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特大地震汉源县震害特点与烈度异常成因探讨-雷东宁

合集下载

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第44卷㊀第1期2022年1月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J O U R N A LV o l .44㊀N o .1J a n u a r y,2022㊀㊀收稿日期:2020G08G07㊀㊀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重点)项目(2018B F G 02011);宁夏地震局壳幔结构与孕震环境研究创新团队(C X 2019G3);宁夏地震局地下流体监测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C X 2019G2);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 A C 03442)㊀㊀第一作者简介:王晓涛(1990-),男,宁夏灵武人,硕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地下流体及地震预报等方面的研究.E Gm a i l :232082827@q q.c o m .王晓涛,马禾青,崔瑾,等.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1):192G202.D O I :10.20000/j.1000G0844.20200807001WA N G X i a o t a o ,MA H e q i n g ,C U I J i n ,e t a l .R e v i e wo f p r e c u r s o r a n o m a l i e s a n d c o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N i n gx i a a r Ge ab e f o r eW e n c h u a n M S 8.0e a r t h q u a k e [J ].C h i n a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2022,44(1):192G202.D O I :10.20000/j.1000G0844.20200807001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王晓涛,马禾青,崔㊀瑾,李国斌,丁风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750001)摘要: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出现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与地震前兆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这些观测异常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宁夏地区数字化流体与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变化,对比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前兆观测对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南北分区特征.前兆观测异常的出现与同震响应变化的形态特征,反映出了汶川8.0级地震从孕震阶段到发震时刻宁夏地区的应力G应变状态的变化过程.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前兆异常;同震响应;宁夏地区中图分类号:P 315.7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G0844(2022)01-0192-11D O I :10.20000/j.1000G0844.20200807001R e v i e wo f p r e c u r s o r a n o m a l i e s a n d c o s e i s m i c r e s po n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N i n gx i a a r e ab e f o r eW e n c h u a n M S 8.0e a r t h qu a k e WA N G X i a o t a o ,MA H e q i n g ,C U I J i n ,L IG u o b i n ,D I N GF e n gh e (N i n g x i aE a r t h q u a k eA g e n c y ,Y i n c h u a n750001,N i n gx i a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m a d e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 p r e c u r s o r y ob s e r v a t i o na n o m a l i e s i n N i n g x i a a r e ab e f o r et h e W e nc h u a n M S 8.0e a r t h q u a k eo n M a y 12,2008.F r o mt h es e i s m o ge n i c r a n g e of l a rg e e a r th q u a k e s 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g eo f e a r t h q u a k e p r e c u r s o r y,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t h e s e 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o m a l i e sm a y b e r e l a t e d t o t h eW e n c h u a n M S 8.0e a r t h q u a k e .T h e d a t a o f d i g i t a l f l u i d a n dd e f o r m a t i o no b s e r v a t i o n i nN i n g x i aa r e ao c c u r r e dd i f f e r e n td e gr e e so f c o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 c h a n g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w e r e c o m 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p r e c u r s o r y o b s e r v a t i o no f t h e W e n c h u a n M S 8.0e a r t h q u a k e i nN i n gx i a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h a v en o r t hGs o u t hr e g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T h e p r e c u r s o r y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o m a l i e sa n d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 i n t h i s s t u d y r e f l e c t t h e c h a n g e p r o c e s s o f s t r e s sGs t r a i n s t a t e i nN i n g x i a a r e a f r o m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t a g e t o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W e n c h u a n M S8.0e a r t h q u a k e.K e y w o r d s:W e n c h u a n M S8.0e a r t h q u a k e;p r e c u r s o r a n o m a l y;c o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N i n g x i a a r e a0㊀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于31.01ʎN,103.42ʎE,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震级最高㊁破坏最重㊁影响最大的地震之一.汶川地震后一些学者针对此次地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如对汶川地震前测震㊁流体㊁形变㊁电磁4大学科的异常进行了回顾分析[1G2],对震前可能的短临㊁中期和长期地震活动异常现象进行回溯性研究[3G5],对地震引起的同震地下水响应与同震形变响应的特征及机理进行了研究[6G7].