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点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一、引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的西沙群岛。
本评课稿将对这篇课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导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对西沙群岛的了解。
二、课文内容梳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方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特点和资源。
文章开头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并预测课文的内容。
之后,文章依次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在中国的哪个省份、位于海南的西南,海拔、气候、植被等自然特点。
接下来,课文详细描述了西沙群岛的资源,如渔业资源丰富,有各种鱼类和珍珠贝类;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此外,西沙群岛还有大量的风力、太阳能资源。
文章最后指出了中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文评价1. 内容丰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对西沙群岛的介绍,既向学生传授了地理和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课文内容涵盖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和资源丰富程度等方面,将复杂的知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2. 语言生动本课文在描述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特点时,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语和描写,如“位于南海之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海疆上”等,这种生动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西沙群岛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引发思考课文开头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好奇心和思考。
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的位置、特点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教学建议1. 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特点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今天听了徐永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节课,整体来看,大部分课都准备得很充分,教学效果较好,课堂效率较高,教学方法活,教学思路清,亮点纷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针对本节课浅谈几点:课堂教学中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几个方面一、能够突出兴趣先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他不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课堂上也是一样。
如果学生对你的课堂有了兴趣,那就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那你的课堂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本节课中,徐老师出示课件:西沙群岛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能够突出主体性原则,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打造一个绿色高效的课堂,这正是新课堂所呈现的魅力。
在本次课节中,徐老师在课堂中通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体现出关注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意愿为出发点的特点,很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
教师都能从学生最感动、最喜欢的段落或最喜欢的方式为学习顺序,通过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使学生愿学,乐学,在主动中完成学习。
三、能够突出创新意识,满足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创新的渴求,他们的创新思维经常在脑海中闪动,他们的想象空间无限宽广,这就看教师如何去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点评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点评《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点评》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这是一节中年级的讲读课,它有区别于低年级的阅读课,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1)识字、学词、“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
(4)初步领悟适合中年级学习的表达方式。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老师在整体设计时以读好、读懂、自读、边读边悟、探讨方法、自主感悟、品味课文内容为前提,以欣赏背诵、积累语言为训练内容,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以积累语段,仿课文写片断为重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权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把阅读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二是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具体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老师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
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2)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1、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接着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
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我采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我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3、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邵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重难点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所教知识准确。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课文中描写的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海里鱼的种类、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物产,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时,通过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课文内容,并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感受、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
同时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多数学生能抓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邵老师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等,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多种形式朗读中体会海水的颜色多而美丽,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风景的优美。
学习海底生物部分,从梳理段落的主要内容入手,加强对这个语段的整体把握,并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字词、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了海底生物的可爱,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特点的不同表达方法,结合课后题,进行口头的表达训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评语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评语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22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
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和知识盛宴。
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色文化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在课程的开头,老师用大屏幕展示了西沙群岛的全貌,并简要介绍了其地理位置和面积。
这种直观形式的介绍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如美丽的海滩、碧蓝的海水和丰富的珊瑚礁资源。
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热带海岛,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除了自然环境,课程还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特色文化,如岛上的海洋文化、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当地的传统节日等。
老师通过讲解的形式,展示了西沙群岛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学生们对这些生活在远离城市的渔民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最后,课程强调了西沙群岛的生态保护意义和取得的成就。
老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和实例,让学生们了解了西沙群岛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这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的来说,这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程设计紧凑而有条理,内容详实而生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问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对西沙群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们关于西沙群岛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因此,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拓展和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师姓名]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感受颇深。
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姓名]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
2. 多媒体运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姓名]老师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朗读指导:[教师姓名]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朗读指导,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
4. 关注语用训练:[教师姓名]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进行了扎实的语用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姓名]老师教态亲切,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恰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更加合理等。
但总的来说,[教师姓名]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让扎实有效的课堂兴趣盎然。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
综观整节课,教师让“读”贯穿始终,营造了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直观的画面,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整体感知部分由大声自由读,个别读,同桌互读,默读;在精读部分有根据色彩的变化带着节奏读,看图感悟读等总而言之,通过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领悟,品味,心灵与文本发生碰撞。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抓住本课词句优美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背诵,丰富了语言积累。
