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简析(最经典本)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兵书,历来被誉为“兵之要道”。
《孙子兵法》是
秦对楚国大军的总司马孙武的令下,由孙武的表兄孙膑编写而成,于秦始皇灭楚后的公元
前312年发表,是与《论语》一样的经典著作。
它包含了公元前4世纪中国军事智慧和创
新的内容,包括计策、战术、作战准备、指挥控制、士兵鉴定、战役分析等众多内容。
孙子兵法认为,兵家之要道计,胜负在我,智者莫能获也。
高明的先秦军事策略是在
行动指导上取胜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攻敌于智,也可以从敌人那里学习,以赢得战争。
孙膑把兵家之道归纳为三大部分:帝王之理、贤将之谋和准绳之途。
帝王之
理和贤将之谋主要是指技术性、策略性和战略性方面,准绳之途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变革,
纪律性、修养性和知识性,主要的内容和要点如下:
1、帝王之理:将军要有帝王的才能,兵家之要义,欲得胜负,先明策谋,因而可以
决定胜负,且要有军事上的判断和行动的把握,警惕未来变故的发生,时时按计划及时有
序的行动。
2、贤将之谋:依照兵家之道,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善于把握战术上的变化,不断探索,且能够领导大军就近而攻,而不受地形和敌方的阻拦。
3、准绳之途:格言有兵走,兵无禁止,指挥士兵时应当用人得当,严格纪律,重视
军事知识的学习,鼓励士兵振作精神,训练士兵把分毫不让之法熟练运用起来。
《孙子兵法》被誉为“军事精益求精”,是讲究指挥技巧和体力活动技巧的重要性,
在今天社会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优秀军事理论家们获取策略、战术成功取胜之经。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计篇①第一[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和解释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一、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
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第一《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第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第七《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第十《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二《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
第十三《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二、孙子兵法内涵《孙子》作为一个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孙子兵法详解
孙⼦兵法详解《孙⼦兵法》详解⼀、始计第⼀原⽂:【始计第⼀】1.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索其情:⼀⽈道,⼆⽈天,三⽈地,四⽈将,五⽈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臸也;地者,远近、险易、⼴狭、死⽣也;将者,臹、信、仁、勇、严也;法者,曲臸、官道、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索其情,⽈: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兵众孰强?⼠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臸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
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始计第⼀】1.孙⼦说:军事,是⼀个国家的头等⼤事,关系到国家的⽣死存亡,⼀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的横向⽐较,得到详情:⼀是道,⼆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志相通,可以同⽣共死,⽽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臹,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上级都必须⼗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较,得知详细情况:哪⽅的领导与部下⼼志相通?哪⽅的将领有能⼒?哪⽅占有天时地利?哪⽅的法令能够执⾏?哪⽅的⼠兵强健?哪⽅的⼠兵训练有素?哪⽅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的总结篇
孙子兵法的总结篇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视为战争艺术的宝典。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智慧和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预测和计划在战争中,预测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孙子强调了通过情报搜集和分析、对敌情进行预测,以制定合理的战略计划。
他提倡将战争看作是一种谋略游戏,胜利的关键在于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测。
2. 谋略和进攻孙子认为,使用巧妙的谋略和进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他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认为战争并非仅仅依靠军事实力,而是需要通过智慧和谋略来击败敌人。
3. 灵活和变通在战争中,灵活和变通是必不可少的。
孙子强调了根据战局的变化来灵活调整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他认为战争并非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4. 进攻和防守孙子认为,进攻和防守是战争中两种基本的战略选择。
他指出,进攻是取胜的最佳途径,而防守则是守成、守势的选择。
他提倡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进行选择,并强调了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种实践指南。
它的思想和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限于军事方面。
下面将以几个常见领域为例,探讨《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
1. 商业战略在商业战略中,也可以借鉴孙子兵法的思想。
预测和计划是企业战略的基础,通过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策略。
谋略和进攻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需要通过创新和巧妙的策略来赢得市场份额。
同时,灵活和变通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变化快速的环境中,灵活调整战略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2. 个人发展孙子兵法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个人发展。
预测和计划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很重要,通过对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规划。
谋略和进攻则对于个人的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来获得竞争优势。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他指出:“战争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不仅关系到军事、政治和外交,而且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安危和兴衰。
”因此,研究和掌握战争规律,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们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信息时代的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这需要我们在今天的世界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孙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最著名的著作《孙子兵法》,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全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研究它。
