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剧本)

合集下载

西厢记·长亭送别

西厢记·长亭送别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纯洁,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萧瑟悲凉与无奈了。

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

天空中、漫山遍野刮着凉爽萧瑟的秋风,枯叶随着它飘零而下,秋风吹打在身上时,内心复杂的感情就会突然的涌上来,五味杂陈,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在秋季,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无法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

碧蓝的天空之下,十里长亭显得格外冷清孤寂,时不时会有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这空旷无际的野外一群群大雁留下叫声衬得周围更加寂静。

细长的道路上有一辆马车缓慢的行驶着,车轱辘发出沉闷的吱呀吱呀的声音,马车里坐着的是愁容满面的崔莺莺。

旁边的张生骑着一匹马,马蹄发出哒哒声,脸上同样的一愁莫展,因为今天是张生与崔莺莺离别之日,张生要进京赶考。

几个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缓慢的行驶着,企图想着能够拉住时间,让相聚更久一些。

前方的凉亭中有人正焦急的等待着,有夫人和长老,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夫人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等了很久还没见张生和女儿崔莺莺的身影。

这边路上马车还在走着,红娘想不让愁苦无边际的蔓延就先打破了这份寂静,问道:“小姐今日怎么没有打扮了?”说话过后又是好一会的寂静,许久崔莺莺缓缓说道:“看见这准备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想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

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记得经常寄书信给我。

只恨我们相见得太迟,又离别得太快。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让时间停止。

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

话剧 西厢记之长亭送别

话剧    西厢记之长亭送别

1.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示例: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

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

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

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

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

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

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

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

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2.运用想象,以“临行”为题,将[耍孩儿]一曲改写成话剧片断。

示例:莺莺(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且饮此杯!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复为公于举筋?张生(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红娘金榜题名,倒要小心招婿。

张生(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

(摔杯)有违情义,如同此杯!莺莺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感动,流泪)小姐知我。

(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且慢。

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

(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庚一绝,以剖寸心。

(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红娘(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3.以“怅望”为题,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

《张生莺莺长亭送别情深深》改编剧本

《张生莺莺长亭送别情深深》改编剧本

《张生莺莺长亭送别情深深》剧本说明:1、()括号的内容表示动作,希望能深入揣摩,表现出来。

2、“”双引号的内容表示语言,需要吟诵或背诵出来,尽量脱稿。

(旁白无需脱稿)3、配乐:一共3段【剧前音乐淡入+剧中背景音乐+剧末音乐淡出】4、旁白:11段红娘:11段莺莺:13段张生:17段第一幕:西厢外夜晚旁白:张生翻墙表心迹,红娘牵线成情缘,崔张二人尺素往,情深意切私相会。

然此夜,张生久久不前来,莺莺前庭守凉月。

红娘:小姐,别站在外面等了,夜冷易着凉,您进房吧,外面有我呢!张公子肯定会来的,今晚迟了,怕是有什么事耽搁了,他来了我一定替你骂他,可让你好等!莺莺:不必,我也许久未好好赏过这月色了,吟道:“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唉——,但愿人心如明月,久久长长永不变!【插入音乐1:春江花月夜的纯音乐】红娘:小姐……不会的,张公子不会变心的,我们进去吧。

莺莺:默而不语地望着月。

【结束音乐1】旁白:夜月当空,长影映地。

正当莺莺黯然神伤,引领入房去时,门外传来了微弱而有致的敲门声【插入音效1:敲门声】。

红娘:小姐小姐,是连续的三声敲门声,是公子,一定是公子来了!旁白:没错,以敲门三声为号,是他们相会相见的暗号,亦是他们三生相恋,不弃不离的约定!红娘:(快步地向门走去,一打开门,便责备道:<喜悦中带着责备的语气>)公子怎么才来,让我家小姐好等!张生:莺莺可好?红娘:不好,在外站了老半天,说是看什么月亮,其实红儿心里明白,都赖公子您!张生:久等久等,都是我不好,快带我去见小姐吧。

