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涵盖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经济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现实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其建设路径,是非常有意义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研究领域,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实践领域,政府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招聘人才、制定政策等方式,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主要以本科为主,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相对较少。
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需要结合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是目前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专业认同度不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给专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
应该加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联动,提高专业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加大投入,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应该加强与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是正面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加强专业建设,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只有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能为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如供水、供电、交通等。
在公共事业的运营过程中,危机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危机和风险的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共事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一、危机应对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应急预案。
首先,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关键。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制定危机应对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危机处理流程。
其次,加强危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及时获取危机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决策。
此外,有效的危机沟通也是危机应对的重要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危机信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增强公众对危机应对措施的信任。
二、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损害。
风险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其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是关键。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此外,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三、案例分析以供水事业为例,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
供水事业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公共事业,但在供水过程中可能面临水源污染、供水中断等危机和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供水公司应建立危机应对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危机处理流程。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预警,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此外,供水公司还应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及时发布供水情况和危机信息,增强公众对供水公司的信任。
四、结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是确保公共事业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doc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一)专业定位不明确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
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
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
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
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
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
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摘要】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内容滞后、就业困难以及学生减少等四重困境。
师资短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内容滞后使得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导致就业困难。
而学生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
应对策略包括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更新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率等。
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重视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在面临困境的同时寻求突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困境、师资短缺、教学内容滞后、就业困难、学生减少、应对策略、未来发展方向、实践教学、面临。
1. 引言1.1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师资短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相对较新,导致很多高校缺乏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教学内容滞后是另一个困境,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就业困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为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学生减少是最直接的问题,由于种种困难和挑战,很多学生对选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产生了犹豫和顾虑。
这四重困境互相交织,给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同时未来发展方向也需要更加注重专业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师资短缺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之一是师资短缺。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导致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专业教师。
许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多为其他相关领域的教师兼课,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公关策略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公关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事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也时有发生,这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危机,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制定合适的公关策略。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需要及时、有效的沟通。
在危机发生时,公共事业管理者应立即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并增强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者的信任。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危机发生时,公共事业管理者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相关方合作,共同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并共同承担责任。
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提高危机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还需要注重公众参与。
公众是公共事业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危机应对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者应积极倾听公众的声音,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共事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危机应对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几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还需要注重专业化的管理和创新的思维。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地分析和评估危机的风险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者还应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只有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创新的思维,才能有效地应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
综上所述,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公关策略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及时、有效地沟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公众参与,以及注重专业化的管理和创新的思维。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应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保障公共事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_企业管理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_企业管理论文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_企业管理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近年来开办的新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
目前,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专业定位不太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等诸多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应适当控制办学规模,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实践模式,并可尝试开办“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方向,以解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危机。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危机;出路;作者:余敏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许多社会事务将由公共管理组织来完成。
此类变化给我国政府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日益显现,同时也为公共事业专业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受社会需求和国外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影响,我国开始重视不同于“行政管理”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与教育,并由东北大学、云南大学率先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人口、卫生、资源与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以及水、电、煤气、邮电、通讯、公共交通等公用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出现了“合法性”危机。
因此,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规范性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为政府确定科学合理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供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合理期待。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在较高层次上的交叉、综合运用的一个管理过程。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及其出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本科毕业就业状况不理想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只有对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标签: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设置;人才培养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1.1学科基础雄厚,人才培养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要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下属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解决社会发展、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适应面广,能够为各个行业、领域、部门和公众提供服务。
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运用理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短时间的职业技术准备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具体的管理工作。
地方综合性院校办学实力较强,学术氛围较好,师资力量也相对雄厚,为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提供各种软、硬件条件。
可见,综合性高校雄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2社区管理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从传统的大包大揽开始实行分化,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落到社区,社区成为承载政府职能剥落的载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社区已是满足居民需求的第一社会空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
目前,社区发展的独特地位已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职能的下移推动了社区中介组织、各类公益性组织的发展,扩大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领域;社区管理涉及大量的事无巨细的事务也需要大量的具有公共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是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危机与出路恢复重建三十年后的反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内学者从不同角 度研究了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政府危机管理政策方面,研究者们于政府 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措施。例如,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以及 如何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等。此外,研究者们还探讨了政府在危机后的评估和反 思,以期在未来的危机管理中做出更加有效的决策。
