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三则 原文 译文 赏析
《古代神话三则》课文精讲
古代神话三则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夸父()发鸠()柘木()白喙()溺()堙()鲧()2、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夸父与日逐走逐走:②化为邓林邓林:③故为精卫故为:④鲧复生禹复: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②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③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4、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选自______,这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古代______书。
5、《鲧禹治水》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的什么精神?〖点击思维〗1、注意“父”不要读成了“fù”;“柘”不要误读为“shí”;“鲧”不要读作“xì”。
2、“走”在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复”是通假字,通“腹”。
3、第一句注意“欲得饮”的翻译形式;第二句注意正确理解“文”“喙”“赤”的意思;第三句中“卒”是“最终”的意思。
4、关于《山海经》: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古代地理书。
作者不可考,成书约在战国时代,全书18篇,包括《山经》5篇《海经》13篇,内容丰富,包括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神话、传说、民族、特产、医药、风俗等方面,为研究我国上古历史、地理、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夸父——挑战自然精卫——至死不屈鲧禹——前仆后继〖语言特色〗课文所选的三则古代神话篇幅短小,在朴实简练的叙述语言中包含深刻的意蕴,加之想像夸张的巧妙运用,给人以难以磨灭的教益。
文章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现在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雄伟气魄。
反映了至死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
反映了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精神。
〖把握重点〗一、关于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女娲神话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翻译:在久远的古代,天地四方的支柱崩塌,九州大地裂开,天空无法全面覆盖大地,大地也无法全面承载万物。
熊熊的烈火燃烧不止,浩瀚的洪水泛滥不息。
凶猛的野兽吞噬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儿抓取老人和弱者。
在这危急时刻,女娲熔炼五彩斑斓的石头来修补苍天,砍断大龟的四只脚作为支撑天地的四根柱子,杀死兴风作浪的黑龙来救济冀州,堆积芦苇烧成的灰烬来阻止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极恢复正位,洪水退去,冀州恢复平静,害虫灭绝,善良的百姓得以生存。
女娲,乃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她以神力抟土造人,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补天之举,体现了她拯救苍生、福泽万物的伟大精神。
此神话故事源于《淮南子》,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宾客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
《女娲补天》作为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之一,传承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彰显了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原文中的“火爁焱而不灭”,意指火焰熊熊,燃烧不息;“水浩洋而不息”,形容洪水泛滥,肆虐无度;“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描绘了野兽与鸟禽对人类的残害。
而女娲补天之举,则展现了她的英勇与智慧。
通过此神话故事,我们不仅领略了女娲的神奇力量,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言文神话故事及翻译
文言文神话故事及翻译1. 文言文神话故事原文加翻译盘古开天辟地(山海经图)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
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
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
发为星辰。
皮肤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徐整《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译文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
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
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盘古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2. 文言文神话故事及其翻译(越短越好)精卫填海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古代神话三则-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学习四《古代神话三则》原文译文赏析《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1、《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大泽的水。
