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_985_高校2010年度_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分析
![_985_高校2010年度_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2f031855270722192ef73f.png)
第7卷 第4期2013年7月高 校 教 育 管 理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Vol.7No.4July 2013 “985”高校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分析罗 云,韩阿伟(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收稿日期:2012-10-17基金项目:兰州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201103)作者简介:罗 云,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韩阿伟,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2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30529.1611.016.html摘 要:通过分析发现,“985”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存在着篇幅长短不一、格式各具特色、内容大同小异的特点。
在指导思想上有自我表扬和回避问题倾向;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身研究不够、不深、不够客观;对质量的分析不够全面;对问题的分析有“轻描淡写”、“避重就轻”的倾向;涉及未来工作计划目标的较少,且用语模糊无法检测;个别没有按规定完全公开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完善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对策与建议:教育部应该对“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表制度”做出更加科学、明确、具体的规定;高等学校自身应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学习和研究;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支持和监督高校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985”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4-0089-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13章第40条明确指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1]。
2011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985工程”高校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137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985工程”高校先行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全国“985工程”高校《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比较与分析
![全国“985工程”高校《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36158fbceb19e8b8f6baec.png)
单, 内容单薄, 表达不全面 , 给人一种应付的感觉。
从结构 上 看 , 二 种 要 素 模 式 抓 住 了 本 科 人 第 才 培养 的几 大关键 要 素 , 分别 阐述 , 给人 一 种清 新 明了 的感觉 。 第三种 模 式 纵 览 全 局 、 辑 严 谨 、 路 清 晰 。 逻 思 明确要从 哪几 方 面 阐述 , 一 大块 又 分 为 几 个 方 每 面说 明 , 内容丰 富 。
借 鉴 国外 先 进 的教 学理 念 和教 学 方 法 的基 础 上 , 传 授专 业知 识 和技 能 , 练 学 生 的专 业 素 养 和 能 训 力, 拓展 学 生 的 学术 视 野 和科 研 潜 质 。在 具 体 实
情况 , 尤其是设计教学培养质量的相关数据 。第 二 、 种模式 表属 性是 不 同 , 基 本包 括 了教 学 质 三 但
2 要素模 式 . 这种模 式是 将涉及 到 本科 人才 培 养 质量 的各 个主要 要素 分别 列 出来 加 以阐述 。 以华东 师 大 为 代 表 , 量 报 告 的 构 成 要 素 主 质 要为 :) 1 专业 建 设 与评 估 ;) 程建 设 与 师 资 ; ) 2课 3
大学生科研训练 ;) 4 本科生国内外交流;) 5 师范生 免费教育 ;) 6 教学保障条件。 采取 这种 模 式 的高校 主 要 有 : 华东 师 范 大学 、
二、 办学 质量 管理方 面 的特 色 与 亮点
以山东 大 学 为例 , 本 科 教 学 质量 报 告 的 主 其 体结 构是 : 一部 分本科 教 学基 本情 况 :) 科 教 第 1本 学基 本数据 ;) 2 本科 招 生与教 育拓 展 ; ) 3 本科 教 学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https://img.taocdn.com/s3/m/eeba75ed844769eae109ed4e.png)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研发,由邱均平等编著。
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排行榜。
包括主旨论文“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 2010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启示”、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总表)、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分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等 10 个方面的 201 个排行榜。
第二部分,全国各大学概况、各类排名结果及联系方式。
第三部分,附录。
提供了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自行研制的“本科专业新旧名称对照表”。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从 10 个方面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了国内 119 所重点大学(包括 20 所一流大学)、 599 所一般大学和262 所民办院校竞争力、 11 个学科门类和 192 个专业的实力和水平。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评价指标合理,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翔实,权威性高,适用面广,可供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培训机构、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使用。
目录第一部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排行榜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 2010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启示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前 100 强)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前100 强)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总表)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分表)(前20 %)哲学( 66 )经济学( 497 )法学( 524 )教育学( 362 )文学( 664 )历史学( 210 )理学( 611 )工学( 634 )农学( 171 )医学( 216 )管理学( 667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192 个)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68 )010102 逻辑学( 7)010103 宗教学( 7)020101 经济学( 285 )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433 )020103 财政学( 78 )020104 金融学( 230 )020105 国民经济与管理( 16 )020107 保险( 60 )030101 法学( 434 )03020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6) 030202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8) 030301 社会学( 75 )030302 社会工作( 186 )030304 人类学( 2)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95 )030402 国际政治( 47 )030403 外交学( 9)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246 )040101 教育学( 205 )040102 学前教育( 121 )040103 特殊教育( 14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94 )040201 体育教育( 249 )040202 运动训练( 70 )040203 社会体育( 148 )040204 运动人体科学( 30 )040205 民族传统体育( 35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28 )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29 )050105 古典文献( 11 )050201 英语( 608 )050202 日语( 286 )050203 德语( 65 )050204 法语( 74 )050205 俄语( 90 )050206 阿拉伯语( 13 )050207 西班牙语( 22 )050208 朝鲜语( 57 )050209 其他语种( 33 )050301 新闻学( 266 )050303 广告学( 202 )050304 编辑出版学( 53 )050305 传播学( 40 )050401 音乐学( 302 )050406 美术学( 317 )050408 艺术设计( 449 )050409 舞蹈学( 112 )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 47 ) 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 75 )050422 艺术学( 18 )050423 影视学( 204 )060101 历史学( 209 )060102 世界历史( 15 )060103 考古学( 28 )060105 民族学( 2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20 )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404 )070201 物理学( 27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162 )070301 化学( 271 )070302 应用化学( 309 )070401 生物科学( 246 )070402 生物技术( 284 )070403 生物信息学( 21 )070501 天文学( 3)070601 地质学( 23 )070701 地理科学( 112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128)理(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 130 )070801 地球物理学( 16 )070901 大气科学( 13 )071001 海洋科学( 24 )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24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08 )071202 微电子学( 42 )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02 )071205 信息安全( 67 )071401 环境科学( 202 )071402 生态学( 53 )071501 心理学( 62 )071502 应用心理学( 164 )071601 统计学( 178 )071701 系统理论( 1 )071702 系统科学与工程( 8)080101 采矿工程( 28 )080102 石油工程( 12 )080103 矿物加工工程( 21 )080104 勘查技术与工程( 32 )080105 资源勘查工程( 30 )080106 地质工程( 36 )080201 冶金工程( 29 )0802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80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36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44 )080303 工业设计( 253 )080305 机械电子工程( 78 )080306 车辆工程( 114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86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 136 )080502 核工程与核技术( 18 )080503 工程物理( 9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99 )080602 自动化( 277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405 )080604 通信工程( 346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70 )080607 生物医学工程( 85 )080611 软件工程( 245 )080701 建筑学( 171 )080702 城市规划( 135 )080703 土木工程( 275 )08070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131 )080801 水利水电工程( 51 )0808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8 )0808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19 )080901 测绘工程( 74 )081001 环境工程( 266 )081002 安全工程( 94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24 )081102 制药工程( 161 )081201 交通运输工程( 146 )081203 油气储运工程( 17 )081206 轮机工程( 17 )081301 船舶与海洋工程( 27)0814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8 )081402 轻化工程( 46 )081403 包装工程( 66 )081405 纺织工程( 35 )081406 服装设计与工程( 82)081501 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22 )081701 工程力学( 71 )081801 生物工程( 218 )08190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41 )081902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19 )08190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17 )081904 农业水利工程( 29 )082001 森林工程( 11 )082002 木材科学与工程( 16 )090101 农学( 68 )090102 园艺( 85 )090103 植物保护( 53 )090104 茶学( 12 )090201 草业科学( 28 )090301 林学( 35 )09030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090401 园林( 110 )09040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4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48 ) 090501 动物科学( 75 ) 090601 动物医学( 58 ) 090701 水产养殖学( 49 ) 0907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100101基础医学( 26 ) 100201预防医学( 76 ) 100203妇幼保健医学( 11 )100204 营养学( 13 )100301 临床医学( 130 )100302 麻醉学( 44 )100303 医学影像学( 75 )100304 医学检验( 79 )100306 眼视光学( 14 )100307 康复治疗学( 30 )100308 精神医学( 11 )100401 口腔医学( 77 )100501 中医学( 47 )100502 针灸推拿学( 35 )100503 民族医学( 7 )100505 中西医临床医学( 38 ) 100601 法医学( 26 )100701 护理学( 143 )100801 药学( 134 )100802 中药学( 72 )100803 药物制剂( 62 ) 110101 管理科学( 70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104 工程管理( 271 ) 110201 工商管理( 386 ) 110202 市场营销( 424 ) 110203 会计学( 437 ) 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 220 ) 110206 旅游管理( 314 ) 110209 电子商务( 230 ) 110210 物流管理( 166 )110301 行政管理( 225 )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 373 ) 23)24)10)394 )1103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19 )110304 土地资源管理( 69 )110401 农林经济管理( 66 )110501 图书馆学( 30 )110502 档案学( 32 )110503 信息资源管理( 4)第二部分全国各大学概况、各类排名结果及联系方式北京市( 62 所)重点大学10001 北京大学10003清华大学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002 中国人民大学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19 中国农业大学10007北京理工大学10004北京交通大学10008北京科技大学10013 北京邮电大学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10005北京工业大学10045 中央音乐学院10053 中国政法大学10010北京化工大学10032 北京语言大学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34 中央财经大学11414 中国石油大学10033 中国传媒大学10052 中央民族大学10048 中央戏剧学院10047 中央美术学院10043 北京体育大学10042 国际关系学院10022 北京林业大学一般大学10025 首都医科大学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046 中国音乐学院10040 外交学院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0011北京工商大学10050 北京电影学院11417 北京联合大学10051 北京舞蹈学院10029首都体育学院10009北方工业大学10018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001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245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10012北京服装学院100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162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0017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10049 中国戏曲学院10037 北京物资学院10015 北京印刷学院10020 北京农学院11149 中华女子学院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民办院校11418 北京城市学院12733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12802 北京吉利大学12564 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12566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13703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13728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12565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12568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江苏省( 