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曲线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Y1
Y2 Y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AD-AS· 20
政策含义: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不会造成 物价上涨,只能增 加产出。
CHJ
P
AD1
AD0
P0
E0
AS E1
Yf
Y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宏观经济学·AD-AS· 21
(四)常规总供给曲线
P
C’ A
C
常规下,短期
B
总供给曲线位于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25
三、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P
在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P0
同时均衡条件下的 一般均衡模型。
CHJ
AS
E0
AD
Yf
Y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宏观经济学·AD-AS· 26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投资减少,AD左移。 P
AS
表明:经济萧条。就业
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 P1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5
3.所得税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收入不变则名义 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 少,消费水平下降。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6
4.开放效应(NX效应)
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 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 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 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效应。当一个 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 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CHJ
Y=f(N,K)
N0
N
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学·AD-AS· 14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的含义1、总需求(1)概念: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组成: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内需】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个人、厂商和政府部门的计划(意愿)支出之和。
2、总需求函数y = f(P)(1)概念: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的收入。
由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所以均衡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1、总需求曲线【AD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
2、推导(1)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2)从双重市场均衡推导总需求曲线(3)以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3.总需求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1)左边:产品市场上投资大于储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右边:产品市场上投资小于储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4.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的解释【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1)利率效应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的财富效应。
(3)税收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推导
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推导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简称AD)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企业和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总体需求。
总需求曲线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D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个人消费支出,I代表私人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下面将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1. 个人消费支出(C):个人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d)。
一般来说,个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成正比,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以将个人消费函数表示为:C = c0 + c1(Yd),其中c0表示固定消费支出,c1表示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即可支配收入的每单位增加所带来的消费增加)。
2. 私人投资(I):私人投资受利率(r)的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越低,私人投资越多。
因此,可以将私人投资函数表示为:I = I0 - i1(r),其中I0表示基本投资支出,i1表示边际投资倾向系数(即利率的每单位增加所带来的投资减少)。
3. 政府支出(G):政府支出是政府根据经济政策制定的预算安排。
通常,政府支出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因此,可以将政府支出表示为:G = G0。
4. 净出口(X - M):净出口取决于国内的总产出、国内价格水平和国外价格水平。
一般来说,当国内总产出(Y)增加时,净出口也会相应增加;当国内价格水平(P)上升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P*)时,净出口会减少。
因此,可以将净出口函数表示为:(X - M) = X0 - x1(Y - T) - x2(P - P*),其中X0表示基本出口,x1表示边际出口倾向系数,T表示税收,x2表示边际进口倾向系数。
将上述各个部分代入总需求公式中,得到总需求曲线的公式:AD = (c0 + c1(Y - T)) + (I0 - i1(r)) + G0 + (X0 - x1(Y - T) - x2(P - P*))这就是总需求曲线的公式推导过程。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名词解释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总需求曲线是指在某一经济体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呈现出向上倾斜的趋势,这是因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失业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 GDP 增长率上升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
向上倾斜。
然而,当 GDP 增长率下降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减少,从
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失业率也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失业率下降时,人们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然而,当失业率上升时,人们的需求会减少,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利率也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利率上升时,人们的利息成本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然而,当利率下降时,人们的利息成本会减少,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货币供应量也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的资金会变得充足,从而价格水平下降,进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然而,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市场上的资金会变得紧缺,从而价格水平上升,进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失业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正确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帮
