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一期末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I板块(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I板块河南焦作市博爱一中2023—2024学年(上)高一期末考试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人认为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体热散失,有助于保暖,所以长胖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天冷时“囤肉”可以抗寒。
其实不然,①_________,若自身产热有限,仍然不抗冻也不保暖。
人体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其中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当机体进食或遇寒冷刺激时能大量产热,快速供能,有利于抗寒。
②_________,御寒效果有限。
真相是,御寒抗冻不能依赖厚厚的脂肪,而是要靠发达的肌肉主动发热。
总之,寒冷的冬日,不妨从“被动囤脂肪模式”切换到“主动囤肌肉模式”,把重点放在均衡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上。
如此不仅能御寒抗冻,③_________。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他们从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B.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
C.唐代边塞诗人中高适与岑参齐名,人称“高岑”。
D.“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3年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① 。
有专家表示,此次我国多地出现的极光主要是受地磁暴活动影响。
什么是地磁暴呢?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不仅是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它们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即地磁暴。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如海死后是否有巨额家产留给林黛玉,自清代便是人们探讨的话题。
涂瀛在《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中首提此说:“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
”论者坚持认为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并流入贾府,依据主要有三:一是第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曰“再”说明有“初”,当初可发的三二百万之财只能来源于林如海遗产。
二是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指着贾宝玉向林黛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三是巡盐御史属肥缺,一定会积揽下大笔私财。
其实,“再”有“如果”义,是常见义项,贾琏此语中完全可解释为“如果”,并不意味着有发过三二百万财的初次情况。
王熙凤说贾宝玉在人物、门第、根基、家私方面能配得上林黛玉,这是婚配方面的常见提法,并不说明林黛玉也有大笔家私,特别是此处是说贾宝玉能配得上林黛玉,并未提林黛玉能配得上贾宝玉,“配得上”是单向度的,贾宝玉一定比林黛玉更好或不比其差,并不能反过来说明林黛玉不比贾宝玉差,就如第二十九回贾母所说贾宝玉的对象标准:“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种情况自然也属于贾宝玉能“配得上”对方。
至于认为林如海有巨额遗产,并且林黛玉可以继承至少一部分,从生活逻辑上是成立的——林如海即便从书中所写看,也不会是穷官,林家无论是户绝而林黛玉继承家产,还是按惯例从宗族立祀而为林黛玉预留嫁妆,林黛玉都会有一笔财产。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河南2022年高一下期末)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疫情猛如虎。
而时下,在新冠病毒溯源上的“加戏”比新冠肺炎疫情更猛烈。
新冠病毒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但显然也不是政客们信口雌黄出来的。
面对疫情这一强敌,应该抗疫,而不是_ 内讧。
在疫情溯源问题上,中国向来公开透明;在疫情防控举措上,中国不仅高效,而且无私。
援助全球疫苗、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可以说,中国在全球抗疫工作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反观美国,其对疫情缺乏足够重视,消极懈怠、甩锅推责,导致疫情全球大流行。
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8月5日5时21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累计超过3531万例,死亡病例累计超过61.4万例。
这正印证了美国防疫不当的事实。
青山同云雨,明月非两乡。
一个地球,一个世界。
将病毒溯源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说到底,不过的政治操弄,最终会干扰研究进程和国际抗疫合作,破坏人类命运共同体。
反对“疫苗民族主义”、弥补全球“免疫鸿沟”、筑牢国际防疫屏障,要的是真诚的合作,而不是政治的伎俩。
奉劝在阻拦病毒溯源进程的这口锅里“乱炖”的国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式非常有特色。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赏析。
(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亮相,它蕴藏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将功能性、民族性等艺术性完美结合,不仅防风保暖,而且透气轻便,可以实现温度变化和场景转换之间的自由穿搭。
冬奥制服装备各研发设计团队面对冬奥特殊气候条件需求,为解决①在客观上互相矛盾的难题,在材料使用上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和穿搭组合达到了一种平衡,最大程度满足冬奥特殊气候的条件需求。
制服填充絮料选择拥有国内专利技术的多层结构新型保暖絮片,并根据冬奥的使用环境进行针对性改良,②。
河南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句式参差中取其气势,取其与情感波折相对应、相共鸣的功能,是李白的古体诗或乐府诗的显著特征。
比如那首《蜀道难》,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种种句式杂置于一篇之中恣意驱遣,如急风迅雷般出入于神话与自然、人生感慨与政治预言之间,大有包举群山、扪心问天的巨人气概。
其实,句式的运动感不仅体现于外在形式的长短参差之间,而且体现于内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之中。
一些带假设性或转折性的连词的使用,使诗行略显散文化的同时,出现诗情的波折和跌宕。
《清平调》(其二)从正面落墨,描写后苑牡丹红艳凝香、新鲜带露,隐喻着贵妃的国色天香。
随之以一个“枉”字,使语气逆转,比起这种国色天香的牡丹美人,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云雨幻境只不过是枉然断肠一回罢了。