62 所)重点大学10284 南京大学10286东南大学10319 南京师范大学10290中国矿业大学10285 苏州大学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307 南京农业大学10288南京理工大学10294 河海大学10316 中国药科大学10299 江苏大学10295 江南大学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般大学11117 扬州大学10291南京工业大学10312 南京医科大学10298 南京林业大学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10293 南京邮电大学10320 徐州师范大学10327 南京财经大学10304 南通大学10289江苏科技大学10331 南京艺术学院10292江苏工业学院民办院校辽宁省(50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山东省(62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湖北省(43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上海市(44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广东省(56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陕西省(49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河北省(44)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浙江省(36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四川省(40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河南省(40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安徽省(38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黑龙江省( 32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湖南省(36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吉林省(27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天津市(19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28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福建省(37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云南省(25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江西省(25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山西省(22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重庆市(21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贵州省(18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甘肃省(14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内蒙古自治区(17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 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民办院校宁夏回族自治区(6 所)一般大学民办院校海南省(8 所)一般大学民办院校青海省(3 所)一般大学西藏自治区(3 所)一般大学第三部分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d8b360d4d15abe23482f4d3a.png)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作者:刘尧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3期2011年9月26日,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发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仅1天,点击即超过6000人次。
而据2011年9月30日《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也已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这一消息被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后,随即引发了网友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及其客观性的广泛评论。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2011年9月,“985工程”高校率先“被公开”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既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转变高等教育评估方式的积极尝试,值得肯定。
但是,理性考察39所名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过程,以及分析已“被公开”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完善。
首先,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不能总是“自评满分”。
首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采用单一自我评估方式,沿用传统的外在数量指标,只是选择性公开光鲜的数据获得“自评满分”,更像工作总结、成果展示,而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并不多。
报告中涉及招生质量的往往片面强调生源参加各种竞赛的数据,涉及教学质量的列举的全是参与行政评奖、评审获奖情况。
质量报告应该是全面、客观的,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在已“被公开”的质量报告中,很难看到高校主动公布存在问题的信息。
即使有些高校的报告给出了问题,也只有一两处提到不足,而且是诸如“处理考试违纪作弊行为18人”等皮毛问题。
由于信息不全面,也就使其作用大打折扣。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质量报告就可能流于形式,成为高校的自我宣传。
其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不能总是“不做统一要求”。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1)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北京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6063e94afe04a1b071de37.png)
北京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和技术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的总体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核心使命,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发挥自身办学特色。
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内在统一、相互协调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上,动态地控制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
北京大学继续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本科教育改革方针,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开辟一条适合国情、适合校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之路。
根据中国国情和北大学科特点,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合作交流,全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
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尤其是北大长期教育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2001年,学校开始实施元培计划。
元培计划的基本思想是:在低年级进行基础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逐步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和自主选择专业制度。
在元培计划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全面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加强了主干基础课建设,建立了通选课、大类平台课体系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环节,实行了更灵活的选课制、转系转专业制度和辅修/双学位制度,建立了面向国内外学生及社会公众的暑期学校。
这些措施使北大本科教育改革更加深入,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学校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学校还利用国家留学基金项目、校际交换、海外暑期学校及院系交换等方式,加大对本科生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支持力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339f3665ce0508763213ce.png)