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是炎帝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3、《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洪水泛滥,巨浪滔天,鲧便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它来填塞泛滥的洪水。
因为事先没有得到天帝允许,天帝很生气,就派了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
鲧死后,他的肚子里生出了禹。
天帝最终命令禹去分布息壤,平定九州的水患。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挑战自然精卫——至死不屈鲧禹——前仆后继〖语言特色〗课文所选的三则古代神话篇幅短小,在朴实简练的叙述语言中包含深刻的意蕴,加之想像夸张的巧妙运用,给人以难以磨灭的教益。
古代神话文言文加翻译
昔者,天地初开,宇宙洪荒。
有神曰后羿,力大无穷,射日成功,拯救苍生。
后羿娶妻嫦娥,貌美如花,心灵手巧。
二人恩爱,共度岁月。
一日,天帝赐后羿一枚不死药,言其服之,可长生不老。
后羿得药,喜不自胜,然念及嫦娥,恐其不能忍受长生之苦,遂将药藏于密室,以待时机。
不意,此事为嫦娥所知。
嫦娥心生贪念,欲独享长生之乐,遂于月圆之夜,吞下不死药。
药力发作,嫦娥顿觉身轻如燕,飘然欲仙。
然方觉长生之乐,却已身不由己,渐行渐远。
后羿闻之,悲痛欲绝。
遂唤天神,祈求解救。
天神怜悯,遂命嫦娥居于月宫,每月圆之夜,得以与后羿相会。
嫦娥虽得长生,然月宫孤寂,终日思念后羿,泪洒银盘。
后世人多以嫦娥为月神,敬奉之。
月宫之中,嫦娥持白玉盘,望向人间,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而人间亦常有嫦娥奔月之传说,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翻译:Once upon a time, when the heavens and earth were first opened, the universe was vast and desolate. There was a deity named Hou Yi, whose strength was boundless, and he successfully shot down the suns, saving the world. Hou Yi married a woman named Chang'e, who was as beautiful as a flower and as skillful as an artist. The couple were deeply in love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One day, the Heavenly Emperor bestowed upon Hou Yi a potion of immortality, saying that if he drank it, he would never age. Hou Yi, overjoyed by the gift, however, thought of Chang'e and feared that she could not bear the loneliness of immortality, so he hid the potion in a secret room,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Unexpectedly, Chang'e learned of this. Filled with greed, she wanted to enjoy the joy of immortality alone, so she swallowed the potion on the night of the full moon. The potion took effect, and Chang'e felt aslight as a swallow, floating towards immortality. But just as she began to savor the joy of immortality, she found herself unable to control her own body and drifted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Hou Yi, upon hearing the news, was overwhelmed with grief. He summoned the celestial deities and prayed for a solution. The celestial deities,moved by his plight, ordered Chang'e to reside in the Moon Palace, where she could meet Hou Yi once a month on the night of the full moon. Although Chang'e gained immortality, the Moon Palace was desolate, and she spent her days thinking of Hou Yi, her tears falling onto the silver disk.The people of later generations revered Chang'e as the Moon Goddess and worshipped her. In the Moon Palace, Chang'e holds a white jade plate, gazing at the world below, her longing unexpressed. And there are often legends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 in the world below, to express the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
