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流程

合集下载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理效劳标准一、效劳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二、效劳内容〔一〕患者信息治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治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当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二〕随访评估对应治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 ~ 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病症评估、自知力判断, 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1.病情不稳定患者.假设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响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2.病情根本稳定患者.假设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病症、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病症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举措,2周时随访,假设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到达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3.病情稳定患者.假设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病症根本消失,自知力根本恢复, 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响,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限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 康教育和生活技能练习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四〕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 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 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三、效劳流程•检查有无危J 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j 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力 神病症阳性病症 阴性病症 自知力 ・检查患者 躯体疾病 饮食情况 睡眠情况 社会功能状 况相关实验室 检查四、效劳要求〔一〕配备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治理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本标准规定 的健康治理工作.〔二〕与相关部门增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 健康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 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四〕增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练习,指导患者参与社 会活动,接受职业练习.五、工作指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标准治理率二年内辖区内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治理的严重・指导患者和家属 如何配合 治疗•告诉家 属出现何 种异常应 立即复诊 ・有针对 性的康复 指导・填写相 应健康档 案得 定危险性评估级且无 其他明显异常步•继续现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得 定病情波动 或药物疗 效不佳•继续现治疗方案 ・3个月 时随访伴有药物不良反响 或躯体症 状恶化在规定剂量范 围内调整现用 药物剂量 2周时随访危险性 1〜2级 或精神 病症、 自知 力、社 会功能 至少一 方面较 差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 物不良反响或严重躯体疾・请精指导 ・1个月 时随访查找原因对症 *治疗2周时随访 无效如有危险体征,须立即转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对症治疗,建议转诊;周内 随访根本稳定不稳定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确实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X100%.六、附件1.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工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2.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工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效劳记录表七、附录〔参考指南和标准〕重性精神疾病治理治疗工作标准〔2021年版〕?〔略〕附件1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工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编号□□口-□□□□□附件1填表说明:1.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根本信息表外,还应填写此表.在随访中发现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变更.2.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责任的人.3.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填写患者监护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4.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病症的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5.既往主要病症: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病症.6.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7.既往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接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情况填写.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假设未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填写“0〞, 住过院的填写次数.8.目前诊断情况:填写患者目前所患精神疾病的诊断名称,并填写确诊医院名称和日期.9.临床痊愈:精神病症消失,自知力恢复.10.危险行为: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假设未发生过,填写“0〞;假设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治理处分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11.经济状况:指患者经济状况.贫困指低保户.12.专科医生意见:是指建档时由家属提供或患者原治疗医疗机构提供的精神专科医生的意见.如没有相关信息那么填写“不详".附件2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工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效劳记录表附件2填表说明:1.目前病症: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2.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熟悉水平.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病症消失,真正熟悉到自己有病,能透彻熟悉到哪些是病态表现, 并认为需要治疗.自知力不全:患者成认有病,但缺乏正确熟悉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水平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3.危险行为: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假设未发生过填写"0";假设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4.实验室检查:记录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在上级医院或其他医院的检查.5.目前用药情况:填写患者当前实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6.用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用药“间断〞为未按医嘱用药,用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用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医嘱勿需用药"为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7.药物不良反响: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响,应具体描述哪种药物, 以及何种不良反响.8.康复举措: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给出应采取的康复举措,可以多项选择.9.本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选择.10.通知联席部门:假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稳定,根据中央综治办、省综治办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治理暨精神卫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国家标准要求, 须向公安部门和社区综治中央报告,并填写受理人姓名及联系方式.11.转诊: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确定是否要转诊,如需转诊,填写转诊医院的具体名称、转诊科室、转诊医生和联系方式.假设未住院或转诊未成功,应联系精神专科医师, 记录医师姓名、联系方式及该患者最终处置结果12.调整用药情况:假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根本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访医生具有精神专科执业资质,可根据患者情况直接为其调整用药,不具备资质的需要请精神专科医师调整用药.向上级转诊或请精神专科医师处置的不稳定和根本稳定患者,此处填写转诊机构医生及专科医师开具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13.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和家属.1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规随访和2周追踪随访均需要完整填写此表.15.随访结束,随访医生及患者〔家属〕核实确认签字. 随访形式可不签名,需记录随访的号.。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服务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服务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服务流程一、引言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

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二、服务对象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三、服务内容1. 随访管理与指导: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防人员或签约家庭医师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对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患者开展随访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门诊随访服务。

2. 评估与诊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精神科医师,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评估。

精神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与康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服务。

鼓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

4. 心理干预与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心理支持等服务。

鼓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服务,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者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 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问询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wei)险性评估分为 6 级。

0 级:无符合以下 1-5 级中的任何行为。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住手。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者人,不能接受劝说而住手 (包括自伤、自杀)。