旁白:不远处是那楚楚动人的女子,月色朦胧,倩影在即,伶俜袅约。

张生:将自己的披风脱下,整了整衣装,向莺莺走去。

张生:莺莺,莺莺,我来了,怪我怪我,我来迟了(随即轻柔地将披风为她披上),先披着,别着凉,我们进房说吧(揽着莺莺走)。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思考:这首曲词是在什么场合唱的?眼泪表达了崔莺莺怎 样的情感?
[朝天子]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 一递一声长吁气。
1、眼泪中包含了崔莺莺的两重恨,对母亲的怨恨,对 世俗门第观念的愤恨; 2、突出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的思想。
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 窑记》和《丽春堂》等。其中最著名的《西厢 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 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剧本描写书生张生 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 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 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
《西厢记》故事的来源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来源 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 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 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 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 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 到了金代,戏曲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一般称为《董西厢》,成为王实甫《西》的基础。 《西厢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 具有更鲜明的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
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大都(今北京) 人,元著名杂剧作者。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很 少,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 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 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 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

元曲《长亭送别》

元曲《长亭送别》

元曲《长亭送别》长亭送别元代:王实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双玉读曲
宝玉正踟蹰[chí chú ]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 :“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 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 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 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 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 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 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 己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 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 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 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 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 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卖也”。他 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 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 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地狱不得超生 ,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金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 不得善终云云。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 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 是 超 越 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 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 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 之秋景,此句将青山摄入 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 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怨“芳草”无情,正见 画面,并使天、地、山、 色彩斑斓的画面。
出作者多情、重情。 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赏析
【滚绣球】 恨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恨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剧本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夫人,第一幕时间:暮秋一日地点:长亭外人物:崔莺莺,张生(旁白:话说这穷书生张珙与那已故相国女儿崔莺莺一见钟情,情比金坚,不顾莺莺之母崔夫人的阻拦,小两口便似那古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爱得那个叫至死不渝,两人也偷偷的在一起了。

崔夫人得知后气的在房里整整躺了好几天,也只得承认既成事实。

但也气不过啊,便提出要张生应举得官才能成亲。

可张崔二人正是浓情蜜意之时,怎么舍得分别?这不,他们俩正在这说情话呢!)(一个时辰前)夫人:(对红娘说)今日送张生赴京,我在十里长亭,安排下宴席。

我与长老就先行了。

若是看到莺莺和张生,莫忘将他们接来。

红娘:是。

(一个时辰后)张:(深情地)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莺乘着车赶到,气冲冲的上场)莺:(边捶打张边气急败坏的说)你这个没良心的,挨千刀的,一声不吭的就这么走了!就你这二百五还缺一半的智商,竟敢答应我妈的鬼要求,你的心里是不是早没有我了吧!(转身痛苦甩手帕)张:凉风有信,秋月无边,莺莺我对你的爱可是天地可鉴的。

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对你的爱永不变!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但我有满腹的诗书和必胜的信心,至于考个状元嘛,对我来说不就是洒洒水嘛,放心,小case啦!(扇扇子,见莺不语,转身轻拍莺的肩,深情的说)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莺:(目光转向远处树林)远处的树林啊,求求你拖住那抹残阳。

时间啊,就在这里挺住吧!张:(转身执起莺的手)你放心,等我考取功名回来,我一定风风光光的娶你。

莺:我放心?我怎么能够放心!若见了那异乡花草,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唱)送你送到长亭外,有句话儿要交代,虽然已是百花开,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张:(顺口接到)不采白不采~莺:(狠狠拧着张的耳朵)你说什么!!!!张:才~怪!(莺松手)莺:(小声说)谅你也不敢张:(马上捂住自己的耳朵)痛死了痛死了(随即又一脸谄媚的望向莺,双手呈桃心状)你要相信,我只对你有感觉!莺:(呈桃心状)我只对你有感觉!(红娘出场)红:小姐,张生,老夫人有请,到这边饮酒作别。