《神话三则》
《神话三则》一、关于中国‘神话故事’的介绍神话故事(人类幻想性散文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因为当一个民族渐渐发展,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答时,这正标志着文明的产生。
这些形形色色的答案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些似乎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
可是,对初民来说,却是合理的解释。
他们对这些“神话”不断地进行不自觉的阐释和发挥,一代传一代,他们都坚信这就是宇宙、人类、自然万物的起源。
神话反映了原始人对宇宙、人类本身的思考及解释。
什么是神话?马克思做过很精彩的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
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山海经》。
另外,女娲补天的故事见于《列子》、《淮南子》,女娲造人则出自汉代《风俗通义》,《盘古开天辟地》来源于《述异记》的记载。
另外,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
二、关于《淮南子》的介绍《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1]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
神话的文言文翻译
盘古氏,姓盘,名古,乃天地之祖,神力无边。
自开辟天地以来,盘古氏头顶天,脚踏地,不知岁月几何,天地逐渐成形。
一日,盘古氏神力耗尽,遂以身躯撑天,以神魂凝地,天地始分。
天清地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清者为天,浊者为地。
自此,天高地远,日月星辰,江河湖海,一一生成。
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草木,万物皆有灵性。
天地间,最为神奇者,莫过于女娲造人。
女娲,人首蛇身,神通广大,能造化万物。
一日,女娲游于东海之滨,见水波荡漾,鱼跃鸢飞,心生怜悯,遂以泥土捏造人形,吹一口气,人遂成活。
女娲造人,共造七十二种,分别赋予男女,使其繁衍生息。
自此,人类得以延续,繁衍至今。
女娲造人之后,又以五彩石炼石补天,使天地更加稳固。
又有夸父逐日,夸父,人面兽身,力大无穷。
一日,夸父见太阳西坠,心生羡慕,欲追日以永驻青春。
夸父踏遍山川,逐日不息,终因日暮西山,力竭而死。
夸父死后,其身化为一棵大树,名为“夸父树”,树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洒满大地。
又有精卫填海,精卫,鸟首人身,鸟身鱼尾。
精卫生于东海,一日,精卫欲渡海,不慎落水,被海神救起。
精卫感激海神,遂立志填平东海。
精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衔石填海,虽无成效,然其精神可嘉。
更有愚公移山,愚公,老人也,居太行山之北。
愚公欲移山以通道路,然山势险峻,难以移除。
愚公对子孙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遂率领子孙,挖山不止。
邻人笑之,愚公不听,终日挖山不止。
天帝感其诚,遂派神力,移山开道。
天地间,神话传说众多,皆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幻想。
神话传说,既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今人虽已远离神话传说,然其精神仍传承于后世,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神话传说,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共同品味这古老而神秘的神话传说,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部分神话传说的文言文翻译:1. 盘古开天辟地昔者,天地混沌,未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鸟兽。
神话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原文: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昆仑虚,其上有木千里,有鸟焉,其名鸾鸟,鸾鸟自相剡,以其羽为翮,食其毛,饮其血,传以相剡,乃自相食。
有水出其山,名之曰弱水,其色如酒,饮之可以不老。
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其名白泽,行于海中,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在广袤的荒野之中,有一座名叫昆仑虚的山。
山上树木茂盛,延绵千里。
山中有一只鸟,名为鸾鸟。
鸾鸟之间以羽毛为翅膀,互相啄食羽毛,饮用彼此的血。
它们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啄食,最终自相残食。
从昆仑虚山流出一条名为弱水的河流,其水色如酒,饮用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还有一种野兽,形状如同牛,全身苍黑,无角,名为白泽。
它在海中行走,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寓意:1. 鸾鸟自相剡,以其羽为翮,食其毛,饮其血,传以相剡,乃自相食:这段描述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即某些生物为了生存,不惜相互残杀。
这寓意着人类社会中存在的自私与贪婪,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和灾难。
告诫人们要摒弃自私,追求和谐共处。
2. 弱水如酒,饮之可以不老:弱水象征着长生不老的仙泉,寓意着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然而,真正的长生不老并非依赖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心修为的升华。
这句话告诫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而非沉迷于物质。