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二O一六年四月目录学校简介 (1)一定位与目标 (2)(一)办学定位 (2)1.确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定位 (2)2.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3)(二)人才培养目标 (3)(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4)1.学校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4)2.创新本科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机制 (5)3.研究制定系列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 (5)4.健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 (6)(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6)1.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和绩效激励不够 (6)2.办学资源及配置对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不够 (8)3.学科建设对本科人才培养支撑不够 (9)二师资队伍 (12)(一)科学规划,注重建设,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 (12)1.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2)2.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系列计划 (12)3.师资队伍规模保持稳定 (13)4.师资队伍结构逐步改善 (13)5.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14)(二)提升水平,优化师风,切实保障本科教学 (15)1.教师专业水平整体较高 (15)2.教师教学能力整体较强 (15)3.师德师风建设效果良好 (16)(三)明确要求,加强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17)1.明确教师岗位的本科教学要求 (17)2.一大批高水平教师活跃在教学第一线 (17)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18)(四)完善政策,创造条件,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19)1.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 (19)2.实行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19)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交流 (19)4.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 (20)5.完善岗位聘任考核和职务晋升制度 (20)6.创造条件保障教师潜心教学 (20)(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20)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20)2.教师教学准入和退出机制执行不够严格 (22)3.教师教学研究工作不够 (23)4.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不够 (24)三教学资源 (26)(一)教学经费持续增长,优先满足教学需要 (26)1.办学经费逐年增加,综合财力不断增强 (26)2.优先分配本科经费,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26)(二)完善教学设施条件,有效保障教学运行 (27)1.校园面积 (27)2.公共教室 (27)3.体育设施 (27)4.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28)5.图书资料 (28)6.校园网络 (29)7.大学生工程训练及创新实践中心 (29)(三)科学设置专业,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30)1.科学设置专业,规范专业建设 (30)2.大力发展优势专业,谨慎设置新专业 (30)3.切实抓好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和调整 (31)(四)推进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 (31)1.科学规划课程建设 (31)2.择优选用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32)(五)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拓展教学资源 (32)1.加强对外沟通与交流,大力推进中外合作育人 (32)2.多渠道筹措资金,广泛争取社会捐赠 (33)(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33)1.专业数量偏多,课程资源偏少 (33)2.教学设施条件需要改善 (35)3.教学信息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7)四培养过程 (38)(一)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 (38)1.持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38)2.大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39)3.着力开展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39)4.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40)5.推进本科教育管理及教学信息化 (40)(二)规范教学大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1)1.教学大纲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41)2.以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41)3.考试制度改革 (42)(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42)1.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42)2.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与共享 (42)3.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43)4.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4)(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 (44)1.扎实推进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44)2.加强社团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45)3.丰富创新创业实践 (45)4.扩大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 (46)(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47)1.按大类培养人才推进力度不足 (47)2.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力度不够 (48)3.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不够完善 (50)4.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开展不够 (51)5.本科生国际化交流规模偏小 (52)五学生发展 (54)(一)招生及生源质量 (54)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良好 (54)2.各项招生措施得力 (55)(二)学生指导与服务 (55)1.以生为本,齐抓共管,构建完备的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 (55)2.全员育人,多元互补,组建完善的学生指导与服务队伍 (56)3.分层分类,分时分段,提供全程全方位指导与服务 (57)4.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 (58)(三)学风建设与学习效果 (58)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推进学风建设 (58)2.学生学风持续好转,学业综合素质高 (59)(四)就业与发展 (60)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60)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吻合 (60)3.毕业生社会评价高,发展后劲较强 (61)(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62)1.招生规模偏大 (62)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63)3.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机制不够完善 (65)六质量保障 (66)(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66)1.开展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66)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66)3.注重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67)4.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67)5.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68)(二)开展教学状态评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69)1.坚持开展自我评估,稳固本科教学质量 (69)2.实施全方位本科教学质量管理 (70)3.自我评估与质量管理的实施成效 (71)(三)建设教学数据库,重视质量信息利用 (73)1.建设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73)2.教学质量信息统计、分析与反馈利用 (73)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 (74)(四)质量改进的途径和效果 (75)1.质量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75)2.