金批西厢长亭送别

金批西厢长亭送别

金圣叹批扫叶山房本《西厢记》哭宴〔夫人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

红娘,快催小姐同去十里长亭。

我已吩咐人安排下筵席,一面去请张生,想亦必定收拾了也。

〔莺莺、红娘上云〕今日送行,早则离人多感,况值暮秋时候,好烦恼人也呵。

〔张生上云〕夫人夜来逼我上朝取应,得官回来,方把小姐配我。

没奈何,只得去走一遭。

我今先往十里长亭,等候小姐与他作别呵。

〔张生先行科〕〔莺莺云〕悲欢离合一杯洒,南北东西四马蹄。

〔悲科〕【正宫】【端正好】〔莺莺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绝妙好辞。

右第一节,恰借范文正公穷塞主语作起,纯写景,未写情。

【滚绣球】恨成就得迟,怨分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右第二节,此“迟”“疾”二句方写情。

通层反反覆覆,曲曲折折。

都只写此“迟”“疾”二句也。

又添“柳丝”一句者,只是甚写其“疾”也。

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

你与我,“你”字妙。

杜诗云:“春宅弃汝去。

”又云:“天风吹汝寒。

”又云:“浊醪谁造汝。

”皆是此等字法也。

右第三节。

前日即此日也,曾要教圣贤打。

今日亦即此日也,却要教疏林挂。

嗟乎,为汝日者,不亦难乎?吴歌云:“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种小菜个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干。

”嗟乎,天地之大,人犹有憾,类如斯矣。

若事于仁,尧舜犹病,不其然乎?何独怪于双文焉。

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

右第四节,二句十字,真正妙文,直从双文当时又稚小又憨痴,又苦恼又聪明,一片微细心地中,的的描画出来。

盖昨日拷问之后,一夜隔绝不通,今日反借钱别图得相守一刻。

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

则是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

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

亦不成其为相守也。

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

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

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

此真小儿女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翻译](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

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

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

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

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

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

(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

(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

(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

酒席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梁山伯与祝英台_戏曲剧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_戏曲剧本

(电脑布景书馆、门外古槐)幕后音(合唱)同窗共读长三载,相帮相学相敬爱,妹妹多情心暗许,哥哥憨厚鼓里埋。

(灯光亮)(梁山伯、祝英台、马世荣在学馆读书)(马世荣围着祝英台乱看)祝英台嗳,你做什么?马世荣贤弟啊,(唱)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发现耳环痕,只有女子戴耳环,贤弟啊,你穿耳朵为何因。

祝英台你好恶心。

马世荣(唱)你假装正经不理人,想必你是个女钗裙。

祝英台马师兄,女人怎么了?马世荣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祝英台孔圣文章,人所景仰。

可叹将我们的姐妹母亲与小人并论,贬其为“难养”,错错错。

马世荣祝英台,孔圣文章你也敢妄加批评?待我告知先生,不罚你跪三天三夜才怪?祝英台(唱)孟母三迁人敬爱,文姬归汉从容来,昭君和番出关塞,班昭《汉书》映千载,如姬、婕妤女中魁,更有那,代父从军木兰崽,巾帼英雄出代代,建功立业多豪迈,若无孔母养孔子,先贤圣人怎结胎。