总之,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危机与出路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 在深入分析危机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出路;只有积极探索出路,才 能有效化解危机。在恢复重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明确 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繁荣发展。
参考内容
引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学科,其重要性 日益凸显。然而,这个专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危机。本次演示将探讨公共事 业管理专业所面临的危机及其出路,以期为专业人士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启示, 共同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社会组织在危机管理ຫໍສະໝຸດ 的作用也是学者们的重点。随着中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 展壮大,其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研究者们对社会组织在危机预警、 信息传播、救援和恢复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提出了社会组 织与政府之间如何更好地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问题。
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危机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危机事 件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危机带 来的损失。例如,研究者们对公共安全领域的风险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 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领域和情境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
危机
1、人才流失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公共事业的特殊性 质,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往往会被吸引到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组织工作,导致学术 界和业界都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 方案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部分毕业生往往会选择转行。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我们来看一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设立了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如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府管理等。
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强调学生的实习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工作技能和经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定了完善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开展了一系列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仍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是学科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学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是近十几年才开始设置的,缺乏经验和积淀。
其次是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实际存在较大的脱节,学校培养出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是学科研究方面的问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设路径。
首先是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加强学科建设,鼓励高校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相关学科的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还要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带头人。
最后是与社会需求对接,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对接机制,积极响应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内容,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作。
在未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希望广大高校和教育部门能够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公共事业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提供公众需求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公众需求。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已经较为成熟。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高校已经设立了多个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在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公共事业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学理与实践脱节现象。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差异。
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个高校都有开设,但专业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匹配。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制度不完善、服务不平衡等,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为了进一步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专家、开展教师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践机构纳入专业教学体系。
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深化理论研究。
可以通过调研、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建设,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为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一门学科。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下面从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
各高校纷纷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率也较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创新,研究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通过项目实践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创新意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
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践环节。
设置公共管理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深入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和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力量。
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良好的实践基地来支持教学和科研。
要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改善实践设施条件,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要与实践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提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危机与前景
2023.7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每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一段时期内,互联网就会出现大量“吸人眼球”的新闻报道:高校某些专业“辉煌未来”或“惨淡收场”,比如“专业最吃香”“未来就业前景好”“待遇好”,或者“再见!这些大学专业将被撤销”“曾经的明星专业,为什么遭万人嫌”“建议不要念了!很多大学撤销这些专业”“‘高危’专业慎报!年年被撤销”等。
众所周知,高校专业或撤销或新增,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化、专业办学条件、学生生源数量、毕业生就业率等综合因素的正常调整,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部分高校专业撤销更不等于“再见”“不要再读了”“高危专业”,但网络关于高校专业调整的“标题党”式新闻,有可能混淆视听,博了眼球,丢了真相,有失公正,“带偏”学生志愿填报,影响高校专业内涵发展和社会评价。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更是冲上热搜,处于风尖浪口,“曾经那么火的公共事业管理,如今本科专业撤销榜第一”“教育部撤销518个高校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数量最多”“全国撤销最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何在很多学校又升级了”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这些新闻“标题党”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确实有必要拔乱反正,还专业本来面貌。
换句话说,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到底是衰落还是精干,可从专业办学设置缘由、现实状况、危机反思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究和现实思考。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缘由及现状“八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场运动在九十年代扩展到全球,我们国家在新世纪的前十年是公共管理研究最活跃的时期。
新公共管理在我们国家可以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光是在理论界,在实践领域同样如此,比如很多地方政府提出建设‘企业家政府’的设想,不少地方开始了民营化的尝试,比如我们熟悉的公交车等”“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几乎是同时传入中国的,这个理论与中国政府管理的实践几乎是无缝对接”[1]。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热门专业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指以公共事业管理为主要学科内容,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和管理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路径,以期为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社会进步,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机构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项目管理、公共政策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
就业范围广泛,就业前景较好。
2. 专业知识面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涵盖面较广,既包括公共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包括了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社会服务等实践技能。
专业的门类也日益丰富,如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工作等。
3. 教学内容丰富:学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尽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也不可忽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1.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学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无法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
3. 研究水平不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水平整体上较为薄弱,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导致学科的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弥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 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和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增设一些新的专业方向,如公共政策分析、社会服务管理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前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高校中的一门独特学科。
其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等准政府组织的管理人才。
而这些准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理念新风向下的主要实践对象。
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发展中也会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将探讨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
困境一:教育与实践脱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特别重视。
然而,在现实中,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大多缺乏实践机会。
再者,高校的管理教育往往太过理论化,学生难以获得具体的实践经验。
这导致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困境二: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符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因为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庞大的市场和不断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需要更多的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目前专业在教育和实践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困境三:师资建设不充分一门学科的质量离不开有教学水平和科研经验的教师队伍。
然而,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的专业教师人数不足,实力不强,导致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一些教师的从业背景较为单一,难以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经验。
困境四:缺少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公共事业管理也逐渐进入全球化时代。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却缺少国际化视野。
虽然有一些高校开展了一些国际交流项目,但整体水平比较薄弱。
给学生带来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不能适应全球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要。
结论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着上述四种困境。
这些困境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为了拓宽专业发展的空间,高校应当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和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化视野的拓展等,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如电力、水务、交通、通信等。
这些公共事业的运营和管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也承载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由于公共事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危机管理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危机的定义和特点危机是指突发的、具有破坏性的事件或情况,威胁到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和公众的利益。