由幻境进入历史,诗人陡然发问:汉宫美人谁个可以相仿佛?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娇美动人,却可怜还得倚仗新妆,缺少自然神韵了。
此诗妙在善于转折,以情调状语转,以借问语气转,以情感动词转,转折形式多样而不落痕迹,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委婉曲折的弹性。
诗艺的特征在于精练,在于脱俗越轨,在于富有跳跃感。
而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却节制着这种精练、脱俗越轨和跳跃感,以便于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
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弹性。
李白诗重复一些较为特殊、多少有点模式化的句式。
比如“朝……慕……”句式往往把时间的连续转换为空间的连续:《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是李白在晚间投宿永华寺的时候,在回忆中折叠时间、地点,以流放夜郎的悲苦心境,思念早上在凌烟楼与浔阳群官告别时“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的情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也就是说,表面上“朝……幕……”的自然时间,经过回忆性的折叠,已变成富有审美弹性的心理时间了。
精选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宇华教育集团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9-2020(下)期末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人朱光潜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
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作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
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人猿发展到人。
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
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
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
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
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
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
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语言文字运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禾”有关的一组汉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种植谷物的全过程。
在种植谷物之前,首先要撒种,撒种的“种”最初的字形写作“種”,撒种种地的动作则写作“穜”,两个字都从“禾”。
播种是农业生产最初的步骤之一,这是“年(秊)”的开始。
春分时节,种子萌生后长出的小芽就是“稍”;当长出的种子再慢慢成长,就变成了幼小的禾苗“稚”;继续成长为茎秆儿有了一定长度的“秧”。
夏天,秧苗开始吐出麦芒,就成了“秒”,到了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谷物开始吐“穗”,这个“穗”的尖尖的顶端被称为“颖”,它尚未被注浆、但已非常漂亮的穗壳则被称为“秀”,能够“秀外慧中”可看作谷物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胜利。
因此,古代读书读到一定阶段的人,①。
有了穗之后的谷物继续成长,慢慢地为干瘪的穗内注浆,这个初始成熟的谷物就是“祗”。
秋天,谷物成熟。
当把这些禾谷都整理之后,人们就开始“年(秊)”了。
由古人种植收获禾谷的全过程看,“年(秊)”实际上是②,也是人们开始庆祝丰收的时刻。
在这样的时刻进行庆祝,“过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正确答案】19.①也被称为“秀”一样的“才”/也被称为“秀才”;②该过程的最终收获阶段20.长出的小芽(“稍”)再慢慢成长,就变成了幼小的禾苗“稚”;“稚”继续成长,就变为茎秆儿有了一定长度的“秧”。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是以谷物喻人,前面说“秀外慧中”可看作谷物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胜利,此处主语是“读书读到一定阶段的人”,说明知识已经比较丰富,内容应与“秀”联系,可填:也被称为“秀”一样的“才”/也被称为“秀才”;第二空,由“当把这些禾谷都整理之后,人们就开始‘年(秊)’了”和“也是人们开始庆祝丰收的时刻”可知,“年”是谷物种植到收获这一过程的最后阶段,可填:该过程的最终收获阶段。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三门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参与建设。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起着巨大作用。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工匠不仅是传统工业的主要劳动力,而且还扮演着传统工业技术主体的角色。
工匠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不断突破自我的创造精神。
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小作坊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取代,但是在人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工匠文化,却依旧贯穿于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之中。
工匠精神是一种求精尚巧的实践精神。
对工匠而言,产品制作并不是一种简单模仿的操作,而是对材料匠心设计、精心制作的再创造,从产品的构思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工匠求精尚巧的思维,烙刻着工匠双手劳作的印记。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建筑,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
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
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
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
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
能不能再深入一步,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出一种更基本的艺术范畴,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呢?我摸索的结果,是找到了“意象”。
我们先来看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河南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不仅如此,在该书第一回中,作者还通过“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空空道人等虚构人物之口,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元小说”分量。