无论是读,品,说,背,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搭建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我们知道“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
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
西沙群岛地处南海,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虽然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但是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导致他们很难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
而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美丽活动的图象,声音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突破了教学难点、又陶冶了情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至终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创设情境,拓展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得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
富饶的西沙群岛精彩点评
《富饶的西沙群岛》精彩片段点评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脱离不了一个核心:看实效。
就算教师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到最后一个教学目标都没有实现,一切都是枉然。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无论是从组织教学还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师生的互动还是课堂的实际效果方面来看,无疑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授课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思维清晰、重点突出,引导得体、声情并茂,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得心应手。
更为可贵的是,教师始终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既让学生感知了文本,又跳出文本,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这节课的亮点很多,最难忘的是教师新颖精彩的导课形式。
西沙群岛坐落在我国西南部。
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
课文中所描写的有关海洋的景物对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孩子来讲是比较陌生的,缺少形象感知的他们很难在课的开始即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而教师却通过别具一格的导课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伊始,教师就借助课件中的地图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贴合生活实际的旅游氛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一处非常优美的地方——西沙群岛。
你们知道去西沙群岛的路吗?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看地图:那么,就让老师来给大家带路吧!瞧,这是首都北京,我们河南啊,在这!让我们从温县出发,往南一直走,就到了美丽迷人的南海。
现在,我们乘船驶向南海西部,那里有一群岛屿,像朵朵睡莲,那就是迷人的西沙群岛。
通过教师的介绍,结合地图,孩子们对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着课件中景物的变化,西沙群岛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师配合画面继续介绍: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更像是奇妙的公园,海滩上有捡不完的贝壳,最有趣的是可爱的大海龟,海岛上群鸟纷飞,绿树成荫。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语句描写优美。
今天听了这位老师的这堂课,我认为她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而展开教学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背”等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要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忽视词语教学。
教学开始她采用检查预习的形式,对课文要求识记的词语进行听写,并及时检查、修改,从而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词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训练。
在词语训练之后,教师通过提问“请同学们说说本文讲了哪些内容?”这一问题的设计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本课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随后老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并进行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主的选择,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没有批评,没有藐视,不管是背的好的同学还是背的不太好的同学都跃跃欲试,让学生们自我挑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欲望。
三、强化了写作训练。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景带来的冲击,仿照课文进行想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三步走”的写作训练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谓大胆,它不仅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的要求极高,试想如果没有成品出现,那将是一节失败的课,但从同学们那优美的语句,完整的表达来看,可以发现教师不仅备了课的内容,还备了自己的学生,可谓知已知彼,有备而来,才能百战百胜,真让人佩服啊!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对于语言文字的分析太过于详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并不充裕,总之,听了这位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利于对今后课堂教学的思考,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评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评《富饶的西沙群岛》听完两节课,给我们的最大感受是美,美文、美图、美声,再加美人,让我们美美地享受了一番,让人意犹未尽。
两节课,各有独到之处,都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恨不得自己就是西沙群岛里面的一员,哪怕是鸟粪,能徜徉在这也算值了。
接下来就针对这节课说说我们科组的感受,欢的课设计紧凑,循序渐进,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把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各个部分衔接得当,过渡清晰自然。
而环的课设计新颖,符合高效课堂的模式,比较活泼,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在词语的理解上侧重点不同,欢着重区分理解“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利用海水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较直观地懂得其中的含义,这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而环这节课把词语的理解放在四个“有的”上面,先利用图片让学生看图对应相关的部分,然后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学以致用,给学生思考空间,也让学生了解遣词造句的艺术。
在朗读方面也异彩纷呈,欢人美,声音也美,老师适时的泛读,不仅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让我们这些听课老师深深陶醉。
给这节课增色不少。
学生朗读形式多样。
而环采用新颖的模式,让学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尊重学生的个性。
环在课堂当中穿插了新闻,很好的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中渗透环保教育。
总之,这两位妹妹都给我们呈现了别样的课堂,很精彩,耐人寻味。
我们回到办公室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们都在想,如果是我们年级上这节课会怎么上,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很美,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就像美术最大的魅力是留有空白,给人想象的空间,我们觉得欢这节课给学生留下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但没有留给学生去想象,去思考的余地,假如有一天,学生到了那里,也就没什么惊喜了。
所以,我们年级认为,可以删减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图片,通过反复朗读,挖掘文本,扎根文本,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蠕动”,“懒洋洋”“威武”,我们认为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海参和大龙虾的可爱之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蚯蚓的蠕动,我相信这比表演和看图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与评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与评析一、案例背景《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个主题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二、案例过程片断一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读生:《富饶的西沙群岛》。
师:你们看,(出示图片)大海船来了呀!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一起领略西沙群岛的风光,好吗?生:好。
师:现在海船开动了。
请同学们看课文,想一想作者都来到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生:海水五光十色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贝壳海龟海岛鸟的天下生汇报师出示板书。
师:啊!西沙群岛有这么多的风光和物产,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课文说它是个什么地方?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答对了。
这句话其实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出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小结:全文就是围绕着中心句,写了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海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抓中心句回顾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达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汇报作者游览了那些的地方,这样的设计在学生回顾旧知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片断二师:下面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看西沙群岛的鱼,好吗?播放视频,(介绍:西沙群岛的鱼可多啊!快看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真是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同学们海底的鱼怎样?生1:海底有很多很多鱼。
生2:海底的鱼多得数不清。
生3:海底的鱼的形态千奇百怪。
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通用8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篇1《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
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同时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听了陈银川老师的这一刻,受益匪浅,课很精彩。
现在我就评一评《可爱的西沙群岛》这节课。
陈银川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老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生字词,会写“威武”一词。
2、抓住词语体会西沙群岛海底和海水的美丽富饶。
3、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顺利的完成。
陈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陈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上是课上不拘谨,很自然。
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陈老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知道南海,西沙群岛,它是我国的南大门会和海防前哨。
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陈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评价此课给我三点深刻的启示第一、语文教材中那些经过作家审美处理的自然美景,给人的印象往往更深刻,更能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该类课文在教学中单凭教师简单的手势和繁琐的分析,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