梁山伯好。

(唱)信手拈来巧剪裁,一番宏论开眼界,自古女子多奇才,贤弟呀,句句道中我心怀。

(白)(对马世荣)你去告呀。

马世荣这。

梁祝马(师母上,三人同时)师母。

师母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山伯,你的文章。

梁山伯写好了。

(递与师母)师母(师母看了看,喜悦地)哼。

(点头)英台。

(马世荣开始哆嗦)祝英台请师母过目。

(递与师母)师母(师母看了看,喜悦地)哼,好。

(点头)世荣。

马世荣我。

师母你学的那三字。

(马世荣低下头)第一个。

(马世荣头更低)第二个。

(马世荣再低头)第三个。

(马世荣恨不得钻进地缝儿)马世荣,糊涂虫,一天学了三个字,中间不会两头生。

幕后音(童声合)马世荣,糊涂虫,一天学了三个字,中间不会两头生。

师母也罢,放学去吧,英台留下。

(梁山伯、马世荣下)(掏出书信交与英台,英台接书信)祝英台我爹又来信了。

师母(笑笑)嗯,快看看吧。

祝英台(持书信)(唱)老爹爹的书信我不用看,定然是装病哄我回家转。

师母嗳,英台,还是看看的好啊。

祝英台(看信)(唱)离家读书整三载,爹爹想我得病灾,生身父母谁不爱,我也愿做女乖乖。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元杂剧
二、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 有别称“北杂剧” ,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 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 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 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 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 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十支曲牌。曲词就是按曲 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压同一韵脚,不可 换韵。有时又有向其它宫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 情况,称为借宫。
元杂剧
(夫人、长老上云A)今日送张生赴京, 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 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 (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 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呵!“悲欢 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B” 【正宫 C】【端正好 D】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小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E
长 亭 送 别
王 实 甫
小型张:双玉读曲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 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 ……黛玉 道“什么书?” 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 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道: “ 你又在我 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 :“ 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 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 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 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 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 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 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①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唐· 元稹 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传中有莺 莺的诗《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 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影 子。②金朝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 调》(《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 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 记》(《王西厢》)的基础。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 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 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 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 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 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 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 添了好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 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 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 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 的思想倾向,把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 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 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 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 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 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 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 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 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 《西厢记》的改造。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
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 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 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 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 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 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 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 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 在寺中借厢住下。
• 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 白(说白)。
•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 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 特点呢?
•①[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
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剧本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剧本

长亭送别【时间】暮秋季节,路旁黄花凋零枯萎,一片片枫叶随风落下。

蓝天上白云朵朵,大雁成对往南方飞去。

【地点】长亭【人物】老夫人、长老上老夫人(坐,敬酒状)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

老身先行动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长老(饮酒)阿弥陀佛,老夫人不要着急。

离别总是如此啊,且再等等吧。

老夫人(点头,望一眼天空)诶......(老夫人、长老下)【地点】前往长亭的路上。

【莺莺、红娘同上】莺莺、红娘跟在后面画外音(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红娘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莺莺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离别本就使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暮秋季节,多让人烦恼。

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红娘(倒一杯水递给莺莺)小姐喝口水吧,你今天一天都没吃甚东西,如今是越发削瘦了。

【背景音乐起】莺莺(接过杯子,不饮,往前方)只恨我们相见得太迟,只怨你离去的太早。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

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红娘既是如此,小姐你今日怎么不好生打扮打扮?莺莺你哪知我的心啊。

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马,我只有难过生气,哪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滴滴的媚?【音乐缓缓停】【地点】到达长亭【老夫人、长老坐在亭中,张生、莺莺、红娘赶到】张生(作揖状)小生见过老夫人、见过长老。

(红娘、张生两人互相看到对方,同时低头,退后一步)老夫人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边坐。

红娘拿酒来。

张生,你往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张生、红娘(同时)是。

【众人就坐】老夫人老身今日就直说了,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考取一个状元回来,到时才能将莺莺许配与你。

莺莺(惊呼)母亲也太苛刻了些。

(老夫人眼神制止)张生(起身作揖)小生托老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一定不负老夫人所望。

(偷偷望莺莺一眼)长老(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京剧野猪林自长亭送别词

京剧野猪林自长亭送别词

京剧野猪林自长亭送别词一、背景介绍。

二、送别词内容。

(一)林冲唱段。

“贤妻休得泪双流,卑人言来听从头。

十载恩爱一旦休,为夫把话说根由。

都只为权臣当道结冤仇,苦害林冲坐牢囚。

充军发配沧州路,再相逢不知何时候。

”林冲的这段唱词,首先是在安慰妻子不要过度悲伤。

他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仍强作镇定。

“十载恩爱一旦休”,道出了夫妻二人即将面临的生离死别,他们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被高俅等权臣的陷害彻底打破。

林冲点明自己遭受冤屈的原因是“权臣当道结冤仇”,反映出当时黑暗的社会政治环境。

“充军发配沧州路,再相逢不知何时候”,这两句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他不知道自己此去的命运如何,也不知何时能再与妻子团聚。