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总需求曲线的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的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是指在某一经济体中,对于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总需求曲线通常呈现为向上倾斜的直线或曲线。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的需求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测量通常采用总需求函数来表示,该函数描述了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D(p) = f(p)
其中,D(p) 表示总需求量,f(p) 表示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总需求函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一般性的函数,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商品和服务。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税收政策的改变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变化。
总需求曲线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个定量描述,同时也是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这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存在,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这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政府可能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缓解这种情况。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一个经济体内在不同价
格水平下的总需求情况。
总需求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体内不同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从而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调控。
总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这主要是因为价格水平的下降会刺激
人们的购买欲望,从而带动总需求的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个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首先,个人消费是构成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倾
向于增加消费,这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如果人们收入下降或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他们可能减少消费,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其次,投资也对总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投资的增加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和经济活力,从而促进总需求的增长。
政府支出在宏观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最后,净出口也对总需求曲线有一定影响。
一个国家的净出口是其出口与进口
之间的差额,在出口增加或者进口减少的情况下,净出口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总的来说,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对于一个
经济体来说,了解和把握总需求曲线的走势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总需求曲线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试讲人:黄梦琳
课程安排
复习:经济增长理论、货币数量论、自然失业 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曲线呈向下倾斜的原因: 财产效应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含义
总需求:一个经济体中对所有商品和劳务的需 求总和 Yd=C(消费需求)+I(投资需求)+G(政府 需求)+NX (净出口=出口-进口) 总需求曲线: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的一 条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点的上下移动 物价不变其他因素对总需求影响:总需求曲线 的平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形态
财产效应(庇古效应)
含义:物价水平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 实际消费 传导原理: 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 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
财产效应
某人名义财产100万元,A商品初始物价水平 20万元/个 名义财产 物价水平 实际购买力(实际财产) 100万元 20万元 5 100万元 25万元 4 ↓ 100万元 10万元 10 ↑
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含义: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 传导原理: 物价水平↑→ 实际货币量↓→ 利率↑→ 投资 ↓→ 总需求↓ 物价水平↓→ 实际货币量↑→ 利率↓→ 投资 ↑→ 总需求↑ 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物价水平
汇率效应(弗莱明-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尔效应)
含义: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 口 传导原理: 物价水平↑→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 ↓ 物价水平↓→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 ↑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体的整体需求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体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可以通过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总需求量的统计数据来绘制。
通常来说,总需求曲线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总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总需求量上升。
这主要是因为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从而减少了消费需求;而价格下降则会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而增加了消费需求。
综合考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多个因素,得出总需求的变化情况。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消费支出的变化。
消费者的购买力主要取决于个人收入水平,因此,当个人收入增加时,其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相反地,当个人收入减少时,其消费支出也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
其次,投资支出的变化也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投资往往是由企业决定的,当企业预期未来经济增长时,会增加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反之,如果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会减少投资,总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政府支出是另一个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来调节经济,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当政府增加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相反地,当政府减少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最后,净出口也会影响总需求曲线。
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差额。
当一个国家的净出口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相反,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总的来说,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由消费者购买力、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曲线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总需求曲线对经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总需求曲线,政府可以了解到经济体的总体需求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1 总需求曲线(函数)
P1
D1 D2
P2
AD
Y1 Y2
Y
总需求构成
• 1、消费需求 • 2、投资需求 • 3、政府支出 • 4、净出口 • 分析以上与价格的关系?