就此而言,《红楼梦》尤其是这第一回,显而易见,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
我们可否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整部《红楼梦》并没有第一回中上述这些显性的关于小说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将这些自我省思的思维成果隐含起来,自觉地贯彻到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保持不变——这样一部并无显性的“元小说”痕迹的作品,它是否还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呢?从作者对于小说艺术的自我省思来说,它是否含有“元小说”的元素呢?我认为应该给予十分肯定的回答。
这样的一部《红楼梦》尽管没有现在这样显性的“元小说”叙述方式、更为复杂的嵌套结构,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小说杰作,仍与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旧式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
实际上,在人类小说艺术史上、整个艺术发展史上,并无那种显性的“元小说”“元艺术”之征候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艺术存在。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0-202期高一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会跳舞的鸡蛋刘公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
村里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朱夫子肯定能连中三元。
朱夫人十月怀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
两个孩子相隔一个多时辰来到世间,一个生在大年三十的亥时,另一个生在了新年正月初一子时。
谁大谁小?朱夫子让后出生的当哥哥。
村人奇怪。
朱夫子说:“晚生一个时辰恰巧到了下一年,哥哥小一岁也理所当然。
”朱夫子解释道:“虽是同胞兄弟,坐胎还是有先后,先进去坐胎的当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来后进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来。
”村人哈哈大笑。
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
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人们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
既然有出处,肯定是不会错的。
朱夫子的双胞胎儿子渐渐长大,“弟弟”却不甘愿当弟弟:“别人家双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再说我都大他一岁了,怎么能是弟弟?”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
气得夫子点着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后来,邻里在教孩子时也乐于装成有学问的样子,半土半文地训斥:“你不听老子的话,你就是朽木,你跟老子耍脸子,你就是不可教也的粪土之墙!”这个“不可教也”的“弟弟”刚长成和夫子一样高,突然远走,再无音信。
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学好。
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
朱夫人哭得昏厥过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儿子的尸骨找回来。
夫子倒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板块(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板块河南焦作市博爱一中2023—2024学年(上)高一期末考试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文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间断地使用和发展的文字,汉字的艺术魅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在科技①_________的今天,更应守正创新,对书法文化资源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系统梳理和探寻书法资源的当代价值。
我们不仅要在学术领域取得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更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让群众②_________的书法通识类读物,并要注重新媒体的运用推广,让优秀的书法文化资源在当代多元立体化地展现与传播。
一些书法文化资源丰厚的省份,可以③_________,利用好相关资源,推出特色文旅项目,在提升文旅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地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形象。
书法文创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文房四宝相关产业,应结合新形式和数字化思维,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通过继承、升华、转化,精心提炼书法文化的经典元素,赐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载体,进一步增强书法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书法充分展现中国符号,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9.文中加粗字词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20.文中第三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4分)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寒冬腊月,人们注重饮食、保养身体,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寒食俗。
比如南京人小寒要吃菜饭,取南京特色“矮脚黄”青菜、成肉片、香肠片、板鸭丁,再剁生姜粒与糯米同煮,味道十分鲜美。
广州人喜欢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
糯米饭不光有糯米,还得配上炒香的广州腊味(腊肠、腊肉)、花生、碎白葱等,①。
江浙一带有小寒吃花生的习俗,花生可以健体,当地俗谚说“小寒喜庆长生果”“小寒花生食来年”。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C项,依据原文第六自然段,作者将方块字和音标文字相比,认为方块字有完整、艰深、固定的特点,“似(似乎)阻碍文化学问的普及”,这是针对当时社会部分人提倡音标文字的人的观点而说的,并不代表作者认为方块字就真的阻碍了文化学问的普及。另外,“此缺点急需改进”的说法也无从说起。