(二)张氏唱段。

“见儿夫不由我珠泪满面,好似钢刀刺我心田。

恨高俅设毒计谋海样深,叹我夫蒙冤屈发配边庭。

实难舍夫妻们恩情似海,这一去不知他生死存亡。

君去后我是苦守还是另嫁,倒叫我千思万想心乱如麻。

”张氏的唱词则更多地从女性的角度表达出内心的痛苦。

“见儿夫不由我珠泪满面,好似钢刀刺我心田”,形象地描绘出她看到丈夫遭受冤屈即将远行时那种心如刀绞的感觉。

她痛恨高俅的陷害,“恨高俅设毒计谋海样深”,直接表达出对迫害者的愤恨。

“叹我夫蒙冤屈发配边庭”,为丈夫的遭遇感到悲哀。

而“实难舍夫妻们恩情似海,这一去不知他生死存亡”则体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的“君去后我是苦守还是另嫁,倒叫我千思万想心乱如麻”,更是深刻地表现出在封建礼教下女性面临这种困境时的复杂心理。

三、艺术价值与情感表达。

(一)艺术价值。

1. 从唱词的文学性来看,用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如林冲唱词中的“权臣当道”“冤仇”等词汇,精准地概括了故事的背景和矛盾冲突。

张氏唱词里“珠泪满面”“心乱如麻”等描述,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和心境。

2. 在音乐性上,与京剧的唱腔旋律完美结合。

演员通过不同的板式(如西皮散板等)演唱这些唱词,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节奏,增强了唱词的感染力。

《长亭送别 》

《长亭送别 》
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 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 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 “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 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 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
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 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 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 了,打退孙飞虎。
2020/11/29
9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 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 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 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净、丑是末旦行当的次要角色。
2020/11/29
2
元杂剧文学常识
艺术形式的构成:曲、白、科。 曲: 即曲子,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每一折限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属于它的若干支曲牌,曲牌的联套方 式有规定。每一折的套曲,一般由一人主唱到底,根据主唱人是正旦还
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 ,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 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 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 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 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二用布头蹭蹭手,匆匆忙忙跑过去。

*** 老板娘算盘算账。

【老夫人】这茶水少了,再添点来。

【小二】好嘞,老夫人。

*** 小二把茶壶端走,住满了些又呈了上来。

*** 红云斟茶。

*** 张生转头看着崔莺莺发呆。

*** 红云把脸凑到崔莺莺耳旁。

【红娘】小姐,你看,哪里有个书生盯着你呢。

*** 崔莺莺惊奇,偷偷朝张生的方向看了一眼,又马上把头转了回来。

*** 张生连忙把头低下。

【旁白】张生见到崔莺莺容貌俊俏,不禁在心里赞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却也知自己刚刚那番盯着别人看,有失礼节,饮了几口茶便匆匆离开。

【张生】小二,结账。

【小二】一共是两文钱。

*** 张生从口袋里拿出两枚钱币,一枚不慎滚落,直到莺莺脚边。

*** 红云弯腰去捡,抛回给了张生。

*** 崔莺莺回头看发生了什么。

*** 张生对着莺莺、红娘尴尬的笑笑。

【老板娘】钱收好了没啊,小霖子,又在折腾啥呢!*** 张生收回目光,离开。

----------------------------------------------------------------------------------------------------------------------<音乐- 佛寺>*** 地点:普济寺花园*** 张生上,停立在月光下。

【张生】(念)银河倒泻影,花荫布满庭。

【崔莺莺】红云,开角门。

【红娘】是啦!*** 红娘捧香盘上,开角门设香案。

*** 崔莺莺随上。

【红娘】小姐,香案摆好了,烧香吧!【崔莺莺】一炷香愿亡父早升仙境。

二炷香愿老母长寿康宁;三炷香——三炷香——<音乐渐停……>【红娘】小姐呀,每晚你祝到这三炷香,怎么都没有下文呀?* 崔莺莺羞无语。

【红娘】我来替小姐祝告吧!* 崔莺莺笑着看着红娘,好奇、嗔怪的样子。

* 红娘也拿起香,学样叩拜道。

【红娘】愿小姐早配个如意相公。

【崔莺莺】(羞)红娘,羞得调皮!心中无限伤情事,尽在深深两拜中。

* 崔莺莺、红云起身。

【崔莺莺】老夫人命你去问长老,何时可与老相国做佛事,你问过了没有?【红娘】我问过了。

长老说二月二十五日是受供之日,请老夫人与小姐去佛殿拈香。

* 红娘若有所思,突然灵光一现。

【红娘】啊!小姐,说起来做佛事,我倒想起一桩好笑的事来。

【崔莺莺】什么好笑的事?【红娘】我去问斋期,在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了在酒肆里的那个俊俏秀才。