•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r
LM1(M/p1)
r1
E1 E2
LM2(M/p2)
r2
IS
P
Y1
Y2
Y
P1
D1 D2
P2
AD
Y
如果 P↓ LM曲线右移
总需求曲线的数学模型
• 参考资料:y=1875+500/P
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P
Ms/P r I Y
价格水平变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均衡产出取 决于:
1、h、d、ki
2、LM曲线越陡峭,或者IS曲线越平坦,则总需 求曲线就越平坦;反之,LM曲线越平坦,或 者IS曲线越陡峭,则总需求曲线就越陡峭。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r r1
Y
§2 总供给曲线(函数)
总 供 给 ( Aggregate Supply,AS) 是 经济社会的总产量。
总供给函数表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 关系。
• 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各个不同的价格水平上, 厂商愿意提供的总产出水平,总供给曲线体现 了价格水平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来应影响产出。
W
S
W2
E2
W1
E1
Nd(W/p2)
Nd(W/p1)
O
L1 L2
L
Y=F(L,K)
•
•Y
Y=F(L,K)
Y2
P2
• Y1
P1
0
L1 L2
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最后,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 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2. 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下面说明如何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出总需 求曲线,如图6-2所示。
当价格为P0时,均衡的总支出或国民收入为y0, 在图6-2(b)中,把价格P0和对应的y0标出来即得 到图中的 A点,A点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当价格 发生变动时,如从P0上升为P1,以货币表示的现金、 存款等资产的购买力下降
1. 价格水平变化对总支出水平变化的影响
为了理解如何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出总需 求曲线,先来分析价格水平变化对总支出水平的影 响。
首先,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 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其次,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 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 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 就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或者财富效应。
二、 总需求曲线
把总需求函数画成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 曲线表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 水平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
与总供给曲线相比,经济学各流派在总需求曲线 上并无太大分歧。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如图6-1所示,横轴代表国民 收入,纵轴代表一般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AD为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 均衡的支出,说明国民收入(总需求或均衡总支出) 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所以,可以从简单 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出来总需求曲线。
谢谢观看
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税负增加,可支配 收入减少,使得消费水平也会下降。
此外,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公民增加购买 外国商品,外国公民减少购买本国商品,致使净出 口减少。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总需求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一、总需求1.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在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2.总需求曲线(名词解释):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以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私人和政府对支出。
3.总需求曲线上推导(2010简答)。
因此,可以从IS-LM模型得到总需求曲线。
通过在IS-LM模型中消去利息率r,即可得到总需求函数,具体推导如下图所示。
P↑→实际货币供给↓(m=M/P)→利率↑→投资I ↓→收入↓在既定的价格下,如果IS曲线或LM曲线使得均衡的总需求量增加,那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因此,使得IS曲线或LM曲线向外移动的扩张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在这里表现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二、总供给1.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总量生产函数反映了一定技术水平下,总产量的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函数是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
2.劳动市场的均衡。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厂商使用劳动的数量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与劳动工资率相等之点。
实际工资等于货币工资与价格总水平之比,因而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LD:W/P=MP ,这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劳动的供给来源于劳动者在闲暇和收入之间进行的最优选择,一般把劳动的供给函数表示为:LS:W/P=h(L),这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当劳动的需求与供给相等时,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这就是“劳动市场的均衡”。
3.对应于不同价格,劳动市场上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实际工资。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一、概述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总供给指的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总需求则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即它们可以用曲线来表示。
二、总供给曲线1. 定义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价格水平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反之亦然。
2. 形状一般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呈现出正斜率。