D项,以偏概全。从全文来看,当时人不好读书与读书人缺乏正确的读书动机、社会风气一味求利、社会生计、教化考试改革等多方面紧密相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实力。争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晰论证思路,要娴熟驾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方论证等)及其作用。最终对选项进行细致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认为“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
所谓‘众体’,实在也有限得很。
”而《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他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倡语、辞赋联额、灯谜酒令等等,应有尽有。
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等,丰富多彩。
这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是其他小说中所未曾见的。
黑格尔说:“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
”《红楼梦》通过情景交融创造出诗词和画卷结合为一体的优美意境,将作品所表达的爱情和对生命的追求加以文学化、诗歌化。
如第二十六回,黛玉被宝玉的小丫头们关在门外,正悲伤难过,恰巧柳枝花朵上的鸟儿啼鸣,听闻此声,不忍再听。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这几句诗词便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作品后半部分,贾府开始走向末路,文中在此阶段对凄凉的环境氛围时常刻画。
贾母带着一家老小赏月之时,“夜静月明,笛声悲怨”。
这样的场景和氛围下,史湘云吟诗道:“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紧接道:“冷月葬花魂”。
此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凄凄凉凉的夜色,更是对故事情节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暗示,可谓是一举两得。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薛之砚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
“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
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
”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
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
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
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
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
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
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
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
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河南许昌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河南省许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就能看到,二十四节气的生命远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节气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从历史发展来看,节气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以此保持旺盛的活力。
比如清明,原本是一个农民抓紧春耕的节气,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融入寒食节的习俗,形成了祭拜扫墓、踏青出游两大代表性节俗,应时而变,又有了慎终追远、追思先贤、缅怀先烈等内容。
特有的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被“清明”承载,依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近现代以来,各地农民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将二十四节气本地化。
比如,以前的农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表示谷雨之后,寒冷的天气基本上结束了;如今在一些地方改成“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延迟”,成为农民安排农事的新依据。
除了实用价值外,()。
它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缤纷世界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对大千气象的。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垫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表现了中国人“感时应物”的节气律动感。
前两句是自然气候,后两句是农业活动,从这种对应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的联系深深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
(1)以下文段中空缺处填写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警示干预体会铭记B.提示干涉体会烙印C.提示干预体验烙印D.警示干涉体验铭记(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明”承载着特有的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直到今天,它依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B.“清明”承担着特有的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直到今天依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C.“清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意识,直到今天依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D.“清明”承担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意识,直到今天,它依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河南开封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河南省开封五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树,也是易动人诗兴的。
可以造海船的大材,仅能做火柴梗的小料;性格坚强昂首挺立的,感情脆弱侧卧于地的;开鲜花结硕果的,绽小花含微籽的,无花无果仅献藤蔓的……,只要有益于世界,都可以生活得______。
这引起我们多少______的想象,给人以何等豪迈的情感!若是在冬天,即使松杉那样坚韧的大树,也难得有一件完好的绿衫哪!春天的鸟儿,也是会吟诗的。