汶川地震虽已过去10余年,前兆异常特征依旧是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对中国震例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前人就汶川地震前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㊁时间进程特征以及不同震级对应的异常类型和异常震中距的讨论较多.地下流体方面,晏锐等[8]认为汶川地震前,在南北地震带上有46项地下流体学科观测测项存在异常变化,而四川省内井水位出现异常的有攀枝花㊁会理和德阳三口井.程万正等[9]较全面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前兆异常,认为出现地下水位异常的井有4口,分别为蒲江㊁德阳㊁泸州和小金井.车用太等[10]的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四川省境内的地下流体异常有9项,其中水位异常有川11井㊁川08井和川13井3项.张立等[11]分析了汶川地震前云南地区地下流体典型前兆异常,认为滇东北及邻区水富㊁渔洞两口井的水位异常与汶川地震的孕育及发生有关.张小涛等[12]对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付虹等[13]对汶川地震前云南地区显著前兆观测异常进行了分析.范雪芳等[14]对汶川地震前典型流体中期前兆异常进行了初步研究.王小娟等[15]对汶川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系统分析.断层形变方面,周硕愚等[16]对汶川8.0级地震前断层形变异常与其他大震进行了比较研究.薄万举等[17]对汶川8.0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前兆进行了系统分析.朱航等[18]对耿达短水准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并否定了该异常与汶川地震的关系.陈长云等[19]统计了汶川地震震前跨断层异常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震前数年内出现了一批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中短期异常数量偏少,这些异常场地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㊁龙门山断裂带㊁西秦岭构造区和祁连 海原 六盘山断裂带上,异常场地震中距最远达1150k m.宏观现象方面,许敦煌[20]对汶川地震震区进行了20余天的现场调查,调查说明汶川地震前确实存在一定数量和领域宽广的宏观异常现象.严武建等[21]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陇南地区地震宏观异常进行了调查及分析.张小涛等[22]对汶川地震前后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进行了收集整理,对宏观异常的映震机理以及在地震预测可能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震例»对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省内及全国其他单位提出的主要前兆异常进行梳理,包括地下流体异常㊁定点形变异常㊁地磁地电异常[1].这些异常主要集中在四川㊁云南㊁甘肃㊁青海㊁陕西等区域.另外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不仅导致震中及附近地区井水位发生变化,而且还引起中国大陆大范围的前兆测项的同震响应变化,较为显著的是井水位与形变观测的同震响应.前人对同震响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响应的特征及其机理解释等方面,如张昭栋等[23]应用5口井井水位的震荡曲线计算了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并对导水系数和井水位对地震波的响应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水井含水层的导水系数越大井水位对地震波响应的幅度越大,响应的次数越多.刘成龙等[24]对三峡井网地下水位对汶川地震响应的初步研究表明,灰岩岩溶承压含水层中的井水位同震响应幅度明显大于闪长岩裂隙含水层中的井;同样是闪长岩裂隙含水层,井G含水层系统导水系数大的井同震响应幅度较大.牛安福等[6]通过研究形变同震响应的分布特征,给出面波响应延迟时间㊁响应幅度等与震中距及震级的关系.张创军等[25]依据乾陵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系统探讨同震形变响应的物理特征.尹宝军等[26]分析了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综上所述,不同研究者针对汶川8.0级地震的前兆异常㊁宏观异常及同震响应开展了多方面的研391第44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晓涛,等: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㊀㊀㊀㊀㊀㊀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究,为提高对汶川8.0级地震前兆的认识水平提供了参考.但迄今为止对于宁夏观测资料在汶川8.0级地震前与震时的变化缺乏系统的分析总结,因此本文拟全面总结汶川地震前宁夏境内出现的显著前兆观测资料变化,震时水位与形变出现的同震响应,并阐述这些变化与现象是否可能与汶川地震的孕育及发生有关.1㊀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显著前兆观测异常本文重新分析处理了汶川地震前宁夏地区的所有前兆观测资料,并对震前提出的异常进行了再研究,并遵循«中国震例»给出的异常判定原则:(1)无人为或环境干扰(如观测仪器更换㊁环境改造㊁外界抽注水等);(2)具有年动态变化特征;(3)测项效能评估为A㊁B类.汶川地震震中距离宁夏最北端约980k m,最南端约540k m.震前宁夏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过一些趋势变化,分别是红果子跨断层短水准㊁苏峪口跨断层短水准和海原甘盐池井水位,这些变化分别出现在宁夏的北㊁南部.这些异常与汶川地震是否有关是我们分析总结的重点.宁夏地区的甘盐池井水位和跨断层水准资料分别于2002年11月与2003年3月起出现了趋势性转折变化,排除人为干扰㊁环境干扰㊁仪器本身不稳定等因素造成异常变化的可能性外,并对以往强震前这些测项的观测资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认为这些异常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具体如下.1.1㊀跨断层短水准异常红果子短水准场地位于石嘴山红果子沟附近,海拔1227m左右,场地横跨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北段的红果子断层,该断层走向N N E,倾向S E,倾角70ʎ,为全新世张扭性断层,年均变化速率为0.08mm/a[27].场区由8个基本水准点组成,形成1条测线和1个闭合测环,总长度1040m,其中测线和测环Ⅱ㊁Ⅴ测段与断层正交.图1(a)㊁(c)是红果子图1㊀宁夏红果子跨断层短水准场地观测曲线F i g.1㊀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c u r v e s o fH o n g g u o z i a c r o s sGf a u l t s h o r t l e v e l i n g s i t e i nN i n g x i a4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短水准测线㊁测环第I I段1985 2012年的原始观测曲线.红果子短水准场地观测资料具有冬春高㊁夏秋低的年变规律,并存在长趋势变化.自2003年3月起,红果子测线与第Ⅱ测段观测资料均出现破年变变化,未出现正常的夏低冬高变化特征.原始观测数据年均值去除线性趋势曲线[图1(b)㊁(d)]显示,红果子测线与第Ⅱ测段观测年均值于2003年加速转折下降且偏离均值线,汶川地震后恢复到正常动态.该现象在1987 1988年宁夏灵武2次5.5级地震和2000年甘肃景泰5.9级地震前均出现过,汶川8.0级地震前的低值幅度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苏峪口短水准场地横跨贺兰山东麓断裂带中段苏峪口外断层,为全新世张扭性断层,年均变化速率为0.06mm/a[27],场地布设一个闭合测环,总长度540m,其中测环Ⅱ㊁Ⅴ测段横跨断层,场地跨距较小,变化量级不显著.图2(a)㊁(c)是苏峪口短水准场地第Ⅱ测段与第Ⅴ段1985 2013年的原始观测曲线,观测资料具有冬春高㊁夏秋低的年变规律,并存在长趋势变化.同样自2003年3月起,苏峪口第Ⅱ测段与第Ⅴ测段观测资料出现破年变变化,未出现正常的夏低冬高变化特征.原始观测数据年均值去除线性趋势曲线[图2(b)㊁(d)]显示,苏峪口第Ⅱ测段观测年均值于2003年加速转折下降,第Ⅴ测段观测年均值加速转折上升,均偏离均值线,汶川地震后恢复到均值线附近.