他曾把自己与古代名将乐毅、李牧、白起相提并论,并称之为“孙、吴”。
西方人认为《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二千多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五部兵书之一,它是一切进攻性战略的基础,对战争有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战争已越来越少,但有时候还是难免要打仗,所以平时多读点孙子的《孙子兵法》,对处理好各种关系和解决战争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必须首先知道敌我双方的情况,这就是“知彼”。
《孙子兵法》中明确地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
《孙子兵法》第三十九篇《用间篇》云:“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意思是说,在战争中用间有五种,即有利用反间谋敌、内间惑敌、死间杀敌、生间心敌的五种方式。
其中“反间”是《孙子兵法》中最奇特的用间手段。
间谍,是一些国家运用来从事破坏活动的特殊人员,他们采取种种隐蔽的方法,收集敌方的机密情报。
所以“反间”就是打入敌方内部,刺探情报,离间敌人,获得机密情报,为己所用。
间谍工作的范围很广,诸如了解敌人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形、气候、风俗等方面的情报;刺探敌人的城防设施、武器装备及仓库储粮情况;侦听敌人通讯联络及无线电台的秘密;窃取敌人的计划、部署、调动、行动情报;搜寻敌人俘虏和潜伏下来的特务分子,捕捉逃跑的敌人等等。
解读孙子兵法最佳注释版本详细解析
解读孙子兵法最佳注释版本详细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兵法之一。
它深入研究了战争的本质和策略,为后世的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在众多注释版本中,我选择了认为最佳的注释版本进行详细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孙子兵法的精髓。
首先,这个注释版本中强调了“步步为营”的思想。
步步为营是孙子兵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意味着在战争中必须谨慎行动,稳扎稳打。
注释版本通过详细解释这一原则,指出在战争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地发展战局,不能急于一步到位。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战争也同样适用,战场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注释版本对于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
这一原则强调了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疲惫和劣势,以取得胜利。
注释版本通过举例说明了何时何地可以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思想。
在现代战争中,也同样需要从敌人的弱点入手,通过巧妙的战术和策略来取得优势。
此外,这个注释版本还对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进行了详细解读。
这一原则强调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重要性。
注释版本通过分析军事情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取和利用情报来帮助制定战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知己知彼”的含义。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全面了解敌人的实力和意图,才能制定出更有力的战略和战术。
最后,这个注释版本还对孙子兵法中的“变化”和“不战而屈人之兵”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原则强调了灵活性和巧妙的变化,以求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注释版本通过具体案例和实战经验,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不进行正面战争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变化来达到战争的目的。
现代战争中,同样需要灵活应变,不拘一格,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这个注释版本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孙子兵法的核心原则和思想。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战争和其他复杂情境,取得更好的结果。
《孙子兵法》解读
----------Content诵读经典诗文,铸就精神家园品味国学经典 领悟生命箴言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1)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2)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3)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4)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5)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6)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7)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8)最能凸现一个民族传统与智慧的,莫过于文化。
浩瀚的典籍就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其中那些流传百世、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便是中国文化精髓之所在。
这些经典深蕴着民族的文化之根,承载着民族的血脉之魂,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华夏文明得以薪火相传、魅力永存。
弘扬国学,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要从每个人做起、更要从孩子做起。
继贵州人民出版社修订重版《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之后,又隆重推出这套《国学解读丛书》,借助于专家们的“解读”指导,借古阐今,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普及到青少年之中,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接续起民族文化的血脉,铸就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本套丛书呈现以下几大亮点:一、篇目精挑细选,译文简洁流畅这套丛书从先秦至晚清2000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中精心挑选出具代表性的11部典籍, 210幅精美图片穿插文中,书中设有导读、注释、经典原意等相关栏目:导读深邃精微,统领全篇,方便读者阅读;注释力求浅显、精准;译文简洁明了,通晓畅达。
展开书卷,纯美的诗歌、经典的选本、彰显诗意的绘画,闪烁的智慧火花,让传统的国学典籍从殿堂走下,超越时空,成为极具现代气息的恢宏画卷。
二、含英咀华,古为今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出版策划者还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当代阐释、国学故事、文化常识三个小栏目。
“当代阐释”从当下语境与视域出发,以今释古,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小读者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与学习。
“国学故事”和“文化常识”部分涉及了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常识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极大丰富了图书内容,既补充了青少年的国学知识,又拓展了思维空间。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孙子兵法》赏析
《孙子兵法》赏析第一篇:《孙子兵法》赏析《孙子兵法》赏析《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经典军事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被誉为“兵学圣典”,这部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