你听“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们不必为大雪封地无处觅食而______,也不会因寒流的逼迫而“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
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春天的人,更是诗的形象。
他们的两臂可以灵活地挥舞,双脚可以利索地行进,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招架风雪的袭击;他们健康的肌肤柔润舒适,不再受冷风的______。
这引起我们多少理性的想象,给予我们何等有益的人生哲理!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有滋有味壮美忧心忡忡欺凌B. 津津乐道柔美忧心忡忡凌辱C. 津津乐道壮美局促不安凌辱D. 有滋有味柔美局促不安欺凌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
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B. 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
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C. 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
这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从而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D. 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
这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们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就可以灵活挥舞着双臂利索地前行在风雪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郑州三、语言文字运用为了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校学生会计划开展校园读书月系列活动。
假如你是校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请你组织部门成员积极策划此项活动,完成下列四项任务。
任务一:学生会拟在校刊上刊载一篇题为《红楼谁宝和氏璧》的文章,但搜集到的文段在词句和文法方面有需要斟酌之处,请你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并做出恰当选择。
楚国卞和因欲献璞玉而遭祸,而几经历史沉浮,他那块举世无双的宝玉,终为后人所识,称其“价值连城”。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中可有“和氏璧”?有,那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价值长期被遮蔽扭曲,也像那块被包裹在石头里的玉璧。
(),因为它的“玉质”根本没有被发现和认识。
《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真文化,都被层层粗陋的砂岩,这层层砂岩的外壳,还很坚固且不易被打破,它的结构也很复杂,要辨别和清除颇为费力。
这像“玉”的“砂岩”是什么?有好几层第一层是后四十回的续书,它,把曹雪芹的原著做了篡改,混淆了世人的耳目。
第二层是社会常情的惰性和惯性,喜欢陈陈相因,懒得动脑筋思考问题,追求真相,学习钻研。
第三层是后来西方文化东渐,不能和原有的中华文化完全,在带来许多宝贵新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教条和模式,一些新的“套路”,时间长了,成了另一类型的“陈腐旧套”,而读者惟“新”是趋,惟“西”是宝,把这些教条框架硬往《红楼梦》上套,并且这一套就是正宗,《红楼梦》的“大美”“真美”无非如此如彼。
还有第四层、第五层……读《红楼梦》不容易啊!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世人也赞美它,却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B.虽然被世人赞美,也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C.世人即使赞美它,也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D.世人虽然也赞美它,却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掩藏移花接木水乳交融认为B.掩盖移花接木浑然一体认为C.掩盖偷梁换柱水乳交融认定D掩藏偷梁换柱浑然一体认定【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
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解答】(1)A.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前后句主语都是“世人”,当将“世人”提前;B.被动语态与前后句衔接不当;C.“即使”表假设,根据语境《红楼梦》的“玉质”被掩盖、“石质”被赞美是现状,用“虽然”更合适。
故选D。
(2)“掩藏”指遮掩隐藏;“掩盖”指遮盖或隐藏。
“掩藏”一词主观隐瞒的意愿更明显,而此处“层层粗陋的砂岩”为喻,取“遮盖”之意更合适。
“移花接木”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偷梁换柱”比喻暗中耍手段,改变事物内容,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语境是把曹雪芹的原著做了篡改,续书改变了原作的内容,故选“偷梁换柱”。
“水乳交融”形容关系极为密切或感情十分融洽;“浑然一体”指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此句强调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是否能紧密结合,故选“水乳交融”。
“认为”是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认定”是确定地认为;明确承认。
语境是确定得认为这一套就是正宗,“认定”的语义比“认为”强烈。
故选“认定”。
故选C。
答案:(1)D(2)C【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
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
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
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任务二:为了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研习作品,学生会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你组织大家认真讨论、审核,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正确答案。
20.下面五副对联都出自《红楼梦》中,与之依次对应的悬挂对联的场所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②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③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⑤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A.稻香村大观园正殿沁芳亭藕香榭潇湘馆B.潇湘馆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沁芳亭藕香榭C.藕香榭大观园正殿沁芳亭稻香村潇湘馆D.沁芳亭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潇湘馆藕香榭【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解答】对联①宝玉为有凤来仪(即后来的潇湘馆)所题的对联。