3. 白泽行于海中,见则天下大旱:白泽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这寓意着在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的出现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4. 昆仑虚:昆仑虚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山,代表着神秘和崇高。
此段描述昆仑虚,寓意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暗示着人类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要勇于攀登高峰,勇攀科学高峰。
总之,《山海经·大荒西经》通过描述神秘的昆仑虚、鸾鸟、弱水和白泽等形象,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寓意深刻。
这些寓意对人们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和谐、尊重自然规律,以及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神话文言文加翻译
昔者,有夸父者,姓夸,名父,其人巨人,力大无穷。
性好游,好逐日。
一日,夸父见日行疾,心中生异,欲追日以观其究竟。
遂负日而行,踏遍九州,历尽千辛万苦。
夸父行至东海,见日沉于波涛之中,心生欢喜,以为日可逐矣。
然东海之水,深不可测,夸父恐水浸其足,遂折一枝巨木为舟,以渡东海。
舟至中流,风波大作,夸父舟行不稳,险些落水。
幸有巨龟浮于水面,托夸父以渡。
夸父渡东海,又行至西海,见日沉于海底。
夸父知日非沉海底,乃潜入海底,探日踪迹。
然海底阴森,夸父心中恐惧,不敢久留,遂返回陆地。
夸父复行,见日已西斜,心中焦急,恐日西沉,遂竭尽全力,疾步前行。
行至一片沙漠,夸父口渴难耐,欲寻水而饮。
然沙漠无水,夸父四处寻找,不得。
夸父知日逐不及,水亦不得,心中悲愤,遂化为飞灰,散于天地之间。
夸父逐日,虽未能得日,然其精神可嘉。
后人以此故事,喻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之精神。
译文: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他姓夸,名父,是一个巨人,力量无穷。
他喜欢游玩,喜欢追逐太阳。
有一天,夸父看到太阳行走得很快,心中产生了好奇,想要追逐太阳去看个究竟。
于是他背起太阳,踏遍九州,历经千辛万苦。
夸父行至东海,看到太阳沉入波涛之中,心中喜悦,以为可以追逐到太阳了。
但是东海的水深不可测,夸父担心水会浸湿他的脚,于是折断一根巨大的树木做成船,用来渡过东海。
船行至中途,风浪大作,夸父的船行不稳定,差点落水。
幸好有巨龟浮在水面上,帮助夸父渡过。
夸父渡过东海,又行至西海,看到太阳沉入海底。
夸父知道太阳并没有沉入海底,于是潜入海底,寻找太阳的踪迹。
但是海底阴森恐怖,夸父心中恐惧,不敢久留,于是返回陆地。
夸父继续前行,看到太阳已经西斜,心中焦急,担心太阳西沉,于是竭尽全力,快步前行。
走到一片沙漠中,夸父口渴难耐,想要找水喝。
但是沙漠中没有水,夸父四处寻找,却找不到。
夸父知道追逐太阳不可能成功,水也找不到,心中悲愤,于是化为飞灰,散布在天地之间。
夸父追逐太阳,虽然最终没有追到太阳,但他的精神值得赞扬。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22 古代神话三则夸父逐日原文: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化成。
精卫填海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之少女,名曰。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小女儿的化身,名叫。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lan)焱(ya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a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3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háng),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神话文言文
神话文言文1.嫦娥奔月嫦娥,羿①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②于有黄③。
有黄曰:“吉。
翩翩归妹④,独将西行,逢天晦芒⑤,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⑥。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灵宪》注释:①弈:传说中射落九个太阳的神箭手。
②枚占:用筹占卜。
枚,筹,占卜中的工具。
③有黄:占卜之人,筮师或史官之名。
④归妹:卦名,这里代指嫦娥。
⑤晦芒:指昏暗。
⑥蟾蜍:俗名癞蛤蟆。
2.吴刚伐桂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
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注释:①异书:稀奇古怪的书。
3.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拣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冥览训》4.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交。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5.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用箭射,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6.黄帝擒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7.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神话传说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夸父者,居北方荒野,身长百丈,力大无穷。