他对红云我深深一揖说道:(学着张珙的声姿)“小娘子莫非是莺莺小姐身边的红娘姐姐吗?”又说:“先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崔莺莺】(微笑)谁要你去问他这些事来?【红娘】谁问他来?我说我又不是算命先生,要你的生辰八字何用?【崔莺莺】他是如何回答呢?【红娘】他说:(学张珙腔调)“我……我尚未娶妻呢!”【崔莺莺】(羞,沉脸)嗯!【红娘】小姐别生气,我这是学他的呀。

不仅如此,他还有话呢。

【崔莺莺】他又说什么?【红娘】他还唤着小姐的名字说:“莺莺小姐可常出来吗?”一听这话,我就恼了,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崔莺莺】(听后为之一震)你不教训他,也罢!【红娘】哼!不教训他,不知道还要说出什么疯话来呢!我一说要对老夫人去讲,他就没有敢往下说了。

世上竟有这样的书呆子!真是个傻愣秀才。

【崔莺莺】(略有思索)红云,此事你对老夫人说过没有?【红娘】此事还没有对老夫人说。

我只是吓唬吓唬他罢了。

【崔莺莺】这些小事不对老夫人说也罢。

【红娘】是。

小姐,你看月到中天,夜深人静了。

【旁白】每个女孩心中都有自己的梦,如莺莺,亦如红娘。

张生,一位呆呆傻傻的读书人,深深烙印在了她们心里。

而红娘,一名不起眼的小小丫鬟,怎敢与小姐爱上同一个人呢?爱,便永远沉在了心底。

----------------------------------------------------------------------------------------------------------------------<音乐- 花园>*** 地点:花园【崔莺莺】(对月凝视。

微叹)唉!月色洗空,花荫遮院;形只影单,芳心自怜。

*** 莺莺叹。

*** 张生下石山。

【张生】(独白)小姐对月长叹,必有所感。

(思索)我不免以月光花影为题,吟诗一首,看她如何?*** 张生走近墙下高吟。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崔莺莺】(听吟诗,猛振动)红云!何人墙外吟诗?【红娘】听这声音,就是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个愣秀才呀!【崔莺莺】好美的诗啊!【红娘】小姐,我不懂诗。

他吟得好吗?*** 莺莺点头。

*** 红娘略思。

【红娘】小姐,此处无人,你也吟诗一首,也叫他听听咱的行吗?*** 莺莺点头,漫步行吟。

*** 张珙贴墙边注意倾听墙内动静。

【崔莺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喜悦)小姐,你酬和得好呀!我高吟、你低咏,两心相印……*** 崔莺莺迟疑着、慢慢走回房。

*** 红娘关角门随下。

*** 张生呆立。

【张生】一首和诗两心印证,更胜似白日里眼角含情。

我们两个人,不直言心已通,海誓山盟也有可能。

*** 望着崔莺莺的房门,看了许久,走开。

---------------------------------------------------------------------【旁白】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

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

危急之中老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

”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 张生彻夜写信。

【旁白】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

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旁白】张生也向崔莺莺许下了“此生,非卿不娶”的诺言。

莺莺眉眼弯弯,轻扬笑脸,答:“此生,非君不嫁”。

----------------------------------------------------------------------------*** 地点:酬谢席上【老夫人】这次多谢了张生,彻夜忙碌,得以将贼人孙飞虎打退。