《孙子兵法》全书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地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其中《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
曹操评论此篇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险易、远近计于庙堂也。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从宏观上对政治军事等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行预测,其中的“慎战”思想是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子兵法》全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
《作战篇》讲的是作战前的准备和筹划,并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其主要内容便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作战物资由国家供应,生活物资由敌人供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国家的现有资源并减小对经济的损失。
“胜敌而益强”,在战争中不断扩充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兵贵胜,不贵久”也体现了孙子“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思想。
《谋攻篇》则进入了作战谋划阶段,讲用智谋克敌取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子并不主张用战争解决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就绝不发动战争,这也与其“慎战”的思想相吻合。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出自于此篇,这也说明孙子所提出的谋略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孙子兵法》的高明之处,它不是单单强调谋略诡道,而是强调实力与谋略兼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明的计策,而忽视对自身硬实力的培养。
前三篇是战略运筹阶段,《形篇》《势篇》《虚实篇》则讲的是作战指挥,即如何利用各方面的因素获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简析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简析(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不仅在《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孙子从战争的严酷性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出发,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本着安国全军的根本目的,以军事家应有的理智和应负的责任,提出上述重战、慎战、备战的理论。
显然,这是一种冷静、理智、现实的态度。
有了这种态度,才能避免盲目好战和穷兵黩武,把国家和人民拖入灾难的深渊,也可以避免一味反战,寝兵偃武,使国家和人民丧失警惕,受祸于猝然之变。
在孙武看来安定国家、保全军队是战争最根本的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
因此,战争的最大效益莫过于安国全军。
对于这个重大的问题,君主和将领必须慎重处置。
孙子的这种既慎战又重战的理论,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成为一切“善战者”必备的品格和条件,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孙子兵法简析最经典本解读
引言
➢ 天之发人,先发慧后发福。
——袁了凡:《了凡四训》
➢ 明代武官兼学者茅元仪将《孙子兵法》看 作是中国武经之纲。
➢ 先孙子者,孙子不遗; 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茅元仪:《武备志 · 兵诀评 · 序》
☺《孙子兵法》是一种智慧思考!
托夫勒:《新战争论》
➢ 环境的挑战: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他人的挑战:人与社会的关系 ➢ 自我的挑战:人与自我的关系
三、谋人和:增进管理者的魅力
一、顺天时:掌握现在,把握未来
《孙子兵法》智慧思考 之基准——道法自然
道天地将法
——《始计篇》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 世间公道唯白发 贵人头人不曾饶
——唐 ·杜牧:《送隐者一绝》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 决定策略的关键:时间管理
➢ 孙子指出每一项准备及执行都需要时间,因 此在行动之前我们得先考虑相对的各个变数, 依照不同的方式实施。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 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 (2)信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 教其民,则民不服。
——《行军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 (2)信 (3)仁
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 妙不能得间之实。
——《兵势篇》
2、形名:畅达的通信系统,做到“斗众 如斗寡”
✓ 形名:以旌旗号令来“指挥”部队
☺消息灵通者乃是胜者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
用众之法也。 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www.)查看。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始计第一【原文】1.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1.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2.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3.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的主要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语,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战争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孙子强调要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从而避免失败。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兵者,诡道也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在战争中,要用诡计和欺骗的手段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取得胜利。
因此,孙子强调要善于使用计谋和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因此,要根据敌情和战场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制定战略和战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又一个核心思想。
五、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
因此,他主张要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通过心理战和其他手段来影响敌人的情绪和士气,使敌人失去斗志和信心,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认为,将领在战争中要有独立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如果一切都要听从君主的命令,那么就会束缚将领的手脚,使得将领无法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将领应该在遵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七、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斗力的论述。
孙子认为,战斗力是由士气、勇气、决心和训练等因素组成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使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同时,孙子也强调了战斗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指挥体系和战术配合。