夸父好游,每至日中,必逐日而走。
日者,太阳也,其行如飞,夸父虽力大,亦不能及。
一日,夸父行至东海之滨,见日正升于东方,光芒万丈,照耀大地。
夸父心动,欲逐日以试其力。
于是,夸父张口大喝,声如雷霆,震动四野,日为之变色,光芒稍减。
夸父奋力疾走,日亦疾驰。
夸父心知,非一日之功可逐日,乃采食灵草,以助其行。
灵草产于东海之滨,味甘而香,食之可增力无穷。
夸父食草,力大倍增,遂日逐日,不分昼夜。
然日行极快,夸父虽速,亦不能追及。
夸父心中焦躁,欲速成其事,遂不顾一切,全力追赶。
夸父行至空桑之野,渴极欲饮,然四顾无水。
夸父叹曰:“吾逐日已久,今日终因渴而止步矣!”言罢,顿足长叹,声震空桑,草木皆惊。
夸父寻思,唯有到西方大泽,方可解其渴。
遂北行,不数日,至大泽之畔。
夸父大喜,以为得水矣。
乃大口饮之,欲尽其渴。
然大泽之水,深不可测,夸父饮之,水仅及唇。
夸父大惊,方知水之深不可及。
欲退,已不及,夸父遂溺于水中,不复能起。
夸父溺死,其首西向,目犹视日。
日者,太阳也,见夸父之死,亦为之黯然。
夸父虽死,其精神不灭,后世之人,传颂其名,以为英勇之典范。
嗟乎!夸父逐日,虽死犹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夸父之死,重于泰山,其精神永存于世,为人所敬仰。
译文: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他住在北方的荒野之地,身高百丈,力量无穷。
夸父喜好游历,每当太阳正午升起,他必定追逐太阳奔跑。
太阳,也就是我们说的太阳神,它的速度如同飞驰,夸父虽然力量强大,也无法追赶得上。
有一天,夸父行至东海之滨,看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光芒万丈,照耀着大地。
夸父心中动容,想要追逐太阳来测试自己的力量。
于是,夸父张开大口,发出如雷霆般的吼声,震动四周的山野,太阳因此而变色,光芒稍微减弱。
夸父奋力奔跑,太阳也疾速前行。
夸父心中明白,非一日之功可以追逐太阳,于是采摘灵草,以助其行。
灵草产于东海之滨,味道甜美且香气扑鼻,食用后可增加无穷的力量。
神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译:炎帝之少女名女娃: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神农氏。
其少女,指炎帝的女儿。
名女娃,女娃是她的名字。
女娃游于东海:女娃在东海游玩。
溺而不返:溺水而未能返回。
故为精卫:因此变成了精卫鸟。
常衔西山之木石: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
以堙于东海:用来填塞东海。
译文:炎帝有个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未能返回。
因此,她变成了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
此段神话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因溺水而化为精卫鸟的故事。
女娃是炎帝之女,美丽聪慧,喜爱游玩。
某日,她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未能返回。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发誓要填平东海,以报父仇。
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投入东海,以填塞其水。
这个故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海洋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注释:1. 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神农氏,教民耕种,尝百草,为民造福。
2. 女娃:炎帝之女,因溺水而化为精卫鸟。
3. 东海:我国东部的大海,古代传说为东海龙王居住之地。
4. 溺水:指被水淹没,无法呼吸。
5. 精卫鸟:传说中的神鸟,相传为炎帝之女女娃所化。
6. 堙:填塞。
7. 西山:指女娃经常叼树枝和石头的西山。
8. 东海:我国东部的大海,古代传说为东海龙王居住之地。
此段神话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女娃溺水化为精卫鸟的描述,表现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古代神话三则》注释及翻译
有鸟焉
焉
其状如乌
其
文首
文
白喙
喙
赤足
赤
其鸣自詨
詨
是炎帝之少女
是
女娃游于东海
于
溺而不返
溺
溺而不返
返
故为精卫
故
常衔西山之木石
衔
常衔西山之木石
之
以堙于东海
以
以堙于东海
堙
以堙于东海
于
往古之时
往
四极废
废
九州裂
裂
天不兼覆
兼覆
地不周载
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
爁焱
水浩洋而不息
浩洋
猛兽食颛民
颛民
鸷鸟攫老弱
鸷
鸷鸟攫老弱
攫
以补苍天
《古代神话三则》注释
夸父逐走
逐
追逐
夸父与日逐走
逐
竞争
夸父与日逐走
走
跑
欲得饮
欲
想要
北饮大泽
北
向北
北饮大泽
大泽
大湖
未至
至
到
道渴而死
道
半路上
弃其杖
弃
丢下
弃其杖
其代词Leabharlann 他的发鸠之山之助词,的
其上多柘木
其
代词,山
有鸟焉
焉
语气助词
其状如乌
其
代词,它的
文首
文
纹
白喙
喙
鸟嘴
赤足
赤
红
其鸣自詨
詨
呼叫
是炎帝之少女
是
表判断
女娃游于东海
译文
《精卫填海》
原文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神话文言文及其翻译摘抄
昔者,天地未分,混沌一片。
盘古氏生于其中,首当其冲,感于天地之气,遂劈开混沌,使天地始分。
自是而后,天地间始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万物滋生。
天地初开,洪水滔天,泛滥成灾。
于是,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通南北二极,使洪水退去,天地重归安宁。
女娲造人,以黄土为躯,以水为命,教人耕织,以食为天,遂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后羿者,神箭手也。
其矢能射日,一日之中,连射九日,救民于水火。
天帝感其德,赐以不死之药。
后羿得药,不敢独享,藏于家中。
其妻嫦娥,窃食此药,飞升月宫,成为月神。
黄帝者,中华民族之始祖也。