这意味着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资源紧缺或技术落后),总供给曲线可能会呈现出负斜率。
3. 移动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技术进步、资源丰富等),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这时,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
如果是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三、总需求曲线1. 定义总需求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反之亦然。
2. 形状一般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呈现出负斜率。
这意味着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随之减少。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可能会呈现出正斜率。
3. 移动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收入增加、利率降低等),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这时,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
如果是收入增加等因素导致的提高了购买力,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1. 市场均衡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市场均衡的关系。
当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2. 失衡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市场就会出现过剩;反之亦然。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什么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对应于既定的价格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或总需求量,表示经济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既价格总水平提高导致投资支出减少。
反之亦然。
总需求曲线的导出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
总需求曲线可由下述方法导出:从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出发,寻求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在IS─LM模型中,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唯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
但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却要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要影响LM曲线。
这是因为,LM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以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P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动。
实际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引起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就会影响总需求变动,即P↓→M/P↑→M/P>L→i↓→I↑→AD↑例题: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S(Y)=I(r)(1)M/P=L1(Y)+L2(r)(2)假定S(Y)=0.1Y-80,I(r)=720-2000r,M=500,M/P=0.2Y-4000r。
把上述给定数值代入(1),(2)0.1Y-80=720-2000r (3)500/P=0.2Y-4000r (4)把(3)和(4)联立,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Y):Y=4000+1250/P (5)(5)式即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它反映了国民收入(Y)与物价水平(P)反方向变化关系,这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值。
总需求曲线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过热 的5年,经济快速增长,物价迅猛上升。
投资与需求的双重冲动既促进总产量增长,也导 致物价迅速上升。
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过热
P LRAS LRAS1 SRAS:Pe=P2 SRAS:Pe=P0 SRAS1 A E C AD1 AD Y* Y1 Y2 Y
3.4 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 解释现实中的宏观经济现象
无论是哪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 来影响宏观经济的。
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框架来进行分析, 既能理解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框架,也能更全 面地理解宏观经济为什么会波动。
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过热
结果,投资支出增加。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汇率效应
利率下调时,如果该国经济允许资本在各国之间自由 流动,那么利率下调就会引起资本外流。 外汇需求就会增加,这将推动本币贬值。 结果,出口增加。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就是一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 提下表示一般物价水 平与总需求之间关系 的曲线,它表明随着 物价水平的下降,总 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
P2 P1 P0
B
图3-9 总需求增加的结果
总需求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
各国经济在很多场合下也常常遭受总需求突然减 少的冲击
例如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1980年 代初期的美联储反通货膨胀政策引发的短期衰退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由美国 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等等。
名词解释总需求曲线
名词解释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图形表示。
它显示了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整体购买意愿。
总需求曲线代表了整个市场的需求,由个体需求曲线叠加而成。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通常是向下的,这意味着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总需求量的下降,而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总需求量的增加。
这反映了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总需求曲线可由多个因素影响,如收入水平、人口数量、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等。
拓展:
总需求曲线可以分为长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需求曲线。
长期总需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在价格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因素稳定的情况下的总需求变化情况。