同样,该现象在1987 1988年宁夏灵武2次5.5级地震和2000年景泰5.9级地震前出现过,汶川8.0级地震前的低值幅度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图2㊀宁夏苏峪口跨断层短水准场地观测曲线F i g.2㊀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c u r v e s o f S u y u k o ua c r o s sGf a u l t s h o r t l e v e l i n g s i t e i nN i n g x i a㊀㊀上述两个场地的观测异常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5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出,异常变化最终于2009年恢复正常,即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两个测量场地跨越的断层为张扭性断层,因此跨断层测段(线)测量数据的正常变化趋势应当表现为继承性特征.以往的研究表明当数据出现逆继承性变化特征时往往意味着中强以上地震的孕育及发生[27].汶川8.0级地震前红果子与苏峪口短水准591第44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晓涛,等: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㊀㊀㊀㊀㊀㊀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场地均出现了逆继承性变化现象,分析认为这两个场地的异常作为汶川地震前的长期趋势背景异常较为合理.1.2㊀甘盐池井水位异常海原甘盐池井位于宁夏海原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内部的拉分盆地中,处在西华山北麓NW向活动性很强的大断裂带上.该井距离汶川地震震中约660k m.甘盐池井水位自观测至1999年年变动态规律性强,每年3月出现最低值,9月出现最高值,年变幅度10c m左右,总体表现为趋势下降的年变形态(图3).2002年11月起甘盐池井水位出现趋势上升,年变形态完全被打破,直至2007年5月之后恢复正常年动态变化.汶川地震发生在正常年变形态恢复后.甘盐池井水位2002年11月后的趋势性转折变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 2008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均列为异常.图3㊀海原干盐池井水位日均值曲线F i g.3㊀C u r v e o f d a i l y m e a nv a l u e o fG a n y a n c h iw a t e r l e v e l i nH a i y u a n㊀㊀对海原甘盐池井原始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结果显示该测项资料破年变持平和上升异常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6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海原甘盐池井1990年年初水位变化打破年变规律,4月水位没有出现上升变化,当年4月距该井约480k m处发生了青海共和7.0级地震,10月距该井约160k m处发生了甘肃景泰6.2级地震,震后恢复年变.1999年打破年变规律,2000年水位有所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生了2000年6月甘肃景泰5.9级地震.该测项资料异常特征主要以破年变为主,异常出现后1年内发震.陆明勇等[28]的研究表明在地震孕育过程初期,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将使岩体所含裂缝闭合,地壳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岩体的空隙率及相应的孔隙压力和渗透率,导致观测井水动力状态或条件的变化,由此引起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如地下水位.随着地震孕育的进行,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并向未来震中聚集,从而造成在此过程中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震中迁移.按此理论甘盐池井水位自2002年11月起出现的趋势性转折变化符合地下水位异常空间分布规律特征,是汶川8.0级地震孕震期外围的长期趋势异常.2㊀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观测资料同震响应汶川地震时,宁夏前兆观测资料的同震响应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流体和形变测项.其中地下水位共18个测项,100%出现同震变化;地下水化学共18个数字化测项,100%出现同震变化;形变学科共30个测项,100%出现同震变化.恢复时间不尽相同,最晚的于2008年6月1 2日恢复.本文对宁夏地区的数字化水位㊁形变等观测资料的同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详尽地描述了震时各测项的震中距㊁初动方向㊁最大响应幅度及响应形态等特征.2.1㊀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同震响应分析宁夏地区流体观测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较为突出的同震响应表现在井水位测项.地下水同震效应是地震波在传播路途中,沿途井孔含水层发生应变而引起的变化,一般以弹性形变为主.多年观测结果表明,宁夏地区8口井水位年动态背景平稳,地震波到达后,很快出现一个最大振幅的上下脉冲,其后水位持续上下振荡,在振荡过程伴随出现阶变.宁夏地区所有的数字化水位观测仪器均记录到了此次地震,井水位表现出了显著的同震响应及震后恢复特征(图4).其特征如下:(1)从初动方向来看,除了平罗136井与灵武大泉井水位初动方向为上外,其余井水位的初动方向为下.(2)各井水位的响应形态主要为上阶跃型㊁下阶跃型及振荡型.与初动方向类似.表现为上阶跃动态特征的井分别是平罗136井和灵武大泉井;表现为振荡型动态特征的井是中卫倪滩井;宁夏南部地区的4口井(海原甘盐6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池井㊁海原红羊井㊁海原郑旗井与西吉王民井)均为下阶跃型,各井的响应变化形态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3)水位的响应幅度与震中距并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最大达40c m,小的不足5c m,相差8倍以上.汶川地震发生后20分钟,水位变化逐渐趋于平稳.(4)各井的响应后效特征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缓升型㊁缓降型㊁完全恢复型及阶升型.各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变化特征列于表1.图4㊀宁夏数字化水位同震变化曲线(2008G05G12)F i g.4㊀C o s e i s m i c v a r i a t i o n c u r v e s o fN i n g x i ad i g i t a lw a t e r l e v e l(2008G05G12)表1㊀宁夏数字化观测井水位同震变化参数T a b l e1㊀C o s e i s m i c v a r i a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N i n g x i ad i g i t a l w a t e r l e v e l测项井含水层岩性震中距/k m初动方向响应形态类型最大响应幅度/c m响应后效特征平罗136井水位细砂岩920+上阶跃型11.0缓降型银川胜利井水位粉细砂860-下阶跃型18.8缓升型灵武大泉井水位泥砂岩820+上阶跃型9.0缓降型中卫倪滩井水位砂砾岩G泥质砂岩740-振荡型18.0完全恢复型海原甘盐池井水位角砾㊁卵石660-下阶跃型5.0缓升型海原郑旗井水位砂岩650-下阶跃型8.0缓降型海原红羊井水位砂岩G砂砾岩620-下阶跃型44.3阶升型西吉王民井水位第三系砂岩580-下阶跃型5.7缓升型备注:1㊁ + 表示初动方向向上, - 表示初动方向向下.2.2㊀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同震响应分析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宁夏地区各类数字化倾斜仪与应变仪均不同程度地记录到了汶川大地震形变波,观测资料表现出了显著的同震响应及震后恢复特征.2.2.1㊀倾斜仪宁夏地区倾斜类仪器包括石英摆倾斜㊁水管倾斜㊁垂直摆倾斜及钻孔倾斜,分别采用S QG70D型石791第44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晓涛,等: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㊀㊀㊀㊀㊀㊀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英水平摆㊁D S Q水管仪㊁V S垂直摆和C Z BG2A型钻孔倾斜仪进行数据记录.