其神通广大,能乘龙升天。
黄帝战蚩尤,蚩尤以铜头铁额,无人能敌。
黄帝得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名将辅佐,终败蚩尤于涿鹿之野。
自此,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开创华夏文明。
【神话文言文翻译摘抄】昔者,天地未分,混沌一片。
盘古氏生于其中,首当其冲,感于天地之气,遂劈开混沌,使天地始分。
古时,天地未曾分开,一片混沌。
盘古氏诞生于其中,首当其冲,感受到天地之气,于是劈开了混沌,使天地开始分开。
天地初开,洪水滔天,泛滥成灾。
于是,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通南北二极,使洪水退去,天地重归安宁。
天地刚刚分开,洪水滔天,泛滥成灾。
于是,女娲氏炼制五色石来补天,砍断巨龟的足来支撑四极,打通南北两极,使洪水退去,天地重新恢复安宁。
后羿者,神箭手也。
其矢能射日,一日之中,连射九日,救民于水火。
后羿,是一位神箭手。
他的箭能射中太阳,一天之内,连射九个太阳,拯救了民众于水火之中。
黄帝者,中华民族之始祖也。
其神通广大,能乘龙升天。
黄帝战蚩尤,蚩尤以铜头铁额,无人能敌。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他的神通广大,能骑着龙升天。
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铜头铁额,无人能敌。
神话小说文言文翻译版
昔者,黄帝游于大荒之东,见一山,巍峨峻拔,直插云霄。
山巅之上,有神鸟飞翔,其名为“青鸟”。
青鸟身披五彩,羽毛如翠,其声嘹亮,宛如仙乐。
黄帝心中大悦,遂命左右登山求之。
行至山腰,见一石门,门上镌刻着“青鸟居”三字。
黄帝命人推门而入,只见一洞府,洞中仙气缭绕,香气扑鼻。
洞府中央,有一神女,端坐于石床之上,容貌绝世,美艳不可方物。
黄帝见之,心生敬仰,遂上前拜见。
神女起身相迎,微笑道:“吾乃青鸟之母,名青姬。
黄帝陛下,汝有何事求于吾?”黄帝答道:“吾闻青鸟神力无边,能通天彻地,愿求青鸟之助,以平定四海,安定民生。
”青姬闻言,沉吟片刻,道:“汝之志向可嘉,然青鸟之力非同小可,汝须有真金白银,方能请得青鸟。
”黄帝听罢,毫不犹豫,解下身上宝剑,献于青姬。
青姬接过宝剑,道:“此剑名为‘轩辕剑’,乃神器也。
汝诚心求青鸟,吾便允汝。
然青鸟非一日之功,汝须耐心等待。
”黄帝闻言,心中大喜,遂留于洞府,每日向青姬请教修行之道。
岁月如梭,转眼间,黄帝已在洞府中修炼了三年。
一日,青姬对黄帝道:“汝修行有成,今日吾便将青鸟之事告知于汝。
青鸟居于东海之滨,名为‘东皇青鸟’,汝须亲自前往,以真金白银为祭,方能求得。
”黄帝听罢,立刻拜谢青姬,并告别洞府,踏上寻找东皇青鸟的征程。
黄帝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东海之滨。
只见海浪滔天,波涛汹涌。
黄帝心中焦急,遂将轩辕剑抛入海中,顿时海浪平息,海面上现出一座岛屿。
岛上青鸟飞翔,宛如仙境。
黄帝正欲上前,忽见一青衣使者从天而降,对黄帝道:“东皇青鸟有令,汝已诚心求得,可入岛相见。
”黄帝听罢,心中大喜,随青衣使者来到岛上。
岛上宫殿金碧辉煌,黄帝步入宫殿,只见一神鸟立于殿堂中央,身披五彩,羽毛如翠,正是东皇青鸟。
东皇青鸟见黄帝到来,展翅高飞,化作一道金光,投入黄帝怀中。
黄帝心中大悦,遂拜谢东皇青鸟,并请求其助自己平定四海。
东皇青鸟点头应允,化为一道金光,飞入黄帝体内。
黄帝顿觉神力大增,便带领部下,征战四方,平定了四海,安定民生。
盘古神话三则原文及翻译
盘古神话三则原文及翻译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①,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②,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③有三皇。
数起④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
③乃:才。
④起:开始,起源。
【译文】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⑥其杖,化为邓林⑦。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弃:遗弃。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①,共工②与颛顼③争为帝,怒而触④不周之山⑤,天柱折,地维绝⑥。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⑦;地不满东南,故水潦⑧尘埃⑨归焉。
【注释】①昔者:从前。
②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③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学习四《古代神话三则》原文译文赏析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大泽的水。
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2、《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是炎帝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3、《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
洪水泛滥,巨浪滔天,鲧便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它来填塞泛滥的洪水。
因为事先没有得到天帝允许,天帝很生气,就派了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
鲧死后,他的肚子里生出了禹。
天帝最终命令禹去分布息壤,平定九州的水患。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挑战自然
精卫——至死不屈
鲧禹——前仆后继〖语言特色〗
课文所选的三则古代神话篇幅短小,在朴实简练的叙述语言中包含深刻的意蕴,加之想像夸张的巧妙运用,给人以难以磨灭的教益。
文章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现在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雄伟气魄。
反映了至死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