而短期总需求曲线则反映了在短期内价格波动或经济冲击下的总需求变化情况。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总需求曲线。
例如,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他们可能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导致总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
另外,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以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总需求曲线对经济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总需求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决策者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调整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此外,总需求曲线也为企业提供了市场供给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总需求量的变化来调整产量和价格策略。
§1总需求曲线(函数)解读
Y
三、短期经济波动分析(经济萧条、过度 繁荣、滞胀) 经济萧条状态(短期) LAS 1、由于需求造成
P P2 P1 AD* O Y1 Y* Y2 AD 的萧条、过度繁荣 SAS
Y
经济滞胀状态(短期)
AD AS1 E0
2、在供给 冲击下,短 期 AS 曲 线 向左移动。 AS0
P P1
E1
P0
O
Y1 Yf Y0
§1 总需求曲线(函数)
总 需 求 ( Aggregate Demand,AD) 是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包括: 消费需求 、 投资需求 、 政 府支出和净出口 总需求函数( 曲线 ) 表明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 间的关系。
AD 曲线总产出与价格水平反比 例变化。 P
Ns(W2/p2) Ns(W1/p1)
w1
Nd(W1/p2)
Nd(W1/p1)
L1 L2
总供给曲线
P AS
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O
凯恩斯主义总 供给曲线
Yf
潜在的国民 收入水平
Y
对总供给曲线的讨论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资源没有 得到充分利用,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可 以增加总供给。(资源既定时曲线不变)
W/p w
W/p
L
L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W
S
W3 W2 W1
c b a
O
L1 L3 L2
L
二、短期的总供给曲线
W
W2 W1 S
E2
E1 Nd(W/p2) Nd(W/p1)
O
L1
L2
L
Y=F(L,K)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函数 PPT
y ( e g T0)h
dM
1
(r1 )h dk
(1LM1)h dk P
y e g T0 d r
1
1
r1
E1 E2
LM2
r M ky hP h
r2
如果 P↓
IS
P
y1
y2
y
P1 P2
A1 A2
AD
LM 曲线截距 绝对值增加,斜 率不变,LM右
经济萧条状态(常规模型得短期)
潜在得产量
总需求或者总供 给增加都有助实
P
现充分就业
ASS
E1
未能实 现充分
P1
AD1
O
y1 y*
y
经济过热状态(短期繁荣)
潜在得产量
P
ASS
P2 P1
E1
E2
总需求增 长过多, 短 期 AD 曲线向右 移动。物 价过高。
AD2
AD1
O
y1
y* y2
y
经济滞胀状态(短期)
充分就业量
y
潜在产量就是在
y y(N, K ) 现有资本与技术
y*
条件下经济社会
y0
得潜在就业量所 能生产得产量。
宏观生产函数
O
N0 N*
N
1、总产出随着就业量而增加。 2、边际报酬递减。 3、潜在产量(充分就业得产量)就是由既定得资本存 量与技术水平决定。
潜在(充分)就业量
• 潜在(充分)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平均报酬水平 下,所有愿意工作得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得就业 量。
总供给曲线被认为
就是水平线。充分
就业后为垂直。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需求曲线————AD 模型的中国实证分析模型制作者:基地00:周之又 (40001129)吴玲 (40001119)肖瑜(40001127)关键词:总需求曲线 GDP 真实货币供应量 政府购买支出 税收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工资水平长期处于刚性状态,总供给对均衡产出的影响不大,均衡产出主要由总需求决定,所以我们仅建立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其对GDP 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GDP ,货币供应量,政府购买支出,税收,以及价格水平等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希望通过总需求模型来分析短期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GDP 的作用。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背景总需求模型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是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和货币理论又一新的综合,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还体现了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大融合。
凯恩斯在对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定:1.总供给不变。
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总供给曲线处于水平线的区域,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引起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即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2.潜在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不变。
3.价格水平既定。
基于这三点假设而推导出来的总需求曲线通常可以用图形表示为:注:其中AD 为总需求曲线,Y n 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45度直线上的点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的均衡点。
凯恩斯所认为的总需求是一种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这就是现在总需求模型的雏形。
但它仅仅是从产品市场来考虑了总需求。
而在传统的简单的货币数量论模型中,则从货币市场的角度考察了总需求,并建立了描述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方程。
现代货币数量论据此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在这些总需求模型中,有一个强有力的假定就是一般物价水平不变。
这在凯恩斯提出问题的30年代或许是合理的,然而自从60年代后期以来,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已经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若再继续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就有脱离现实之嫌了。
于是,随后的新古典综合派将上述两派的理论加以综合,提出理论模型中把物价变动考虑在内,建立了新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把总需求曲线的特性归纳如下:(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所需要的GDP水平。