观测资料的同震变化(图5,表2)具有以下特征:(1)从同震变化形态上看,可分为4类:上阶跃型㊁下阶跃型㊁振荡型㊁阶跃G振荡图5㊀宁夏数字化倾斜仪同震变化曲线(2008G05G12)F i g.5㊀C o s e i s m i c v a r i a t i o n c u r v e s o fN i n g x i ad i g i t a l t i l t i n s t r u m e n t(2008G05G12)表2㊀宁夏数字化倾斜仪同震变化参数T a b l e2㊀C o s e i s m i c v a r i a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N i n g x i ad i g i t a l t i l t i n s t r u m e n t观测类型台站名称观测分量震中距/k m初动方向最大幅度/(10-3ᵡ)同震响应特征倾斜石嘴山正谊关银川小口子海原小山泾源卧龙山水管倾斜N S向水管倾斜E W向水管倾斜N S向水管倾斜E W向石英摆倾斜N S向石英摆倾斜E W向钻孔倾斜N S向钻孔倾斜E W向水管倾斜N S向水管倾斜E W向垂直摆倾斜N S向垂直摆倾斜E W向970880650570+2618振荡型-1768振荡型+49.4振荡型-110振荡型+∗振荡型-∗振荡型-2136振荡G下阶跃型-1736振荡G上阶跃型-172振荡型-1112下阶跃型-244下阶跃型-268下阶跃型备注:1㊁倾斜观测量单位为mm;2㊁ ∗ 表示观测数据超限;3㊁初始方向向上为 + ,向下为 - .8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复合型,其中石嘴山㊁银川水管倾斜仪的N S 向与E W 向同震变化为振荡型;泾源垂直摆倾斜仪的N S 向与E W 向为阶跃型;海原钻孔倾斜N S 向与E W向表现为振荡G阶跃复合型.(2)各类倾斜观测仪记录曲线上的触发特征显示,各类仪器同一分量震时触发初始方向基本一致,水管倾斜仪与石英摆倾斜仪N S 分量的初始方向为 + ,E W 分量初始方向为 - ;钻孔倾斜仪与垂直摆倾斜仪各分量初始方向为 - ,其中泾源卧龙山水管仪N S 分量的初始方向为 -为一特例,这可能与台站所处的断裂位置性质有关.(3)从各套仪器的最大响应振幅来看,不同台站相同类型仪器的同震响应幅度有所差别,同一台站同一仪器不同方向上记录波形幅度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水管倾斜仪与钻孔倾斜仪各分量最大振幅高于垂直摆倾斜仪,银川小口子石英水平摆数据超出仪器量程,由此表明宁夏地区水管倾斜仪与钻孔倾斜仪对大震的记录能力更强.2.2.2㊀应变仪宁夏地区应变类测项包括洞体应变㊁钻孔应变及体应变,分别采用S S GY 型铟瓦棒伸缩仪㊁Y R Y G4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和T J G2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进行数据记录.观测资料的同震变化(图6,表3)具有以下特征:(1)各应变观测仪器记录曲线上的触发特征显示,同一分量震时触发初始方向基本一致,洞体应变仪N S 分量的初始方向为 - ,E W 分量初始方向为 + ,体应变及钻孔应变仪各分量初始方向为 - ,其中泾源卧龙山洞体应变N S 与E W 分量的初始方向为 + 为特例,这与倾斜仪的响应特征相似.(2)从各套仪器的最大振幅变化来看,钻孔应变仪的同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洞体应变仪与体应图6㊀宁夏数字化应变仪同震变化曲线(2008G05G12)F i g .6㊀C o s e i s m i c v a r i a t i o n c u r v e s o fN i n g x i ad i gi t a l s t r a i n i n s t r u m e n t (2008G05G12)991第44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晓涛,等:汶川8.0级地震宁夏前兆异常回顾与同震响应特征分析㊀㊀㊀㊀㊀㊀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表3㊀宁夏数字化应变仪同震变化参数T a b l e3㊀C o s e i s m i c v a r i a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N i n g x i ad i g i t a l s t r a i n i n s t r u m e n t观测类型台站名称观测分量震中距/k m初动方向最大幅度/(10-3ᵡ)同震响应特征应变石嘴山正谊关银川小口子海原小山泾源卧龙山固原海子峡洞体应变N S向洞体应变E W向洞体应变N S向洞体应变E W向钻孔应变N S向钻孔应变E W向钻孔应变N S向钻孔应变E W向洞体应变N S向洞体应变E W向体应变970880650570610-2964上阶跃型+718上阶跃型-4252振荡G下阶跃型+8014振荡G上阶跃型-29434振荡G下阶跃型-2514振荡G下阶跃型-20164振荡G上阶跃型-57062振荡G下阶跃型+5140上阶跃+8014振荡G上阶跃型-24180上阶跃型备注:1㊁应变观测量为无量纲;2㊁初始方向向上为 + ,向下为 - .变仪.(3)随着震中距的增大,最大响应幅度相对减小,最大响应幅度与震中距成反比.(4)与倾斜类观测仪器不同,应变类仪器各测项的同震响应特征主要以阶跃型及振荡G阶跃复合型特征为主,且不同台站不同测项表现的特征各不相同,这可能与各台站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不同有关.(5)宁夏地区体应变观测仪项主要是固原海子峡体应变.观测结果表明,体应变有较好的同震响应,汶川地震时,固原海子峡体应变同震响应形态表现为上阶跃型,响应幅度为2418ˑ10-9.3㊀讨论与结论(1)本文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红果子跨断层短水准㊁苏峪口跨断层短水准于2003 2008年以及海原甘盐池水位于2002 2007年均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破年变异常.按应力应变影响范围与震级的关系,一次8.0级地震的最大影响范围可以达到2910k m[29].宁夏地区两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与汶川地震初始破裂点的距离最远为970k m,甘盐池水位与汶川地震的震中距为540k m,均处于汶川地震的孕震影响范围内.另外冯德益等[30]基于诸多震例资料的分析研究,明确地提出了地震前兆过程的3个发展阶段,即α㊁β和γ阶段.张小涛等[12]的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时空演化也存在三个阶段的不同变化过程,第一阶段为α阶段(包括α1和α2),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700~3000d内且分布在余震区以外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表现为远源区与近源区的前兆均存在向外扩展的特点;β阶段(震前300~700d)的异常分布在余震区西南部和北部地区,表现为大范围出现异常;γ阶段(包括γ1和γ2,震前300d内)的异常分布范围最大,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的过程(γ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过程(γ2).按此理论,本文提到的前兆异常从时空角度分析,处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α阶段,与汶川8.0地震是有关联的,是汶川地震前的长期趋势异常.(2)宁夏地区数字化水位仪在汶川8.0级地震震时记录到了显著的同震响应变化,各井水位的响应幅度与形态各不相同,同震响应变化以阶跃型为主,且初始变化方向与变化形态以下降为主,仅中卫倪滩井响应特征表现为振荡型.另外随着观测井距地震震中距离的减小,各井水位响应幅度并没有呈现依次增大的规律性,这表明宁夏各水位观测井的同震响应特征还受其他影响因素制约.地震波引起的同震水位变幅除与地震的震级大小与震中距有关外,还受井G含水层系统状况㊁含水层参数㊁地震波周期㊁观测井局部的地质构造㊁水文地质条件㊁含水层岩性和观测井周边的环境等因素影响[31].一般情况下,当含水层埋深大致相同时,水位同震振幅大小和形态取决于含水层岩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灰岩㊁变质岩㊁砂岩㊁第四系砂砾石层[24].中卫倪滩井的含水层主要为砾卵石层,其同震响应变化形态特征与其他井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与该井的岩性及含水层参数有关.宁夏南部地区的4口水位观测井同震变化均为下阶跃型,与宁夏中北部地区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有研究表明,当一个构造带区域上井水位普遍上升,代表构造应力场压性增强张性减弱;水位下降代表构造应力场压性减弱张性增强[32].因此具有水位同震阶变的观测井的空间分布与构造区域的相互关系对判断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观测资料来看,汶川8.0级地震发生时宁夏井水位同00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饶扬誉(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 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附近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破坏性余震频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截至2008年6月22日,地震造成69 181人遇难,18 522人失踪,374 171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 616余万人。