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术的论述。
孙子兵法最好的讲解
孙子兵法最好的讲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典籍之一,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手笔。
孙子兵法虽以军事为主,但也具有智慧和政治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
近百余年来,孙子兵法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也被当今世界广泛引用。
首先,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以礼治军,以德治国”。
这个思想在军事上表现为:统帅应兼顾军事与内政,以文安兵,以智谋敌,把军法、纪律、制绩严格执行,培养士兵的团结向心、勇猛刚强,斗志昂扬,以便在战场上取胜;在政治上表现为:治理国家绝不用武力,要以智慧和谋略去调解矛盾和消除纷争,以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
其次,孙子兵法提出了“不战为先勇为后”的原则,倡克己复礼、讲究谋略,在无可战胜的状况下,以避免流血冲突为最大优先。
孙子兵法强调以“间推”,即以假充真、以巧取胜,最大程度地减少实战,节省军队物力,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
再者,孙子兵法指出要谨慎选拔精兵,按照军法制置军秩,强调士兵要遵守纪律,增强军队的服从性。
孙子兵法要求将士严格守法,禁止私自谋生,恪守前线令,艰苦奉献,坚守战斗岗位,忠诚保卫国家,把每个人的精神和实力融为一体,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强大。
最后,孙子兵法对敌人也有着一定的原则。
它提倡尊重敌人,避免流血冲突,尤其是对以礼相待的敌人要更加宽容、坦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平,才能把我们的军队发挥到最大的威力。
总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典籍,其中充满了智慧和政治元素,充分展示了古代军事思想的独特魅力。
孙子兵法以其严格的论述方式、深刻的科学道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古代军事斗争的威力,而且特别是其中提出的“以礼治军,以德治国”的思想,更是被当今世界广泛引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解释: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研究、不慎重考虑的。
所以,要用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为纲要,把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些主要条件是:一政治,二天时,三地利,四将帅,五法制。
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赴汤蹈火。
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情况。
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
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条件。
法制,是讲部队的组织编制、指挥信号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职责,粮道和军需军械的管理等情况和制度。
凡属这五方面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把对敌对双方优劣条件的估计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较有训练?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1—3篇 • 第4—6篇 • 第7— 12篇 • 第13篇 国家战略 野战战略 战术、地理、后勤 情报(战略层次)
中心思想:提出了古代战争最普遍的规律, 对战争和战术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精辟的论述, 对当时战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战争胜利之根本
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点 用正确的方式
林中不卖柴,江上不卖鱼。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虚实篇》
☺行动迅速者将是赢家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3、因环境而定位:对环境要有充分的了解
林中不卖柴,江上不卖鱼。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虚实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4、因时间而定位:时间不同,做法不同
——《始计篇》
荀彧: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 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 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 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 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 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 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儒、释、道三者的关系
儒、释、道三家,都讲求顺应自然, 故能三家融合,和谐相处。 • 儒——仁:仁而有义、中庸得礼 • 佛——空:空为包容、慈悲为怀、 修身度人、功德圆满 • 道——无:无中生有、由道而得
国学的思想精华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释家:慧能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兵家:孙武、孙膑
国学的思想精华
儒家:孔 子、孟 子、荀 子 释家:慧 能 道家:老 子、庄 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 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 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仁者爱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人 者人恒利之”。 “得人心者得天下”; “泛爱众而亲仁”。
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 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 己者,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 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篇》
如何建立共识 (1)重视教育
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人学道则易使。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
奇正:变化“奇”“正”的战法以对敌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兵势篇》
一是“出其不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二是“攻其不备”:攻其所不戒。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 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 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 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 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 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 者,乖其所之也。
孙子兵法:深入人心的一部兵法
• 这部著作所论述的内容包括战争的规则、丰富 的军事思想、谋略、哲理、经济、文化、政治、 外交、法律、管理、地理、经营等方面。 • 《孙子兵法》中有许多智慧名句, 早就深入中 国人的脑海,例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 不意”、“速战速决,兵贵胜、不贵久”、 “将受命於君,君命有所不受”。
引
言
——袁了凡:《了凡四训》
天之发人,先发慧后发福。 明代武官兼学者茅元仪将《孙子兵法》看 作是中国武经之纲。
先孙子者,孙子不遗; 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茅元仪:《武备志 · 兵诀评 · 序》
☺《孙子兵法》是一种智慧思考!