(2)决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两个经济原理是收支平衡和货币供求相等。
(3)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降低,因而实际利率会上升,从而使投资、GDP和净出口减少。
(4)总需求取决于真实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曲线上移的程度恰好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也就是说,名义货币的增加不会改变GDP,只能改变价格水平。
(5)一般说来,扩张性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也影响总需求曲线(信心增强时,AD曲线向右移动;当信心削弱时,AD曲线向左移动)。
模型的推导总需求曲线代表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点的集合,即IS—LM模型的均衡点。
我们可以由IS—LM模型推出总需求曲线:IS模型: Y=C(Y-T)+I(Y,i)+GLM模型: M=¥YL(i)Y代表GDP,C为系数,T指税收,I为投资,i为利率,G代表政府支出,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 ¥Y指名义GDP.其中,在IS模型中Y和T,i均成负相关关系,Y和G成正相关关系;而在LM模型中,Y 和M成正相关,和P成负相关。
注:上述两个模型是对现实的高度简化,建立在Ma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Olivier Blanchard,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中的模型的基础上。
当上述两方程均成立时,得到总产出Y,即GDP的一个隐函数Y=Y(M/P,G,T)其中M/P代表真实货币供应量;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T代表税收。
用IS—LM模型推导AD曲线可以用下图表示:在LM曲线的推导中,M/P指的是真实的货币供应量。
所以,准确的讲,要体现出真实货币供应量与名义货币供应量,P应该是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对于给定的名义货币量M,高价格意味着低的真实货币供应M/P。
显然,价格高意味着供应的人民币价值低了。
结果是,高价格水平意味着低水平的总需求。
因此,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我们假定,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形式是Y=ß1+ ß2A+ ß3M/PA表示财政政策状态,M/P表示真实货币供应。
(来自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在财政政策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
所以,我们将多恩布什归纳的表达式转化为Y= ß1+ ß2G+ ß3T+ ß4M/P用G和T将A细化了。
模型的建立我们要将中国的数据来进行拟合,就必须在原来的模型上加上一个随机扰动项Ut,得到GDP= ß1+ ß2G+ ß3T+ ß4M/P+Ut其中,G是政府购买支出,我们用基础建设支出,地质勘探支出,与国防支出之和来代替政府购买支出;T是税收总和;M是货币供应量,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即M1,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活期存款的总和;P是价格水平,用GDP平减指数。
下面是我们的原始数据,是由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及《中国金融统计1952-1999》的数据处理得来。
obs GDP M1 P G T单位:年单位:亿元单位:亿元1990年=1 单位:亿元单位:亿元1978 3624.100 944.0000 0.551463 639.9100 519.28001979 4038.200 1146.000 0.571074 685.9900 537.82001980 4517.800 1223.000 0.592669 562.7700 571.70001981 4862.400 1712.300 0.606346 447.3700 629.89001982 5294.700 1912.800 0.604075 468.5200 700.02001983 5934.500 2219.000 0.609424 545.7100 775.59001984 7171.000 2982.800 0.638684 661.1000 947.35001985 8964.400 3290.500 0.705311 775.6700 2040.7901986 10202.20 4745.700 0.739816 827.2300 2090.7301987 11962.50 5714.600 0.777995 761.5500 2140.3601988 14928.30 6950.500 0.873879 744.8700 2390.4701989 16909.20 7347.100 0.949940 766.3300 2727.4001990 18547.90 8793.200 1.000000 873.8900 2821.8601991 21617.80 10866.60 1.068297 928.2700 2990.1001992 26638.10 15015.70 1.154725 977.8300 3296.9101993 34634.40 16280.40 1.327457 1066.790 4255.3001994 46759.40 20540.70 1.591635 1254.560 5126.8801995 58478.10 23987.10 1.826171 1492.260 6038.0001996 67884.60 28514.80 1.930709 1696.060 6069.8201997 74462.60 34826.30 1.950088 1905.440 8234.0401998 78345.20 38953.70 1.903311 2405.570 9262.8001999 82067.50 45837.30 1.861569 3276.660 10682.582000 89442.20 53147.20 1.871635 3390.500 12581.512001 95933.30 59872.00 1.876136 3751.600 15301.38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初次拟合首先我们将M/P的值定义为A,即真实的货币供应量,先用A、G、T对GDP进行回归,然后再对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Dependent Variable: GDPMethod: Least SquaresSample: 1978 2001Included observations: 24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3868.325 5109.435 0.757094 0.4578A 0.047584 1.330184 0.035772 0.9718G -9.171626 9.769445 -0.938807 0.3590T 9.455154 3.719218 2.542243 0.0194R-squared 0.939790 Mean dependent var 33050.85Adjusted R-squared 0.930759 S.D. dependent var 31871.78S.E. of regression 8386.646 Akaike info criterion 21.05768Sum squared resid 1.41E+09 Schwarz criterion 21.25402Log likelihood -248.6922 F-statistic 104.0576Durbin-Watson stat 0.539034 Prob(F-statistic) 0.000000其回归结果为:GDP=3868.325 +0.047584 A - 9.171626 G + 9.455154 T+e tSe (5109.435) (1.330184) (9.769445) (3.719218)t =(0.757094) (0.035772) (-0.938807) (2.542243)p = (0.4578) (0.9718) (0.3590) (0.0194)R2=0.939790(调整可决系数为0.930759) DW=0.539034F=104.0576n=24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A与G的t值都比较小,R2较大,而G的系数为负不符合经济意义,估计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存在较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