房屋倒塌779万间,损坏2 459万间。

初步估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本文在分析震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影象、余震分布特点和目前已经获得的相关观测与理论模拟成果、尤其是陈运泰等(2008)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发震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2.1 大地构造背景震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其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

早古生代扬子准地台与其西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均为“泛扬子陆块”的一部分。

从泥盆纪开始,泛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

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羌塘—昌都块体与扬子陆块裂张解体,其间形成南古特提斯洋盆,洋壳向西俯冲,并使羌塘—昌都陆块不断向东增生而闭合,扬子板块同时向北俯冲于昆仑地体之下,于是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形成双向俯冲收缩(许志琴等,1992)。

自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整个青藏地块强烈隆升并向周缘扩展,在东部受到扬子板块俯冲构造莫霍面上隆区的强烈阻挡,青藏地块向东挤出物质被分流成向东南和东北两股,东南股形成川滇菱形逸出体,东北股形成东昆仑-秦岭逸出体。

其中,在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地带,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断裂系。

2.2 区域地震活动性震区所在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大致分布于东经102°~107°之间,分为北、中、南三段。

北段,包括宁夏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段包括四川西部和其邻近地区;南段包括云南和其邻近地区。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宋洪伟;夏凡;龙文华;殷夏【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浅源地震。

震区范围长240km,宽30km,等震线呈长椭圆形,长轴为北东向,震中烈度约为10度,深度为12~19km。

震区涉及四川绵阳市北川,德阳、汶川,成都、都江堰、广元、重庆以及甘肃、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区。

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在北川、汶川等多地区出现次生灾害。

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遣带中央断裂带。

%At 2:28 p.m. on May 12, 2008,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happened,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31°N, 103.4°E) at Wenehuan County, This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8.0 produced an earthquake zone 240kin long and 30km wide.【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1(006)002【总页数】4页(P1-3,17)【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四川汶川【作者】宋洪伟;夏凡;龙文华;殷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1;P694地震是部分地壳的震动.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危险.它在短短几秒钟内突然降临,令人难有机会逃生.除了生命的伤亡,它所造成的损害也要花上许多年才能恢复[1].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被人感觉到的5万多次,具破坏性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7级以上地震约十几次.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分布广.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地震灾害系中国地质灾害的"群害之首" [2-4].1 汶川地震基本参数概况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深度12~19km,为浅源地震.据中国地震局报告,截至2008年5月21日12时,共监测到4级以上余震162次,其中5级以上26次, 6级以上4次(图1).这次地震造成严重地质灾害和社会经济损失.图1 汶川地震震中分布图(据互联网上资料)2 地震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2.1 震区地形地貌和区域地质构造(1)自然地理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居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总人口(2005年)106119人,岷江穿过汶川县境东部地区,长达88km.县城威州镇位于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县域东西宽84km,南北长105km,总面积4084km2.(2)汶川地形地貌汶川县以高、中山地形为主,仅沿田坝河谷分布一些平坝地貌.区内最低处漩口镇海拔780m,最高点四姑娘山海拔6250m,相对高差5000余m,山地发育,沟谷切割强烈,支沟纵坡降大.(3)区域构造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目前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向北推移,其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常形成地震.(4)龙门山断裂带特征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3条断裂带组成:从西向东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这3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活动特征均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斜向逆冲,并伴随右旋滑动分量.3 地震发震原因初探根据地震震源推断,汶川强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也称北川--映秀断裂.该断裂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属于逆冲型地震.地震破裂滑动面向西倾,倾角约60°.发震断裂上盘由西向东有逆冲和右旋走滑活动分量,形成能量释放.根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情况,初步推断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破裂方向主体受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控制(见图2).图2 四川强震成因图(资料来源:王乾盈教授)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20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以前长时间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同在四川的鲜水河断层消耗掉.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复活"的龙门断层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县往北北东方向以每秒3km速度裂向广元,约用时100s裂完,震区范围长240km、宽30km,尤以破裂至北川县时错动最为显著[9].地震发生地北川-映秀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可以传播很远而能量却没有明显衰减.4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地震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河流与水库决堤等;还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暴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震后大雨致使多处地区的山体发生大面积的滑坡,掩埋了道路,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5月18日,德阳市红白镇通往三江村的道路完全被山体滑坡所摧毁;在24km2中,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上百处.汶川等灾区所在的高山峡谷区,遇到强降雨本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2)环境污染汶川大地震后,造成什邡市的化工厂倒塌,大量液氨泄漏,造成环境污染.(3)堰塞湖地震形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常堵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而后又因湖水漫溢、堤坝溃决,给下游造成洪水灾害.在绵竹市最偏僻的小木岭伐木场,就是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悬河,对外交通完全阻断[10].汶川大地震使什邡市红白镇山体大面积滑坡,数万方的土石从山上滑落到低洼深沟,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阻塞了河道,使原有河道分隔,形成了多处堰塞"悬湖".其中,位于松林村六组的悬湖,近2km长,最深处约30m.在马槽滩塌方区,由于多处榻方,也形成了数个悬湖.离北川县城1.6km的唐家山境内出现一个堰塞湖,水面面积达3.2km2,蓄水量已达7100万m3.堰塞湖对灾区群众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4)耕地受损地震损害12个重灾县市上百万亩耕地,其中,北川、汶川山区损毁耕地50%以上,其他10个县市耕地损毁率10%~20%.5 防震减灾对策地震瞬间迸发的能量如此巨大,依据当前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应采取"避"、"防"、"预"和"救"四方面工作[11-14].(1)"避",即远离强震区,特别是避开潜在的发震断裂.根据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活断层等地震地质研究,居住区应避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2)"防",即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即使遭遇地震也不会被破坏或者不致倒塌.诸多大地震显示,造成伤亡是建筑物的坍塌.此次地震房屋倒塌多为农村地区.(3)"预",即地震预报.准确的地震预报,可以让在没有足够抗震能力的建筑物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临时躲到空旷的地方或抗震能力足够强的建筑物里,以保障安全.但地震预报至今还是世界科学难题,还需要努力探索.(4)"救",即发生强震后及时的抢险救灾.为了做好这一点,必须有应急预案和准备.6 结论(1)汶川地震的发震原因为龙门山构造带中央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释放能量造成的.地震造成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2)龙门山断裂带处于地震高发带,此次地震带来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今后应加强该地区地震地质调查研究,为地震科学预报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 潘懋,李铁锋.地质灾害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361.[2] 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之三)--我国的地震灾害及其应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3):1~5.[3] 陆仲家,黄培华.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4]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41~671.[5] 国家地震局西南烈度队.川滇强震区地震地质调查汇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79.[6] 程思,易加强.四川省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12):1~6.[7] 朱皆佐,江在雄.松潘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78.[8] 何冬晓,谢世友,孙在斌,邓晓军.2005年8月5日云南省会泽-四川省会东5.3级地震四川震区地震宏观烈度考察.[J]四川地质学报,2007(27):31~36.[9] 白兰香,闻学泽.龙门山断裂带茂汶--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J]四川地震,1994(3):51~58.[10] 胡先明,钟国平.四川省天然地震的次生水灾害[J].四川地震,2007(3):28~32.[11] 韩渭宾.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J]四川地震,2004(3):1~5.[1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编.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3] 张梁,张业成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20~281.[14] 蒋承菘.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J].中国地质,2000(4):3~51.。