5 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wei)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wei)险性为 3~5 级或者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者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即将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2 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者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 2 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wei)险性为 1~2 级,或者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者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 2 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 3 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 1 个月时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程度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以下是一个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案:1. 定期评估:建立一个定期评估的机制,以确保对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这将包括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将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职业康复和社交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确保治疗计划的目标和方法是适合患者个体的,并且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治疗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协调和沟通。

3. 家庭支持: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包括教育、心理支持和房屋改造等方面的帮助。

建立一个家庭支持网络,可以为患者家人提供心理辅导、交流分享和应对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状况。

4. 社区康复:建立社区康复项目,帮助患者逐渐融入社区生活。

这包括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和社交技巧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也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和支持小组,以降低患者的社交孤立感,并增加其在社区中的参与度。

5.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包括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确保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都能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和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支持。

6. 在线服务:提供在线服务,包括在线咨询、远程监测和在线自助工具等。

利用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灵活、方便和随时可用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7. 管理监督: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监测和评估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提升培训,确保服务管理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我们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和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入,并减少他们的病情加重和再住院的风险。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与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与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与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名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与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提供全面的救治救助与服务管理工作。

二、目标1. 提供全面的医疗救治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疾病;2. 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帮助患者家庭应对并管理患者的精神障碍;3. 促进社区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社会融入;4. 加强患者的职业康复服务,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5. 增加公众意识和知识,减少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和偏见。

三、实施步骤1. 建立多学科团队:组建由医生、心理学家、社工、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以提供全面的服务和管理工作;2. 提供医疗救治:设立专门的精神疾病诊疗中心,提供精神科专科治疗,并配备必要的药物和设备;3. 家庭支持服务:为患者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教育、培训和康复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患者的疾病;4. 社区康复服务:在社区建立康复中心,提供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交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融入社区;5. 职业康复服务:与企业合作,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患者重返职场;6.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社区讲座等形式加强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四、资源及预算1. 人力资源:招聘专业医生、心理学家、社工、康复师等,组建多学科团队;2. 设备资源: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康复设备、办公设备等;3. 资金预算:根据具体项目制定预算,包括医疗治疗费用、康复费用、宣传费用等。

五、效果评估和调整1. 设立监测指标:制定相应的衡量指标,对项目的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2.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组织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3. 经验总结和分享: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并与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分享,以提高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流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流程如下:
稳定阶段:
检查是否有危重情况发生,若危险性级且无其他异常,则继续现治疗方案,并在3个月时随访。

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自知力,以及躯体疾病、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和社会功能状况,进行危险性评估。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病症、自知力或社会功能至少一
方面较差,则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或在病情波动或药物效果不佳时进行调整,并在2周时随访。

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则查找原因对症治疗,并在2周时随访。

若治疗无效,则建议转诊,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配合治疗,并告诉家属出现何种异常应立即复诊。

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并填写相应健康档案。

不稳定阶段: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则进行对症治疗,并建议转诊。

同时,在2周内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PPT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PPT

随访日期 本次随访形式 若失访,原因
如死亡,日期和原因
年 月日
1门诊 2家庭访视 3电话

1外出打工 2迁居他处 3走失 4 连续3次未到访 5 其他 □
死亡日期
年月日
死亡原因
1 躯体疾病 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②肿瘤 ③心脏病 ④脑血管病 ⑤呼吸系统疾病 ⑥消化系统疾病 ⑦其他疾病 ⑧不详
□ 2 自杀 3 他杀 4 意外 5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 6其他 □

睡眠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饮食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个人生活料理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家务劳动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社会
功能
生产劳动及工作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9此项不适用

情况
学习能力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社会人际交往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危险行为
1轻度滋事 次 2肇事 次 3肇祸 次 4其他危害行为 次 5自伤 次 6自杀未遂 次 7无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关于用药依从性
◦ “规律”为按医嘱用药, ◦ “间断”为未按医嘱用药,用药频次或数量不足; ◦ “不用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 “医嘱勿需用药”为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
既往史
手 术 1无 2有:名称①
时间
/ 名称② 时间

个人基本信息表 来自《居民健康 档案》,新版在 血型、文化与职 业等有所修订。
外 伤 1无 2有:名称①
时间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 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 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 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 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 〜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街道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街道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标题:"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案"
内容:
1. 前言
本方案旨在加强对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促进其康复融入社会。

2.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居住在本街道范围内,并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居民。

3. 工作机构
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等单位组成的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4. 患者信息管理
4.1 建立患者信息库,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评估及家庭状况等。

4.2 定期更新患者信息,动态管理。

5. 服务内容
5.1 医疗服务:协助患者就医、用药管理、康复训练等。

5.2 生活服务:协助解决患者基本生活困难。

5.3 监护服务:对情况严重的患者提供监护看护。

5.4 康复服务:开展社区康复项目,促进融入社会。

6. 资金保障
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7. 宣传教育
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消除社会歧视,营造良好氛围。

8. 执行与监督
工作小组负责方案实施,接受监督检查。

以上为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具体操作细则需进一步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