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欣赏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资料:关于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生态环境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
(2)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探讨爬山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爬山虎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爬山虎的价值。
4. 写作训练(1)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长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运用观察、描述、对比等方法,研究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3.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的观察与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主要内容的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
(3)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的观察与研究。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2)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观察与实践:实地观察爬山虎,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观察与实践:(1)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记录其生长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描述等方式,总结爬山虎的特点。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强调关注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观察日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2. 爬山虎图片3. 多媒体教学课件4. 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展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爬山虎。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你们对爬山虎有什么疑问?(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图画,展示爬山虎的特点和美丽。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第一章:认识爬山虎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爬山虎的名称、外观特征。
2.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习性。
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爬山虎,记录其生长过程。
教学活动:1. 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爬山虎的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爬山虎生长过程。
3. 教师总结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第二章:探索爬山虎的爬行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爬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爬山虎的爬行方式和原理。
2. 分析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的适应策略。
3. 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爬行原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观察爬山虎的爬行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其爬行原理。
2. 讨论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的适应策略。
3. 举例说明爬山虎爬行原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欣赏爬山虎的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爬山虎美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的外观美。
2. 讲解爬山虎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爬山虎,引导学生说出其美感。
2. 讲解爬山虎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关爱生态环境的做法。
第四章:观察爬山虎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1.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变化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爬山虎的生长变化。
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爬山虎生长变化。
教学活动:1. 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生长变化特点。
2. 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爬山虎的生长变化。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爬山虎生长变化。
第五章:创意绘画——描绘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美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课文注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绿植,引发学生对绿色的喜爱。
(2)谈话导入,让学生谈谈对爬山虎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并通过分析课文,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其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第一章:认识爬山虎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爬山虎的形态特征,如叶子、茎、爬行方式等。
2. 讲述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发现爬山虎的踪迹。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爬山虎的实物。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特点。
3. 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二章: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蔓延、叶子生长等。
2. 介绍爬山虎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
3. 分析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生命周期。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
第三章:爬山虎的生态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讲述爬山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土壤稳定等。
2. 介绍爬山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美化环境、提供栖息地等。
3. 分析爬山虎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爬山虎的生态作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环保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爬山虎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四章:爬山虎的利用价值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利用价值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爬山虎在医药、食品、建材等方面的应用。
2. 介绍爬山虎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分析爬山虎的潜在利用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利用价值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实用价值。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存环境。
(2)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珍惜生命,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全文。
2. 相关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作文纸张或电子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作者对爬山虎的描述,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观察与写作(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自然景物。
(2)学生现场写作,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景物,体会对大自然的感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交流对大自然的热爱。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然景物,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大自然》。
(2)选择一种植物,深入了解其生长特点和生存环境,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写作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写作内容:评估学生在观察写作中的描述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文的完成质量和对植物的了解程度。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校园植物考察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植被。
2. 开展校园植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下美丽的自然景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词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参与合作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爬山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通用15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通用1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的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培养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从叶老对中学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并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件准备:1、《一张画像》修改的原文。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二、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课文写了什么有关叶老的什么事?2、指名交流三、自读自悟,学习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读1-4自然段,思: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画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预设:(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 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叶老修改的很认真、我们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我从中感受到叶老修改得非常认真。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修改的非常认真。
教师趁机拿出修改稿原稿,学生看在让学生谈感受。
(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文学事业的艰巨,要认真,要一丝不苟,叶老对文学事业的认真,对我的平和、温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中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试讲教案优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中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试讲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讲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兴趣。
2.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爬山虎的生长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观察报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植物?你们在哪里见过它?”(二)观察爬山虎1.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爬山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茎、花等部位。
2.学生观察后,回到教室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1)爬山虎的叶子是绿色的,呈掌状分裂。
(2)爬山虎的茎是紫色的,细长且有韧性。
(3)爬山虎的花很小,呈淡黄色。
(三)分析爬山虎的生长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提问:“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能在这里生长?”(1)爬山虎喜欢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
(2)爬山虎的根能紧紧地攀附在墙壁、树干等地方,吸收养分。
(3)爬山虎的茎和叶子能随着生长不断攀爬,直到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四)制作观察报告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如观察叶子、茎、花等),共同完成观察报告。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观察报告。
3.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爬山虎的观察报告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观察的准确性、表达清晰度、合作意识等。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思考能力等。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下它的生长特点。
2.学生将观察结果与家长分享,家长签字确认。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通用13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通用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通用1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爬山虎的直观认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阅读与理解。
2.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学习。
3. 观察和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3)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变化。
2. 教学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植物生长变化。
1.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文本。
2. 爬山虎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1)教师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4. 观察和描述植物生长变化:(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2)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 作业布置:(2)学生进行一次家庭作业,观察和描述家中的植物生长变化。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验操作等。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了解与之相关的生态知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掌握相关的生态知识。
(3)通过阅读,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2. 教学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生态价值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自然之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及其生长过程。