汶川地震报告

汶川地震报告
救援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确保救援物资的充足和快速调配,满足救援工作的需要。
社区防灾教育
防灾知识普及
加强社区居民的防灾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居民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亿元人民币。
基础设施破坏
总结词
汶川地震对当地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
详细描述
地震对基础设施的破坏非常严重,许多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被堵塞或毁坏,通讯设施也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通讯中断。此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STEP 02
资金筹措
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对受 损的房屋、道路、桥梁等 进行修复和重建。
STEP 03
居民安置
为受灾居民提供临时住所, 并逐步进行永久性住房建 设。
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筹措 资金,为灾后重建提供必 要的财力支持。
社会援助与捐助
民间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灾后援助 工作,包括志愿者、慈善组织等。
震级与烈度
震级
里氏8.0级,矩震级8.3级
烈度
11度,极重灾区
地震影响范围
影响范围
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市部分 地区
受灾人数
约8.7万人死亡, 37万人受伤, 1.84万 人失踪
Part
03
地震造成的损失
人员伤亡
总结词
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数以万计的居民失去了生命 或家园。
详细描述
提供汶川地震的详细记录和影响 评估

汶川8.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

汶川8.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

汶川8.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崔效锋;宁杰远;胡幸平;俞春泉;陶开【摘要】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地点属于龙门-松潘应力区,该地区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

对于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国内外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快速测报了汶川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8(000)011【总页数】1页(P11)【作者】崔效锋;宁杰远;胡幸平;俞春泉;陶开【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地点属于龙门山-松潘应力区,该地区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

对于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国内外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快速测报了汶川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具有一定右旋走滑分量的断层错动(刘超等,2008;王为民等,2008;张培震等,2008)。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汶川地震序列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有必要尽快给出汶川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

我们依据数字波形记录,读取P波初动方向,利用格点尝试法(许忠淮等,1983)求解了汶川主震及其部分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于四川省汶川一带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浅源逆冲型地震[1],断裂带长达240km,宽约30km。

断层错动持时达100s~120s。

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

超越6度区的面积合计达44万平方公里[2]。

导致震区桥梁损毁的因素很多,有桥位处的烈度、地面运动加速度、强震持时、频域特征、距震源的距离、断裂带情况、场地土特征、桥梁自身的结构特性等。

但在本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如滑坡、落石、地基液化等也给震区桥梁造成不小的损害。

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现场考察及相关资料,选择了断裂带附近的3座梁桥和3座拱桥,详细地描述了其桥位、结构及震害情况,初步分析了桥梁倒塌或损伤的原因。

最后,对震区桥梁的一般破坏形式进行了总结,从抗震设防标准、结构的易损性、构造细节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讨论了汶川地震对桥梁工程的启示。

桥梁震害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共造成24条高速公路受损,161条国省干线受损,8618条乡村公路受损,6140座桥梁受损(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08年6月19日)。

震区桥梁的破坏形式多样,这里结合现场考察并参考相关报道,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中6座严重损毁的桥梁进行破坏形态描述和简要分析。

其中都江堰市庙子坪大桥、汶川县百花大桥和绵竹市回澜立交桥为混凝土梁桥;彭州市小鱼洞大桥、什邡市红东大桥和青川县井田坝大桥为混凝土拱桥。

其桥位见图1。

庙子坪大桥庙子坪岷江大桥位于建设中的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上(国道317线),跨越紫坪铺水库,为东南-西北走向。

2003年动工.地震发生时已接近完工。

桥梁全长1436m,主跨为(125+220+125)m连续刚构,墩顶梁高13.5m,跨中及边跨直线段梁高4m。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地震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地震背景汶川地震是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附近。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4:28,造成了近7.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

2. 地震原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而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

这种板块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3. 地震影响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伤亡:近8万人丧生,成千上万人受伤。

- 经济损失:数以十亿计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等。

- 生态环境破坏:大面积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 应对措施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为灾区的重建提供支持。

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 救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派遣医疗人员和救援物资到灾区,尽力挽救生命。

- 紧急救助:提供紧急救助金和物资,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 重建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重建被毁的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防灾减灾: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 教训与启示汶川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 加大对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力度,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重建工作,使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结论汶川地震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应对措施和社会的支持,灾区正在逐渐重建和恢复。

我们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给四川汶川县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此次地震调查报告旨在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以在未来应对类似灾难时能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

一、地震背景汶川地震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青山断裂带为主要震源区。

地震矩约为3.8×10^29恒须,属于特大型地震。

地震主震和余震造成了广泛的地表破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也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地震原因1.构造背景:汶川地震位于川滇地块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的区域,沿断裂带发生活动。

2.应力累积与释放:川滇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地下应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导致了巨大能量的积累。

3.构造断层:大青山断裂带是汶川地震的主要震源,多年的断层活动造成了变形和异常。

三、地震影响1.人员伤亡:汶川地震造成约8.7万人死亡、3.8万人失踪、37.6万人受伤,给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灾区破坏: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困难。

3.社会影响:由于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电力瘫痪、通信中断等,导致的人员救助和物资运输困难,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了社会动荡。

四、抗震减灾经验1.社会行为: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撤离,加强地震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抗震减灾能力。

2.建筑设计:加强抗震建筑设计规范,优化抗震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3.应急预案: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信息发布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抗震避险意识。

4.科技支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教育宣传: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推广灾害公共知识。

五、结论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震预测和探测技术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通过总结教训,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社会抗震减灾能力,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汶川地震伤亡损失巨大的成因分析-陇东学院

汶川地震伤亡损失巨大的成因分析-陇东学院

汶川地震伤亡损失巨大的成因分析段乐平(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据国家汶川地震救灾总指挥部最终报告认定,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和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面对灾难我们无以畏惧,但是直面灾情我们却难免质疑,时至今日,为何一场地震还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基于此,本文就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地震、气象、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地震是通过破坏人居建筑、工程设施和地质环境而形成灾害,并衍生出了次生灾害,因此,“杀人者”不是地震,而是倒塌的房屋建筑和崩滑的山体、泥石流以及危险的堰塞湖。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害成因灾害防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强震猝然来袭,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

据中国地震局资料【1】,汶川地震震中位于30.94°N、103.47°E,里氏震级8.0级,震源深度19km。

地震成因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断层破裂长度达300km。

破裂速度是2.8-3.1km/s。

破裂持续总时间约120s,但主要的能量释放时间约70s,属于中国大陆内部的浅源地震。

据初步统计【2】,此次地震共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个省市的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受灾,总面积接近50万km2,其中极灾区和重灾区面积达1312km2。