质量改进的效果 (76)(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76)1.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76)2.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不够 (78)3.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运用力度不够 (79)4.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工作不够 (80)七办学特色 (82)(一)率先并持续以跨学科教育为途径,大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82)1.率先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双学位制 (82)2.创办跨学科试验班,培养复合型人才 (83)3.组织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83)(二)率先并持续以“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84)1.推进拔尖学生培养工作,鼓励学生创新与冒尖 (84)2.创新教育进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85)3.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85)4.搭建平台、创新体制,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85)(三)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大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精神 . 861.依托人文底蕴,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87)2.丰富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担当精神 (87)3.学生、校友社会影响广泛,彰显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正气 (87)学校简介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知识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e023a62daef5ef7bb0d3ce7.png)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知识宣传手册(初稿)我校将在2017年上半年迎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此次评估对于学校和全校师生员工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家需要知晓以下必要的知识,让自己为迎接评估做好准备。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基础知识问答(一)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即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院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检测为主要内容。
2013年,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对已参加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合格级以上结论的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依据参评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旨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促进高等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本次审核评估与2005年的水平评估有什么不同?我校2005年参与的评估是“水平评估”。
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的评估,其目的是考察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
与水平评估不同,本次的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
首先,国家对评估不设定统一的评估标准,重点是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用学校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其次,审核评估的主体不再是教育部或进校专家,而是学校本身;再次,审核结论不分等级,而是会形成一份说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写实性的审核报告。
评估结论的反馈将会是以反映问题为主;最后,审核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以评促建,完善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审核数据也会形成教学运行基本信息及其数据库,以此来保证质量监测的常态化。
武汉大学 2018-2019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武汉大学 2018-2019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3a3d777c1cfad6185fa751.png)
武汉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武汉大学二〇一九年十二月武汉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武汉大学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引领学术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理念为核心,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融“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观、“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育人观、“厚基础、跨学科、鼓励创新和冒尖”的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观、“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双重积极性”的动力观等“五观”为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思想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和开阔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健全、知识宽厚、能力全面,能够引领未来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
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6大学部,涵盖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34个学院(系)、123个本科专业,还设有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有1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此外,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2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2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以及14个国家级本科教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2c626a58fafab069dc0233.png)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1年10月11日来源:重庆大学网站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因材施教打造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确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科学理论的探索者,工程技术的创新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建设事业的管理者”。
2010年,我校深入贯彻《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以科学制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保障,全面扎实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一、明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围绕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项改革、五个体系建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即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完善因材施教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质量监控与保障等五个体系建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二、积极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1、全面修订各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先导,遵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遵循国家专业规范/行业规范,对比分析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形成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拓扑结构。
武汉大学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样本
![武汉大学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6e7e54a2aeaad1f346933ffc.png)