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发性:危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测和避免。
2. 不确定性: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其发展和后果难以准确预测。
3. 复杂性:危机往往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涉及的问题和因素复杂多样。
4. 高风险性:危机的发生和处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案例1. 电力事业中的危机管理: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一旦发生电力故障或事故,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预防和应对电力故障和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水务事业中的危机管理:水是生命之源,水务事业的管理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环境保护。
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防止水源污染、水灾和供水中断等问题,保障公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用水需求。
3. 交通事业中的危机管理: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是交通事业中常见的危机。
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拥堵的影响。
4. 通信事业中的危机管理:通信是信息社会的基础,通信事业的管理关系到信息传递的畅通和网络安全。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防止通信网络故障和信息泄露,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策略1. 预防为主: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危机隐患,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 应急响应:危机发生后,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及时组织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的发展,减少损失和影响。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
30就业指导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根据社会改革现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借鉴西方国家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先进经验,经教育部审批而开设的管理学二级学科。
虽然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
1999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后,截止2007年招收此专业的高校已增加到300多所。
但在这“公共事业管理热”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不少高校是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具备开办条件的现实情况下,盲目跟从,纷纷设立该专业。
而相对应的客观局面是,中国市场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没有随之增加甚至没有完全的打开。
因此,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严重生存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专业建设的任务,设计出适合中国特色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专业,切实解决其就业难的尴尬局面,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以管理学为主,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
下面仅以作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近四年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例进行分析。
吉林师范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于2001年,是新兴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校之一。
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8%,接下来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四年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整体就业率呈下滑趋势,并明显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考研率逐年高升,且高于我校平均考研率。
高校扩招直接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需求供大于求,岗位出现短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不温不火的发展情况也间接导致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缺少直接对应的岗位和部门。
为了缓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吉林师范大学 姜海滨 宋洪峰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专业之一,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多渠道的就业途径。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且不断加大培养力度。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这些困境会影响到专业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教育、身份、职责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四重困境。
一、教育方面的困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困境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行业应用知识和实践训练。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不稳定的,其中的一些教材和教授都是老师在业内的见识及经验,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企业角度,很难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用的理论和技术,缺少创新,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
最后,教育制度和规范化问题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困境之一,全国高校公共服务管理教育的规范是不统一的,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认证机制,导致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难以获得有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二、身份方面的困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社会身份认同和就业前景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
首先,与其他专业相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还比较低,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求职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其次,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景上缺乏明确的方向和途径,不同的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和不利影响。
即便在公共机构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岗位数量仍然比较少,竞争也非常激烈。
三、职责方面的困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当承担起公共事业的重要职责,而这也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在还无法区分它与其他管理相关专业间的职责范围,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职责和定位,从而难以发挥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发展方向也需要优化,现阶段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考公“划水”,缺乏对公共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无法真正对社会和公众服务从事有效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事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
公共事业的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缺乏、效率低下、管理不当等问题。
为了实现公共事业的高效运行和发展,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向。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
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如预算、人力、技术等。
然而,现实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细致的成本效益分析体系,加强绩效评估和监督,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和高效。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能力,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精确度。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第三,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
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积极推进社会参与,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
可以通过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和互动,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提供需要的公共事业服务。
第四,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规范和监管。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因此,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非常重要。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监督机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公共事业的公正和透明。
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有加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以及加强规范和监管,才能推动公共事业管理实现更好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如水、电、气、交通、通信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公共事业可能会面临各种危机,如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破坏等。
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机制对于公共事业的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首先,危机应对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可能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事业中断,给公众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经验。
他们应该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预案,包括灾害防范、应急救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他们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调应对。
其次,应急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急管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后,对危机进行全面、快速、有效的应对和处理。
它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资源调配,协调救援行动等方面的工作。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应急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公众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确保公共事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的应急管理人才,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
此外,他们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危机。
除了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中还需要注重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预防是最好的治理,通过提前预防危机的发生,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公共事业的影响。
例如,公共事业管理者可以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和破坏的发生;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危机的动态。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有效地应对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
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
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
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
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
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
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
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
面的建设,见专业口径和前提下实施深入的专研,凸显出专业的特点。
第三点,把教学的内容分别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模块,合理的划分每个模块占用的课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实践方面的教学,利用学术论坛以及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学生专业适应能力。
(三)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促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配开放力度和社区以及少数民族区域,还有基层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
这也给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制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必须要把握好这个机遇,加强教学方面的改革,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的能力。
这对于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要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方向,改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构造,科学调整其专业课时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式,并且,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当前的学科优势,增加设置城市社区管理有关专业,同时根据社会就业情况,培养出大量适合民族区域,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进而达到我国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绝大的多数均是在行政管理学科的前提下发展组成的,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均拥有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背景。
但是其中一些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培训。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大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团队的构建,引进大量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扩大教师团队的规模,同时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邀请专业的工作者进行讲座,进而改善教师团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