地震中受灾人数多达4625.7万,其中因灾害影响需要紧急转移的人数多达1510.16万,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汶川地震共造成遇难者人数69227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

此外还有79617万间房屋倒塌,2454.13万间房屋损坏,24条高速公路、163条国道和省道公路、7条铁路干线、3条铁路支线受损中断,成都机场等22个机场不同程度受损,电力、通讯、广播电视、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文物也损坏严重。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事件,也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

这场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规模达到了里氏8.0级。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深入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影响,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份详尽的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首先,调查报告指出,汶川地震的发生是由于两个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

四川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应力积累。

而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由于地壳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其次,调查报告还指出了汶川地震的破坏程度与地震震源的浅层位置有关。

地震震源位于地壳的浅层,使得地震能量能够迅速传播到地表,导致了强烈的地面震动。

同时,汶川地震震源附近的地质构造也对破坏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震源附近存在着断裂带和断层,地震能量释放时,这些断层会发生滑动和位移,进一步加剧了地震的破坏力。

调查报告还详细描述了地震对汶川地区的影响。

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地震导致了近7.7万人死亡,超过37万人受伤,同时还有大量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被毁坏。

特别是汶川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地震还引发了多次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给救援和重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调查报告还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评估。

报告指出,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救援机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

同时,国际社会也给予了中国大力支持和援助。

然而,调查报告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救援物资的分配不均衡、救援队伍的协调不够等。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未来的灾害应对中需要做出改进和提高。

最后,调查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报告呼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能力,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汶川地震是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大地震。

该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0级,震中深度为19公里。

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还摧毁了大量建筑和基础设施,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灾情概况1. 人员伤亡: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初步统计共造成69176人死亡,374643人受伤。

其中学生伤亡惨重,遇难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

2. 建筑破坏:地震导致了大量建筑物的倒塌,包括学校、医院、工厂、住宅等。

根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11727所学校受损,3000多所学校完全倒塌。

3. 经济影响:这次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

大量工厂、企业以及农田和农作物遭到破坏,给产业链的完整运转带来了困难。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加剧了经济负担。

三、救援行动1. 前期救援: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级防震减灾委员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救援行动包括紧急救援、医疗救治、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2. 国际援助:中国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

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持。

这些援助得到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普遍感谢。

四、事故原因1. 构造背景: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汶川地区正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

2. 地震机制:这次地震是由岷江断裂引起的,是一次正断层的地震。

岷江断裂在地震前已经累积了大量能量,因此地震发生时能量的释放非常剧烈。

3. 思想观念:地震前,当地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并未重视地震防灾意识的培养,对地震安全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些学校在建筑设计和质量上存在缺陷,影响了校舍的抗震性能。

五、教训与对策1. 深入开展地震防灾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从幼儿园开始,普及地震防灾知识,并进行地震演练。

2. 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破坏。

汶川8.0级地震前兆异常对比研究

汶川8.0级地震前兆异常对比研究

“ 汶川 8级地震 预报科 学总结 与反思 ” 报告 ( 下称 “ 告 ” 认 为 , 咱石英 摆倾斜 仪 E 向 报 ) 姑 W 20 0 7年 1 2月 2 日至 2 0 6 0 8年 4月 l 4 日出现 加速 异 常 , 康 定 龙 头 沟 温 泉 和

康 定47汶)1. . t0 8
文献标识码 : A
汶 川 8 0级 地 震 前 兆 异 常 对 比研 究 .
陈立德, 虹 付
( 云南 省地 震 局 , 云南 昆明 60 2 ) 5 2 4
摘要:汶川 8 0 . 级地震前兆异常对 比研究结果表 明, 中短临异常台站和台项数与孟连地震相 比少 近

半 。短 临 阶 段汶 川 地 震 异 常 台项 增 多时 间 出现 在 短 临 阶段 早 期 , 连 、 江 地 震 出现 在 晚 期 。 汶 孟 丽
月 9~1 8日的下降变化 视为汶 川地震 的前兆异 常 ( 3~ ) 但是 我 们未 采 纳 , 因是异 常不 图 4 , 原 太 显著 。我们 认为可 靠 的异 常其 变化幅度要 大到不作任何 处理 就能确认 它是异常 。
2 . 62 1 . 31
nO
72 .0
36 .0
Oo .0 1 50 0 .
N 、 rC 2 出气 2 0 2A 、 O 逸 o 8年 1月 7 日 蚓 突升异常 ( 1~2 , 图 ) 已对 应 2月 1 4 日、7 日泸定 4 2 康 定 4 7级 地 震 , 2 .、 . 震后 的加 速 变 化属 于震 后 调 整 , 未 故 将其 列入汶川 8级 地震 异 常 。我 们认
1 异 常的识 别 和判 定
前兆 异常 的判别 是异 常特征研 究 的基础 , 过几 十年 的预报 实践 和研 究 , 经 预报人员对 异 常 的识别 和判定 已有许 多共识 , 但是 由于对 前兆异 常机理 、 常与地 震之 间关系存 在认识上 的不 异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四川汶川县 发生里氏8. 0级地震, 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 镇 (东经 103.4 北纬31.07), 震源深度 14km。 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 次地震, 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 10万平方公里, 包括震中 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 200km范围 内的大中城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 感, 泰国首都曼谷, 越南首都河内, 菲律宾、 日本等地也有震感。截至 6月 24日, 地震 已 造成 69185 人遇 难, 18467 人 失踪