武汉大学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
标体系
附件2:
武汉大学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1.本科教学经费包括本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实验材料费、教材建设费、教学改革与研究费、课程建设费等,以财务部支出预算为准。
2.学院(系)专任教师生师比=学院(系)折合在校生数/学院(系)专任教师总数(不含公共课教师)。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科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3.基层教学组织指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教研室、课程组、实验教学中心、公共课部(中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等。
4.毕业率以本科生院统计数据为准;就业率为录取研究生、出国、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比例,以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数据为准。
5.医学实践教学标准为:实习基地数量充分,学生实习分管病床数4~6张/人;高级职称医师指导占总指导教师比例95%,实习期间组织小讲课、病案讨论、技能指导3~4次/月。
6.有关教学情况的统计,从上一年度12月1日算起,截至本年度的11月30日;调停课率按年统计,经查发现调课隐瞒不报的学院(系),此项得分为零。
7.学院(系)发生严重教学责任事故隐瞒不报的,其年度教学状态评估结论为“不合格”;学院(系)发生一般教学责任事故隐瞒不报的,其年度教学状态评估结论不能评为A、B类。
8.凡在评估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其年度教学状态评估结论为“不合格”;情节严重者,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9.自选特色项目为加分项目。
西交大-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交大-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2eceb6d0d233d4b14e69fd.png)
目录
一、继续加大教学投入, 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 ........................................1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通识类课程建设,实施 2010年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拔尖人才 ................................................................2
教学投入主要包括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师精力投入。 2010 年我校在做 “985工 程”三期整体规划时,计划将全部经费的 30%投入到人才培养方面。 2010 年学校 又追加了教学经费,主要用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增加了 50%。
为了落实教师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010 年学校修订和 新制订了《西安交通大学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西安交通大学教
(1)成立工作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 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理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聘请了国内著名院 士、专家、学者,成立了 “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专家委员会,审批
试验班培养计划及重要文件,监控试验班培养质量。同时,还成立了由校教务处
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外聘教师、经费管理、出国管理等
1.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项目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是我校贯彻落实 《教育规划纲要》,进 行教学体制改的重要突破之一。我校优先成立了物理试验班和数学试验班,依托 理学院进行培养。截至本学期试验班已招收了两届学生,共计 119人,学生的培 养工作已步入正轨。为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包 括:
武汉大学2010年本科课程简介
![武汉大学2010年本科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d10cc53e518964bce847c14.png)
武汉大学2010年本科课程简介《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简介课程代码:0800420 开课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6学期授课对象:大三本科生分数:2分课程负责人:刘泉声课程简介:《岩石力学与工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等众多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是应用必要的力学知识研究岩石力学特性及工程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课程目标:以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建设和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为依托,在巩固目前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岩石力学方面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素质教育的需求、定位,继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梯队的学术层次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教学目的: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岩石、岩体变形及破坏过程和机理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岩体工程问题进行力学建模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构思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
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
教授有关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结构组成、变形与强度性质、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介绍当前岩石力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岩石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和岩石地基工程设计方法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学习岩体加固支护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围岩支护设计方法,为《隧道工程》、《地下工程施工》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为帮助学生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训练他们对岩石力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分析和解决岩石力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方式和方法进教学。
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
![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11407798e9951e79b892773.png)
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摘要:在教育部的部署下,39所“985工程”大学于2011年9月底公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基于质量报告中“实践教学”部分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从顶层设计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基座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各项科研/创新活动打造实践教学平台,狠抓毕业论文(设计)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一流大学;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文本分析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一流大学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正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就是基于39所“985工程”大学于2011年9月底公布的《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文本,对其“实践教学”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希冀为各大学洞悉实践教学的新趋势,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
因此,要想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注重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着手改革,才能具有实效性。
