装瓶与贴签:把溶解后的食盐水倾倒入指定的容器瓶中(注意口部紧挨、抹口), 盖上塞子, 放于实验台上。
5、清理仪器:砝码放回原盒(用镊子), 游码回灵, 纸片取下, 把托盘罗放于一边, 用抹布擦拭实验台。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铁架台、铁夹、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量筒、蒸发皿、酒精灯、粗盐、水、滤纸三、自制过滤器过滤10mL的粗盐水: 1.过滤器的制作与固定: 折纸-打开-放入漏斗-润湿(用胶头滴管沿漏斗壁润湿, 下接小烧杯)-用玻璃棒赶走里边的气泡, 根据下边烧杯的位置确定铁圈和漏斗的位置, 漏斗管口尖端部位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实做一个生态瓶验名称实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验目的实塑料桶、沙子、水草、浮萍、小鱼、小虾、田螺等。
验器材第 1 页1 、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份;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 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者 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 入表中。
各种动植物正常生活。
生态瓶内的生物生活良好。
第 2 页步骤 与 方 法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或者 结 果 实 验 结果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实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验名称实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目的实长方形卡纸、夹子、电筒。
验器材第 3 页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硬币。
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步之间间隔 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向来线上。
骤2、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与孔的卡纸作为屏。
3、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方筒的光射直进小孔。
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法4、把第二或者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者向右挪移5厘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观1、在 3 中,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纸屏上的电筒光。
察2、在 4 中,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也没看到。
到的现象或者结第 4 页果实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结果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实认识光的反射验名称实让学生解,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目的实电筒、平面镜、书。
第 5 页第 6 页材1、打开电筒的开关, 让光从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 光是怎 样照亮书的?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 把书立起来, 怎样让手电筒的光 照射到书上?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 怎样才干电筒光照亮书后面的玩 具?法观 1、光是直接照亮书的。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学生分组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组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择某市某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共计60名学生。
2. 实验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
实验组采用异质分组,即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同质分组,即将学生随机分组。
3. 实验时间: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课程。
4. 实验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每次实验课程中进行相同的学习任务,但实验组在学习任务中会有相对较难或复杂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试,以确保分组的准确性。
2. 实验进行: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课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学习任务。
实验组在学习任务中会有相对较难或复杂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实验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合作能力等数据。
4.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统计和比较,以及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的评估。
四、实验结果1. 学习成绩方面: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组的学习成绩相对于对照组有所提高。
异质分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2. 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更愿意主动提问、探索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而对照组的学生则相对较 passively,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合作能力方面:实验组的学生在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由于异质分组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补充和帮助,他们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小学分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均有积极的影响。
异质分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解剖和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实验目的:解剖观察长骨的主要结构、认识长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实验器材:哺乳动物的长骨、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酵母菌的芽体、练习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实验器材:锥型瓶、鲜酵母、清水、糖、显微镜、载玻片等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霉菌的孢子生殖实验目的:练习制作霉菌的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认识霉菌的孢子生殖方式。
实验器材:面包、培养皿、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透明胶带、甘油。
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认识鸟卵的形态结构与鸟类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鸡卵、培养皿、剪刀、镊子、放大镜。
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认识鸟卵的形态结构与鸟类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鸡卵、培养皿、剪刀、镊子、放大镜。
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纱布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纱布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实验器材: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显微镜、载(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冀教版小学6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A4纸)
学校:编号:01编号:02学校:编号:03编号:04学校:编号:05编号:06学校:编号:07编号:08学校:编号:09编号:10学校:编号:11 学校:编号:11实验时间实验班级实有人数缺课人数实验组数实验时间实验班级实有人数缺课人数实验组数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周年月日星期第节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炉(一)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炉(二)实验器材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器材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50ml)、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光亮的铝箔是制作太阳炉关键性的材料。
没有铝箔可以用镀有铝膜的包装袋(盒),如牛奶纸盒(袋)、饮料包装盒或水银镜等代替。
】实验过程1、出示太阳炉模型,让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由几部分构成。
2、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3、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4、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5、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见教科书第75、76页。
1、出示太阳炉模型,让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由几部分构成。
2、太阳炉的形状和大小要根据材料和需要来定。
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一般将盒子的上面做成斜面这样便于接受阳光;3、划线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划一次,目的是为了便于弯折,也可以用刻刀划半刀,具有同样效果;4、将铝箔抹平,亮面朝外铺在纸盒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反光效果,如果将铝箔做成一个伞面.反光效果可能会更好;5、在纸盒的外面包上不同的材料是为了保温。
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如棉花、泡沫塑料、纸等。
6、课下将盒子的斜面向着太阳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将盛水的杯子放进盒内,用塑料纸蒙在盒口上面,是为了保温和增温。
三年级分组实验报告
三年级分组实验报告三年级分组实验报告引言:在教学中,分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对三年级分组实验进行报告,探讨分组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并探讨分组实验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三年级一班学生2. 实验组织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人,共分为4个小组。
3. 实验内容:将一道数学题目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题方法,并给出答案。
4. 实验时间:实验进行了两周时间,每周进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5. 实验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并记录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
三、实验结果1. 学习动机提高:实验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较低,但经过两周的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提高。
他们在小组中互相激励,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学习成绩提升:实验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讨解题方法,使得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3. 合作意识增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他们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四、实验分析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小组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使得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变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9.13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制作小杆秤称量物体
实验器材:
自主小杆秤、钩码
猜测:
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实验过程: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实验名称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
猜测: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
制作过程:
一、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10圈、20圈、30圈、40圈〕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的实验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实验器材: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假设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猜测: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科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年级 班
实验日期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
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姓名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弯头的、小木条
实验步骤 实验效果小结
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这样就收集好两瓶空气 了 2.将两个空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 后慢慢往前推把瓶口全盖住(瓶内不可留有气泡),玻璃 片紧盖住瓶口,然后倒扣在水槽中.用吸管往瓶中吹气,直 到集气瓶中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把瓶口盖紧, 取出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 体. 3.往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察到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 水变混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4.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瓶和呼出气体瓶中,空气瓶 中的小木条没变化,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熄灭,说明空气 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也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 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5.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一片放在空气中,往另一块上吹气 发现玻璃片上的水雾比空气中的那片多,说明呼出气体中 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教师评定
任课教师:
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
实验报告单: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1.直尺2.容器3.纸张4.针实验步骤:第一步: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名学生。
第二步:确定实验主题由老师或学生提出一个科学实验主题,如“水的沉浮性”。
第三步:讨论实验方法每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法,确定材料和步骤。
第四步:准备材料每个小组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第五步:进行实验按照各小组确定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第六步:记录实验结果每个小组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实验结果。
第七步:讨论实验结果每个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第八步:总结实验整个班级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发现了以下现象和规律:1.水中的东西可以浮起来,也可以沉下去。
2.造成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它的重量和体积。
3.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它的重量一定要比所起的水的重量小。
4.一个物体在水中浸没,它的重量一定要比所起的水的重量大。
经过讨论,学生们还得出了以下结论:1.比较轻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上,比较重的物体容易沉下去。
2.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上,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下去。
3.水的浮力是使物体浮起来的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分组实验,学生们学会了合作、讨论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物体的沉浮性原理,并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了科学实验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次实验的成功举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们在科学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更加热爱科学,善于动手实践,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