“茶闲”“幽窗”“棋罢”正合潇湘馆是个清幽读书的所在,“烟尚绿”正暗指潇湘馆幽静竹林。
对联②是元春为大观园正殿题赐的联。
元春作为皇帝妃子回家省亲,在题联时犹思表达对皇帝恩德的感怀。
对联③是宝玉为杏林在望(后改为稻香村)所题的对联“浣葛”“采芹”正应农家风味,与稻香村相合。
对联④是宝玉为沁芳亭所作的对联。
联句意境清新,巧在句句言水,却不着半个水字,用“三篙”“一脉”代而言之,雅丽蕴藉又分别隐“红”“绿”二义,与“怡红快绿”有暗暗相关之妙。
对联⑤出自第三十八《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藕香榭柱上对联。
故选:B。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
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
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
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
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任务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为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校学生会征集到几位同学的《红楼梦》读书感悟,准备在读书沙龙上分享。
下面是某位同学所提交稿子的部分内容,请你组织大家讨论这段文字的逻辑性,并提出修改意见。
2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并修改。
读罢“香菱学诗”的故事,我不禁惊叹于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
她高屋建瓴,先向香菱道明学诗的规律要领,继而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法。
对待香菱,黛玉主动、率真,乐为人师。
同时,我也感动于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她认真听取黛玉指导并及时消化,为作得一首好诗,废寝忘食,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因为沦落异乡、身份低微,所以香菱立志学诗,并写出了好诗,这种精神令我感佩。
作品的这部分内容对提高我们的读诗写诗能力也有极大帮助,我建议大家好好阅读!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而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
①并非沦落异乡、身份低微,就一定会立志学诗,写出好诗。
②③【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例句找出类比的逻辑,即提出一个具体的推论,具体分析其中的谬误,指出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从而支持观点。
仿照该逻辑和句式重新写一个例子。
【解答】本题的推断问题在最后三句,其中“因为沦落异乡、身份低微,所以香菱立志学诗,并写出了好诗,这种精神令我感佩”是例句。
“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而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存在两处逻辑错误,第一处是“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第二处是“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这两句表述过于绝对,将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
根据例句应改为:并非通过阅读,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并非领悟到精髓,就能写出好诗。
答案:②并非通过阅读,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
③并非领悟到精髓,就能写出好诗。
【点评】推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①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段的内容和句内逻辑关系,对文段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
通过通读文段,由语感初步感知出有逻辑推断错误的地方,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再读语段,对由语感找到的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
在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别绝对,武断的推断。
看其用词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断条件是否充足,看其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等,一般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推断错误的地方。
分析过后进行确认。
③仿照给出的例子,拟写答案,分析推断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
拟写句子时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句形式,不要想当然。
拟写后要注意所写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最后写到答题纸上。
任务四: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拟向全体同学发出阅读文学名著的倡议,请你组织大家讨论这份倡议书草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22.下面这份草拟的倡议书在格式、内容、标点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关于阅读文学名著的倡议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通过读书能使我们眼界开阔、头脑充实、思想睿智、身心愉悦。
文学名著是人类知识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无论时间多么久远,那些经典之作都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大放光彩。
阅读文学名著,对于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领悟人生都大有裨益因此,特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一、选择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坚持每天阅读;二、必须做好摘抄,做到日积月累;三、常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近期,我们将根据学校图书馆藏书情况,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为同学们列出推荐阅读书目。
愿同学们在这些优秀作品的滋养下,增长见识,茁壮成长。
此致敬礼××中学学生会2020年×月×日①②③④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