1. 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凸显实践教学的地位为了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了留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中国一流大学已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从而凸显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经统计,质量报告中共有5所大学列出了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的情况,例如,同济大学四年制本科学生实践教学学分为30~40学分左右,时间为35~45周,五年制本科生实践教学学分为40~50学分左右,时间为45~55周,工科学生要求更高,一般占总学分25%~30%;中国海洋大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分,规定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类各专业一般不低于38学分,其他专业一般不低于25学分;厦门大学要求实践教学平均学分从17学分增加到19学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武汉大学的新方案继续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通专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加大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力度,严格规定了实践课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等。
清华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3beb100b4e767f5acfce78.png)
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10年,清华大学组织干部和师生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教育部和北京市“质量工程”建设,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线,不断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发动全校师生开展主题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的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一、广泛动员,召开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形成并坚持定期召开全校性教育工作讨论会,成为师生广泛参与教育思想讨论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
2009年7月-2010年7月,清华大学召开了主题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的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本次讨论会是我校在迎接百年校庆期间,为进一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校师生和校友围绕讨论会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而有成效的研讨。
针对若干宏观、共性的问题,学校组织了18次校级专题研讨会,参会人数超过2000人次。
各院系积极结合本院系、本学科的实际,召开了不同范围的研讨会,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业界调研,形成了本院系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
各部门和相关单位也结合学校不同方面工作的特点,围绕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顾秉林校长在开幕式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在一年的研讨中,全校对这个基本办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共识。
在闭幕式报告中,顾秉林校长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特别是从学校发展全局出发,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出发,明确提出了“优势转化”这一重要战略,充分运用学校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多种资源,把多种办学优势汇聚和转化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上来;在保持和形成多种办学优势的同时,自觉地、主动地、优先地将这些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优势。
武汉大学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2011年
![武汉大学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2011年](https://img.taocdn.com/s3/m/0127bc386c175f0e7cd137d6.png)
评价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1.总体 本科 工作思路 教学 中心 地位 11分
2.教学 经费
3.教师 队伍建设
4.教学 研究与改 教学 革 建设 与 改革 24分 5.专业 建设
参考 分数
5
6 6 6 6
①学院(系)领导班子 教学一线调研、听课, 作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学倾斜;④对上年度教 认真整改,并取得明显 育和人才培养有新举措
员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师生满意度高。
①重视师德建设,有举措,效果好;②教师严格履行
15.教风与学 风
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无教学事故;③采取有力 5 效果显著,无违纪处分;④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
课堂上能认真听课,且能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赛。
16.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①质量标准完善、具体、合理,执行严格;②建立了 7 体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③教学督导制度完善,工
5.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的“毕业论文 (设计)”项目不计分,基础医学院的“毕业生质量”项目不计分,其 最后得分=实际得分/实际总分×100。
6.有关教学情况的统计,从前一年度12月1日算起,截至本年度 的11月30日,调停课率按学年统计。
7.学院(系)发生严重教学责任事故隐瞒不报的,其年度教学 工作状态评估结论为“不合格”;学院(系)发生一般教学责任事故隐 瞒不报的,其年度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结论不能评为“一、二等奖”。
力培养
论文(文学作品)较多;④有多项大学生科学研究项
①应届毕业生的毕业率、升学率、签约率高,创业人
19.毕业生质量 5 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③重视就业信息的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武汉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武汉大学是一所涵盖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有11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48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17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4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1位“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 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2640人,硕士研究生13170人,博士研究生7191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586人,外国留学生1560人。
2010年,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改革创新精神,结合创优争先活动,努力推动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继续落实质量工程、卓越工程,实施“武大课程2010计划”,修订新一轮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完善学分制,推动实施学分制收费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学生个性化培养,扩大本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抓好本科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教学秩序维持良好1.常抓不懈,做好教学运行管理本年度继续加强全校教学运行过程管理,认真清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程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系统功能。
坚持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加强干部听课制度的监督与反馈,确保教学计划落实到位,保证了全校良好的教学秩序。
2010年本科生课程共4536门,课头10747个。
课程异动429次,安排期末考试9609门次;18827人次参加了六月份的四、六级考试,17044人次参加了12月份的四六级考试;875人次参加了英语口语考试,除课表安排以外,调度教室11364次。
在“七校联合”办学项目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对外校开放13个专业,53个班,外校修读武大的学生共计5452人(3个年级);2010-2011学年上学期对外校开放14个专业,40个班,外校修读武大的学生共计3628人(2个年级)。
2.细致深入,完善学籍管理依据2008年新修订的《武汉大学学籍管理规定》,耐心细致,做好新规定的解释和执行工作,加强对教学秘书的培训和辅导,坚持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处理,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本年度办理学籍异动1550人次,办理在读学籍证明等各类学生证明材料过万份。