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聋生生理,心理特点制作课件,将形态、色彩和动作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繁为简,活化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时,《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浩瀚的海洋,色彩奇异的海水,活泼可爱的海,均活生生地显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尽情领略到自然之美,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这篇课文的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
首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上课伊始,播放了全文的课件展示各段特别是“鱼段”的生动画面及重点句子。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使静态课文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与此同时,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
他们通过对自己喜爱的自然段的朗读而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并随着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的欣赏、品味而产生了热爱宝岛的深情。
在“整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感悟,努力将课文中的生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这一切表明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包含学生的自主钻研,自主体验和自主运用,学生是“整合”中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整合”落实“整合”的主要动力。
同理,“整合”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正确指导教师也是“整合”中的重要因素。
就这样,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成功地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整合。
第二、正确运用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在实现上述四要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没有怱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没有形式主义地运用信息技术。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普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普老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普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普老师给我感觉上课不拘谨,很自然。
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极具亲和力。
初读课文后,询问学生:“你还对西沙群岛有哪些了解?”学生并没有按预设回答老师,李老师并不是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进行耐心引导,使学生找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普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普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犹如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普到优化。
在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评语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评语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22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
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精选6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精选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精选6篇)1上周我们班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它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把祖国南海上的这颗明珠写得可爱动人。
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先总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别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描写西沙群岛,最后总结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必将随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教学时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先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西沙群岛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与海底的地形有关。
学生自学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联系第一自然段,点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这节课还有些不足:1、在课堂。
上未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学习,孩子的活动时间少。
2、课堂氛围不够,学生的积极不高。
3、教师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调动起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积极改进,做到更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精选6篇)2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点评语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点评语《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点评语最近听了林老师执教的一课感受很多。
一、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中,我发现林老师的授课思路非常清晰。
课文从海面写到海底,又从海底写到海滩再到海岛,教师也紧紧抓住这条线,用这样的顺序来贯穿课堂教学,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在理解条理方面的难度,便于更好的压缩课堂不必要的时间,使课堂授课井然有序,学生学起来也得心应手。
二、兴趣培养到位。
学文重在兴趣的培养。
语文是属于较为感性的学科,有些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东西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在教学本节课时林老师很注重兴趣的培养。
如:威武的大龙虾,不同形态的珊瑚,蠕动的海参……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能说的清吗?学生能有个具体的样子吗?没有!“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于是林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来读,来感受,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形象感悟,教师就不需再多费唇舌!教学珊瑚时,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学生看着读着新的材料,对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教学鱼时,教师让学生想想这么多的鱼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样借助文本语言,又及时补充新的成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当然领悟的关键还要有赖于兴趣。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的兴趣也是每一位教师所不可遗忘的。
三、进出书本适度。
进得书本,更要出得书本。
林老师在教课中树立了“大语文”的学科观念。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
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能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延伸到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开课时,林老师与学生对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呀?亲切的谈话将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课文中。
西沙群岛在哪里?老师打开了中国地形图,学生知道了中国的海防前哨究竟是什么意思?再例如交流鱼多的段落:读书之后老师随即出示填空让学生积累优美语段,老师接着又出示了几幅“怪鱼”的图片,学生用自己课下积累的好词佳句描述真是趣味横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点评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这是一节中年级的讲读课,它有区别于低年级的阅读课,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识字、学词、“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
初步领悟适合中年级学习的表达方式。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老师在整体设计时以读好、读懂、自读、边读边悟、探讨方法、自主感悟、品味课文内容为前提,以欣赏背诵、积累语言为训练内容,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以积累语段,仿课文写片断为重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权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把阅读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二是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具体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老师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
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
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的形式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思”“练”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手段就是“读”。
老师以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自读、边读边悟。
在这节课中,老师鼓励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采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来感悟内容。
我们看到,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运用边读边划、边读边想等学习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解决了疑难问题。
探讨方法、自主感悟。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理解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把阅读与品词品句结合起来,与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和几个段落的中心句之后,又给学生呈现一个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文中学到的方法,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这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充分体现了大阅读教学观的思想。
欣赏背诵、积累语言。
在指导背诵上,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鱼的“全身、头上、周身、眼睛、身上”的顺序尝试背诵,并鼓励学生交流背诵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
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因此,老师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
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五、质疑问难,培
养思维能力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
”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
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自主读文时,教师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总之,老师用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节课为我们新课程实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将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的规律,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