若合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砖混结构也能有效 抵御地震破坏, 在震害调查中也发现基本没有受到 破坏的砖混结构。因此, 对于砌体结构, 如何保证 结构的整体性和侧向承载力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2. 3 框架 -砌体混合结构
• 这类结构形式有多种, 如底框砖混结构 (底部框架 上部砖混, 竖向混合 ), 底层部分框架、部分砌体 上部砖混, 以及部分框架 -部分砖混 (水平混合 )。 这类结构的体系大多比较混乱, 由于经济原因, 大 多尽可能少用混凝土框架, 框架和砌体承重墙抗侧 力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很不协调, 平面抗侧刚 度极不均匀。这类结构的震害现象主要为底部框 架由于变形集中而破坏, 或上部砌体结构破坏。下 图为框架 -砌体混合结构的震害情况。
典型震害图片及防治措施来自• • 摘自网•
thanks
• • • •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2 各类结构形式的震害 3结论和建议 4典型震害及防治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 ( 1)可以使用, 即结构的承重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少量非结 构构件损伤, 继续使用不会引起承重结构的破坏, 损伤的非 结构构件不会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 ( 2)加固后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一定的损伤, 部分非结构 构件破坏, 继续使用可能将会引起承重结构的损伤加大, 或 是剩余的非结构构件不稳定, 对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 ( 3)停止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严重损伤, 仅能保持自身结 构稳定, 不能继续使用; • ( 4)立即拆除, 即承重结构发生非常严重的损伤, 随时可能 发生倒塌。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闻学泽;张培震;杜方;龙锋【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9(052)002【摘要】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 M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 M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s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s8.0地震的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仪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总页数】11页(P444-454)【作者】闻学泽;张培震;杜方;龙锋【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所,北京,100029;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地震发生趋势的影响 [J], 程佳;刘杰;甘卫军;李纲2.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J], 朱守彪;张培震3.汶川地震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及中强地震大尺度有序图像演化研究 [J], 杨立明4.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M=7.9级地震预计增大了三条主要断裂系的破裂应力和地震发生率 [J], S.Toda;J.Lin;M.Meghraoui;R.S.Stein;张效亮(译);朱守彪(校);林间(校)5.汶川地震对龙泉山断裂地震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 [J], 钱琦;韩竹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8_0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汶川8_0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表 3 宇宙线大 GL E事件后中国及附近地区 7. 7级以上的 大地震 3
Tab. 3 Earthquakes of magn itude 7. 7 and larger in and a2
round Ch ina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GL E
顺序
宇宙线大 GLE 事件日期
A bstra c t The main origin of the great W enchuan M s8. 0 earthquake is a large GLE on January 20, 2005
wh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GLE in recent 70 or more years since the continued observation of cosm ic rays. Thus, in past 108 years at least 8 in all of 9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8 occurred in China were caused by large enhancem ent of cosm ic ray environm ent.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 reads as follow s: M assive cosm ic rays caused by large enhancement of cosm ic ray environment p roduce current system in the ionosphere, through e2 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he current system p roduces inductive current system w ithin the earth which p roduces burn2 ing gasifying cavity in the enriched region of uranium or thorium.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 ressure further lead to nuclear fission combustion and nuclear fusion combustion in the burning cavity and then the very high tem2 perature and very high p ressure caused by continued nuclear combustion finally lead up to a burst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burning cavity , thus a large earthquake occurs.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seism ic tomography have al2 ready confirmed that below the focus of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 there is a very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On these grounds, the paper p roses a new idea and m ethod for early warning large earthquakes. Key words:W enchuan earthquake; origin; cause of form ation; cosm ic ray environment; large GLE; nuclear com2 bustion in the earth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一、地震背景汶川地震,又称“5·12地震”,是指于2024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破坏性地震,震级为里氏8.0级。

此次地震是近年来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

二、地震成因汶川地震主要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在这一地区的相互碰撞而引起的。

地震发生的地点位于两个板块的交汇处,地壳和岩石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的应力积累导致了地壳发生了断裂,形成了当时的地震。

此外,汶川地震发生在断裂带的一段,使得能量释放更加剧烈,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三、地震影响1.人员伤亡:据统计,汶川地震共造成了近7万人死亡,17万人受伤,超过4000人失踪,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其中,汶川县伤亡最为严重,几乎全县遭受灭顶之灾。

2.建筑损坏: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尤其是学校和住房。

许多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无法抵御这次地震的力量,导致了大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伤亡。

3.经济损失: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大量农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许多企业和商家也因地震而无法经营,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四、救援工作1.救援行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包括派遣救援队伍、提供救灾物资和搭建临时医疗点等。

在第一时间救援了大量被困人员,为伤者提供了紧急的医疗救治。

2.灾后重建: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重建包括重建住房、学校和基础设施,并且对受灾地区进行了整体规划,以致力于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

五、教训和启示1.加强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对于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和警示地震活动,提高人民的紧急逃生反应能力。

2.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在地震频发区域,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工作,确保建筑能够在地震中更好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1引言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大地震在90s时间内完成了主要能量的释放,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0万,近1。

9万人失踪,此次地震危害之大,历史罕见。

地震主灾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属于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

此次地震不仅直接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进一步引发了堰塞湖和泥石流等链式灾害。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由其诱发的各种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范围巨大。

此次地震,严重受灾区主要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等市县。

从灾害面积来看,汶川县受灾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

57km2,其余地区均介于6-17km2。

2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形地貌:受灾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区和成都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一梯级青藏高原向第二梯级四川盆地过渡地段,地形变化剧烈。

以龙门山大断裂为界,西部山高谷深,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东部则为平坦的成都平原。

地貌反差极其强烈。

整个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

其西南段南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500-3500m,最高为4000m左右;东北段海拔高度1500-2500m左右,最高3000m,成都平原则在800m以下。

地层岩性:受灾区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区内上三叠统广泛出露。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发育的中三叠世—侏罗纪地层最全。

三叠纪以后的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质构造:受灾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活动构造发育,断裂总体走向NE40°左右。

本区著名的活动断裂有江油—都江堰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雪山—青川断裂(见图1),由图可知所有的次生灾害整体分部成带性,与本区著名活动断裂分布几乎一致。

本区地震历史记载以来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的即为此次汶川地震。

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方法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方法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方法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胡伟华;宋立军;苗崇刚;侯建盛;袁志祥【摘要】根据汶川8.0级地震震害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的方法.通过房屋震害系数、强震加速度观测记录、发震构造、地震地质灾害和场地条件、人口分布及伤亡情况等影响因素来确定受灾程度,以烈度区、统计学方法、速报灾情等来确定灾区分级.【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0(025)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地震灾区;灾害程度;分级;排序;汶川8.0级地震【作者】胡伟华;宋立军;苗崇刚;侯建盛;袁志祥【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北京,100036;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家和各级政府第一需求就是要快速掌握灾害影响范围、救灾重点区域等信息,以满足救灾应急的需要[1-6]。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甚至需要对灾区县(市)进行受灾程度的排序,以便于确定救灾和恢复重建投入重点。

我们知道受灾程度主要由地震震级、建(构)筑物破坏程度、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地震地质灾害等因素来表述,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单独考虑其中一种或两种因素并不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受灾程度,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定量地给出各灾区县(市)的受灾程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根据汶川8.0级地震震害评估工作的实践,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确定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的方法。

1 受灾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地震震级、灾区遭受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我们将地震灾区由轻至重划分为4个等级:一般灾区、较重灾区、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灾区等级的划分与地震灾害事件分级相对应,对于一般地震灾害和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灾区往往划分为1至2级,即一般灾区和较重灾区;对于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灾区可划分1至3级或者1至4级,即包括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