反映了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精神。
一、重点词语理解
逐走:赛跑。
走:跑。
大泽:大湖。
河:指黄河。
文首:头上有花纹。
白喙:白嘴。
溺:淹死。
堙:(用土)填埋。
注:流入。
息壤:神话中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
复:通“腹”,在肚子里。
卒:最终。
布土:分布息壤。
二、内容综述
1、《夸父逐日》
以个人敢和太阳赛跑,而且赶上了太阳,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向大自然挑战、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2、《精卫填海》
写炎帝小女儿女娃,往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
精卫,去填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3、《鲧禹治水》
鲧虽然因为偷窃天帝的息壤而被杀,但又生禹继续治理洪水,终于平息了洪水,反映了坚韧不拨的拼搏精神。
《夸父逐日》练习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⒈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答案:(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答案:(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⒊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答案: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⒋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案: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⒌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
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夸父()发鸠()柘木()白喙()溺()堙()鲧()答案:fǔ jiū zhè huì nì yīn gǔn
2、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夸父与日逐走逐走:②化为邓邓林:
③故为精卫故为:④鲧复生禹复:
答案:①逐走:赛跑。
②邓林:桃树林。
③故为:所以变成。
④复:通“腹”,这里有从肚子里的意思。
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②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③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答案:①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和渭河喝水。
②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嘴,红爪。
③天帝最终命禹分布息壤治理了洪水,因而安定了九州。
4、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选自______,这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古代______书。
答案:《山海经》地理
5、《鲧禹治水》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的什么精神?
答案:《鲧禹治水》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精神。
《精卫填海》练习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炎帝之少女(是:)⑵溺而不返(溺:)
答案:⑴这⑵淹没在水中
7.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⑴其上多柘木(⑵其状如乌()⑶其鸣自詨()
⑴发鸠山⑵鸟⑶精卫
8. 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
8.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美文赏读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
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
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设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
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9.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四字)。
答案:神话;《女娲补天》
10. 从文中看人类是谁创造的。
从你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可知,人类是()创造的。
答案:女娲;劳动
11.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
答案: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而把天给撞破了。
1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答案: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13.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答案:不是真实的;他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14.释词:
不料:平息:欣欣向荣:
答案:没有想到。
平静或停止。
形容草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