2. 准备相关生态知识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3. 学生准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本,预习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学校的爬山虎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阅读文本,感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提问:文本中描绘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的?4.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探究:提问:爬山虎是如何生长的?它的叶子和茎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查阅资料,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生态价值。
5. 情感体验与表达: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引导他们关注和珍惜生态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爬山虎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美好?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生态价值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爬山虎,记录其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习教案一等奖3篇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习教案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习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1、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情况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⑴讨论: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⑵交流: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五、布置作业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
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1、谈话,激发兴趣: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2、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适应性。
2. 教学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及其环境适应性的理解。
(2)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2. 互动式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爬山虎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甄选8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甄选8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三、精问,理文1.作者怎么会看到那片爬山虎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前面一至四自然段的内容,“获奖——修改——学习——激动”构成了“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因。
五、六自然段为过渡段)2、学习第一段(1-4节)(1)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2)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
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四、深思,做人:1、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先引导学生对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点。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主要内容介绍课文描述了作者在家乡的山上发现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情景。
课文通过描绘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2.2 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2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4.2 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3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4.4 生字学习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通过朗读和书写来巩固记忆。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关于植物的观察日记。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生字和课文的理解情况。
6.2 作业评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和观察日记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爬山虎生长的过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2 描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3.1 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爬山虎。
4.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a. 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5.2 初步感知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3 深入学习a.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5.4 观察与描述a. 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b.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与描述。
5.5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b. 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
5.6 小结与作业a.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b. 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拓展6.1 课堂活动:a.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b. 学生展示他们的种植成果,并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2 课后作业:a. 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了解其生长过程。
七、教学评价7.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7.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7.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观察报告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这是叶圣陶,你对她有哪些了解?上课: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课题)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
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请打开课文,放开声音读一读。
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了。
开始读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师出示词语,学生领读、齐读。
)客厅、皇冠、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师:春风从脸庞轻轻地拂过,应该怎么读这个词呀?再试试。
生:春风拂面师:这样读才舒服呢!再读。
(继续出示词语)生:映入眼帘师:眼帘指的是谁呀?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语段)请你读一读。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这个字(曲)大家刚才读得不太一样,有的读qǔ,有的读qū,咱们怎么办?生:查字典。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两种“曲”字的解释。
)生:这个字应读qū,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
曲线。
师:哦,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
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曲线。
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课件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平和质朴(学生自读)生:第一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组是叶圣陶老爷爷的表情。
师:作者是谁?生:是肖复兴。
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篇课文。
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
第二组词是写谁的?生:叶圣陶师:叶圣陶先生可是一位——生:大作家。
师:没错。
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了。
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生:爬山虎。
师:对了,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它是写——生:人的。
生:写事的。
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
对吗?再想想看,课文中写了叶圣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啊?这两件事又是怎样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呢?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并提醒学生:默读课文书平放,这样更便于学习。
师:让我们抬起头来,一起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生:修改文章。
师:修改作文。
(师板书)生:6-10段是写叶圣陶老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
这样就更好了。
(师板书)师:同学们,你们也都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生:一样。
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一会儿我们交流。
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师: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读得真准确。
孩子们,“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生:很认真。
师:你从哪儿感到到的?生:我是从“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这句话感受到的。
师:同学们,这“密密麻麻”什么样,你知道吗?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
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
(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师: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来,读读吧。
学生自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
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吗?体会体会。
生:“一张画像”的“张”和“一幅画像”的“幅”字在画像上,“幅”字用得会更准确一点。
师:我们平时说:一张——生:(齐)纸师:一幅——生: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师板书)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
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
同学们,你们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生:(读)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师板书),请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是“删改”(师板书)。
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
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小刀给它挖下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对,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
那要把“删”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生:左边的“册”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
生:“册”字要写得瘦一点。
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
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着读一读,体会体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加的确切了。
师:句意是确切了,但句子呢?生:句子更干净了。
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生:干净了,也规范了。
师:对了。
(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你都感受到什么了?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自己试试。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有1500多字,可叶老就是把这1500多字的文章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我”这样说——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
(音乐起)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呢!所以——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生:他还是一个温柔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
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
生:他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
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
师:他给予了我们每一个孩子无尽的关爱。
(师板书)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
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
请你们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
生:要写具体事实。
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
生:从具体事实中透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师:写好作文还有什么要求?生:(读)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爱感动。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板书)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多处?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
知道为什么了吗?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
(师板书)成了一位大作家。
几十年后,这件事仍然不能让肖复兴忘记,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
(课件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生: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
请你们读红色的部分。
(课件出示短文)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生:我一下子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生: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生: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
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
”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
师:还有吗?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对吗?好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