托夫勒:《新战争论》
环境的挑战: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人的挑战:人与社会的关系 自我的挑战: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造势的方法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 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 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兵势篇》
善战者乃以“分数、形名、奇正、虚实”等方法 造势,并确切节制“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 等形势,达到战人如转木石的境界。
1、分数:合理的组织编制,做到“治众 如治寡”
——《谋攻篇 》
规划设计:获得全胜的制胜之策
权谋、庙算、谋划、智谋 孔子:好谋而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 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 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
一、顺天时:掌握现在,把握未来 二、造地利:善于创造和积极利用 有利态势 三、谋人和:增进管理者的魅力
一、顺天时:掌握现在,把握未来
《孙子兵法》智慧思考 之基准——道法自然 道天地将法
——《始计篇》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世间公道唯白发 贵人头人不曾饶
——唐 ·杜牧:《送隐者一绝》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决定策略的关键:时间管理 孙子指出每一项准备及执行都需要时间,因 此在行动之前我们得先考虑相对的各个变数, 依照不同的方式实施。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 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 风起之日也。 ——《火攻篇》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王船山:太上先时,其次随时,其次后时, 最下逆时。
践墨随敌
☺较有弹性的人将是赢家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王船山:太上先时,其次随时,其次后时, 最下逆时。
汉朝:“七国之乱”; 晁错——袁盎
悟达国师:《水忏》
(二)知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1、待机:等待适当时机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始计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 《始计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 人而任势。 ——《兵势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 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篇》
——《三国演义》
3、乘机:把握时机、盗天机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 风。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中的三位军事家:
周瑜
曹操
诸葛亮
4、造机:创造有利的契机
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虚实篇》
二、造地利:善于创造和积极利用有利态势
造势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山者,形也。
——《军形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1、因自己而定位: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 韩信:井陉之战 ——背水阵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九地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2、因对手而定位: 利用对方的弱点为自 己造势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 圆而不可败。 ——《兵势篇》
田忌赛马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3、因环境而定位:对环境要有充分的了解
——《兵势篇》
2、形名:畅达的通信系统,做到“斗众 如斗寡”
形名:以旌旗号令来“指挥”部队
☺消息灵通者乃是胜者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 用众之法也。 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军争篇》
3、奇正:战法运用灵活,使三军“必受 敌而无败”
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Biblioteka (2)信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
教其民,则民不服。
——《行军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
(2)信
(3)仁
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
妙不能得间之实。
——《用间篇》
1、智慧与道德
谓必取。
——《行军篇》
如何建立共识 (1)重视教育
(2)满足人性需求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
霍布斯:人对人像狼一样
☺《孙子兵法》是一种智慧思考!
引
言
日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两大支柱:一是美国的 现代管理制度,二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 略。
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 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 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孙子兵法:深入人心的一部兵法
与正确的敌人
发生一场正确的战争
全胜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 想 故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篇》
胜可为。
——《虚实篇》
最高理想:保全自己也保全对方。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 ——《始计篇》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 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子兵法》的制胜之策
孙武: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
•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约与 孔子同时。字长卿,齐国人, 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军事世家。 后去齐归吴,淡泊功名,专 事兵法研究。后被伍子婿举 荐,以《兵法》十三篇见吴 王闔閭,被任以为将,曾与 伍子婿一道助吴攻楚,创造 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使 吴国名显诸侯。
——《虚实篇》
4、虚实:正确选择进攻方向和打击目 标,做到与敌交战“如以碫投卵”
虚实:改变敌我“虚”“实”态势,达到 绝对优势以决战
☺攻击对手弱点的人将是赢家
胜可为。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