老身在此以茶代酒,替小女谢过张生了。

*** 老夫人举起酒杯,举目望着张生,饮了一口。

*** 崔莺莺微笑,满心欢喜地看着张生。

*** 张生笑着看看崔莺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张生放下酒杯。

【张生】老夫人不必多谢,这是小生应该做的。

小姐国色天香,能献一份微薄之力也是小生的荣幸。

【老夫人】只是张生也许不知,莺莺早已与郑尚书之长子——郑恒立下婚约。

*** 崔莺莺大惊,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看向母亲。

*** 郑桓从席上站起,作揖。

【郑桓】你就是张生?在下是郑尚书的长子——郑恒,也是莺莺的未婚夫。

【崔莺莺】母亲!*** 老夫人伸手,做出制止状,让崔莺莺不要说话。

*** 红云扶住崔莺莺的肩膀。

【红娘】小姐……(摇头)【张生】这……这……这可是事实?*** 崔莺莺哭着,离开酒席。

*** 红云经过老夫人同意,和老夫人互相暗示点头,随崔莺莺离开。

【红娘】小姐……!*** 崔莺莺哭了一会儿,躲在门后听席间的谈话。

【老夫人】是。

莺莺的父亲位居相国,已经离世,早早为莺莺安排好了婚事。

老身无奈才出此下策。

郑桓为郑尚书之子,家财万贯,也不失莺莺相国子女的身份。

你且不必担心。

既然你已退敌,不如让你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如何?【张生】甚……甚好……张生感激不尽……【旁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岂是身为儿女的莺莺,小小书生张君瑞能够改变的?在故事的最开始,我们以为对方是自己人生里的最不能错失的那个唯一,但到最后才颓丧的发现,你不是非我不娶,我不是非你不嫁,只是个太伤人的误会而已。

我们都身处在这个朝代的旧思想里,又怎能在一起?这个世界上能够轻易进入人的心扉的无外乎爱情,可当面对爱情时,又有那么多的无奈。

茶,有些冷了。

*** 老夫人把装着金子的盒子放在张生面前。

【老夫人】这是老身的一点点心意,张生且收下作为盘缠,日后好离开本县,另谋仕途。

【张生】老夫人想是让小生离开永济县吗?【老夫人】莺莺已许配给郑桓,你在永济县停留太久,难免有人说你对莺莺图谋不轨,莺莺作为相国之女的声名也将不保。

我见你与红云情投意合,不如将红云许配给你,侍奉你进京赴考如何?你是读书人,我说这些,你应该能懂。

*** 红娘表情吃惊、紧张。

【旁白】红娘心头一震。

他期待张生的回答,在静默中凝视,凝视……张生的回答是:【张生】……小生……明白。

但我张君瑞此生,非莺莺不娶。

我会尽早离开本县。

小生告辞。

【旁白】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

因为有爱,才会有期盼。

或许暗恋者的职责,是沉默。

*** 崔莺莺泪未干。

张生看见了门后的崔莺莺,她与张生凝视几秒,渐渐退后了几步失声痛哭着离开。

*** 红娘尾随。

*** 张生伸手,却什么也没有抓住。

【旁白】他伸手想抓住什么,却忽的想起:莺莺早已不再可能属于他。

红娘在一旁沉默着,她不知道张生懂不懂得她的心意。

她仿佛觉得自己是他前生脚下踩死的一只蚂蚁,所以今生,他还是一样的无视她的存在。

红娘终生的等候,始终换不来他刹那的凝眸。

*** 老夫人得意地坐下,与郑桓相视一笑。

【郑桓】谢老夫人!【老夫人】还叫老夫人哪?【郑桓】谢岳母!*** 郑桓饮茶。

*** 老夫人笑着点点头。

-------------------------------------------------------------------------------*** 地点:长亭*** 老夫人、长老坐在亭内【旁白】暮秋季节,路旁黄花凋零枯萎,一片片枫叶随风落下。

蓝天上白云朵朵,大雁成对往南方飞去。

【老夫人】(坐,敬酒状)今天送张生赴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

老身先行动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莺莺来。

【长老】(饮酒)阿弥陀佛,老夫人不要着急。

离别总是如此啊,且再等等吧。

【老夫人】(点头,望一眼天空)诶……----------------------------------------------------------------------------------------------------------------------*** 地点:前往长亭的路上。

*** 莺莺、红云跟在后面<音乐- 马车>【崔莺莺】张生进京赶考,离别本来就使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暮秋季节,多让人烦恼。

【红云】(倒一杯水递给莺莺)小姐,喝口水吧,你今天一天都没吃什么东西,如今是越发削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