推荐免试研究生1543名。
颁发毕业证书7311人,学位证书7305人。
授予东湖分校、珞珈学院毕业生学位1306人。
同时还发放了武大学生辅修、双学位937人,WTO校外班学生获武汉大学双学位证116人,七校联合办学学生双学位、辅修证1848人,东湖分校学生双学位、辅修证112人。
3.加强维护,提高教室管理服务质量本年度新建多媒体教室15间,新建录播教室1间,更新多媒体设备80多台套,更新教室桌椅1000多套;完成了工学部五教和信息学部一教的整体维修和多媒体设备的拆卸和更新;46台电开水器已安装到各教学楼并投入使用。
目前教室总数588间,多媒体教室已达410间。
教室管理人员每天提前10-15分钟到达各自所管教学楼进行巡视,做到定时检查、维护,出现故障及时维修,保证了多媒体系统的全天候正常运转。
4.积极努力,完成教材征订工作在高校教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教材中心顶着压力,加强与书商的沟通和合作,积极推荐优秀教材,主动服务,圆满完成了春、秋两季教材的预定、发放工作,到书率100%。
全年共订教材1462种,56694册。
发行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学质量1.稳步推进“卓越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项目成果丰硕本年度,我校继续实施“卓越工程”,抓好“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着力做好国家精品课程、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马工程教材、教学名师的申报组织工作。
2010年,我校8门课程被授予国家精品课程,同时,新增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特色专业、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个国家战略新兴专业、2位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止到2010年末,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人才培养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在中央宣传部马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项目招标工作中,我校入选17种重点编写教材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共分三批建设,前两批我校入选41人,参编21种教材。
2.实施《武大课程2010》,加强通识教育平台建设为了指导学院(系)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实施了《武大课程2010》,其重点在于建设两类教学改革试点基地和五类有助于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建设项目。
目前已经建立15个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基地、6个学科专业国际化试点基地和38个教学改革项目。
对于立项建设的项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出台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定期进行检查。
我校一贯以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特色,精心构建了具有武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指导选修课程及通识教育任意选修课程三个层次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平台建设,满足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选课要求,提高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本年度对06年立项的通识课程进行了验收,对07年立项的通识课程进行中期检查,并通过专家评审,新增18门通识教育建设课程。
至此,我校共建设360门通识教育指导选修课程。
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部署,基于武汉大学本科教学传统特色,学校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目标就是构建和优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努力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为达到此目标,学校组建“弘毅学堂”,坚持高起点、高层次、少而精、开放式、国际化培养原则,开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数理经济与金融、国学七个学科班,招生140人,并报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论证材料,获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同时,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通过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各学科专家分委员会、建立科学的选拔和动态管理机制、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配备优良师资、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等手段,保障弘毅学堂的顺利开班运行。
4.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公共基础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继2001年、2004年、2006年之后,我校在本年度再次组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新方案继续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通专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加大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力度,并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提炼、课程体系的重组和重建工作。
此次修订实现了公共课分级分类教学和通识必修课程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严格规定了实践课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及选修课程比例等。
鉴于公共基础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我校自2008年-2009年间就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的设臵、运行管理、教学编制以及教师待遇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设计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状态调查问卷》在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组织召开了公共课教学改革论坛。
本年度,在前期校内外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我校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意见》。
该文件对哪些课程是公共基础课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公共基础课实行归口管理,对课堂规模进行了原则规定,明确加大对公共基础课专项经费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队伍和团队建设,要求大力推进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体育等课程分级分类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等。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我校始终把“三创”(创新、创造、创业)理念渗透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设立大学生科学研究专项基金、积极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创新学分”等多项举措,丰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经历,强化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鼓励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本年度,根据《武汉大学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在各学院(系)初审基础上,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有 416名同学累计获得1776.5个创新学分;215篇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在湖北省普通话大赛中,我校获二等奖及优秀奖各一名;在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得特等奖。
同时,我校加强了大学生科研项目进度检查。
对2009年度大学生科研校级项目425项进行了中期检查,其中260项通过,合格率60%以上;评审、验收了2009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4项(内含4项Sun计划项目),其中40项通过,合格率62%;对2009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0项进行了中期检查,其中39项通过,合格率65%。
此外,组织了2007、2008年度41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评审出优秀项目22项,良好18项,合格1项。
组织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Sun项目结题验收,其中我校学生负责的项目获得“Oracle-Sun杰出大学生创新项目”第一名,并受邀赴美国考察学习。
对2009年度大学生科研校级项目425项进行了结题验收,320项通过,合格率75%。
6.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